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寓言四则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课堂笔记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2.重点词语。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分别概括出这四则寓言的寓意。
2.区别它们的异同之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
2.《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
3.《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4.《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卷六》,作者刘安,西汉思想家。
四、课堂笔记
1.赫尔墨斯:自命不凡、爱慕虚荣、自吹自擂、爱面子。
2.蚊子: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疏忽大意。
3.智子疑邻:缺乏调查,主观臆断。
4.塞翁失马:祸福相依、乐极生悲,任何事物都有可能转化。
五、课后习题解答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中,赫尔墨斯到雕像店里两次问价的目的
是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是被人所瞧不起的”。
2.《蚊子和狮子》中,蚊子战胜了狮子,为什么又被蜘蛛消灭了?答:蚊子
战胜了狮子是因为蚊子有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和毫不畏惧的精神;被蜘蛛消灭是因为蚊子胜利后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丧失了警惕性,而蜘蛛则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3.《智子疑邻》中,宋国的大夫智其子而疑其邻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富
人讲的是身份贵贱,所以认为儿子高明;而老人说的是人之常情,老人触犯了富人的身份地位的忌讳。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一、文体知识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4、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二、课文细读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当时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地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不一样。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4.赫耳墨斯的雕像是什么价格?这则寓言的有何寓意?不要钱,如果买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他的雕像可以白送。
以神喻人,《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第一则:寓言《带你去海边》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蜜蜂带领一只小蚂蚁去海边分享美丽景色的故事,小蚂蚁坚持自己能够完成带领蜜蜂去海边的行程,最后极其艰难地把尾巴和蜜蜂系在一起,用自己的工夫,推着蜜蜂到达了海边。
让蜜蜂体会到了被美景所折服的感觉,这则寓言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就算是微小的力量,也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效果。
一个刻苦努力,百折不挠的人,最终能够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去征服最美丽的景观,收获成功的喜悦。
第二则:寓言《耐心的螃蟹》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大螃蟹和一只小鱼的故事,小鱼急着要过河,可惜身材太小,不能控制水流。
给了大螃蟹一个好主意,大螃蟹接受了小鱼的好意,让它钻到头和身子的缝隙中,搭乘大螃蟹的身上,最终小鱼乘坐大螃蟹游到了河对岸。
这则寓言提醒我们:要有耐心、团结合作,用心去倾听、学习,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
互相配合,增强彼此信任,实现共同的梦想。
第三则:寓言《心服口服》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鹰和一只熊的故事,鹰喉咙僵硬而无法说话,于是鹰把他的困境告诉了熊,熊建议使熊暗中跟随鹰,从而可以完成鹰要过的每一关,鹰照旧做了熊的想法,终于可以完成他的梦想。
这则寓言教会我们:任何困难的挑战都要求心服口服,行动和思想的团结,只有如此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完成任务,避免耗费精力。
第四则:寓言《牛版拯救鸡》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驼牛和一只鸡的故事,驼牛在拯救困鸡时,把它们放在自己的背上,用自身的力量把它们从深坑里带出来。
这则寓言教会我们:做人要有大气量和姿态,在任何时候都要维护正义,敢于做事,为他人着想,用实际行动诠释正义精神。
只有当我们不计个人代价地采取行动拯救他。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一、狐狸的假装
故事:一只老狐狸被猎人追捕,便在一棵大树下面出了一巴掌,狐狸恐慌得连忙抱住大树狡辩道:“我是大树的枝叶,怎么可能动!”猎人见了瞒天过海,放过狐狸而去。
笔记:本寓言故事展现了狐狸以狡辩骗取安全的勇敢,以及猎人仁慈劝阻的品德,教诲人们绝不能以谎言欺骗他人,也要以善良的心做事。
二、猴子的惊喜
故事:一只猴子爬到顶上一棵桃树上,正想好摘到一些桃子,结果一看每个枝头上都挂满了桃子,无比激动,便把自己搂进枝头间,吃掉了桃子。
笔记:本寓言故事彰显出贪婪的危害,提醒人们要有恰当的自制力,节制贪婪的欲望,不要对一时的惊喜而忘记自己的本分。
三、兔子的聪明
故事:一只兔子被猎人追赶,他一路跳过小坎儿,准备豁出去,突然发现还有一个大小坎儿,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兔子把自己背起来,双腿站立,把自己当成了一棵树,猎人以为是一棵树,自然就没有发现他,兔子得以逃脱。
笔记:本寓言故事告诉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想出聪明的办法来战胜困难,兔子抓住机会,变拙为巧,用聪明的办法逃出了困境。
四、蚂蚁的勤劳
故事:一只蚂蚁在河边采集落叶,突然一只鹰从天上俯冲,想要抓住蚂蚁,蚂蚁从鹰的爪子中跳了出来,回到家里,就对家人说:“做事要立刻行动,莫要耽搁”。
笔记:本寓言故事提醒人们勤劳致富、有勇无畏,只要采取有效行动就能成功摆脱困境,有效利用时间,及时行乐,勤劳致富才是正道。
;。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文学常识+问题+主题#初一语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作者简介相传伊索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作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其语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二、相关资料宙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神的首领。
古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
三、问题归纳1.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交代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的店里来,其来意表明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
寥寥数字,就勾画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格。
2.对赫耳墨斯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
这里的心理描写,既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原因,又深化了他骄傲自大的性格。
3.故事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本题运用故事结尾妙处两步分析法。
故事这样结尾是为了与赫耳墨斯的自我估价形成鲜明的对比。
讽刺那些妄自尊大的人,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
四、课文主题《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一、文体知识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短小故事。
寓言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来揭示生活哲理或道德教训。
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单一,想象丰富,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的寓意便是其中心所在。
二、问题归纳1.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的原因是什么?蚊子之所以能战胜狮子,一方面是能发挥己之所长,攻击敌之所短,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狮子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他用爪子抓,不但没有抓住蚊子反而抓破了自己的脸。
《穿井得一人》一、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二、文学常识节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共26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三、文言知识1.溉(gài)汲(jí):打水浇田浇田溉:浇灌。
汲:从井里打水。
2.及:等到。
3.国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
4.闻:知道,听说。
5.穿井:解释为“打井”、“凿井”。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这里是“使知道”。
7.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8.对: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的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四、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3.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住在国都的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5.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6.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五、内容理解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2、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盲目轻信传言,注重实地调查的明君。
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杞人忧天》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一、文体知识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4、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二、课文细读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当时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地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不一样。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4.赫耳墨斯的雕像是什么价格?这则寓言的有何寓意?不要钱,如果买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他的雕像可以白送。
以神喻人,《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022 寓言四则复习要点伊索寓言一、重点字词赫(hè)雕(diāo)像庇(bì)护爱慕(mù)较量(liàng)喇(lǎ)叭凯(kǎi)歌二、文学常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约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善用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过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自命不凡的赫尔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强大的狮子却最终又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四、知识点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1)宙斯、赫拉和赫尔墨斯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第三代众神之王,奥林匹斯十二神之首,宇宙的统治者,是希腊神话里众神中最伟大的神。
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奥林匹斯众神中地位及权利最高的女神,宙斯的唯一合法妻子,掌管婚姻和生育,捍卫家庭。
赫尔墨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商业之神、旅者之神、行路者的保护神、雄辩之神,宙斯和阿特拉斯之女迈亚的儿子。
(2)构思精巧这则寓言通过对话的形式展开,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
正当赫尔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之时,却听到了雕像者淡然的答话,情节陡转直下便戛然而止。
短小的篇幅把情节写得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3)绝妙的讽刺赫尔墨斯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身价一定会比别的神更高,不料却被雕塑者当作“添头”白送,雕像者淡然的一句话,反衬出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的爱慕虚荣者却是一个一文不值得“添头”,这种讽刺是何等绝妙。
2、蚊子和狮子(1)结构蓄势突转,曲折有致这则寓言的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
首先是蚊子一开始就发出挑战书,“我不怕你”“我比你强得多”体现了蚊子的自信和智慧,话语咄咄逼人,这是第一步蓄势。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1. 标题:蚂蚁和蜻蜓内容:从前有一只勤劳的蚂蚁和一只懒散的蜻蜓。
一天,蚂蚁忙着为来年存粮,而蜻蜓却整天无所事事,只顾着玩耍。
过了几天,天空阴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
蚂蚁在自己的小岩洞里舒舒服服地吃着辛苦存储的食物,而蜻蜓却找不到任何可食用的东西。
它饥肠辘辘地飞到蚂蚁的家门口,乞求蚂蚁一些食物。
蚂蚁看到了蜻蜓的遭遇,心生慈悲,给了它一些食物。
从此以后,蜻蜓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性,并以后再也不再懒散。
寓意:劳动和储蓄的重要性。
2. 标题:狼与小羊内容:一只小羊正在河边喝水,突然一只狼出现在小羊的身后,它贪婪地盯着小羊。
狼想要吃掉小羊,于是它找了个借口:“你为什么在河里弄浑水?”,小羊小声回答:“我没有弄浑水,我只是在喝水。
”狼觉得小羊的回答太无辜,于是又找了个借口:“你是不是嘲笑我?”小羊再次回答:“我没有嘲笑你,我只是喝水。
”狼见小羊握住最后的机会,又说:“那不是你的牙齿留在我的饭碗里吗?”小羊无辜地回答:“我没有牙齿,也没有能留在你碗里的牙齿。
”狼听完后愈发生气,终于离开了。
寓意:诚实克己守信。
3. 标题:乌鸦和狐狸内容:一只乌鸦飞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块美味的奶酪。
一只狡猾的狐狸看见了,便走到树下,巧舌如簧地夸奖乌鸦的美丽,并让乌鸦唱一首歌。
乌鸦被狐狸的夸奖所迷惑,张开嘴巴唱起歌来,但乌鸦唱完后狐狸一起冷笑:“你真是一只傻乌鸦,你的声音又难听又难看。
”乌鸦感到非常羞愧,也非常懊悔,它的贪婪使它失去了自己的美味奶酪。
寓意:不要因为他人的奉承而骄傲自满。
4. 标题:画蛇添足内容:一个农夫看到一个画家在画一条勉强够身子长的蛇,他觉得不满意,便告诉画家:“这条蛇太短了,我要你再加上一段。
”画家听从了农夫的话,在蛇的尾巴上又加了一段。
结果,这条蛇因为有了额外的尾巴而变得迟钝又笨拙,最终被其他动物轻易地捕食了。
寓意:不可多加。
以上四则寓言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寓意,适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学习。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的课堂笔记:一、文学常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羊补牢》《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
二、基础知识字音字形庇护(bì)爱慕(mù)较量(jiào liàng)凯歌(kǎi)赫拉(hè)雕像(diāo)杞人忧天(qǐ)词语解释庇护:包庇;袒护。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三、《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的寓意: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赫尔墨斯三次问价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一次问价,他希望自己的雕像价格最高,内心自信;第二次问价,他听到宙斯的雕像价格后,认为自己的雕像价格可能会更高,内心更加自信;第三次问价,他听到自己的雕像只是作为添头白送,内心极其尴尬。
四、《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的寓意: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的原因:蚊子能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够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蚊子最终败给蜘蛛的原因: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自以为了不起,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五、《穿井得一人》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这句话有歧义,造成歧义的原因是: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也可以理解为丁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穿井得一人》的寓意: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六、《杞人忧天》杞人忧天地崩坠,废寝食者的原因: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
《杞人忧天》的寓意:讽刺那些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的人。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的课堂笔记内容。
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中,寓言是一个重要的阅读内容。
寓言是一种让人们在故事中掌握生活智慧的文学形式,它以幽默、浅显的方式传递出对人性、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册中的四则寓言故事以及其中的知识点。
《乌鸦喝水》这则寓言讲述的是一只饥渴的乌鸦在一口只有少许水的瓶子旁边寻找水喝,最终它发现了把水位提高的办法,成功地解决了饥渴。
这则寓言通过乌鸦解决困境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突发状况,我们需要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知识点:寓言的结构、寓言的主题、寓言的寓意。
《太阳和北风》这则寓言讲述的是太阳和北风比试谁更能让行人脱掉外衣,最后北风失败了。
这则寓言让我们明白了,用暴力解决问题很少可取,而善意和耐心却往往更加得心应手。
知识点:人物刻画、情节构思、寓言的表达方式。
《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讲述的是乌鸦拿着一块黄酥酥、香喷喷的大麻饼,结果被狡猾的狐狸哄骗了。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我们需要保持谨慎和警惕,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知识点:人物形象、动态表达、情感表达。
《老狼的智慧》这则寓言讲述的是小鸟因为不小心被困在了老狼的巢穴里,最后在老狼的智慧和神奇魔法的帮助下得以脱困。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危险和困境,勇气、智慧以及帮助他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知识点:情节的发展、想象的表现、语言的表达。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这四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理解故事本身,还可以领会寓言所蕴含的生活智慧。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理解寓言的结构、主题、寓意,同时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构思、动态表达、情感表达等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深刻地领会寓言的内涵,发扬其中的生活智慧。
初一上册寓言四则笔记据说,有一位著名的剑客,名叫叫西部。
他有一把宝剑,它是他家传下来的宝物,他经常照顾着它,把它磨光,以确保它的攻击力始终保持在最高水平。
可是,一个早晨,西部发现宝剑上出现了一个细小的裂痕。
它还没有影响宝剑的硬度,但它已经破坏了宝剑的完美外观了。
西部深深地哀叹,因为他知道,即使宝剑的硬度没有受损,但这个细小的裂痕也是宝剑的缺点。
接着,他想到了“金子总会闪耀”的古谚,这使他明白,即使宝剑出现了一个细小的裂痕,它依然是一把宝剑。
二、螳螂捕蝉据说,有一只螳螂,它有一个重大的志向,即捉住一只蝉。
所以,它身体强壮,为了实现它的梦想。
有一天,它终于遇到了一只蝉,但它把它当成空气一样,像以前一样,它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似乎没有发现它。
螳螂打算趁机捉住它,但它却给自己一个惊人的建议:它不要慌张,而要把它当成一只知青一样,保持它的欢快、坚持信念、持之以恒,而不是一头雾水,最终,它就有可能捕捉住它了。
三、雪虫惊蛰据说,有一只雪虫,它一直在等待着她的“惊蛰”,就像蝴蝶等待春天,或者蚕蛹等待成蝶的那样。
雪虫知道,它的形态和外表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它等待着,一天,当它经历了一场严寒的雪天,发现自己的翅膀已经变硬,它的背翅也变得更大,它就知道自己的“惊蛰”来了,它已经发生了变化,成熟了,可以出去度过一个新的生活。
它明白,它通过耐心、坚持,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它用那段旅程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不轻易放弃,就可以像雪虫一样经历变化,重新出发。
四、猴子捞月据说,有一只猴子,它想捉住月亮,于是它就爬上一棵大树,准备捉住月亮。
猴子发现,月亮总是溜走,它站在大树上,把树摇得像摇椅一样,但月亮依然逃跑了。
一旦它放弃了,它突然发现,它站在大树上,把树摇得像摇椅一样,月亮被它的影子淹没了!于是,它明白了,它不能依靠力量,抓住月亮,而应该利用自己的智慧,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结语上文梳理了初一上册中四个典型的寓言故事:宝剑破绽、螳螂捉蝉、雪虫惊蛰以及猴子捞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笔记
语文故事1:
鹰和乌龟
一只鹰高飞的时候看见一只乌龟被压在石头上,于是他降下来把乌龟拯救出来,
让乌龟放回池塘里。
乌龟感激不尽,于是大声答应道“愿今后你我都平安无事”,
鹰听后头也不回。
深意:虽然遇到困难要有勇气去克服,但是也要学会做出正确的回应和反应,懂得感恩而勇敢付出,可以让身边的人更开心,并互相帮助。
语文故事2:
老鼠和猫
一只老鼠看到一只猫吃完食物之后睡着了,它想利用机会来偷吃残羹剩饭,于是蹑手蹑脚的走过去,可是猫醒了,立刻抓住老鼠,老鼠获救后给它抱怨,可猫并
没有理会,转而大声说”不要贪心偷东西,会使自己落入困境。
“
深意:贪心会陷入困境,偷得失得快。
要明辨是非,惩前毖后,做正确的事才能获得荣誉。
语文故事3:
牛和熊
一只牛决定穿过森林,但是他却发现一只熊下意识地嘲笑他,认为牛弱小无力,于是牛把头低下来走过去。
熊也低头走了,原来它只是在恐惧牛的力量和勇气。
深意:凡事不要轻易臆测别人,要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所有敌人或者困难,让自己更加强大和坚强。
语文故事4:
猴子和桃子
一群猴子看见桃树上结满了红红的美味桃子,于是都拼命的向桃树爬去,可是它们却发现桃子都是用铁链挂在树上的,它们无力地放弃,委屈地靠在一起,最后
口中放出“贪心太多,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深意:尽量积极放弃诱惑,将手头赖以谋生的事业做好,获取更加财富和更好的结果。
七上语文寓言四则寓意
以下是七上语文寓言四则的寓意:
1. 《乌龟和兔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自满,否则会失败。
兔子因为自己的速度而感到骄傲,而乌龟则因为自己的毅力和恒心获得了成功。
如果我们也像兔子一样骄傲自满,不继续努力,就会像兔子一样失败。
2.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乌鸦遇到瓶颈时,它想到了用石子来帮助自己喝水。
这种方法虽然笨拙,但非常实用。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依赖他人。
3. 《鼹鼠和兔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和坚持。
兔子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但鼹鼠则告诉他要慢慢来。
最终,兔子因为急于求成而失败,而鼹鼠则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获得了食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轻易放弃。
4. 《乌龟和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乌龟虽然行动缓慢,但它坚持不懈,最终成功登上山峰。
鹰虽然飞行快速,但它认为自己无法像乌龟一样爬上山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自己,不断努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22课寓言四则笔记《寓言四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四个寓言故事。
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的笔记:
1. 《狼和小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借口,去伤害别人。
无论对方的辩解有多么合理,他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
2.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乌鸦通过巧妙地利用石子,成功地喝到了水。
3. 《兔子和乌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他人,也不要过分自信。
兔子因为过于自信而大意失荆州,最终输给了乌龟。
4. 《渔夫和金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婪是人性的弱点。
渔夫的妻子因为贪得无厌,最终失去了一切。
这些寓言故事都有深刻的寓意,通过动物的形象来讲述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这些寓言故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观念。
一、前言在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既引人深思,又具有丰富的哲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四则寓言故事,并共享我对这些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二、寓言一:《老马识途》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匹老马在颠簸的山岭中轻松自如地行走,而年轻的骡子却迷路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验和智慧比年轻和力量更为重要。
老马之所以能够轻松行走,是因为它对山岭的地形和道路早已了如指掌,而年轻的骡子缺乏这样的经验和智慧,所以就迷失了方向。
三、寓言二:《狐假虎威》在这个寓言故事中,一只狐狸利用一只老虎的威势来吓唬其他动物,然后得意洋洋地享受自己所谓的权势。
然而,当老虎不在的时候,狐狸却束手无策,最终被其他动物揭穿了其虚伪和无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和冒充终究是会被揭穿的,真正的能力和威望是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和努力来获得的。
四、寓言三:《死马当活马医》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把一匹死马驮在肩上装作是一匹活马,结果被人察觉了其欺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要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并且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
装死马当活马医只是一时的欺骗,最终还是会暴露无疑的。
五、寓言四:《镜子和水》在这个寓言故事中,一面镜子和一滩水争吵起来,它们各自认为自己更加美丽。
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镜子虽然能够清晰地映出自己的容貌,但是没有了水,它也会失去光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和真实,不要自负和炫耀,因为在我们自己眼中的美丽未必是真实的,而在他人眼中的我们才是真正的自己。
六、我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寓言故事,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老马一样,积累经验、提升智慧,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我们也应该像庄稼地里的那位农夫一样,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不是抱有侥幸心理;我们也要像镜子和水一样,保持谦虚和真实,不要自以为是,以免迷失了自己。
七、结语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的寓言故事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寓言四则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庇(bì)护遽(jù)髀(bì)跛(bǒ)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果大亡其财果:果然。
亡:丢失。
(2)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
(3)人皆吊之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4)居数月居: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
(6)父子相保保:保全。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
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近塞上之有人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个擅长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走失到胡人的地区去了。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边塞的人,战死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
三、文学常识
1.《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2.《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3.《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4.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有《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通过对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寓言四则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
相关链接:
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要点整理:在山的那边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紫藤萝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