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资源与人类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28
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自从人类出现以来,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紧密相连的。
自然资源指的是地球上存在并可被人类利用的物质、能源和其他自然要素。
它们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给地球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人类必须认识到自己与自然资源的关系,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以保证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在人类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水、空气、食物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没有它们,人类将无法生存下去。
此外,自然资源还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是工业生产的基础,矿产资源为各种生产活动提供原材料。
此外,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也为农业、畜牧业等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
第二节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的进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频繁。
这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
首先,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化。
大量的森林砍伐、草原退化和水资源污染等现象不断出现,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也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耗尽。
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的消耗速度远远大于其再生和补充速度,这将给人类的能源供应带来严重的问题。
第三节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了解决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保护自然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这意味着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禁止非法砍伐和捕捞等破坏性行为。
其次,应该采取措施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课题】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自学质疑】一:简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学法点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9—p82相关文字和图表。
自然资源的概念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去理解,认识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然资源的分类主要从其更新时间去区别。
自然资源的特点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去理解。
)2.分析资料中划横线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我国天然林面积①不足国土10%,全国木材产量的②40%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东北是全国的林业基地。
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材林、成熟林已由新中国成立时的1200万公顷减到1998年底的590万公顷,③减少5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灾害频频发生,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
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面保护和营造森林,另一方面实行森林的④综合开发和深加工,增加林产品的附加位,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学法点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p83相关文字。
主要从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来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
)三: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学法点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4—p85相关文字。
要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去寻找对策。
)【合作探究】【思考】阅读P84-85,1、探究导致某些资源和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P85表4-1-3与表4-1-4分析总结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精讲点拨】例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
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见下图),回答1~3题。
1. 在甲、乙、丙、丁各种能源使用过程中,其产生的气体对矮牵牛叶片伤害最严重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2. 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A. 乙、bB. 丁、cC. 乙、dD. 丙、d3. 我国能源产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B. 多高能耗、低产出的工业C.管理不善,浪费现象严重D.工业布局不合理【构建本课知识体系】【当堂检测】Array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中阴影部分是指()A.煤炭B.水能C.石油D.地热2.关于自然资源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可再生资源分布有规律性,非可再生资源分布无规律性B.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而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小C.可再生资源数量无限,非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D.自然资源利用潜力的无限性与科技发展水平有关系3.右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预测图。
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所需的物质基础和能源支撑,并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生活质量。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利
用与开发也同时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水、土壤等污染
与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消耗,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十分复杂。
一方面,人类需要依靠
自然资源来获得食物、衣服、住房和能源等基本生活和发展需要。
同时,
自然资源也是推动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例如能源、非金属矿产品、
林业及渔业等对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
的过度开采和过度消耗,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
环境问题,例如土地沙化、水源污染、气候变化等,这些问题也日益威胁
着人类的发展和生存。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人类需要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即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且通过制定严格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定,正确引导人们的资源利用方式,从而在将自然资源国家财富发挥的同时,努力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5-1 自然资源与人类一、选择题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①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山中的泉水会减少②在河流中、上游过量截流用水,下游可能出现断流③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也会丰富④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意义不大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下列资源中,与其他资源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关系特别显著的是A.煤炭B.铁矿C.森林D.石油解析第1题,淡水资源受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矿产资源受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形成。
第2题,受地带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自然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关系非常密切。
答案1、D 2、C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
3. 下列关于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B.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一般都具有均衡性的特征,C.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分布无规律可循D.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无限的,利用率亦可以无限提高4. 造成目前某些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原因是A.工业的发展B.资源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C.资源过渡开发和不合理利用D.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解析第3题,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第4题,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由于人类对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从而造成某些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答案3、A 4、C2007年10月下旬以来,我国各地柴油市场供不应求,出现“油荒”。
国家发改委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调整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各上涨500元/吨。
液化气出厂价格相应提高。
国家发改委还决定适当提高化肥以外工业用天然气出厂价格和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以缩小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的差价,抑制工业项目用气的过快增长和汽车用气的盲目发展。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
据此完成1~3题。
1.天然气资源属于( )A.可再生资源B.生物资源C.非可再生资源D.气候资源2.天然气在我国的分布说明了自然资源具有( )A.地域性B.有限性C.多用性D.整体性3.天然气分布的主要制约条件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地质条件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页岩气田是我国川气东送工程重要气源之一。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泥页岩及其夹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
读川气东送线路图,完成4~5题。
4.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页岩气属于( )A.清洁能源B.矿产资源C.能源资源D.非可再生资源5.川气东送工程对上海市的积极影响是( )①缓解碳达峰的速度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缓解能源紧张状况④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图中甲、乙分别表示( )A.气候资源、土地资源B.金属矿产资源、能源资源C.生物资源、地热资源D.劳动力资源、科技7.随着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B.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强C.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D.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物质,我国南海是可燃冰富集区。
可燃冰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比柴油、汽油等要少,但可燃冰开采不当会导致甲烷大量释放,而甲烷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28~36倍。
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南海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 )A.岛屿B.冻土C.海水D.海底9.甲烷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其能( )①减少大气削弱作用②增强大气保温作用③增加对地面辐射的吸收④减少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目前,风电成本和电价与传统的火电相比,明显偏高。
世界风能理事会在2007年发表观点认为:“风电制造成本下降,60%依赖于规模化发展,40%依赖于技术进步。
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主题,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1. 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地球上的供人类使用的物质和能源。
按照来源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三类: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和永续资源。
可再生资源包括水、风、太阳能等,它们可以通过自然过程不断补充和再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金属矿等,它们存在数量有限,随着开采和使用而逐渐减少;永续资源指的是人类可以永久利用并不会减少的资源,如太阳能和地热能。
2.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是无可避免的。
自然资源提供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支持。
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推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水资源是农业的生命线,也是生活用水的基础;森林资源提供了木材、纤维和氧气等重要物质;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材料。
3.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破坏由于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破坏。
例如,过度的石油开采导致石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滥伐森林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过度使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的紧缺和水灾的发生。
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4. 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改变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和消耗模式,采取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首先,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自然资源管理机制;其次,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此外,采取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措施,鼓励循环利用和再生资源的开发。
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共生。
5. 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现状与展望当前,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习目标】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2.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课前预习】 一、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__________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__________与________,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类⎩⎪⎨⎪⎧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 、和气候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如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1)分布的______性⎩⎪⎨⎪⎧可再生资源受 条件影响明显矿产资源分布主要受 制约(2)资源间的联系性:__________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3)________的有限性。
(4)利用的发展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________和利用________将进一步拓展。
特别提醒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能源之间的关系(1)自然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自然要素。
(2)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取自于自然环境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3)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有些能源属于自然资源,但有些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如水电、焦炭、核电等),不属于自然资源,总之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______________。
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社会阶段 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主要生产方式或标志 狩猎、采集种植、养殖____________的使用数量对人类的影响________较大很大,并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制约因素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较大________含义和标准已变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制约因素利用方式简单、单一中等____________ 利用率低中等____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较大,开始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很大,土壤污染和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严重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背景: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________和环境的________。
高中地理课教案: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 简介在这个课题中,我们将学习和理解自然资源是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探索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如何管理和利用它们,以及这些资源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课,学生们将更好地认识到人类如何依赖和干扰自然资源,并了解到自己在保护环境中的责任。
2. 自然资源2.1 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大自然中存在并供人类使用的物质或能源。
它们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别。
2.2 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海等水体,在农业、工业和家庭供水等方面需要使用。
•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如铁矿、铜矿,以及非金属矿产如煤、石油等。
•林木资源:森林提供了木材、纸浆等重要原材料。
•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如煤、油、气)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土地资源:包括农田、建筑用地、森林和草原等。
3.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管理3.1 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再生能力、环境影响以及社会经济需求,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2 自然资源管理方法•国家政府监管:通过法律和政策进行自然资源的规划、分配和保护。
•国际合作与协调:各国之间进行合作,在全球层面上共同应对自然资源问题,例如气候变化。
•均衡发展:在经济增长中平衡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确保可持续性。
4.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1 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人类几乎依赖于所有类型的自然资源来满足基本需求,如食物、水和能源等。
4.2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许多国家经济的繁荣都与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关,自然资源的开发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4.3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时也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
不当利用和过度开采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5. 总结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及其管理与利用方式,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