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 第2课时 数的认识(2)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65 MB
- 文档页数:26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总复习一数与代数2数的运算第2课时教案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数的运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独立完成导学案“温故知新”,指名汇报,并且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
2、直接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1、教学例3(1) 出示例3,想一想: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 独立思考,并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1题。
(3) 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法。
(4) 指名演板,全班交流,并说一说具体的思考和解决过程。
2、教学例4(1) 出示例3,让学生认真看图,指名说一说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并说一说题中的25 和49各表示什么意义? (2) 独立思考,并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2题。
(3) 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 指名演板,全班交流,并说一说具体的思考和解决过程。
3、教学例5(1) 出示例5,获取信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 独立思考,并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3题。
(3) 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指名演板,全班交流,并说一说具体的思考和解决过程。
三、当堂检测:1、课堂活动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演板并讲解解决思路和方法,全班交流。
2、练习十九1——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检查、交流、订正。
3、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和“巩固达标”, 在小组内检查、交流、订正。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九6、7、8、10六、课后反思:。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1.数与代数第2课时数的认识(2) 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时将继续探讨数的认识,重点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数的性质的深入学习,学生将掌握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
2. 掌握数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3. 学会运用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的理解。
2. 数的性质的掌握和运用。
3. 将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数轴模型。
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新课讲解:介绍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加深理解。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数的性质和应用。
5. 总结讲解:教师总结数的性质,强调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数的概念:整数、小数、分数。
2. 数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3. 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个数的应用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数的知识有扎实的掌握。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理解上的障碍或技能上的挑战,它们通常是新知识的深层次概念、复杂的操作过程或者需要高级思维能力的应用。
对于“数的认识(2)”这一课时,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对数概念的理解、数性质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将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的理解学生在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2)|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单元的“数与代数-数的认识(2)”。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对整数、小数、分数的深入理解,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复习,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数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小数、分数的运算规则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转换,特别是分数与小数的互换。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教科书和练习册。
2. 白板和笔。
3. 计算器(可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重点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通过示例,展示小数、分数的运算规则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课堂练习(20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整数、小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5. 总结和回顾(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回答学生的问题,确保他们理解了课程内容。
板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2)- 子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运算规则、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通过观察生活,找出至少三个应用了整数、小数、分数的例子,并简单解释它们。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总复习一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西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总复习一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西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总复习一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西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数的认识教学目标:回顾有关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复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点,巩固求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辨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有关数的认识的内容。
板书课题。
二、回顾与交流:1、再现所学内容提问:什么叫整除?关于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说一说(1)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叫整除、因数、倍数、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让学生说一说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3、教学例3(1) 让学生结合表中的数议一议:你想到了哪些有关数的整除的知识?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 想一想:①上面的自然数中,奇数和偶数各有哪些?②用蓝色的笔圈出表中的质数,剩下的数中除了1都是什么数?在表中任找两个数写出它们各自的因数。
③什么样的数可以分解质因数?在表中找一个这样的数分解质因数。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1.数与代数第2课时数的认识(2)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余数与整除的概念,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2.能够掌握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与整数的相互转化;3.能够熟练运用分数进行运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余数与整除的概念,熟练运用分数进行运算;2.教学难点:分数和整数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否运用余数和整除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数学问题来导入新课。
例如,让学生用竖式计算261除以7,得到商和余数,并思考余数与整除的概念。
2. 概念解释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余数和整除的概念。
余数是在除法中,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时,余下的数。
而整除是指除数能够整除被除数,即被除数是除数的整数倍。
3. 实际应用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余数和整除的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班级有100名学生,把他们均分为6人一组,问最后剩下几人。
4. 分数的概念接下来,教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数是指一个数被分成若干等分,其中一份的数量叫做分母,等分的数量叫做分子。
5.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例如,1/2可以读作“一半”,也可以写成“0.5”。
6. 分数和整数的相互转化接着,教师向学生展示分数和整数的相互转化方法。
例如,将整数转化为分数,可以把整数作为分子,分母为1;而将分数转化为整数,可以将分子除以分母得到整数。
例如,2/3可以转化为2÷3=0.6。
7. 分数的四则运算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四则运算方法,包括加、减、乘和除。
例如,1/2+1/3=5/6。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问题、解释概念、应用实例、展示相互转化方法和四则运算。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余数和整除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应用,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总复习一数与代数2 数的运算(第2课时)教案西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总复习一数与代数2 数的运算(第2课时)教案西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总复习一数与代数2 数的运算(第2课时)教案西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数的运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独立完成导学案“温故知新”,指名汇报,并且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2、直接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1、教学例3(1)出示例3,想一想: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 独立思考,并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1题.(3) 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法。
(4)指名演板,全班交流,并说一说具体的思考和解决过程.2、教学例4(1)出示例3,让学生认真看图,指名说一说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并说一说题中的错误!和错误!各表示什么意义?(2)独立思考,并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2题。
(3)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 指名演板,全班交流,并说一说具体的思考和解决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数的认识教学目标:回顾有关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复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点,巩固求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辨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有关数的认识的内容。
板书课题。
二、回顾与交流:1、再现所学内容提问:什么叫整除?关于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说一说(1)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叫整除、因数、倍数、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 让学生说一说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3、教学例3(1) 让学生结合表中的数议一议:你想到了哪些有关数的整除的知识?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 想一想:①上面的自然数中,奇数和偶数各有哪些?②用蓝色的笔圈出表中的质数,剩下的数中除了1都是什么数?在表中任找两个数写出它们各自的因数。
③什么样的数可以分解质因数?在表中找一个这样的数分解质因数。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 圈一圈:①在表中圈出3和5的公倍数。
你有什么发现?②在表中圈出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4) 在表中任意找两个数,求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全班交流、订正。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三、当堂检测:1、练习十七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和“巩固达标”,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七8、10题。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