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4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观察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6.14 KB
- 文档页数:2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前言急性酒精中毒是由过量饮酒所引起的中毒状态,严重时可威胁生命。
当前,急性酒精中毒发生率居高不下,治疗难度较大。
其中,在治疗中,纳洛酮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针对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作以探讨,以期为医疗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共纳入2015年至2020年期间在某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00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其中男性68人,女性32人,年龄在25-60岁之间。
根据用药情况分成纳洛酮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
2.2 研究方法2.2.1 纳洛酮组:给予纳洛酮20mg治疗,采用肌肉注射方式进行。
2.2.2 对照组:仅采取一般护理处理。
2.3 观察指标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包括以下方面:(1)意识状态恢复时间。
(2)消化系统反应缓解时间。
(3)体征恢复时间。
(4)住院天数。
2.4 统计分析采用 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 t 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3.1 纳洛酮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纳洛酮组意识状态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洛酮组消化系统反应缓解时间和体征恢复时间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纳洛酮组住院天数也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对照组治疗效果对照组意识状态恢复时间,消化系统反应缓解时间和体征恢复时间较纳洛酮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对照组住院天数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对比分析纳洛酮组与对照组比较,意识状态恢复时间、消化系统反应缓解时间、体征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都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4.1 纳洛酮的疗效纳洛酮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对于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0例疗效观察(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纳洛酮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酒人数急剧增加,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急诊科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共50例,疗效明显,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50 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20〜52岁;饮白酒量500〜1 500mL(按酒精含量40%+算约相当于乙醇200〜600g);饮酒后就诊时间在0.5〜4小时;昏睡26例,浅昏迷21 例, 深昏迷3例。
对照组为本院急诊科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经回顾性随机抽样50例,男33例,女17 例; 年龄19〜48岁;昏睡22例,浅昏迷24例,深昏迷4例;饮酒后就诊时间及饮白酒量与观察组基本相似。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饮白酒量、意识障碍程度等临床指标均具可比性(P> 0.05 )。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均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并予静脉补液、高渗糖、胰岛素、维生素C维生素B6呼吸兴奋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呕吐频繁的给予胃复安等对症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
昏睡者首剂纳洛酮0.5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昏迷者首剂纳洛酮1.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继之给予纳洛酮1.5〜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纳洛酮最大剂量用至4.0mg。
1.3疗效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均监测呼吸、心电图、血压、瞳孔、神志等,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神志情况。
每20分钟观察记录意识状况1次,记录从治疗开始直至患者神志转清、能正确识别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时间,即意识清醒时间。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纳洛酮(NX)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观察6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予以纳洛酮治疗后起效时间、催醒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使用常规方法治疗64例为对照。
结果使用纳洛酮组上述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可靠。
【关键词】纳洛酮;急性酒精中毒;疗效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对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可靠。
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越来越多,随机抽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126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26例急性酒精中毒,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组62例,男45例,女17例;年龄15~53岁,平均(35.2±12.7)岁,饮酒量120~805 ml,平均(356±171)ml。
对照组64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16~53岁,平均(35.1±11.8)岁;饮酒量130~800 ml,平均(354±168)ml,两组在年龄、性别、饮酒量及中毒程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1)。
1.2 临床诊断标准及中毒分度标准[1]1.2.1 诊断标准发病前有明确的饮酒过程,呼气和呕吐物有明显的酒精气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兴奋或抑制症状,可排除药物中毒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昏迷及昏睡。
1.2.2 中毒分度标准①兴奋期眼睛发红,脸色潮红或苍白,轻微眩晕等;②共济失调期:动作笨拙,步态蹒跚、语无伦次、皮肤湿冷、口唇微紫。
心跳加快等;③昏睡昏迷期:呼气缓慢而鼾气、瞳孔散大、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催吐、洗胃、补液,静脉滴注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维生素C、维生素B6作为基础治疗,纳洛酮组在此基础上,轻度中毒给予纳洛酮0.4 mg~0.8 mg加入5%葡萄糖液20~40 ml静脉滴注,重度中毒者给予纳洛酮0.8 mg~1.2 mg加入5%葡萄糖20~40 ml静脉滴注,1 h再重复给0.4 mg~0.8 mg,直至临床症状消失患者清醒为止,对照组仅给予5%葡萄糖20~40 ml静脉滴注(静注速度相同)。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分析目的:分析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对比观察两组的平均症状减轻时间和平均症状消失时间。
结果:观察组平均症状减轻时间(3.15±1.25)h和平均症状消失时间(5.25±1.85)h,对照组平均症状减轻时间(6.85±2.15)h,平均症状消失时间(8.80±2.20)h,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显著,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
标签:急性酒精中毒; 纳洛酮; 疗效中图分类号R59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4)31-0138-02当一次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精饮料,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称为急性酒精中毒[1]。
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应酬日益增多,生活压力和竞争的不断加剧,因过量饮酒导致急性酒精中毒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因而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救治,纳洛酮是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
对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中,男32例,女8例;年龄16~58岁,平均(25.5±8.0)岁;处于兴奋期10例,处于共济失调期24例,处于昏迷期6例;饮酒量250~500 ml的有30例,饮酒量>500 ml的有10例;就诊时间为饮酒后0.5~3 h的有28例,就诊时间>3 h的有12例。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0例疗效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纳洛酮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酒人数急剧增加,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急诊科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共50例,疗效明显,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20~52岁;饮白酒量500~1 500mL(按酒精含量40%计算约相当于乙醇200~600g);饮酒后就诊时间在0.5~4小时;昏睡26例,浅昏迷21例,深昏迷3例。
对照组为本院急诊科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经回顾性随机抽样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19~48岁;昏睡22例,浅昏迷24例,深昏迷4例;饮酒后就诊时间及饮白酒量与观察组基本相似。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饮白酒量、意识障碍程度等临床指标均具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均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并予静脉补液、高渗糖、胰岛素、维生素C、维生素B6、呼吸兴奋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呕吐频繁的给予胃复安等对症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
昏睡者首剂纳洛酮0.5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昏迷者首剂纳洛酮1.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继之给予纳洛酮1.5~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纳洛酮最大剂量用至4.0mg。
1.3 疗效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均监测呼吸、心电图、血压、瞳孔、神志等,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神志情况。
每20分钟观察记录意识状况1次,记录从治疗开始直至患者神志转清、能正确识别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时间,即意识清醒时间。
中国卫生产业C HI NAHE A L T H I NDUS T RY[作者简介]陈莺(1965-),女,汉,湖南邵东,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诊,门诊内科工作。
苏文(1963-),女,汉,四川内江,本科,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剂工作。
急性酒精中毒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急诊病,它主要的原因是引入酒精量过多或者含有酒精的饮料,如果病情严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它主要是由于患者饮用了过量的酒类饮料,从而导致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兴奋或者是抑制的状态[1]。
在治疗时,要尽快使重度酒精中毒的患者恢复意识,恢复正常的活动,还要注意并发症的出现。
目前,多采用纳洛酮、护胃、利尿剂、对症等治疗[2]。
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密度为5%的果糖二磷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纳洛酮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完全符合对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标准,无其他的疾病史,酒精中毒的患者年龄为16~46岁,平均年龄为(31.22±11.32)岁,其中,男性患者有95例,女性患者有5例。
100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的饮酒史都超过了4年。
患者中度中毒42例,重度中毒8例。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48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31.3岁,饮白酒饮酒量300~800mL ;饮啤酒的饮酒量为1600~3500mL 。
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47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32.1岁,饮白酒饮酒量300~900mL ;饮啤酒的饮酒量为1500~3500mL 。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饮酒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诊断标准采用以下标准进行诊断:呼气的时候有酒精味,同时又有过量的饮酒史,而且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症状,排除了药物中毒和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抑制。
纳洛酮在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应用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
方法:将60例急性酒精中毒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纳洛酮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纳洛酮治疗组症状减轻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纳洛酮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理想有效的药物,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标签:纳洛酮;急性酒精中毒;临床应用酒精的有效成份是乙醇,急性酒精中毒是指一次性饮入过量的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过度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严重者呈昏睡、昏迷状态直到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亡。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竞争的激烈,社会交往的需要等因素,我国饮酒人数逐年增加,尤其在节假日,因饮酒导致的急性酒精中毒事件越来越多,给個人、家庭及社会造成危害。
我们采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显著,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急诊内科就诊的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34±1.8。
所有患者均有过量饮酒史,呼出气或呕吐物有浓重的酒味,存在中枢神经过度兴奋或严重抑制、共济失调、昏睡等表现,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随机分成两组,纳洛酮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3±3.6;共济失调期34例,昏睡期6例。
对照组20例,男18例,女2例,平均年龄32±2.1;共济失调期18例,昏睡期2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中毒程度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建立静脉通道,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呕吐物吸入所致的窒息,必要时吸氧、心电监测。
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氯化纳1000ml,其中加入能量合剂、维生素C、维生素B6、肌苷、1%氯化钾15ml静脉滴注,10%葡萄糖250ml+法莫替丁20mg静脉滴注。
纳洛酮治疗45例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施以及时的救治和正确的护理以挽回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发生。
方法对45例确诊患者实施催吐、纳洛酮催醒、补液和并发症的对症处理的抢救措施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 4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结论正确的救治护理措施可以尽可能地减轻过量乙醇对患者的危害程度。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纳洛酮;护理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小剂量(0.4-0.8mg)肌注或静注能迅速翻转吗啡的作用,静注1-3分钟就能消除呼吸抑制,增加呼吸频率,常用于吗啡类复合药术后来解除呼吸抑制和催醒[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酒人数逐年增多,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如能及时地救治,可挽回患者的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我院2007年5月~2008年12月共救治急性酒精中毒45例。
经过积极抢救治疗,严密观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5例,男,3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岁;女,6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4岁,平均住院3天,均痊愈出院。
饮酒品种为啤酒、葡萄酒、白酒或混合饮。
饮酒原因为酒宴或情绪低落。
1.2 诊断标准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标准:(1)过量饮酒史;(2)呼吸和呕吐物中浓烈的酒味;(3)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5)排除其他气味、药物中毒的可能。
1.3 临床症状急性酒精中毒是指一次性饮入大量乙醇制剂超过了抗体的氧化程度,发生蓄积而造成的中毒。
临床表现因饮入酒量和个体耐受性而异,不论饮酒量多少与时间的长短,来诊后均按临床症状分为三期,兴奋期:面部及眼球结膜充血,颜面潮红,或苍白,眩晕,欣快感,言语增多,情感激动,谈话粗鲁,哭闹;共济失调期:除一期精神症状外,行走时步态蹒跚,动作不协调,常伴有其他副损伤;昏睡期:处于昏迷状态,心律快,瞳孔大,呼吸缓慢有鼾声,躁动抽搐,甚至血压下降至休克,严重时伴有呼吸衰竭。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引言:急性酒精中毒是指短时间内饮酒大量摄入酒精后所引起的急性酒精中毒症状。
纳洛酮是一种κ-阿片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酒精的刺激效应,被广泛应用于酒精依赖的治疗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20例,通过随机分组,其中60例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普通对症处理组。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精神状态等进行比较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
结果:经过治疗,纳洛酮治疗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均有所改善,且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也有所缓解,精神状态变得更为清醒。
而对症处理组患者的症状则没有明显改善,疗效也不如纳洛酮治疗组。
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缓解症状、提高精神状态,减少急性酒精中毒所引起的严重后果。
建议临床医生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时应注意到纳洛酮的应用,遵循科学合理的用药原则,合理应用纳洛酮以提高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