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差和过冷度
- 格式:docx
- 大小:52.03 KB
- 文档页数:7
今天学习与凝汽器相关的专业术语。
)学习内容摘要:1、冷却倍率2、凝汽器的极限真空3、凝汽器的最有利真空4、凝汽器端差4.1、凝汽器端差的定义4.2、影响凝汽器端差的因素4.3、循环冷却水量和凝汽器端差的关系5、凝汽器的过冷度5.1、过冷度的定义5.2、产生过冷度的原因5.3、过冷度增加的分析5.4、为什么有时过冷度会出现负值1、冷却倍率所谓冷却倍率,就是冷却介质的质量(冷源质量)与被冷却介质质量(热源质量)的商值。
相当于冷却1kg热源所需的冷源的质量。
比如,凝汽器的冷却倍率=循环水量/排汽量,一般取50~80。
2、凝汽器的极限真空一般说来,需要采取各种手段,保证凝汽器有良好的真空。
但是并不是说真空越高越好,二是有一个极限值的。
这个极限值由汽轮机末级叶片出口截面的膨胀程度决定,当通过末级叶片的蒸汽已达到膨胀极限时,如果继续提高真空,不可能得到经济上的效益,相反会降低经济效益。
极限真空一般由生产厂家提供。
3、凝汽器的最有利真空同一个凝汽器,在极限真空内,提高真空,可使蒸汽在汽轮机中的焓降增大,从而提高汽轮机的输出功率,但是,提高真空,需要增大循环水量,循泵的功耗率增大。
因此,就需要选择一个最佳工作点,即所提高的汽轮机输出功率与循泵增加的功耗率之差为最大时,此状态所对应的真空值为最有利真空。
4、凝汽器端差(端差在汽轮机的相关学习资料中讲得比较简单,没有详尽的资料,这里得出的结论是参考了几篇论文分析学习得出的)换管清洗请联系188 038 18668(1)凝汽器端差:凝汽器排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与循环水出水温度的差值。
端差则反映凝汽器传热性能、真空严密性和冷却水系统的工作状态况等,所以,在凝汽设备运行监测中, 传热端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是衡量凝汽器换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2)哪些因素影响凝汽器端差:对一定的凝汽器,端差的大小与凝汽器冷却水入口温度、凝汽器单位面积蒸汽负荷、凝汽器铜管的表面洁净度,凝汽器内的漏入空气量以及冷却水在管内的流速有关。
1.热耗率:汽轮发电机组每生产1kWh电能所消耗的热量,它比较全面地反映汽轮发电机组热经济性最完善的经济指标2.汽耗率:汽轮发电机组每生产1kWh电能所消耗的蒸汽量3.加热器端差:上端差是指高压加热器抽汽饱和温度与给水出水温度之差;下端差是指高加疏水与高加进水的温度之差;4.凝汽器端差:凝汽器排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与循环水出水温度的差值。
5.凝汽器过冷度:在凝汽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减去凝结水温度称为“过冷度”。
凝结水温度低于排汽压力下的数值6. 真空:流体的绝对压力小于大气压力,称该流体处于真空状态。
7. 真空度:真空值与当地大气压的比值。
8. 过热蒸汽:蒸汽的温度高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该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9. 过热度:过热蒸汽的温度超出该蒸汽压力下对应的饱和温度的数值,称为过热度。
10. 汽化潜热:是指饱和水在定压下加热变成饱和蒸汽所需要的(热量)11.最佳真空:提高凝汽器真空,使汽轮机功率增加与循环水泵多耗功率的差数为最大时的真空值称为凝汽器的最有佳真空(即最经济真空)12.水击:在压力管路中,由于液体流速的急剧变化,从而造成管中的液体压力显著、反复、迅速地变化,对管道有一种“锤击”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水锤(或叫水击)。
为了防止水锤现象的出现,可采取增加阀门起闭时间,尽量缩短管道的长度,在管道上装设安全阀门或空气室,以限制压力突然升高的数值或压力降得太低的数值。
13.循环水浓缩倍率:循环水中的CL-离子浓度与补充水中CL-离子浓度之比,称为循环水浓缩倍率。
14.差胀:转子与汽缸沿轴向膨胀之差值称为转子与汽缸的相对差胀,简称差胀。
15.极限真空:当蒸汽在末级叶片中的膨胀达到极限时,所对应的真空称为极限真空,也有的称之为临界真空16.水冲击:汽轮机水冲击,即水或冷蒸汽(低温饱和蒸汽)进入汽轮机而引起的事故,是汽轮机运行中最危险的事故之一。
17.润滑油循环倍率:循环倍率是指1小时内油在整个系统中循环的次数,即每小时使用的油量与油系统总量之比。
发电机最佳端差过冷度发电机最佳端差过冷度是指在发电机运行过程中,发电机的最佳工作状态和温度范围。
正确的最佳端差过冷度能够保证发电机的稳定性和寿命,并且能够保证发电机的高效运转和发电产能。
在下面的文章中,将详细介绍发电机最佳端差过冷度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第一步,了解最佳端差的概念。
最佳端差是指发电机的内部空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度之间的差值。
在一般的工作状态下,最佳端差应该维持在5到6度之间。
这个范围是根据发电机发电的需求和运行条件所确定的。
第二步,了解最佳端差的作用。
发电机的最佳端差是维持发电机内部温度平衡的重要因素。
如果最佳端差过大,则会影响发电机的散热和工作效率,可能会导致发电机过热和故障。
如果最佳端差过小,则会影响发电机的保护措施,也可能会导致发电机过热和故障。
第三步,了解最佳端差的控制方法。
调整最佳端差需要根据发电机的不同型号和工作条件来进行。
一般来说,最佳端差是通过调节发电机的供水温度来实现的。
如果最佳端差过大,则可以提高发电机的进水温度,使其与空气温度之差降低。
如果最佳端差过小,则可以降低发电机的供水温度,使其与空气温度之差增加。
第四步,了解发电机的过冷度。
发电机的过冷度是指发电机内部温度和冷却水温度之差低于最佳端差的情况。
过冷度会导致发电机内部的水结冰,从而导致发电机故障和损坏。
为了避免过冷度,发电机需要安装专用的水箱和冬季防冻装置。
第五步,了解最佳端差的调整时机。
最佳端差的调整应该在发电机运行时定期进行。
调整时机可以根据发电机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条件来决定。
在精细调控的情况下,最佳端差应该每个月进行一次。
综上所述,发电机最佳端差过冷度是保证发电机正常运转和发电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正确地控制最佳端差,才能确保发电机的高效工作和寿命。
因此,在使用发电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进行最佳端差的调整和检查,以确保发电机正常工作。
端差和过冷度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今天学习与凝汽器相关的专业术语。
(本帖重点讲端差和过冷度,这个学习贴参考了不少论坛朋友的贴文,这里就不一一说明,统一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感谢。
)学习内容摘要:1、冷却倍率2、凝汽器的极限真空3、凝汽器的最有利真空4、凝汽器端差、凝汽器端差的定义、影响凝汽器端差的因素、循环冷却水量和凝汽器端差的关系5、凝汽器的过冷度、过冷度的定义、产生过冷度的原因、过冷度增加的分析、为什么有时过冷度会出现负值1、冷却倍率所谓冷却倍率,就是冷却介质的质量(冷源质量)与被冷却介质质量(热源质量)的商值。
相当于冷却1kg热源所需的冷源的质量。
比如,凝汽器的冷却倍率=循环水量/排汽量,一般取50~80。
2、凝汽器的极限真空一般说来,需要采取各种手段,保证凝汽器有良好的真空。
但是并不是说真空越高越好,二是有一个极限值的。
这个极限值由汽轮机末级叶片出口截面的膨胀程度决定,当通过末级叶片的蒸汽已达到膨胀极限时,如果继续提高真空,不可能得到经济上的效益,相反会降低经济效益。
极限真空一般由生产厂家提供。
3、凝汽器的最有利真空同一个凝汽器,在极限真空内,提高真空,可使蒸汽在汽轮机中的焓降增大,从而提高汽轮机的输出功率,但是,提高真空,需要增大循环水量,循泵的功耗率增大。
因此,就需要选择一个最佳工作点,即所提高的汽轮机输出功率与循泵增加的功耗率之差为最大时,此状态所对应的真空值为最有利真空。
4、凝汽器端差(端差在汽轮机的相关学习资料中讲得比较简单,没有详尽的资料,这里得出的结论是参考了几篇论文分析学习得出的)(1)凝汽器端差:凝汽器排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与循环水出水温度的差值。
端差则反映凝汽器传热性能、真空严密性和冷却水系统的工作状态况等,所以,在凝汽设备运行监测中,传热端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是衡量凝汽器换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2)哪些因素影响凝汽器端差:对一定的凝汽器,端差的大小与凝汽器冷却水入口温度、凝汽器单位面积蒸汽负荷、凝汽器铜管的表面洁净度,凝汽器内的漏入空气量以及冷却水在管内的流速有关。
端差的名词解释在物理学中,端差是指在光学系统中由于光的波动性质而导致的像质量差异。
当光通过光学系统(比如透镜、反射镜等)传播时,由于波动性质,光波在不同位置上相干叠加,形成了光学图像。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光波的波动性导致了像质量的降低,即端差的产生。
了解端差首先需要了解光的波动性质。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特定的频率和波长。
根据光波的波动性质,光可以被描述为波面的传播。
当光通过光学系统时,波面会发生变化,导致了波面的相位差。
在理想情况下,光学系统能够将所有的光波重新聚焦在一起,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光的波动性质,光波的传播会受到一些限制,导致了端差的产生。
一种常见的端差是球差。
球差是由于光学系统的球面形状不完美而引起的。
在球面透镜中,光线通过透镜的中心和边缘部分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
这会导致光波的相位差,进而影响到像的质量。
常见的球差表现为像边缘模糊或畸变。
除了球差,有色差也是常见的一种端差。
有色差是由于光波的频率对折射率的依赖性所致。
在折射率与频率有关的材料中,不同波长的光波会被折射到不同的位置上,导致色差的产生。
典型的例子就是彩色眼镜或显微镜在观察物体时,不同颜色的像位置并不完全一致。
除了这两种常见的端差外,还有其他一些端差的类型,比如像散、像场弯曲等。
这些端差都是由于光的波动性质而产生的,并且会对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端差问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出了许多方法和技术来改善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比如,通过设计和制造更精确的光学元件来减小球差;使用非球面透镜来校正色差;使用特殊的光学涂层来降低反射和散射等。
总之,端差是光学系统中由于光波的波动性质而产生的像质量差异。
了解端差的类型和原因,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设计和改善光学系统,提高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创新,我们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利用光的波动性质,并解决端差带来的挑战。
所谓过冷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水的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差值。
空气漏入是降低了真空,排气装置压力下对应的饱和温度提高,与该压力下的凝结水温度差值增大了。
端差增加的原因有:①凝器铜管水侧或汽侧结垢;②凝汽器汽侧漏入空气;③冷却水管堵塞;
④冷却水量增加等。
端差增加的原因有:①凝器铜管水侧或汽侧结垢;②凝汽器汽侧漏入空气;③冷却水管堵塞;
④冷却水量增加等。
端差其实和真空没有必然关系,它主要反映的是凝汽器的换热效果。
端差大说明换热效果不好。
汽轮机排汽温度与凝结水温度之差叫做凝结水的过冷度。
一般不大于2℃。
过冷度增大的原因有:
(1)凝结器内铜管过多,布置不合理;(2冷却水温度过低,水量过多;
(3)凝结器汽侧积有空气;(4)凝结器铜管破裂;
(5)凝结器内热井水位高,淹没部分铜管。
温升大的原因有:(1)蒸汽流量增加;(2)冷却水量减少;(3)铜管清洗后较干净。
温升小的原因有:(1)蒸汽流量减少;(2)冷却水量增加;(3)凝汽器铜管结垢或不清洁;(4)真空系统漏空。
(三)凝汽器端差,指凝汽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排气温度)与凝汽器冷却水出口温度之差称为端差。
我厂汽轮机规程规定端差为7—12度,在凝汽器通过酸洗后一直控制较好,保持在5度左右。
出现端差增大的原因有:
(1)凝汽器铜管结垢;
(2)凝汽器汽侧漏空;
(3)冷却水管堵塞;
(4)冷却水量减少等。
换热器端差的正常范围
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一种物质的热量传递到另一种物质中,以达到加热、冷却或蒸发的目的。
在使用换热器时,端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它可以反映出热量传递的效率和热能利用率。
本文将介绍换热器端差的正常范围和其影响因素。
换热器端差是指热源侧(或热质侧)进口温度与出口温度之间的差值,通常用ΔT表示。
在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中,ΔT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换热器的热效率和热能利用率。
一般来说,换热器的ΔT值越高,其热效率也就越高,热能利用率也就越大。
那么,换热器端差的正常范围是多少呢?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换热器的类型、流体性质、流量、工况等等。
不过,一般来说,换热器的ΔT值应该在10℃~30℃之间,这个范围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合理的。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除了受到换热器自身因素的影响外,换热器端差还受到流体性质、流量、工况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流体性质是影响换热器端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流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传热特性,因此其ΔT值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水的ΔT值通常比气体的ΔT值要高,因为水具有更高的热容和传热系数。
此外,流量和工况也会影响换
热器的ΔT值,一般来说,流量越大、工况越良好,换热器的ΔT值也就越高。
换热器端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换热器的热效率和热能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ΔT值,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热效率和热能利用率。
今天学习与凝汽器相关的专业术语。
)学习内容摘要:1、冷却倍率2、凝汽器的极限真空3、凝汽器的最有利真空4、凝汽器端差4.1、凝汽器端差的定义4.2、影响凝汽器端差的因素4.3、循环冷却水量和凝汽器端差的关系5、凝汽器的过冷度5.1、过冷度的定义5.2、产生过冷度的原因5.3、过冷度增加的分析5.4、为什么有时过冷度会出现负值1、冷却倍率所谓冷却倍率,就是冷却介质的质量(冷源质量)与被冷却介质质量(热源质量)的商值。
相当于冷却1kg热源所需的冷源的质量。
比如,凝汽器的冷却倍率=循环水量/排汽量,一般取50~80。
2、凝汽器的极限真空一般说来,需要采取各种手段,保证凝汽器有良好的真空。
但是并不是说真空越高越好,二是有一个极限值的。
这个极限值由汽轮机末级叶片出口截面的膨胀程度决定,当通过末级叶片的蒸汽已达到膨胀极限时,如果继续提高真空,不可能得到经济上的效益,相反会降低经济效益。
极限真空一般由生产厂家提供。
3、凝汽器的最有利真空同一个凝汽器,在极限真空内,提高真空,可使蒸汽在汽轮机中的焓降增大,从而提高汽轮机的输出功率,但是,提高真空,需要增大循环水量,循泵的功耗率增大。
因此,就需要选择一个最佳工作点,即所提高的汽轮机输出功率与循泵增加的功耗率之差为最大时,此状态所对应的真空值为最有利真空。
4、凝汽器端差(端差在汽轮机的相关学习资料中讲得比较简单,没有详尽的资料,这里得出的结论是参考了几篇论文分析学习得出的)换管清洗请联系188 038 18668(1)凝汽器端差:凝汽器排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与循环水出水温度的差值。
端差则反映凝汽器传热性能、真空严密性和冷却水系统的工作状态况等,所以,在凝汽设备运行监测中, 传热端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是衡量凝汽器换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2)哪些因素影响凝汽器端差:对一定的凝汽器,端差的大小与凝汽器冷却水入口温度、凝汽器单位面积蒸汽负荷、凝汽器铜管的表面洁净度,凝汽器内的漏入空气量以及冷却水在管内的流速有关。
过冷度的名词解释:过冷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水的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差值。
或是指物质(如金属、合金、晶体)的理论结晶温度(Tcyrstalize)与实际给定的结晶现场温度(Tcurrent)的差值,即△T=Tcyrstalize-Tcurrent。
用途
连续冷却时候,冷却速度的高低影响相变时过冷度的大小。
正是过冷度的大小影响组织形貌和结晶类型。
缓慢冷却时候,合金在不大的过冷度下就发生了相变。
这时候只能结晶析出石墨。
过冷度足够大冷却速度足够快时候,就会析出渗碳体。
(钢铁冶炼中工业生产实用参数)
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过冷度也会增加。
在具有较大的过冷度的情况下,形核率的增加比晶核长大的速度更快从而可以获得更细晶粒
过冷度的影响因素
1.金属的性质:不同金属的过冷度不同。
2.液体金属的纯度:纯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3.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热处理中的过冷度是指材料在进行固溶处理、时效处理等热处理过程中,温度降至设定温度之下的情况。
过冷度是指实际工艺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通常以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过冷度的控制对于热处理工艺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过冷度都可能导致热处理效果的变差。
以下是一些关于过冷度的影响和控制方法:
1. 影响:
-过高的过冷度可能导致材料表面结构和组织不均匀,产生晶粒粗化、相变不完全等问题,影响材料的性能。
-过低的过冷度则可能导致热处理时间延长,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增加成本。
2. 控制方法:
-在热处理设备中,通过合理设计和调节加热功率、保持恒定的加热速率,可以有效控制过冷度。
-对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精确的监控和调整,包括温度、时间、气氛等参数,确保达到设定的热处理条件。
-采取预热等措施,避免材料在进入热处理设备前出现过大的温度差,减少过冷度的发生。
通过合理控制和调节热处理中的过冷度,可以确保材料获得期望的组
织结构和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加热器端差分为上端差和下端差两个数据,加热器设计及制造企业也是按上、下端差分别进行设计计算的。
上端差是指加热器进口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加热器水侧出水温度的差值;下端差是指加热器疏水温度与水侧进水温度的差值。
上下端差,也可以叫给水端差和疏水端差,只是叫法不太一样。
其实我们平时主要调整的是疏水端差。
(1)上端差是指高压加热器抽汽饱和温度与给水出水温度之差;下端差是指高加疏水与高加进水的温度之差;(2)上端差过大,为疏水调节装置异常,导致高加水位高,或高加泄漏,减少蒸汽和钢管的接触面积,影响热效率,严重时会造成汽机进水;(3)下端差过小,可能为抽汽量小,说明抽汽电动门及抽汽逆止门未全开;或疏水水位低,部分抽汽未凝结即进入下一级,排挤下一级抽汽,影响机组运行经济性,另一方面部分抽汽直接进入下一级,导致疏水管道振动。
凝汽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凝汽器冷却水出口温度之差称为端差。
对一定的凝汽器,端差的大小与凝汽器冷却水入口温度、凝汽器单位面积蒸汽负荷、凝汽器铜管的表面洁净度,凝汽器内的漏入空气量以及冷却水在管内的流速有关。
一个清洁的凝汽器,在一定的循环水温度和循环水量及单位蒸汽负荷下就有一定的端差值指标,;单位蒸汽负荷愈大,端差愈大,反之亦然。
实际运行中,若端差值比端差指标值高得太多,则表明凝汽器冷却表面铜管污脏,致使导热条件恶化。
端差增加的原因有:①凝器铜管水侧或汽侧结垢;②凝汽器汽侧漏入空气;③冷却水管堵塞;④冷却水量减少等。
我在运行中遇见过因水侧有空气导致出口温度升高影响端差,在开启空气门放空气后改善,而且要多开几次。
与我们的射气抽气器的出力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出力小的话端差就会变大凝汽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凝汽器冷却水出口温度之差称为端差。
通过端差,过冷度,出入口温差报表可分析凝汽器相关的问题,三项是基础冬季冷却水入口温度低,所以冬季的真空要比夏季的高,真空越高,真空系统的漏气量就越大,因此冬季的端差比夏季的大些..循环水出口温度- 循环水入口温度=循环水温差这个过大,说明凝汽器内铜管有堵塞、结垢、或是铜管泄露后采取的堵管措施,漏的多,堵得多,最后使可用的铜管不多了,总之就是说明凝汽器内铜管通流能力降低,所以进去的循环水温度不高,但是因为通流能力不畅,所以在凝汽器内与凝汽器内的排汽热交换过程中吸热过多,造成出口水温过高,因此温差较大,这个温差的作用就是判断这个的。
端差和过冷度
1、端差是指凝汽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凝汽器冷却水出口温度之差。
2、过冷度是指处于高度真空状态下的凝汽器,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总有一些不凝结的气体存在。
由于汽阻与不凝结气体的存在以及凝器在结构和运行方面的一些缺陷的影响,使得凝结水温度低于排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
3、过度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少:
①通过用新型高效排管取代原来旧的排管的方法,达到提高凝汽器整体换热效率、降低凝结水过冷度;
②保证凝汽器汽侧漏空气或抽气设备运行正常。
#1-4机凝汽器端差、过冷度大分析一、总述:汽轮机排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凝汽器循环冷却水出水温度之差,称为凝汽器端差。
因我厂真空测点不是很准确,排汽温度比较接近饱和温度,一般直接取排汽温度与循环水出水温度比较。
一般情况下,端差受下列因素影响:凝汽器换热管结垢;凝汽器换热管脏污;凝汽器漏入空气;凝汽器热负荷;冷却水温度变化;冷却水流量变化。
汽轮机排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凝结水温度之差叫过冷度。
通常影响过冷度的因素通常有:凝汽器水位过高;凝汽器真空严密性不好漏入空气;冷却水温度变化;冷却水流量变化;通往凝汽器底部的回热蒸汽通道受阻,凝结水得不到足够加热,而产生过冷。
二.目前我厂凝汽器端差以及过冷度状况:根据西安院《技术监督标准》要求,凝汽器端差:循环水入口温度小于或等于14℃,端差不大于7℃;入口温度大于14℃并小于30℃,端差不大于5℃;入口温度大于或等于30℃,端差不大于4℃。
过冷度一般要求不大于2℃。
我厂#1-4机凝汽器端差、过冷度近几年情况如下。
表一由上表可见,#1-4机全年平均凝汽器端差基本在6℃~8℃范围内,一、二期无明显规律性差别;#3、4机凝结水过冷度小于2℃,而#1、2机接近4℃。
同时从实际运行情况看,#1-4机组夏季时,凝汽器端差一般在4~5℃,凝结水过冷度约1℃;冬季时,凝汽器端差约7~11℃,凝结水过冷度则#1、2的在6℃,#3的目前2℃多,#4的3℃。
由于凝汽器端差、过冷度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端差受负荷、冷却水温、冷却水流量影响较大,因此单纯比较各机组之间的端差并不合理。
正确分析端差变化的原因应选择相同凝汽器热负荷、冷却水温度、冷却水流量的工况进行比较。
一般机组大修后,凝汽器换热管清洁度较好,若此时真空严密性试验合格,则可以作为机组运行中端差、过冷度的分析标准。
尽管温度的测量有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相比机组真空值受大气压力及变送器校验时间的影响,以排汽温度来计算凝汽器端差和过冷度,还是较为准确的。
精心整理今天学习与凝汽器相关的专业术语。
(本帖重点讲端差和过冷度,这个学习贴参考了不少论坛朋友的贴文,这里就不一一说明,统一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感谢。
)学习内容摘要:1、冷却倍率5.2、产生过冷度的原因5.3、过冷度增加的分析5.4、为什么有时过冷度会出现负值1、冷却倍率所谓冷却倍率,就是冷却介质的质量(冷源质量)与被冷却介质质量(热源质量)的商值。
相当于冷却1kg热源所需的冷源的质量。
比如,凝汽器的冷却倍率=循环水量/排汽量,一般取50~80。
率之差为最大时,此状态所对应的真空值为最有利真空。
4、凝汽器端差(端差在汽轮机的相关学习资料中讲得比较简单,没有详尽的资料,这里得出的结论是参考了几篇论文分析学习得出的)(1)凝汽器端差:?凝汽器排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与循环水出水温度的差值。
端差则反映凝汽器传热性能、真空严密性和冷却水系统的工作状态况等,所以,在凝汽设备运行监测中,?传热端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是衡量凝汽器换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2)哪些因素影响凝汽器端差:对一定的凝汽器,端差的大小与凝汽器冷却水入口?比;另外,冷却水量增大,冷却水温升减小,由冷却水温升与传热端差成正比可知端差也要减小。
也就是说,冷却水量增加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既使得传热端差增大又使其变小。
那么最终结果究竟是使得传热端差增大还是减小呢?????(后面求导的过程就不说了,直接说结果)凝汽器冷却水温升变化及凝汽器总的换热系数变化对凝汽器传热端差的影响要比冷却水量变化和对端差的影响要快。
冷却水量增加使得传热端差增大,同时使得冷却水温升下降而导致传热端差减小,?由于冷却水温升下降使传热端差变小的速率要比冷却水量增大使得端差增大的速率要大,?且冷却水量增大使得凝汽器总的换热系数增大而使传热端差减小(减小的速率要大于因冷却水量增加而增大的传热端差的速温度比冷却水管管壁温度高,凝结水降温从而低于其饱和温度,产生过冷。
D、由于凝结器汽侧积有空气,空气分压力增大,蒸汽分压力相对降低,蒸汽仍在自己的分压力下凝结,使凝结水温度低于排汽温度,产生过冷。
今天学习与凝汽器相关的专业术语。
(本帖重点讲端差和过冷度,这个学习贴参考了不少论坛朋友的贴文,这里就不一一说明,统一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感谢。
)
学习内容摘要:
1、冷却倍率
2、凝汽器的极限真空
3、凝汽器的最有利真空
4、凝汽器端差
4.1、凝汽器端差的定义
4.2、影响凝汽器端差的因素
4.3、循环冷却水量和凝汽器端差的关系
5、凝汽器的过冷度
5.1、过冷度的定义
5.2、产生过冷度的原因
5.3、过冷度增加的分析
5.4、为什么有时过冷度会出现负值
1、冷却倍率
所谓冷却倍率,就是冷却介质的质量(冷源质量)与被冷却介质质量(热源质量)的商值。
相当于冷却1kg热源所需的冷源的质量。
比如,凝汽器的冷却倍率=循环水量/排汽量,一般取50~80。
2、凝汽器的极限真空
一般说来,需要采取各种手段,保证凝汽器有良好的真空。
但是并不
是说真空越高越好,二是有一个极限值的。
这个极限值由汽轮机末级叶片出口截面的膨胀程度决定,当通过末级叶片的蒸汽已达到膨胀极限时,如果继续提高真空,不可能得到经济上的效益,相反会降低经济效益。
极限真空一般由生产厂家提供。
3、凝汽器的最有利真空
同一个凝汽器,在极限真空内,提高真空,可使蒸汽在汽轮机中的焓降增大,从而提高汽轮机的输出功率,但是,提高真空,需要增大循环水量,循泵的功耗率增大。
因此,就需要选择一个最佳工作点,即所提高的汽轮机输出功率与循泵增加的功耗率之差为最大时,此状态所对应的真空值为最有利真空。
4、凝汽器端差(端差在汽轮机的相关学习资料中讲得比较简单,没有详尽的资料,这里得出的结论是参考了几篇论文分析学习得出的)
(1)凝汽器端差:凝汽器排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与循环水出水温度的差值。
端差则反映凝汽器传热性能、真空严密性和冷却水系统的工作状态况等,所以,在凝汽设备运行监测中, 传热端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是衡量凝汽器换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2)哪些因素影响凝汽器端差:对一定的凝汽器,端差的大小与凝汽器冷却水入口温度、凝汽器单位面积蒸汽负荷、凝汽器铜管的表面洁净度,凝汽器内的漏入空气量以及冷却水在管内的流速有关。
凝汽器端差增加的原因有:
A、凝器铜管水侧或汽侧结垢;
B、凝汽器汽侧漏入空气;
C、冷却水管堵塞;
D、冷却水量减少等
减小端差可以提高凝汽器的真空,但却要以增大冷却面积和增加冷却水量为代价,所以其值不宜太小。
现代大型凝器在设计负荷下所能达到的最小传热端差为1~ 5 ℃,一般常在3~ 10 ℃之间选取,对多流程凝汽器可取偏小的值, 对单流程可取5 ℃。
(3)循环冷却水量和凝汽器端差的关系(参考论文《凝汽器传热端差的计算与分析》):
如图所示:
通常情况下凝汽器总换热面积和冷却水比热容变化很小,由上式可知:传热端差与冷却水量成正比,当冷却水量增加时,传热端差增大;同时,冷却水量增加,加强了冷却管内表面的对流换热,凝汽器的总体换热系数增大,而换热系数与端差成反比;另外,冷却水量增大,冷却水温升减小,由冷却水温升与传热端差成正比可知端差也要减小。
也就是说,冷却水量增加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既使得传热端差增大又使其变小。
那么最终结果究竟是使得传热端差增大还是减小
呢?(后面求导的过程就不说了,直接说结果)
凝汽器冷却水温升变化及凝汽器总的换热系数变化对凝汽器传热端差的影响要比冷却水量变化和对端差的影响要快。
冷却水量增加使得传热端差增大,同时使得冷却水温升下降而导致传热端差减小,由于冷却水温升下降使传热端差变小的速率要比冷却水量增大使得端差增大的速率要大,且冷却水量增大使得凝汽器总的换热系数增大而使传热端差减小(减小的速率要大于因冷却水量增加而增大的传热端差的速率) ,也就是说冷却水量增大最终使得凝汽器的传热端差减小。
但是减小的量并不是很大。
因此,循环水量的增加对端差的影响不大。
所以现场用于降低凝汽器传热端差以提高真空的最有效手段是提高凝汽器总的换热系数,而提高总换热系数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冷却管的清洁度和降低漏入真空系统的空气量。
5、凝汽器过冷度
(1)过冷度的定义:凝汽器排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与凝结水温度的差值。
(2)为什么会产生过冷度:
A、由于冷却水管管子外表面蒸汽分压力低于管束之间的蒸汽平均分压力,使蒸汽的凝结温度低于管束之间混合汽流的温度,从而产生过冷。
B、由于凝结器内存在汽阻,蒸汽从排汽口向下部流动时遇到阻力,造成下部蒸汽压力低于上部压力,下部凝结水温度较上部低,从而产生过冷。
C、蒸汽被冷却成液滴时,在凝结器冷却水管间流动,受管内循环水冷却,因液滴的温度比冷却水管管壁温度高,凝结水降温从而低于其饱和温度,产生过冷。
D、由于凝结器汽侧积有空气,空气分压力增大,蒸汽分压力相对降低,蒸汽仍在自己的分压力下凝结,使凝结水温度低于排汽温度,产生过冷。
E、凝结器构造上存在缺陷,冷却水管束排列不合理,使凝结水在冷却水管外形成一层水膜,当水膜变厚下垂成水滴时,水滴的温度即水膜内、外层平均温度低于水膜外表面的饱和温度,从而产生过冷却。
(3)过冷度升高的原因:
A、凝结器漏入空气或抽气器(真空泵)工作不正常,空气不能及时被抽出,空气分压力增大,使过冷度增加。
B、热水井水位高于正常范围,凝结器部分换热管被淹没,使被淹没换热管中循环水带走一部分凝结水的热量而产生过冷却。
C、循环水温度过低或循环水量过大,使凝结水被过度的冷却,过冷度增加。
D、凝结器换热管破裂,循环水漏入凝结水内,使凝结水温度降低,过冷度增加。
凝结水过冷度是衡量凝结器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过冷度小,
表示循环水带走的热量少,机组经济性好,反之过冷度大,循环水带走的热量多,机组经济性差。
据资料介绍,过冷度每增加1℃,机组热耗率就上升0.02%。
(4)过冷度为负数有哪些原因:
主要原因是有异常热源进入凝汽器,使得凝结水水温比排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高,导致过冷度为负数。
过冷度理论上讲应该是正数的,而实际运行中,由于疏水扩容器有一部分高温热源进入凝汽器,从而我们看到凝结水温高于排汽温度。
(比如主蒸汽管道,调门、导气管、高低加事故疏水、辅助蒸汽系统疏水等疏水至扩容器疏水门关不严,即高压侧疏水门都可能不严密,导致有热源进入扩容器,再到凝汽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