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展览会
- 格式:ppt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27
欣赏《图画展览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图画展览会》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从而能够唱出整首歌曲。
3.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歌曲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图画展览会》故事的讲解和分析。
2.歌曲《图画展览会》的欣赏和唱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用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展示《图画展览会》的封面或主题形象,向学生介绍这本书。
2. 学习课文1.老师向全班讲解《图画展览会》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并请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可以通过课外延伸阅读、阅读笔记、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图画展览会》的理解和记忆。
3. 歌曲欣赏和唱歌1.老师播放歌曲《图画展览会》的录音,让学生跟着唱歌。
2.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歌曲的歌词,让大家对这首歌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3.可以通过反复学唱、录制视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唱歌能力,并加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堂评价1.课堂教学板书或PPT展示的质量和清晰度。
2.学生对于课文和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学生的唱歌能力和对歌曲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在家再次认真阅读《图画展览会》并写下阅读笔记,并为自己的笔记评选出一篇最好的给老师看。
2.要求学生把《图画展览会》的故事和歌曲讲给自己的亲友,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让学生养成爱好文学的习惯,开阔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图画展览会教案教案名称:图画展览会教案编写人:专业教师教案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案目标:1. 通过参观图画展览会,学生能够理解图画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观察和审美能力。
3. 通过组织和展示自己的图画作品,鼓励学生发掘和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教案准备材料:1. 图画展览会展示区域。
2. 学生的画笔、颜料、画纸等绘画工具。
3. 艺术绘画书籍和图画故事书籍。
教案步骤:Step 1: 引入(15分钟)在上课开始前,老师可以放一些美丽的图画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
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询问他们对这些图画作品的想法和感受。
然后,老师可以向学生询问他们是否知道有关图画展览会的信息,以及他们是否参观过图画展览会。
Step 2: 学生参观图画展览会(30分钟)老师将学生带到学校图书馆或特定的展览区域参观图画展览会。
老师可以保持安静,让学生自行观看图画作品,并在需要时提供指导和解释。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同学们分享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Step 3: 图画作品讨论(15分钟)回到教室后,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最喜欢哪幅图画作品?为什么?”“你觉得这些图画作品表达了什么?”“你在这些图画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故事?”等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Step 4: 绘画活动(30分钟)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绘画活动。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或素材,如动物、自然景观等,供学生选择并进行绘画。
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绘画技巧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绘画能力。
Step 5: 图画展览(15分钟)在课堂结束前,老师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图画展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
学生可以在教室的展示区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解释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和互相赞赏。
教案总结:通过图画展览会的参观和绘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创造力。
《图画展览会》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图画展览会》的背景和创作灵感来源。
1.2 学会欣赏和分析《图画展览会》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1.4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绘画创作。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介绍《图画展览会》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2 分析《图画展览会》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如色彩运用、构图、笔触等。
2.3 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的重要作品,并解析其意义和主题。
2.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场景,激发绘画灵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采用讲授法,讲解《图画展览会》的背景和艺术特点。
3.2 采用示范法,展示如何分析和创作绘画作品。
3.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绘画创作。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引入《图画展览会》的背景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图画展览会》中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3 示范讲解,展示如何分析和创作绘画作品。
4.4 学生实践,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1 学生对《图画展览会》的背景和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5.2 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的表现。
5.3 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展示。
5.4 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图画展览会》相关书籍和画册。
6.2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图片和文章。
6.3 实物资源:画作复制品、画材和绘画工具。
第七章:教学重点与难点7.1 教学重点:了解《图画展览会》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学会欣赏和分析绘画作品。
7.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场景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第八章:教学准备8.1 教师准备:熟悉《图画展览会》的相关知识和作品,准备教学演示材料。
8.2 环境准备:教室布置,设置展示区和绘画实践区。
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分析《图画展览会》是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一部钢琴套曲,作品以音乐描绘了莫斯科维特列尼博物馆中的画作,展现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情感。
这部作品在钢琴曲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下面将对《图画展览会》的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首先, 艺术特征:1. 多样的音乐风格《图画展览会》共有十幅画作,每一幅都在音乐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在整个套曲中,穆索尔斯基充分展现了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包括了抒情的旋律、活泼的舞曲、悲伤的调子等等。
每一幅画作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表现,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色彩和情感。
2. 具象的描绘在《图画展览会》中,穆索尔斯基通过音乐表现出了画作中的具体场景和情感。
在《巴比伦塔》这一幅画作中,穆索尔斯基运用了高低音粗犷的对位,表现出了建筑物的雄伟壮丽;而在《牧师中年》中,音乐则轻柔悠扬,表现出了半农村半城市的宁静氛围。
这种具象的描绘使得观众在听到音乐的仿佛能够看到画作中的景象。
3. 强烈的情感表达《图画展览会》中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表达,每一幅画作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内核。
穆索尔斯基通过音乐将这些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整部作品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的表达,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通过音乐,观众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对于画作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其次, 演奏技巧:1. 转调的应用在《图画展览会》中,穆索尔斯基大量地运用了转调的手法。
这种技巧不仅增加了作品的音乐表现力,也增加了演奏的难度。
演奏者需要在不同的调性中切换,并保持音乐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掌握好转调的应用对于演奏这部作品是至关重要的。
2. 对位法的运用在某些段落中,穆索尔斯基运用了复调技巧来营造音乐的层次感和厚度感。
对演奏者而言,要准确地掌握好不同声部间的对位关系,并使它们保持和谐、流畅,是一项技术上的挑战。
3. 手位的转换由于《图画展览会》中音乐风格的多样性,演奏者需要经常进行手位的转换,有时需要在不同的音域中迅速切换,这对于手指的灵活性和技巧要求是非常高的。
《图画展览会》作品赏析《图画展览会》是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于1874年根据亡友——画家哈尔特曼的遗作展览会而创作的一部杰出作品。
1873年,与穆索尔斯基交情颇深的画家哈尔德曼不幸突然去世了,为了纪念这位与其交往达四年之久的密友,穆索尔斯基在参观了圣彼得堡美术学校为哈尔德曼所举行的绘画遗作展览会后,根据其中的几幅图画创作出了这部由十首小曲组成的音乐作品。
《图画展览会》原是一部标题性的钢琴套曲,由于穆索尔斯基的成功创作,其后的许多作曲家都曾经将其改编成管弦乐组曲,其中最出色的当属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所作的改编。
拉威尔以他那精湛纯熟的配器技巧和诠释功力,赋予了这部作品以多样的色调和新颖的音乐表现。
我们这里介绍的正是由他所改编的管弦乐组曲。
《图画展览会》由与“图画”相关联的、各自独立的十首小品组成。
它们虽各自独立,但却紧密相关,这种关联性是通过“漫步”主题来实现的。
这一主题在整部组曲中反复出现,将十首小品加以组织和穿插,好像是作曲家在信步闲游地从一幅幅的画前走过一样。
而且,每次出现,它都在乐器的编配和调性等方面呈现着各异的面貌,以表现着作曲家观画时的不同情绪。
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使全曲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
引子。
庄严的“漫步”主题:(一)《侏儒》。
这是一幅形态怪异的侏儒造型的玩具素描。
作曲家通过快速的、痉挛式的音乐进行生动地刻画了侏儒那蹒跚的步态并赋予了它以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侏儒》之后,“漫步”主题第二次出现,它沉思而内省,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曲家漫步到下一幅画前的心绪。
(二)《古堡》。
这是一幅绘有中世纪城堡的抒情风景画。
整段音乐沉静而悲凉,透过它,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那古老的古建筑物,而且还似乎听到了古堡边田园诗人那动人的歌声。
《古堡》之后,“漫步”主题第二次出现,将前后两段乐曲贯穿在了一起。
(三)《杜依勒里花园》。
哈尔特曼在画中所描写的是在王宫花园里嬉戏的孩子们和他们的保姆。
在这段音乐当中,作曲家通过快速的音符流动,形象地勾勒出了孩子们那任性、调皮的嬉闹声。
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分析《图画展览会》是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作品,被认为是钢琴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十幅画作为题材,每一幅画都体现了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全曲的结构和旋律都紧密围绕着这些画作展开,展现了穆索尔斯基惊人的作曲才华。
本文将对《图画展览会》的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一、《图画展览会》的艺术特征1.多样的音乐风格《图画展览会》共包括十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以展览会中的一幅画作为题材,展现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
“马克西姆”一部分以华丽的音乐风格展现了一幅背景宏大的油画,如同一场盛大的宫廷舞会;而“暴风雨”一部分则以急促的节奏和浑浊的和弦描绘了一场暴雨来临的景象。
这种多样的音乐风格使得整个套曲充满了变化和惊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生动的音乐描绘穆索尔斯基擅长用音乐来描绘画作中的场景和情感,通过音乐的表现力来再现画作的形象和意境。
“古老的城堡”一部分以低音区的响亮和沉重的音符勾勒了一座古老的城堡的雄伟和宏伟,“巴比伦的宝塔”一部分则通过高音区的明亮和华丽的音乐描绘了巴比伦的宝塔的神秘和壮丽。
这种音乐描绘的技巧使得整个套曲听起来更加生动和具象化。
3.丰富的情感表达《图画展览会》的每一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个性和情感色彩,从欢快的舞曲到激昂的英雄曲,从温柔的抒情曲到阴郁的神秘曲,每一部分都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和情绪。
这种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得整个作品更加饱满和生动,听众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冲击和心灵共鸣。
1.音色的变化在演奏《图画展览会》时,钢琴家需要灵活运用钢琴的音色变化来表现不同部分的情感和风格。
在演奏“古老的城堡”一部分时,可以通过沉重的低音区和厚重的音色来表现出城堡的雄伟和宏伟;而在演奏“巴比伦的宝塔”一部分时,则需要用明亮的高音区和清澈的音色来描绘宝塔的神秘和壮丽。
通过音色的变化,钢琴家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作品中的各种情感和景象。
2.节奏的处理《图画展览会》中有许多部分都包括复杂而急促的节奏,钢琴家需要具备出色的节奏感和技巧来演绎这些部分。
图画展览会-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图画展览会的概念和起源,了解艺术与音乐的联系;2.学生能够听懂音乐作品并理解艺术家的意图,理解音乐与视觉之间的相互关系;3.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图画展览会图画展览会,是一种结合音乐和视觉艺术的节目形式。
它起源于巴黎,最初是一种叫“无产阶级艺术展览会”的展览,旨在展示当时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现代艺术作品。
后来,这种展览演变成了结合音乐和视觉艺术的表演形式,并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2.音乐作品欣赏选择一些经典的图画展览会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并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曲子中使用了哪些乐器?•因为这首曲子用到了这些乐器,你有什么感觉?•这首曲子与你最近听过的一首歌有什么不同?•这首曲子有没有让你想到什么形象或画面?3.作品设计和实施让学生设计自己的作品,可以是画画、制作模型或者其他形式。
学生需要考虑:如何使用颜色、形状、线条等元素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使用诸如音乐和光线等元素,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4. 作品评价和改进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作品整体的视觉效果,如何使用音乐等元素增强作品效果。
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互相评价,指出作品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听音乐作品,并引导学生思考;2.学生设计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展示;3.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图画展览会的概念和起源;2.让学生理解音乐与视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使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五、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及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并互相评价。
最终评价标准包括以下方面:1.作品的表现力;2.使用音乐等元素增强作品效果的巧妙程度;3.学生的作品改进和提升能力。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图画展览会》是俄罗斯作曲家莫德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参观了他的好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学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的动情之作。
他在作品中倾注了深深的哀伤和思念,作品乐思如泉,一挥而就就用音乐来描绘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景物而言,这部作品可说是一个辉煌的范例。
原作是钢琴曲,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将其改编为管弦乐曲后,这部作品更是广为流传,倍受欢迎。
《图画展览会》由四段在画展中的漫步音乐、一段和亡友对话的音乐和描绘十幅绘画作品的十段音乐组成。
“漫步主题”作为整个组曲的引子,同时又是联系各曲成为统一艺术整体的纽带。
它在一、二、四、六、八段结束时出现,每次出现都随着乐曲情绪的转换而加以变化,时而长,时而短,时而严峻,时而抒情。
仿佛是作曲家正漫步在画廊之中,深切地思念着他的亡友。
乐曲开始,"漫步主题"作为全曲的引子由嘹亮的小号奏出,然后铜管乐强有力的合奏支持并呼应着主题。
当音乐转换成弦乐器的色彩时,怀念而深情的情绪油然而生。
整个引子庄严肃穆而友情绵绵,整部作品的画面和场景便是在这一背景上得以展开。
第一幅画《侏儒》。
这是“一个小侏儒迈着畸形的双腿笨拙地走路。
”他身材矮小,八字脚外拐,十分丑陋音乐紧张而怪诞,充满震撼力的大鼓刻画出侏儒的艰难步履和绝望、复杂的内心世界。
弦乐的颤音、打击乐器色彩的加入带来了神秘的意境。
侏儒一瘸一拐的步态跃然眼前。
第二幅画《古堡》。
中世纪的古城堡前,一个游吟诗人在夜幕中唱着他那纯朴忧伤而又动人的歌。
中音萨克斯管前情地吟唱着,凄美而靓丽。
加了弱音器的弦乐使这首悲歌风味的抒情田园诗充满了平静地沉思冥想的氛围淡淡的哀愁丝丝缕缕,不绝于耳。
第三幅画《杜伊勒里宫的花园》。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图画展览会》是俄罗斯作曲家莫德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参观了他的好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学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的动情之作。
他在作品中倾注了深深的哀伤和思念,作品乐思如泉,一挥而就就用音乐来描绘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景物而言,这部作品可说是一个辉煌的范例。
原作是钢琴曲,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将其改编为管弦乐曲后,这部作品更是广为流传,倍受欢迎。
《图画展览会》由四段在画展中的漫步音乐、一段和亡友对话的音乐和描绘十幅绘画作品的十段音乐组成。
“漫步主题”作为整个组曲的引子,同时又是联系各曲成为统一艺术整体的纽带。
它在一、二、四、六、八段结束时出现,每次出现都随着乐曲情绪的转换而加以变化,时而长,时而短,时而严峻,时而抒情。
仿佛是作曲家正漫步在画廊之中,深切地思念着他的亡友。
乐曲开始,"漫步主题"作为全曲的引子由嘹亮的小号奏出,然后铜管乐强有力的合奏支持并呼应着主题。
当音乐转换成弦乐器的色彩时,怀念而深情的情绪油然而生。
整个引子庄严肃穆而友情绵绵,整部作品的画面和场景便是在这一背景上得以展开。
第一幅画《侏儒》。
这是“一个小侏儒迈着畸形的双腿笨拙地走路。
”他身材矮小,八字脚外拐,十分丑陋音乐紧张而怪诞,充满震撼力的大鼓刻画出侏儒的艰难步履和绝望、复杂的内心世界。
弦乐的颤音、打击乐器色彩的加入带来了神秘的意境。
侏儒一瘸一拐的步态跃然眼前。
第二幅画《古堡》。
中世纪的古城堡前,一个游吟诗人在夜幕中唱着他那纯朴忧伤而又动人的歌。
中音萨克斯管前情地吟唱着,凄美而靓丽。
加了弱音器的弦乐使这首悲歌风味的抒情田园诗充满了平静地沉思冥想的氛围淡淡的哀愁丝丝缕缕,不绝于耳。
第三幅画《杜伊勒里宫的花园》。
穆索尔斯基为此曲加的副标题是“孩子们游戏后的争吵”。
这是巴黎一所王宫的花园,孩子们在花园里游戏着,吵闹着。
木管乐器调皮地上下飞驰,好象孩子门叽叽喳喳的喊叫,小提琴的对比乐句更使音乐充满了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