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比例原则在国际投资仲裁中适用的原因及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04.46 KB
- 文档页数:1
浅论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程序正义国际投资仲裁是一种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国际投资纠纷的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程序正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确保了公正和公平的审判过程。
本文将浅析国际投资仲裁中程序正义的相关问题。
程序正义包括了合适的程式规则和适当的程序保护。
投资仲裁的程序应该是透明、公开的,并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双方当事人应该有平等的机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证据,并得到独立公正的仲裁机构的审理。
仲裁庭的成员应该是独立、中立、专业的人士,他们没有利益冲突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
程序正义还要求仲裁机构正确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在国际投资仲裁中,投资者和国家之间的权益存在着不平衡。
一方面,国家具有国际法上的主权地位,拥有更多资源和权力;投资者则通常是弱势的一方。
仲裁程序需要保证投资者能够享受到公正的审判,有权利提出合理的主张,并得到公正的赔偿。
程序正义还要求仲裁庭对证据进行公正、合理的审查和评估。
仲裁庭应该确保各方提供的证据充分受到重视,并能够准确地评估证据的价值和可信度。
在这一过程中,仲裁庭应遵循调查真相的原则,采取合适的调查手段,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得到保护。
程序正义还要求仲裁庭的裁决应被及时执行。
仲裁庭作出的裁决具有终局和强制执行的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守并执行裁决。
这是保证程序正义的最重要的一环,只有当裁决能够被有效执行,当事人才能真正获得公正的结果。
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程序正义是保障公正和公平的司法程序的重要原则。
合适的程式规则和适当的程序保护能够确保仲裁程序的透明和公开,仲裁庭的独立和公正则是正确保护当事人权益的基础,对证据的公正评估则是程序正义的重要一环,及时执行裁决则是程序正义的最终目标。
只有保证了程序正义,国际投资仲裁才能达到公正、公平的解决纠纷的效果。
论国际投资争议仲裁的法律适用摘要:国际投资争议仲裁的法律适用问题在国际投资领域争论已久,学者在该问题上各持己见,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立法与操作也各具特色,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理论和实践。
由于该问题的解决对投资争端解决的巨大作用,使得近年来在国家投资实践中,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加强了对该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国际投资争议;仲裁;法律适用国际投资争议(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disputes),即在国际直接私人投资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与投资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争议的总称。
解决国际投资争议的手段,可以是包括调停、斡旋、外交保护等在内的政治手段,也可以是包括司法诉讼和仲裁在内的法律手段;可以通过国内法律和程序解决,也可以通过国际法律和程序解决。
实践中,一旦决定将投资争议提交仲裁,那么具体的争议的解决将意味着在双边bit或区域性多边投资协定框架下进行。
一、国际投资争议仲裁概述作为一种既定的纠纷解决机制,投资仲裁涉及到投资者、东道国、投资者母国三方权益主体,在获得”选择中立的审理地和中立的法庭”过程中,基于权益主体的不同,国际投资争议仲裁有三种模式:国家间仲裁、私人间仲裁和外国私人与国家间的仲裁。
实质上,国际投资争议仲裁一方面会隐含着在某些特定的资本性主权行为中禁止东道国牺牲外国投资者利益的特征;另一方面则更多的倡导争议能够在平等和平解决,这两种特征也间接的在制度外造成了东道国和外国投资者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改变。
伴随着国际投资争议案件数量的快速增长,争议的表现方式也愈趋多样和复杂。
具体来说,一项国际投资争议在实际仲裁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仲裁涉及的法律关系(即争议的主体、诉因、主要内容及后果等)、管辖权(即管辖机构的确定、仲裁管辖的依据、管辖权争议的事项等)及仲裁中的法律适用等。
这其中,国际投资争议仲裁的法律适用主要包括了适用于仲裁的法律、适用于实体的法律、冲突规则和寻找适用法以及适用于仲裁协议的法律等内容。
国家与国有企业关系——论归因规则在国际投资仲裁中的适用*王少棠**摘 要●国有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参与度加深必然会更多地与私有企业接触,进而纠纷也会逐渐增多。
一般而言,平等主体纠纷解决可通过国际商事仲裁或者一国国内司法体系完成。
但是由于国有企业主体的特殊性,上述渠道会变成国际投资仲裁。
这种转变的关键点就在于归因规则的适用。
《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对归因规则作出了规定,仲裁庭实践中也对如何利用归因规则分析国有企业行为提供了实例。
当然,如何在国际投资法领域里看待国有企业也对如何适用规则十分重要。
对我国而言,我国有着众多国有企业,又恰逢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以及新的国有企业改革,这种发展现状与发展阶段的叠加,也为将来我国面临因国有企业行为而成为国际投资仲裁被申请人埋下了伏笔。
学习归因规则,了解其实践,明确规则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就有了必要。
只有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正确引导国有企业改革才能让国有企业真正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 本文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项目编号:201706010186)的阶段成果。
** 王少棠,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瑞士比较法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
关键词●归因规则 国有企业 国家实体 投资仲裁Abstract: The deepening particip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world market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more contact with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he disputes will gradually increase. In general, the resolution of equal subject disputes can be accomplished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or a domestic judicial system.However,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above channels will replaced by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bitration.The key to this shift is the application of attribution rules. Attribution rules are written in the Draft articles on Responsibility of States for Internationally Wrongful Acts, and the tribunal provides examples of how to use attribution rules to analyze the behavior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f course, the statu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is also important for how to apply the rules. For China, because China has many state-owned enterprises,it coincides with China’s furth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reform of new state-owned enterprises. Under the superposition of thi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age,it is also a foregone conclusion that China is facing a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bitration applicant due to the behavior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the attribution rules,understand their practices, and clarify how the rules deal with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orrectly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and correctly guiding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an mak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ally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behavior.Key Words:attribution rules,state-owned enterprises,state entities, investment arbitration一、问题的缘起(一)引人注目的国有企业毫无疑问,如今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十分吸引眼球。
论比例原则在公平公正待遇有关仲裁案件中的适用作者:秦晓静来源:《东方法学》2021年第02期内容摘要:比例原则包括四个要素,即合法目标原则、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以及狭义比例原则。
仲裁庭对合法目标原则和适当性原则的考量通常采取仲裁庭自行决定措施合法性和仲裁庭尊重东道国政策考量两种模式。
对于必要性原则的适用仲裁实践存在严格适用和灵活性适用两种模式。
仲裁庭在审查狭义比例原则时会倾向于采用“明显过度”的标准,即只有当争议措施对投资者权利的负面影响明显超过受保护的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时才违反该标准,从而在大多数案件中保护了东道国的规制权。
但比例原则作为一种审查方法而非审查标准,其在投资仲裁实践中的适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比例原则投资仲裁合法目标适应性原则必要性原则裁量余地原则中图分类号:DF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039-(2021)02-0189-200近年来,投资仲裁裁决的不一致性饱受批评。
裁决的案件往往缺乏连贯性,一些案件没有考虑政府决策的系统性和缔约方的意图。
一方面,裁决的不一致性导致国家很难预知国内措施的合法性,也导致投资者在寻求投资仲裁时存在诸多担忧。
与此同时,东道国的规制权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从而需要仲裁庭寻求投资者和国家利益之间的有效平衡。
仲裁庭对这些问题采取了较温和的态度,例如仲裁庭裁决投资者只有在有限情形下才可以建立合理期待,或者确立东道国有权对影响投资者的规制环境作合理的改变和调整。
但是,这些案例也引发了一些关于国际投资法和东道国规制权的尖锐矛盾。
为解决现有投资仲裁裁决不一致的问题以及推动建立投资者与国家间权利的协调,许多仲裁庭开始引入一些审查标准,比如合理性标准、专断性标准或比例原则,作为适用和解释投资条约的指导性框架。
但是合理性标准和专断性标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有效解决仲裁裁决的不一致性,并平衡投资者和东道国之间的利益。
合理性标准在审查时并不使用特定的分析结构,对问题的裁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仲裁员的主观喜好,裁决缺乏透明度和确定性。
国际仲裁跨国投资争端与国际仲裁机构的角色国际仲裁跨国投资争端的增加在当今全球化经济中成为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争端,国际仲裁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国际仲裁跨国投资争端的问题,并对国际仲裁机构的职能和作用进行分析。
一、国际仲裁跨国投资争端的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跨国投资快速增长,而与此同时,跨国投资争端也随之增加。
这些争端可能涉及合同解释、知识产权、政府政策变化、国际投资法等方面的问题。
当争端发生时,国际仲裁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式,它通过一种独立、中立的第三方机构来解决争端,为各方提供公正和公平的裁决。
二、国际仲裁机构的角色国际仲裁机构充当着促进国际投资和仲裁的重要平台。
它们提供了法律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以帮助各方解决争端。
国际仲裁机构通常由各国政府、私人机构或区域组织组成,根据国际仲裁法和相关国际公约进行运作。
1. 提供仲裁规则和程序支持国际仲裁机构制定并提供了一系列的仲裁规则和程序,以指导争端解决的整个过程。
这些规则和程序确保了争端解决的公正性和可预见性,并为当事方提供了一个透明的解决平台。
2. 按照国际投资法进行裁决国际仲裁机构的另一个重要职责是根据国际投资法对争端进行裁决。
国际投资法是一种国际公约,规定了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权利和义务。
国际仲裁机构的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方有义务履行裁决的结果。
3. 提供独立和中立的仲裁庭国际仲裁机构确保争端的解决过程具有独立性和中立性。
它们选派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仲裁员,确保仲裁庭能够以公正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对待争端。
4. 有效执行裁决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过程中,有效执行裁决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仲裁机构通过与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合作,确保裁决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
三、国际仲裁跨国投资争端的挑战尽管国际仲裁机构的作用和职能十分重要,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制度多样性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国际仲裁制度和规则,这给国际仲裁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带来了挑战。
国际贸易中的国际投资法与仲裁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不仅限于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还涉及到国家之间的投资活动。
国际投资法与仲裁成为重要的法律框架和解决争议的机制。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中的国际投资法与仲裁的作用和挑战。
一、国际投资法的作用国际投资法是指国家之间为了保护和促进跨境投资而订立的法律规则和机制。
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首先,国际投资法提供了一种稳定和可预测的投资环境。
投资者需要有信心,才会将他们的资金投入到一个国家。
通过签署双边或多边的投资协定,国家承诺保护外国投资者的权益,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和保障,包括公平和公正待遇、非歧视待遇、合理和公正的补偿等。
其次,国际投资法确保了国际投资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根据国际投资法的规定,合法的投资必须符合相应的法律和法规。
对于非法的投资行为,国家有权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撤销许可、没收资产等。
再次,国际投资法提供了一种争端解决机制。
国家之间的投资争端可能会给投资者和国家带来损失,因此需要一个独立和公正的机构来解决争端。
国际投资法通过设立国际投资仲裁机构,为投资者和国家提供了一种迅速有效的解决争端的方式。
二、国际仲裁的作用国际仲裁是解决国际投资争端的重要手段,它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首先,国际仲裁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相对廉价的纠纷解决方式。
相比于国际法院和国内法院,国际仲裁在程序上更加简便灵活,对外国投资者和国家来说更具吸引力。
其次,国际仲裁能够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国际仲裁机构通常由专业和独立的仲裁员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因此,在争端解决过程中,仲裁员能够根据国际投资法的规定,维护投资者的权益。
再次,国际仲裁确保了解决争端的公正和中立。
仲裁庭可以独立于双方当事人和国家的影响,作出公正无偏的裁决。
这种中立性和公正性是国际贸易争端解决过程中的重要保障。
三、国际投资法和仲裁面临的挑战然而,国际投资法和仲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包括:首先,国际投资法的不确定性。
浅论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程序正义国际投资仲裁是一种由仲裁庭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方法,其程序需要充分保障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是指任何人在司法程序中都应受到公正、平等、合法、有效的待遇以及对其言论和行为的保护。
在国际投资仲裁程序中,程序正义的实现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仲裁庭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仲裁庭的独立性和中立性是国际投资仲裁程序中最基本的要求。
在仲裁程序中,仲裁庭应该遵循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并对双方当事人进行独立、中立的审判。
为了保证仲裁庭的独立性和中立性,相关法律或仲裁条款要求当事人在选择仲裁人时,应选择与案件无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专业人士,避免选择双方利益相关的人士担任仲裁员。
二、仲裁程序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公开和透明是程序正义的重要体现,国际投资仲裁程序中也不例外。
仲裁程序的公开性主要体现在仲裁庭的审判过程和相关文件应该向公众开放,借以保障当事人和公共利益的权利。
透明性主要体现在仲裁庭在案件裁决之前应该让当事人充分了解对方的证据和论点,并且让当事人有充足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答辩。
此外,要求仲裁庭公正裁决,防止当事人之间私下达成协议,影响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和程序正义。
三、仲裁庭的程序灵活性仲裁庭的程序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仲裁庭能够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仲裁程序,尽可能优化仲裁程序,提高程序效率。
如当案件争议点不明确,或被告挑战仲裁庭管辖权时,仲裁庭可以采取预定程序或短审程序,以加速审判进程,并保障程序正义。
此外,也可以在仲裁程序中增加强制性调解程序、听证程序等创新程序形式,以使仲裁庭更加灵活地处理案件争议。
最后,实现程序正义的关键要求是所有程序应当遵循法律之规定。
国际投资仲裁程序所适用的仲裁法律应是与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合法协议一致,并合乎公共政策。
同时,仲裁庭应准确适用仲裁法律和案例法以便能够发挥仲裁程序的制约和服务功能,保障程序正义。
浅论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程序正义国际投资仲裁是当代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投资活动中,各国间会出现投资纠纷。
为了解决这些纠纷,国际投资仲裁得以发展。
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程序正义是确保仲裁程序公正、公平的重要原则。
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程序正义体现在仲裁庭的组成。
根据国际投资法的规定,仲裁庭应由多位独立和公正的仲裁员组成,以确保各方的诉求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
仲裁庭应遵守公正的程序,听取各方的意见和申辩,确保各方有平等的机会参与仲裁程序。
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程序正义还表现在仲裁程序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体现。
仲裁庭应当在作出决定之前,向各方公开透明地说明仲裁程序的规则和程序。
仲裁庭应当及时公布案件的相关文件和法律理据,并允许各方提出意见和反驳。
仲裁庭的决定也应当为各方公开透明,以确保程序的公正性。
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程序正义还需要仲裁庭对争端案件进行充分审查与独立裁决。
仲裁庭应当仔细审查各方提交的证据和法律理据,对案件进行全面、公正的审理。
仲裁庭应当遵守国际法和仲裁规则,作出独立的裁决,以保证仲裁结果的公正性。
仲裁庭还应当对案件争端进行恰当的调解与仲裁,并在作出决定时对各方形成合理的解释和解释。
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程序正义还需要仲裁庭的决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仲裁庭作出的决定应当得到各方的尊重和遵守,以确保争端的解决得到有效的实施。
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对国际投资仲裁决定的监督和落实,保证仲裁结果的公正与合理。
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程序正义是确保仲裁程序公正、公平的重要原则。
它体现在仲裁庭的组成、程序的透明度、各方的平等待遇、案件审查和裁决、决定的执行等方面。
只有在程序正义的基础上,国际投资仲裁才能得到各方的信任和认可,真正发挥其解决纠纷的功能。
国际投资仲裁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投资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
作为投资者和承接国之间解决投资争端的一种方式,国际投资仲裁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国际投资仲裁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本文将探讨国际投资仲裁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就其优点与缺点展开讨论。
首先,国际投资仲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投资争端的途径。
随着国际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机会和风险也在增加。
国际投资仲裁作为一种比较公正和可靠的争端解决机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和法律依据。
它可以防止投资者滥用权利,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此外,国际投资仲裁还可以提高法治水平,增强国际投资环境的稳定性和预期性,进一步吸引外国资本流入。
然而,国际投资仲裁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仲裁程序通常是昂贵和复杂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产生不小的经济负担。
仲裁程序需要支付仲裁费用、律师费用等一系列开支。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这些费用可能会对其造成巨大的压力。
此外,国际投资仲裁还涉及到语言和文化差异等问题,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参与仲裁的难度。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和承接国之间的不平等地位,进一步损害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除此之外,国际投资仲裁还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法律体系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满足国际投资仲裁的要求,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需要调整自身的法律法规。
这可能会导致国内法律与国际标准的脱节,进一步削弱发展中国家在争端解决过程中的立场。
在某种程度上,国际投资仲裁也可能加剧了国际法律秩序的不平衡,使发展中国家更加依赖国际的投资规则和机构。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否认国际投资仲裁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
通过引入投资仲裁机制,发展中国家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推动其经济发展。
国际投资仲裁也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法治建设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它们的诉讼能力和法律水平。
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并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营商环境。
国际投资仲裁与法律法规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国际投资的增加,国际投资仲裁作为一种解决跨国投资争端的方式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一种独立于国家司法系统的争端解决机制,国际投资仲裁的法律法规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际投资仲裁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国际投资领域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国际投资仲裁是指投资者和国家之间因投资活动而产生的争端,通过仲裁机构进行解决的一种方式。
国际投资仲裁的兴起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
首先,国际投资仲裁依托于国际法律体系,特别是国际投资协定、双边和多边投资协定等的保护。
这些法律法规为投资者提供了在国际投资争端中主张自己权益的渠道和依据。
其次,国际投资仲裁所面临的争议往往涉及到国际投资法和国际商业法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规则。
这就要求仲裁庭成员具备深厚的法学知识和全球化的法律素养,将法律法规与国际商业实务相结合,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裁决争端。
然而,国际投资仲裁与法律法规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国际投资仲裁涉及不同国家间的利益冲突,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给仲裁庭的裁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部分国家对于国际投资仲裁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存在质疑,导致其不愿接受仲裁庭的裁决。
这对于国际投资仲裁的有效性和影响力构成了障碍。
此外,在国际投资仲裁中,弱势国家往往面临着经济和法律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其在争端解决中处于劣势地位。
因此,如何平衡不同国家间的利益和权益,保障仲裁的公正和公平,仍然是国际投资仲裁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尽管国际投资仲裁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它仍然有着巨大的意义和影响力。
首先,国际投资仲裁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公正、高效的争端解决机制,增强了投资者对于跨国投资的信心和保护。
其次,国际投资仲裁的法律法规框架为投资者和国家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预测的投资环境。
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促进跨国投资的流动和发展。
研究国际投资仲裁中比例原则的作用及其适用一、比例原则概述(一)比例原则的含义与发展比例原则(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来源于国内公法,由德国行政法学首创〔1〕.德国行政法学鼻祖奥托·麦耶将其誉为"皇冠原则""帝王条例".台湾行政法学者陈新民认为比例原则是拘束行政权力违法最有效的原则,称其在行政法学中扮演的角色好比"诚信原则"在民法中的"帝王条款"〔2〕.比例原则又称"最小侵害原则"、"禁止过度原则",最初产生于警察法学,是指警察权力的行使"只有在必要时才能限制人民的权利,以确保所有人的自由与安全。
"〔3〕1794 年《普鲁士普通州法》第 10 章第 17条以文本形式确定了必要性原则"警察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维护公共安宁、公共安全与公共秩序,预防对公众或个人的潜在危险。
"〔4〕随后比例原则几乎推广到几乎所有行政管理领域,从行政法学向宪法学、刑法学上扩展。
宪法意义上的比例原则,指任何对人民权利的限制都必须有"公共利益需要"这一前提。
行政法意义上的比例原则,指行政权力的行使除了有法律依据这一前提外,行政主体还必须选择对人民侵害最小的方式〔5〕.行政法中比例原则自始注重实施公权力行为的"手段"与行政"目的"之间应存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即政府不应采取任何一个总成本高于总利益的行为,故比例原则也可称为禁止过度原则〔6〕.行政法上的传统比例原则主要包括三个子原则:第一,适当性原则,又称为妥当性原则,是指公权力行为的手段必须具有适当性,能够促进所追求目的之实现;第二,必要性原则,又称为最小损害原则、不可替代原则或最温和手段原则,它要求如有诸多手段可实现目的,公权力行为者必须选择最有必要的,即手段造成的损害应当最小;第三,狭义比例原则,又称为均衡性原则、相称原则,它要求采取手段所产生的损害不可以超过其所带来的好处,即公权力行为的手段所增进的公共利益与其所造成的损害成比例或相称〔7〕.比例原则三个子原则是对公权力行为"手段"的评价,而不关心公权力行为"目的"正当与否〔8〕.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也开始认识到"目的正当性原则"的重要性〔9〕.适当性目的是比例原则的应有组成部分〔10〕,亦即比例原则本质上包括四个部分:正当目的、适当性、必要性与狭义比例性〔11〕.(二)比例原则的功能1. 控权功能比例原则的"比例"是一个表示关系的概念〔12〕,是处理手段与目的关系的原则,要求手段与目的关系适当,相冲突的利益要保持平衡〔13〕.比例原则意味着政府特定行为的"目标"与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之间的关系,是调整公权力行为目的与手段之间关系的的基本原则〔14〕.它界定了国家与其公民或者其他法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决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之间、个人权利彼此之间的冲突。
作为治理形式的国际投资仲裁:公平与公正待遇、比例原则与新兴的全球行政法■Benedict Kingsbury*&Stephan Schill**(李书健***译袁屹峰****校)【内容摘要】国际投资仲裁不仅是一种投资者与国家之间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还是涉及到仲裁庭在全球行政空间行使权力的一种全球治理形式。
在为针对外国投资者的国家行为确定标准时,例如根据公平与公正待遇原则界定什么是不当行政行为或什么是违反正当程序时,仲裁庭确立的标准可能影响到被申请国和其他国家今后的行为,并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案件中仲裁庭的裁决。
在解决投资者和国家之间的投资争端时,仲裁庭还作为一国具体行为的审查机构,其运用比例分析或者其他的公法审查方法来应对投资者保护、国家环境以及经济政策选择在公共利益上难以平衡的情况。
在这些方面,国际投资仲裁构成了全球治理结构的一部分,并为构建和塑造新兴的全球行政法律机构提供了帮助。
但同时,仲裁庭的这一监管活动也引起了强烈的批评,这些批评不仅针对具体的裁决,而且还针对仲裁庭作出裁决的权力合法性本身。
本文认为通过仲裁庭对新兴的全球行政法原则的运用,上述问题可以(至少是部分地)得到解决。
一、引言:国际投资仲裁与新兴的全球治理行政法国际投资仲裁,特别是基于国际投资条约产生的仲裁,不仅是争端解决方式,1还是一*本尼迪克特·金斯伯里(Benedict Kingsbury )是Murry and Ida Becker 法学教授,纽约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与正义研究所所长,全球行政法项目联合主任。
应阿根廷政府请求,本尼迪克特·金斯伯里教授曾在几起适用ICSID规则与UNCITRAL规则的案件中发表过专家意见。
**斯蒂芬·希尔(Stephan Schill)是查尔斯·N·布劳尔阁下(the Hon. Charles N. Brower)的国际仲裁法律助理(伦敦Essex街20号,Chambers律师事务所);德国注册律师;纽约州注册律师;法兰克福大学(Johann Wolfgang Goethe-Universität Frankfurt am Main)法律博士(2008年);纽约大学国际法律研究法学硕士(2006年);奥格斯堡大学(Universität Augsburg)欧洲与国际经济法法学硕士(2002年)。
国际投资仲裁中的法律适用问题之一因投资仲裁具有处理“条约请求”与“合同请求”双重诉因之特点,其法律适用问题体现为一定的多重性与复杂性。
本文主要讨论国际投资仲裁中适用于程序事项和实体争议的各类法律涉及的具体问题,重点论述国际法与东道国法的适用原则、适用范围、实际效果以及两者的适用关系等,并特别讨论国家合同的法律适用与投资协定适用中的解释问题。
有关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ISDS)中投资仲裁的法律适用涉及投资协定(BIT)项下投资者与东道国的法律关系,对于所适用的法律总体上应区分以下3 种情况:第一种是适用于争议中实体问题的法律,尤其是投资协定所规定实体权利的实体法;第二种是适用于投资者与国家间投资协议的法律,其类型既包含双方约定的国际法或国内法规则,也包含以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合同的准据法,尤其是东道国法律;第三种是适用于仲裁程序本身的法律,如果当事方选择《华盛顿公约》下的ICSID仲裁,其程序由《华盛顿公约》管理;但如当事方选择其他临时仲裁或机构,其程序则受其他相应仲裁规则的制约。
一、国际投资仲裁程序法的适用(一)ICSID仲裁所适用程序法的类型有关仲裁程序的国际条约依据主要指《华盛顿公约》(简称“ICSID公约”)关于“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简称“ICSID”)仲裁程序机制的安排。
由于ICSID公约本身尚不构成ICSID管辖权的基础,因此除了缔约国与投资者之间的合同约定外,ICSID仲裁管辖权主要源于公约缔约国之间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BIT)中关于投资争议仲裁管辖的安排。
公约主要内容是关于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性规定,而不涉及实体权利义务方面的内容。
同时,公约第44条对程序规则的适用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对于投资仲裁的程序,ICSID制定有其自身的仲裁规则,并且仲裁时必须适用其仲裁规则,除非当事人另行约定投资仲裁使用其他程序规则。
根据公约第44条规定的原则,ICSID适用的仲裁程序包括通过仲裁解决投资争端的基本程序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