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泉村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太行深处有福根作者:董海燕来源:《时代报告》2013年第11期从林州市区出发,进入林州、卫辉、辉县三市交界处的太行深山区,因为有雨,越往山上去雾气越大。
车在盘山小道上穿行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一个海拔1200余米的偏僻村庄——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
山上的秋似乎来得更晚一些,透过雨雾,仍是满目的绿。
历史上,白泉村粮少、水少、树少。
而如今,白泉村修了路,打了井,植了树,开发了度假山庄,不远的将来,他们还要引进风力发电项目建企业。
问起这些变化的缘由,白泉村的群众会自豪地告诉你:俺村有个“福根”。
今年73岁的张福根是白泉村党支部书记,自1966年起担任村支部书记至今。
我慕福根而来。
1957年12月13日至31日,中共林县县委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郑重提出:“全党动手,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
”这是林县山区建设的全民动员令,这迫使林县人民做出了改变自我命运的壮举——开山劈路,引漳入林,而“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也成了张福根毕生扎根白泉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石。
我在白泉村村委见到了张福根,握手的一刹那,觉得好似被铁样什物触碰。
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两只蒲扇般的手掌上布满了铜钱厚的老茧,每根手指粗糙得像一把钢锉,伤痕累累……这双手,抡起大锤,劈山修路白泉,被太行山系蜿蜒的群山环抱,生在白泉就等于进了大山的包围圈,一眼望不到山外,一辈子突不出重围。
自古以来,白泉出山无路,当地人出入只能靠峡沟、塔底沟、耩粮沟这三条山沟里的羊肠小道,空手下山一趟也要五六个小时。
因为没有路,粮食和物品全靠一根扁担两个肩挑运,一旦碰到雨雪天气,村民就只有困守在大山之中。
1969年冬,张福根亲自担任党团员突击队队长,第一个抡起24磅大锤,带领群众在悬崖上打钎凿石、开山放炮,决心劈开白泉的出山通道。
然而很快,村里的年长者都去劝说福根:山不能崩,路不能修。
因为测量人员在行走中无意间踩死了一条小蛇,而蛇在当地被称为“白龙爷”,村里人敬若神明。
历史故事⼤全短篇历史故事总会给⼈们很多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历史故事⼤全短篇,供⼤家参考。
历史故事⼤全1李斯的“如⿏⼈⽣”两千多年前的楚国上蔡郡府内,有⼀个年轻的⼩吏,怀抱雄⼼壮志,梦想着有⼀天能⼲出⼀番事业来。
可在⼋年的时间内,他⼀直得不到上司的赏识重⽤,仅在郡府的粮仓⾥做⽂书,每天也就是在⽵简上记录⼏笔粮⾕的进出。
平淡的差事,乏味的⽇⼦,狭⼩的⽣存环境,何谈⼤展鸿图?这个⼩吏到粮仓外的⼀个茅房如厕,看见有⽼⿏不时地蹿动,在粪坑内寻找着⾷物。
这些⽼⿏缩头探脑,⽑发湿乱,饥瘦如柴,肮脏不堪。
这时,他想到了⾃⼰粮仓⾥的那些⽼⿏,⼀个个吃得肥⼤壮硕,⽑⽪油亮,神⽓活现。
⼼中不免感叹,这和在粮仓的⽼⿏就是不⼀样啊。
由⽼⿏的遭遇联想到⾃⼰的境地,这位年轻的⼩吏幡然醒悟。
⼈⽣如⿏,位置不同,命运不也就不同了吗?于是,他⽴即辞去了那份粮仓⽂书的差事,离开家乡上蔡郡,历经周折,拜到⼀代宗师荀⼦的门下。
后来,这个年轻⼈辗转来到秦国,将家安在了都城咸阳,并住进了⽓势恢弘的丞相府。
这个⼈就是最后辅助秦始皇灭六国、统天下的李斯。
环境对⼈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但环境的改变需要⼈们⾃觉地去拼搏、奋⽃。
历史故事⼤全2范蠡与陶朱坑楠溪江边的碧莲⽩泉乡前⼭,有个⼭头岙窟。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勿晓得从哪⾥搬来了⼀个⼤户⼈家,在⼭坳⾥拣块地⽅斫树造屋,居住下来。
家长是个名叫陶朱的⽼⼈,他⼼地很好,常常做好事,⼤家都尊敬他,称他为陶朱公。
陶朱公⼀⽇三件事,写书、练武、养鸡。
他和家⼈在那⾥挖了三⼗来条沟,每条沟有⼗来丈长,三四尺宽,⼀尺来深。
挖好后,放上柴草,盖上细泥,饲养⽩蚁。
⽩蚁养起来后,把鸡放到沟⾥吃。
鸡长得⼜⼤⼜肥,蛋⼜下得很多。
每逢青黄不接时候,陶朱公常常到外坳、长坦⼀带看看⼭下⼏个村庄,哪⼀户屋顶上若升不起炊烟,就把粮⾷、鸡蛋送去。
⼀年秋天,⾬⽔好,粮⾷丰收。
村民们备了许多礼物送给陶朱公,料勿到来到他家时,整座屋⾥没有⼀个⼈。
十堰虎啸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综合简绍一、景区简介虎啸滩景区位于秦岭脚下的汉江之滨、鄂峡交界的湖北十堰郧阳区大柳乡白泉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总面积22.3平方公里,拥有游客接待中心;木龙寺宗教建筑群;落九天瀑布群观光探险三大功能区。
景区距离郧阳城区28公里、十堰城区60公里、福银高速40公里,是“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车城十堰--古城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璀璨的明珠。
虎啸滩景区集深峡、峭壁、迭瀑、幽洞、奇石、秀水为一体,一道道飞瀑,以雷霆万钧之气势,奔腾而来,尽显秦岭之雄浑,汉水之温婉。
景区峰峦叠嶂、溪潭相连,瀑布狂泻,山岳震撼,动静相宜、风光秀丽,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
景区有木龙寺、官印潭、醉虎画屏、虎胆绝壁、白虎洞、落九天、虎口危崖、三叠飞瀑、快活林、千层迭大瀑布等60多处人文景观。
游客置身其中,能感受大自然之良趣,独领清风明月,醉卧山石林泉,亦人亦仙,流连忘返。
景区四季风景各异,风情靡丽。
春赏百花、炎夏嬉水、秋观红叶、严冬咏雪,峡谷深邃、植被丰富、生态原始,资源富饶,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素有“灵秀山水、天然氧吧”之美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休闲、度假、养生福地。
虎啸滩风景区配套设施完备,拥有客房、会议室、多功能厅、酒吧、KTV、餐厅、茶吧、特产超市等,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多年来虎啸滩景区一直深受各地游客推崇,是探古寻幽,四季休闲度假的理想处所。
二、“虎啸滩”之名的由来虎啸滩与道教圣地“武当山”、柳陂“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青曲弥陀寺“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地、五峰乡“古麇国都城遗址”、城区“唐濮王李泰家族葬群”、“郧阳岛”、“龙吟峡”、“仙女洞”等旅游景点形成犄角之势,景区有三大特点:一是水质好。
虎啸滩发源于秦岭腹地——天井山一带原生态森林中,在景区内流经23公里。
其源头为一股山泉自山石下喷涌而出,名曰白泉。
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为I级水质,是可直接饮用的矿泉水;二是水势好。
虎啸滩景区落差适度,河道曲折蜿蜒,水流急缓有致。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百泉村》仿写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2、学习作者语言表达技巧:设问、比喻、叠词等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语言表达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写作文吗?回答不喜欢的同学老师理解你,回答喜欢的同学那么多,肯定其中一部分是假打,违心的说法。
今天,不管是喜欢作文的,还是不喜欢作文的,这节课,老师就支你们一招,让你们觉得其实作文很简单。
二、学习《百泉村》的写法1、师:大家请看,这是上节课咱们学习的一篇课文——《百泉村》,我们知道它是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爷爷写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
这篇散文由四个章节组成,分别是山、泉、小小山村、家。
每一个章节其实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每一章都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
(幻灯片出示:相同点——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除此之外,这四章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课前我们已经借助学案进行了独立研讨,现在,请拿出你们的学案进行小班交流,达成共识,并做好大班展练准备。
为了使交流更有效,第一竖的同学重点交流第一个相同点,第二竖的同学重点交流第二个相同点,其他竖的同学重点交流第三个相同点。
时间是三分钟。
好,现在开始。
2、大班展练,生生互动,教师点拨。
(1)一个小班展练文章的结构相同;教师预设:四篇散文开头都是作者提出一个疑问,然后对提出的疑问进行回答。
这样以设问的方式来组织材料,使文章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首尾呼应。
(板书:设问)(2)一个小班展练文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师预设: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所要写得景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贴切。
(板书:比喻)(3)一个小班展练文章使用了许多“叠词短语”。
教师预设:使用叠词,我们读起来会更亲切,更加接近我们儿童的语言,读起来有一种“美”的韵味在里面。
舟山大青山风景区介绍一、概述舟山大青山风景区位于中国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是一座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题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该风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于世。
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二、地理位置舟山大青山风景区位于舟山群岛中部,由大青山和周边海域组成。
该地处东经122°-123°,北纬29°-30°之间,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
距离上海约180公里,交通便利。
三、自然景观1.大青山:大青山是该风景区最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也是整个舟山群岛最高峰。
它海拔高达708米,四季气候宜人,云雾缭绕。
登上大青山顶峰可以俯瞰整个舟山群岛壮丽的海景,令人心旷神怡。
2.海岛:舟山大青山风景区周边有众多美丽的海岛,如东极岛、南沙岛、朱家尖等。
这些海岛以其碧海蓝天、细白沙滩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而著名。
游客可以乘船前往这些海岛,尽情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水带来的乐趣。
3.海洋生物:舟山大青山风景区周围的海域是一个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拥有大量珊瑚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
潜水爱好者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观的海底景色,并与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共舞。
4.森林:舟山大青山风景区内有茂密的森林覆盖,植被丰富多样。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徜徉于清新的空气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四、人文景观1.文化村落:舟山大青山风景区周边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村落,如普陀村、白泉村等。
这些村落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
2.古镇:舟山大青山风景区附近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古镇,如朱家尖古镇、东极古镇等。
这些古镇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传统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
3.历史遗迹:舟山大青山风景区内还有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如定海炮台、普陀寺等。
这些遗迹见证了舟山地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对于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月,温暖的春风刚刚来到和顺大地,沉睡了一冬的土地正在渐渐苏醒。
可是,和顺县平松乡白泉村的农民却已经开始了新的一年辛勤的耕作。
当地在抓紧春耕播种的同时,设施蔬菜大棚种植的准备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搭架子、铺棚膜,一派繁忙的景象。
自2010以来,平松乡为全面落实全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加快全乡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白泉村被定为全乡首批设施蔬菜园区,该园区建设面积180亩,建标准大棚100个,主要采取政策扶持、资金补助、农户联建、以户管理的经营方式。
为全力抓好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白泉村专门从河北省永年县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常期蹲点指导钢架大棚建造、育苗、起垄、施肥、规范化栽植、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术,并指导农户按市场需求种植,合理安排种植茬口,确定种植品种。
3月11日,在县农业局技术专家的合力指导下,新建的一期工程蔬菜大棚整齐划一的一字排开, 20名工人正在紧张的进行大棚盖膜工作。
和顺设施蔬菜树起现代农业一面旗2011-01-14智慧萍郭庆本报讯为确保省“百万棚行动计划”工程的顺利完成,和顺县围绕既定目标任务,把设施蔬菜发展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第一要务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来抓,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多措并举促进设施蔬菜建设健康快速推进。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20日,该县完成设施蔬菜建设3296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010年,和顺县规划了以207国道和318省道为轴线呈放射状辐射的区域,以城镇居民集中区和大企业、大矿所在地为中心规模开发,凸显气候特色、区域优势、产品特色,制定了“一区三带三十个示范点”即“一三三”发展规划,建设1万亩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建设三个30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产业带、建设30个3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科技示范点。
为确保设施蔬菜建设顺利进行,该县设立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扶持资金。
县财政每年整合各类农业资金2000万元,作为设施蔬菜发展扶持资金,专项用于设施蔬菜贷款贴息、蔬菜产业市场风险补贴和自然灾害保险金补贴、年终考核奖励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三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补贴。
六、校友回忆和顺中学的创建和发展程广宇和顺县位于雄伟的太行山之巅,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是革命老区。
在旧社会,人民受尽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一穷二白的苦难生活。
日寇进犯中华,共产党、毛主席率领八路军挺进华北前线,组织动员人民抗日救亡,和顺人民奋起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推翻了三座大山,摆脱了饥寒交迫的生活,当了国家主人。
随着解放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饱尝了祖辈不识字没文化的痛苦,强烈要求文化上翻身。
党和人民政府发动,在全县掀起了大兴文化教育的热潮。
儿童入学,青年扫盲,老人学字。
群众高兴地说:这都是毛主席带来的幸福。
在教育文化大发展的形势下,和顺中学开始创建了,并成为和顺的最高学府。
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上年纪的老人边看边说:没有见过这样的“洋楼”学堂,真好住,孩子们有福气啊!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1955年9月大楼一层落成,立即开学招生两个班90多人。
当时的困难是很大的,住房紧,全校办公、教研、教学、库房、食宿都挤在一层楼里,职工少,师资缺,课程多,图书、仪器、场地样样有困难。
师生捧着一本书进行教学。
我们鼓足干劲,分主次先后逐年解决。
首先组建了领导班子,师资问题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等上级派调,大部分靠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培养,从本县小学教师中选拔业务和教学能力较高的调进任教。
人事问题基本安排妥当,在县党委领导统一思想,明确认识,以毛主席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统帅全校各项工作,发扬抗大精神,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武装全校人员,批判地吸取旧学校的可取经验,团结群众,依靠群众,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在几年时间内建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初级中学,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革命事业接班人。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当时在教学上的困难是多数教师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更没有在中学任过教。
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加强集体备课,认真专研教材,提出先学后教,先练后授,互相帮助,能者为师。
在浙江省楠溪江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大若岩的中心地带,有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村庄——白泉村(原白泉前村、后村,现分别为白泉村、玉泉村),她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为陈姓聚居繁衍之地。
村名得自于玉泉村后山脚下的一眼“白水”井。
相传几百年来,井水一直呈现母乳一样的奶白色,清韩则愈有《白泉诗》一首就是吟此:“深山弥月苦催科,迤逦名泉今又过。
严壑自然成胜迹,田庐其奈尽消磨。
仅存菽麦聊如此,难缓军需可若何。
独坐小楼空怅望,一声黄鸟出烟萝。
”白泉村始建于北宋神宗年间,迄今已逾930余年历史了。
其祖上陈夷实,唐代任福州禄事,后升太守,携家居福建长溪赤岸,其长子陈昭远,唐时任浙东观察使,北迁居杭州钱塘,唐武宗时退任归隐永嘉楠溪小源茗岙为肇基始祖,后裔陈灏,宋神宗时考中法科,又中特奏科,任大理寺评事,退任归隐居白泉,为白泉村陈氏开基创业始祖,至今已历20余世,这由陈氏行辈诗“大善公崇守,谦尚伯信有;士元嘉允茂,鸣时继光久;贤孝际熙朝,永可承天受;春旭长征步,宇后紫云高;琼瑞兴祐德,迁景冠郁盛”中可略窥一二。
行辈诗、祠堂堂号与姓氏遣适文字一起成为全球各地陈氏宗亲排辈认宗的一个重要依据。
“居临白水观鱼跃,门对琴山听鸟歌”,白泉村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其山环抱而四合,依山而筑,前临楠溪,视野开阔,环境优美,水源丰沛,人烟稠密,风气淳美。
“东连陶公洞幽深,西接百丈瀑如帘;南面琴山钟秀气,北有白水起波纹”,钟灵毓秀,风光旖旎,历代人才辈出,或守土卫疆,或廉明勤政,或戎马征战,或翰墨文章。
白泉村至今还保留着曾在清朝、民国时办过书院与女子学堂的大宗祠、五桂堂、潘山寮等耕读文化的学堂建筑遗迹。
出过不少举人与贡生。
历代名人有陈贞豫、陈之元、陈安愈、陈朝元、陈匠梓等,近现代有陈素农、陈光中、陈光国、陈贤文、陈方联等。
白泉村不仅风景优美、历史悠久,而且文物古迹繁多。
故称:南有琴箫地,东有七星塘:即和尚塘、金杏塘、美贤塘、岩塘、祠堂底塘、祠堂外塘、前祠塘,西有七星塔:即新宅底塔、上坟塔、洞桥头塔、下坑塔、樟树潭塔、大坦塔、门口塔。
白泉村(四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以小组汇报交流的方式,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读中欣赏、感悟百泉村的美。
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生动,写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三维目标:1、通过读文悟情,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交流回报,让学生体会重点句段的意思和情感。
3、通过汇报交流,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抒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一边读一边想启发式谈话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播放《泉水叮咚》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刚才大家听了一首泉水叮咚的歌曲,是不是有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今天让我们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去百泉村游览一番,去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小小的村落和快乐的家园吧。
二.揭题,板术课题,齐读课题。
板术山水村泉三.分组:这节课把同学们分成四组:青山组清泉组村落组家乐组老师根据座位把做好的牌子给学生。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写了读书笔记,这节课我们就把主要时间交给你们,同桌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自己在哪一组就主要读哪一组的内容,交流哪一章的读文感受。
读懂的内容交流完之后,每一组要交流一个亮点。
五.再读课文,同桌交流。
六.细读课文,全班交流。
每一组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第一组交流的亮点是编一个小故事。
交流:请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从一个比喻句和排比句可以体会到山的奇特.开头和结尾是首尾呼应,设问句。
第五自然段是一个比喻句,第四自然段是拟人句,这样更好地表达作者对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组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第二组交流的亮点是仿写一个排比句。
交流: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首尾呼应.第2自然段是比喻句,表达出落花的水中漂流之美。
华县公安局长亲赴疆抓回一潜逃8年逃犯
本报讯(刘贵波李晓静记者陈肖东)“没有踏实过一天,看见警车心理就发慌,尽管家已经妻离子散,但很希望早日回家,我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现在总算踏实了。
”涉嫌故意伤害的在逃人员张寿平,历经8年潜逃,2011年11月8日,终被华县公安民警成功抓获归案。
2003年12月27日下午5时许,华县大明镇水渠村村民张寿平同本村俩村民前去大明镇白泉村二组崔某家中协商琐事,在交谈过程中,因双方话不投机未达成统一意见,该张与崔某之弟崔四友发生争吵继而厮打在一起,张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将崔四友捅伤致死。
案发后,张寿平随即潜逃。
八年来,华县警方从未放弃对该张的抓捕工作,先后多次到该张亲属家中做思想工作,劝其归案;侦查员也曾赶赴新疆当地,但因该张居无定所,仅有的线索多次中断。
八年中,该张一直漂泊在新疆库尔勒等地,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清网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清网小组”民警奔波在新疆各地,收集了大量该张资料,华县公安局局长耿华岗亲自率领大明派出所长史晓朝等侦查员奔赴3000余公里,赶到新疆库尔勒市,在一偏僻的建筑工地上将该张成功抓获。
民警了解到,该张在新疆已有百万资产,并已成为当地一小老板。
11月8日,华县公安局副政委王华彪带队,赶往西安将嫌疑人顺利接回。
简短的著名的历史⼩故事_古代⼈物历史⼩故事中国是⼀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度,也是世界上四⼤⽂明古国之⼀,每个时期都有它的历史特点。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简短的著名的历史⼩故事,供⼤家参考。
历史⼩故事1屈原投江赵武灵王实⾏胡服骑射的改⾰,楚国的内外政策也发⽣了变化。
楚国的⼤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huì)赂(lù)过的靳尚和公⼦兰这⼀伙⼈的话,受秦王的骗,到秦国去,被扣押在咸阳,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
太⼦横⽴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
他反倒重⽤靳尚、公⼦兰这批⼀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的⼈。
屈原担⼼楚国要亡在这批⼈⼿⾥,⼼⾥⾮常苦闷。
他不断地劝楚顷襄王远离⼩⼈,收罗⼈才,⿎励将⼠,操练兵马,为国家争⽓,替先王报仇。
靳尚、公⼦兰就怕楚顷襄王反抗秦国,⾃⼰不能过好⽇⼦。
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拔去不可。
他们勾搭起来在楚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
楚顷襄王⼤怒,就把屈原⾰了职,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肚⼦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排挤出去,他简直要⽓疯了。
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肚⼦忧愤没处去说。
他在洞庭湖边、汨(mì)罗江(在今湖南东北部)上,⼀边⾛,⼀边唱着伤⼼的歌。
他⾯容憔悴,披头散发,⾻瘦如柴。
有个渔⽗劝他:“你何必这样呢?楚国⼈哪⼀个不知道你是忠⾂!你为什么不跟世⼈⼀样呢?”屈原说:“国王他们是糊涂⼈,只有我清醒啊!我伤⼼的不是⾃⼰的遭遇,楚国弄到这个样⼉,我⼼⾥像⼑割⼀般。
我怎么能够眼看着国家的危险不管呢!只要能救楚国,就是叫我死⼀万次我也愿意。
如今,⼤王把我放逐到荒⼭野地,国家⼤事我没法⼉管,我的主张没处去说,我⼤声呼喊君王,君王也听不到。
我痛苦得真要疯了。
”屈原在流放中,抱着这样的想法,经常和⽼百姓⽣活在⼀起。
他看到恨秦国抢楚国的⼟地的⼈民,他们⼀年到头⾟⾟苦苦种地,还是经常受冻挨饿,⽣病没钱医,死了没钱葬,遇到天灾⼈祸,就弄得妻离⼦散,家破⼈亡。
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水北公社概况水北公社位于县城北面,距县城35公里。
南靠马洪、北岗、下村公社,西接鹄山公社,东连清江县,北邻高安县。
总面积126平方米公里。
下辖23个大队,271个生产队,176个自然村,9718户,4684人,其中非农业841人,均属汉族。
据谱记,水北原名渝北,因位于渝水之北而名之。
后以蒙河北畔之水北圩而更名。
解放前属水北区,分水北、新溪、凤鸣三个乡。
解放初属水北区,下设泉塘、跃塘、楼前、钱圩、颖江、上仁、黄坑、楼山、上村、堎陂等十个乡。
合作化时,下辖22个高级社。
1958年成立水北公社。
1951年,水北公社分成水北、钱圩、新桥、黄坑四个公社。
1969年四社合为水北公社。
境内属丘陵地带,蒙山耸峙于西,北部边缘山峦起伏,黄牛岭海拔161米。
蒙河流经其间,水库、水塘、水陂遍布,北有板板塘水库,南有梅山水库。
24,443库水田,实现了旱涝保丰收。
耕地面积75,886亩,以水稻、棉花为主,旱地盛产红薯、花生、西瓜等,土特产有黄花,以及传统名菜油豆腐。
上新公路沿西境边缘穿过,简易公路四通八达,改变了过去边缘地区交通闭塞的落后状况。
地下矿藏已开发的有社办前进煤矿。
社办企业逐年发展,现有农机厂、拖拉机站、建筑队、印刷厂、加工厂等,职工441人,年产值76.8万元。
随着农业的发展,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社有汽车15辆,拖拉机21台,手扶拖拉机168台。
中学3所,教职员工85人,学生1574人。
小学21所,教职员工269人,学生7196人。
中心医院1所,医务人员43人,病床30张,能做一般外科手术,队队有医疗站,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了四化建设的进行。
邓秋金,琴山大队山村人,长征老红军,中央后勤部被服厂厂长。
敖匡之,现年71岁,新余大队陂头人。
省立农专毕业,留学日本,解放后赴东欧国家参观南昌大学副教授,林业部森林调查局副局长,总工程师。
[水北圩] 公社、大队驻地。
位于县城北35公里。
(走基层)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这是蜿蜒太行绝壁的人工天河红旗渠(9月27日摄)。
太行山,富有传奇色彩的山峦,这里产生许多动人的远古神话: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几千年来,这些神话以其永恒的魅力昭示着后人,续写着感天动地的新篇章。
半个世纪前,中国林州的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
今天,无数的太行儿女在拓荒创业,执着地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书写更为壮丽的当代传奇。
新华社记者赵鹏摄9月21日,在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前右)采访带领群众奋战50多年、改变山区面貌,被称为“百姓福根”的72岁的村支书张福根。
这是张福根(前左)和李从军一起前往村民家。
新华社记者赵鹏摄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李从军、刘思扬、朱玉、赵承)太行山,富有传奇色彩的山峦,这里产生许多动人的远古神话: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几千年来,这些神话以其永恒的魅力昭示着后人,续写着感天动地的新篇章。
半个世纪前,中国林州的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
今天,无数的太行儿女在拓荒创业,执着地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书写更为壮丽的当代传奇。
人类历史的天空,总有一些相似的星光交相闪耀。
12世纪中叶,日内瓦湖畔,瑞士西都会教士们从山坡最为陡峭的德萨雷开始,背石垒墙,堆土引水,开垦了最古老最壮观的葡萄园梯田。
诗人们对着前人留下的美丽吟唱:德萨雷有3个太阳照耀着,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湖面,一个在古老的石墙上--那是石墙闪烁着的精神之光。
太行山,不止是三个太阳,那里有无数个太阳在照耀,那是太行人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之光!太行之梦--一个永不坠落的理想“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太行山,是一座有梦想的山。
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2011-10-16 15:09:57 新华网佚名【字体:大中小】我要评论(6)(走基层)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这是蜿蜒太行绝壁的人工天河红旗渠(9月27日摄)。
半个世纪前,中国林州的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山之巅。
今天,无数太行儿女在拓荒创业,执着地守望者自己的精神家园,书写更为壮丽的当代传奇。
新华社记者赵鹏摄9月21日,在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前右)采访带领群众奋战50多年、改变山区面貌,被称为“百姓福根”的72岁的村支书张福根。
这是张福根(前左)和李从军一起前往村民家。
新华社记者赵鹏摄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李从军、刘思扬、朱玉、赵承)太行山,富有传奇色彩的山峦,这里产生许多动人的远古神话: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几千年来,这些神话以其永恒的魅力昭示着后人,续写着感天动地的新篇章。
半个世纪前,中国林州的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
今天,无数的太行儿女在拓荒创业,执着地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书写更为壮丽的当代传奇。
人类历史的天空,总有一些相似的星光交相闪耀。
12世纪中叶,日内瓦湖畔,瑞士西都会教士们从山坡最为陡峭的德萨雷开始,背石垒墙,堆土引水,开垦了最古老最壮观的葡萄园梯田。
诗人们对着前人留下的美丽吟唱:德萨雷有3个太阳照耀着,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湖面,一个在古老的石墙上--那是石墙闪烁着的精神之光。
太行山,不止是三个太阳,那里有无数个太阳在照耀,那是太行人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之光!太行之梦--一个永不坠落的理想“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太行山,是一座有梦想的山。
远古的祖先们,怀揣着五彩的梦想,在这里首试稼穑、聚族而居。
五上选学课文第8课《百泉村(四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东海实验学校杨明杰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先来朗读两首诗歌。
(屏幕出示,配乐齐读)——《村居》、《雨中的森林》
这优美的诗歌的作者就是诗人金波。
(板书:金波)
我们今天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散文诗。
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
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课题后面还有“四章”两个字。
这个“章”字老师查了字典(出示“章”字的注释),你觉得课文中应该选取哪一种解释?迅速浏览课文,课文由哪四章组成?板书:山泉村家。
每一章都有一个小标题,我们读课题时不用把这两个字读出来。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百泉村是诗人的家乡,是他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诗人笔下的百泉村是什么样的呢?请打开书本(出示自学提示)
1. 教师巡视,板书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对峙房檩窗棂门楣
2. 指名读儿化音的词,齐读。
——这些都是作者家乡的方言
3. 指名读“房檩、房柱、窗棂、门楣”,齐读。
——当地的民居很有特色,古色古香。
4. 百泉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师小结过渡:(由学生的回答中自然地引过来)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灵秀的山水养育了金波这位杰出的诗人。
让我们先来欣赏山中的“泉”。
自由轻声读“泉”,读到你的眼前仿佛有清泉在流淌了,再划下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三、学“泉”
1.指名读2、范读3、山中的泉哪儿值得我们去爱?
2.预设(实际教学时随学生的交流进行导学)
第二节:读着这节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闻到了什么?如果你就是这桃花瓣儿、杏花瓣儿,你会对山外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理想的课堂交流应是这样的:指名说,教师引说、点拨、小结,让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得美些,详细些。
让学生自己说出“我仿佛看到——我仿佛还闻到——”)
师:是啊,谁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在诗人的眼里,这花瓣和溪水之间充满了情意。
齐读
第三节:读着这句话,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就像——(琴音、乐声)在冰封大地的冬天,山因为有了泉的陪伴,它不会寂寞。
短短一句话,却有着唐诗里的意境。
让你想起哪首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示王维《鸟鸣涧》,如果说“鸟鸣山更幽”,那么文中的意境就可说成——(泉滴山更静)一起来感受这份意境。
女生读。
第四节: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富有生机,充满生命力)哪些短语给了你这样强烈的感受?(涓涓的细流、暖暖的泉水、轻轻的小草)板书:叠词正是叠词的运用使我们感受到了泉的蓬勃生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充满生机的泉水,这富有韵律的句子,让我们再来感受它的美。
3.小结:山中的泉不仅有视觉上的美,听觉上的美,更是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份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他运用了哪些方法?再读读这一章。
(根据学生的发现板书:首尾呼应比喻——形美叠词——韵美拟
人借景抒情)
对于“借景抒情”的写法可以这样引:作者正是借“泉”这一景物抒发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这种写法就叫“借景抒情”。
师生配乐合作朗读:师读首尾,男生二节,女生三节,齐读四节。
四、学“山”
是山孕育了这动人的泉,诗人家乡的山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山的美。
自由读读“山”这一章,划下你最欣赏的句子。
交流:你最欣赏的是——
(预设: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描绘出山形的美,真是形态各异,壮丽雄奇,使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
每一座山,都被赋予了神话色彩,显得格外神秘。
走在峡谷道上,是多么幽静。
拟人化的手法把天地间的景物写得富有情趣。
小结:如果说泉是温婉可人的,山是雄奇瑰丽的,那么,同学们,你们爱这山环水绕的小山村吗?你爱这古色古香、充满温情的家园吗?让我们在下节课一起去寻找心中的答案。
五、配乐师生齐读诗歌《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