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益--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主题一-任务二--鼠标下的彩色世界--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一、说教材《多彩的世界》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4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
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涂色”、“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多彩的世界”的内涵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因此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基础知识教学提高课。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自定义颜色的填充“多彩的世界”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四、教法阐述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迁移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学法指导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2024年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主要围绕第三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计算机硬件、了解操作系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及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认识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
2. 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计算机、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台计算机,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详细过程:(1)教师通过PPT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图片,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教师演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窗口切换、文件管理等。
(3)教师讲解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如文字输入、排版等。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过程:(1)学生分组,每组一台计算机,进行硬件识别和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过程:(1)教师展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给予提示和指导。
(3)教师讲解正确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详细过程:(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2. 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你所了解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并简要描述它们的功能。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新版下册教案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与目标•计算机基础知识•画图软件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网络基础知识与安全防护•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课程介绍与目标教材内容与结构教材内容新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材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知识点。
教材结构教材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课时,每个课时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网络搜索与下载、简单多媒体制作等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一般每周安排1-2课时。
课时分配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各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同时,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
02计算机基础知识80%80%100%计算机的组成与原理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分,每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器等,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计算机通过输入设备接收信息,经过中央处理器的处理,再通过输出设备输出结果,完成各种任务。
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简介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是计算机上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操作系统的作用操作系统可以管理计算机的内存、处理器、硬盘等硬件资源,还可以管理各种软件程序,使得计算机可以更加高效、稳定地运行。
常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等。
鼠标操作键盘操作练习方法鼠标和键盘操作技巧打字姿势、手指分工、击键方法等,以及常用快捷键的使用。
通过打字游戏、鼠标练习软件等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提高操作速度和准确度。
内容结构第一单元:陶罐和铁罐——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活动一 确定内容并规划演示文稿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活动二 制作演示文稿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活动三 美化和放映演示文稿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二单元:袋鼠与围栏——制作有声音和动画效果的电子演示文稿活动一 确定内容并规划演示文稿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活动二 明确任务并准备素材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活动三 制作演示文稿第一时间第二课时活动四 美化作品并演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一单元:陶罐和铁罐——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活动一 确定内容并规划演示文稿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的展示故事的方式,初步了解电子演示文稿的优点。
2、了解简单电子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
3、能够围绕主题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图片素材。
教学重点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教学难点简单电子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供学生赏析的各种故事表达形式,如电子文档、黑板报、口头演讲视频、“陶罐和铁罐”的演示文稿示例,供学生制作所需的文字和图片素材。
2、机器装备:已安装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2003。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引导学生了解漫画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确定作品内容作铺垫。
2、请学生阅读本单元前两页的漫画故事,提醒学生思考故事的寓意。
3、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漫画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并填写教材的学习单。
4、对学习单的内容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得出正确的故事寓意。
二、让学生初步明确电子作品的内容1、播放一些故事作品,分别采用电子文档、黑板报、口头演讲、演示文稿等表现形式呈现,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故事的各种表达方式。
2、从故事内容的详细性、传播的便捷和规范性、表现形式的生动性等特点,进行小组交流,并填写教材的学习单。
3、播放的配套光盘中的电子演示文稿,让学生观看后交流感受,由此确定作品的最终表现形式。
小学信息技术《彩色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颜色的基本知识,如颜色三原色、颜色混合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颜色三原色:红、绿、蓝2. 颜色混合:色相、饱和度、亮度3. 创意设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彩色作品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颜色三原色的概念及颜色混合原理2. 难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意设计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颜色三原色、颜色混合等基本知识2. 实践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意设计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五、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颜色相关图片、视频等2.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绘图软件等3. 分组安排: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一台电脑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激发学生对彩色世界的兴趣。
2. 讲授颜色三原色:讲解红色、绿色、蓝色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颜色三原色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讲解颜色混合:介绍色相、饱和度、亮度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或示例让学生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绘图软件)进行颜色混合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颜色混合技巧。
5. 创意设计: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幅彩色作品,下一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七、课后作业1. 完成一幅彩色作品,运用颜色三原色和颜色混合原理进行创意设计。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对颜色三原色和颜色混合的应用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作品创意、色彩搭配和技巧运用等情况。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课文
主题归纳汇总
本文档对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的课文主题进行归纳和汇总,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第一课:电脑的功能和分类
- 介绍电脑的基本功能和分类
- 讲解电脑在日常生活和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课:研究电脑基本操作
- 演示研究电脑基本操作的步骤
- 引导学生通过练提高电脑操作技能
第三课:使用电脑上网
- 讲解使用电脑上网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操作步骤
-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上网技巧和安全知识
第四课:关于键盘的故事
- 讲述键盘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 引发学生对键盘的思考和创意
第五课:绘画和打字软件的使用
- 介绍绘画和打字软件的功能和用途
-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使用相关软件的基本技巧
第六课:数字化时代的信息交流
- 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化时代信息交流的方式和工具
- 讨论网络沟通的利弊和注意事项
第七课:多媒体技术和创意
- 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运用多媒体技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第八课: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
- 探讨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贡献
-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应用领域
以上是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课文的主题归纳汇总,希望能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帮助和参考。
吴永益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主题一任务三郊外的小木屋教学设计(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主题一走进电脑新画室任务三郊外的小木屋一、教学目标:1、学会用“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画小木屋。
2、使用“橡皮”工具修复窗子。
3、调整画纸。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享受画图工具带的的乐趣,渗透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整齐规则木头的绘制。
三、课时划分: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引入(二)绘制小木屋1、学生自学课本P10,5分钟尝试操作:(1)打开“画图”软件,选择“圆角矩形”工具。
(2)单击并拖动鼠标,画出一根“木头”,画第二根“木头”时,为了与第一根“木头”重叠完好,“+”形鼠标指针的水平线要与第一根“木头”的底部在水平位置重叠。
(3)屋顶画好后,使用同样的方法绘制出屋身。
最后使用“颜料桶”工具填色。
2、展示个别学生作品,点评。
(三)探究1、“矩形”、“椭圆”、“圆角矩形”的工具箱下方的绘图模式选择框的尝试。
2、绘制小窗户和门。
阅读课本P11,区分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
在颜料盒中设置前景色为红色,背景色为黄色,尝试不同模式绘制圆角工具,完成P11右图连线。
3、修复窗棂。
通过“放大镜”工具发现窗棂画长了,在不破坏“小木屋”的前提下,如何将多出来的线条用“橡皮”工具擦掉呢同桌讨论,汇报。
4、调节画布大小思考:用“放大镜”工具放大的画纸与通过调节画纸控制点改变画纸大小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四)拓展作业使用绘图工具完成“森林里的小木屋”。
第2课时:学生上机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案编辑专员: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人教版教案第一章:网络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和习惯。
1.2 教学内容网络的定义与分类网络的作用与影响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与技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的利与弊。
讨论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第二章:互联网的基本使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接入方法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网页浏览与信息检索演示法:展示互联网的使用方法。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互联网的使用。
指导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搜索引擎和浏览网页。
第三章:电子邮件的使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定义与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子邮件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电子邮件的定义与结构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邮件的基本知识。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
第四章: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交流工具的种类与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交流工具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网络交流工具的种类与功能QQ、等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方法网络论坛、博客等社交平台的使用方法演示法:展示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
指导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交流工具。
第五章:网络安全的认识与防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5.2 教学内容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威胁网络病毒的预防与处理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安全案例,提高学生的警觉性。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防护方法。
第六章:数字作品的创作与分享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作品创作的基本技巧。
★教学进度表第1课生活在网络中教学目标:1、了解网络的概念,体会生活中网络无处不在。
2、了解电脑网络的概念,体验电脑网络的作用。
3、了解常用的上网方式。
4、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热情。
5、培养学生具备信息时代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体验电脑网络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热情。
2、了解常用的上网方式。
教学难点:了解常用的上网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了解网络的概念。
1、出示浙江交通网络图全国铁路交通网络图师:这一些都可以叫做网络。
师:你们觉得我们生活周围还有些什么也可以称作“网”?学生举例说明:如银行网,电话网、邮电网、河流网……2、出示一张蜘蛛网的示意图师:这也是一个网,你觉得对网是怎么样的?学生讨论3、出示校园电脑网络示意图师:你觉得可以怎么称呼它呢?(校园信息网、校园电脑网、……)(板书)4、出示世界地图师:如果把世界各地的电脑和相关设备联结起来,我们又可以怎么称呼呢?(板书)(国际互联网、……)师:一般的,我们平时说的上网,主要是指上国际互联网。
不仅可以查看中国各地、各种信息,也可以查看外国的各地、各种信息。
二、了解网络的作用1、师:你们以前上过网或听说过互联网吗?有没有人上过网?师:请你们来说说上网可以做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网络的作用)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做补充说明)2、师生互动,体验上网的乐趣A、上网查字典B、上网查手机归属地C、上网提问D、上网看动画E、上网看天气情况F、上网玩游戏G、……三、了解如何上网1、师:是不是随便一台电脑,就能够上网呢?如果一台电脑要能上网,要有些什么条件呢?(出示网络设备图片,简单讲解它们的作用)重点讲解家庭拨号上网和学校局域网上网的不同2、师:有了设备,还要进行软件设置。
初步介绍一个IE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互联网的一些知识,从下节课开始动手学习怎样上网了。
第2课使浏览更方便教学目标:1、掌握“前进”、“后退”按钮的使用。
《彩色世界》小学信息技术说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的搭配原则。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色彩。
3. 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对比。
2. 色彩的搭配原则:类似色搭配、对比色搭配、互补色搭配。
3. 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色彩与情感、色彩与空间、色彩与时尚。
4. 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色彩创作:选色、调色、上色、混合色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搭配原则,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色彩创作。
2.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原则和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色彩搭配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彩色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搭配原则,让学生了解色彩的重要性。
3. 示范:教师示范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色彩创作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色彩的魅力。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色彩创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空间进行色彩搭配。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色彩搭配软件、网络资源、实例作品。
2. 学生准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基础、彩色画笔或绘图软件。
七、教学环境:1. 硬件环境: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都安装有色彩搭配软件和网络浏览器。
2. 软件环境:教学所需的色彩搭配软件、网络资源。
八、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色彩选择、搭配技巧和创作积极性。
《彩色世界》小学信息技术说课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彩色世界》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如何使用彩色打印功能。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习使用彩色打印功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彩色打印功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色彩的美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色彩的基本知识、彩色打印功能的应用。
难点:色彩的搭配、彩色打印功能的具体操作。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讲解法:教师讲解计算机操作、色彩知识、打印功能等内容。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精美的彩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讲解如何打开、关闭软件,如何保存、打开文件等基本操作。
3. 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分类、色彩的搭配原则等。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彩色打印操作。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任务,拓展学生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点评学生操作情况,强调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计算机基本操作、色彩知识以及彩色打印功能掌握的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以此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评价:根据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彩色世界》教材。
第7课彩色世界教学背景本课在机房上课,应用LOGO工具进行填色,学生是借班上课,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任务驱动和情趣教学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材分析:本课为小学信息技术选修第七课《彩色世界》本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学习SETPC 命令,第二部分是学习SETBG命令,第三部分是学习FILL命令。
课文的第一部分是学习SETPC命令。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形象地把SETPC O称为黑色画笔,把SETPC 1称为蓝色画笔,16种颜色也就是16支不同的画笔。
教师指出正常进入Logo 语言窗口后,海龟默认使用0号黑色画笔来画图。
课文中以画红色五角星为例学习SETPC命令,内容比较简单,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用其它不同的颜色分别画出五角星的过程,以进一步掌握该命令。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学习SETBG命令。
有了前面学习SETPC命令的经验,学生学习这个命令比较容易,和第一部分一样,可以形象地把SETBG O称为黑色画纸,把SETBG 1称为蓝色画纸,16种颜色也就是16张不同的画纸。
同样正常进入Logo语言窗口后,海龟默认使用15号白色画纸来作图。
课文的第三部分是学习FILL命令。
应该强调此命令只能对封闭图形进行涂色,涂色时,必须首先使用提笔命令让海龟进入封闭图形里面,使用落笔命令后,用FILL对封闭图形进行涂色。
课文中的例子是“画三角红旗”,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让学生明确,FILL命令一般要与SETPC命令结合使用,即先用SETPC命令选定颜色,然后进行涂色。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游戏教学教学目标1.掌握“SETPC”“SETBG”“FILL”命令。
2.学会使用Logo命令画彩色图形。
3.能对封闭图形进行涂色。
重点难点1.重点:“SETPC”命令。
2.难点:对封闭图形进行涂色。
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准备LOGO、课件、机房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两组图形,让学生观察不同)师:大家观察一下,你觉得上下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学生讨论之前我们画的所有图形都是黑白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彩色世界”了。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清水乡蚂蝗小学菖蒲教学点教师教学设计。
主题一走进电脑新画室
任务二鼠标下的彩色世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颜料桶”来上颜色。
2、用“撤销”命令来修改错误。
3、用“放大镜”来找缺口。
4、使用“喷枪”的技巧。
5、学会将绘画的成果保存在特定文件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颜料桶”、“放大镜”、“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保存绘画成果。
2、教学难点:保存绘画成果到在特定文件夹。
三、课时划分: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引入
中秋节世我国的传统佳节,这一天人们吃月饼、赏月、燃放烟花……小迪绘制了一幅“中秋之夜”,还没有填色,我们帮助他一起来完成这幅作品吧!美术课上我们画画用的水彩笔、蜡笔等,一般只有十几种、几十种,而在电脑的“画图”软件里,我们可以用成千上万种颜色来绘图。
(二)给“中秋之夜”填色
1、打开“画图”软件,从“文件”菜单中打开“中秋之夜、bmp”图片。
2、选择“颜料桶”工具,从颜料盒里选取颜色,给“天空”、“高楼”、“月亮”等填上颜色。
3、在填色的过程中,“月亮”黄颜色跑出来了,为什么填色不成功?
5 首先,对刚刚进行的操作,单击菜单栏“编辑”-----“撤销”命令即可。
“画图”软件里可以撤销三次操作。
4、如果需要填色的图形不是封闭的,我们就需要将它封闭。
有时图形的缺口很小,难以被发现,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放大镜”工具来帮忙了。
1)单击“放大镜”工具,在图中需要放大的地方单击鼠标。
2)找到缺口后用“铅笔”把缺口补上,注意线条色彩要和原来的一致。
缺口补上之后,就可以填色了。
(三)探究
1、使用“放大镜”工具辅助填色之后,要把图画恢复成原来1:1的样子该怎么做?(填写书本P8)
方法1:单击“放大镜”工具,选择放大的倍数为1X。
方法2:单击“放大镜”工具,单击“画布”。
2、为了给“中秋之夜”增添节日气氛,我们使用“喷枪”工具绘制五颜六色的烟花。
怎样才能将液体点状、雾状地均匀喷出?
直接选择“喷枪”工具喷出的烟花很小,不够逼真。
我们可以选择好“喷枪”工具,把鼠标移动到需要烟花的位置,同时按下键盘上的“Ctrl”键和小键盘区的“+”键,单击鼠标就可以燃放出逐渐变大的烟花。
(四)保存作品
保存绘画成果到在“学生作业D盘”----“四年级”-----“”文件夹。
(五)提高作业
有能力的同学,尝试使用“画图”中的“喷枪”等工具绘制一颗美丽的彗星。
第2课时:学生上机操作,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