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展览会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8
课题:图画展览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和体验,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和认识交响音画的特征和特点,充分理音乐和画面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让学生们了解管弦乐的特征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交响音画的学习和体验,开拓学生的视野,感悟到交响乐和生活的贴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交响音画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音乐和图画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8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树立了音乐的审美体验,对音乐的形象理解已经有了更深的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充实学生的感性音乐思维和训练学生的理性音乐思维,使二者在建立音乐与美术的联系的方面得到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视听音乐训练,播放两段管弦乐乐曲,让学生们说说这两段乐曲所描述的音乐形象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不同音乐能够展示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二、学习新知识:1、引入课题:多彩管弦乐——魅力交响音画介绍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义。
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组:视听训练,视频中运用了管弦乐中的哪个组别?播放《圣诞夜的乐队指挥》2、管弦乐队对形象的塑造初步介绍穆索尔斯基的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3、介绍图画展览会中的漫步主题聆听分析(1)运用哪个乐器组?(2)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拓展实践:请同学们上台跟随着音乐行走,体验“漫步”的特征和特点。
观看管弦乐视频欣赏《图画展览会》漫步主题音乐。
4、学习《图画展览会》作品两个犹太人,播放微课进行学习并回答问题。
(1)你觉得这两个人是一个风格吗?(2)在你的脑海中,他们俩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3)用什么样的乐器来表现两个犹太人(4)表格分析问题。
展示两个犹太人的图画,拓展实践:请同学们上台装扮两个犹太人,伴随着音乐进行表演。
5、学习《图画展览会》作品基辅大门(1)聆听并回答问题:运用了管弦乐哪个组的乐器增强了效果?分析:图片简介:军队凯旋的场景,士兵方队雄壮威武的通过基铺大门,与妻儿家小欢聚庆贺的场面。
欣赏《图画展览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图画展览会》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从而能够唱出整首歌曲。
3.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歌曲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图画展览会》故事的讲解和分析。
2.歌曲《图画展览会》的欣赏和唱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用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展示《图画展览会》的封面或主题形象,向学生介绍这本书。
2. 学习课文1.老师向全班讲解《图画展览会》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并请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可以通过课外延伸阅读、阅读笔记、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图画展览会》的理解和记忆。
3. 歌曲欣赏和唱歌1.老师播放歌曲《图画展览会》的录音,让学生跟着唱歌。
2.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歌曲的歌词,让大家对这首歌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3.可以通过反复学唱、录制视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唱歌能力,并加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堂评价1.课堂教学板书或PPT展示的质量和清晰度。
2.学生对于课文和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学生的唱歌能力和对歌曲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在家再次认真阅读《图画展览会》并写下阅读笔记,并为自己的笔记评选出一篇最好的给老师看。
2.要求学生把《图画展览会》的故事和歌曲讲给自己的亲友,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让学生养成爱好文学的习惯,开阔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图画展览会。
教学设计教师:画家XXX的图画给XXX提供了灵感,他用音乐的形式再现了这些画面中的形象和情感。
这种将画面转化为音乐的创作手法,被称为“音画”。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音画之境吧!播放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中的《漫步》、《基辅大门》等几段音乐主题,让学生根据速度、力度、节奏、音区、乐器、情绪、性格等多种音乐要素和心理特征,分析作品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三、音画创作教师:我们也可以用音乐来描绘画面,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画作品。
现在,我给大家分发画纸和颜料,让我们一起来创作吧!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在画纸上创作出自己的画面,并配以自己喜欢的音乐,展示给大家欣赏。
四、课堂总结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图画展览会》这部音乐作品,了解了民族乐派与XXX、作曲家XXX及创作背景,并通过观赏画家XXX的十幅图画,感受了音画之境。
最后,我们还创作了属于自己的音画作品,体验了音画创作的乐趣。
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研究,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发现音乐中的画面,画面中的音乐,让我们的感官得到更加丰富的体验。
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画家XXX和作曲家XXX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共同追求斗争目标。
但由于XXX的生活窘迫,他在39岁时突然去世。
两年后,人们为已故画家举办了遗作展览。
作曲家XXX被亡友的作品深深打动,从展览会上的部分作品中选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倾注满腔热情一挥而就,创作了一部由十段乐曲组成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
这个作品后来被法国作曲家XXX改编为“交响音画”。
教师向学生明确了音诗音画的概念,引用了教科书中“交响诗”的定义。
学生们一起阅读了这个定义,然后教师问他们《图画展览会》是文学性还是描绘性作品,学生们回答是描绘性作品。
教师让学生想象自己参观了图画展览会,然后带领他们欣赏了作品中的两段音乐——“未孵化的鸡雏的舞蹈”和“杜依勒里宫的花园”。
学生们听完音乐后,猜测哪段音乐属于哪幅画,有的学生能够正确判断。
《图画展览会》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图画展览会》的背景和创作灵感来源。
1.2 学会欣赏和分析《图画展览会》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1.4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绘画创作。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介绍《图画展览会》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2 分析《图画展览会》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如色彩运用、构图、笔触等。
2.3 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的重要作品,并解析其意义和主题。
2.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场景,激发绘画灵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采用讲授法,讲解《图画展览会》的背景和艺术特点。
3.2 采用示范法,展示如何分析和创作绘画作品。
3.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绘画创作。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引入《图画展览会》的背景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图画展览会》中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3 示范讲解,展示如何分析和创作绘画作品。
4.4 学生实践,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1 学生对《图画展览会》的背景和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5.2 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的表现。
5.3 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展示。
5.4 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图画展览会》相关书籍和画册。
6.2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图片和文章。
6.3 实物资源:画作复制品、画材和绘画工具。
第七章:教学重点与难点7.1 教学重点:了解《图画展览会》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学会欣赏和分析绘画作品。
7.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场景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第八章:教学准备8.1 教师准备:熟悉《图画展览会》的相关知识和作品,准备教学演示材料。
8.2 环境准备:教室布置,设置展示区和绘画实践区。
图画展览会-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图画展览会的背景、意义和活动形式。
2.学会如何以音乐为灵感,创作与绘画配合的艺术作品。
3.培养学生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提高创意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对于图画展览会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将音乐和绘画完美结合。
2.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表现。
教学内容教学前期准备1.了解图画展览会的背景和历史,并选择适当的音乐作为灵感。
2.搜集音乐相关的美术作品,以供学生参考。
第一课:图画展览会的背景1.讲解图画展览会的历史和来源。
2.分类介绍图画展览会的不同形式和参加者。
3.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展览作品在音乐方面的灵感来源。
第二课:音乐选题和概念设计1.介绍音乐的概念和特点。
2.分析参考音乐作品,并讲解其鲜明的音乐特色。
3.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兴趣,挖掘音乐与美术结合的可能性。
第三课:绘画创作1.引导学生从音乐中获取灵感,设计艺术作品的概念和构思。
2.讲解关于美术构图和颜色运用的基本技巧。
3.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创作与音乐相关的画作。
第四课:作品展示和评价1.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审核和筛选。
2.组织学生参观其他同学的作品。
3.进行同等级别的作品比较和评价,学生归纳提炼关于二者融合的特点和互相影响。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和分组讨论相结合。
2.创作过程中实行自主和团体学习相结合。
3.作品评价实行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
教学时长本次教学共计四堂,每一堂45分钟。
总结图画展览会是一项旨在通过音乐来鼓励和启发艺术创作的活动。
本教案旨在通过音乐及其音乐特点的创作鲜明的美术作品,督促学生设计创新、风格独特、充满魅力的作品。
同时,本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成为具有潜力和格调的创意学生的自信性,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创意精神和创意个性的培养。
《图画展览会》教案【课题】图画展览会【课型】欣赏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认真聆听《图画展览会》片段《牛车》、《两个犹太人》等作品,初步了解和感知管弦乐合奏的音色特征,掌握“音画”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等,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牛车》、《两个犹太人》的内容和意境。
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穆索尔斯基及该曲的创作背景,体会他和哈特曼之间纯洁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1、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漫步”、《牛车》及《两个犹太人》三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2、难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创编和表演。
【教学方法】体验、合作【教学工具】多媒体、钢琴、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好,欢迎来到圣彼得堡哈特曼的个人画展,我是解说员杨老师,刚刚大概浏览了一下画展,请问:师:你看到了几幅画?印象最深的是哪幅?生:师:听到音乐了没,情绪是怎样的?生: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用音乐与画面结合的方式,细细品味《图画展览会》(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二、新课(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师:接下来老师通过一段微课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及创作背景。
穆索尔斯基,19世纪俄国作曲家。
“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为之一,他主张音乐必须反映现实,表现人民的精神面貌。
其作品具有民族性和独创性。
其中《图画展览会》是根据其挚友画家哈特曼地十幅遗作通过“漫步主题”连接起来所创作的一部钢琴组曲,后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成了管弦乐曲。
(设计意图:了解背景,对分析其作品尤为重要。
)(二)欣赏“漫步主题”1、学唱“漫步主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直观、形象地用音乐要素体验“漫步”主题。
)2、演唱“漫步”主题(1)有感情地学唱“漫步主题”师:所以在整首作品中“漫步主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师:请跟着钢琴学唱主题旋律。
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教材湘艺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七彩管弦(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背唱《漫步》音乐主题,感受、体验乐曲中的音乐要素(速度、力度、音区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感受,理解音乐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情感与价值观:体验音画的魅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中《漫步》、《牛车》、《两个犹太人》三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难点:根据音乐,发挥想象理解音乐中的图画,并能进行编创表演。
教学方法欣赏、体验、交流、讨论、自主编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一)同学们参加过展览会吗?去过哪些展览会呢?(二)有没有用耳朵参加过展览会?(三)导入课题:图画展览会二、了解作者穆索尔斯基(1839—1881)俄国作曲家。
五人强力集团之一。
他的创作具有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
主要作品有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管弦乐曲《荒山之夜》,歌曲《跳蚤之歌》。
三、介绍《图画展览会》。
《图画展览会》是作者1874年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哈曼特的遗作展览后有感写的。
全曲共十段。
分别是《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宫的花园》、《牛车》、《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两个犹太人》、《李莫日市场》、《墓穴》、《鸡脚上的小屋》、《基辅大门》。
每一段乐曲描绘一个特定的景物。
四、欣赏乐曲(一)“漫步”主题1.介绍“漫步”主题在全曲中的作用。
2.欣赏“漫步”音乐体会音乐速度和情绪。
3.跟随钢琴伴奏,随老师一起将这段音乐主题进行视谱演唱。
(二)欣赏“牛车”1.欣赏“牛车”,感受音乐力度进行的特征。
2.交流讨论:这段音乐描述了怎样的一辆牛车?(三)欣赏“两个犹太人”1.观看“两个犹太人”绘画图片,请用词语来形容这两个人的特征。
图画展览会-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图画展览会的概念和起源,了解艺术与音乐的联系;2.学生能够听懂音乐作品并理解艺术家的意图,理解音乐与视觉之间的相互关系;3.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图画展览会图画展览会,是一种结合音乐和视觉艺术的节目形式。
它起源于巴黎,最初是一种叫“无产阶级艺术展览会”的展览,旨在展示当时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现代艺术作品。
后来,这种展览演变成了结合音乐和视觉艺术的表演形式,并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2.音乐作品欣赏选择一些经典的图画展览会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并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曲子中使用了哪些乐器?•因为这首曲子用到了这些乐器,你有什么感觉?•这首曲子与你最近听过的一首歌有什么不同?•这首曲子有没有让你想到什么形象或画面?3.作品设计和实施让学生设计自己的作品,可以是画画、制作模型或者其他形式。
学生需要考虑:如何使用颜色、形状、线条等元素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使用诸如音乐和光线等元素,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4. 作品评价和改进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作品整体的视觉效果,如何使用音乐等元素增强作品效果。
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互相评价,指出作品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听音乐作品,并引导学生思考;2.学生设计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展示;3.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图画展览会的概念和起源;2.让学生理解音乐与视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使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五、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及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并互相评价。
最终评价标准包括以下方面:1.作品的表现力;2.使用音乐等元素增强作品效果的巧妙程度;3.学生的作品改进和提升能力。
《图画展览会》教学目标:1、了解强力集团和作曲家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
2、了解《图画展览会》的创作背景。
3、通过欣赏前五个乐章,感受其中所表现的不同场景和作曲内容。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各个乐章的特点及中间的衔接。
难点:抽象音乐与具体故事情节的转换。
解决办法:充分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每个乐章的创作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穆索尔斯基是“强力集团”成员中最具有直抒胸臆气质,在音乐的语言形式和精神世界里突破力量最大的一位。
他取得了一种从语言中产生的新旋律,把直接来自生活的散文谱成音乐。
穆索尔斯基的不朽名作,首推俄国国民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交响诗《荒山之夜》和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
其他经常演出或演奏的,还有歌剧《霍万基斯纳》和《索罗金斯克市集》连篇歌曲集《死之歌与舞》。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图画展览会》。
二、明确目标1、《图画展览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2、作者所选十幅画的素材是什么。
3、“漫步”主题是一个怎样的主题。
4、每个乐章的听觉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整体感知《图画展览会》的各曲之间插有题作“漫步”的间奏乐段,暗示作者在展览会中浏览漫步的情景。
全曲从“漫步”的序奏开始,用5|4与6|4交替的自由节拍组成,这个主题以间奏曲的方式先后在全曲中变换演奏形态,一共出现了5次之多。
这段主题是由3支无伴奏小号嘹亮的吹出,此后逐渐增加乐器,使色彩更为浓厚。
(一)第一曲:侏儒。
音乐中巧妙的描绘出罗圈腿的侏儒,以古怪的姿态,笨拙的跳跃的情景。
据说,这个丑陋的矮人是住在地底下掘宝“地中精灵”。
拉威尔的编曲,以木管和弦乐的拨奏以及弱音的小号,刻画出这滑稽可笑的画面。
(二)第二曲:古堡。
这是中世纪意大利楼塔高耸的古堡,在寂静的夜晚,年轻的骑士伫立塔下,对他的心上人高歌恋曲。
从低音管舒畅的主题开始,再由中音萨克管唱出中世纪风甜美的旋律。
此曲就由这两段主题构成,形成缠绵动人的旋律,令人涌起一段思古幽情。
欣赏《图画展览会》教案[001]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编写的《图画展览会》教案[001],旨在通过欣赏图画展览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图画展览会的含义和意义;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图画展览会》相关图片或幻灯片;3.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幅有趣的图画,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和细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出示《图画展览会》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图画展览会的含义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
第三步:学习课文内容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第四步:欣赏图画展览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他们喜欢的图画进行欣赏和研究。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图画的细节、内容和意义,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
3.学生展示他们的发现和观点,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评论。
第五步:设计图画展览1.学生分组合作,设计自己的图画展览。
2.学生确定展览的主题和内容,制定展览计划,并分工合作完成展览所需的其他任务,如制作展板、写作展览说明等。
3.学生展示他们的图画展览,并向其他同学讲解展示的内容和意义。
第六步:总结课程内容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延伸1.给学生布置作业:请学生用一段话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解释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幅图画。
2.组织学生参观真实的图画展览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作品的魅力。
3.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图画,并进行小型的学校艺术展览。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图画展览会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和欣赏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图画展览会选曲——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学生已经学习了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节奏,本节课安排了一次图画展览会,旨在通过音乐与图片的搭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知道如何选取适合图画展览会的音乐;2.理解音乐与画面的搭配关系;3.通过欣赏音乐及其搭配的画面,深入感受音乐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举办的图画展览会,告诉学生在这个展览会上,每幅画都会搭配一首音乐,让画面更加动人、生动,邀请学生一起来欣赏这些画作。
2. 知识讲解接着,教师要对选曲进行讲解。
可以首先询问学生平时都会听哪些音乐,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图画展览会中选取适合的音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音乐风格音乐具有多种风格,比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等。
在选择图画展览会的音乐时,需要考虑画作的风格和气氛,然后选取与之相符的音乐,让画面和音乐产生合理的搭配关系,从而更好地表达画面的情感和意境。
(2)音乐节奏不同的音乐有着不同的节奏,旋律中的音符发出的声音的长度和重复次数与音乐的节奏有关。
在图画展览会中,需要选择与画作节奏相适应的音乐。
如果一幅画的主题节奏很明显,那么就要选取具有明显节奏的音乐,让整个场景愈发生动起来。
(3)音乐情感音乐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功能,可以通过音乐情感去强化画面的情感表达。
在选择图画展览会的音乐时,需要考虑画作所表达的情感,然后选取相应的音乐,让整个场景的情感大致相同。
3. 选曲环节在选曲环节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符合要求的音乐,然后请学生仔细听、感受每首音乐,最后选出最适合该画作的音乐。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和画作的搭配关系,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学生自由选择音乐,同时也要欣赏其他同学的选择,从不同角度感受同一幅画的不同情感表达。
4. 欣赏环节欣赏环节是图画展览会的重要环节,此时每幅画都要搭配选好的音乐呈现出来。
图画展览会(选段)-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图画展览会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2.掌握图画展览会的主要内容和形式3.了解图画展览会对美术和音乐的影响教学重点1.探讨图画展览会对文艺发展的积极作用2.分析图画展览会的曲调和节奏教学内容一、导入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参加过的一次艺术展览活动,对展览会的各种形式、内容、观众和艺术品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展览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正片环节1.图画展览会的概念及历史教师通过PPT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图画展览会的基本概念和起源,从艺术史角度讲解图画展览会的历史渊源,如法国沙龙、意大利弗洛伦萨展和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展等的背景及对当地国家文化艺术的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图画展览会既是一种文化传承、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为艺术家提供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
2.图画展览会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背景,教师选择一些具代表性的文艺作品,如油画、素描、水彩画等,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名称、创作背景、艺术家的介绍、作品的特点等内容,并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品的美感心得,以提高学生的感受、表达能力。
3.图画展览会对美术和音乐的影响通过对艺术家的简介,介绍艺术家的人生经历、艺术风格和艺术修养等,让学生了解到图画展览会对美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音乐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结合乐理、乐史知识,分析曲调特点,听取展览会上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美术之间的无尽美妙。
三、总结环节教师在总结环节中,旨在让学生对图画展览会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美感和情感,培养学生对文艺事物的审美素养。
同时,提醒学生体验多元文化、居于敬畏之心、审美情感的转化能力等。
教学方法1.PPT讲解法2.听音乐、听讲座法3.互动讨论法教学评估1.学生分享心得体会2.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估教学参考1.《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2.《图画展览会的意义》3.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简介和作品分析。
图画展览会
一、教材信息
•年级:八年级
•教材:人音版五线谱第15册
•章节:第7章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图画展览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图画展览会》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
3.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图画展览会》乐曲的演奏技巧;
•教学难点:结合音乐与画作进行情感体验与刻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教师先用几幅画作引出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画作的看法和感受。
2.让学生思考:艺术为何物?艺术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对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重要影响。
2. 学习环节
1.讲解《图画展览会》的历史背景,介绍该乐曲的创作过程和主要内容。
2.教授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分段演奏后,再整段练习。
3.谈论该曲展现的情感特点及如何演奏打动听众。
4.结合音乐与画作鉴赏,让学生自由想象,将画作所表达的意境,用音乐全面演绎,并互相表演,加深情感体验。
3. 进一步拓展
1.让学生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介绍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美术馆、画廊以及艺术家等。
2.鼓励学生访问艺术展,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五、家庭作业
1.让学生整合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写出有关图画展览会的历史和现实状况。
2.自选一幅画作,用《图画展览会》乐曲为背景音乐,将画面所表达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重新审视音乐与艺术的关系,体验了音乐和画作之间的融合,并学习了如何通过演奏打动听众的技能。
同时这节课也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教育,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图画展览会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人音版五线谱中所包含的各类音符,并能够熟练地演奏。
2.能够通过与图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听觉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听取学生各自带来的乐器演奏。
2.学习五线谱中的各类音符及其演奏方式。
3.欣赏美术课上所绘制的画作,了解画作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4.将画作与音乐相结合,通过演奏与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乐器演奏1.让学生各自带来自己擅长的乐器,并进行短暂的自我介绍。
2.让学生认真地演奏一段音乐,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提高演奏技艺。
第二步:学习五线谱1.介绍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并让学生认真地练习。
2.通过演奏练习,让学生掌握各类音符的演奏方式。
第三步:欣赏画作1.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并展开讨论。
2.让学生逐个发表对这幅画的看法和感受,从而让学生了解画作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第四步:将画作与音乐相结合1.让学生与自己擅长的乐器配合演奏,配合画作展开即兴演奏。
2.让学生结合画作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进行音乐演奏。
第五步:总结评价1.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让学生给自己和同学进行评价,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资料1.五线谱教材: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第15册。
2.美术画作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将音乐和美术这两门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演奏中。
通过学习五线谱和欣赏画作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视听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同时,由于缺乏实物乐器,本节课的演奏效果略显不尽人意,需要今后加以改进。
图画展览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图画展览会的内容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图画展览会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
1. 展览会的宣传资料和图片。
2. 与展览会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3. 艺术品的图片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通过展示展览会的宣传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图画展览会的基本信息。
2. 教师介绍展览会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对艺术品进行初步的观察和思考。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他们对展览会的理解和感受。
5.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艺术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五、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实际的图画展览会,加深对艺术品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品,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學法:本課以欣賞為主,結合歌唱、體驗、想像、繪畫、創編、表演、評價等一系列活動,對“音畫”有理性的認識。
三、教學目標:
1、聆聽《圖畫展覽會》,能夠感受、體驗樂曲中音樂要素(節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樂的內容及意境。
2、通過小組合作,在理解音樂意境的基礎上,能創編默劇動作將音樂加以再現。
3、通過欣賞、創編、表演,掌握“音畫”這一概念。
4、利用上網查閱、預先收集視聽資料等多種管道,學會用自學的方式瞭解穆索爾斯基這個音樂人物。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欣賞《圖畫展覽會》中《牛車》、《兩個猶太人》、《基輔大門》三個音樂段落,體驗音樂要素在表現越情緒中刻畫音樂形象的作用。
2、教學難點:根據音樂,發揮想像創編默劇並表演
五、教學準備:
電腦、多媒體投影儀、多媒體課件、黑板、鋼琴、圖片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進入教室,並按老師要求,以“U”型方陣入座。
2、左中右三個方陣各請一名同學抽一簽。
(數字號碼將為課程中的表
演、體驗做好準備工作)
(二)新課導入:
提問:同學們有沒有去參觀過一些展覽會啊?去過哪些展覽會呢?(汽車展、售樓展、動漫展、畫信展、美術展、古玩展等等)今天,老師將邀請你們用耳朵去參觀一個圖畫展覽會。
(有議論聲)是不是覺得老師剛才的話說錯了?耳朵如何去參觀畫展?其實一點沒錯,一會兒,我們就將在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音樂的引領下去參觀一個精彩的圖畫展覽會。
點題,出示課件: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哈特曼音樂——音畫作品——美術
(三)新課教學:
1、大家平時參觀展覽會的時候通常會選擇用怎樣的步伐速度呢?(快速、中速、慢速)學生選擇其一。
2、如果為你參觀的步伐配上音樂,你會選擇下麵哪一種呢?教師點擊課件裏的音樂片段,請同學感受選擇一個音樂速度與意境最為適合的旋律片段。
(《野蜂飛舞》《漫步主題》《葬禮進行曲》)初聽《漫步主題》
以上環節目的:體會音樂要素中速度與情緒對作品的影響作用,並對《圖畫展覽會》中銜接各樂段的《漫步主題》有一個初步印象。
3、剛才大家聽到的《漫步主題》是穆索爾斯基作品《圖畫展覽會》中最為重要的一段音樂。
因為這部作品是曲作者穆索爾斯基去參觀亡友俄羅斯畫家和建築家哈特曼的遺作展覽後,經過篩選從中挑出他最
感親切的肖像畫、風俗畫以及與民間創作密切相關的畫面,寫成的一套鋼琴曲。
全曲共分《侏儒》、《古堡》、《杜衣勒裏宮得花園》、《墓穴》等十段音樂。
每一段樂曲描繪了特定的景物,(強調、語氣加重)而整個作品則用《漫步主題》加以貫串和統一起來,所以說這段音樂在這個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4、跟隨鋼琴伴奏,隨老師一起將這段音樂主題進行視譜演唱。
5、熟悉漫步主題後,我們將在它的旋律伴隨下依次來欣賞圖畫展覽會中展出的三幅作品。
三幅繪畫作品我們將按照抽籤號碼,分別邀請各方陣的同學配合老師來進行現場解說與介紹。
以上環節目的:簡單介紹《圖畫展覽會》的創作背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理解下麵各段音樂旋律。
《漫步主題》的視譜演唱,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牢記這段貫穿全曲的音樂旋律,同時也能幫助學生練習音樂視唱能力,為下一個環節做好鋪墊。
5、首先,第一幅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幅畫,(課件)老師只給看5秒鐘立即關閉圖片。
請左邊方陣同學回答。
提問:剛才這幅畫面中有哪些建築?除此之外還看到了些什麼?(同學回答時肯定以大的建築物為主,教師此時要引導學生分析出畫面中與音樂有關的內容,比如:教堂、大門、歐式建築、街道、歡歌的人群。
)
6、分段播放音樂《基輔大門》,當聽到音樂中提供了某些線索時立刻舉手示意,並告訴大家是什麼建築?教師根據學生的反應,進行
適當引導,借用音樂要素引導學生答題。
A、莊嚴的頌歌,它像巨人一樣宏偉和有氣魄。
管樂器的合奏強調出它所有特有的氣質——雄偉的城門,具有古俄羅斯的建築風格。
B、虔誠而嚴肅的音樂形象仿佛是有人在祈禱,祥和安寧的唱詩聲和祈禱聲,又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建築?教堂
C、聽這一聲聲規整有序,有著金屬質感的聲音,它像是什麼東西發出的?教堂的鐘聲
D、熱烈輝煌的鐘聲,表現了古俄羅斯的節日氣氛,在這雄偉的城門下,我們還能看到什麼景象?節日裏歡騰雀躍的人民
7、聽賞完畢小結,再次打開PPT觀看圖片,對比音樂與繪畫作品的吻合程度,強調在藝術領域中除了美術外,也可以用音樂的手段來描繪自然景物。
注意音樂還中隱約出現了“漫步主題。
”
以上環節目的:在分段聽賞回憶圖片畫面中感受音樂要素中旋律、樂器、情緒、力度等對塑造音樂形象起到的影響作用。
教師的小結給學生起到了一個“音畫”概念的引導作用。
8、伴隨著輕聲的“漫步主題”音樂欣賞第二幅圖片(課件)。
畫面中有兩個人物,請用詞語來形容這兩個人的特徵。
請中間方陣的同學回答。
(消瘦、哀怨、貧窮、富有、肥胖、蠻橫……)
9、這幅畫中的兩個猶太人,是作者哈特曼在1868年旅行時寫生的模特兒。
其中一個富有、肥胖、自滿而樂觀;另一個貧窮、消瘦、哀怨。
10、看黑板上的表格,僅僅只在欣賞了這幅圖片後就請中間方陣
中兩位同學憑你的設想來填寫。
(板書/課件)本方陣同學可幫忙
11、表格填寫可供選擇的詞語:強、弱、緩慢、急促、重、輕、木管樂器組和絃樂器組、小號、傲慢、威風凜凜、神經質、機靈、趨附逢迎、哀怨、自滿而樂觀
人物戈登堡什繆耶爾
主題
情緒
力度
樂器
旋律
畫面內容
12、填寫結束後對《兩個猶太人》音樂段落進行欣賞,邊聽邊看剛才填寫的表格是否正確,另外兩個方陣的同學在音樂結束後對表格的填寫進行批改。
13、請同學根據剛才聽到的音樂來設計一段默劇動作,三個方陣各派一組代表,看哪組能將音樂與圖片中這兩個人物的特徵表現得最淋漓盡致。
(給2分鐘排演,同時輕聲播放音樂,教師到各組給以輔導)
14、請中間方陣第一個上場表演,配合音樂開始部分,進行默劇表演。
隨後是左右方陣。
15、小組相互點評,教師點評各組優缺點,並給表演得最好的方陣加分。
以上環節目的:根據抽籤情況,確定中間方陣同學回答第二幅畫面介紹。
為了避免重複教學方式,所以此處設計為填寫表格與默劇表演。
表格的填寫可以幫助學生明確音樂要素對音樂人物形象刻畫上的作用,默劇表演可以讓學生更直接的參與實踐,通過不同的方式再次點題,體會音樂中所要表現出的畫面。
點評加分能激發大家的參與熱情。
16、聽著輕柔的“漫步主題”音樂,我們來到今天要欣賞的最後一幅圖畫作品前。
圖畫作品的標題叫《牛車》,但這幅畫不在老師這裏,而是在同學們的手中。
(學生議論、覺得詫異、開始翻書)
17、這最後一幅畫先要請大家認真去聽,繼續利用分析音樂要素的方法對穆索爾斯基的這段音樂進行賞析,這樣我們就能看到哈特曼的這幅圖畫作品了。
18、完整播放《牛車》音樂。
先請大家閉上眼睛,最大程度發揮想像,老師在播放音樂的同時給予一些小的提示來幫助同學感受畫面。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聆聽分析音樂要素中的樂器、音區、旋律、力度等特徵。
教師畫外音引導提示:兩頭馴順的公牛拖著一輛大貨車正緩緩駛來。
這是一輛什麼樣的大貨車呢?(華麗精緻/笨重簡陋、輕鬆行進/蹣跚而來、車上農民心情是喜悅/悲痛、牛車是由遠而近/由近而遠?)19、音樂結束,請同學拿出帶來的紙張和筆,根據剛才的分析與欣賞,當場進行簡筆繪畫。
請兩位右邊方陣的同學到黑板上現場作畫。
教師根據音樂要素對應呈現的畫面給予點評,並請大家欣賞原作(課
件)。
以上環節目的:通過欣賞進行簡筆劃的創作,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音畫”的含義,同時在欣賞時有的放矢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掌握利用音樂要素分析作品的方法,為今後音樂作品欣賞打下扎實的基礎。
簡筆劃的創作之後再欣賞原作,一來是對比,二來也更進一步讓學生確信“音畫”作品是能用音樂很清晰展現自然景物畫面的一種特殊的音樂體裁。
(四)鞏固新課:
今天我們欣賞了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創作的《圖畫展覽會》中的《牛車》、《兩個猶太人》、《基輔大門》三首音樂作品。
三首音樂都有與之對應的繪畫作品,而且三首音樂都在描寫和描繪著現實生活中一個個不同的自然景物,像這類型的描繪性的交響詩就被稱為“音畫”。
點擊課件,再次出現課題PPT 畫面。
貫穿這些畫面的則是我們已經熟悉的《漫步主題》。
回憶輕聲哼兩句,加以鞏固復習。
以上環節目的:課程結束前的小結,幫助學生再回顧今天課上所學的知識與欣賞過的音樂,通過回憶幫助大家再次明確理解何謂“音畫”這種音樂體裁。
(五)佈置作業:
1、繼續完善並完成《牛車》的簡筆劃,下周課前交。
2、簡單查閱瞭解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簡單查閱瞭解俄國作曲家鮑羅丁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下周課將資料帶來進行交流。
以上環節目的:作業1的佈置主要針對需要進一步完善與提高繪畫作業的同學而設計的。
作業2要求學生對曲作者進行瞭解,對於初二年級的學生已有足夠的自習能力,所以課堂上老師沒有多加介紹,主要依靠同學課後查閱、學習,這也是對課堂知識的一種課外拓展延伸的學習方式。
作業3為預習,為下一節課內容的開展而設計的知識預習準備。
/v/b/33983832-1742438541.html#33 98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