资料卡片:赵州桥
- 格式:pptx
- 大小:649.94 KB
- 文档页数:1
赵州桥历史资料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下面由店铺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赵州桥历史资料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州桥上的仙迹,主要指传说中张果老倒骑毛驴在桥上走留下的驴蹄子印;柴王爷推车过桥轧下的车道沟印和膝盖跪下的膝盖印;鲁班为救石桥跃身跳入河中,用手力顶石桥的手掌印,这些仙迹常常成为游人津津乐道的最有趣内容之一,来到赵州桥也都要首先寻觅看个究竟。
这是关于赵州桥的一段最有名的传说。
相传从前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名叫洨河。
洨河发源于河北西部的井陉山。
在古代,它的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合几条河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
因此,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
赵县人民的这个困难,被著名的工匠祖师鲁班知道了。
他特地远道赶来,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
赵州桥造好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四方。
远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
这个奇迹甚至惊动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
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了“太阳”,一边又装上了“月亮”,要在桥上走过。
这还不算,张果老存心要和鲁班开个玩笑,他又约了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独轮车,一道来到桥头,开口便问这桥能不能让他们两人同时行走。
这时,鲁班刚把大桥修好,正在十分得意,便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坚固的石桥,还经不起你们两人走么?”不料他们上桥以后,把桥压得摇摇欲坠。
鲁班一看情况不妙,赶忙跳下桥去,用手使劲托住桥身东侧,才使这两位仙人带着日月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
从此,桥上留下了几处人们津津乐道的“仙迹”;张果老的驴蹄印和斗笠颠落压成的圆坑;柴荣因推车力过猛,一膝着地压成的膝盖印和车道沟;还有鲁班托桥的手印。
赵州桥知识点总结赵州桥的历史赵州桥的历史可追溯到隋代,原名永定桥,隋炀帝即位后,下令整修渤海地区灌溉工程,隋文帝扩建了前身,成为永定大桥。
唐代时改名为赵州桥,即今天的名字。
它是中国古代黄河上最古老的桥梁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一座重要的巨型拱桥。
在明清时代,桥面曾加高、加大、加固多次。
赵州桥还具有长达一千年的使用历史,桥上的石刻、碑铭等多种历史生活痕迹,使它成为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之一。
赵州桥历来是中国工程史上的一颗明珠。
它以其较高的技术水平、复杂的结构、巍峨的气势和雄浑的艺术风格,为研究中国古代桥梁技术、河道治理、水利工程和军事防御等方面的学术提供了诸多珍贵资料。
赵州桥的结构赵州桥全长惟57.3米,全宽为十二匣五分四寸,是中国古代一座重要且保存完好的天然石拱桥。
其特点主要包括:1. 桥型独特:赵州桥采用了悬索结构设计,是中国古代桥梁中的典范之一。
桥身是一座平直的石拱桥,具有中间三个拱门和两个副拱门,而两边则是石栏杆和刻有龙纹的石狮。
整座桥梁长约68米,宽约7.3米。
2. 精湛的工艺:赵州桥的建筑工艺十分精湛,特别是拱桥的设计和建造,展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桥身采用汉白玉、花岗石构建,平整坚硬,硬度大而不开裂。
制成横石由桥垵台上飛来,一字一板地把砥柱下面墩飞到位上。
3. 华丽的装饰:赵州桥上还有一些修饰性的石刻和浮雕,包括石狮子、螭首和龙纹等。
这些装饰构件使得赵州桥更加庄重、豪华,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赵州桥的意义赵州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珍贵遗产,不仅在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的杰出代表。
它的存在与发展,源于古代修桥的建筑师和工匠们智慧和技术水平,在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 文化价值:赵州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珍贵遗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代表之一。
桥梁建筑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赵州桥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多孔拱桥,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在桥梁建筑方面的超凡造诣。
介绍赵州桥100字
赵州桥历史悠久,到现在已经有1900多年了,它是目前我国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古建筑,同时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这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并参加设计的,它特别雄伟,桥长50多米,桥宽九米多,横跨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这座石拱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大小不一的小桥洞,这样的设计,在世界建桥史上是一种创举,而且这样做还能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这座桥也特别美观,墙面两侧的石栏板上刻着嬉戏玩耍的龙群。
赵州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桥长64.4.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敝肩型石拱桥。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两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敝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肩部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
赵州桥的施工方案极为科学巧妙。
拱洞有两种砌筑法,一种是横向联式砌筑法,另一种是纵向并列式砌筑法。
横向联式砌筑的拱洞是一个整体,比较结实,但这种砌筑法要搭大木架,而且必须整个拱洞竣工才能拆除木架,施工期较长。
纵向并列砌筑法是把整个大桥沿宽度方向用28道独立拱券并列组合起来。
每道拱券单独砌筑,合龙后自成一体。
这样,砌完一道拱后,移动承受拱券重量的木架,再砌相邻的一道拱,一道一道的砌筑。
这种砌筑法优点是,既节省搭木架的材料,又便于移动木架分别施工,并且以后也容易维修。
因为每道拱券都能独立承受重压,28个拱券拼成一个大拱券,如果某一道拱券损坏了,可以部分施工维修,不影响整个桥身安全。
但是,利用纵向并列砌筑法,并列的拱券之间缺乏联系,整体结构并不结实。
李春建造赵州桥的时候,大胆采用并列砌筑法,是由于他充分考虑到洨河水文情况和施工进度的矛盾。
在当时的生产水平条件下,建造这座大石桥不可能短期竣工,而洨河冬枯夏涨,但如果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即使遇上洪水,也不会太受影响。
李春为了克服纵向并列联砌筑法整体结而不实的缺点,先用9条两端带帽头的铁粱横贯拱背,串连住28道拱券,加强横向联系,再把两块毗邻的拱石用双银锭形的腰铁卡住,然后在桥的两侧各有6块长1.8米、外头向下延伸5厘米的钩石钩住主拱券,拱券外还有护拱石,这样,整个桥身便结合在一起。
用一种说明方法介绍赵州桥
赵州桥是位于河北省赵县的一座古老的拱桥,跨越赵州河,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赵州桥全长207米,共有60个桥洞。
这座古老的桥梁由南北两岸的青石砌成,整体呈S型弯曲状,极具观赏价值。
由于赵州桥建造精湛,维护得当,因此至今仍然可以使用,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著名的石桥之一。
赵州桥的建造不仅在技术上成就了中国的桥梁建设,更在美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刻工艺的高度。
桥洞、桥墩、桥栏和桥面都有着细致的雕刻,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让整座桥看起来既稳固又优美。
在历史上,赵州桥曾经多次经历水灾和战乱,但依旧屹立不倒。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象征。
如今,赵州桥成为了旅游胜地,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感受这座古老石桥的魅力。
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为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
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中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
李春和工匠们一起创造性地采用了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
赵州桥的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而拱高只有7.25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这样就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桥面过渡平稳,车辆行人非常方便,而且还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优点。
四(1 )班
秦柯凡。
赵州桥课件1. 赵州桥简介赵州桥,又称“大中桥”,是中国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赵州镇的一座古代桥梁。
赵州桥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长的石拱桥,也被誉为“世界石拱桥之王”。
赵州桥始建于公元605年,是隋朝大运河的越河桥梁之一。
桥长1107.5米,宽9.6米,拱洞43个。
拱洞两侧的桥墩著名的五彩画像,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之一。
2. 赵州桥的历史赵州桥的历史可追溯到隋朝的大业年间。
初建时的赵州桥规模较小,随后在唐朝时进行了多次扩建和修葺。
赵州桥以其坚固耐用而成为中国古代桥梁的典范。
赵州桥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毁修。
尤其是元代时,由于长期淤积的河床,赵州桥曾多次被冲毁。
历经代人的努力,赵州桥始终得以修葺,并成为了中国桥梁工程的经典之作。
3. 赵州桥与文化赵州桥作为中国古代桥梁的代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同时,赵州桥还是中国传统工程技术的杰作,被誉为“中国桥梁工程的奇迹”。
赵州桥的拱墩上雕刻着大量的石刻画像,包括人物、动物、花鸟等形象,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案。
这些石刻画像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风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赵州桥还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
许多诗人、画家都曾以赵州桥为创作题材,诗词歌赋和山水画中都可以看到赵州桥的身影。
4. 赵州桥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并传承赵州桥这一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对赵州桥进行了定期的巡查和维护,确保其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对赵州桥所在的地区进行了环境整治,改善河道水质,保护桥墩和石刻画像的完整性。
同时,也加强了对参观者的管理和文化宣传,提高大众对赵州桥的认知和尊重。
为了更好地传承赵州桥的文化,相关机构还组织了各种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研究赵州桥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还推出了赵州桥的虚拟参观项目,使得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感受到赵州桥的魅力。
5. 总结赵州桥作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赵州桥的资料_12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南部,流经赵县。
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
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
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桥上有很多的东西,类型众多,丰富多彩。
赵州桥建成已距今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
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
赵州桥资料总结1. 赵州桥的历史背景赵州桥,又称灵泉寺大桥,位于中国河南省巩义市灵泉寺附近,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
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桥之一,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长的石拱桥。
赵州桥的建造始于隋朝,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至今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2. 赵州桥的建造与独特之处赵州桥的建造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他下命令修建了灵泉塔,为了便利前来朝拜的信徒,便在灵泉塔附近修建了这座桥。
赵州桥是以块石为主要材料,采用顶石法修建的,这种方法是将整块石头直接放在夯土上,不用砂浆连接。
这种构造方法使得赵州桥更加稳固耐久,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
3. 赵州桥的建筑风格赵州桥的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整座桥呈现了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的特点。
桥面由石块平铺而成,上有青石护栏,十分坚固。
桥面两侧有石雕栏杆,雕工精细,栩栩如生。
桥面上还有四座拱门,拱门上方有雕刻精美的壁龛和悬挂物,增添了桥的美感。
4. 赵州桥的文化意义赵州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也对后世的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州桥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成为巩义市的地标性建筑,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5. 赵州桥的保护与传承赵州桥是中国的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国家级保护。
为了保护和传承赵州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对桥体进行巩固和修复,确保其稳固性和安全性。
同时,举办了一些文化活动,如赵州桥文化节,以推广赵州桥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此外,还加强了对赵州桥周边的环境保护和管理,以确保其周边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6. 参观赵州桥的注意事项如果你计划去参观赵州桥,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
首先要注意遵守公共秩序,不随意破坏或涂鸦赵州桥及其周边环境。
其次,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最后,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不乱扔垃圾。
以上是对赵州桥的一些资料总结。
关于赵州桥的介绍
赵州桥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境内,是一座跨越淇河的古
代石拱桥,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之一。
赵州桥全长167米,宽9.6米,高7.5米,由13个石拱组成。
赵州桥建于公元58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历经多次修缮,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赵州
桥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采用弧形拱桥结构的大
型石桥,对中国历代桥梁建设有重要影响。
此外,赵州桥还是中国四
大古桥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
代桥梁工艺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人教版三年级赵州桥知识点赵州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桥梁之一,位于河北省赵县境内的洹水河上。
它建于隋朝,由隋朝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赵州桥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卓越的工程技艺,被誉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单孔石拱桥之一。
# 赵州桥的构造特点赵州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其设计精巧,结构稳固。
桥身由青石砌成,拱形优美,拱高约16米,拱宽约9.6米,整个桥身长度约为50.82米。
桥的拱顶呈半圆形,拱脚则稍微向外倾斜,这种设计使得桥梁在承受压力时更加稳定。
# 赵州桥的历史意义赵州桥不仅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它的存在证明了中国古代工匠在桥梁设计和建造方面的高超技艺。
同时,赵州桥的建造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赵州桥的文化价值赵州桥不仅是一座桥梁,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是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史的重要标志。
同时,赵州桥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对后世的桥梁设计和建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赵州桥的保护与传承赵州桥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视。
为了保护好这座古老的桥梁,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限制游客数量、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等。
同时,赵州桥的故事和它所代表的文化精神也被广泛传播,成为人们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 结语赵州桥作为中国古代桥梁的杰出代表,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卓越才能,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的存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也激励着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希望每一位了解赵州桥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魅力,并为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州桥的资料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
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
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
他在报告中写道:“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
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
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2 千古风流一名桥--广济桥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赵州桥的资料历史典故赵州桥的资料历史典故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南部,流经赵县。
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
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
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桥上有很多的东西,类型众多,丰富多彩。
赵州桥建成已距今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
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