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格式:doc
- 大小:440.50 KB
- 文档页数:23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环境这一概念,包括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等。
该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
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
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
⑵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
⑶将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同上。
⑵结合图解讲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问题探究法。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1.体液前列腺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2.细胞内胶体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3.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这样一来环境;组织液是婚姻生活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4.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胸腺吞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生活外部环境的环境。
5.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6.内环境是细胞与细胞外媒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7.消化道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养料CO2O2消化液重吸收血浆组织细胞废物、CO2组织液淋巴养料、O28.细胞外液成分:血浆:水、蛋白质(多)、无机盐;营养物质(糖类)、代谢废物;激素、气体、抗体。
组织液和淋巴中成分和含量与相近,但蛋白质含量少。
9.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无机盐(钠离子、氯离子)蛋白质组织水肿1营养不良○2过敏反应(组织胺:使得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3毛细淋巴管堵塞○4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球肾炎(淋巴结位置通透性增加)○肾小囊肾小管(2)酸碱度:最适PH:7.35~7.45与HCO3和HPO4等离子有关缓冲物质:H2CO3/HCO3HPO4/H2PO4乳酸+NaHCO3乳酸钠+H2O+CO2H2CO3+Na2CO3NaHCO3(3)温度:37°C内状况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的对稳定状态。
2.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能够各种物质和条件。
3.贝尔纳: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坎农(经典解释):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沟通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痕(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八(存在于细胞内.釣占23)L体液J 「血浆"细胞外疲=内环境(細胞直接主活的环境)彳蛆织液屮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M)L淋巴等"2.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内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細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W徘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a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02、CO2等匚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注意:(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不同体细胞所处内环境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1)渗透压:分为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O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 / NaHCo3 NaH2PO4∕Na2HPO4∣CO2+H2O^=→H2CO3 ⅜ ---- k H--HCO3-(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人体内环
境的稳态与调节
生物学是农学、林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
小编准备了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稳态的生理意义
(1)什么是人体内环境?
拓展:①下列液体属于内环境的是: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液、血浆、淋巴、唾液、汗液、
②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血红蛋白、效应T 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激素、消化酶
(2)说出体液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2.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何区别、联系?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4)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人体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5)人体钠和钾的主要来源和排出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人体内钠、钾代谢的特点是什么?
(6)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什么?由哪种腺体分泌和释放?
(7)胰岛素通过什么途径降低血糖浓度?
(8)胰高血糖素通过什么途径降低血糖浓度?。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习目标】1、阐述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各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3、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4、重点: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各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体液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点诠释】(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所以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
血浆(液体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血细胞(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
绝大部分的组织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进入血管成为血浆。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①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血浆、组织液、淋巴及细胞之间的关系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要点诠释】(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其中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人体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外环境是我们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体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所组成的液体环境。
(2)从细胞的角度来看,细胞的外环境是细胞外液,即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也就是人体的内环境,细胞的内环境是细胞内液。
因此内环境是相对人体外界环境而言的,相对于细胞来说是外环境。
但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输卵管、输尿管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气体或液体都应视为外部环境。
也就是说体内的一些液体,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的液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抑制尿液的形成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5.右上图是人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被消耗掉了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6.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7.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O2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8.下列各项,与组织水肿无关的是()A.毛细淋巴管堵塞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C.血浆蛋白增多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9.人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浆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10.高等动物心肌细胞从外界环境获得K+的途径是()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是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13.人体血浆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通过几层膜结构()层层层层|14.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 浓度1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只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恒定不变,就可以维持稳态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16.人被蜜蜂蜇伤后,被蜇伤口周围立即形成肿包,对肿包形成的解释正确的是()A.蜜蜂蜇针刺破皮肤后,造成机械损伤B.蜜蜂蜇针刺入时,带入病菌,伤口感染C.蜜蜂蜇针将毒液注入皮肤血管,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滞了血液流通D.蜜蜂蜇针注入的毒液可以改变伤口周围的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蛋白渗出,使伤口周围组织液增多17.下列哪项不是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具有的功能()$A.提高血糖浓度B.维持血浆渗透压C.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D.运输氧气18.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是()A.水B.红细胞C.钠离子D.氧气19.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20.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不等B.血浆和组织液之间不断发生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葡萄糖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2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2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可以不经过细胞外液直接进入血浆23.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运输的物质有激素、氨基酸、CO2等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2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25.一般情况下,人的体液中O2浓度较低的是A. 血浆B. 组织液C. 淋巴D. 细胞内液26.如图表示人体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27.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由①②③④组成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二氧化碳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28.(2010·温州模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29.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双选)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减少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0.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 ()>A.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D.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完成)二、非选择题'31.下列图中A、B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1)毛细血管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2)如果①为蛋白质,则①到②表示.②进入A的方式是(3)如果①为淀粉,且组织细胞为肝细胞(肝细胞中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当正常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A中②的浓度比B中的要,这是因为;①②③三种物质可处于内环境中的是.32.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
(每空1分)(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3)如图所示,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稳态的概念是。
33.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②、③代表的液体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
(4)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5)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1-、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34.(6分)如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 ] 和[ ]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调节网络。
(2)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的浅黄色的液体来源于[ ] ,呼吸酶主要存在于[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35.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系统,b表示系统,c表示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层生物膜。
-参考答案1.解析:组织液可以扩散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只能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而不能形成组织液。
2.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答案:C3.解析:人体代谢过程中的各种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浸润在组织液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的外部环境;毛细淋巴管壁内侧的细胞外液为淋巴,外侧的细胞外液为组织液;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中,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答案:D4.解析:一次性过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降低,使其渗透压降低,从而使细胞吸水肿胀,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