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年级生物上1.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87 KB
- 文档页数:4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2.能够识别常见的动植物;3.能够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辨认常见的动植物并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2.学生能够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学生能够描述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不同类型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基本生命活动的区别;2.学生能够辨认不同的植物和动物种类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分类问答: 学生分小组回答“什么是动物?什么是植物?”。
2.案例教学: 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识别出图中物体是动物还是植物并说明理由。
二、知识讲解环节1.植物的基本特征: 讲解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包括植物的生长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2.植物的基本生命活动: 介绍植物的不同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运输等;3.动物的基本特征: 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动物的细胞结构、运动方式等;4.动物的基本生命活动: 介绍动物的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消化、排泄、感知等。
三、识别动植物环节1.植物识别游戏: 学生分小组参加植物识别游戏,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或物品,识别出物体是植物还是动物并描述其特征。
2.动物识别游戏: 学生进行动物识别游戏,根据老师播放的动物视频或声音识别动物种类,并描述其特征。
四、实际操作环节1.实际观察: 老师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植物和动物,刻画出种类、环境、食物等基本特征;2.提供教具: 老师提供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样本供学生观察,同时让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细胞和细节特征。
五、探究和总结环节1.自主探究: 学生利用提供的植物和动物样本,探究其特征和生命特性,以便深入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2.总结复习: 分组学生进行PPT总结演讲,复习所学的植物和动物知识。
总结本文阐述了关于“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针对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学习需求,制定出真实可行的课程方案。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是具体学段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周围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培养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学习更深入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和动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接着,分别介绍了植物和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教材还设置了一些观察、实验和讨论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学情分析具体学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动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观察和科学的认知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方法,能够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进行简单分类。
(3)掌握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基本方法,能够用文字、图画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特征。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身边的植物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征。
(2)进行植物观察和分析。
(3)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和心得。
二、活动主题:走进动物世界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常见的动物种类和特征。
(2)进行动物观察和分析。
(3)分享观察到的动物特点和心得。
三、活动主题:探索生态平衡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分析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和影响。
(3)讨论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四、活动主题:植物的繁殖与生长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过程。
(2)进行植物繁殖和生长的实验观察。
(3)分享实验观察到的植物繁殖和生长过程的心得。
五、活动主题:食品安全与健康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3)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意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分析食品安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讨论健康饮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六、活动主题:生物多样性保护1. 活动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
(3)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当前状况。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第1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协作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时间安排【复习】看图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展示图片观察回答问题复习 3【讲述】在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亚马逊原始森林的美丽,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都生活这那些动植物。
【展示】顺义常见的生物图片,说出图片所示动物或植物的名字。
简略讲述每种生物的大致形态和生活习性。
1.常见动物(家畜和野生)2.常见农作物3.常见绿化植物迎春花与连翘的识别4.常见野生植物(药用和野菜)【讲述】听讲观察说出所示动物或植物的名字,并试着说说他们的生活的环境与习性过渡回忆识记常见动植物115动植物的常见分类植物:木本(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动物:昆虫鸟类其他【讲述】原来我们身边还生活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亲自去看看这些生物呢?阅读教材第三页的学习活动“观察和记录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要求】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自由组合,每个小组3-5人观察校园平面图,小组确定观察的区域制定本小组的观察计划和路线听讲阅读听讲,挑选组员小组讨论观察方案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观察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明确本组观察目标20【课堂检测】完成导学练习非选择题部分内容【课后观察】选择绿地、池塘、树林、农田等不同环境,可以个人或分小组进行观察。
记录下你观察到的动植物。
个人独立完成听讲巩固为观察课做铺垫5板书设计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我们身边的植物叶片的形状光照强度外观花的颜色生活环境水分要求植物的高度土壤要求课后反思通过对学校生物资源的调查,学生对于生物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进行动、植物分类的教学比较容易,学习的效果很好。
2017年七年级生物上1.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1.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区别我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制定可行的观察计划。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培养学生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四、教学难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我们身边动植物的类别和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这些生物包括哪些
呢?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本植物都有哪些?
1、分析课本中的内容,对身边的植物怎么进行分类的?
2、生活中哪些植物属于乔木,哪些属于灌木,哪些属于藤本植物,哪些属于草本植物?
讲解:观察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植物,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植物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和花卉等。
常见的槐树、银杏等属于落叶乔木,松树、柏树也多是乔木,苹果树、柑橘树等也是,还有道路两旁的杨树、悬铃木都是乔木。
常见的月季、牡丹等就属于灌木。
在生活中的牵牛花、紫藤就属于藤本植物。
菊花、百合、凤仙属于草本植物。
并结合图片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探究二:大自然界中的动物分为哪几大类?
1、观察教材中3页的图,回答问题:
(1)这些动物中哪些属于脊椎动物,哪些属于无脊椎动物?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中哪些是家禽,哪些是家畜,哪些是宠物?
讲解:观察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家禽有鸡、鸭、鹅等。
家畜有牛、马、羊、猪等。
宠物有猫、狗、鱼等。
结合一些图片讲解我们身边的动物的分类,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怎么区分。
提问:给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同学们回答应该是哪类动物。
活动:观察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和动物。
(三)知识运用
1、下列哪一种动物不属于脊椎动物()
A、燕子
B、蜘蛛
C、青蛙
D、大象
2、下列哪一种属于灌木植物()
A、月季
B、牵牛花
C、杨树
D、菊花
(四)归纳小结
学完本节课后,你知道身边的植物和动物都是怎样分类的吗?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五)随堂检测
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命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非生物对外界反刺激没有应
2、乔木具有()特征.
A、明显的高大主干
B、没有明显的主干
C、茎长而不能直立
D、茎多汁,较柔软
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青蛙
B、喜鹊
C、蟾蜍
D、大鲵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布置
课本第6页习题:
1、观察一种开花的植物,尝试画花的简图。
2、观察一种动物,说说它与其他生物有什么关系。
八、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注重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注重生物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淋漓尽致的展现。
学生自己动眼观察、动手解剖,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想象,推理,充分给与了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感受到身边的植物和在动物带来的愉悦,科学教育和美育情感教育浑然一体。
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