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 格式:ppt
- 大小:9.85 MB
- 文档页数:55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二课、图像与眼睛【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能力目标: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
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自我的审视,帮助更好的汲取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设计思路】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
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
所以先以弄懂美术语言为先导,再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某一分类,增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学习过程】1、导入: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揭题:第二课、图象与眼睛A、美术语言——特殊语言“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艺术语言的分类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
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②明暗:受光部等。
表现体积。
例:《侧椅的人体》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最具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知识回顾1.美术作品的六大门类分别是什么?2.形式美的法则是什么?★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2.根据图像的特点可将美术作品分为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3.掌握这三种图像类型的特征及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播放工具,课件★知识体系★精讲点拨1、什么是具象美术具象艺术(figural art )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
古希腊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写实主义作品,因其形象与自然对象十分相似,被看作这类艺术的典型代表。
具象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美术活动中,从欧洲原始的岩洞壁画艺术,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宗教壁画;从印度的佛教艺术,到中国的画像砖石,都可以看到这类艺术作品,至今它仍是美术创作中重要的艺术风格。
具象艺术的特点(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得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艺术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
(3).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涵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或描述。
2、意象美术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一些。
美术家在这类作品中往往采用了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或突出结构特点,不符合客观物象比例‘或强调某种色彩感受改变了客观物象的色彩关系;或打破惯常的时空概念,营造出一种幻境。
因此,这类作品往往不是一看就明白,需要“行家”的解读。
但一旦明白之后,会认识到这类作品扩展了我们的视觉范围,丰富了我们的审美经验。
3、抽象美术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
一.課題:圖像與眼睛二.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拓展學生的審美觀念,使學生理解美術作品形象及其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著三大類,並初步掌握欣賞方法(二)方法與過程:啟發誘導,講授,練習實踐(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在不斷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同時,寓思想教育與審美教育之中。
(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圖像三種形態的分類及其特點。
三類形態欣賞的要點。
難點:理解三類美術作品的基本內涵並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一、引入課題、考考眼力,看誰看到的馬最多。
二、新課開始1、比較美術作品、文學作品、音樂作品對同一事物的描繪(以月夜為例)小結:繪畫藝術是使用點、線、面、色彩、體積、肌理、空間等藝術手段來塑造美術形象的。
2、比較不同形式的三種雕像。
引出問題:有的美術作品中的形象與生活中的形象很像,有的卻不像,這是為什麼?引出本課重點:美術作品中的三大類三、美術作品中的分類1、具象作品展示安格爾油畫《貴夫人像》提問:對於具象美術作品,你的印象是什麼?請同學們思考併發言。
展示教師創作的油畫與照片,請學生談談有何不同。
展示《開國大典》《劉胡蘭就義》《拾穗者》以上三幅作品比較提問:這幾幅作品有什麼共同點?小結:小結:對於具象作品,它們表現的形象來自於現實世界,因此觀眾在看的時候可清楚地瞭解藝術家要表現的內容。
剛列舉的三副作品來幫助理解什麼是具象作品,它們在人物神態、氣氛渲染、衣服的質感或空間的暗示上都顯得很真實,仿佛我們可以走進畫面,在這裏藝術家所追求的就是“真實”。
2、意象作品問:美術作品中的圖像除了可以表現我們眼睛所見的事物之外,還可以表現什麼?小結:實際上,美術作品中的圖像除了可以表現我們眼睛所見的事物之外,還可以表現我們的幻想、夢境乃至我們的內心感受。
展示意象作品《城市上空》《夢》提問:對於意象美術作品,你的印象是什麼?(1)、這些作品中你觀察到了什麼?(2)、你覺得藝術家要表什麼內容?比較《生日》馬克•夏加爾《荷石水禽圖》朱耷《聖維克多山》塞商《狐狸的遊戲》攝影提問:你覺得這些作品分別運用了哪些手法?並說出你的理由。
高中美术_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_湘教版高中美術鑒賞第一單元第二課《圖像與眼睛》教學目標:這一單元是美術鑒賞的入門課程,在學生初步學會了用審美的眼光去看美術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術相關的事和物後,本課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審美觀念,瞭解美術作品的不同的形態特徵,並針對不同形態的美術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賞方法。
教學的重點、難點:讓學生瞭解美術形象的基本種類,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術作品的基本內涵,突破只能欣賞具象美術作品的局限,並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
教學準備:媒體播放工具。
把班級同學分成幾個小組,一般以4——6人為一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美術作品所展現的主要內容就是圖像,也就是我們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種形象。
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辯別這些形象以幫助我們欣賞美術作品。
(出示課題:圖像與眼睛)二、講授新課1、出示圖片《勃羅日裏公爵夫人像》提問:這件作品有什麼特點?對於這一類作品,你的印象是什麼?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出示:具象美術作品出示圖片:《重屏會棋圖》、《劉胡蘭就義圖》提問:這三件作品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欣賞圖片:《韓熙載夜宴圖》、《父親》、《教皇》請同學們思考:美術除了能夠表現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事物,還能表現什麼?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並引出意象和抽象美術作品2、出示圖片塞尚的《聖維克多山》和夏加爾的《生日》提問:1、你從作品中觀察到了什麼?2、你覺得藝術家要表現什麼內容?3、你在什麼情況下會感受到這些形象?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總結繼續分組討論:我們欣賞意象美術作品能否用欣賞具象美術作品的方法來欣賞,為什麼?教師總結意象美術作品的特點及欣賞方法欣賞圖片:《李白行吟圖》、《荷石水禽圖》、《戀人》學生思考、討論並回答:這三幅作品分別運用了哪些手法?3、出示圖片康定斯基和蒙德裏安的作品講授抽象美術作品。
學生討論並回答:你們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這些作品令你們聯想到了什麼?它們帶給我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教師總結抽象美術作品的特點三、課堂小結:美術作品的表現內容和表現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的標準來衡量一切美術作品,即便是具象美術作品也不能等同於照片,針對不同類型的作品,要從不同角度去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