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及预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2.73 KB
- 文档页数:3
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NT-proBNP测定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测定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NT-proBNP含量的价值。
方法分别检测30例心功能I一Ⅳ级CHF患者(HF组)和3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中的NT-proBNP水平,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HF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HF患者血清中的NT-proBNP含量与其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判其心功能的客观指标。
【关键词】心力衰竭 NT-proBNP 价值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舒张功能不全以及左心室收缩等症状,该病的引发病因较为多样[1],发病机制也非常复杂。
有许多证据显示,在HF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的主导性作用特征的表现是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该因子数量的变化会直接导致 HF的产生和发展。
在发生了心力衰竭后,作为机体防御机能的一部分[2],患者血清中的NT-proBNP含量会出现波动。
然而由于病理的复杂性以及统计的难度较大等原因,目前在国内外关于血清中的NT-proBNP含量与患者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就对两者直接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来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30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在2005年所制定的关于 HF的诊断标准。
需要排除的患者类型有:在最近1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外部创伤的患者;有严重呼吸道阻塞的患者;有不稳定型的心率不齐、心绞痛的患者;患有严重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有恶性肿瘤、合并严重感染、结缔组织病、糖尿病、甲亢的患者;还有心房纤颤、严重肾、肝脏功能衰竭的患者以及在最近一个月内使用过会影响免疫的药物的患者。
除此之外,本院还选择了30名与患者处于同期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血浆NT—pro 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应用及其预后的价值目的研究血浆NT-pro 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应用及其预后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人员5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血浆NT-pro能。
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不止、烦躁不安等。
结果研究表明[1],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上升趋势,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临床可通过心电图、X线检查、心衰表示物等诊断,尤其是心衰表示物中的血浆NT-pro BNP,准确度较高,为更精确的诊断患者是否患上心力衰竭疾病,选择有效的诊断手段尤为重要。
结论本研究笔者就血浆NT-pro 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应用及其预后的价值展开报道,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
标签:血浆NT-pro BNP;心力衰竭;预后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人员5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均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48~75岁。
据心功能分级标准[3],Ⅰ级36例、Ⅱ级45例、Ⅲ级21例、Ⅳ级18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8~76岁,对照组均无心力衰竭史。
两组同时排除合并精神障碍、免疫系统缺陷、血液系统等疾病。
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研究对象如入院后均给予血浆NT-pro BNP水平筛查,抽取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4 mL,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医护人员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记录好,并将其与静脉血一一对应。
然后利用普锐荧光干式定量分析仪检测血浆NT-pro BNP水平,以上操作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血浆NT-pro BNP水平;②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NT-pro BNP水平。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 NT-ProBNP 水平变化及意义郑文;刘新风;王德景【摘要】目的:观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清脑钠肽前体蛋白( NT-proBNP )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选取心衰患者15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组血清NT-proBNP,彩色超声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观察组血清NT-proBNP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均<0.01。
观察组中,NYHA分级Ⅰ、Ⅱ、Ⅲ、Ⅳ级患者血清NT-proBNP依次升高(P均<0.01),且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
血清NT-proBNP与心衰分级呈正相关(r=0.8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9,P<0.01)。
结论随着病情加重,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越明显;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有助于心衰的早期诊断及心功能评估。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5(000)024【总页数】2页(P54-55)【关键词】心力衰竭;脑钠肽前体蛋白;心功能;左心射血分数【作者】郑文;刘新风;王德景【作者单位】山东省交通医院,济南250031;山东省交通医院,济南250031;山东省交通医院,济南2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脑钠钛(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激素,心肌细胞分泌的BNP先以前体形式存在,在受到刺激时裂解为无活性的脑钠肽前体蛋白(NT-proBNP)和 BNP[1]。
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们观察了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山东省交通医院收治的心衰患者150例(观察组),男82例、女68例,年龄55~85岁;冠心病46例,心肌梗死44例,高血压30例,肥厚型心肌病20例,心律失常10例;NYHA分级Ⅰ级35例、Ⅱ级40例、Ⅲ级42例、Ⅳ级33例。
NT-proBNP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评估李建华【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年(卷),期】2013(000)007【摘要】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回顾分析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在入院当天、治疗72小时和出院时检测血NT-proBNP,观察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中4例死亡,76例经过治疗出院.所有患者的NT-proBNP的增高与心功能分级的增高成正比,Ⅳ级组的NT-proBNP值显著高于Ⅱ级组、Ⅲ级组的检测值(P<0.05);治疗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出院随访6个月,发生心脏事件者入院时血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者(P<0.05).结论 NT-proBNP的浓度的变化能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血NT-proBNP浓度增高,提示近期预后差.【总页数】3页(P35-37)【作者】李建华【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从化龙潭医院,广东广州51094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NT-proBNP动态变化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J], 何卫华;潘海清;王世昌2.NT-ProBNP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的意义 [J], 高海燕3.cTnⅠ与NT-ProBNP联合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的意义 [J], 石运生;张利民;董茂盛;贾关亮;李妍辰;张波;常美丽4.NT-ProBNP检测对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J], 王君;刘广一;闫稳平;田聪;李文英;徐继方5.NT-ProBNP检测对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J], 王君;刘广一;闫稳平;田聪;李文英;徐继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T-pro BNP 对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预后评估价值赵慧慧;许丁【摘要】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下降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心功能分级为 IV 级的 CHF患者120例,根据入院时以及治疗好转出院时 NT-proBNP 水平下降率分组。
其中 A 组68例,NT-proBNP 水平下降率≥30%,B 组52例,NT-proBNP 水平下降率<30%。
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再住院率。
结果:A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B 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5.88%、8.82%、11.76%,B 组分别为5.77%、17.31%、32.69%,A 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内再住院率为4.41%、5.88%、8.82%,B 组分别为5.77%、19.23%、26.92%,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治疗后 LVEF、LVFS、LVESVI、6MWT 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 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NT-proBNP 水平下降率能够对 CHF 患者疗效及预后进行评估,NT-proBNP 水平下降率低于30%患者预后较差。
【期刊名称】《现代仪器与医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101-102,107)【关键词】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慢性心力衰竭;疗效;预后【作者】赵慧慧;许丁【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心内科,北京101200;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心内科,北京 10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属于大部分心血管疾病进展最终结果,CHF患者预后较差,心血管事件不良发生率、再住院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1-2]。
血清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衰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摘要】目的研讨血清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
方法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慢性心衰患者40例(观察组),同期再选40例健康者(对照组),测试两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分析诊断价值。
结果观察组的NT-proBNP高于对照组;IV级患者的NT-proBNP高于III级、II级患者(P<0.05)。
结论通过检测血清NT-proBNP,能鉴别慢性心衰疾病,结合具体数值,还能对疾病程度进行评估。
【关键词】血清NT-proBNP水平;慢性心衰;诊断;预后评估【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erum NT-probNP level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2, 4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observation group) and 40 healthy people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Serum NT-probNP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tested,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NT-probNP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NT-probNP of grade IV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ade III and II patients (P < 0.05).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serum NT-probNP can identify chronic heart failure disease,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value, but also can evaluate the degree of disease.【Key words】Serum NT-probNP level; Chronic heart failure; Diagnosis; Prognostic evaluation心力衰竭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病后,患者的心室功能有明显损伤[1]。
血清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5-08-11T09:28:34.5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作者:吴红潘杰锋刘一鸣[导读] 心力衰竭由心脏结构、功能不全引发的一种综合征,多指心衰或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吴红潘杰锋刘一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检验科 841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观察组80例患者,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对所有血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为749.8±388.9,对照组的NT-proBNP水平为91.7±25.9,观察组比对照组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NT-proBNP可作为心力衰竭疾病的鉴别诊断标准;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标准进行分级,对不同分级的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
研究表明,心力衰患者的NT-proBNP水平随着NYHA的分级的增高而升高,I期、II 期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水平的测定对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作用。
结论:血清NT-proBNP的浓度往往是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通过检测患者血的清NT-proBNP水平,可以对于心力衰竭早期、无症状的诊断以及临床疗效评价具有很大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NT-proBNP;心力衰竭;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213-02 心力衰竭由心脏结构、功能不全引发的一种综合征,多指心衰或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1]。
血清NT—proBNP在老年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对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老年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
方法45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5例在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NT-proBNP浓度,并对两组受检者的血清NT-proBNP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与对照。
结果观察组血清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经治疗控制后,血清NT-proBNP浓度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NT-proBNP 检测对于老年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值得于临床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治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检测;老年心力衰竭;诊断本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均进行血清NT-proBNP浓度检测,以对早期诊断与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提供依据,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8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8:17;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8.00±5.16)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心力衰竭,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的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7例、Ⅱ级13例、Ⅲ级19例、Ⅳ级6例;均已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严重电解质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同期选择45例在本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4:21;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7.00±6.30)岁;经临床查体、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常规生化检查确定身体健康,排除气质性疾病。
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NT-proBNP是一种用于诊断和评估心力衰竭的生物标记物。
它是由心脏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当心脏承受压力或损伤时会释放到血液中。
根据目前的指南和临床实践,以下是使用NT-proBNP进行心力衰竭诊断和评估的一般标准:
1. 诊断心力衰竭:在临床怀疑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NT-proBNP水平来支持诊断。
一般来说,高于正常范围的NT-proBNP水平可以提供心力衰竭的诊断线索。
2. 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NT-proBNP水平通常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
较高的NT-proBNP水平可能表示心力衰竭更为严重。
3. 预测心衰发展风险:对于已经诊断出心力衰竭的患者,NT-proBNP水平可以用于预测其未来心衰发展的风险。
较高的NT-proBNP水平可能意味着更高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NT-proBNP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肾功能等。
因此,在使用NT-proBNP进行心力衰竭诊断和评估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并与医生共同决策治疗方案。
1。
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预后评估近30年来,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及引起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呈不断上升趋势,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占了人口总死亡率的40%。
若能早期发现及干预,将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病患者的住院率并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
以往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体征、心电图、X线及左心室功能来综合评估,近年来,B型脑利钠肽(BNP)作为反应心功能的神经内分泌激素,越来越受到关注。
它对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在欧洲心脏协会( ESC) 2001 年的心衰诊断指南中已将血BNP 水平作为实验室检测项目中的唯一指标。
脑利钠肽(BNP)最早是1988年由日本学者Sudoh等人从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激素。
BNP基因通过mRNA被转录为脑利钠肽前体(proBNP),它是由108个氨基酸构成,主要由心室分泌,然后被裂解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BNP和不具有生物活性的、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N-端proBNP(NT-proBNP),生理状态下,心室、心房分泌少量BNP,可以促进排钠、利尿,具有较强的舒张血管、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增殖等作用,因此正常人血液循环中仅有低浓度BNP。
病理状态下,如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增加时,引起心室尤其是左心室BNP大量分泌,近年来BNP、NT-pro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心力衰竭疗效评价及HF患者预后评估方面日益受到关注。
在心功能受损时,NT-proBNP增高的比例及绝对值均超过BNP,因此,作为早期心功能损害的标志,NT-proBNP 可能更为敏感。
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已获多项研究肯定,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在指南中推荐,NT-proBNP可用于心力衰竭的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
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胡大一教授总结,对于心力衰竭诊断和评估,NT-proBNP有以下作用:①对以呼吸困难症状为主的患者,在首次医疗介入时即可用于简便鉴别是否为心源性疾病;②为心力衰竭诊断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亦可用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③可用于预测心力衰竭预后;④在个体化治疗药物剂量调整过程中,其数值变化具有参考意义;⑤可作为疾病危险分层的参考因素。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后NT—proBNP不同水平患者预后情况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后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不同水平患者预后情况。
方法5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心功能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治疗后,心功能Ⅱ级患者NT-proBNP水平为(98.2±34.5)pg/ml,心功能Ⅲ级患者NT-proBNP水平为(312.2±82.3)pg/ml,心功能Ⅳ级患者NT-proBNP水平为(834.4±309)pg/ml。
出院时,心功能Ⅱ级患者NT-proBNP水平为(20.2±10.5)pg/ml,心功能Ⅲ级患者NT-proBNP水平为(68.3±43.7)pg/ml,心功能Ⅳ级患者NT-proBNP 水平为(122.2±30.5)pg/ml。
心功能Ⅳ级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不同级别患者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NT-proBNP水平可以有效的预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预后评分;价值NT-proBNP水平作为检查心室重构复原的重要指标,是一种心肌细胞合成的肽类激素,协助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已经取得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预后评分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1,2]。
本次选取本院2011~2015年收治的5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2015年在本院就诊的5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5.45±6.82)岁。
老年人,匹衰诊断及预后评估中血清NT.ProBNP的意义分析罗森华(大埔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广东大埔514299)摘要:目的:对老年人心衰的评估意义和血浆NT-ProBNP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对老年人心衰患者的NT—ProBNP(血浆氮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进行测定。
方法: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22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112例,分别对心脏彩超左室射血的分数值(LVEF)%和血浆NT—ProBNP浓度进行测定,同时分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相比,心衰组较高,两组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NYHA分级和血浆BN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血浆NT—ProBNP水平会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逐步增高;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左室射血的分数水平也会不断降低,两组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来说,血浆NT—ProBNP的测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老年人;心力衰竭;诊断;氮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12)07-0185—01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原因就是心力衰竭(HF),对心衰进行诊断以及对心衰的预后进行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相关研究口屯表明,能对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进行反映的生化指标就是血浆脑钠肽(BNP)的浓度,与心功能NYHA的分级呈正相关,且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程度相关。
NT—ProBNP(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是体内BNP的裂解产物,由心室心肌细胞分泌且可以反映心室张力,对监测心功能及预后判断有利口]。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经本院住院治疗(2009年9月一2010年11月)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220例,其中女84例,男136例,年龄65~87岁,平均75.6岁;对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病史等一些项目检查进行了详细的采集,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与临床预后的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幅度分为两组,实验组 56例(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30%)[1],对照组 42例(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30%)[1],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速尿、西地兰针、ACEI等药物治疗,治疗前及出院前测定NT-proBNP水平,分析其变化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再住院率、生存率。
结果:两组患者出后随访6个月,实验组患者再住院率21.4%,生存率92.8%,对照组患者再住院率47.6%,生存率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作为一种诊断心力衰竭的临床生化学指标,监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程度判断对患者预后及生存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血浆NT-proBNP;临床预后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脏收缩力明显降低或心室负荷加重,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剧下降,体循环或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病症之一,预后很差,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很高,住院病死率3%,5年病死率60%。
[2]血浆NT-proBNP作为一种新的临床生化学指标,近年来逐渐用于诊断心力衰竭,对心力衰竭诊断、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显示NT-pro 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呈正相关系[3],另外还有研究显示再住院率呈正相关系,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系。
[4]本研究对98例急性心力衰竭治疗前后进行血浆NT-proBNP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NT-proBNP水平变化评估急性心力衰竭临床预后的价值。
NT—pro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分析目的观察检测NT-ProBNP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效果。
方法本次的10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接收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Ⅰ~Ⅱ级为对照组;Ⅲ~Ⅳ级为观察组,各50例。
对其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进行记录和检测,探究其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价值。
结果NT-proBNP入院、出院、3~6月随访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T-ProBNP和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急性发作的风险成正相关,即水平越高则发作风险越大,预后越差,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老年患者;慢性心力衰竭;NT-ProBNP慢性心力衰竭(CHF)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终末阶段,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反复住院率与病死率均显著升高,提高诊断水平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CHF临床Ⅲ~Ⅳ级诊断较高,而Ⅰ~Ⅱ级患者因症状不明显,且其他主、客观影响因素较多,极易造成误诊与漏诊。
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作为心力衰竭定量的标记物,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实验室指标,近年倍受关注,已有研究证实NT-proBNP对CHF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与敏感性,其水平高低与心功能呈正相关,在心力衰竭诊断、治疗管理及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实验从临床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与NT-proBNP水平变化方面,旨在探讨NT-pro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判断进行分析和探讨,详情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本次的10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经我科治疗并且病情平稳出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Ⅰ~Ⅱ级为对照组;Ⅲ~Ⅳ级为观察组,各50例。
血浆NT-pro BNP在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中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血浆NT-pro BNP在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将80例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比组,测定入院时NT-pro BNP水平,研究组与对比组对比,测定研究组经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后的血浆NT-pro BN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同时随访8个月,统计研究组心脏事件再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功能越差,数值越高(P<0.05),经治疗症状改善后复测结果与入院时对比明显下降(P<0.05)。
随访发现再发生心脏事件者21例,未再发生心脏事件者59例,前者在住院期间治疗后复测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后者(P<0.05)。
结论:NT-pro BNP检测为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可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关键词】心力衰竭;NT-pro BNP;诊断;治疗;预后【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064-02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临床常见疾病,BNP已明确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工具,NT-pro BNP与BNP来源相同,也作为心力衰竭重要标志物,前者与后者相比,在体外相对稳定,便于检测。
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推荐使用BNP/NT-pro BNP检测,能提高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的客观性[1]。
本研究旨在探讨测定NT-pro 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断、评估治疗效果及预估预后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至12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5.2±6.5)岁,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将研究组分为4组,其中I级10例,Ⅱ级15例,Ⅲ18例,IV级37例,告知患者本次研究,并且患者表示配合随访,将同期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4.8±6.3)岁,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