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模具钢
- 格式:doc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13
H13钢材料的性能
H13钢系美国AISI/SAE标准钢材牌号,属热作模具钢,其化学成分见表1。
?表1?H13钢的化学成分:C0.35?Si0.9~1.1?Mn0.1~0.4?Cr5.00?Mo1.50?W1.50?V0.40?Co-?H13相当于国产4Cr5MoSiV1钢,根据碳化物形成元素进行分类,H13钢属于铬钼类钢。
由于其具有高的抗冲击能力和高淬透性,可满足锤锻中的大模块所需。
在重要的H类钢H11、H12、H13中,后者含钒1%,由于性能全面,得到广泛应用。
在模具水冷条件下,具有低温所必需的抗冲击能力。
?1、H13钢相对地具有较低的合金量与碳量,易于锻造,特别由于钼具有高淬透性,通常利用其有空气淬火的能力,但是热处理时最好采用一些表面防护措施,否则由于增碳或脱碳会增加热
Ms温Array度可高达
?2
H13
(1)
(2)
(3)
度为钢的热
表
990~
3、
明:H13
表3),
H13
(1)
(2)
谨慎。
(3)由于热处理后硬度较高,对有孔、槽等表面的加工,在热前应加工工艺槽让开(非型腔表面)。
(4)车端面时采用从内到外的方式可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
?(5)堆焊修复时,应注意模具的预热和保温。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h13模具钢技术标准
H13模具钢是一种热作模具钢,其技术标准主要依据GB/T 《热作模具钢》。
这种钢材是在碳工钢的基础上加入合金元素形成的钢种,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如在中温(~600°)下的淬透性高、热处理变形率较低等。
H13模具钢的化学成分包括C(~%)、Si(~%)、Mn(~%)、Cr (~%)、Mo(~%)、V(~%)等元素,同时对P和S的含量也有严格
的限制,分别为≤%和≤%。
H13模具钢的硬度分析表明,钢中含碳量决定了淬火钢的基体硬度。
根据钢中含碳量与淬火钢硬度的关系曲线,H13模具钢的淬火硬度通常在55HRC
左右。
H13模具钢的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模锻锤锻模、铝合金压铸模、热挤压模具、高速精锻模具及锻造压力机模具等。
其厚度可以达到300、400厚。
此外,H13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也是保证其性能的重要环节。
通常采用790°C±15°C预热,1000°C(盐浴)或1010°C(炉控气氛)±6°C加热保温5~15min空冷,以及550°C±6°C回火退火等工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标准或咨询专业人士。
H13模具钢市场发展现状引言H13模具钢是一种常用的高温工具钢,具有优异的热处理性能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行业。
本文将对H13模具钢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将介绍H13模具钢的基本特性和应用领域。
然后,将探讨H13模具钢市场供需情况、价格变动趋势以及市场竞争格局。
最后,将提出未来H13模具钢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H13模具钢的基本特性和应用领域H13模具钢是一种铸造工具钢,具有优异的硬度、韧性和耐磨性。
它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较高的硬度,适合用于制造高温模具和冷冲模具。
H13模具钢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塑料等行业的模具制造中。
H13模具钢市场供需情况在全球范围内,H13模具钢市场供需情况相对平衡。
需求主要来源于模具制造企业和相关行业。
随着汽车、电子和家电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模具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推动了H13模具钢市场的发展。
H13模具钢市场价格变动趋势H13模具钢市场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材料价格、生产成本、市场需求等。
根据市场观察,近年来H13模具钢市场价格整体稳定。
然而,由于原材料价格和生产成本的波动,价格变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H13模具钢市场竞争格局H13模具钢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A公司、B公司、C公司等。
这些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服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此外,不少小型模具钢厂商也进入了市场,加剧了竞争。
H13模具钢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未来,H13模具钢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对模具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此外,高端模具市场的发展也将推动H13模具钢市场的增长。
另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于低碳、绿色的模具钢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
结论H13模具钢市场目前发展良好,供需相对平衡,价格相对稳定。
市场竞争激烈,但也存在机遇。
未来,H13模具钢市场将继续稳步增长,投资者可以关注该市场的发展,并根据市场趋势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以上是对H13模具钢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h13是什么材料H13是什么材料。
H13是一种热作模具钢,也被称为4Cr5MoSiV1。
它是一种优质的工具钢,具有良好的热强度和热疲劳性能,适用于制造各种热作模具,如压铸模具、塑料模具和热挤压模具等。
H13钢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热疲劳性能,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热作模具的制造领域。
H13钢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铬、钼、硅和钒等元素。
其中,碳的含量决定了钢的硬度和强度,铬和钼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耐热性和耐蚀性,硅的加入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钒的作用是稳定碳化物,提高钢的耐磨性。
这些元素的合理配比和控制可以使H13钢具有良好的热作性能和机械性能。
H13钢具有优异的热处理性能,可以通过淬火和回火等热处理工艺,使钢材达到所需的硬度和强度。
在热作模具的制造过程中,通常会对H13钢进行预热、锻造、粗加工、热处理和精加工等工艺,以确保最终制成的模具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磨性。
H13钢在热作模具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压铸模具中,H13钢可以制成模具芯、模具腔等部件,能够承受高温高压下的冲击和摩擦,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在塑料模具中,H13钢可以制成注塑模具、挤出模具等,能够保证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精度;在热挤压模具中,H13钢可以制成挤压模头、挤压模腔等部件,能够承受高温高压下的挤压变形,保证挤压制品的成型质量和表面光洁度。
总的来说,H13钢作为一种优质的热作模具钢,具有良好的热强度和热疲劳性能,适用于制造各种热作模具,在压铸、塑料、热挤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配比和热处理工艺,可以使H13钢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磨性和机械性能,满足不同热作模具的制造需求。
因此,H13钢在热作模具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前景。
h13材料H13材料是一种高碳高铬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模具和切削工具。
下面是关于H13材料的一些基本信息,以及它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H13材料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C)0.32-0.45%,铬(Cr)4.75-5.50%,钴(Co)0.80-1.20%,钼(Mo)1.10-1.75%,钒(V)0.80-1.20%,锰(Mn)0.20-0.50%,硅(Si)0.80-1.20%,磷(P)≤0.03%,硫(S)≤0.03%,铁(Fe)剩余。
其中,高铬含量和适量的碳质量分数是H13材料具有优异性能的关键。
H13材料的特点:1. 高硬度:H13材料热处理后能够获得高硬度(达到50-55HRC),使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冲击性。
2. 优异的高温强度:在高温下,H13材料保持良好的强度和刚性,能够承受高温变形和热应力,适用于高温工作环境。
3. 良好的热导性:H13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有助于将热量迅速传导到模具表面,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量消耗。
4. 易加工性:H13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切削性和可加工性,易于进行切削和磨削加工。
H13材料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 模具制造:H13材料用于制造热压模具、塑料注塑模具、压铸模具等,能够承受高温和高压力,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冲击性,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2. 切削工具制造:H13材料可用于制造高速切削刀具、刨刀、铣刀等,能够在高温和高应力环境下工作,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和耐磨性。
3. 热处理设备制造:H13材料广泛应用于热处理设备中的加热元件、夹具和工作床等部件,能够耐高温和热膨胀,确保热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
总之,H13材料是一种优质的工具钢,具有高硬度、高温强度、良好的热导性和易加工性等特点。
它在模具制造、切削工具制造和热处理设备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H13钢技术参数H13钢是一种热作模具钢,也被称为4Cr5MoSiV1钢。
它具有优异的硬度、热传导性、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适用于制造各种工具、模具和冲压件。
下面是H13钢的一些技术参数的详细介绍。
1.化学成分:H13钢的化学成分包括:碳(C)0.32~0.45%,硅(Si)0.80~1.20%,锰(Mn)0.20~0.50%,磷(P)≤0.030%,硫(S)≤0.030%,铬(Cr)4.75~5.50%,钼(Mo)1.10~1.75%,钒(V)0.80~1.20%,铁(Fe)余量。
这些元素的含量使得H13钢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抗磨损性。
2.硬度:H13钢的硬度范围为48~52 HRC (哈氏硬度),其硬度取决于热处理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H13钢经过淬火(quenching)和回火(tempering)热处理后,可以达到所需的硬度。
3.抗热疲劳性:H13钢具有较高的抗热疲劳性,可以在高温、高应力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而不发生断裂。
这使得H13钢成为制造高温工作模具和工具的理想选择。
4.热导率:H13钢的热导率很高,约为42.6W/(m·K)。
这使得H13钢能够快速吸热并均匀分散热量,有效地减少模具表面的热应力。
同时,高热导率还有助于提高制造效率和生产质量。
5.加工性能:H13钢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包括可塑性和可切削性。
在加工过程中,H13钢容易进行热处理,可以满足不同工艺要求。
同时,它也适用于高速切削,并能够实现更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6.耐磨性:H13钢具有出色的耐磨性能,可以长时间保持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从而延长工具和模具的使用寿命。
这使得H13钢广泛用于制造需要耐磨性的工具,例如塑料注射模具和压铸模具。
7.抗冲击性能:H13钢具有出色的抗冲击性能,能够在受到高应力和重击时不发生断裂。
这使得H13钢适用于制造需经受高冲击负荷的工具和模具。
总结起来,H13钢具有优异的硬度、热传导性、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h13是什么材料H13是什么材料?H13是一种优质的工具钢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强度和热疲劳抗力,适用于制造高温工作条件下使用的模具和工具。
H13钢材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热冲击性能,因此在塑料模具、压铸模具、热作模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H13钢材主要成分为碳、铬、钼、钴、锰、硅等合金元素。
其中,铬元素的含量较高,能够提高钢材的硬度和耐磨性,使其在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钼元素能够提高钢材的热强度和热疲劳抗力,使其适用于高温工作环境。
此外,钴元素能够提高钢材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增强其耐磨性和热冲击性能。
H13钢材的优点在于其热处理性能好,能够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回火和表面处理等。
通过淬火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造要求较高的模具和工具。
而通过回火处理,可以获得一定的韧性和抗热疲劳性能,提高钢材的使用寿命。
表面处理则可以进一步提高钢材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H13钢材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塑料模具、压铸模具、热作模具等领域。
在塑料模具领域,H13钢材通常用于制造注塑模具、挤出模具、吹塑模具等,能够满足各种塑料制品的生产需求。
在压铸模具领域,H13钢材适用于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等多种金属的压铸模具制造,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热冲击性能。
在热作模具领域,H13钢材常用于制造热作模具、锻造模具、热剪切模具等,能够承受高温和高压的工作条件。
总的来说,H13是一种优质的工具钢材料,具有优异的热强度、热疲劳抗力、耐磨性和热冲击性能,适用于制造高温工作条件下使用的模具和工具。
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满足各种工业领域的需求。
H13钢材在塑料模具、压铸模具、热作模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材料支持。
h13是什么材料
H13是一种热作模具钢,具有优异的热强度和热稳定性,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较
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它主要用于制造金属热作模具,如压铸模、塑料注射模、热作模等。
H13钢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碳、硅、锰、铬、钼、钴等元素,其合理的配比和热处理工艺使得H13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H13钢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优异的热强度和热稳定性。
在高温下,H13钢仍
能保持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不易变形和热疲劳,这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制造需要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环境下的模具。
另外,H13钢材还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和热疲劳性能,能够在快速冷却和高温循环工况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除了在高温环境下具有优异性能外,H13钢材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它可以
通过热处理来达到理想的硬度和组织结构,具有较高的切削加工性,适合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模具零件。
同时,H13钢材还具有良好的可焊性,能够通过焊接修复和加工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模具的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H13钢材是一种优秀的热作模具钢,具有优异的热强度和热稳定性,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可焊性,适合用于制造金属热作模具。
它在压铸模、塑料注射模、热作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满足高温、高压、高磨损的工作环境要求,是一种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理想模具材料。
H13钢属于过共析钢,采用常规完全退火或等温球化退火(1)H13钢的完全退火工艺为:850~900e@3~4h,保温结束后随炉冷到500e以下出炉空冷;(2)等温球化退火工艺:845~900度×2~4h/炉冷+700~740度×3~4h/炉冷,[40度/h,[500度出炉空冷;(3)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H13钢模具,还应进行防止白点退火,工艺周期较长;(4)形状复杂的模具,在粗加工后应进行一次去应力退火:600~650e@2h/炉冷;(5)模具热处理后,若模具型腔采用磨削!电火花和线切割等方法加工成形会在模具的表面上形成一层厚约10~30Lm的淬火马氏体白亮层,也称之为/异常层0"由于白亮层中的内应力较大,淬火马氏体本身又较脆,磨削时容易在表面产生微裂纹和磨削裂纹,因而磨削加工后最好能在低于回火温度50e以下进行去应力退火,以消除磨削应力,并使表面可能形成的淬火马氏体回火韧化。
大型的H13钢锻件经常规球化退火处理碳化物组织极不均匀,存在严重的沿晶碳化物链可通过多次球化退火或奥氏体化快冷(正火)再球化退火来实现淬火工艺:H13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可以采用盐浴炉!真空炉和流动粒子炉加热,模具表面光洁,热处理变形小,零件寿命长"特别是外热式刚玉流动粒子炉保护加热,吸收了盐浴炉和真空炉加热的共同优点,很适合热作模具钢的热处理加热。
H13钢采用盐浴炉作为加热设备时的通用淬火工艺是:40~500度预热(0.5min/mm),650~840e 预热(0.5min/mm) 1020~1050度奥氏体化(0.25~0.45min/mm),保温结束后可视使用性能要求采用空淬,油淬,气淬或分级淬火,分级温度可取500~540度(0.25min/mm)。
对断裂裂韧性,抗热疲劳和抗热磨损要求较高及淬火处理后需要电加工的模具,为了得到最高的红硬性,可采用奥氏体化温度上限对于要求畸变小!晶粒细!冲击韧性高的模具,为了得到最好的韧性和防止开裂,应采用奥氏体化温度下限。
H13模具钢是一种热作模具钢,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抗热裂性。
在验收H13模具钢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以下是H13模具钢的验收标准详细介绍:
化学成分:H13模具钢的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299-2000的规定。
其中,碳含量应在0.35%-0.45%之间,硅含量应在0.8%-1.2%之间,铬含量应在4.5%-5.5%之间,钼含量应在1.2%-1.7%之间,钒含量应在1.0%-1.4%之间。
硬度:H13模具钢的硬度应达到HB208-225。
在淬火后,应采用空冷或油冷的方式进行冷却,以获得所需的硬度。
抗拉强度:H13模具钢的抗拉强度应≥1175MPa。
这是确保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的重要指标。
冲击韧性:H13模具钢的冲击韧性应≥45J/cm²。
这是评估模具在承受冲击和振动时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尺寸精度:H13模具钢的尺寸精度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801的规定。
在制造过程中,应采用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和方法,以确保模具的尺寸精度和稳定性。
表面质量:H13模具钢的表面应光滑、无裂纹、无气泡、无夹杂等缺陷。
在使用前应对其表面质量进行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无损检测:对于重要的H13模具钢部件,应进行无损检测,以确保其内部质量无缺陷。
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等。
总之,在验收H13模具钢时,应按照以上标准进行严格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维护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生产效率。
h13模具钢的加工参数H13模具钢的加工参数H13模具钢是一种常用的工具钢,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
在加工H13模具钢时,正确的加工参数的选择对于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H13模具钢的加工参数进行详细介绍。
1. 切削速度:切削速度是指工具刀具在单位时间内切削的长度。
对于H13模具钢,由于其硬度较高,一般采用较低的切削速度以确保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
根据具体的刀具和工件情况,建议选择切削速度在40-80m/min之间。
2. 进给速度:进给速度是指工件在单位时间内沿切削方向移动的距离。
对于H13模具钢的加工,进给速度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切削力、切削温度和表面质量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进给速度在0.1-0.4mm/r之间可以获得较好的加工效果。
3. 切削深度:切削深度是指刀具在一次切削中所切下的最大深度。
在加工H13模具钢时,切削深度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工件和刀具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切削深度过大容易导致刀具断裂或加工表面质量下降,一般建议选择切削深度在0.5-2mm之间。
4. 刀具半径:刀具半径指刀具刃部与刀具轴线之间的距离。
对于H13模具钢的加工,刀具半径的选择应根据工件的形状和加工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刀具半径过大会导致切削力过大,刀具半径过小则容易导致加工表面质量下降。
通常情况下,刀具半径的选择应在0.2-1mm之间。
5. 冷却液选择:在加工H13模具钢时,冷却液的选择对于提高加工效率和延长刀具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H13模具钢的高硬度和耐热性,建议选择优质的切削液进行冷却,以确保切削过程中刀具和工件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6. 切削方式:切削方式是指刀具相对于工件的运动方式。
对于H13模具钢的加工,常用的切削方式有立铣、平铣、攻丝等。
选择合适的切削方式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H13模具钢的加工参数对于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正确选择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刀具半径和冷却液等参数,合理选择切削方式,可以有效提高H13模具钢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H13模具钢抗剪应力H13模具钢是一种热作模具钢,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热挤压、压铸和锻造模具。
其抗剪应力(也称为剪切应力)是指材料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所承受的应力。
在模具钢的场景下,了解抗剪应力很重要,因为它与模具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紧密相关。
以下是有关H13模具钢抗剪应力的详细介绍:1.基础理解:剪切应力是外力在切向上施加的压力。
当物体受到剪切力时,其内部会产生剪切应力。
对于模具而言,这种应力可能导致模具的破裂或过早疲劳。
2.H13的特性:H13模具钢之所以被选择用于热作模具,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韧性、强度和耐热性。
这使其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足够的硬度和强度,从而承受剪切应力。
3.抗剪应力的数值:具体的抗剪应力数值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温度、受力状态、材料的纯净度以及热处理工艺等。
H13的抗剪应力通常在2000-3000MPa范围内,具体数值需要结合具体工况来确定。
4.与其他材料的比较:不同的模具材料有不同的抗剪应力值。
一般来说,工具钢、硬质合金、高速钢的抗剪应力值较高,而铝、铜等金属材料的抗剪应力值较低。
5.影响因素:H13的抗剪应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碳化物的分布、马氏体的二次硬化效果以及材料中合金元素的含量等。
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进一步优化其性能。
6.应用场景:由于H13具有较高的抗剪应力值,它通常用于制造需要承受高剪切应力的模具,如铝压铸模具或高温锻造模具。
7.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模具钢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以免产生过大的剪切应力导致开裂或过早疲劳。
合理的冷却和加热周期、保持适当的间隙以及选用优质的材料也是提高H13抗剪应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H13模具钢具有较高的抗剪应力值,使其成为制造各种热作模具的理想选择。
在使用过程中,了解并控制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其性能,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h13模具热处理
H13是一种热作模具钢,通常用于制造高温工作环境下的塑料注塑模、压铸模、挤压模等。
热处理对于提高H13模具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热稳定性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对H13模具钢进行的常见热处理步骤:
* 预热:在进行任何热处理之前,通常会对H13钢进行预热。
目的是均匀升温整个工件,以避免热应力和形状变化。
预热温度通常在500°C到700°C之间。
* 加热:将H13钢加热到合适的温度,一般在980°C到1050°C之间。
这一步是为了使钢达到适当的结晶结构。
* 保温:在达到所需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以确保钢材内部均匀加热,使相应的相变发生。
保温时间通常与工件的尺寸和形状有关。
* 淬火:在保温之后,迅速将H13钢冷却到室温。
这一步是为了实现硬度和耐磨性的提高。
通常采用油冷、气冷或盐浴淬火等方式。
* 回火:为了减轻淬火带来的脆性,提高韧性,H13模具钢会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的温度和时间取决于所需的最终性能。
通常在500°C到600°C范围内进行回火。
* 表面处理(可选):为了进一步提高H13模具钢的耐磨性,可以考虑进行表面处理,比如氮化、渗碳等。
这些热处理步骤的具体参数会受到制造商建议、具体应用和模具设计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并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试验,以确保获得期望的模具性能。
1。
H13模具钢:H13是热作模具钢,执行标准GB/T1299—2000。
统一数字代号A20502;牌号4Cr5MoSiV1;合金工具钢简称合工钢,是在碳工钢的基础上加入合金元素而形成的钢种。
其中合工钢包括:量具刃具用钢、耐冲击工具用钢、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无磁模具钢、塑料模具钢。
化学成分(%):C:0.32~0.45、S:i0.80~1.20、Mn:0.20~0.50、Cr:4.75~5.50、Mo:1.10~1.75、V:0.80~1.20、p小于等于0.030、S小于等于0.030;用途:H13模具钢用于制造冲击载荷大的锻模,热挤压模,精锻模;铝、铜及其合金压铸模。
规格:H13模具钢板宽度(210-610)*厚度(6-80)热轧H13模具钢管外径(6-219)*壁厚(0.5-25)H13模具钢锭电渣锭0.35T0.5T0.75T 1.0T 1.5T 1.8T 2.0T 2.2T 2.8T (3.0-8.0)T热处理(交货状态:布氏硬度HBW10/3000(小于等于235))淬火:790度 -15度预热1000度(盐浴)或1010度(炉控气氛) -6度加热保温5~15min空冷550度 -6度回火退火、热加工;特性电渣重容钢,该钢具有高的淬透性和抗热裂能力,该钢含有较高含量的碳和钒,耐磨性好,韧性相对有所减弱,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在较高温度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硬度,高的耐磨性的韧性,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较高的抗回火稳定性。
用途用于制造冲击载荷大的锻模,热挤压模,精锻模;铝、铜及其合金压铸模。
硬度分析钢中含碳量决定淬火钢的基体硬度,按钢中含碳量与淬火钢硬度的关系曲线可以知道,H13模具钢淬火硬度在55HRC左右。
对工具钢而言,钢中的碳一部分进入钢的基体中引起固溶强化。
另外一部分碳将和合金元素中的碳化物形成元素结合成合金碳化物。
对热作模具钢,这种合金碳化物除少量残留的以外,还要求它在回火过程中在淬火马氏体基体上弥散析出产生两次硬化现象。
H13模具钢用途
H13模具钢是一种高级预硬塑胶模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冲击载荷较大的锻模、热挤压模、精锻模;铝、铜及其合金压铸模。
此外,H13模具钢也适用于制造电视机壳、洗衣机、冰箱内壳、水桶等高抛光度注塑模。
H13模貝钢的材质是高级预硬塑胶模具钢,它通过真空脱气处理。
组织均匀程度好,钢质纯净。
其性能和用途与4Cr5MoSiV钢基本相同,是用途很广的热作模具钢之一。
此外,H13模具钢还是引进美国的H13空淬硬化热作模具钢,其性能和用途与4Cr5MoSiV钢基本相同,但因其钒含量高一些,故中温(600度)性能比4Cr5MoSiV钢妻好,是热作模具钢中用途很广泛的一种代表性钢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相关技术人员,以获取专业帮助。
1. 压铸模具和H13 国内有色金属压铸模具普遍采用H13热作模具钢。
所谓热作模具是指对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的金属或合金进行塑性变形的和对液态的有色金属压制成型制造零部件的模具。
作为有色金属的压铸模具用钢一般应具有下述条件:(1)具有较高的淬透性,热处理时可采用冷却强度较小的介质和具有较小的热处理变形;(2)具有高的抗热裂性和耐热疲劳抗力,使模具经受激冷激热不易形成裂纹以及形成的裂纹不易扩展,避免模具失效;(3)具有高的抗热软化能力和抗高温磨损能力,使模具保持一定的高温强度和尺寸稳定性; (4)具有高的抗液态金属的粘焊 (soldering)和化学冲蚀损伤,国内以熔化液态金属的熔损来表征。
要达到这些兼具高温强度和高韧度要求,又有较高的高温硬度和抗磨损能力,主要由钢的化学成分决定,一般采用中碳含量(0.35~0.45%)和含Cr、W、M0和V等合金元素,合金元素总量在6~25%范围。
在美国,热作模具钢分为三种:铬热作模具钢、钨热作模具钢和钼热作模具钢,全部以H命名。
分别为H10~H19,H21~H26,和H42、H43[1]。
用于Al合金压铸模的钢种,目前很普遍采用H13钢,它属于第一种。
国内钢号为4Cr5M0SiVl。
以前国内采用较多的3Cr2W8V钢的热疲劳性和韧度显得不足。
H13钢的含碳量在0.5%以下。
美国AISI H13,UNS T20813, ASTMA681(最新版)的H13钢和FED QQ-T-570的H13的含碳量都规定为(0.32~0.45)%, 是所有H13钢中含碳量范围最宽的。
我国GB/T1299和YB/T094中4Cr5M0SiV1和SM4Cr5M0SiV1钢号的含碳量为(0.32~0.42)%和(0.32~0.45)%。
德国DIN17350 X40CrM0V5-1和WNr1. 2344钢的含碳量为(0.37~0.43)%,含碳范围较窄[2]。
北美压铸协会标准NADCA 207-90中对中高级H13钢的含碳量规定为(0.37~0.42)%。
关于h13钢板材料介绍h13钢板的化学成分及应用h13钢板热处理介绍的文章H13钢板是一种常用的工具钢板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压铸、挤压和塑料注射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H13钢板的化学成分以及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H13钢板的化学成分。
H13钢板主要由碳(C)、铬(Cr)、钼(Mo)、锰(Mn)、硅(Si)和钴(Co)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含量为0.32-0.45%,铬含量为4.75-5.50%,钼含量为1.10-1.75%,锰含量为0.20-0.50%,硅含量为0.80-1.20%,钴含量为0.80-1.20%。
这些元素的合理配比使得H13钢板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耐磨性。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H13钢板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热处理是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对于H13钢板而言,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正火和淬火。
首先是退火处理。
退火是将H13钢板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通过退火处理,可以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改善其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
其次是正火处理。
正火是将H13钢板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过程。
正火处理可以提高H13钢板的硬度和强度,使其适用于一些要求较高的工作环境。
最后是淬火处理。
淬火是将H13钢板加热到临界温度,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淬火处理可以使H13钢板达到最高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一些需要耐磨性能较高的工作环境。
总之,H13钢板是一种具有优异耐热性和耐磨性的工具钢板材料。
通过合理控制其化学成分,并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可以使H13钢板具备更好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模具制造、压铸、挤压和塑料注射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1退火工艺H13钢属于过共析钢,采用常规完全退火或等温球化退火。
①H13钢的完全退火工艺为:850~900℃×3~4h,保温结束后随炉冷到500℃以下出炉空冷;②等温球化退火工艺:845~900℃×2~4h/炉冷+700~740℃×3~4h炉冷,≤40℃/h,≤500℃出炉空冷;③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H13钢模具,还应进行防止白点退火,工艺周期较长;④形状复杂的模具,在粗加工后应进行一次去应力退火:600~650℃×2h炉冷;⑤模具热处理后,若模具型腔采用磨削、电火花和线切割等方法加工成形,会在模具的表面上形成一层厚约10~30μm的淬火马氏体白亮层,也称之为“异常层”。
由于白亮层中的内应力较大,淬火马氏体本身又较脆,磨削时容易在表面产生微裂纹和磨削裂纹,因而磨削加工后最好能在低于回火温度50℃以下进行去应力退火,以消除磨削应力,并使表面可能形成的淬火马氏体回火韧化。
H13钢经退火处理后,适宜的组织由球状珠光体和少量粒状碳化物组成,要求热处理硬度达到HB192~229,可以获得较好的加工性能。
2淬火工艺H13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可以采用盐浴炉、真空炉和流动粒子炉加热,模具表面光洁,热处理变形小,零件寿命长。
特别是外热式刚玉流动粒子炉保护加热,吸收了盐浴炉和真空炉加热的共同优点,很适合热作模具钢的热处理加热。
H13钢采用盐浴炉作为加热设备时的通用淬火工艺是:400~500℃预热,650~840℃预热,1020~1050℃奥氏体化,保温结束后可视使用性能要求采用空淬、油淬、气淬或分级淬火,分级温度可取500~540℃。
在H13钢热处理加热过程中,首先采用400~840℃的两段预热,然后再升至奥氏体化温度。
两段预热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过快的加热会在模腔内形成的温度梯度所引起的应力导致模具的畸变,还可有效地促进奥氏体均匀化。
H13钢的奥氏体化温度为1020~1050℃,实际淬火温度依据模具的工作条件、结构形状、制造工艺和性能要求来确定,主要是考虑既要保证奥氏体中溶有足够的碳和合金元素,以得到高的硬度和红硬性,又保证奥氏体晶粒尺寸小于ASTM9,以获得足够的韧性。
因此,对断裂韧性、抗热疲劳和抗热磨损要求较高及淬火处理后需要电加工的模具,为了得到最高的红硬性,可采用奥氏体化温度上限;对于要求畸变小、晶粒细、冲击韧性高的模具,为了得到最好的韧性和防止开裂,应采用奥氏体化温度下限。
淬火加热的保温时间的优选,应保证组织转变的完成和获得所要求的合金元素固溶程度。
淬火加热保温时间过短,将降低H13钢的红硬性及抗回火能力。
H13钢的淬火温度要比退火温度高,更应该采取措施防止氧化脱碳,保证加热质量。
H13钢淬火时可采用空淬、气淬、油淬或者500~540℃分级淬火。
对于要求高强韧性的模具,要用高的淬冷速度以抑制碳化物的沿晶析出和出现上贝氏体,提高其强韧性和回火抗力。
但冷却速度必须控制在不出现淬火开裂和畸变的允许范围内。
H13钢淬火后组织是:板条马氏体+未溶碳化物十残余奥氏体。
3回火工艺H13钢淬火后应进行2~3次回火,以期获得所要求的力学性能。
淬火后的模具温度在低于70℃时就应尽快回火,这对尺寸较大、形状复杂的热作模具尤为重要。
同时,为避免热作模具回火时重新产生残余应力,回火加热和冷却应缓慢进行。
H13钢的回火工艺应根据热作模具的工作条件和具体的失效形态来确定回火温度和硬度。
一般优质H13钢大都采用540~650℃×3h高温回火,以提高模具的韧性和减少残余奥氏体(A r)在模具中发生转变而引起脆性。
但高温回火易使热作模具发生热磨损和堆塌失效。
实践证明,H13钢采用350℃左右的中低温回火后,心部具有较好的强韧配合和热疲劳性能,同时也不会出现蓝脆现象。
中低温回火存在较高量的A r,对弥补其韧性不足有一定作用。
A r的存在可使材料在断裂时吸收更多的能量,并改变裂纹扩展方向及裂纹尖端的应力和应变状态,从而提高钢的韧性。
“残余奥氏体增韧”是热处理理论的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H13钢在425~520℃内回火时出现二次硬化的同时会出现第二类回火脆性,显著降低冲击韧性。
这是因为回火时在马氏体板条间析出较大的碳化物,以及回火快冷时A r转变为马氏体的缘故。
消除或减轻回火脆性的措施有:①应选择冶金质量好、纯净度高的钢坯来锻造;②在热处理过程中,通过形变热处理或临界区淬火得到锯齿形晶界结构,细化晶粒和减少P、S杂质的晶界偏析;③采用二次回火,第二次回火温度低于第一次回火温度约10℃,保温时间缩短20~25%,以减轻回火脆性;④完全避免在脆性发展区内回火。
H13钢回火后的最终热处理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少量粒状碳化物,低于600℃回火时仍保持马氏体板条状;当回火温度高于650℃时,马氏体形态会逐渐消失,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引起H13钢热强性的严重恶化。
因此说,H13钢是一种性能优异的中温(<600℃)热作模具钢。
相关文献还指出H13钢的传统热处理制度可以进一步优化,以使工模具的性能得到最大化的提高,从而提高工模具的寿命。
(1)真空热处理经真空热处理的工模具可防止表面氧化、脱碳和有净化表面的作用,此外,还有脱脂和脱气的作用。
因此,真空热处理可改善工模具的热处理质量,减少热处理变形,真空热处理后的工模具还有硬度分布均匀,质量稳定可靠,提高工模具的使用寿命。
此外真空热处理可简化工艺(可实现淬火后少加工或无加工工艺,降低加工成本,可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节省时间,可实现全过程自动化及无公害操作等特点。
近年来工模具的真空热处理已成为热处理新工艺的一个重要发展倾向。
(2)高温淬火H13钢淬火工艺试验:550℃×2min/mm+800℃×15min/mm预热,最终加热温度分别选用1030℃、1050℃、1100℃,按1min/mm保温后油淬,600℃×2h两次回火。
通过对H13钢的高温淬火与常规淬火后的热疲劳和力学性能的比较,表明:①适当提高H13钢的淬火温度,可以提高σs、σ0.2以及热疲劳性能和回火稳定性;②当淬火温度达到1100℃时,奥氏体晶粒并没有明显长大,淬火组织是针状和板条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3)控制冷却速度淬火国外应用HIT法(high impact---value treatment process),采用特殊的冷却控制方法,以防止开裂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热处理变形。
实践证明,H13钢以不同冷却速度淬火,回火到HRC46硬度后的冲击韧性相差可达10倍;当淬火冷却速度达到100℃/min以上时,才能获得最高的韧性。
随着模具材料硬度的提高,其影响也越大。
(4)深冷处理深冷处理是采用液态氮为冷却剂(-196℃),利用汽化潜热的快速冷却方式,将淬火后的模具冷至-120℃以下,并保持适当时间。
H13钢实施深冷处理的目的有:①残余奥氏体几乎可以全部转变成马氏体;②组织细化并可析出微细碳化物;③耐磨性比未深冷处理的模具高2~7倍,比普通冷处理( 0 ~ -100℃)的模具高1~3倍;④这还是一种稳定模具尺寸的工艺方法。
(5)锻造余热淬火+高温回火代替传统的球化退火工模具钢于900~850℃终锻后置于920士10℃的炉子中停留20min后油冷,接着进行720士10℃保温1.5h空冷的高温回火。
之后再进行常规的热处理。
此种方法处理得到工模具碳化物颗粒细小、圆整、均匀分布,奥氏体晶粒细化,奥氏体成分均匀,淬火马氏体组织细化,板条状马氏体的比例增加,从而使工模具钢的强度和韧性显著提高,从而可延长使用寿命。
(6)分级淬火H13钢具有高的淬透性,在空冷条件下即能获得马氏体组织,但在800~600℃缓冷或冷却速度不够时有二次碳化物沿晶界析出的倾向,会增加模具脆性。
因此为了获得最满意的使用寿命,大型复杂的压铸模工作零件采用分级淬火工艺,并在370℃左右的盐浴中冷却,直到模具零件各部位的温度均匀,然后取出空冷,冷却到80℃左右要立即回火。
还可把高温加热和分级淬火结合起来。
该工艺方法是采用1080℃加热保温后,在560℃盐浴中分级冷却一定时间后油冷,然后560℃×2h两次回火。
采用上述工艺后,金相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加弥散合金碳化物,硬度为54HRC,强韧性兼顾,使用寿命提高。
(7)双重热处理法通过相当高温度的加热,使大部分碳化物溶解,然后快冷,防止碳化物在高温析出,再通过高温回火使其弥散析出,并使硬度降至HB240以下。
经以上处理后,再进行正常的淬火回火处理。
双重热处理过的钢,碳化物细小均匀,硬度、强度及断裂韧性都有提高,可有效延长工模具寿命。
(8)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工模具表面氧化和脱碳,提高表面质量热处理过程中如果不采取措施,超过了一定温度后,就会发生氧化和脱碳氧化后形成氧化皮,使工模具表面粗糙,也会影响冷却的均匀性,使淬火后硬度不均匀,甚至报废。
脱碳则造成淬火后硬度不足,或出现软点,影响工模具的使用性能。
实际的挤压过程中,工模具处于高温回火状态,表层脱碳软化极易造成表层被铸锭刮损,显著影响挤出型材内壁质量,降低工模具使用寿命。
防止工模具氧化、脱碳的方法①热处理时采用盐浴加热时,必须充分脱氧并且做好捞渣工作;②采用箱式炉进行热处理时的防护措施有:将工模具装箱填以干木炭,干生铁屑或旧渗碳济、石英砂、氧化铝粉等,密封后加热,将工件加热到300~400℃后喷上饱和硼砂水溶液保护;用10%石墨+90%机油或锭子调和油均匀后涂于工件表面上加以保护;③采用保护气氛加热;④采用真空加热;⑤采用201、1306及RMG900等抗氧化脱碳涂料保护法,锯木屑保护法等。
H13钢的表面强化技术模具在工作中除了要求基体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和韧性的合理配合外,其表面性能对模具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这些表面性能指:耐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摩擦系数、疲劳性能等。
这些性能的改善,单纯依赖基体材料的改进和提高是非常有限的,也是不经济的,而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是表面处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是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复合处理技术,改变模具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以获得所需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
从表面处理的方式上,又可分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
提高模具表面性能新的处理技术不断涌现,出现了渗氮处理、渗碳处理、碳氮钒共渗、气体氧硫氮共渗、硼碳氮共渗、离子C-N-O-S-B五元共渗、表面覆层处理等。
其中渗氮工艺温度与模具钢的回火温度完全吻合,与成本高昂的陶瓷涂层相比,渗氮是热作模具更为常用的传统工艺,由于渗氮技术不仅可改善金属材料表面的耐磨性、表面强度和疲劳强度,并降低工件缺口敏感性;渗氮还能提高材料表面的红硬性;在短时间缺乏润滑和过热的情况下,渗氮零件具有抗粘着、抗胶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