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整复方法在肩关节后脱位治疗中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435.58 KB
- 文档页数:2
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曾询发表时间:2017-09-04T17:13:25.3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作者:曾询[导读] 肩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脱位,这与其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有关。
(四川省江安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200)【摘要】目的:研究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肩关节脱位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整复手法,实验组采用“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1次复位成功率(97.7%)高于对照组(81.8%);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能够提高1次复位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关键词】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肩关节脱位;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R6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071-02肩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脱位,这与其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有关,多发生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局部肿胀、疼痛、畸形以及活动受限等,且在首次发生肩关节脱位后,如制动时间不足、功能锻炼少等极易造成习惯性脱位。
因此为肩关节脱位患者制定正确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现我院将“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应用于肩关节脱位复位及康复训练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肩关节脱位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肩关节脱位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骨折等其他损伤,合并有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加入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8.6±2.3)岁;病程2h~9d,平均(2.3±0.6)d;脱位部位:左侧14例、右侧30例。
肩关节脱位复位手法肩关节是全身关节里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脱位的关节。
对于肩关节脱位目前存在许多复位方法,但是由于缺少对照比较,选择哪种复位方法往往取决于医师的偏好。
骨科医生必须掌握多种复位方法,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最佳的复位方案。
摘要:肩关节是全身关节里面活动度最大的关节。
肩关节的稳定依赖肩部关节囊、韧带和其他肌肉结构来共同维持。
因此,肩关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脱位。
详细了解肩部解剖结构和脱位类型,同时采取合适的麻醉技术和复位方法对于急性肩关节脱位的早期治疗至为重要。
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缺少对照比较,选择哪种复位方法往往取决于医师的偏好。
骨科医生必须掌握多种复位方法,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最佳的复位方案。
在现代文献中,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有许多报道,但是很少有文献关注急性肩关节脱位的早期处理。
肩关节是最常见的脱位大关节。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活动的增加,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已上升到每年1 万人里面就有24 例发生肩关节脱位。
初次肩关节脱位的好发人群是10 岁至20 岁的男性,其次是五六十岁的人群。
详细了解肩关节的解剖、脱位的类型,掌握麻醉技术和复位方法对于处理肩关节脱位非常关键。
病理解剖肩关节由于缺少骨性结构的约束,关节面的接触又最少,是全身活动度最大的滑膜关节。
因此,肩关节的稳定性更多的依赖关节囊附着的周围软组织、韧带和肌肉组织,存在较高脱位风险。
肩关节的稳定由动态和静态稳定结构共同维持(表1)。
静态稳定结构主要是在运动末期对肩关节的稳定起到支撑作用来维持肩关节的协调。
而动态稳定结构则在肩关节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调节来提供动态的稳定。
肩部的静态约束结构包括:喙肩弓、关节窝、关节盂唇、关节囊和盂肱韧带。
喙肩弓是由喙突、喙肩韧带、肩锁关节、锁骨组成。
上述结构共同维持肩关节前上方的稳定。
而且,关节盂的关节面存在向上向前的角度,可以提供下方和后方的稳定。
和髋关节的髋臼不同,肩关节的关节盂使得肩关节更加灵活,但更易于出现不稳。
利用“靠背椅”整复肩关节脱位20例体会摘要目的:介绍利用靠背椅整复肩关节脱位的优点。
方法:无需麻醉,患者侧坐在木制靠背椅上,患腋置于靠背椅横梁棉垫上,术者站于靠背椅后,将患肢夹在两腿间向下牵引,同时助手扶住患肩并稳定健侧肩部,即可复位。
结果:20例病人全部1次复位成功。
结论:利用靠背椅整复肩关节脱位优点多,疗效满意,具实用性。
关键词肩关节脱位靠背椅整复作者自2007~2010年门诊利用靠背椅手法整复肩关节脱位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法简单实用,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例病人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8~70岁。
右侧脱位14例,左侧脱位6例;前脱位19例,后脱位1例;首次脱位18例,习惯性脱位2例;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6例。
方法:一般不需麻醉,年老或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者可适当应用止痛剂。
先安慰病人放松配合,准备1张普通坚实木制靠背椅,在靠背上端垫上棉垫或病人自己衣物之类,厚50cm,宽10cm,长与病人侧胸壁相等即可(保护腋窝神经血管免受伤)。
患者侧坐靠背椅上,患肢放于靠背后使腋窝置于靠背棉垫上,此时患肢稍成外展位,不必外旋,一名助手或家属扶住患肩并用肘前臂压住健侧肩部,术者站在靠背椅后面,双手反握住患肢腕上部,弯腰将握住患肢的双手夹在术者自己两大腿之间,缓慢用力下蹲向地面方向持续牵引,逐渐加大牵引力量约1分钟左右,使患肢内收靠在椅背上,即可听到或感觉到肱骨头回纳后产生弹响和滑动感,患者疼痛立减,自己可活动肩关节,同时方肩畸形消失,三角肌隆起,杜加氏征阴性。
然后再检查有无血管、神经损伤,并拍片或透视检查肩关节在位情况,前脱位上肢给予屈肘胸前悬吊固定2~3周,并予局部按摩,活血止痛、预防感染等处理,3周后肩关节逐步功能锻炼。
结果20例患者均一次整复成功,牵引时间一般1~5分钟。
一般2分钟左右即可复位,快者半分钟即复位。
患者都可耐受,不需用药,无1例血管神经损伤征象,复查X线复位好,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均原位复位。
肩关节脱位复位手法肩关节是全身关节里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脱位的关节。
对于肩关节脱位目前存在许多复位方法,但是由于缺少对照比较,选择哪种复位方法往往取决于医师的偏好。
骨科医生必须掌握多种复位方法,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最佳的复位方案。
:肩关节是全身关节里面活动度最大的关节。
肩关节的稳定依赖肩部关节囊、韧带和其他肌肉结构来共同维持。
因此,肩关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脱位。
详细了解肩部解剖结构和脱位类型,同时采取合适的麻醉技术和复位方法对于急性肩关节脱位的早期治疗至为重要。
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缺少对照比较,选择哪种复位方法往往取决于医师的偏好。
骨科医生必须掌握多种复位方法,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最佳的复位方案。
在现代文献中,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有许多报道,但是很少有文献关注急性肩关节脱位的早期处理。
肩关节是最常见的脱位大关节。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活动的增加,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已上升到每年 1 万人里面就有 24 例发生肩关节脱位。
初次肩关节脱位的好发人群是 10 岁至 20 岁的男性,其次是五六十岁的人群。
详细了解肩关节的解剖、脱位的类型,掌握麻醉技术和复位方法对于处理肩关节脱位非常关键。
病理解剖肩关节由于缺少骨性结构的约束,关节面的接触又最少,是全身活动度最大的滑膜关节。
因此,肩关节的稳定性更多的依赖关节囊附着的周围软组织、韧带和肌肉组织,存在较高脱位风险。
肩关节的稳定由动态和静态稳定结构共同维持(表1)。
静态稳定结构主要是在运动末期对肩关节的稳定起到支撑作用来维持肩关节的协调。
而动态稳定结构则在肩关节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调节来提供动态的稳定。
肩部的静态约束结构包括:喙肩弓、关节窝、关节盂唇、关节囊和盂肱韧带。
喙肩弓是由喙突、喙肩韧带、肩锁关节、锁骨组成。
上述结构共同维持肩关节前上方的稳定。
而且,关节盂的关节面存在向上向前的角度,可以提供下方和后方的稳定。
和髋关节的髋臼不同,肩关节的关节盂使得肩关节更加灵活,但更易于出现不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肩关节脱位复位的几种方法
导语: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肩关节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运动中一定要注意好好保护自己的肩关节,如果我们的肩关节出现了脱位情况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肩关节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运动中一定要注意好好保护自己的肩关节,如果我们的肩关节出现了脱位情况,不但会给我们带来疼痛的感觉而且还会导致我们的动作受限,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那么肩关节脱位应该如何复位呢?下文我们介绍一下肩关节脱位复位的几种方法。
(1)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
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
并可听到响声。
(2)牵引推拿法
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
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
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3)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
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图解10几种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Hippocrates法中国医学生使用最多的办法。
患者仰卧位,医生将足部抵在患侧腋窝,对患肢进行纵向牵引的同时交替内外旋转肱骨头。
如果患者肌肉未能松弛,复位较为困难,需使用较大的力量进行复位,有血管神经损伤及导致骨折可能的风险。
医生将足部抵在患侧腋窝,对患肢进行纵向牵引的同时交替内外旋转肱骨头。
牵引对抗牵引法患者仰卧位,用布单从患侧腋窝部绕过胸部由助手牵拉或绑在床上对抗牵引,医生向下向外45°牵拉患肢。
Santos法Hippocrates法的一个改良。
医生一手固定住患者患肢的肩峰处,一手对患肢上臂持续纵向牵引并外旋。
医生一手固定住患者患肢的肩峰处,一手对患肢上臂持续纵向牵引并外旋。
Spaso法患者仰卧位,医生站在患肢同侧,握持患肢将肩关节前屈90°。
先进行轻柔的纵向牵引,然后轻度外旋。
患侧的肩胛骨内缘必须与床板接触以稳定关节盂。
通常情况下,牵拉几分钟之后肩关节就可以自行复位,或者需要通过手法将肱骨头推向关节盂。
成功率在 68% 至 88% 之间。
轻微外旋的情况下垂直牵引患肢。
但是必须维持肩胛骨紧贴床板。
Eskmo法患者侧卧位,医生握持患肢垂直牵引,将对侧肩关节拖离地面几厘米。
维持这一位置几分钟直至完成复位。
虽然这一方法易于操作,但是可能出现臂丛神经的过度牵拉。
Stimson 法患者俯卧在担架上,患肢悬在床边,在腕关节或肘关节捆绑重物进行牵引,一般从 5 磅(2.27 公斤)开始。
同样,也可以将患肘屈曲90°以放松肱二头肌肌腱,医生也可以轻柔的摇晃患肢。
通常在15 至20 分钟之内可以获得复位。
椅背法患者侧坐在椅子上,患肢绕过椅背。
腋窝处顶在椅背上,医生旋后位握持前臂向下牵拉,或者嘱病人慢慢站起,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复位肩关节。
报道有73%的成功率。
椅背法一患者侧坐在椅子上,患肢绕过椅背。
腋窝处顶在椅背上,医生旋后位握持前臂向下牵拉。
椅背法二患者先侧坐在椅子上将患肢搭靠放在椅背另一侧,医生纵向牵拉患肢的同时患者从椅子上站起。
脱位整复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遂昌县中医院华益雄王晓博一、前言肩关节脱位,亦称肩肱关节脱位。
古称肩胛骨出、髃骨骱失或肩骨脱臼。
本手法适用于单纯脱位,不伴有骨折的患者。
二、生理解剖肩关节为结构不稳、运动广泛的球凹关节。
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所构成。
解剖特点•肱骨头大,呈半球形,关节盂小而浅,约为肱骨头关节面的1/3。
•关节囊和韧带薄弱松弛,关节囊的前下方缺少韧带和肌肉覆盖。
•其运动幅度最大,能使上臂前屈、后伸、上举、内收、外展、及内、外旋。
三、肩关节脱位分类•根据脱位的时间与复发次数新鲜、陈旧、习惯性•根据脱位后肱骨头的位置前脱位、后脱位•前脱位又分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胸腔内喙突下脱位盂下脱位锁骨下脱位后脱位四、病因病理1.病因1).直接暴力2).间接暴力○1.传达暴力○2.杠杆作用力2.病理改变:1)关节囊撕裂2)肱骨头移位五、临床诊断1.病史及体格检查1)外伤史2)肩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3)患臂弹性固定于肩外展20~30度4)喙突下、腋窝内或锁骨下可触及肱骨头5)方肩畸形:a.患肩失去圆形膨隆外形,b.肩峰显著突出c.肩峰下部空虚6)搭肩试验阳性(Dugas征):患侧肘关节屈曲,肘尖贴紧胸壁,则患侧手不能搭在健侧肩部。
7)直尺试验阳性:腋皱壁下降,直尺边缘能同时接触肩峰及肱骨外上髁。
2、X线检查:(诊断及分型重要参考依据)a.肱骨头移位的方向与位置b.脱位的类型c.有无并发骨折3.手法复位前必须明确:有无患肢血管、神经损伤,并且在操作前告知患者及家属。
六、常用复位手法1)拔伸足蹬法○1手牵足蹬,矫正脱位重叠○2.外展外旋,使肱股头移到关节盂边缘○3内收内旋,屈肘贴胸,使肱股头入盂○4按压使大结节骨块复位2)拔伸托入法3)牵引回旋法.复位后固定方法:前臂绷带包扎+三角巾悬吊固定七、复位后检查•搭肩试验是否阴性•方肩畸形是否消失•患侧腋窝下、喙突下、锁骨下是否已摸不到脱出的肱骨头•肩关节能否作被动活动•X线摄片肩关节是否已复位,有条件必须行CT检查。
肩关节脱位急诊旋转复位角度与三种脱位复位方法效果分析目的肩关节脱位急诊旋转复位角度与三种脱位复位方法效果分析。
方法本文选取90例肩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划分三组,一组采用科氏法脱位复位方式,二组采用牵引推拿法脱位复位方式;三组采用足蹬法脱位复位方式;对比三组的肩关节功能检测情况以及疾病复发状况。
结果一组的疾病复发率大小为13.33%(4/30),二组的疾病复发率大小为26.67%(8/30),三组的疾病复发率大小为6.67%(2/30),三组的疾病复发率最小,二组的疾病复发率最大,三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大小结果两两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肩关节脱位患者采用三种不同的脱位复位方式后,疗效都较好,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采用足蹬法脱位复位方式后,其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的疾病复发率,可以将其作为一种优先考虑的脱位复位处理方式,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标签:肩关节脱位;急诊旋转;复位角度;脱位复位方法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一个关节,经常由于肱骨头变大、关节囊薄弱松弛以及肩关节孟浅等原因引起肩关节脱位等情况[1],尤其是一些爱好运动的年轻人中发生率非常高,成为了当前急诊科比较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在临床中一旦就诊后,需要立即选择适合的脱位复位方式加以改善,从而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选取2009年5月~2015年9月的90例肩关节脱位患者,每组各30例。
男48例,女42例,年龄14.60~63.10岁,平均年龄(30.59±11.20)岁。
1.2方法复位钳采用关节度测量仪器对关节旋转角度进行准确的测量,从患肢旋转角度到内收角度完成准确的测量,最后对前屈角度实施准确的测量[2],一旦关节弹响瞬间,需要将角度准确的加以记录。
一组采用科氏法脱位复位方式,在复位操作时,麻醉处理,等到患者的肌肉变得松弛后进行复位操作,用力要控制得当,不能够用力太猛,同时需要避免引起肱骨颈受压过大而出现骨折症状,手术患者需要将患者的腕部准确的握住,屈肘到90°[3],同时尽可能的使得患者的肱二頭肌变得松弛,另一只手需要将患者的肘部握紧,持续进行牵引操作,轻轻的向外延展,慢慢的将上臂向上向外旋转,之后进行内收操作,使得患者的肘部可以顺着胸壁更好的贴近中线位置,最后从内旋上臂,完成有效的复位处理。
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脱位手法治疗分阶段康复训练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合并症和再脱位发生率。
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3收治肩关节脱位60例,采用“上举、内收、旋转”手法整复治疗的同时,并给予分阶段指导肩关节功能活动锻炼。
结果:优57例(95%),良2例(3.33%),差1例(1.66%),随访3~6个月无再脱位发生。
结论: 对肩关节脱位手法治疗患者,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明显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肩关节脱位;功能锻炼【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074-02肩关节属球窝关节,其特点是活动范围大而稳定性差,故较容易脱位,占全身四大关节脱位的40.1%。
表现为:肩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方肩畸形、活动障碍等。
如第一次脱位后制动时间不够、缺乏功能锻炼或功能锻炼时间不够,容易发生习惯性肩关节脱位[1]。
因此正确的指导患者进行肩部功能锻炼,对于肩关节脱位的康复和改善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采用“上举、内收、旋转”法整复肩关节脱位60例,经过分阶段指导肩关节功能活动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11~99岁,平均(35.34±26.42)岁。
病程最长5 d,最短30min,平均(3.46±1.21)d。
患者均有肩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Dugus征阳性,经X线片证实为肩关节脱位。
1.2 治疗方法(1)手法复位:以右侧肩关节脱位为例。
患者卧于硬板床上,术者站于右侧,轻点肩前、肩后、肩井等穴。
医者右手握住患者右手腕,左手向下轻轻按压患者右肩,将患肢在牵引下徐徐向上举至120°,并将患肢内收至患者头右侧。
在将患肢由内上向下、向外、向上做旋转的同时,如为突下脱位或锁骨下脱位,医者用左手指将脱位的肱骨头轻轻向外下方推顶;如为盂下脱位,医者用左手指将脱位的肱骨头轻轻向外上方推顶;如为后脱位,医者用左手指将脱位的肱骨头轻轻向前上方推顶,则肱骨头有盂下出而滑入肩关节盂内,推顶肱骨头之手明显有复位感,搭肩试验阴性,肩峰饱满,则表示复位成功。
两种手术方法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李寿云;彭渝萍【摘要】目的探讨AO钛缆固定系统和锁骨钩钢板在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单纯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行AO钛缆固定系统(15例)和锁骨钩钢板(15例)行内固定治疗,从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对两种内固定术后疗效进行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采取Constant评分系统评价.结果 AO钛缆固定系统组和锁骨钩钢板组在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相似,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肩关节恢复方面,AO钛缆固定系统组明显优于锁骨钩钢板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O钛缆固定系统修复肩锁关节脱位较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更符合韧带的解剖生理重建,是目前临床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较好方法.%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O titanium cable fixation system and clavicular hook plate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Methods There were 30 patients with simple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15 cases underwent AO titanium cable fixation system and other 15 cases used clavicular hook plate.Incision size,operative time,bleeding volume,shoulder function ratings postoperative from two kinds of internal fixation were compared.Shoulder function postoperative was evaluated by Constant scoring system.Results AO titanium cable fixation system and clavicular hook plate group were similar among incision size,surgery time and bleeding volume,which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On recovery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postoperative,AO titanium cable fixation system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lavicular hook plategroup,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AO titanium cable fixation system was more in line with the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the reconstructed ligament in repairing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 than clavicular hook plate group,which was the preferred clinical surgery method for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7(014)001【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AO钛缆固定系统;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作者】李寿云;彭渝萍【作者单位】江西省芦溪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西萍乡337200;江西省芦溪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西萍乡337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肩锁关节属于微动关节,由锁骨远端与肩峰组成,肩锁关节脱位是骨科临床中比较常见的肩部损伤,大约占肩部损伤病例的12%左右。
肩关节脱位复位方法肩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会导致剧痛和功能障碍。
在发生肩关节脱位后,及时的复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并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本文将介绍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首先,肩关节脱位复位前需要进行初步的评估,确认脱位的类型和方向。
在确认脱位后,可以进行以下复位方法之一:1. 牵引法,患者平卧在硬板床上,受助者站在患者头侧,双手握住患者上臂,用力向下牵引,同时用另一只手扶住患者的肘部,使肩关节得到适当的牵引和复位。
2. 外旋法,患者坐在椅子上,受助者站在患者背后,用一只手扶住患者的上臂,另一只手扶住患者的前臂,然后用力将患者的上臂外旋,直到肩关节复位。
3. 内旋法,患者坐在椅子上,受助者站在患者背后,用一只手扶住患者的上臂,另一只手扶住患者的前臂,然后用力将患者的上臂内旋,直到肩关节复位。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复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力度控制,复位时需要控制力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2. 速度控制,复位时需要控制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造成不良后果。
3. 疼痛缓解,在复位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给予患者止痛药或局部麻醉,以减轻疼痛和紧张情绪。
4. 专业指导,在进行肩关节脱位复位时,最好由专业医务人员指导和协助,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康复训练,以加强肩部肌肉和韧带的支撑能力,预防再次脱位的发生。
总之,肩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及时的复位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复位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力度、速度、疼痛缓解和专业指导,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复位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预防再次脱位的发生。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祝愿大家健康快乐!。
肩关节复发性脱位术后康复程序骨三科术后第一周:1.三角巾悬挂保护固定。
2.张手、握拳练习:用力张开手掌保持2秒钟,然后握拳至最大力量,保持2秒钟,放松后重复,清醒时10分钟/小时。
3.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患肢上臂背侧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可在健侧肢体协助保护下进行,30次/组,3-4组/天。
4.耸肩练习:耸肩至可耐受的最大力量,保持2秒钟,放松后重复,30次/组,3-4组/天。
5.腕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尽量大范围活动腕关节,30次/组,3-4组/天。
6.肘关节被动屈曲练习:由健侧肢体保护协助,进行被动屈曲练习,20次/组,2组/天。
术后第二至三周:1.继续以上练习2.肩关节“摆动练习”:体前屈(弯腰)至上身与地面平行,在三角巾和健侧手的保护下摆动手臂。
首先是前后方向的,待适应基本无痛后增加左右侧向的,最后增加绕环(划圈)动作,逐渐增大活动范围,但不超过90°,每个方向20-30次/组,1-2组/日,练习后即刻冰敷15-20分钟。
术后第四至六周:1.继续以上练习2.肱二头肌等长肌力练习:患肢上臂正侧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可在健侧肢体协助保护下进行,30次/组,3-4组/天。
3.肩关节主动屈伸练习:体前屈(弯腰)至上身与地面平行,在三角巾的保护下主动摆动手臂,首先是前后方向的,待适应基本无痛后增加左右侧向的,逐渐增大活动范围,但不超过90°,每个方向10次/组,1组/日,练习后即刻冰敷15-20分钟。
术后第七周至三个月1.去除三角巾保护;2.肩关节主动力量练习:(1)屈肘90°,手臂在体前抬起至无痛角度,不得耸肩!于最高位置保持2分,休息5秒,连续10次为1组,2-3组/日。
力量增强后伸直手臂进行。
(2)手臂在体侧抬起至无痛角度,不得耸肩!于最高位置保持2分,休息5秒,连续10次为1组,2-3组/日。
(3)手臂自然下垂于体侧,进行上述“耸肩”练习。
30次/组,组间休30秒,2-4组连续进行。
肩关节脱位如何手法复位作者:王平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20年第8期王平广安区妇幼保健院肩关节脱位是生活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现象。
临床上,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非常高。
究其原因,在于人体肩关节本身的特殊性,比如肩关节的关节囊比较松弛、肱骨头大等。
在人体所有关节中,肩关节属于运动范围较广,且结构不稳的关节类型,在关节处存在外伤,或者受外力影响时,人的肩关节就容易产生脱位情况。
肩关节脱位后会让人疼痛难忍,甚至让肩关节的基本活动受到限制。
那么,发生这样的情况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1.为什么容易出现肩关节脱位?肩关节是指我们身体与上肢连接的地方,包括腋窝、手臂上部位、肩胛骨、胸前区等。
主要由肱骨头、肩胛骨关节盂组成,是人体上肢中非常灵活的关节。
根据人体肱骨头位置,可将肩关节脱位分为后脱位、前脱位。
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肩关节前脱位,而造成前脱位的原因主要为外力所致。
比如人向前摔倒的时候,若手掌、手肘部先着地,那么外力会随着肱骨头向上冲击,造成肩关节前脱位。
在外力作用下,肱骨头被推到肩胛骨喙突的下方,则会引起喙突下脱位。
在此期间,因外力较大,肱骨头被外力冲击至锁骨下方时,可被称为锁骨下脱位。
肩关节后脱位在生活中较为少见,在肩关节受力由前向后时才会发生肩关节后脱位。
另外,肩关节脱位后,如果初期治疗不规范、不及时,那么可能会演变成习惯性脱位。
肩关节脱位后,伤肩处会变得肿胀,随之而来的是疼痛感。
与此同时,患者因肩膀、手臂不能自由舒展,所以提、拿物品等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肩关节脱位后如何手法复位?肩关节脱位后,患者忍受疼痛的同时,其行动会遭到限制,所以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复位治疗,让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中去。
而肩关节脱位后复位的基本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使用外力将肱骨头推到肩关节内的原有位置中。
手法复位是应对肩关节脱位的常见手段,肩关节出现脱位现象后,需尽快复位,避免患者产生肌肉痉挛、神经血管病等并发症。
常见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术汇总基本操作原理:1.关节脱位的运行路线反过来运行即是复位的运行路线。
2.应在无痛、肌肉放松的原则下进行。
3.应遵循牵引与反牵引的复位原则。
肩关节脱位的复位一、Hippocrates法1.局部浸润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
2.患者平卧位。
3.术者立于患侧,足蹬患者腋窝以反牵引,双手抓握患肢手腕略外侧展位做持续平衡牵引。
4.内收、内旋患肢可感肱骨头滑入肩盂。
5.各向运动关节确认复位后做外固定3周。
二、Kocker法1.多用局麻。
2.患者采用坐位。
3.助手用宽布带绕患者腋窝做反牵引,术者抓握患肢手腕及肘部,肘关节位于90°位做平衡牵引。
4.做肩关节外展、外旋牵引后内收、内旋即可望复位。
5.复位后外固定3周。
三、Stimson法1.局麻或全麻。
2.患者俯卧位。
3.复位床升高,患肢自然下垂,用皮牵引5~6kg,持续20分钟左右,或术者采用手法牵引亦可望复位。
4.复位后外固定3周。
肩关节前脱位Stimson法复位肘关节后脱位的复位复位前一般不需要麻醉,如有侧方移位,首先矫正侧方移位,然后再矫正前后脱位。
1.拔伸屈肘法一:患者坐靠于靠背椅上,助手立于患者背后,以双手握其上臂,术者站在患者前面,一手握伤肢腕部,与助手相对拔伸,另一手的拇指抵住肱骨下端向后推按,其余四指抵住鹰嘴向前端提,并慢慢将肘关节屈曲,若听到或感觉到入臼声,说明已复位。
2.拔伸屈肘法二:患者卧位,患肢上臂靠床边,术者一手按其上段,另一手握住患肢前臂顺势拔伸,有入臼声后,屈曲肘关节。
3.膝顶拔伸法:患者端坐于椅上,术者立于伤侧前方,一手握其前臂,一手握其腕部,同时以一足踏于椅面上,以膝顶在患肢肘窝上,沿前臂纵轴方向用力拔伸,有入臼感后,逐渐屈肘。
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复位1.一般不用麻醉。
2.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3.术者一手握住前臂,另一手握住肘关节,其拇指触摸桡骨小头。
牵引并旋转前臂的同时,拇指向内试探挤压桡骨小头,通常能够复位。
中医骨伤科脱位复位手法中医骨伤科脱位复位手法简介:脱位亦称脱臼、脱骱、脱髎。
系指正常的骨端关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分离移位,而不能自行复位者。
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很多,每一种关节脱位都有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整复手法。
一、 ...脱位亦称脱臼、脱骱、脱髎。
系指正常的骨端关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分离移位,而不能自行复位者。
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很多,每一种关节脱位都有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整复手法。
一、脱位复位手法的历史沿革脱位的复位手法,历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下颌关节脱位的口腔内复位法,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肩关节脱位椅背复位法及清·胡廷光《伤科汇纂》的“上髎歌廖诀”等。
近代除继承、整理前人的手法经验外,结合临床在脱位整复手法研究方面更前进了一步。
二、脱位复位手法操作(一)施脱位复位手法注意事项如同整复骨折一样,要求医者施行手法前要全面掌握病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结合X线片所见,明确诊断。
应分清是全脱位,还是半脱位,以及脱出方向;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存在,如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
在手法整复之前,要充分准备,选好助手并做好分工,备妥复位与固定的用具,使用必要的麻醉止痛措施;同时,作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减少患者的紧张和顾虑。
在整复过程中,根据病情选择有效的复位方法,避免使用暴力,医者精力要集中,手法要熟练灵活,动作要轻巧,掌握用力大小和方向,且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及局部变化。
脱位如伴有骨折时,应先整复脱位,后整复骨折。
(二)手法操作及适应证1.手摸心会通过手法触摸伤部,可进一步辨明关节脱位的程度和方向,做到心中有数。
2.拔伸牵引这是整复脱位的基本手法,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对脱位关节进行拔伸牵引,可克服关节周围肌肉因解剖异常与疼痛而引起的痉挛性收缩。
牵引时,由一助手固定脱位关节的近端肢体,另一助手握住伤肢远段进行对抗牵引,牵引力量和方向根据病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