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导学案:6.1 自由放任的美国
- 格式:doc
- 大小:34.51 KB
- 文档页数:5
《“自由放任”的美国》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 ②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③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中要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要把学习过的生物学知识迁移到历史学习中来。
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历史材料学习等方式参与教学,积极思考,仔细探究。
体验科学进步的过程。
感知科技发展的脚步。
既能独立学习探究,又能交流合作。
采用调查,讨论,合作,交流,习作,实验,等多种形式学习和感知、理解生物学发展的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和分析,明确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正确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 ②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20世纪2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背后的隐患。
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新课: 1928年,胡佛在竞选美国第31任总统时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
”并且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危机是怎样爆发的?有何特点?胡佛政府是如何应对危机的?结果怎样?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时间:1929—1933年2、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生产的相对过剩与广大人民的日益贫困使供求之间的矛盾3、标志:1929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股市的崩溃,4、表现:(1)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剧减。
“自由放任”的美国导学案【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教学重点】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教学难点】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自主学习】(课前知识梳理)(要求看书完成并准确记忆)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世界经济大危机:(1)、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过剩(2)、标志(导火索):1929年10月24日,证券交易所出现了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跌风再起,导致市场崩溃。
(3)、发展:股票市场的崩溃犹如决堤洪水,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美国顿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了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表现:(1)、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额剧减。
(2)、农业也遭受了灭顶之灾,农民大量破产。
(3)、各国的失业人数急剧增长。
3、世界经济大危机的主要特点:(1)、:经济危机从波及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2)、:后果空前严重,“大危机”、“大萧条”等成为这次经济危机在历史上的专用名称。
(3)、: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达四年。
4、各国采取的对策:由于生产严重过剩,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产品。
各国为了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5、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经济上:极大的破坏了生产、浪费社会资源,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政治上: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3)、世界局势: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局势紧张。
二:杯水车薪(美国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1、原因:A: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C:具体原因: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过度的贫富悬殊;自由主义的盛行和胡佛总统的不干预政策;狂热的股票投机;2、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1)、初期措施:A、胡佛奉行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的美国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2【学习目标】1、了解1929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2、认识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深刻影响。
3、了解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效果,认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重点难点】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危机。
2、分析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3、理解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影响。
【学习内容】一、课前预习1.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关系暂时缓和,各国经济出现了一时繁荣局面,尤以美国最显著,被称作。
而在美国自由放任政策鼓励下,及刺激了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活跃,也暗藏危机。
2.1929年10月,一场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爆发,并很快引起连锁反应,美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工业生产;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农产品价格,农民。
3.这场经济危机根源于;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过渡的、狂热的也破坏了经济正常运行。
4.经济大危机使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交织,各国、、此起彼伏,社会一片混乱,政府信誉扫地;列强为转嫁危机,一方面向殖民、、的做法,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的矛盾;各国之间为了摆脱危机,打起了、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世界形势空前严峻。
5.面对危机,胡佛政府继续奉行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否决了国会的救济方案。
1932年为赢得连任,胡佛政府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二是签署,扩大。
但胡佛依然实行政策,削减,反对。
这些举措对于缓解危机之时杯水车薪。
二、知识梳理(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2)主要原因:供需矛盾的激化——生产的无限扩大和需求的萎缩造成供需关系激化。
资料:一张反映了大萧条时期的脸的照片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照片而言,“迁徙中的母亲”无出其右。
这张脸很好地反映了大萧条时代,汤普森是七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死于肺结核,当时她滞留在加州尼波莫的一个迁徙劳工农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6.1《“自由放任”的美国》优质教学设计(5页)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自由放任的美国永泰一中历史组余莉指导老师:宋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高一学生由于中考历史实行的是开卷考,导致学生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由浅入深,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有效的吸引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同时注意灌输些历史常用的解题方法,图片、材料、图表等的分析方式。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重点:⒈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原因、特点和影响。
难点:⒈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第 2 页第 3 页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讨论;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第 4 页具或采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地与学生一道在课堂上重现这一阶段的历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和分析,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应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6。
1“自由放任”的美国【课标要求】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重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难点】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一、独学指导(一)。
知识指导时间长特点范围广生产和销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破坏性大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破坏社会生产力影响引发政治危机(二)。
独立学习知识点一:经济大危机1、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
2、过程:1929年10月,以大崩溃为先导,首先在爆发.并在引起连锁反应,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特点:(1)范围广:各国及其和附属国;(2)时间长:从______年到______年,是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危机;(3)破坏性大:各国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剧减, 遭受灭顶之灾。
4、影响:破坏和浪费;激化的其他矛盾;原有的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陷入混乱,________面临严峻的考验。
知识点二:美国经济危机1、原因:的经济政策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状态;过度的、狂热的____破坏了经济正常运行。
2、胡佛的对策:(1)最初奉行政策,让经济“”;反对政府,拒绝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方案;削减所得税;1930年,大幅度提高.(2)1932年,为赢得连任,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公司,二是签署与工程建设法,扩大项目.但依然实行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
3、影响:没有缓解危机,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信心,美国_____________被推倒崩溃的边缘。
(三)。
抛砖引玉二、互学引导三、活学辅导1.举一反三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趋于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①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②无限制的股票投机盛行③资本家为眼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A、①②③④B、①③C、③④D、①②④2).1929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人数更是高达3 000万以上,甚至在危机过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导学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市崩溃。
2.爆发:1929年10月,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首先在美国爆发。
3.主要特点(1)范围广: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蔓延到资本主义各国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2)破坏性大: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失业人数急剧增长。
(3)持续时间长: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阶段,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4.影响(1)经济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
(2)社会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3)国际局势紧张: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二、杯水车薪1.背景:繁荣与隐患并存。
(1)盲目生产、无序竞争。
(2)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盛行、政府的不干预。
(3)过度的贫富悬殊。
(4)狂热的股票投机。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2.措施(1)前期政策:①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自我治疗”。
②采用“自愿原则”对付危机。
③1930年大幅度提高关税。
(2)后期措施: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
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3.影响:胡佛顽固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掉入了“沟底”,1932年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失业人数日益增加。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1.经济危机给美国的金融业、工业、农业带来了全面的冲击,其中金融业处于休克状态,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境地,生产跌到1913年的水平。
2.政治危机:失业现象严重,社会矛盾激化,整个社会一片混乱。
3.信任危机: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信心,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6.1《“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设计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设计永定第一中学简冬梅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属于人民版教材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一课。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经济危机的原因概括影响等以及胡佛应对危机的措施,其中心内容是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了解1929年—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学好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较好的理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具有重要的启下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为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对历史必修一的学习,已经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此为基础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他们有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活跃;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
通过师生访谈了解到,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与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分析本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从文字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历史资料(文字资料、图片等),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2)运用分析与讨论、情景设计、角色扮演等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居安思危的道理;(2)通过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学习,得出其与二战前世界局势紧张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结论,培养学生关注事物联系的世界观、价值观;(3)通过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的状况与中国经济现状的对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1节“自由放任”的美国【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和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美国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把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进而发现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应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重点:(1)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难点: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概念解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大萧条”( the Great Depression ):指经济活动远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和消费者有严重悲观情绪、持续时间很长一个时期(1929——1939年)。
【教学过程】导入:1929 —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这场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各国又是怎么样渡过危机的?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1节的学习。
背景资料1918年,历时四年的一战结束。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了20年代的“相对稳定”时期;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医治战争创伤,致力于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出现了20年代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但是这样的稳定和繁荣很快被打断了!!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1.危机前的美国——“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年级高一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历史制作人历史组教导处审批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1课“自由放任”的美国一、学习目标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2. 了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重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难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其原因是 ( A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C.苏联帮助美、德缓解危机 D.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结成了同盟关系2、亚当•斯密认为“只要听其自然……一切都会走向最美好的途径”。
我认为他忽视了有效需求的不足所造成的对经济繁荣的障碍。
材料中的“我”批判了( B )A.重商主义做法B.自由放任政策C.有效需求理论D.贸易保护政策3、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四年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 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增长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
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C )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D.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4、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D)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课后作业:1.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于()A.美国B.英国C.法国D.联邦德国2. 在1929年经济危机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A.金融业B.工业C.商业D.农业3.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达到了()A.1700万B.3000 万C.2500 万D.1500万4.在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纷纷销毁产品的主要目的是()A.发泄对社会的不满B.人为造成商品减少C.维持商品价格D.响应政府号召5.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A.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B.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6.这次经济危机之所以会从美国波及到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A.美元是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B.美国的工业产量位居世界第一C.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是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场D.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7.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有()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突出;②贫富差距扩大;③信贷消费过度膨胀;④股票投机活动过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有()①生产跌回到1913年水平;②失业人口达到1700万人;③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④资本主义制度遭到普遍怀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关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 B.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席卷整个世界 D.使美国的经济崩溃10.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具体表现为()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广大劳动人民贫困C.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11.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到资本主义世界后,各国()A.共同合作对付危机 B.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货币战C.加强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D.在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框架内解决危机12.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有()①影响范围广;②持续时间长;③对生产破坏严重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13.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采取的政策是()A.国家干预政策 B.“新边疆”政策C.“伟大的社会”施政纲领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1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从反面显示了()A.垄断资本主义的崩溃 B.分期付款消费的不可行性C.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 D.国家调控经济的必要性15.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柯立芝繁荣只是表面现象B、自由放任政策已不适应经济的发展C、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D、金融投机加剧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16.引发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17.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是指()①各国人民要求改善工作生活状况,不断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斗争;②法西斯分子趁机在各国兴风作浪;③资本主义列强为转嫁危机,加紧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激起当地人民反抗;④资本主义国家间加紧争夺国际市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8.1933年经济危机过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A相继复苏 B持续萧条 C空前繁荣 D稳步发展19.想实现“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车”理想的总统是()A、威尔逊B、罗斯福C、胡佛D、克林顿20.经济大危机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各国之间加紧经济争夺。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②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图片、图画等生动再现当时情景;②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讨论;③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和分析,明确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正确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②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1929—1933美国经济大危机。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自由放任”的政策在相对稳定时期曾对经济发展起过一定作用,但这一政策恶性发展又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不仅使美国遭受重创,还迅速蔓延到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自由放任”的美国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市场供需出现矛盾。
问题1:生产和销售之间确实有尖锐矛盾。
材料一(高考题):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问题2:生产和销售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①贫富差距过大: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14%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国民收入的2/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21美元左右的贫困的家庭占总数的60%,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22%,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1节“自由放任”的美国【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和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美国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把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进而发现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应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重点:(1)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难点: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概念解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大萧条”( the Great Depression ):指经济活动远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和消费者有严重悲观情绪、持续时间很长一个时期(1929——1939年)。
【教学过程】导入:1929 —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 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
这场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各国又是怎么样渡过危机的?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1节的学习。
背景资料1918年,历时四年的一战结束。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了20年代的“相对稳定”时期;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医治战争创伤,致力于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出现了20年代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但是这样的稳定和繁荣很快被打断了!!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1.危机前的美国——“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学习内容分析课标要求: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知识关联:本专题主要介绍了当代资本主义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开展,共安排四课内容:教材将本课内容作为第一课的内容,主要说明1929—1933年大危机,彻底击碎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某些变化,从而奠定了整个专题的根底;第二课,1933年施行“新政〞,开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创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雏形);第三课,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开展,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根本形式;第四课,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开展。
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理解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及对经济的打击;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详细原因;理解胡佛总统反危机的措施及其结果;探究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与美国经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这一节内容在教材中的表达比拟详细,而且内容也比拟粗浅,所以运用充分地使用多媒体以问题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客观及时地进展评价,进步学生的历史分析才能和归纳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世界经济危机的学习,理解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开展,各国经济联络与依赖性增强;由胡佛的放任政策不能缓解危机反而加深危机,认识到政府的有效、适宜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开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
由此引导学生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关注人类文明的开展。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从爆发、根源、特点、影响等方面理解世界经济危机;美国首先爆发经济危机的详细原因。
难点是胡佛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以多媒体载体创设情境、设计探究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分析、概括、归纳、综合方式完成学习。
〔师生的双边活动要更多的表达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