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4【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6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3.解释线粒体、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二)能力方面
运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二)教学难点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的物质
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
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糖类、蛋白质、脂质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三)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叶绿体是能量转换器
二、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优秀6篇)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2、学习通过模型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3、学习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1、细胞分裂的过程;2、细胞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1、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中预测的提出、数据的处理、结论的获得;2、染色质、染色体等概念以及在分裂中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板书设计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1、什么是细胞分裂2、细胞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3、细胞分裂的特点:遗传物质平均分配4、细胞分裂的`意义学生学校情况由于内容高度抽象,学生趣味性不强,但学生天性好奇又好动,可以选择有学生动手操作来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本节围绕“细胞为什么这么小?细胞怎样保持较小的体积?”这两个问题进行的。
由问题引出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学生完成下表:标题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50目的要求材料器具方法步骤讨论1、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减小。
2、细胞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会。
一般说来,细胞越小,其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面积越大。
通过活动中的计算和讨论,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进而引出如何保持较小的体积的问题。
细胞分裂过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边画图边理解。
其中,染色体的变化是个难点要特别注意观察。
课堂作业(讲评)p54思考与练习1、2题(1)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首先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也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包含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动物细胞分裂为两个动物细胞。
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央还形成了新的细胞壁,使一个植物细胞成为两个植物细胞。
(2)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内衰老死亡细胞不断更新,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同时,细胞分裂也与新个体的产生有关。
细胞的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
2.能力方面:描述细胞核在生物的发育、遗传和细胞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适应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的大亨或需要物质和能量。
(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教学难点:(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3)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温故知新第一环节、师友互查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7个步骤2.为什么不能滴清水?3.怎样盖盖玻片?目的是什么?第二环节教师引导第二步、探究释疑第一环节师友解惑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分为哪两大类?P502、什么是有机物?什么是无机物?怎样认识?P503、细胞膜有什么作用?P50-514、叶绿体有什么作用?P525、线粒体有什么作用?P526、细胞中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P527、细胞的控制中心是什么?P52-53第二环节教师点拨1.燃烧花生种子的实验: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剩下的灰烬就是无机盐。
2. 3.第三步、巩固理解第一环节、师友巩固1. 细胞内的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
2.细胞膜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____,其中叶绿体是_____细胞所特有的,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是______。
4.细胞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莉羊为什么像B羊?第二环节、教师指导1.细胞膜的作用:控制物质进出。
2.细胞核的作用:控制细胞的发育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第四步、分层提高第一环节、师友竞赛一、选择题1、土壤中的水分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进入植物根部细胞,而有害物质则不能进入,这主要是因为()A、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D、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2、在洋葱根尖生长点内,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结构是()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核 D以上三者均是3、临床上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点滴葡萄糖,这是为了给病人提供生存所需的能量,因为葡萄糖和氧可以在细胞的()中转化放出能量。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1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认同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2、描述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的作用
3、能够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二)技能方面
1、观察方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微粒构成的。
2、观察分析物质进出细胞图,理解细胞膜的作用。
3、分析小羊多莉的身世,理解细胞核是信息控制中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树立哲学观点,物质是基础
2、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的作用。
2、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二)教学难点
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教学准备
课件(克隆羊)、方糖、温水、透明玻璃杯、矿泉水、花生油、蜡烛。
四、教学过程
入
析、
“想一想,议一议”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
细胞中的水和无机
教学要点
识图能力
、为什么车要加油才能
明白叶绿体和线粒体
五、板书设计 一、细胞中的物质
无机物 有机物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三、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光能→化学能
线粒体:化学能→光能、热能等 四、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说明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描述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3)描述细胞核在生物的发育、遗传和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1)对实例或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完成概念的学习过程(2)尝试通过猜想、类比、推测、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过程,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3.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1.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2.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师生互助合作学习【课前准备】1.演示实验材料:花生、试管、清水、温度计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请看图,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人造皮肤,是为了解决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植皮难题,科学家研制出来的。
研制过程中需要将人的皮肤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进行培养,那么,怎样才能让培养瓶中的这些细胞活下去呢?应该向培养瓶中加入哪些物质?尝试做出自己的推测吧!(利用高科技成果展示,让学生领略科学风采的同时,激发学生思考本节学习内容)生:给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二、新知导学师:我们的身体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在你不知不觉之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衰老,有些细胞在死去,也有新细胞在生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物质与能量,那么,什么是物质,什么是能量呢?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花生,你知道它可以用来烧水吗?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光亮,这是光能,水的温度升高了,这是花生在燃烧时产生热能,这些能量源自花生中的能量,这些能量储存在花生自身所含的物质中,那么,生物体都含有哪些物质和能量呢?它们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细胞的生命中哪一结构起主导作用呢?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开展本节课的学习。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年级科目七年级生物课题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新授)主备人审查人总课时数141.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出入,细胞质中有能量变换器教课2. 描绘细胞核在生物的发育,遗传和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目标3.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单位1.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出入,细胞质中有能量变换器要点2.描绘细胞核在生物的发育,遗传和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难点教学过程一、前置练习,累积知识(小四加粗)1.用六个字归纳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暂时装片的补骤。
2.说出动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3.说出动,植物细胞的构造的同样点,不一样点。
二、情境激趣,导入新课生活的细胞时时刻刻都进行着各种各种的生命活动,细胞就像一个忙碌的工作车间。
工厂要有机器,要络绎不绝地供应原料和能量,活的细胞也不例外。
那么需要为细胞供应哪些原料呢?此中的能量又是又是如何进行变换和利用的呢?三、自主学习,合作研究1.学生阅读 P50-52 内容,思虑(1)细胞内有哪两大类物质?各有什么特色?(2)细胞膜有什么作用?(3)物质的运动和生物的生活都需要什么?(4)能量有哪几种形式?(5)动,植物细胞中的能量变换器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小组沟通:甘薯被晒成甘薯干,我们吃甘薯干时会感觉有甜味,为何?2. 学生阅读P52-54 内容思虑:(1)什么是遗传信息?(2)小羊多莉有几个母亲?分别供应了什么?(3)小羊多莉的长相几乎和谁同样?(4)细胞核有什么重要功能?(5)用图示表示细胞,细胞核, DNA的关系。
(6)为何说“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一致”?小组沟通:从多莉的长相能得出什么结论四、归纳总结,提高能力本节要点讲出了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以及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本节要从多莉的出身中得出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这个结论。
五、当堂测试,检查结果导教案 41, 43 页六、作业互动 30, 31。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2)说出细胞膜具有操纵物质进出的功能;(3)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2.能力目标:(1)养成通过类比、推理等方式获取抽象知识的能力;(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与动手操作的能力;3.情感目标:(1)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大体结构和功能单位;(2)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2)说出细胞膜具有操纵物质进出的功能;(3)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教学难点:(1)细胞膜具有操纵物质进出的功能;(2)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大体单位》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前两节已经介绍了细胞的大体结构,本节要紧围绕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大体单位,具有与生物体相似的特点,讲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是操纵中心这表现了生物体在不同结构水平的一致性。
从今世生命科学的进展来看,从细胞水平熟悉生命活动规律,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本节教材从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到物质的进出,再到物质转变、能量转换和遗传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来说明细胞的生活。
这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植物的吸收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本节教材内容抽象、容量大,与学生距离较远,因此教学难度较大,教学中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机遇让学生体验、探讨,利用生活中常见事例进行知识的迁移,化难为易,降低教学难度,达到面向全部、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的。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想象力丰硕,对生物学现象和知识有着浓厚的爱好,期望探讨生物隐秘。
这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良好储蓄。
可是,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而且抽象:比如克隆、遗传信息、能量的转换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2.1.4细胞的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四节细胞的生活一、学习目标:1.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的功能。
2.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学习难点:(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解和演示结合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功能。
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二)讲授新课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学生根据提出的生物现象作出讨论:①生物体能由小变大②庄稼需要浇水,施肥;动物需要喝水,吃食物学生得出结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学生根据问题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①吃西瓜或苹果时,有什么感觉?②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
③花生榨油。
学生得出结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有水、氧气、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教师提问:这些物质可以分成哪几类?学生归纳总结:细胞中的物质分两类:小分子(一般不含有碳),如无机盐、水、等—无机物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如糖、蛋白质、脂类等—有机物教师课件展示燃烧小麦种子实验(用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留下的灰就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而烧掉的就是有机物,水在这过程中蒸发掉了),使学生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
教师讲解: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分子构成的。
分子又是由更小的颗粒--原子构成的。
(举例: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
细胞的生活
课题来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名称:细胞的生活所属单元章节: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同学们已经对物质这个概念有所了解,接下来一齐给学生提供红纸片、花生,要求学生在纸上挤压花给学生吃葡萄,提示学生从口感上说出葡萄细胞中
以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为例,细胞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要进入细胞,必须经过细胞的什么结构?
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细胞膜功能的小练习。
提问:细胞膜能否把所有有害的物质阻挡在细胞外?讲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提醒学生注意用气安全。
为了避免煤气中毒,洗澡要注意通风,怕冷的人可先做热身运动,提问:做运动需要能量吗?这些能量从哪里来?
教师小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生命的控制中心。
总结本节课内容,点出细胞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细胞的生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细胞含有哪些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作用。
3.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遗传信息库。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资料获取信息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1.细胞含有哪些物质。
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
2.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教学难点1.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作用。
2.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物体是由数不清的细胞组成的。
细胞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
(PPT2)小羊灰灰的困惑:运动会上,队友手臂划伤,需要植皮,如何进行呢?其它队友还要参加拔河比赛,如何增长能量取得胜利呢?小羊灰灰因为毛色不能参赛,可否通过科学技术改变下一代呢?(PPT3)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50~51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52~54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法指导:讨论法,提取关键词。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1. 两人合作探究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①试一试:将一粒小麦种子,穿到铁丝上,放到火上烧,烧掉的是________,剩下的灰是 ________。
细胞含有哪些物质?有机物包含哪些?无机物又包含哪些?②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③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哪些?是如何进行能量变化的?阅读教材P53页,资料分析:小羊多莉的身世。
问题(2)①在小羊多莉的诞生过程中,A 羊、B 羊、C 羊、分别为多莉提供了什么? ②多莉和哪只羊长相相同?由此可以说明什么呢?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初步认识到:(1)构成细胞的物质有有机物和无机物。
细胞的生活课题来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名称:细胞的生活所属单元章节: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教师姓名联系电话一、教学分析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所在学校QQ邮箱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2.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本节是第二单元第一章的第四节,是在初步了解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到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其他微生物(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细胞是怎样进行正常的生活的。
本节从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统一的角度,以通俗的类比和典型的事例进行了说明。
是前三节的延续,也为下一章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学生的起点状况分析:初中七年级学生已经入学一个多月,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了解了一些生物学概念定义和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对生物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已经具有的一定的细胞知识,日常生活中对于物质和能量及生命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上课表现积极,学习效率较高,课堂气氛比较好,能有呼有应积极配合。
生物这门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部分学生能适应课堂并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的潜在状况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而且抽象:比如克隆、遗传信息、能量的转换等。
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欠缺,综合分析能力不够,知识储备有限。
教材中涉及九年级化学的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以及八年级物理的能量转换等知识,是七年级学生学习本节教材的一大障碍。
所以教学中要注重借助直观展示、类比、比喻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实例或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完成概念的学习过程。
教学重点、重点:难点(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2)说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3)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难点:(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教法:演示实验教学法、启发引导教学法、类比演绎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策略教学目标学法: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类比推理法1.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2)说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3)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2.能力目标:(1)养成通过类比、推理等方法获取抽象知识的能力;(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与动手操作的能力;3.情感目标:(1)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二、教学过程教学教学目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环节(一)1、巩固上节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图,组织学生回答细胞结构。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到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其他微生物(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既然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基础和相应的功能特点,那么细胞是怎样进行正常生活的?本节从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统一的角度,以通俗的类比和典型的事例进行了说明。
任何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因此,要了解细胞的生活,首先要从物质和能量开始。
细胞获取物质后,一部分物质参与细胞的组成,其他多数物质释放能量,提供给细胞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无机物和有机物?学生对这些概念都很模糊,但这些概念并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只需要了解即可,因此,教材采用实例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如蔗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表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火烧小麦,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这些实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然后教材回归到细胞所需要的,构成细胞重要成分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上。
物质如何进出细胞,需要细胞膜进行控制。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是高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初中阶段不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
这里只需要学生认识到以下事实即可:细胞膜能够将对细胞有用的物质运进来,把一些无用的物质挡在细胞外面,把细胞产生的一些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排到细胞外。
为了把这些比较抽象化的事实具体化,教材特意安排了图2-6,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进出细胞有不同的方式,教材并没有列举哪些物质进出细胞采用的是哪种方式,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不必一一列举,但也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物质和能量的关系,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
教材在此以类比的方式,通过汽车奔跑需要加油,人体活动需要食物等亲眼可见的事例,让学生初步理解细胞的生活也需要能量。
在此基础上教材简单介绍了能量存在的形武,细胞中进行能量转换的两个重要的细胞结构一一叶绿体和线粒体。
至于这两个结构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和方式,是高中学生学习的内容,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细胞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最初来源,大多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而线粒体能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其中的能量,是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基础。
细胞进行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核的控制。
如何说明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呢?教材以“小羊多莉的身世”这个典型事例为例,以无可争辩的,清楚的事实说明了细胞核中存在着遗传信息,这种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在此基础上,教材再引出细胞核中存在一种物质——DNA,指出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至于DNA的结构及其如何发挥作用,在八年级下册教材和高中教材中都有进一步的介绍,这里不要求学生学习。
本节最后一段话非常重要,它既是对本节重要内容的总结,又是从“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这个视角,再次提升学生对细胞这一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认识。
本节“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的内容,是本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动物体细胞克隆方面的研究,应用成果,以及克隆技术的意义,同时也指出克隆技术亟待解决和人类关注的问题,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渗透教育。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情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技能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学生:各种食物,一些种子。
老师:分子运动的实验装置;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播放细胞生命活动的动画,引导学生感知生命活动。
出示教材“想一想,议一议”中的材料。
主体参与,逐层探究。
【学生】播放细胞生命活动的动画,引导学生感知生命活动。
出示教材“想一想,议一议”中的材料。
主动参与,逐层探究。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学习任务一:文本阅读。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学案。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和学案。
在自己理解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所需的物质有哪些?这些物质如何进人细胞?2.细胞的生活是否需要能量?如果需要,能量从何而来?3.还有哪些问题或不同的见解请及时记录,准备与老师和同学讨论。
【设计意图】设问,疑问促学。
【教师】播放糖的溶解;学习任务二:实验探究。
1.探究分子的运动。
(1)设置蔗糖溶解的实验,指导学生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蔗糖在水中消失了?(2)展示“蔗糖分子扩散”的动画。
【学生】1.探究分子的运动。
(1)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蔗糖溶解的实验,分析现象,展示,研讨。
小结:水和蔗糖等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2)观看“蔗糖分子扩散”的动画,得出结论:蔗糖在水中溶解,是一个个蔗糖分子分散开来,挤进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中,也说明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分组实验:探究细胞中的物质。
(1)花生印油迹实验:用刀片把花生切开再在白纸上挤压,观察出现的现象并解释。
(2)品尝苹果:品尝苹果,推测苹果中可含有哪些物质。
(3)小麦燃烧实验:小麦能否燃烧并释放能量?燃烧后留下的是什么物质?展示,研讨。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获得概念。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准备所需的材料:花生,苹果,小麦,白纸,解剖针,酒精灯。
【学生】探究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1)花生印油迹实验。
(2)品尝自带的各种食物。
(3)小麦燃烧实验:将小麦穿到解剖针上放在酒精灯上灼烧。
【教师】小结:细胞中的物质有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如水,无机盐,氧等一般不含碳,统称为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一般含有碳,统称为有机物。
【设计意图】强调因果,注重分析,师生互动,明究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品尝鲜葡萄和葡萄干。
鲜葡萄和葡萄干哪一个更甜?鲜葡萄晒成葡萄干的过程中,糖类水的含量有什么变化?细胞膜对细胞的生活有何作用?展示,研讨。
【教师】展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动画。
【学生】认真观看【设计意图】提高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效率。
【学生】观看“蔗糖分子扩散”的动画,并研讨小结:细胞膜不是封闭的膜,它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物质的进出。
1.使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2.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通过细胞膜排出。
细胞膜的作用是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教师】总结: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它们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但小而且可以运动,所以它们可以进出细胞,细胞膜通过选择,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细胞由物质构成,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教师】在人类生命活动中我们不仅需要物质和能量,还需要信息。
什么是信息?播放广州亚运会成功采集火种视频和呈现交通安全标志。
引导学生对信息的理解。
【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出遗传信息的概念。
【教师】大家所看到的,听到的就是信息。
生物体通过受精卵把控制生长发育的信息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信息称为什么信息?【学生】遗传信息。
【教师】播放克隆羊多莉诞生视频。
【学生】认真观看。
【设计意图】感性认识细胞形成生物体的过程。
【教师】带着问题阅读课本“阅读资料”,了解小羊多莉的身世。
小组讨论:1.多莉的产生与几只母羊有关?2.每只母羊分别给多莉提供了什么条件?多莉为什么与B 羊一模一样?它的细胞核来自哪一只羊?3.指导克隆羊多莉生长发育的遗传信息来自哪里?4.多莉有没有真正的爸爸妈妈?5.上述资料可说明什么道理?【学生】理解:1.DNA 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相互螺旋而成。
2.像双螺旋的梯子,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
3.遗传信息的载体。
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4.基因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 片段。
【设计意图】提高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的理性认识。
◆ 板书设计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细胞中的物质(1)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
(2)有机物: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有些物质3.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1)叶绿体:光能→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线粒体:化学能(有机物)→细胞能利用的能量。
二、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1.遗传物质。
2.细胞的发育及生命活动。
◆ 教学反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学生构建细胞学知识结构的基础,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从细胞水平认识生命活动规律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因此这一节的内容相当重要,但有关知识非常抽象,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对初一学生来说不太好理解,课堂极易走向死板和沉闷,所以我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1.教材中的引入部分很新颖,从生活中到处有信息,引出细胞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遗传信息。
比较巧妙地解决了学生理解遗传信息这一难点。
为此,我受到启发,先播放社会热点:广州亚运会成功采集火种视频和呈现交通安全标志。
引导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再进入到对遗传信息的讲解。
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更达到爱国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目的。
2.教学中设计了资料分析“小羊多莉的身世”,由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交还时间给学生,是教改实施中必须的。
3.教材中关于DNA、基因、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关系则主要是讲述,呈现方式较为传统。
要抽象知识形象化,我利用了高中的相关素材中的图片、文字,很好地解决了DNA是怎样组成的?DNA的结构有何特点?DNA有什么作用?基因是什么?等教学难点。
4.模拟探究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亲自参与动手的过程是印象最深刻的过程。
除本节教学内容概念多,且抽象,内容多以老师深入讲解外,在今后的教学中定要分清主体、主导关系,老师以提示引导为主,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体现教改的真正含义。
5、在平时的课堂上老师更要力所能及的关心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
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是一节课的中心,当一节课上完后效果如何,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来了解外,我们还可以虚心询问学生及时反馈。
(包括教法、语言表述、知识呈现等等)只要我们长时间坚持这样做,老师的内功定能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