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印度
- 格式:ppt
- 大小:4.49 MB
- 文档页数:17
7.3 印度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5.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1.运用地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重点)3.运用图表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归纳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重难点)4.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分析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及自然条件的关系。
(重点) 5.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知识点01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认真阅读课本P30~33,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位置:印度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
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人口数量: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数量达到12.1亿(2011年),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印度的人口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3.人口政策: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推行控制生育计划来控制人口数量。
4.人口众多的影响:印度众多的人口给资源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知识点02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认真阅读课本P33~35,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气候:印度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其特征是全年高温,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
学习导航课前预习2.水旱灾害:由于西南季风很不稳定,导致印度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害频发。
3.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印度的粮食生产受频发的水旱灾害影响很大。
知识点03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认真阅读课本P35~36,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特点: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特点。
7.3 印度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区分布在()A.新德里B.孟买C.班加罗尔D.加尔各答2.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小麦B.玉米C.大麦D.水稻3.使印度成为“世界办公室”的产业是()A.农业B.工业C.服务外包产业D.交通运输业4.下图示意南亚地形剖面,甲、乙、丙所表示的地形区分别是()A.德干高原、恒河平原、喜马拉雅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C.喜马拉雅山脉、德干高原、恒河平原D.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喜马拉雅山脉5.关于印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B.印度河流经东北部C.北部地形是喜马拉雅山脉D.主要信奉基督教6.南亚水旱灾害频繁,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是()A.西南季风B.东南季风C.西北季风D.东北季风7.印度发展计算机软件业的优势有()①劳动成本较低①矿产资源丰富①信息技术发展较早①技术水平比欧美等发达国家高①英语普及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8.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C.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D.东濒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9.关于印度气候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湿润B.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分旱、雨两季C.6~9月,吹西南风,为旱季D.7月的风向为东北风10.班加罗尔是印度()的发源地A.茶叶加工工业B.软件服务外包产业C.棉纺织工业D.麻纺织工业11.下列关于印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印度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B.印度人口数量多,增长过快,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压力C.印度通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快了经济的发展D.印度人口众多,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12.印度2022年共有约2300万名婴儿出生,这一数字远超其他国家。
如今,印度人口增至14.1亿。
印度人口多的优势有()①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①消费群体广大①环境压力不大①就业机会多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13.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A.新德里B.孟买C.班加罗尔D.加尔各答14.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A.中国B.印度C.美国D.俄罗斯15.下列关于日本和印度叙述正确的是()A.都濒临太平洋B.都是以热带气候为主C.都是以山地丘陵为主D.都是自然灾害频发二、解答题16.东南亚和南亚都是我国的近邻,两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
地理印度学生姓名授课日期教师姓名授课时长知识定位【课程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指出其主要的地形区。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印度的古代文明及风俗特点,说出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的影响。
3、运用图表和数据,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问题的讨论。
2、季风、旱季雨季的形成。
知识梳理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一)印度概况印度在世界的位置1.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处于9°N——33°N,其中特殊纬线(北回归线)通过印度。
因此印度大部分处于(热带)和(北温带)。
2.海陆位置: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陆上邻国东北部有(中国)、(尼泊尔)、不丹,东部有缅甸和(孟加拉国),西北有(巴基斯坦),南部隔海相望(斯里兰卡),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3.首都首都新德里,面积298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七位,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4.地形与河流(1)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2)河流①恒河:印度(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注入(孟加拉湾),被尊为“圣河”。
②布拉马普拉河:发源于中国西藏,在中国的一段叫雅鲁藏布江,最终注入(孟加拉湾)。
③印度河:主要不在印度,在(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
活动写出下列国家的名称:1,2,3,4,5,6,7,8。
(二)人口大国(1)人口:2011年,印度人口达到12.1亿,仅此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印度人口不仅总数多,而且目前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人口问题: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较快,对印度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产生严重制约作用。
(3)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印度的人口有何特点,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
优势:劳动力丰富廉价;消费市场广阔;国防兵员充足;劣势:人均资源占有量小;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社会治安存在着隐患印度政府针对本国人口国情对策:控制生育计划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1. 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时训练:7.3印度一、选择题1. 按地理方位,印度位于()A. 东亚地区B. 南亚地区C. 西亚地区D. 中亚地区2. 印度农业生产面临的最主要自然灾害是()A. 台风B. 寒潮C. 干旱和洪涝D. 泥石流3.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和原因是下列哪一季风()A. 西北季风B. 东北季风C. 东南季风D. 西南季风4. 印度的雨季大多在()A. 1~6月B. 6~12月C. 6~9月D. 10月~次年5月5. 印度的“绿色革命”是指()A. 植树造林B. 普及文化知识C. 改进粮食生产技术D. 发展电子产业6.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和棉纺织中心分别是()A.新德里和班加罗尔B.加尔各答和孟买C.阿格达和瓦拉纳亚D.乞拉朋齐和孟买7.因软件外包产业发达,印度被形象地称为()A.世界办公室B.世界加油站C.世界工厂D.世界原料地8.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属:()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9.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C.恒河流人阿拉伯海D.印度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10.以下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独立后大量引进国外人才,发展本国工业B.钢铁、机械、化学和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C.印度是世界第一软件大国D.印度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所以几乎没有高科技工业11.下列关于印度经济发展概况的叙述,错误的是()A.印度是发达国家B.印度的人口居世界第二位C.印度是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D.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世界闻名12.印度的粮食生产依赖于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该季风是()A.东北季风 B.西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季风13.如图为“南亚部分地区略图”,M国为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其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①光热条件好②降水充足③土壤肥沃、疏松,利于棉株根系吸水④灌溉水源充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4.如图是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棉花分布在东北部地区B.小麦分布在恒河三角洲C.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西部沿海D.黄麻分布在印度河平原15.印度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之一,水稻和小麦是其主要粮食作物。
:印度(第一课时):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通过地图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通过地图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比较法相结合:一、预习导航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有哪些?位于亚洲的有哪些?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经济的增长带来那些影响?说说正确的人口观应该是:人口的发展要与相适应,与相协调。
印度属于哪一个分区?在我国哪个方向相邻?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中师徒四所到的“天竺”是指今天的什么地区吗?印度的气候主要是类型,全年高温,分两季。
容易造成灾害。
二、尝试探究读图7.31,描述印度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阅读材料P39说说你从中了解了印度哪些地理信息?你还知道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吗?阅读P39第一自然段说说印度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读图7.34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活动:(1)、(2),交流如何借助地图记地理事物的分布更快?(例如:参照物法、比较法、归类法、图文结合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问题:与印度相邻的三个内陆国是:、、,两个临海国:、。
印度的地形特点:高低。
读7.35回答P41第2、(1)、(2),从图中的出什么结论:。
小组合作,结合阅读文字,联系7.35图及表格7.1内容,讨论、分析印度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压力。
你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读图6.10、7.36、7.37说出亚洲气候的类型及特点?容易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抗灾防灾?小组合作完成P421、2(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展示交流)总结回扣目标引导:1、日本的国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2、经济发展特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3、工业区的分布及原因1、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A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B.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C.九州岛和太平洋沿岸D.北海道沿岸和日本海沿岸2、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 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 B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大C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D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3、在横滨码头,每天都能看到许多大型远洋轮船满载货物进出海港,试问进出海港的轮船上装载的货物可能是: A 进港货物是农产品,出口货物是矿产品B进港货物是矿产品出港货物是农产品C进港货物是工业制成品出口货物是矿产品D进口货物是矿产品出港货物是工业制成品4、读左图完成以下问题①海洋内海A B C②海港D E③工业区1 2 34 5。
二印度的粮食生产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链接生活·激思维目标跟踪·明素养印度是名副其实的“IT强国”吗?它具备哪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条件?1.运用地图说明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综合思维)2.通过资料了解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对农业生产和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人地协调观)3.通过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学习,理解发展中国家如何根据国情找到适合的发展之路。
(综合思维)一、粮食生产1.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
2.作物分布:深受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
3.生产现状:受水旱灾害影响而不稳定。
4.粮食增产:得益于两次“绿色革命”。
二、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1.产生背景: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化团队来完成。
2.发展优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
3.世界地位:每年承接全球近1/2的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4.产业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
5.发源城市:班加罗尔。
6.带动作用: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漫画导学在印度,这种生活方式可以实现吗?知识拓展印度经济作物的分布经济分布作物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恒河三角洲茶东北部低山坡知识拓展服务外包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企业为了更好发展,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于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目的。
【探究主题】印度的粮食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探究过程】印度人的日常饮食,南北方有很大的差别。
北方人尤其喜欢吃一种叫“恰巴提”的薄面饼,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爱吃炒饭。
问题1.根据材料,说出小麦和水稻的分布区域。
答: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水稻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部沿海。
课后培优练(人教版)7.3.2 印度——人口、经济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B.有“世界办公室”之称C.佛教的发源地D.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答案】D【解析】印度是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第三产业相当发达,有“世界办公室”之称,是佛教的发源地,故ABC不合题意;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为东南亚,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下图示意印度2001-2012年人口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根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2年,印度人口没有超过10亿B.12年来,印度的人口增长率一直在1%以上C.12年来,印度的人口数量略有下降D.12年来,印度的人口增加了5亿3.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是()①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②消费群体广大③资源、环境压力小④就业机会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2.B 3.A【解析】2.据图知,2002年,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0亿,A说法错误;印度的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状态,12年来,印度的人口增长率从1.60%下降为1.38%,但一直在1%以上,B说法正确;12年来,印度的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C说法错误;12年来,印度的人口增加了近2亿,D说法错误。
故选B。
3.印度是世界上人口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国家,其人口多的优势体现在消费市场广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青少年比例高、老龄化程度低;劣势是对资源、环境压力大,就业机会少,教育水平难以提高等,①和②正确,③和④错误,故选A。
读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有关南亚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花分布在东北部地区B.小麦分布在恒河三角洲C.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西部沿海D.黄麻分布在印度河平原5.图中四城市,最适合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是()A.①B.②C.③D.④6.该国大量进口粮食的主要原因是()A.多水旱灾害B.人口众多C.耕地面积小D.土壤贫瘠【答案】4.C 5.A 6.B【解析】4.A.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地区,故B.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故B错C.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西部沿海地区和孟加拉国的西部,故C正确,D.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地区,故D错误。
河北省唐山十六中七年级地理下册 7.3.2 印度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2.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3、用实例说明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印度居民饮食习惯的影响二、学习重点1.印度的粮食问题2.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三、教学难点: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一.学案(一)自学导航:A、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1、由于频繁、等原因,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印度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
在年代,印度实行了“”,改进了技术,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现在,不但能够自给,而且还有部分出口。
2、和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3、印度人的日常饮食,南北方有很大差别。
北方人以小麦等为主食,尤其喜欢吃一种叫“”的薄面饼。
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以大米为主食,爱吃炒饭,其主要原因是北方多,南方多。
对照图7.41和图7.42、7.34,说出印度、小麦的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地形分布的关系4、水稻分布在印度半岛部和沿海(填地形),降水的地区;小麦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恒河游、降水的地区。
B、发展中的工业1、在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主要发展纺织业和采矿业,现在,印度不仅公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是世界上几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第软件大国,也是全球少数几个掌握技术的国家之一。
观察并分析7.43“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并回答如下问题2、印度工业中心的分布接近产地,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省运费,降低成本。
3、1999年,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二.讲案1.印度的水稻、小麦的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关系2、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关系三.练案1、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四.测案1.下列有关印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B.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C.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D.印度目前已是发达国家2.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玉米B.小麦、玉米C.水稻、小麦D.棉花、茶叶3.印度最大的港口和棉纺织工业中心是( )A.加尔各答B.马德拉斯C.孟买D.新德里4.有关印度粮食生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众多的人口,使印度成为粮食消费大国B.从20世纪到现在,印度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粮食C. 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到改善D.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5.结合印度年降水量图和城市分布图,下列地点降水量最大的是( )A.新德里B.班加罗尔C.乞拉朋齐D.加尔各答6.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每年分为旱季和雨季,1—6月为旱季,7—12月为雨季B.印度西北部是全国降水最多的地区C.目前印度已能出口一定的粮食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已大大减缓7.有关印度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黄麻产量最多的国家B.是世界上棉花产量最多的国家C.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D.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8.加尔各答是( )A.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B.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C.印度最大的城市D.印度最大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