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上学期] 粤教沪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3
从粒子到期宇宙(09四川绵阳)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空气容易被压缩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D.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答案:C(09泰安)2.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答案:A(09广州)3.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 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答案:D(09山东临沂)4.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组成固体的分子式静止的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答案:A(09江苏)5.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答案:A(09河南)6.如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答案:A (09四川自贡)7.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A.荣县旭水大曲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答案:C(09兰州)8.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的香味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C.空气中飘动的浮尘D.在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放几片茶叶,过一会整杯水都变成茶水答案:C(09河北)9.下图中能说明分子间隔变小的是()答案:D(09烟台)10.烧菜时,在很远我们就能闻到菜的浓浓香味,当菜凉下来后,所闻到的香味就逐渐变淡,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沪粤版) -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对以下现象的解说,正确的选项是()A.水和酒精混淆后整体积变小,说了然分子间存在引力B.关闭在容器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变大2.小明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抽烟,我和妈妈都随着被动抽烟。
”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 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使劲B. 全部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 分子间有缝隙3.太阳系中,月球是地球的()A. 恒星B行.星C彗.星D卫.星4.一滴红墨水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则正确的选项是()A. 0℃的水就不会有这类现象B. 这叫扩散只发生在液体中C. 这叫扩散,它说明分子在永不断地运动D. 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5.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次序是()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液体、固体C. 固体、气体、液体D. 液体、固体、气体6.以下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扫地时,尘埃飞舞B. 铁锅生锈C. 清晨,大雾洋溢D. 墙角长久堆煤,墙壁里面都变黑了7.对于宇宙,以下认识不正确的()A. 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C. 宇宙只包含太阳系和银河系B. 宇宙就是指天体中的银河系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构造系统8.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 宇宙是广阔无穷的C. 多半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变小B. 构成物质的小微粒能够无穷小D. 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美构造二、多项选择题9.以下现象中不可以说明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有(A. 放在盐水中的鸡蛋被腌咸了)B. 在太照耀下,看见空气中灰尘飞扬C. 糖溶在水中,使水变甜D. 在显微镜下察看到水中微生物在游动10.以下说确的是()A.春季,柳絮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将两个表面圆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同,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C.吸盘能紧紧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强烈1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太阳是由气体物质构成的B.表示太阳和其余恒星之间的距离一般用光年作单位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 表示分子和原子等微粒的大小一般用mm 作单位12.察看四组图,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图是()A.1cm 322个水分子水中有 3.35 ×10B.肥皂液膜实验C.墨水滴入水中D.酒精与水混淆13.以下对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压在一同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松开,切面相互浸透,属于扩散现象B.固体分子构造密切,分子间无空隙C.使劲拉铅笔没有拉成两半,说明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D.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强烈14.以下相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使劲也越大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状况相关,能与物体部分子的热运动与相互作用状况相关C.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发散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D.做功和热传达都能够改变物体的能,但功和热量是不一样的物理量,单位也不一样三、填空题15.如下图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楚,几日以后,两种液体混淆平均了;图 b :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c:水和酒精充足混淆后的整体积小于混淆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能够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图e:将两个底面洁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同,两个铅块就会联合在一同,下边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在上图_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由同样,实验表示:________.16.在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整杯水变红,此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__.将两块表面洁净的铅块压紧后,即便在铅块下边挂了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如图所示),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17.两块表面磨平、洁净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就会粘在一同,这表示________ ;将 50mL 的水和 50mL 酒精充足混淆,混淆后水与酒精的总休积将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 ;在分别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杯子中各滴入一滴等量的红墨水,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这说明分子处在________ ,在热水中红墨水扩散得更快表示:温度越________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越快.18.把 40mL 的酒精与 40mL 的水混淆后,其整体积 ________80m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这个实验表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也间接说了然 ________.19.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大爆炸,课本大将一个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着宇宙,________ 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这里运用的是主要一种思想方法 ________ (等效法 / 类比法 / 变换法).20.如下图是察看气体扩散现象的实验装置,撤掉两瓶中间的玻璃板,两种气体渐渐混淆变平均,这类现象表示________ 。
第五章 从粒子到宇宙5.1认识分子1. 高山流水;动物植物;天上地下;这万千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古希腊的哲学家德漠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叫原子的物质粒子组成的。
他认为这种很小的微粒是分割的(填“可”或“不可”)。
2.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在《经》第六十二条说:“端;体之无序(厚)而最前者也。
”很明显;在墨家看来;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原始的体积最小(“无厚”)的微粒(“最前者”);并且端没有内部间隙(“无间”);因而是不可分割的。
把糖分割;开始的分割的糖会保持甜的味道;但是不断地分割下去;糖的微粒会越来越小;直到把糖分到没有甜味的时刻;那时的微小粒子就不是糖了;因此保持糖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糖的“ ”。
3.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自然界中存在的能保持物质 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 。
4. 物质一般是由 构成的;但也有物质是直接由 构成的。
5. 分子很小;现有直径为10-10m 的某分子;要将个这种分子一个接一个排列才能达到一页纸的厚度(0.1mm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原子结构的发现19世纪发现了比分子更小的粒子——原子后;就原子内部的结构问题科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
1895年电子的发现;揭开了原子结构的面纱;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本身是中性;说明其中一定还有带正电的“东西”存在。
据此;科学家们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提出了许多模型;其中较为典型的是1898年汤姆逊提出的结构模型:如图5-2所示;原子像个实心的球体;正电均匀分布在球体风;电子像西瓜籽那样嵌在其中。
为了检验汤姆逊的猜想;卢瑟福建议盖革和马斯登做一个α粒子的散射实验:用放射性元素辐射出的高速α粒子去轰击金图5-1 图5-2 图5-3箔;观察α粒子的偏转情况。
因α粒子质量很大;为电子的七千多倍;又是高速飞行;如果汤姆逊模型成立;大多数α粒子会沿直线通过;其余的至多只发生轻微偏转。
但是;结果却令他们难以置信;大多数α粒子确实没有发生偏转;却有一些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甚至向后散射;这显然与汤姆逊结构模型的预期结果不相符。
粤教沪科版第五章《从粒子到宇宙》创新测试题一、选择题(共32分,每小题2分;1—13为单选题,14—15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一、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等都绕着地球转,这种思想的实质是A.地心说B.日心说C.哥白尼的观点D.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二、下列尺度最大的是A.银河系B.太阳系C.地月系D.总星系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维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B.空气中细小的尘埃确实是分子C.原子的核式模型是由汤姆生提出的D.原子是由核子和中子组成的4、能维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A.中子B.原子C.分子D.电子五、钠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质量的23倍,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则钠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别离为A.23、11 B.11、23 C.1一、12 D.12、11六、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周围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必需具有的速度,叫做围绕速度,其大小为A.7.9㎞/s B.9.7㎞/s C.11.2㎞/s D.16.7㎞/s7、一滴油在水面上散开后,会形成一层油膜,油膜的厚度约为A.1mm B.1μm C.1nm D.八、世界上登上月球的第一人是A.美国人B.苏联人C.中国人D.印度人九、用绳索系着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速度慢慢加速时,你感受到的拉力A.慢慢变小B.逐渐变大C.不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0、平常说物体不带电,这是因为A.物体内部原子个数与电子个数相等B.物体内部没有电荷C.物体内部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D.物体内部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一个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1一、要想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通过某光学仪器变成平行光,应该把灯泡放在A.凸面镜的核心上B.凹透镜的焦点上C.凸透镜的光心上D.凹透镜的光心上1二、一个在地球上用天平称质量为50g的物体,在太空中仍用天平称量,则A.称量值大于50g B.称量值等于50g C.称量值小于50g D.称不出物体的质量13、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A.海水B.纯水C.酒精D.汽油14、已知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用铝和铜各做一只实心球,则下列情形可能的是A.铝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大B.铝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小C.铝球的体积比铜球大,但质量比铜球小D.铝球的体积比铜球小,但质量比铜球大1五、在做凸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发觉,当物距u=5㎝时,光屏上不能取得像,当物距u=8㎝时,光屏上能取得倒立的像,则下列判定中正确的是A.u=17㎝时,必然成缩小的实像B.u=14㎝时,可能成缩小的实像C.u=10㎝时,必然成缩小的实像D.u=4㎝时,必然成放大的实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 分)1六、依照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微粒组成的,这种微粒叫做,那个词是的意思。
新课标沪粤版八下物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练习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共15小题)1.根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原子中不带电的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核子2.下列微粒中,不显电性的是()A.原子、原子核B.电子、质子C.原子、中子D.质子、中子3.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4.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B.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C.天空中飞舞的雪花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清洁工清扫街道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海绵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6.动画片《熊出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片中熊二能够嗅到树木深处的蜂蜜味是因为蜂蜜()A.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有空隙C.分子间存在引力D.分子间存在斥力7.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存在扩散现象C.分子间存在斥力来D.分子间存在引力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9.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B.粉笔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C.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D.秋天到来,树叶飘落10.关于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分子和电子组成C.原子核和电子都带负电D.原子核外的电子都是静止的11.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C.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只有排斥力D.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12.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D.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14.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15.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二.填空题(共4小题)16.无论是广阔无垠的宇宙,还是显微镜下的H7N9病毒,物质都是由组成的;纳米和光年都是的单位;“神舟九号”从发射升空到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航天员的质量是的(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7.物质是由组成,分子又由组成的,原子又由和组成.18.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19.如图是某同学做“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甲、乙两个瓶子中,一个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一个装有空气.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则瓶中装有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色基本一致,说明气体分子是不停地的.三.解答题(共1小题)20.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将50 mL的水与50 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 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间是有间隙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2.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风景秀丽。
如图10-Z-1所示的情景,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图10-Z-13.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4.如图10-Z-2所示,将两表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图10-Z-2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B.液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C.固体的分子间没有空隙D.宇宙天体、分子都在不停息地运动7.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10-Z-3所示。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图10-Z-3A.①②B.①③B.C.②③D.①②③8.19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图10-Z-4中哪个模型最相似()图10-Z-49.下列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春江水暖鸭先知——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10.关于宇宙、物体、物质以及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B.用铁可以制成铁锅,也可以制成铁钉,这里铁锅和铁钉称为物质,铁称为物体C.任何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被称为原子D.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位于中心的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11.在苹果园中,会闻到苹果的清香味儿,说明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把两个铅块紧压在一起,结合成一个整体,需要用足够大的力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下沪粤版物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检测题〔一〕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粒子和宇宙,以下认识中正确的选项是A.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B.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C.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寸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D.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2.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卢瑟福建立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3.关于分子动理论,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4.李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微观结构时,带着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下图,那么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A.固态、液态、气态B.气态、固态、液态C.固态、气态、液态D.液态、气态、固态5.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B.光年是时间的单位C.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D.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6.以下物理学家与物理知识对应不正确的选项是A.牛顿总结归纳出惯性定律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D .帕斯卡最早测量出标准大气压的值7.以下各种微粒中,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选项是A .分子原子夸克质子B .原子分子质子夸克C .分子原子质子夸克D .质子分子原子夸克8. 2.5PM 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它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以下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 2.5?PM 分子原子核电子B .电子原子核分子 2.5PMC .分子 2.5PM 原子核电子D .分子 原子核 2.5PM 电子9.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 .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那么运动B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C .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D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10.将水分子、质子、氢原子、夸克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正确的顺序是A .水分子、质子、氢原子、夸克B .氢原子、水分子、质子、夸克C .水分子、氢原子、质子、夸克D .夸克、质子、氢原子、水分子 11.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C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原子D .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12.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
2022年沪科新版八上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质子带负电,电子带正电2.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4.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C.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D.电子的尺度比原子的尺度大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B.寒冬雪花飞舞C.八月丹桂飘香D.向开水内加糖,水变甜6.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在0℃时物体内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是()A.仍然是运动的B.处于静止状态C.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大部分分子处于静止状态7.下面现象可以说明分子的热运动的是()A.风吹树叶摇动B.扫地时尘土飞扬C.玫瑰花芳香四溢D.河水向低处流8.热运动是指()A.大量分子无规则的运动B.大量分子有规则的运动C.少量分子有规则的运动D.少量分子无规则的运动9.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端午节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B.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10.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A.分子之间有空隙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分子之间有引力D.分子之间有斥力二.多选题(共5小题)11.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
2023-2024学年沪粤版初中物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1小题,每题3分,共计63分)1.俗话说“覆水难收,破镜难圆”,其后半句是因为()A. 在接口处玻璃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抵消B. 在接口处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小,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 在接口处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D. 玻璃的分子运动缓慢【答案】C【解析】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打碎的玻璃在接口处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因此打碎的玻璃不能粘在一起,故 C正确, A B错误, D选项与该现象无关,故 D错误.故选: C.2.如图所示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 灰尘在空中飞舞B. 在黑板上留下粉笔痕迹C. 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D. 秋天到来,树叶飘落【答案】C【解析】 A 、灰尘在空中飞舞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B、在黑板上留下粉笔痕迹是粉笔的微小颗粒沾在衣服上,不是扩散现象,故B错误;C 、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属于花香分子的扩散现象,故C正确;D、秋天到来,树叶飘落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D错误;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 杨絮如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D. 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答案】D【解析】 A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空隙,故A错误;B、杨絮是宏观物体,杨絮飞舞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也是运动的,因为宇宙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C错误;D、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alpha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D正确。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一、单项选择题。
共1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对的得3分,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事例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香水瓶打开后,满屋充满香味、B.沙地里,大风吹过,浮尘飞舞C.泥沙使水变浑浊了D.严冬嘴里呼出的“白气”上升。
2、观察下列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13、关于分子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分子是物质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4、下列各物质的尺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乒乓球、原子、宇宙、太阳系B乒乓球、太阳系、宇宙、原子C原子、乒乓球、太阳系、宇宙D原子、乒乓球、宇宙、太阳系5、下列现象,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存在的是()2A.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铁丝折断B.磁铁能吸住铁钉C.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在一起D.用力才能把弹簧拉长6、通常情况下的原子与组成它的微粒中不显电性的是()A、质子、中子B、整个原子、原子核C、整个原子、中子D、整个原子、质子二、多项选择题。
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A“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B向一杯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3C把磨得很光的铅板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8、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的是()A.湿衣服放在阳光下变干了B.向开水中加冰变成温水C.炒菜时,将盐放入锅内,菜变咸了D.在房间里喷杀虫气雾剂时,能杀死房间内的蚊虫。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处于0℃的物体的分子运动速度为零A.物体分子间有引力时,一定存在斥力B.光年是速度的单位D.星系离我们距离是保持不变的。
第五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A、10-4米
B、10-6米
C、10-8米 D 、10-10米
2、钠原子核中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在带一个单位正电的情况下,原子核
外层高速旋转的电子,共有()
A、10个
B、12个
C、32个
D、1个
3、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不能说明物质中分子构成的是()
A、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B、秋风扫落叶
C、铁铲用久了,会变薄
D、屋檐滴水时间久了,出现“滴水穿石”现象
4、通常情况下的原子与组成它的微粒中不显电性的是()
A、质子、中子
B、整个原子、原子核
C、整个原子、中子
D、整个原子、质子
5、宇宙中有能自己发光,位置相对稳定的恒星,其中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A、红超巨星
B、比邻星
C、织女星
D、太阳
6、下列微观世界的尺度排列正确的是()
A、病毒—分子—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
B、病毒—原子—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分子—原子—病毒—原子核—质子—夸克
D、病毒—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7、下面列举的长度阶梯对应不正确是()
A、总星系—3×1010l.y.
B、地月系—7.7×105 l.y.
C、分子—10-10m
D、原子核—10-14m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或3选项是正确的,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共9分)
8、关于原子结构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内的物质分布是均匀的
B、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在原子内是静止不动的
C、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相似于太阳,电子相似于绕太阳运动的行星
D、原子核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9、下面列举物理学家与其对物理学的重要贡献对应正确是()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德谟克里特—原子
C、汤姆生—地心说
D、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
10、某些物质的原子,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关于该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放出的射线中有α粒子,这是一种带正电的粒子
B、天然放射现象放出的射线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C、天然放射现象放出的射线中有不带电的中子
D、天然放射现象放出的射线中有带正电的质子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7分)
11、战国时期成书的《中庸》里写道:“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意思是说,世界上存在着很小很小的东西。
其实,这就是的一种思想。
12、在果品店中,可以闻到水果的香味,这是现象,用久了的铁铲比刚买来时要薄,这说明。
它是能保持。
不变的最小微粒。
13、l.y.是天文学中的单位——光年的符号。
1l.y.=9.4605×1015 ,
1光年表示光在一年时间内通过的。
14、原子的中心是由的质子和的中子依靠结合在一起组成原子核;核周围是高速旋转的带的电子。
核外电子不会远离原子核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这是因为。
15、电子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于1897年发现的,阴极射线实质是它们来自。
电子的发现说明了。
原子的核式模型是由英国著名科学家提出的。
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有,,。
16、将50毫升的酒精倒入盛有50毫升水的量筒中,混合后的液面将 100毫升刻度线,这一现象间接说明物质的分子间。
17、观察是研究天体运动的方法,意大利诗人卡里马赫曾教导哥白尼说,天文家只有两样法宝和,根据对天体位置及运动的观察记录,天文学家就可以运用数学工具构筑一个宇宙模型,“”和“”就是两种典型的模型。
18、1687年,伟大的英国科学牛顿发现了,他认为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一种的力,地球靠这种力绕着太阳旋转。
这种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和物体间的有关。
19、“在气袭人和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实景,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花香油分子加快,说明当时周边气温突然。
20、北京时间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一颗,“北斗一号”寻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周围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叫做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其大小为
km/s。
四、探究实验题:(共12分)
21、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曾对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进行了许多猜想的探究,他认为,石块、铁铲、铜像的手,花粉……它们是微小的一点一点散失的,德谟克利特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原子,这个词是的意思。
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其观点需要经过检验和证明,才能上升为理论。
22、学习了分子知识后,小芳想探明张爷爷家堆放煤球的墙角变黑的原因。
小芳用小刀刮去墙表面的一层后,发现里面也是黑的,对此小芳作了较合理的解释。
你知道小芳的解释是什么吗?(6分)
五、综合阅读题(21分)
23、两小儿辩日(每空2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出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去:距离,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多智慧呢?
这个故事写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下列空格:
①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
②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态度是;
③他们在辩论中,各抒已见,不接纳对方观点,表现了他们;
④他们对孔子的议论说明两小儿。
24、宇宙起源与彗星
宇宙起源假说之一:大爆理论,宇宙在零时刻是密度为无穷大的物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此便逐渐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世界,地球只是围绕太阳
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称其为九大行星。
彗星一般由头和尾组成,头的中心是彗核,彗核的外面包着彗发,彗发的外面包着彗云,彗尾有直的,也有弯的。
或者是两者的混合,彗尾长短不一,最长有几亿千米,有的彗星没有彗尾。
彗核是彗星的主要部分,它是固体,呈球形,含大量的冰,还含有干冰、尘埃、甲烷、氨和少的金属等。
由于含冰最多,所以有“肮脏的雪球”之称。
这雪球差不多是整个彗星的质量,直径最大的有100km,最小的只有几百米。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
“彗”在中国语言中有扫帚的意思,在古希腊语言中有“毛发”的意思。
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州》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名字命名的。
哈雷出生于1656年的英国,曾在圣赫勒纳岛建立一座临时天文台,以此观察天象,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对“哈雷”彗星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哈雷彗星如期出现。
阅读以上内容后,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大爆炸理论是宇宙起源假说之一,查阅相关资料,宇宙的形成还有哪些可能?(2分)
(2)彗星真的像我国民间所说的是“扫帚星”,看到它的人就要倒霉吗?怎样理解民间所说?(3分)
(3)哈雷彗星的出现可预测吗?是谁何时首先对它做出观测记录的?又是谁第一个对它进行准确预言的?(5分)
(4)根据你日常从图书馆、因特网和学校的数据库等处收集到的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请猜想人类在太空建立永久性居住地可能吗?说说你的想法。
(3分)
参考答案
一、1、D。
2、A。
3、B。
4、C.5、D。
6、D。
7、B。
二、8、ABD。
9、ABD。
10、AB。
三、11、不可分割,原子。
12、扩散或(分子运动),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性质。
13、光年,m,路程。
14、带正电,不带电,核力,负电。
电子与核内质子相互作用;核内质子所带正电核外电子所带负电。
15、汤姆生,带电粒子,原子内部。
原子是可分的。
卢瑟福。
质子,中子,电子。
16、小于,有间隙。
17、最基本,观察,数学,地心说,月心说。
18、万有引力,相互作用,质量,距离。
19、无规则运动,升高。
20、第一,7.9。
四、21、不可分割,猜想,实验(探索)。
22、煤分子永不停息作无规律运动,同时表现墙分子间有间隙
五、23、①观察②实事求是③欠缺合作交流④不惧权威
24、(1)稳态理论。
(2)不是,形状像。
“彗”在中国语言中有扫帚之意,与运气无关。
(3)可以,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州》,哈雷。
(4)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