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理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2期2022年1月No.2January ,2022“药理学”课程胰岛素教学设计摘要:“药理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知识点繁杂难记为特点,学生普遍觉得学习难度较大。
文章提出的教学设计以胰岛素章节为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精心的教学设计,利用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的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为“药理学”其他教学内容或者其他相关学科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药理学”;胰岛素;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C289文献标志码:A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秦爱萍,王蕾,王锦淳,周杰,冯丁丁(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800)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探索;项目编号:JKA201801。
2020年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药理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KC202056。
作者简介:秦爱萍(1982—),女,江苏南京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神经药理。
引言在卫生类职业院校,“药理学”在很多专业开设,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预防医学、检验等。
“药理学”是一门双桥梁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医学和药学之间的桥梁。
“药理学”学习的难度不仅在于药品种类多,药理作用(机制)复杂抽象,还在于与“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众多基础医学课程紧密相关,还会联系到学生尚未学习的“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1]。
所以,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学习难度很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药理学”知识,需要教师将每一节课进行精心设计,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都是教学大纲中必须掌握的内容。
第三十六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第一节胰岛素胰岛素是胰腺β细胞所释放的调节糖代谢,维持血糖于正常水平的主要激素.是一种酸性蛋白质,药用胰岛素为猪,牛胰腺提取品,目前可通过重级DNA技术利用大肠杆菌合成.大脑,血细胞等组织没有糖元贮存,它们必须时刻摄取血液中的Gln维持其功能,当Gln下降便会发生低血糖昏迷.当Gln上升超过肾糖阈糖尿.体内过程 1.本品口服无效.易被消化酶破坏,必须注射.2.皮下注射,吸慢迅速.但半衰期仅9分钟,作用时间短,溶解度小,沉积于注射部位,缓慢吸收,作用慢,维持时间长.药理作用 1.糖代谢(一)加速Gln利用①提高细胞膜对Gln的通透性,使其向细胞内转运上升.②促进Gln的激酶活性,加速葡萄糖酵介和氧化.③糖元合成酶活性上升,促进糖原合成.(二)抑制Gln生成①抑制糖原分解(对抗Adr和胰高血糖等兴奋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使细胞内CAMP下降,从而减少糖原分解)②减少糖异生(抑制甘油,乳酸及氨基酸转变为糖原)2.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糖尿病时,血糖上升,能量不足,脂肪分解上升,酮体生成上升,导致酮症酸血症及酮尿,本品可纠正酮症酸血症)3.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作用机理详见P266用途 1.治疗糖尿病各种类型均可.主要用于①重型糖尿病(IDDM=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②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经控制饮食或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③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④合并重使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手术的各型糖尿病.使用注意:应根据病情轻重,病人具体情况及血糖,尿糖随调整剂量.短效胰岛素:皮下,静注,快而短,反复使用如用于糖尿闰酮症酸血症,昏迷严重感染等.中效珠蛋白锌胰岛素:皮下注射,不能静注(因为分子大)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作用慢而长,适用于中型及血糖波动在而不易控制者.2.其他①治疗高血钾症胰岛素+葡萄糖,可使细胞外钾进入胞内.②防治心肌梗塞时心律紊乱胰岛素+葡萄糖+Rcl,可纠正细胞内缺钾.③治疗精神分裂症胰岛素休克.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多为牛胰岛素所致)临床表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可致过敏性休克.治疗轻者:抗组胺药重者:用猪胰岛素代替(因其与人较接近)或改服降血糖药.2.低血糖(过量所致)临床表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焦虑,震颤,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脑损伤及死亡.治疗以早发现和摄食,或饮用糖水,严重者立即静注50%葡萄糖.注意: 要区别低血糖昏迷和酮症酸中毒昏迷及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3.胰岛素耐受性短时内大量应用胰岛素对抗急性耐受,多由于并发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所致.原因此时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加,或因酮症酸中毒时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妨碍了Gln的摄取,利用.慢性耐受①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受体抗体(AIRA)②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③革巴细胞上Gln转运系统失常.第二节口服降血糖药特点口服易吸收,作用慢而弱,适用于轻,中型.一. 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药理作用 1.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上磺酰脲受体使胰岛素释放增加.2.抑制胰高血糖等分泌.临床应用 1.糖尿病本品不能完全取代胰岛素,对胰岛功能严重衰竭,先天性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完全切除胰腺者无效.2.治疗尿崩症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素分泌,可治疗尿崩症.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不适,恶心,腹痛,腹泻.2.大剂量氯磺丙脲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精神错乱,嗜睡,眩晕,共济失调)也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胆汁郁积性黄疸及肝损害.3.持久性低血糖症,常由过量所致,尤以氯磺丙脲为甚.二.双胍类苯乙双胍作用 1.降低食物吸收.2.减少糖原异生使血糖下降,适用于轻症糖尿病患者,尤适用于肥胖者,3. 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特点不影响胰岛,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者有效.不良反应 1.食欲下降,恶心,腹部不适,腹泻,口中金属味,口臭.2.乳酸血症(尤以苯乙福明发生率高)死亡率较高(约为50%)三.α—葡萄糖甙酶抑制药阿卡波糖(新型口服降糖药)1.减少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在小肠肠道刷毛抑制α—葡萄糖甙酶,从而减慢水解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Gln的吸收(限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可作为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辅助治疗.四.胰岛素增敏药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面发挥降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