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展览会上的图画》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欣赏:图画展览会》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动作将音乐加以再现。
3、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画”这一概念。
4、利用上网查阅、预先收集视听资料等多种渠道,学会用自学的方式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2学情分析
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还不是很了解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牛车》、《基辅大门》2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越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根据音乐,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参观展览
(一)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参观过一些展览会啊?去过哪些展览会呢?(车展、楼展、动漫展、画展、美术展、古玩展等等)
今天,老师将邀请你们用耳朵去参观一个图画展览会。
耳朵如何去参观画展?一会儿,我们就将在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音乐的引领下去参观一个精彩的图画展览会。
2【讲授】速度学习。
欣赏《图画展览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图画展览会》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从而能够唱出整首歌曲。
3.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歌曲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图画展览会》故事的讲解和分析。
2.歌曲《图画展览会》的欣赏和唱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用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展示《图画展览会》的封面或主题形象,向学生介绍这本书。
2. 学习课文1.老师向全班讲解《图画展览会》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并请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可以通过课外延伸阅读、阅读笔记、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图画展览会》的理解和记忆。
3. 歌曲欣赏和唱歌1.老师播放歌曲《图画展览会》的录音,让学生跟着唱歌。
2.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歌曲的歌词,让大家对这首歌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3.可以通过反复学唱、录制视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唱歌能力,并加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堂评价1.课堂教学板书或PPT展示的质量和清晰度。
2.学生对于课文和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学生的唱歌能力和对歌曲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在家再次认真阅读《图画展览会》并写下阅读笔记,并为自己的笔记评选出一篇最好的给老师看。
2.要求学生把《图画展览会》的故事和歌曲讲给自己的亲友,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让学生养成爱好文学的习惯,开阔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图画展览会》
教材内容:欣赏《图画展览会》(十五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尔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一部钢琴组曲,也叫“展览会上的图画”。
全曲共分十段,每段乐曲描绘一个特定的景物,而整个作品则用一个名叫“漫步”的主题贯串和统一起来。
这部钢琴组曲写法文采斐然,引起很多作曲家的注意和研究,并将其改编成管弦乐曲。
本课欣赏的是由法国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改编的管弦乐《图画展览会》中的《漫步主题》《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四段乐曲。
作曲家用音乐手法来描绘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景物,揭露社会现实,表达内心情感,是音画作品中一个辉煌的典范之作。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关注俄罗斯音乐文化。
二、通过欣赏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三、熟唱“漫步主题”,知道交响诗、音诗、音画的概念,了解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及
主要音乐贡献。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从音乐要素、乐器音色人手,分析音乐形象,理解音乐内涵。
课前准备:课件、钢琴、画
教学过程:。
《图画展览会》作品赏析《图画展览会》是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于1874年根据亡友——画家哈尔特曼的遗作展览会而创作的一部杰出作品。
1873年,与穆索尔斯基交情颇深的画家哈尔德曼不幸突然去世了,为了纪念这位与其交往达四年之久的密友,穆索尔斯基在参观了圣彼得堡美术学校为哈尔德曼所举行的绘画遗作展览会后,根据其中的几幅图画创作出了这部由十首小曲组成的音乐作品。
《图画展览会》原是一部标题性的钢琴套曲,由于穆索尔斯基的成功创作,其后的许多作曲家都曾经将其改编成管弦乐组曲,其中最出色的当属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所作的改编。
拉威尔以他那精湛纯熟的配器技巧和诠释功力,赋予了这部作品以多样的色调和新颖的音乐表现。
我们这里介绍的正是由他所改编的管弦乐组曲。
《图画展览会》由与“图画”相关联的、各自独立的十首小品组成。
它们虽各自独立,但却紧密相关,这种关联性是通过“漫步”主题来实现的。
这一主题在整部组曲中反复出现,将十首小品加以组织和穿插,好像是作曲家在信步闲游地从一幅幅的画前走过一样。
而且,每次出现,它都在乐器的编配和调性等方面呈现着各异的面貌,以表现着作曲家观画时的不同情绪。
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使全曲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
引子。
庄严的“漫步”主题:(一)《侏儒》。
这是一幅形态怪异的侏儒造型的玩具素描。
作曲家通过快速的、痉挛式的音乐进行生动地刻画了侏儒那蹒跚的步态并赋予了它以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侏儒》之后,“漫步”主题第二次出现,它沉思而内省,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曲家漫步到下一幅画前的心绪。
(二)《古堡》。
这是一幅绘有中世纪城堡的抒情风景画。
整段音乐沉静而悲凉,透过它,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那古老的古建筑物,而且还似乎听到了古堡边田园诗人那动人的歌声。
《古堡》之后,“漫步”主题第二次出现,将前后两段乐曲贯穿在了一起。
(三)《杜依勒里花园》。
哈尔特曼在画中所描写的是在王宫花园里嬉戏的孩子们和他们的保姆。
在这段音乐当中,作曲家通过快速的音符流动,形象地勾勒出了孩子们那任性、调皮的嬉闹声。
一、教学目标:1、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动作将音乐加以再现。
3、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画”这一概念。
4、利用上网查阅、预先收集视听资料等多种渠道,学会用自学的方式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两个犹太人》两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越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根据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哑剧并表演三、教学准备:蓝牙发送、接收设备、黑板、音箱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进入教室,并按老师要求,以“U”型方阵入座。
2、左中右三个方阵各请一名同学抽一签。
(数字号码将为课程中的表演、体验做好准备工作)(二)新课导入: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参观过一些展览会啊?去过哪些展览会呢?(汽车展、售楼展、动漫展、画信展、美术展、古玩展等等)今天,老师将邀请你们用耳朵去参观一个图画展览会。
(有议论声)是不是觉得老师刚才的话说错了?耳朵如何去参观画展?其实一点没错,一会儿,我们就将在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音乐的引领下去参观一个精彩的图画展览会。
点题,音响: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哈特曼音乐——音画作品——美术(三)新课教学:1、大家平时参观展览会的时候通常会选择用怎样的步伐速度呢?(快速、中速、慢速)学生选择其一。
2、如果为你参观的步伐配上音乐,你会选择下面哪一种呢?教师点击音响里的音乐片段,请同学感受选择一个音乐速度与意境最为适合的旋律片段。
(《野蜂飞舞》《漫步主题》《葬礼进行曲》)初听《漫步主题》以上环节目的:体会音乐要素中速度与情绪对作品的影响作用,并对《图画展览会》中衔接各乐段的《漫步主题》有一个初步印象。
3、刚才大家听到的《漫步主题》是穆索尔斯基作品《图画展览会》中最为重要的一段音乐。
欣赏《图画展览会》教案[001]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编写的《图画展览会》教案[001],旨在通过欣赏图画展览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图画展览会的含义和意义;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图画展览会》相关图片或幻灯片;3.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幅有趣的图画,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和细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出示《图画展览会》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图画展览会的含义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
第三步:学习课文内容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第四步:欣赏图画展览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他们喜欢的图画进行欣赏和研究。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图画的细节、内容和意义,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
3.学生展示他们的发现和观点,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评论。
第五步:设计图画展览1.学生分组合作,设计自己的图画展览。
2.学生确定展览的主题和内容,制定展览计划,并分工合作完成展览所需的其他任务,如制作展板、写作展览说明等。
3.学生展示他们的图画展览,并向其他同学讲解展示的内容和意义。
第六步:总结课程内容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延伸1.给学生布置作业:请学生用一段话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解释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幅图画。
2.组织学生参观真实的图画展览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作品的魅力。
3.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图画,并进行小型的学校艺术展览。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图画展览会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和欣赏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音乐欣赏课《图画展览会》魏长萍一、设计思想: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宽广的领域中创造性潜能,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打开心灵去完整欣赏音乐,从真实感受出发,以自己的喜爱方式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提高积极性,从而更深入的了解音乐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课以欣赏为主,结合体验、想象、评价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音画”有理性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求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和介绍掌握“音画”这一概念,并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四、教学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从真实感受出发以他们喜爱的方式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1、导入(在教室的墙壁上挂几副画,让学生听音乐欣赏画进教室)师;欣赏画的心情?学:师:让我们轻松一下,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些建筑属于那个国家(课件)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生俄罗斯建筑,师那么俄罗斯建筑都有什么特点生;师我们大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建筑十分美观,你们知道我们大连有这样的建筑吗?生:师俄罗斯的歌曲有那些,谁会哼唱几句?《伏而加船夫曲》。
《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师;有谁知道俄罗斯音乐家都有谁?(名字非常有意思)生柴克夫斯基作品《天鹅湖》《睡美人》《罗蜜欧。
与诛丽叶》老师给同学门介绍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乐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大屏幕〉图画展览会分十段(大屏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俄罗斯一起去看看俄罗斯的《图画展览会》2作者简介:穆索尔斯基俄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能当众演奏协奏曲,13岁进禁卫军士官学校。
欣赏课《展览会上的图画》
篇一:欣赏《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两个犹太人》
一、教学目标:
1、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动作将音乐加以再现。
3、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画”这一概念。
4、利用上网查阅、预先收集视听资料等多种渠道,学会用自学的方式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两个犹太人》两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越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根据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哑剧并表演
三、教学准备:
蓝牙发送、接收设备、黑板、音箱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进入教室,并按老师要求,以“U”型方阵入座。
2、左中右三个方阵各请一名同学抽一签。
(数字号码将为课程中的表演、体验做好准备工作)
(二)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参观过一些展览会啊?去过哪些展览会呢?(汽车展、售楼展、动漫展、画信展、美术展、古玩展等等)
今天,老师将邀请你们用耳朵去参观一个图画展览会。
(有议论声)是不是觉得老师刚才的话说错了?耳朵如何去参观画展?其实一点没错,一会儿,我们
就将在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音乐的引领下去参观一个精彩的图画展览会。
点题,音响: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参加过一些展览会呢?都有哪些展览会?(动漫展、汽车展、美术展、古玩展等等)这些展览会都是用看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加一个奇特的展览会,那就是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
2、新课:音乐欣赏《图画展览会》
作者简介:穆索尔斯基俄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能当众演奏协奏曲,13岁进禁卫军士官。
毕业后,他在军队里担任军官,并参加了“强
力集团”的活动(“强力集团”又被称为“五人强力集团”、“强力五人集团”、“五人团”等。
19世纪60年代,由俄国进步的青年作曲家组成的“强力集团”(即新俄罗斯乐派),是俄罗斯民族声乐艺术创作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
)在1858年,终于决定献身于音乐事业而脱离军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的名作。
他的创作具有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在艺术风格上,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和独特的个性,在音乐语言和艺术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
作品介绍:《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穆索尔斯基参观哈特曼的纪念展览会后不久,又从展品中选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写成了一套钢琴曲,叫作《图画展览会》。
他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哀思和热情,写作时乐思和音调源源而来,几乎是一挥而就。
《图画展览会》全曲共分十段,他们分别是:《侏儒》、《古堡》、《杜伊勒里宫的花园》、《牛车》、《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两个犹太人》、《李莫日市场》、《墓穴》、《鸡脚上的小屋》、《基辅大门》。
“漫步”主题:
师:每一段乐曲描绘一个特定的景物,而整个作品则用一个叫作“漫步”的主题贯穿和统一起来。
这个主题是从哈特曼绘画中获得的灵感写出的,他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好像是穆索尔斯基自
己,以及哈特曼的朋友,在展览会上走来走去。
这个主题在乐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成为整套乐曲的基础。
好,说了这么多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图画展览会》欣赏图画吧。
欣赏《图画展览会》第四段《牛车》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请说说这段乐曲的情绪
2、请为这段乐曲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名字,并说出你的理由
原画是一幅风俗性画面:两头公牛托着一辆简陋的大车轮的牛车缓慢而过。
乐曲由弱到强再到弱表现牛车由远而近又走向远方,不断反复的沉重迟缓的和弦好象缓慢沉重的车轮,由大号奏出的驾车人之歌具有一种不胜重负的悲戚之感。
欣赏《图画展览会》第六段《两个犹太人》:
《两个犹太人》是《图画展览会》的第六段,乐曲中出现的撒母耳.戈登堡和什缪耶尔都是哈特曼在1868年旅行时写生的模特儿, 这两个犹太人,一个富有、肥胖、自满而乐观;另一个贫穷、羸弱、消瘦、哀怨,他们本来是哈特曼的两幅互不相干的肖像画中的人物,但在穆索尔斯基的这段乐曲中却聚在一起,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呢?请问:
1、你觉得乐曲中先出现的是哪一个,后出现的是谁,为什么?
撒母耳.戈登堡穆索尔斯基用间歇的节奏、出人不意的重音、减缓的速度,结合着每一个旋律音的意味深长的加重来表现
它,好像这个人打着各种手势,比手划脚地不知在威吓,还是在劝说什么人似的。
这个主题由木管乐器组和弦乐器组的齐奏奏出。
什缪耶尔机灵、神经质,在富人面前声音颤抖、趋附逢迎。
由加弱音器的小号奏出。
2、你觉得穆索尔斯基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的意图是什么?
欣赏《图画展览会》第十段《基辅大门》并回答以下问题:欣赏“基辅大门”的图片并介绍“基辅大门”的历史背景
问题:在穆索尔斯基的乐曲中《基辅大门》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
穆索尔斯基的这首乐曲很好地表达出画面的基本内容,它包含三个互为对比的形象:第一个是一首庄严的颂歌,它像巨人一样宏伟和有气魄。
管乐器的合奏强调出它所特有的这一气质。
第二个音乐形象虔诚而严肃,使人联想到教堂中的祈祷。
因为在图画中,除了城市外,还有一座教堂。
作曲家在这里用音乐来描绘教堂里传出的唱声和祈祷声,且在这里表示对亡友的哀思。
第三个音乐形象是节日的钟声,钟声中又出现了“漫步”主题。
鸣钟是古俄罗斯庆典仪式不可缺少的内容,乐曲中的钟声热烈辉煌,表现了古俄罗斯的节日气氛。
最后,在尾声中,城门的主题越来越辉煌,呈现出欢腾的壮丽景象。
小结:
《牛车》:始终是沉重的中等的速度,表达着农民对他们不自由的生活和没有欢乐的艰苦劳动的悲痛感受。
《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穆索尔斯基用威风凛凛、傲慢粗暴的音乐形象和加弱音器的小号那机灵的音乐形象刻画了一富一穷的两个犹太人,使作品具有了典型的社会意义。
《基辅大门》:二二拍子的快板,庄严肃穆的,威风凛凛的。
音乐是一首庄严的颂歌,象巨人一样气势宏伟。
乐队的全奏好象民众的欢腾,音乐在辉煌的音乐形象中气势磅礴地结束。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欣赏《图画展览会》,让我们真正走进了音乐,并发现要想读懂音乐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去体会,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鉴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