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2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39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知识点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知识点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知识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建议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价值概念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否特有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特有的属性2.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例如】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概念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统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矛盾考察角度不同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否可比不同质上不同,量上不可比质上相同,量上可比体现关系不同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作用不同生产使用价值,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创造价值,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如何解决?只有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让出去,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才能为社会所承认,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才能被还原,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一、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1、货币的形成――四个阶段
(1) 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2把斧子
(2) 扩大的价值形式
1、货币的本质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
(1) 价值尺度――基本职能
A. 可以是观念的货币
B. 商品的价格
商品的价格= (2) 流通手段――基本职能
B.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 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4) 支付手段――延期支付、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
(5) 世界货币
A. 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
B. 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
C. 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3、货币流通规律
(1) 概念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其基本内容是: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
(2) 公式
(3) 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和商业信用关系的发展,货币流通的公式表现为:
1、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2) 通货膨胀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3) 通货紧缩
如果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货币价值含量上升,物价普遍下降。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考点: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考点: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伤动的量
2.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
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在同一部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形的,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4.劳动生产率
是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
5.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同一劳动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考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一、价值规律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
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使得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涨落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1.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这两种商品具有同等的效用。
商品的效用越大,交换价值也就越大;效用越小,交换价值也就越小。
这一观点对吗?答:题中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商品具有的效用即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因而在量上是难以比较的。
(2)不同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是人类劳动产品,都凝结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
其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两种根本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能够交换,这是由于它们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即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凝结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
(3)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因而在量上是难以比较的。
但是,商品作为价值,却是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的,从而使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4)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相同,在量上也是可以比较的,从而使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而不是商品具有的同等效用。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一切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这一论断能成立吗?答:该论断不成立,具体分析如下:(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成立的。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或价值的实体。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没有价值的,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仅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
(3)并非一切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考试内容: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首先,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考试内容: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和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相联系。
第2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1、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C.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答案】A【解析】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交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的有用性,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价格。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决定的。
A.个别劳动时间B.社会平均劳动时间C.社会最低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D【解析】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关于货币本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B.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C.货币可以表现商品价值,但本身已经没有使用价值D.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互交换的能力【答案】C【解析】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
4、在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
A.一般价值形式B.简单的价值形式C.偶然的价值形式D.扩大的价值形式【答案】A【解析】是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的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5、在货币所具有的职能中,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过程中的货款或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款项的职能通常称为()A.价值尺度B.贮藏手段C.流通手段D.支付手段【答案】D【解析】考核货币职能中货币起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舍买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
6、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市场中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价格运动B.交易规模C.交易范围D.交易方式【答案】A【解析】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经济是现代经济的基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商品。
那么,什么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呢?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以及其运作方式。
一、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一种以商品为交换媒介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的特点在于,人们的生产和交换活动都以商品形式出现,而商品又由生产者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以提供市场需求为目的的商品交换活动而创造。
因此,商品经济成为现代世界中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二、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体现在价值和价格两方面。
一方面,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要用的劳动力数量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市场上的商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商品价格下降;相反的,当市场上的商品需求超过供应量时,商品价格上涨。
下面将分别介绍价值和价格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
2.1 价值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价值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它代表着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而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在市场上通过交换获取的价格。
由于价值的存在,商品才有了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能力。
2.2 价格在商品经济中的影响价格起着调节供求关系的作用,它能够平衡市场需求和供应,从而使市场交易保持稳定。
在商品经济中,供求关系是商业交易的关键,通过优化市场价格的设置,可以调节供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从而保持稳定的市场。
一旦供求关系失衡,商品价格会随之波动,这也会直接影响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三、商品经济的运作原理商品经济的运作原理可以概括为生产、交换和消费三个环节。
从生产环节开始,生产者以生产形成特定的商品,而消费则是这个商品最终被使用的环节。
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交换环节中,商业活动的实现就在于商品的交换。
在商品经济中,三个环节是密切相关的。
消费者需求和生产者供应之间的转化,源于市场制度对商品交换活动的调节。
而市场则是通过价格机制对商品和服务的供求情况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商品经济的平稳运作。
一、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商品价值是商品中凝结的一般的、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其一,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其二,矛盾性表现在: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相互交换劳动。
B 使用价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都具有的共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的范畴。
C对同一个人而言,不能兼有二者。
2.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属。
具体劳动是指不同具体形式下的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的分工水平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紧密相联,与社会制度无关;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其内容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一定支出,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特殊社会关系。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两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次劳动的两个方面。
(二)商品价值量的确定1.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数量。
衡量劳动量的标准时劳动时间,但它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的确定。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但是,不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是不会变化的。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经济是指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在商品经济中,人们通过生产和交换商品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
1.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差异反映了生产这些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差异。
价值规律使得商品可以进行交换,并且在交换中实现价值的转移。
2. 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交换形式。
它指的是在交换过程中,参与交换的两个商品具有相等的价值。
在等价交换中,每个交换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与自己所提供的商品价值相等的商品。
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中实现价值转移的方式。
3. 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商品经济中商品交换的过程。
它包括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环节。
在商品流通中,生产者通过生产商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商品通过交换流向消费者。
商品流通的目的是实现价值的转移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是相互关联的。
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和交换比例,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形式,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过程。
这些基本原理共同构成了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举例来说,假设有两个商品A和B,它们的价值分别由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如果A的价值是10个劳动时间单位,B的价值是5个劳动时间单位,那么在等价交换中,A和B的交换比例应该是1:2。
这意味着一个A的价值等于两个B的价值。
在商品流通中,生产者生产A和B,通过交换将它们流向消费者,实现了价值的转移和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总结起来,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
这些原理揭示了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形成和交换的规律,对于理解和分析商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首先,商品经济的核心基础是市场交换。
市场交换是指人们通过买卖商品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和追求利润的行为。
在市场交换中,每个交易参与者都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通过交换商品来在价格上获得利润或实现自身的需求。
市场是各个交易者进行交换的场所,交换的价格是商品供求关系的结果。
其次,商品的价值是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之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条件下,生产特定商品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它在市场上的价格,同时也决定了商品交换的比例。
第三,利润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追求的目标之一、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由于他们在生产中使用资本和雇佣工人来生产商品,而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的。
利润是资本家从剩余价值中获取的,它是资本的增殖和积累。
资本家通过改善生产过程、增加劳动生产率和提高销售价等方式来追求更多的利润。
第四,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当商品的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往往上升,反之亦然。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对市场交换产生影响,供需失衡会导致供求之间的价格矛盾,从而产生商品价格波动。
第五,竞争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竞争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提升服务水平等。
在竞争的过程中,优胜劣汰的原则让市场上的优质产品得以生存下来,从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步和升级。
第六,分工与市场扩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长和技能进行工作。
同时,市场的扩大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需求,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总之,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市场交换、价值形成、利润追求、供求关系、竞争、分工与市场扩大等多个方面。
这些原理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商品经济体系的基础,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对于经济学和商业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1.【单选题】劳动二重性是指(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本题纠错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未作答∙试题难度:中等∙统计:共有227人答过,平均正确率94.71%∙参考解析: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由此构成了劳动二重性。
2.【单选题】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抽象劳动本题纠错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D∙试题难度:中等∙统计:共有227人答过,平均正确率61.67%∙参考解析: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使用价值,本质属性是价值。
3.【单选题】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意味着( )。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B:商品价值量的增多∙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本题纠错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未作答∙试题难度:中等∙统计:共有227人答过,平均正确率82.82%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意味着该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
4.【单选题】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这是由( )决定的。
∙A:劳动的二重性∙B:劳动的差异性∙C:生产和交换∙D:生产和消费本题纠错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未作答∙试题难度:中等∙统计:共有227人答过,平均正确率91.63%∙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5.【单选题】下列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只要具有使用价值就能成为商品∙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D: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价值本题纠错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未作答∙试题难度:中等∙统计:共有227人答过,平均正确率87.22%∙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所以选项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