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 格式:doc
- 大小:832.50 KB
- 文档页数:9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习目标:1。
了解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2。
理解水体污染现象。
(重点)3。
通过实例学会分析水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难点、重点)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1)概念: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叫作环境的自净能力。
(2)机理:2.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1)差异: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最强的,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是最差的.(2)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3)水污染形成条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
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和磷等营养物质。
(2)表现:(3)危害①藻类迅速繁殖,出现“水花(水华)"或赤潮。
②藻类残体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死亡。
③湖泊水深变浅并演化为沼泽。
2.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运输。
(2)对生物的危害①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③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1.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的。
( ) 2.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
() 3.藻类聚集在湖泊上层遮蔽阳光,使湖中植物呼吸作用受阻而死亡。
( )4.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5.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是()A.近海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泄漏B.石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流失C.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D.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提示:1。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
2.×一般来说,就自净能力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地理·选修6(人教版)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解析:因从图中可看出用户回用水不可能是降水、地下水、地表水和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而清洁的冷却水可以再利用。
答案:C2.污水再生回用( )A.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B.只适用于城市C.虽无经济效益但有环境效益D.属于节流措施解析:由于城市水资源短缺,所以可用图示的系统解决,而这个系统属于水源再用的开源方式。
答案:A石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上,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抑制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
据此完成3~4题。
3.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A.人类生活污染B.陆地上工业生产排污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泄露D.港口建设解析:产生海洋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原油的泄漏,生活生产排放的是指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
答案:C4.有关海洋沙漠化效应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B.使沿岸地区气候变得炎热干燥,干旱面积扩大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D.使热带水温降低解析:题目中的影响范围没有说明一定是在热带地区,而且从题中可得出是影响热交换,便气温变化加大,不是降温。
答案:D5.海洋污染物的绝大部分来自( )A.海洋石油 B.海底火山喷发C.陆上生产过程 D.海上生产过程解析: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其主要来源。
答案:C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第6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标要求:①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问题;②以某种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教材分析:关于“环境污染与防治”的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和必修模块都有体现,但是要求较低,这里是对环境问题的归纳与拓展,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水污染及其成因”是其中一个专题。
教学设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据,侧重生活地理的学习。
以现实生活中的污染事件为例,组织学生探究其原因、过程和危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环境观有所提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②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③了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利用典型案例,从现象入手,追根溯源,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观、环境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2、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必追究细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看漫画思考:(1)从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什么?(2)这种现象和问题哪里最突出?我们生活在农村,这种问题农村有吗?(3)除此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加快,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在我们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举例:手机、电脑、汽车、高楼等),有没有想过它们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影响?(学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
2、学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3、了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重、难点: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
2、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必追究细节。
学习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读图2.1“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思考天然水的自净过程。
学生讨论思考:①什么样的水体自净能力强?什么样的水体更易受到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污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②为什么沿海地区水污染严重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入海口附近?③“一节5号电池能污染6吨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为什么不主张废旧电池回收?阅读图2.2思考:流动性强的河流为什么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归纳水污染的概念水污染:二、水体污染现象利用教材的案例1、案例2、案例3 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
要求:找出每个案例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的过程及其危害。
案例1震惊世界的水俣病1.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阅读图2.6分析湖泊是如何演变成沼泽原理案例2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思考:1.导致太湖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什么?2.这些污染物质是从哪里来的?3.太湖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4.太湖流域污染区域防治的治理措施从控制废水的排放人手,将“监管”“预防”“治理”三者结合起来。
一要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与治理,二要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
2.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⑴污染物:⑵常发区域:⑶原因:⑷危害:案例3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思考:1.造成此次海洋污染事件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是什么?2.试说明此次污染造成的危害。
三、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出水污染的成因入手进行分析。
然后把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经典例题1]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横贯在上海中部的苏州河,西源太湖,东接黄浦江。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天然水的自净作用———————情景导入先思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含义是流动的水不会腐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
思考探究:你能用地理原理解释“流水不腐”吗?提示:流动的水自净能力比死水自净能力强。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环境的自净能力1.概念: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叫做环境的自净能力。
2.机理: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
二、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1.差异: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最强的,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是最差的。
2.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形成条件———————重点难点掌握好———————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不同水的自净规律不同种类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
其具体区别及原因如下表所示:水体类型自净能力原因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河流水最强最快最短最多湖泊水居中居中居中居中地下水最弱最慢最长最少2.影响天然水的自净作用的因素3.河道中水的净化作用河道中位置不同,净化的机理也不完全相同,如下表所示:———————应用体验不可少———————环境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然而,随着生产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A.环境的自净能力就是环境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就越强B.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现象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向环境中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环境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出现环境污染现象D.环境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2.下列有关水体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相同的B.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C.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D.水体的自净能力可随污染物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强解析:1.D 2.B第1题,环境具有自净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
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中,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但不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
第2题,主要考查水体的自净能力。
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水体的流动速度越快,循环周期越短,水体中的溶解氧就越多,污染物越容易被氧化分解,自净能力就越强。
因此就自净能力来说,一般是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如果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便会产生水体污染,引起水体自净能力的减弱。
3.右图示意长江下游某湖泊进水口和出水口平均污染指数变化,指数越大,污染程度越高。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湖泊进水口和出水口平均污染指数的差异特点,并就其中一个特点分析其原因。
(2)简述图示现象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1)题,湖泊具有自净能力,因而出水口的污染程度较小;随着污染加剧,湖泊自净能力减弱,出水口、进水口污染差值呈缩小趋势。
第(2)题,湖泊受到污染,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答案:(1)出水口污染程度低于进水口,差值呈缩小趋势。
出水口污染程度低于进水口的原因:湖泊有一定的自净功能。
(或差值呈缩小趋势原因:排入湖泊的污水量增加,湖泊自净能力下降)(2)湖泊水质恶化;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湖底有害物质淤积。
水体污染现象———————情景导入先思考———————2017年9月26日,一艘载有约2 500 t原油的小型油轮在希腊萨拉米斯岛附近海域沉没,船上部分原油泄漏。
最初受污染的海域约1.5 km长,但在风力的作用下,污染逐渐扩大到雅典西南郊的比雷埃夫斯以及东南郊的格利法达等地。
本次原油泄漏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态损失,还会带来高达5亿欧元的经济损失,并导致希腊的渔业、餐饮业、旅游业、船舶租赁和贸易行业失去数百个就业岗位。
思考探究:这次石油泄漏事件造成的生态损失可能有哪些?提示: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水体富营养化1.形成物质:氮和磷等营养元素。
2.形成条件:水体流动缓慢。
3.表现:藻类迅速繁殖,尤以蓝藻、绿藻占优势→湖面上出现“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上称为“赤潮”4.危害⎩⎪⎨⎪⎧湖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鱼类大量死亡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湖泊演变成沼泽二、海洋水体污染———————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主要水体污染现象因水体污染物多种多样,其污染现象也不相同,其主要污染现象见下表所示: 类型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含义含有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污染物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重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1.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其中,工业废水是工业引起水污染的最重要最普遍的原因,它占工业污染源排出污染物的大部分。
工业加工过的残渣废料直接弃置河流中或者露天堆放,被雨水淋溶随水进入河流造成污染。
另外,工业烟囱排放的有害有毒成分和粉尘通过沉降,也可能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
2.农业污染源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降雨时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和通过垂直淋溶进入地下水,形成污染。
3.城市污染源随着人口在城市的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已经成为引起水体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污染源。
[拓展提升]易形成赤潮的条件主要包括:(1)气候条件:气温越高,越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
(2)环境条件:环境污染,各种含有N、P等营养元素的污水大量汇入海洋,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3)生物条件:蓝藻、绿藻等大量繁殖。
(4)水域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一方面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另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
三、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应用体验不可少———————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部博湖县境内,是新疆目前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
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显著,2005年以来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严重,矿化度呈现升高趋势,鱼类种群和产量受强烈影响。
下图为博斯腾湖周边地域图。
说明博斯腾湖水质恶化的原因。
解析:博斯腾湖水质恶化的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及湖泊水量及自净能力角度分析。
从人类活动看,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入湖污染物增多,从而导致水污染严重。
从自净能力来看,由于周边用水量增加,湖泊水位下降,水量减少,导致自净能力降低,也导致了博斯腾湖水质恶化。
答案: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入湖污染物增多;城镇生活用水量加大,入湖水量减少;内陆淡水湖,周边农业灌溉取水量大,湖泊水位下降;气候变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湖水水量减小;水量减小,自净能力下降。
2.2007 年5 月底暴发的太湖水危机,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太湖治理初见成效,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当前江苏太湖流域推广的“河长制”在2018 年底前将在全国全面推行。
据此回答问题。
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区污染物入河(湖)总量变化(2)作为“河长”请你提出防治水污染的对策。
解析:第(1)题,水污染主要来源是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如农业农药、化肥流失以及畜牧小区污染排放;工业营养污染物排放;城乡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排放;水上旅游业污染物排放。
第(2)题,水污染防治的措施主要是建污水处理厂、污水达标排放、加强综合管理、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等。
答案:(1)①城乡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排放;②农业农药、化肥流失以及畜牧小区污染排放;③水上旅游业污染物排放;④工业营养污染物排放。
(2)①进行流域环境综合整治;②从源头控制污染源,实现清洁生产;③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④建立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⑤加强管理,依法治污;⑥提高环保意识。
[教材问题提示]P18思考提示 1.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氮、磷等营养物质。
2.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太湖流域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
3.太湖富营养化会使其水体生态系统恶化,水生物种减少,群落组成日益简单,并影响周边人民生活用水的质量。
P19思考提示 1.该事件是瓦尔迪兹号油轮触礁后,约4.0×104m3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2.此次污染导致3.0×106只海鸟丧生,同时对海区的浮游生物、海洋鱼类、海兽类、底栖动物的生存均造成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