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88.08 KB
- 文档页数:9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总7页)一、教学内容1. 概述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概念2. 了解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特点3. 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原理4. 动手实验金属钠与水反应三、教学准备1. 教学模型:水、金属钠,试管、放大器、平台2. 教学辅助材料:安全眼镜、烧杯、量杯、酸碱指示剂、水3. 教学仪器:浴血坩埚、显微镜等四、教学方法1. 以说的方式来讲解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基本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2. 以演示方式来模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过程,明确反应的特点;3. 以讨论的方式来探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原理,让学生充分思考;4. 以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动手实验,引导学生操作材料,体会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老师向学生演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发生的奇妙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的兴趣的的引导下引出课题。
2.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意义:教师用丰富的生活范例,让学生分析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意义,来理解实践针对性,营造学习气氛。
3. 过程体验: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金属钠进行反应时发生的变化情况,让学生感受反应时发生的物化变化,加深对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理解。
4. 思考分析:教师请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以思考和分析的方式,找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反应原理,做出自己的总结分析,归纳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内容,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5. 技能实践:老师让学生用具体的材料实验进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践操作,要求学生用具体的动作让材料发生化学变化,让学生逐一运用知识把理论知识变为技能实践。
6. 总结结论:教师总结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原理,整理实验结果,以及学生分析的思考,对学生学习进行总结归纳,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六、实验活动1. 安全预案: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室安全知识,传递安全第一的十分重要的理念,实验前一定要认真讲解安全规范,防止实验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2. 配置材料:烧杯、量杯、金属钠、酸碱指示剂、水,依照实验顺序准备金属钠与水反应所用材料,引导学生用一定的量比给实验材料准备好。
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1.了解钠与水的反应产物及反应方程式;
2.掌握实验方法,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引入:简单介绍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特点,引出钠与水的反应;
2.理论部分:讲解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以及反应方程式;
3.实验部分:
(1)安全措施:为保证实验安全,先向学生说明实验注意事项,如戴上安全眼镜、穿上实验服等;
(2)实验操作:
a.取一小块钠,用滤纸擦干;
b.准备一个萃取漏斗,将水倒入其中,放在三角架上;
c.将钠小心地放在萃取漏斗上方,用滴管滴入几滴甲醇,用钳子将钠推进萃取漏斗中;
d.观察钠与水反应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和产物。
4.实验结果和讨论:观察钠与水的反应,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
5.总结:归纳钠与水的反应的产物和反应方程式。
教学评估:
1.及时纠正并帮助调整学生的实验操作错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提供合适的课后作业,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通过实验及讨论,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分析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教师:教学讲义,实验仪器;
学生:安全眼镜,实验服,实验记录表。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教学重点: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与水的反应过程,了解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钠与水反应的化学过程,掌握钠着火后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社会生活事件引入化学知识,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探究钠的物理性质和与水的反应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讲授法:讲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与水的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社会生活事件引入化学知识,介绍钠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钠的物理性质,包括钠的颜色、硬度、密度等。
3、实验:进行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4、讲解:讲解钠与水的反应过程,包括钠与水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的化学反应过程。
5、实验:进行钠着火后的处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掌握钠着火后的处理方法。
6、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钠的重要性和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教学评价】1、钠的物理性质和与水的反应过程的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
3、学生对金属与水反应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培养情况。
板书设计】钠与水的反应物理性质:颜色、硬度、密度等化学反应:钠+水→氢气+氢氧化钠钠的保存方法钠着火后的处理方法课后作业】1、总结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2、查阅资料,了解钠的其他应用。
为了引入新课内容,我们设计了一个实物展示,吸引学生目光,激发他们对钠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通过观察法来了解钠的物理性质。
在实验室中,钠被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我们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用小刀切割,观察到钠的颜色是银白色,硬度较小,可以用小刀切割。
钠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银白、轻、软、导、低等方面。
钠与水的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提出问题:为什么钠要保存在煤油中,而不像初中学过的白磷那样保存在水中呢?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实验惯和化学兴趣。
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处于高中部编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懂得从离子,氧化还原角度分析问题,在初中也学过钠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本节课的学习承上启下,有利于后续氯化物的学习及后续从微观角度学习离子键,元素周期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①钠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②从氧化还原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问题;③能对产生现象原因初步分析,有一定实验能力。
学生未有:①观察能力不足,探究实验流程不熟悉。
②不能够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③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思维待提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及本质;2.过程与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与得出结论的启发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强与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水不能灭所有类型的火,要跳出固态思维,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钠与水反应的本质,描述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解释。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思考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多媒体,提问法,总结归纳法。
学法:讨论,观察,练习。
三、教学过程【PPT】播放显微镜下钠干燥时及在空气中放置十秒切面图【老师】由图我们也可以对比看出,钠是十分活泼的的一种金属,那么从微观来看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所以易发生化学反应。
【老师】那么在化学反应中钠倾向于变成什么呢?【老师】钠又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老师】没错,从元素化合价及原子结构角度我们看得出来钠具有强的还原性。
板书设计Na与水的反应探究一、钠的性质钠易失电子,具有强还原性二、合理假设三、实验探究现象:溶液变红,碱NaOH产生气体点燃,干燥杯壁有水珠,气体为氢气离子方程式:本质:钠与水中氢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以魔术为开端,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结论,再通过两种类型题目来检验学生知识。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原理、现象和结论。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原理、现象和结论。
2. 教学难点: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2. 运用讲授法,讲解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原理和结论。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相关问题。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镊子、小刀、玻璃杯、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金属钠、水、酚酞指示剂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内容1.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硬度等。
2.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盐酸等物质的反应。
3.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原理:钠离子与水分子反应氢氧化钠和氢气。
4.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红。
5.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结论:金属钠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钠和氢气。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金属钠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实验演示:在实验室中进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讲解与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原理,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拓展:介绍金属钠在其他溶液中的反应,如金属钠与盐酸、硫酸等酸性溶液的反应。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学生活动1. 参与实验:观察并记录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2. 小组讨论:与同学一起探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原理和结论。
3. 完成练习: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合肥师范学院《钠与水反应》教案院系: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 化学师范**: ***学号: **********化学一第三章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教案一、教材分析金属与水的反应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本节紧承上一次课的金属性质,深入分析金属与水的反应。
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
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
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1) 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 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 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 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 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实验现象;(2) 能准确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了解钠的保存方法以及钠着火的扑灭方法,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钠与水的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题的练习以及回答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钠与水反应教案设计钠与水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实验来展示。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钠与水反应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基本原理。
2. 观察和记录钠与水反应的过程及结果。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安全设施和装备,如防护眼镜、实验室外套等。
2. 钠片和蒸馏水。
3. 试管、试管架和试管夹。
4. 实验台和清洁布。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介绍钠与水反应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等现象。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实验操作演示1. 请示范老师佩戴好实验室安全设备,并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台上进行操作。
2. 将一片钠放入试管中。
3. 慢慢地将试管倾斜,用试管夹夹紧试管。
4. 将试管底部浸入装有蒸馏水的容器中,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Step 3:学生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 每组学生依次进行实验,确保安全和秩序。
3.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Step 4: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反应过程。
2. 帮助学生总结钠与水反应的特点和产物。
3. 解释钠与水反应背后的化学原理。
Step 5:实验报告和展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简短的展示。
Step 6:拓展实验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钠与水反应的影响,如温度、钠的质量等。
Step 7: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室操作前要佩戴好个人防护设备。
2.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剧烈反应造成危险。
3. 注意实验室通风,及时清理实验台。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钠和水的反应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第二课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钠与水反应是金属化学性质中的重点,对其他金属与水反应的学习有指导歧视作用,对后续内容有很重要的意义,钠与水反应具有实验现象,明显学生易于总结等优点,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有利于强调实验对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高学生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易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在化学的学习和化学实验探究方面,以具有一定的基础兴趣,特别是对前一课时的学习计,初步形成了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的分类思维模式,又对本节课的实验操作现象充满了期待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写出钠的结构示意图及其特点(2)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实质(3)能说出并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2、过程与方法(1)通过钠与水的反应发生条件及生成物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在归纳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索金属性质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四、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五、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分析六、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和练习法七、教前准备:金属钠、塑料片、滤纸、洗瓶、烧杯、镊子、酚酞、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导入】广州市珠江河段上接连三天惊现神秘水雷,先后有八个铁皮桶漂浮在水面,其中五个发生爆炸,另外三个被有关部门打捞,在整个过程中无人员伤亡。
经广州市化工集团化学品专家确定铁桶内装的是金属钠。
【教师引导】浮在水面上的“水雷”发生了爆炸!钠与水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钠与水的神秘面纱!【学生行为】认真的思考、感到好奇地听讲【过渡】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要了解钠与水之间的反应,我们先看看钠的结构示意图。
钠与水反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掌握钠与水反应情况。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好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推测可能的现象并实验验证。
写出反应方程式。
2Na+CuSO4+2H2O=Cu(O H)2+Na2SO4+
H2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引导—实验探究法”,学生通过亲自设计实验、亲手做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解决问题来认识金属钠的有关性质。
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整合能力。
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转变——突破“班级授课制”局限,延伸课堂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与实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描述钠与水的化学反应过程;2. 能够明确钠与水反应产物的特点和性质;3. 能够分析和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能够评价钠与水反应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通过实验演示钠与水的反应过程;2.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体验钠与水的化学变化;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钠与水反应产物的性质和特点;4.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钠与水反应后产生的现象和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验装置和实验物质,激发学生对钠与水反应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演示钠与水的反应过程,并观察产物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讨论总结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钠与水反应产物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实验结果,总结出钠与水反应的规律性。
5. 知识拓展教师向学生介绍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反应机理和原理,并展开知识拓展。
6. 总结评价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评价钠与水反应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七、教学手段1. 实验装置和实验物质;2. 实验记录表和观察记录表;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教学课件和教学实例。
八、教学评价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能力;2. 布置钠与水反应相关试题,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3. 进行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4.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要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做好实验安全防护工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钠与水的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钠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硬度等。
2. 钠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的反应。
3.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浮、熔、游、响。
4.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
2. 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安全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钠与水反应的原因。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镊子、滴管、试管、酒精灯、石头等。
2. 实验试剂:钠、水、酚酞溶液等。
3. 安全措施: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准备醋酸溶液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钠与水的反应。
2. 讲解钠的物理性质:通过PPT展示钠的密度、熔点、硬度等性质,让学生了解钠的基本特征。
3. 讲解钠的化学性质:介绍钠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的反应,为学生理解钠与水反应打下基础。
4. 进行钠与水反应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5.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讨钠与水反应产生浮、熔、游、响现象的原因。
6. 讲解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PPT展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自学。
七、课堂练习1. 根据钠的物理性质,解释为什么钠能在水中浮起来。
2. 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描述钠与水反应时的实验现象。
八、课后作业1. 复习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深入研究钠与水反应的原理,查阅相关资料。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doc
一、内容要点
1. 钠属于碱性金属,在酸性溶液中易溶于水而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2. 用将钠的气态物质放入水中,进行反应;
3. 测定钠与水反应产物的浓度,计算其结果;
4. 总结出反应方程式,分析钠与水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采用领读法讲解有关钠与水反应的知识,充分利用示范的方式,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法:小组分解讨论,进行知识点的探讨;
3. 实验法:采用实验方式,进行“钠与水反应”实验,观察反应物及产物,测量浓度,以及计算结果;
4. 解答法:让学生就钠与水反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馈
1. 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指导学生学习,使其能够更好地
理解相关知识;
2. 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及时纠正,以令学生进行合理的实验
操作;
3. 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及时选择性的讲解,使其能够正确推导反
应方程式,获得正确的答案。
钠与水反应教案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用具:实验仪器用品:烧杯、镊子、小刀、滤纸;实验试剂:金属钠、水、酚酞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创设情境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捉鬼的故事。
说有个农夫,他的妻子肚子痛得非常厉害,他就去请了一个老巫婆来给妻子看病。
老巫婆来到一看就说:你妻子是鬼附身了!农夫吓得赶紧请巫婆施法。
只见巫婆拿来一碗水,倒入了几滴无色溶液。
然后放入“一颗仙丹”,只见仙丹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最后消失了,而水也变了成了红色。
巫婆说,这是仙丹发挥了作用,那声音是鬼的惨叫声,他最终变成了一滩血水。
那么现在大家相信巫婆说的“仙丹”吗?今天就给同学们重现“捉鬼”的精彩一幕。
请大家把书翻到49页,我们今天来学习钠与水的反应【板书】(标题)钠与水的反应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初中所学的金属活动顺序表,说说它的规律是什么?请三位同学上来写一写Fe、Mg、Al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下面的同学在草稿本上写。
从离子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质是金属与酸中+1价氢离子反应。
水是弱电解质,也电离少量的氢离子,但我们熟悉的金属一般与水反应没什么现象,比如说Fe、Cu。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钠也是一种活泼金属,与水反应又是怎样的一个景象呢?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钠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P49实验3—3】听故事,抓关键情节回答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前的金属遇到酸能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并写离子方程式钠浮在水面,钠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钠在水面上游来游去,发出“嘶增强学生好奇心,为进入新课做好准备回忆旧知识,为下一步做好准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
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2滴酚酞,用玻棒搅匀后,从煤油瓶中取出一小块钠,擦干表面的煤油,并用小刀刮去表面的物质,接着切下一小块,用镊子夹住,慢慢投入水中。
(最后一个操作由学生来做),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可以从钠与溶液的变化,有没有气体产生,反应是否放出热量等这几方面来观察)【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钠浮在水面,说明什么?。
钠和水反应的教学策略设计钠和水反应是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重要性。
针对这个实验,本文将设计一个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钠和水反应的过程和相关概念。
一、教学目标1.了解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基本原理。
2.观察并描述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3.掌握钠和水反应的结果及其实验规律。
4.理解钠和水反应对生活和工业的意义。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钠、蒸馏水、试管、烧杯、滤纸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实验视频等。
3.教学环境:教室或实验室。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呈现一些与钠和水反应相关的图片或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该实验的好奇心。
可以使用幻灯片或实验视频等方式展示这些素材。
第二步:知识讲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等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基本原理。
可以简要解释钠和水反应产生氢气的机理,并强调原子间电子的转移和化学键的形成。
第三步:实验演示组织学生观察实验演示,观察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实验并演示给学生观看,或者邀请几名学生来完成实验演示。
重点向学生展示钠与水接触时的火花、氢气的产生以及钠溶解的过程。
第四步: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钠和水反应的实验操作。
在实验前先进行必要的安全提示,并告知学生如何正确操作。
学生可以根据指导书或实验步骤进行钠和水反应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
第五步: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观察和描述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实验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钠与水反应会产生氢气,并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第六步:知识拓展通过导入相关的生活和工业例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思考钠和水反应对于生活和工业的意义,例如钠在防锈剂中的应用或者用钠处理废水等。
第七步:知识总结通过讨论和整理,对钠和水反应的知识进行总结概括。
让学生归纳出钠和水反应的基本原理、实验现象和相关应用,强化学生对钠和水反应的理解和记忆。
钠与水的反应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了解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实验现象;掌握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了解钠的保存方法以及钠着火的扑灭方法,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1)观察钠与水的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能力。
(2)通过思考题的练习以及回答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演示以及钠的保存与着火扑灭方法的学习,增强实验安全意识,提高生活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教学重点:1.钠与水反应的探究过程。
2.钠的物理性质与取用。
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闻背景导入新课新闻: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读新闻,引发思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实物观察结合多媒体,展示实物,引导观察观察实物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探究的欲望。
实验探究1取用与切割金属钠,探讨钠的物理性质指导学生进行钠的取用与切割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实验要点与注意事项。
研读教材,分组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实验探究2:钠与水反应引导学生进行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小组内讨论实验的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已漏气的铁桶漂在水面上;一遇到水,这个桶为什么就爆炸了?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爆炸应该与金属钠和水有关,从而进行实验。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并分析原因。
回答课前问题2幻灯片展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培养学生运用所讨问题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3:钠与水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验证产生的气体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引导学生分析推测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但仍需实验的验证。
根据提供的仪器,设计实验装置。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组成果展示将设计比较好的装置图,展示给大家看。
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应能:1.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化学过程和产物;2.认识钠与水反应的危险性及正确的处理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和观察记录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 试剂瓶- 钠- 蒸馏水- 塑料瓶- 试管- 过滤纸- 镊子2.实验药品:- 钠- 蒸馏水- 酚酞指示剂三、教学步骤及内容1.实验前的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要佩戴安全眼镜、实验手套等防护用品;- 强调实验的危险性,严禁学生擅自进行钠与水反应实验;- 告知学生在实验室中的紧急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2.实验步骤步骤一:称取钠- 提示学生要谨慎操作,在电子天平上称取0.2g的钠;- 使用镊子将钠小心地放入试管中。
步骤二:添加蒸馏水- 提示学生要小心地将蒸馏水倒入试管中,注意控制钠与水的接触;- 观察并记录钠与水的反应过程,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步骤三:测试酚酞指示剂- 提醒学生将酚酞指示剂加入实验中,观察颜色变化;- 记录实验结果,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
步骤四:过滤产物- 提示学生使用过滤纸过滤产物,观察滤液的性质;- 记录实验结果,了解产物的性质变化。
步骤五:安全处理- 强调实验结束后应正确处理实验产物和废弃物,禁止随意乱扔或试图再次进行反应。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所用材料、实验步骤及观察结果等内容。
2.实验评估- 对学生参与实验的态度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进行评估;- 对学生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进行评估。
五、教学延伸1.钠与水反应的应用领域- 介绍钠与水反应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氢气的产生、金属加工等。
2.实验扩展- 可以进一步研究钠与不同浓度的酸溶液反应的结果;- 探讨钠与其他金属在水中的反应。
3.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类似实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亲身参与了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了实验结果,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