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膨胀式支架在脑血管介入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9
血管外科其实就是血管解剖 +器械应用 +药物治疗。
其中器械对于血管外科医生 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其他外科科室不仅要会手术操作,更要对器械应用, 性能,规格,使用方法等熟练掌握。
下面倡议大家把你们医院的器械,向大家演示。
① 美国 Bard 公司的产品,如 Luminexx 血管支架、 Conformexx 颈动脉支架和用 于动静脉瘘及动脉瘤的 Fluency 血管覆膜支架。
② 美国 Cordis 公司产品,如 Smart 自膨胀支架、 Palmaz 球扩支架以及 SmartControl 自膨式支架等。
③ 德国 OptiMed 公司产品,如 Sinus 超柔顺支架、 Sinus 主动脉支架(直径 18-28mm )、Sinus-C arotid 颈动脉支架和 Sinus-TIPSS 40 。
支架等。
④ 美国CooK 公司产品,如Z 型不锈钢自张式支架(主要用于腔静脉系统)、支 架Zilver 支架(主要用于肾动脉、颈动脉)和用于胸、腹主动脉瘤治疗的覆聚酯 纤维膜的 Zenith 支架移植物系统(图 5-8A 、 B )。
⑤ 美国 Boston 公司产品,如常用于髂、股动脉和Wallstent 支架和用于外周动静脉瘘和动脉瘤修补的 ⑥ 美国EV3公司产品,如Prolege 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 髂动脉),用于肾动脉的 Para-Mount 球扩式支架和主要用于下肢腘动脉的 IntraCoil 缠绕型自膨式支架(图 5-10 ) 。
主要讲述个个厂家规格和性能。
血管介入诊疗的常用器材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常用器材应包括: 导管、导丝、 球囊扩张导管、血管内支架和内支架移植物、滤器以及各种穿刺器械等几大类。
1 导管的选择用于周围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导管种较多, 可分为诊断用造影导管和治疗 用导管。
诊断用造影导管又可分为选择性造影导管和非选择性造影导管,其中, 常用的非选择性造影导 有:多侧孔猪尾造影管和多侧孔直头造影导管。
血管支架临床应用指南最新血管支架是一种在血管内支撑并保持其通畅的装置,是心血管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指南也在不断更新,以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指南最新动态,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1. 血管支架的适应症血管支架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等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临床应用指南规定了血管支架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冠状动脉狭窄:对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狭窄或闭塞,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并植入血管支架。
- 外周动脉疾病:对于外周动脉疾病引起的狭窄或闭塞,尤其是下肢血管病变,血管支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绞窄症:对于颈动脉或脑动脉疾病引起的狭窄,血管支架也可以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2. 血管支架的种类和选择血管支架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支架适用于不同部位和病变的血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部位,医务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血管支架类型,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 药物涂层支架(DES):具有药物释放功能,可以有效预防再狭窄和血栓形成,适用于高风险复发的患者。
- 裸金属支架(BMS):不含药物涂层,主要起到机械支撑作用,适用于低风险复发的患者。
- 生物可降解支架(BVS):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完全降解吸收,减少长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适用于一些特定的患者。
3. 血管支架植入术前评估在进行血管支架植入手术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必要检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患者心血管系统的情况。
-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停止抗血小板药物等治疗,避免出现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
- 风险评估: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包括术后出血、栓塞等并发症的风险。
4. 血管支架术后管理血管支架植入手术之后,患者需要进行严密的术后管理,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 抗血小板治疗: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支架再狭窄。
经心尖导管植入自膨胀式主动脉瓣支架动物实验陈翔;朱玉峰;张本;张志钢;王飞宇;储国俊;王韦;赵仙先;秦永文【摘要】目的探讨开胸穿刺经心尖导管植入国产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置换动物主动脉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主设计酒杯状镍钛合金自膨胀支架,将新鲜的猪心包经脱细胞、防钙化等处理后裁剪成人工瓣膜,缝合在支架上,制成自膨胀式带瓣膜主动脉支架.选择健康羊8只,左侧开胸小切口暴露心尖,穿刺左心室心尖,送入加硬钢丝经左心室-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建立轨道,透视引导下沿加硬钢丝通过18F输送鞘管将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送至羊主动脉瓣位置,确认正确定位后退出输送鞘管释放支架,置换动物原主动脉瓣.手术后即刻行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瓣膜工作情况.结果1只羊因支架植入位置过高导致冠状动脉堵塞当场死亡;1只羊因为术中支架置入位置过低导致主动脉瓣大量瓣周漏,术后死亡;余6只实验羊经导管瓣膜置换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即时DSA影像、超声检查结果表明人工主动脉瓣膜植入位置理想,无明显反流及瓣周漏,人工瓣膜代替原瓣膜工作正常.结论使用国产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及其输送系统通过经心尖途径经导管植入置换动物主动脉瓣方法可行、有效.【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42)003【总页数】5页(P327-331)【关键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自膨胀式支架;羊【作者】陈翔;朱玉峰;张本;张志钢;王飞宇;储国俊;王韦;赵仙先;秦永文【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32;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胸外科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超声科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Projects of Shanghai(l044l902l00);General program of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20l4M55l330).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已成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1]。
左脑中动脉闭塞,选支架手术还是保守治疗,治疗方法左脑中动脉闭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面部、手臂、腿部的肌肉无力,言语不清、意识模糊、视力丧失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必须进行正确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左脑中动脉闭塞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选支架手术和保守治疗。
1.选支架手术选支架手术是治疗左脑中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手术中,医生会通过患者的股动脉插入支架,将其导向闭塞的血管部位。
然后,通过扩张球囊,将支架放置在闭塞的血管中,撑开血管狭窄的部位,恢复血管的通畅。
2.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支持疗法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病情。
例如,利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等来维持血压、血流的稳定。
二、手术和保守治疗的选择选择何种治疗方法需要根据病情、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作出判断。
如:1.急性期治疗如果左脑中动脉闭塞是突然发生的,则需尽快选择手术治疗。
此时需要进行颅内血管急救措施,将病情控制在最短时间内,避免致命后果。
2.稳定期治疗如果病人处于稳定期,且症状较轻,则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控制血压、血脂等方面,以减轻症状、稳定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3.病变严重性如果病情非常严重,如出现脑梗塞等,则需选择手术治疗。
而如果病情相对轻微,如血管狭窄不严重,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4、患者身体状况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较差,身体弱者,对手术治疗的耐受性差,则需要优先选择保守治疗。
三、治疗注意事项1.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治疗时,必须遵循药物的用量、用法等要点,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需要精心准备,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手术操作流程、手术后的护理等。
另外,手术治疗之后需要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以控制病情并恢复身体肌力和神经功能。
3.生活方式左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需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保持健康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减少吸烟和饮酒等。
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Wingspan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采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21例,均经颅内检查后确诊,并采用置入Wingspan支架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术前术后狭窄率的对比情况。
结果:21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无1例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术前经检查发生狭窄的平均概率为85%,术后经检查残余狭窄的平均概率为27%,术后狭窄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1年回访记录显示,21例患者均未发生脑缺血事件,复发率为0。
结论: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采用Wingspan支架治疗,短期内的治疗效果比较可观,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低,但长远疗效需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Wingspan支架;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29-01颅内动脉狭窄是导致患者发生脑缺血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而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一般会采用阿司匹林等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其疗效不明显。
近年来,Wingspan支架置入术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它是一种柔顺性较高的自彭胀式支架系统技术,可置于远端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位置,具有较好的通透性。
为进一步观察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本文选取了我院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的探讨和分析,资料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57-73岁,平均年龄(64.5±8.7)岁。
所有患者均经DSA检查后确诊,有12例属中大脑动脉狭窄,有2例属基底动脉狭窄,有4例属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有3例属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且所有患者均经其他相关检查后发现,均伴有血压、血脂、血糖等异常危险因素。
血管支架原理血管支架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器械,它的原理是通过植入到病变血管内,扩张并支撑血管,恢复血流通畅。
血管支架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突破。
血管支架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增加血管内腔的直径,增强血管的通透性,达到血流畅通的效果。
血管支架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钴铬合金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
血管支架的植入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导丝引导、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
首先,医生会通过穿刺手术将导丝引入病变血管内,然后将导丝引导到病变部位。
接下来,医生会将球囊导管通过导丝引导到病变部位,并将球囊充气扩张,使病变血管腔扩大。
最后,医生会将支架通过导丝引导到已扩张的血管内,然后释放支架,使其自行膨胀并牢固地植入于血管内壁。
血管支架的植入不仅可以扩张病变血管,还可以稳定斑块,防止其破裂或脱落,减少血管再狭窄的风险。
同时,血管支架可以重建血管的正常形态,恢复血流的平稳性和稳定性,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血管支架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血管支架可供选择,如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和无药物涂层支架等。
不同类型的血管支架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血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然而,血管支架植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血管狭窄再度发生、血栓形成、血管损伤等。
因此,在进行血管支架植入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充分告知患者手术的利弊和风险,以便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血管支架是一种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通过植入支架,可以扩张和支撑病变血管,恢复血流通畅。
血管支架的植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许多优点,但也需要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和决策。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支架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更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颅内取栓支架工作原理
颅内取栓支架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治疗脑血栓的医疗设备。
其工作原理结合了微导管技术和自膨胀支架的特性,以实现对颅内血栓的安全、有效移除,从而恢复脑血流。
以下是该设备的主要工作原理和步骤:
微导管输送:颅内取栓支架首先通过微导管技术被输送至病变部位。
在射线透视下,医生能够精确地将支架引导至颅内血栓栓塞的位置。
自膨胀支架释放:一旦到达目标位置,取栓支架会推出微导管并自膨胀张开。
这个过程中,支架的编织丝网结构能够保持其在微导管内的收缩尺寸,确保输送过程的顺畅。
血栓捕获:当编织丝网完全膨胀并贴合血管壁时,它会捕获血管中的血栓。
编织丝网的直径和径向支撑力可以通过手柄上的滑块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血管和血栓。
血流重建:通过捕获血栓,取栓支架能够迅速建立即刻的血流通路,使处于危险边缘的脑细胞得到再灌注。
这有助于减轻脑部缺血造成的损伤,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时间。
血栓移除:在血流重建后,医生会回撤取栓支架和微导管系统。
在回撤过程中,编织丝网可以适度收缩,以降低径向支撑力并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同时,编织丝网的闭合末端有助于减少远端栓塞的风险。
可视性增强:为了提高手术的可视性和精确性,编织丝网的每根丝都含有钽芯。
这使得医生在射线透视下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支架和血栓的位置。
颅内取栓支架的工作原理旨在实现安全、快速且有效的颅内血栓移除,从而恢复脑血流并减轻脑部缺血造成的损伤。
通过这一创新技术,医生能够更精确地治疗脑血栓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介入基础知识系列之三十-球扩支架和自膨支架的差异关于球扩支架和自膨支架的差异,我们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了解其差异,以及其临床意义1. 释放准确性:球扩支架释放准确性高,可以到毫米级,自膨支架则相对较差。
但目前有些厂家对自膨支架的释放方式进行了改良,提高了释放准确性,如Viabahn, eLuminexx等因此在释放精度要求很高的部位,需要释放球扩支架,如肾动脉支架。
肾动脉支架植入时,要求支架近端伸出肾动脉开口处5mm2. 抗压性:球扩支架抗压性较高,自膨支架的抗压性较差。
这就是为什么自膨支架释放后有时可见支架受压变形的原因。
增大支架的直径可以增加其抗压性,如将10mm的wallstent置于8mm管道,抗压性增加30%。
因此球扩支架我们往往根据测量直径增大10%-20%释放,以增加其抗压性;而球扩支架不用这样做,可以采用1:1尺寸比例释放,但在实际工作中,测量结果不可能与支架直径完全吻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球扩支架使用部分顺应性球囊,使得我们可以在标定压力(nominal pressure)以上,可以通过球囊的压力改变,微调支架直径,使释放比例尽量接近1:1。
由于这种特性,球扩支架对血管的慢性膨胀压减轻,因此对血管壁的挤压作用减少,可以减轻血管壁对支架的反应,再狭窄可能性降低。
3. 回复性:自膨支架有很好的回复性,而球扩支架没有回复性。
由于这个特点,球扩支架不能应用于可能受压的解剖部位,如上肢、下肢、颈部等以上为球扩支架抗压性和回复性测试图,提示在起始压力3牛顿之内,支架直径改变很小;但进一步增加压力,支架直径明显缩小,而且压力解除后,支架回复性很差。
这是Palmaz支架的测试图以上为自膨支架抗压性和回复性测试图,提示支架直径与压力直线相关,抗压力弱,但回复性很好,压力解除后,几乎回复到原来尺寸这是wallstent测试图4. 柔顺性:球扩支架比较僵硬,自膨支架比较柔顺,因此比较适合扭曲的血管。
目前新的球扩支架为了增加其柔顺性,在支架节点处使用弯曲节点,可以为U形,也可以为S形,以增加其柔顺性,使得该类支架可以放置于某些轻度扭曲的解剖部位,比如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等。
大波段Z形镍钛自膨胀支架的植入压缩和脉动服役行为的有限元分析王伟强;张会娟;齐民【摘要】The significant compression before implantation and pulsating load process of the super-elastic nitinol stent have important impacts on its security application.Significant compression can result in substantial strain in local area of the stent,and when the strain exceeds the strain limit of the material,the permanent deforma-tion will occur.While in service,the stent will receive a periodic pulsating compressive load,and undergo fa-tigue cycles.Regarding the big band Z-stent,in this paper,we make use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V-type connector radius and the length of the support strut of stent on its compression and pul-sation cycl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implantation and pulsating process,V-type connector is com-pressed inside and stretched outside;increasing the length of the support strut and the arc radius will reduce the compressive strain and increase fatigue resistance.Moreover,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he stent,it needs to ana-lyze not only the long-term fatigue resistance,but also the significant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before implanta-tion.%超弹性镍钛合金支架在植入前的大幅度压缩和脉动受载过程对支架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自膨式支架植入术治疗非出血性椎基底动脉夹层王苇;刘振生;周龙江;孙勇;张新江【摘要】目的:总结自膨式支架植入术治疗非出血性椎基底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非出血性椎基底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和支架植入方式以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病例支架均成功植入,围手术期无严重的并发症.8例有头痛表现的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1例患者单支架植入后2年停用抗血小板药物3d支架内血栓形成,急诊动脉溶栓后再通.其余所有病例支架内血流均通畅,无脑出血以及与夹层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7例双支架植入的病例夹层均明显减退或消失.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支架植入方式,自膨式支架植入是非出血性椎基底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双支架技术有良好的临床应用远景.%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self expanding stent impla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 hem orrhagic vertebrobasilar dissection. Methods:The clinical features,image findings,stent implantation strategies and follow up results of 16 cases of non hemorrhagic vertebrobasilar diss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stent implan tations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with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The headache in 8 patients was relieved obviously. In 1 case two years after single stent implantion, when the antiplatelet agent was withdrawn for three days, thrombosis developed in the stent. It was removed by intra arterial thrombolysis in emergency. In all other cases, the blood flow in the stent was in good condition and there was no hemorrhage or any dissection related stroke accident. The dissection was degraded or disappeared obviously in all 7 cases treated with overlappeddouble stent implantation. Conclusion: With selective patients and proper stent implantation strategy,the self expanding stent implantation is a technically ef fective and saf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 hemorrhagic vertebrobasilar dissection. The overlapped double stenting technique has a good outlook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2(027)012【总页数】4页(P1374-1377)【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夹层;支架;缺血【作者】王苇;刘振生;周龙江;孙勇;张新江【作者单位】225001,江苏,扬州大学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中心;225001,江苏,扬州大学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中心;225001,江苏,扬州大学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中心;225001,江苏,扬州大学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中心;225001,江苏,扬州大学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5;R543.5椎基底动脉夹层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神经损伤和头痛。
血管介入器械如何选择?血管介入器械如何选择?血管介入诊疗的常用器材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常用器材应包括:导管、导丝、球囊扩张导管、血管内支架和内支架移植物、滤器以及各种穿刺器械等几大类。
导管的选择用于周围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导管种类较多,可分为诊断用造影导管和治疗用导管。
诊断用造影导管又可分为选择性造影导管和非选择性造影导管。
其中,常用的非选择性造影导管有:多侧孔猪尾造影管和多侧孔直头造影导管。
其最高流量可达20-25ml/s。
选择性造影导管,按用于不同部位的要求有着不同的形状,如常用于主动脉弓上几支动脉的导管有HeadhunterI、Ⅱ、Ⅲ型等三种导管和Simmon I、Ⅱ、Ⅲ型等三种导管;用于肾动、静脉的RDC型导管及SimmonI、Ⅱ、Ⅲ型导管;用于髂动、静脉的Cobra I、Ⅱ、Ⅲ型导管和SHK型导管。
选择性造影导管多数不带侧孔,其最高流量可达7-8ml/s。
不同外血管部位治疗所用导管的选择与前述的选择性造影导管基本相同。
另外还有一种治疗所用的溶栓导管,为多侧孔设计,灌注段长度可达7.cm,可直接深入到血栓之中进行局部灌注治疗。
另有一种可用于辅助诊断和治疗的导引导管(Guiding catheter),为同轴内芯设计,其壁薄而腔大,便于其他器械在其腔内的通过,外径可达到7~9F。
其支撑力也较强,头端可视,便于定位。
因其头端可设计成不同形状而用于不同的血管部位,如头颈动脉、肾动脉、髂动脉以及多用途型。
导丝的选择导丝为进入人体外周血管的“先行者”。
其作用在于:①导入作用;②支撑作用;③开通作用;④交换作用。
目前所用导丝,其表面一般均覆有亲水膜,以保证其在血管腔内的润滑穿行。
常分为普通(软)导丝、加硬导丝和专用微导丝。
其中,普通(软)导丝为一般造影和治疗所用,直径多为0.035in (0.89mm),有一定的硬度和扭控力,长度可有145cm、180cm以及长为260cm的交换导丝。
其前端可设计为不同长度(2-lOcm)的软头,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