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11.3《密度》导学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4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密度》导学案新人教版 (I)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导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极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导学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①选择几个大小不同形状规则的圆柱体铁块、木块。
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算出体积并编上号。
③用天平依次从小到大测出圆柱体质量,记录并作图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分析m—V图象又有何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密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理量符号:____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_(4)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密度是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应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生练习:例1 由密度的概念及公式,可以判定对于同一种物质()A.密度是一样的B.体积越小,密度越大C.质量越大,密度越大D.体积越大,密度越大例2 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B.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它们的密度就小了C.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D.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变形题] 将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砖分割成体积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则( ). A.体积大的密度一定大 B.体积小的密度一定大C.两者的密度一定相等 D.两者的密度一定不相等V/cm3m/g10-13 练习1、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是6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2,则瓶中余下氧气密度为____________。
第11章第3节密度导学案“密度”预习导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学会利用密度的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二、预习内容:(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第13页-16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并保证在25分钟之内独立完成。
)1.请你看一看课本13页的“想想议议”至少提出一个问题2.你知道生活中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有哪些?3.如何用描点法来画出相应函数的图像?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Kg=mg 12mg==kg15g=t3=cm3m3=m5.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质量相同吗?6.相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体积相同吗?为什么?三、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来。
(每人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课内探究导学案一、明确学习目标:(请四人一组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写到黑板上)二、自主研修,合作探究:探究一: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边用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他们的长、宽和高,算出他们的体积,然后小组内交流、补充,比比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
)将你的测量结果与同组的同学比较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有差别吗?并分析原因,怎样才能使你的测量结果更准确?探究二:密度(学习要求: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密度的含义2.密度的公式探究三:学习使用密度表(学习要求:仔细观察给出的一些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密度值,看看你有哪些发现?将你的发现写在下面的空白处,比比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快,想的办法最好。
)三、全班交流,精讲拓展交流一:你对密度的理解交流二:密度单位的换算交流三:密度表的应用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补充、完善,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请先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存在疑问的题目)1.市场上出售的调和油瓶上有5L字样,已知瓶内调和的密度为0.92x10³kg/m³,则该油瓶的质量是________kg。
第十一章第三节《密度》导学案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一:预习导学1、物体中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不随而改变2、质量单位:,质量的测量用3、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4、这里有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相等吗?怎么比较?5、如果是同种物质,体积相等,质量相等吗?这两个都是铝块,体积相等(出示铝块并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质量相等吗?6、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二、课内探究:(一)、引入新课:在预习中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体积的水,酒精质量也,这是偶然的吗?我们说不是,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特性。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的问题: 。
2、作出的猜想: 。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4、测量的有关数据:5、根据数据描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
11.3 《密度》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
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研究,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密度概念理解。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电教器材:多媒体系统、教学课件。
教师演示用:外形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只。
大、中、小木块各一个。
学生每组器材:学生每四人一组,每组所配实验器材为:一架天平(砝码),1个大小不同的铝块或铜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创设问题情境:出示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如何区分?2、出示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铁块,比较哪个重。
问题:铁真的比木头重吗?导入新课:密度二、进行新课教学第一部分: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出示三个木块,问哪个质量大?设问: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2、学生猜想,提出研究的问题:同种物质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3、教师介绍实验方法,需要测量的数据,将待测铝块和铜块下发。
4、学生实验测质量。
5、数据处理。
6、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关系。
结论一:同一种物质,物质的种类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
第二部分:建构密度概念(一)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为什么引入密度。
1、通过数据,引导学生探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教师讲解: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物理学里用密度表示这种性质。
3、说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密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质量的单位;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4.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二:自我检测:1. 叫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常用的还有、、等,它们同千克的关系是:1t= Kg 1g= Kg 1mg= Kg3.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变化,不变),这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的变化而变化。
三、小试牛刀:1.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一张纸的质量约为750 。
2.你在地球上的质量是60 Kg ,当宇宙飞船把你带到太空中时,你的质量将()A.大于60 KgB.小于60 KgC.等于60 KgD. 变为0自学指导二:质量的测量一、问题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5-96页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2.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测质量?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3.为了保持天平的精确度,我们应做到哪些要求?4.如何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二:自我检测:1.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分为和。
2.使用天平时要注意:(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能,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能,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三、练习用天平测铝块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1.小组合作,进行实验2.组间交流,归纳天平的使用方法。
归纳: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1)调水平:把天平放在上,用镊子将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平衡:调节横梁右端的(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调,反之,平衡螺母向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
(3)称量:将被测量的物体放在盘,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向盘里加减适当的砝码,并适当移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学习内容三、密度教师姓名学习时间周星期班级学生姓名小组学习目标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个人感悟学习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认识密度的单位。
不求最好但求更好【自主学习】1、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2、有两个铁块,第二个体积是第一个体积的两倍,第二个铁块的质量是第一个的几倍?3、密度的定义4、密度公式还可变形和5、密度的单位常用的单位还有6、单位换算:1g/cm3= kg/m37、换算过程:1g/cm3= = = kg/m38、水的密度,空气的密度9、P16页例题用到的公式是10、计算中要注意的事项:【合作交流】1、我存在的问题:1、2、3、4、5、6、7、8、9、102、小组合作交流后存在的问题:1、2、3、4、5、6、7、8、9、10 【学堂检测】1、一个澡盆大致是长方形,长、宽、高分别约为1.2m 、0.5m 、0.3m ,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水?2、铝的密度为2.7×103kg/m3= g/c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一块金属,如果把它放入盛满水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的水,若把它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溢出的酒精质量是()A、大于10gB、小于10gC、等于10gD、无法判定4、讨论下列情况中,物体的密度是否发生改变。
(1)一铁块受热后膨胀。
()(2)一氧气瓶内的氧气用去一半。
()(3)一个钢制零件被进行了精加工。
()(4)一杯水结成了冰。
()5、如图所示是A 、B 两种物质的m-v 图像,由图像可知它们的密度大小关系为( ) A 、ρA >ρB B 、ρA =ρBC 、ρA <ρBD 、无法判定。
【合作交流】1、我存在的问题:1、2、3、4、52、小组合作交流后存在的问题:1、2、3、4、5【拓展提高】1、体积相等的两种小球,在调好的天平的左盘上放3个甲球,在右盘上放2个乙球此时天平刚好平衡,则甲乙两个小球的密度之比为2、一个玻璃杯能装2.5L 的水,此时总质量为3kg ,求(1)玻璃杯的质量为多少kg ?(2)当它装满酒精时,总质量为多少kg ?3、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用铁块、木块测的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次数 研究对象 质量m (g ) 体积 V ( cm 3 ) m/v ( g/cm 3 )1 铁块1 79 10 7.92 铁块2 158 20 7.93 松木1 5 104 松木2 158 316 0.5(1)在上表的空缺处填上正确的数据。
《密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密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4、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学习重点1、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密度的测量。
三、学习难点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知识链接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3、质量的测量: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五、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思考: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二)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不同体积的长方体铝块。
3、实验步骤:(1)用天平分别测出不同体积铝块的质量,并记录在表格中。
(2)计算出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4、实验数据记录:|铝块的序号|体积 V/cm³|质量 m/g|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m/V(g/cm³)|||||||1|10|27|27||2|20|54|27||3|30|81|27|5、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三)密度的概念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 m / V (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3、单位:(1)国际单位:千克/立方米(kg/m³)(2)常用单位:克/立方厘米(g/cm³)(3)单位换算:1 g/cm³= 1000 kg/m³(四)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密度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
3、同种物质在相同状态下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五)密度公式的应用1、计算物质的密度:已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 = m /V 计算密度。
密度导学案(二)【学习目标】理解密度公式并能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叫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的计算公式是:3、密度的国际单位:主单位,常用单位。
单位换算关系:1g/cm3= kg/m3 8.9×103kg/m3= g/cm3;4.水的密度是______Kg/m3=_____ g/cm3,物理意义是____ _,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等其他因素都无关二、自主学习任务1、密度定义的理解例1、某瓶氧气的密度是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容积是10L的瓶子装满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 ,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将煤油倒去4kg后,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是例2、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最大B.b物质的密度是1×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 a 、b 、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任务2: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求出密度,对照密度表,查出物质的例1、一个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 。
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2、计算质量:对于不方便称质量的物体,依据公式来求质量p16例题3、计算体积:依据公式来求体积例3、有一个铁球的质量是316g,体积是60cm3,问这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那么中空部分体积是多大?例4、一个质量是40g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变为140g,装满油后质量变为120g。
求油的密度。
三、达标训练1、一只瓶子能装2kg酒精(ρ=0.8×103kg/m3),如果用来装满水,那么瓶内水的质量( )A、小于2kgB、大于2kgC、等于2kgD、无法判断2、在电影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高墙倒塌压在演员身上,造成人员受伤,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的物块最有可能是A泥土砖块B金属块 C 泡沫所料 D 水泥砖块3、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水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三个试管中,如图甲乙丙4、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5、某种金属的质量为316g,体积是40cm3,则这种金属的密度是多少?合多少kg/m3?如果将其切去1/3,则剩余部分的质量是多少?密度又是多少?6、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用铁块、木块测的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次数研究对象质量m(g)体积V(cm3 )m/v(g/cm3 )1 铁块1 7910 7.92 铁块2 158 20 7.93 松木1 5 104 松木2 158 316 0.5(1)在上表的空缺处填上正确的数据。
第4课时课题:§11·3密度准备篇: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给密度教学作好铺垫;3.让学生经历天平的使用过程;知识准备1.什么叫质量?用什么表示?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用什么表示?2.使用天平要观察什么?认清什么?如何获取这两个数据?有哪些方法?3.标有:秤量200g,感量0.2g的天平,能够测出的最大质量和最小质量分别是多少?(或测量范围是多少)展示目标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大小烧杯、墨水瓶(带盖)、水、体积相同的铜、铁、铝(3)、及2个硬币(1元、5角)。
实验步骤1、测固体的质量①1个铝、铁、铜柱的质量,2个、3个铝柱的质量;②1元、5角硬币的质量;③物理课本的质量;2、测液体的质量(提出问题,设计实验)①先测出容器的质量记为m0;②再测出墨水瓶与水的总质量m总;③计算水的质量m水。
3、记录与结果①固体的质量②液体的质量能颠倒顺序吗?思考与练习:1、如何用感量为1g的天平知道一堆大头针的个数?2、用一架标有“200g,0.2g”的托盘天平,称得某化学药品的质量为196.5g,那么他依次放在盘的砝码是游码应移到处。
3、作业:取于《点拔》。
教学反思:了解天平秤量和感量的两条途径。
第5课时课题:§11·3密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及换算;2、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①熟记铜、铁、铝、水等物质的密度值;②密度的一般规律:ρ固>ρ液>ρ气,ρ冰=ρ蜡,ρ酒精=ρ煤油;③ρ盐水>ρ水>ρ油;④ρ水银=,ρ酱油>ρ水;①ρ空气=1.29㎏/m3;知识准备:1、体积用什么字母表示?国际单位是什么?2、实验室中V/cm3,m/g?展示目标:导学达标:导入:为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铜、铁、铝来做实验,实验得到的如下数据。
通过观察和适当的运算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①由可以得出;②由可以得出;1、定义:2、公式:3、单位:g/cm3㎏/m3;4、换算:二“读密度表”(学生自学)1、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只少说出3条)2、ρ水=?ρ水银=?各表示什么物理意义?三、当堂训练:例、一个体积为2m3的正方体,其质量是38.6t,则1、该金属的密度是多少㎏/m3?表示什么意义?可能是什么金属?2、若将其切去1/2,则剩余的密度又是多少g/cm3?(作业:1/2→1/4)3、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形状和位置有关吗?它由物质的什么决定?(氧气瓶中用去了四分之一氧气,则ρ氧是多少?)4、水结冰后,质量,体积,密度。
11.3 《密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4、学会查密度表,并能说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水、空气,以及钢铁的密度的大概范围。
5、用分类列表将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去认识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进而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探究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应用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导学课程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思考后积极发言。
1、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杯相同体积的盐水和纯水,你能分辨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纯水吗?2、在小组内讨论各人的观点和分辨方法。
二、实验探究:1、猜想与假设:(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从上面的问题出发,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
所谓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及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5)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教材127页的表格中:4、分析与论证: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4)现在你可知道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哪个质量大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空白处。
11.3、密度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是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导学指导】
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1.
2.
3.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
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课堂练习】
有一金属块质量是386g,体积是20cm3,这种金属的密度是_____kg/m3;如果将它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kg/m3.
【要点归纳】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它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位置等因素无关。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密度的计算式为ρ=m/v,由它可以变形得到m=ρv 和v=m/ρ用来计算质量
和体积。
【拓展训练】
1.一卷细铜丝,怎样做能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
2.完成课本第17页2、3、4、5、6题
3.对于密度公式ρ=m/V,理解正确的是()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
B.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D.以上说法均不对。
4.水结成冰后()
A.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B.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体积和密度均不发生变化
D.变化情况无法确定
【总结反思】。
第十一章第三节《密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物体中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不随而改变
2、质量单位:,质量的测量用
3、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4、这里有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相等吗?怎么比较?
5、如果是同种物质,体积相等,质量相等吗?这两个都是铝块,体积相等(出示铝块并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质量相等吗?
6、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
二、课内探究:
(一)、引入新课:
在预习中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体积的水,酒精质量也,这是偶然的吗?我们说不是,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特性。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的问题:。
2、作出的猜想:。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4、测量的有关数据:
5、根据数据描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
V(cm3)
6、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比较m/V的值有何结论?。
通过观察图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综合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
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
(三)引入密度的定义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
在物理学中密度又是怎样定义的呢?
根据定义,密度等于什么呢?
(以上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
然后在小组内完成下列问题:
(1).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哪个大?一个小铁钉和一个大铁块的密度哪个大?(2).一块砖分成大小不相等的两块,则()
A.小块的密度的大。
B、大块的密度大
C.密度一样大。
D、无法判断。
(3).有人说,同一种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知道密度的单位是怎么来的吗?
3、密度的常用单位除了kg/m3还有什么?其进率为多少?
4、同学们自学密度表,从各方面去分析一下,你能从表中找到哪些规律或者说什么特点来?。
提示学生注意:①、记住常见金属物质的密度大小顺序和水的密度大小。
②、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四)、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在小组内自学课本例题,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1、一块铁的质量是1.97 t,体积是0.25 m3,这块铁的密度是多少?
2、有一金属块,体积为40分米3,质量是108千克,这种金属的密度是多少?该金属是何种金属?
(五)、自我小结: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你还有的疑惑:
(六)、自我检测.
1、本节课的探究经历了、、、
等四个过程。
2、单位的某种物质的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的,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的。
(填“相同”或“不同”)
4、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ρ的单位是、;它们的进率为。
5、水的密度为 kg/m3。
其物理意义是。
6、把金、铅、铜、铁、铝的密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7、将一瓶油倒掉一些后().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8、有两个外形完全一样的金属球,一个是铝质的,一个是银质的,没有任何仪器,你如何鉴别它们?
9、一块密度为ρ、质量为m的金属块,等分成三块,则每一小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密度为__________.
10、体积相同的铝块、铁块和铜块,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块,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__块.
三、课后延伸:
1、一枝粉笔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与原来的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
它的真实含义是( )
A、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B、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C、木头比铁轻一些
D、铁的质量和木头的质量实际上是一样的
3、对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当质量不变的时候,密度与体积成正比 B、当体积不变的时候,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4、一个烧杯质量是50g,装体积是100mL 的液体,总质量是130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5、一只瓶子能装2kg酒精(ρ=0.8×103kg/m3),如果用来装满水,那么瓶内水的质量( )
A、小于2kg
B、大于2kg
C、等于2kg
D、无法判断
6、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块砖,切去一半,对剩下的半块砖,正确说法是( )
A、质量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B、质量减少一半,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D、以上的说法均不正确
7、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g和20g 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4g,则物体的质量为( )
A、124g
B、122g
C、118g
D、116g
8、一辆油罐车装了30m3的石油,小明想测量石油的密度,从车上取出30mL石油,测得它的质量是24.6g。
求:
石油的密度。
这辆运油车所装的石油的质量。
9、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猜想:
实验器材:一盒粉笔,天平,量筒,细沙,水油。
实验步骤:
以横坐标表示体积V,纵坐标表示质量m。
作图。
分析论证:
10、一个质量是40g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变为140g,装满油后质量变为120g。
求油的密度。
11、参观调查:
小明和同学一起参观烈士陵园。
他们观察到一块花岗石纪念碑,经测量得知,高4m,宽80cm,厚50 cm,计算它的质量是多少(ρ= 2.6×103kg/m3)有机会的话参观调查你见到的纪念碑并实地测量,计算这个纪念碑的质量是多少。
12、有一个铁球的质量是316g,体积是60cm3,问这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那么中空部分体积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