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在几月几日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几月几号是2023中秋节呢?几月几号是2023中秋节呢?2023年中秋节为9月29日,2023年中秋国庆节连休8天。
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
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2023中秋节国庆节怎么放假?2023年中秋国庆时间: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
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2023中秋节国庆节怎么放假?2023中秋国庆放假安排:2023年9月29日(星期五)-2023年10月6日(星期五)共8天,2023年10月7日、8日正常上班调休。
其中,9月29日,10月1日至3日是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按不低于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酬劳;9月30日,10月4日至6日。
安排加班的应先安排补休;不能安排不休的,应按不低于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报酬。
计算方法为: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300%×加班天数(9月29日,10月1日至3日);公休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200%×加班天数(9月30日,10月4日至6日)。
2023中秋节国庆节高速免费吗?正常情况下,中秋节高速收费,不实行免费通行,除非遇到中秋国庆恰好同在一个假期内,否则就没有免费通行的待遇。
2021年中秋节就属于正常收费的范围,上高速需要缴纳高速通行费用。
2023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放假时间国庆节法定假日为10月1日、2日、3日三天,由于今年中秋和国庆节一起放假,中秋节法定假日为9月29日,因此,中秋节、国庆节8天假期里,有四天是三倍工资,分别是:9月29日、10月1日、2日、3日,有四天是双倍工资,分别是:9月30日、10月4日、5日、6日。
2023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具体日期)2023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具体日期)2023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日,阳历日期为2023年9月29日星期五。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2023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内容,欢迎使用学习!2023年中秋节日期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2023年中秋节为2023年9月29日星期五。
2023年中秋节为9月29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23中秋国庆放假连在一起。
共放假8天。
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
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习俗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
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
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一览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中的重要节日。
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庆祝,也就是阳历的9月中旬。
这个节日源于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崇拜,追溯至5000年前的仰
韶文化时期。
由于中秋节是根据农历来计算的,所以它的日期会因为阳历年份而有所变化。
但是通常中秋节在9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或者第三个星期日庆祝。
2021年的中秋节是在9月21日。
中秋节有着许多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比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踏秧歌等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赏月和吃月饼。
赏月是中秋节的核心活动之一,其意义在于观赏月亮,表达家庭的团聚和抒发人民的思乡之情。
赏月的背后,还有许多传说和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等。
在赏月时,人们通常会准备一些食品和水果,如月饼、柚子、桂花酒等等,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
月饼是一种传统中式糕点,其形状和口感因地域、习俗等而有所不同。
现代的月饼通常会搭配巧克力、豆沙、鲜肉等馅料,口味更为丰富多样。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赠送月饼给家人、朋友和同事,以表达关心和祝福。
另外,踏秧歌、赏桂花、闹灯笼等民俗活动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踏秧歌是一种民间舞蹈,以庆丰收、祈求来年
丰收为主题;赏桂花则是人们欣赏秋景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表达敬意和吉祥的象征;闹灯笼则是在晚上点亮各种花灯,热闹非凡,吸引众人观赏。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亲情交流、人文传承和文化庆典的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息,还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秋节的时间是根据农历来确定的,通常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左右。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秋节究竟是几月几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农历的基本知识。
农历是中国传统的日历系统,又称阴历,是以月亮运行周期为基础的日历。
与公历不同,每个月的长度不是固定的,有29天或30天。
而中国传统节日很多都是依据农历来确定的。
然后,我们来研究一下中秋节的时间。
中秋节是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这是根据中国传统的历法系统计算出来的。
具体时期随年份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通常在公历的九月中旬左右。
由于中秋节是一个阴历节日,所以其具体日期并不固定。
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农历的历表来确定中秋节的时间。
每年中秋节的具体时间会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左右,但是不同地方的农历可能会略有不同,或者中秋节会因为其他节气和节日而提前或推迟几天。
中秋节的日期有所变化,但是庆祝中秋节的方式和传统活动却是非常固定和不变的。
人们通常会在中秋夜吃月饼、赏月、贴灯笼等传统活动。
此外,中秋节还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节日,
家人们会聚在一起,共同享受节日氛围,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总之,中秋节是一个拥有非常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具体日期虽然不固定,但是其重要性和庆祝方式却是经久不衰的。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中秋节都是一个非常值得珍惜和庆祝的节日,希望我们在以后的中秋节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节日,并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精神。
中秋节是农历几月几日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农历八月,正处于秋季的中间,故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
最初,这一节日是古人对月亮的崇拜,祭月是其重要的礼俗。
后来,中秋节逐渐融合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使其更具浪漫色彩和文化内涵。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最期待的莫过于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分享月饼,欣赏那一轮皎洁的明月。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它象征着团圆。
如今的月饼种类繁多,口味各异,有传统的五仁、豆沙、蛋黄莲蓉,也有创新的冰皮月饼、流心月饼等。
每一种月饼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除了月饼,中秋节还有许多其他的特色美食。
比如,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制作桂花糕。
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此外,还有石榴、柚子等水果,它们不仅美味可口,还寓意着多子多福、团圆吉祥。
赏月是中秋节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当夜幕降临,明月高悬,人们会在庭院中或阳台上摆上桌椅,放上水果、月饼等美食,一边品尝,一边欣赏那美丽的月色。
古人曾留下许多关于赏月的诗词,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
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赏月这一传统依然被保留下来,成为了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秋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民俗活动。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办花灯展览。
花灯的形状各异,有兔子灯、荷花灯、龙灯等等,五彩斑斓,十分好看。
孩子们会提着花灯在街上游玩,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
此外,还有猜灯谜的活动,灯谜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文化、科学等各个领域,既有趣又能增长知识。
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传统美德。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阴历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在阴历八月十五。
阴历,也叫农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月相变化而制定的一种历法。
中秋节定在阴历八月十五,这一天的月亮通常是一年中最圆最亮的时候,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中秋节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在古代,帝王们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中秋节成为民间的重要节日后,其庆祝方式和习俗也日益丰富多样。
在这一天,人们会早早地开始准备。
家庭主妇们会去市场采购各种食材,为晚上的团圆饭做准备。
饭桌上,往往会有月饼、水果、螃蟹等美食。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它象征着团圆。
月饼的种类繁多,有广式、苏式、京式等等,口味也有甜有咸,满足了不同人的需求。
水果则以葡萄、苹果、梨等为主,寓意着丰收和平安。
螃蟹在这个季节也是肥美的,成为了餐桌上的佳肴。
除了美食,中秋节还有很多传统的活动。
赏月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着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
孩子们会缠着长辈讲述关于月亮的传说,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这些传说给中秋节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举行花灯会。
花灯的形状各异,有动物形状的,有花朵形状的,还有各种神话人物形状的。
人们手提花灯,走在街头巷尾,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还有的地方会组织舞龙舞狮表演,以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
中秋节也是亲人间互赠礼物、表达祝福的时刻。
在外工作或求学的人,会尽量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如果实在无法回家,也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向家人送上问候和祝福。
人们会给长辈送上月饼、保健品等礼物,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和敬意。
给孩子们则会准备一些小玩具、新衣服,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欢乐。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很多人会通过网络发送电子贺卡、红包等方式来传递祝福。
一些商家也会推出各种与中秋节相关的特色产品和服务。
8月15日为什么是中秋节8月15日为什么是中秋节八月十五正好是八月的的一半,是秋季的正中,所以叫做中秋节。
中国的农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部分,八月十五正好是仲这个时间段,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祭月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其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据《东京梦华录》载,宋时的东京,为迎中秋节的到来,东京的大小酒店在节前都准备了充足的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
中秋节当天,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各家店里的新酒就会销售一空,不得已,只得拽下望子,关门歇业。
除了把酒言欢外,吃食也非常丰富,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可以让市人一饱口福。
夜色降临后,富贵之家便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最高兴的,当数闾里儿童了,可以连宵嬉戏,而不必在意家长的呼唤。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20XX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中秋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XX年开始,中国大陆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如当天与周六周日重合,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
中秋节为什么被称为团圆节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
自五月初五(端午节)开始,人们就要经历洪水、瘟疫等一百天的大难,许多人家妻离子散、阴阳两隔。
而到八月十五,能够重新团聚的,理所当然值得庆祝一番了,于是就有了中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节日期间有祈求团圆的民俗,宋苏轼有《水调歌头》,早在宋代,人们就借月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赋予了中秋“祈盼团圆”的主题。
中秋节农历几月几日_2023中秋节哪一天中秋节农历几月几日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的由来1、“嫦娥奔月”的传说嫦娥奔月后,后羿日夜思念,便让侍女在月光下摆上供桌,上面放着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
邻里乡亲也在自家院内摆上供桌和水果,祝福美丽善良的嫦娥。
从此以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
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到月下供奉嫦娥。
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2、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春播、夏收、秋获、冬藏是主要的劳作活动。
土地收成的情况,对于以此为生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人们对于土地还有深深的敬畏之情。
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这种活动被称为“春祈”。
到了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
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都要拜土地神。
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春分祭日,秋分则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化而来。
有确切的史料表明,最初的“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
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
而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
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调至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就有了中秋节。
中秋节习俗有哪些中秋佳节,有吃月饼,饮桂花酒,吃桂花糕、吃大闸蟹,吃鸭,吃芋头等食俗的习惯。
中秋节有赏月,观潮、燃灯、猜灯谜、吃月饼、玩花灯等习俗。
中秋时节,随着气温逐渐转凉,万物也随着寒气而逐渐萧条,此时早晚温差大,最需要保养,应预防秋季感冒,特别注意水份的补充,多喝水、多吃含胶质与水份的水果,避免激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并且多吃柔润性食物,滋肾润肺。
中秋节2023年是几月几日哪一天中秋节2023年是几月几日哪一天2023年中秋节时间:公历9月29日,星期五,农历八月十五。
2023年中秋国庆连休,具体放假时间: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
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中秋禁忌是哪些1、如果近段时间身体很弱的朋友,那么,建议你不宜在野外赏月、拜月。
2、你最近流过产、或者生育过宝宝,那么,也不宜赏月,即使在家中的阳台也不看月亮为宜。
3、最近刚刚搬家,而搬家后没有“闹房”,或者自己觉得搬家后身体、运势等不好者,谨慎赏月。
4、不论什么原因,刚刚男女分手者,男性朋友不得赏月。
5、最近失意者,比如官场不顺、生意亏本、倒霉事情接踵而来者,请务必不要赏月。
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2023年-2032年中秋节时间2023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29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五2024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17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二2025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一2026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25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五2027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15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三2028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10月3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二2029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22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六2030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12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四2031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10月1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三2032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19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日中秋旅游注意事项1、出外旅游前应该检查一下需要带的物品,不要遗漏任何的细节;选定旅游点,详细地查看一下旅游的路线和时间,安排好旅游日程。
中秋节是哪一天几月几日中秋节是哪一天几月几日中秋节是几月几号9月10号,农历八月十五20232030年的中秋节时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21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二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六2023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29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五2024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17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二2025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10月06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一2026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25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五2027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15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三2028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10月3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二2029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22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六2030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9月12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四中秋节的真正来历中秋节的来历(一)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季节,这种风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风俗更为人们重视,《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来历(二)依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消失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其次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三)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此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光明,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聚节,是流行于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是每年几月几日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和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一系列传统活动。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华人世界的传统节日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以及对人们的意义。
一、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朝。
相传,在商朝时期,人们会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祭拜月亮,以祈求丰收和家庭的幸福。
在月亮宫中,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据说,嫦娥是天上的仙女,在一个中秋节的夜晚,她误食了长生不老药,飞到了月亮上。
因此,中秋节也成为了人们向嫦娥祈福的日子。
二、中秋节的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赏月了。
当夜幕降临,人们会一家人一起来到室外或靠近窗户的地方,仰望着皎洁的月亮。
传统上,人们会点亮一盏或几盏灯笼,营造出一种幽雅的氛围,与家人共同赏月。
2. 吃月饼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传统就是吃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通常包裹有莲蓉、豆沙、核桃等馅料。
有许多种类的月饼,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
人们会将月饼作为礼物互相赠送,同时也与家人一起分享,以象征团圆和幸福。
3. 猜灯谜猜灯谜也是中秋节时的一项传统活动。
猜灯谜是指根据灯笼上的谜语来猜测出正确的答案。
灯谜的创作精巧,常常需要运用词语的双关和巧妙的思路才能猜出答案。
猜灯谜既考验了人们的智慧,又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互动和友谊。
三、中秋节的意义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深厚的意义。
首先,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不论远近,人们都会努力回到自己的家中与家人共度。
这象征着爱与亲情,同时也强调了人们对家庭的重视。
其次,中秋节还是人们感恩的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会对过去一年的收获表达感激之情。
尤其是在农耕社会,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人们感谢土地的赐予,祈求来年的丰收。
最后,中秋节也是人们追寻美好生活和向往幸福的象征。
月亮的圆满和光辉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梦想,人们在这一天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并希望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一样圆满和辉煌。
农历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备受重视且富有诗意的一个节日。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人们都会迎来这个象征着团圆、美满的佳节。
在这一天,皎洁的明月高悬夜空,洒下银白的光辉,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轻纱。
人们仰望星空,欣赏着那轮圆润的明月,心中充满了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对月亮就有着深厚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他们认为月亮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命运。
因此,每逢月圆之夜,都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
在这一天,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想方设法回到家中,与亲人相聚。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欢笑。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它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月饼的种类繁多,有五仁、豆沙、蛋黄等各种口味。
每一种口味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吃月饼,中秋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习俗。
比如,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庭院中或者公园内,摆上桌椅,放上水果、点心等供品,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明月。
还有猜灯谜,这是一项充满趣味和智慧的活动。
灯谜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历史、文化、科学等各个领域。
人们通过猜灯谜,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举行舞龙舞狮、花灯展览等活动。
舞龙舞狮表演精彩绝伦,表演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龙狮道具,在欢快的锣鼓声中跳跃、舞动,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勇敢和活力。
花灯展览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花灯琳琅满目,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中秋节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都为中秋节写下了动人的诗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对团圆的渴望。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今年中秋节时间是在几月几号2023中秋是我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中秋的传说中有嫦娥奔月等等。
今年中秋节时间是在几月几号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今年中秋节时间是在几月几号2023,希望大家喜欢!中秋节时间是在几月几号20232023年中秋节时间:公历9月29日,星期五,农历八月十五。
2023中秋国庆哪几天三倍工资国庆节法定假日为10月1日、2日、3日三天,由于今年中秋和国庆节一起放假,中秋节法定假日为9月29日,因此,中秋节、国庆节8天假期里,有四天是三倍工资,分别是:9月29日、10月1日、2日、3日,有四天是双倍工资,分别是:9月30日、10月4日、5日、6日。
加班费计算公式: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月工资基数÷21.75天×法定节假日加班天数×300%休息日加班费=月工资基数÷21.75天×休息日加班天数×200%(若用人单位不安排补休) 中秋节风俗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祭月(拜月)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追月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
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节阴历是几月几日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阴历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
阴历,也叫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
它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制定,同时兼顾了太阳回归年的长度。
中秋节定在阴历八月十五,这一天的月亮通常是圆润而明亮的。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习俗。
在古代,人们对月亮充满了敬畏和崇拜,认为月亮具有神秘的力量。
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圆满,象征着团圆和吉祥。
于是,人们便在这一天举行各种祭祀和庆祝活动,以祈求平安、丰收和幸福。
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丰富多彩。
在这一天,家人通常会团聚在一起,共享丰盛的晚餐。
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其中月饼是必不可少的。
月饼象征着团圆,其种类繁多,口味各异。
有传统的五仁月饼,里面包含着多种坚果和果脯,口感丰富;还有豆沙月饼,甜而不腻;蛋黄莲蓉月饼则是广受欢迎的经典口味。
除了月饼,还有水果、糕点等美食。
赏月也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当夜幕降临,明月高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着那皎洁的月亮。
孩子们会听长辈讲述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故事。
比如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中嫦娥偷吃了长生不老药,飞到了月宫,从此与后羿分离。
还有玉兔捣药的传说,玉兔在月宫中辛勤地捣药,为人间带来健康和福祉。
在一些地方,还会有舞龙舞狮、花灯展览等庆祝活动。
舞龙舞狮的队伍在街头巷尾穿梭,热闹非凡。
花灯展览则展示了各种精美的花灯,造型各异,色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
中秋节也是亲友之间互赠礼物、表达祝福的时刻。
人们会送上月饼、水果等礼品,传递着浓浓的情谊。
此外,中秋节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习俗。
在江浙一带,人们会在中秋节吃芋艿和毛豆,寓意着吉祥和平安。
在福建厦门,人们会博饼,通过投掷骰子来赢取各种奖品,充满了欢乐和惊喜。
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中秋节给了人们一个机会,让大家停下忙碌的脚步,回归家庭,与亲人相聚,感受亲情的温暖。
中秋节在几月几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祝福短信
1.八月十五不送礼,短信祝福全给你;分享月饼明月夜,牵挂朋友念在心;健康快乐常相伴,闲暇时光念彼此;相识想念不想见,明月悬空表我心。
中秋快乐!
2.把创意交给秋风,任其演绎相思;把祝福寄托明月,真情融于饼中;把思念写成短信,字字透视真挚;把友情彼此传递,浓情暖在你我。
筑刻永恒,快乐中秋。
3.去年月圆时,花灯亮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圆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影,短信忙不停。
收到短信请回复,别让我相思过度。
中秋快乐!
4.一轮明月,两地相隔,真情频传话语切。
悠悠东风吹半缕,聚欢离恨长相忆。
昔日月满在西楼,而今融情短信中,可曾记否,雁字回时,两情相悦,共享中秋。
5.月华如水,浸满我的牵挂与惦念;月饼圆圆,装点我的诚挚和心愿;短信到来,传递我的祝福和企盼。
愿您中秋佳节,笑容圆圆,事业圆圆,万事圆圆!
6.又逢中秋佳节,真心祝福情切,明明圆月无缺,淡淡桂影微斜,落落清辉分外洁,绵绵送温馨体贴,不论天涯海角,我的思念不绝,越过千山万水,你我真情不灭。
中秋节,愿将此月暂借,祝君花好月圆家和谐。
7.中秋节,我以心为弦,情为指,思念为谱,祝福为歌,为你奏响圆圆曲:月儿圆圆饼圆圆,桂花圆圆香圆圆,愿你日子圆圆福圆圆,快乐圆圆运圆圆,成功圆圆情圆圆,心想事成花好月圆,幸福美满永团圆。
8.皎皎月光,遍地轻霜。
幽幽桂香,滋润心房。
淡淡花飞,快乐流淌。
殷殷情意,山高水长。
绵绵祝福,喜庆芬芳。
悠悠岁月,东奔西忙。
漫漫人生,聚散无常。
圆圆中秋,愿君吉祥,幸福相守,合家安康。
9.为你买块桂花糖,甜蜜日子伴身旁;为你牵来月饼香,快乐填满你心房;为你引来菊花酿,好运从此任你尝;为你请来嫦娥舞,爱情和美心花放。
八月十五月光光,佳节愿你永安康。
中秋到,愿你合家幸福绵绵长。
10.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朋友远方。
秋桂飘香秋水淌,秋思更比秋意长。
快乐嫦娥舞翩跹,好运玉兔情飞扬。
一枚月饼思念藏,中秋祝福愿君祥。
花好月圆人长久,春华秋实尽珍藏。
圆圆中秋圆圆月,圆圆幸福永伴你身旁。
11.月满中秋乐登楼,丹桂飘香秋水流。
快乐嫦娥舒广袖,好运玉兔陪你走。
天涯海角思不休,花好月圆人长久。
花似锦,月凝眸,又逢佳节,喜上眉头,真心祝福遥相送,愿你心无忧,快乐团圆,幸福长有。
12.还记得以前吗?在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里,我是你手心里的宝,你的唇在我身上游走,你的眼在我身上停留,你的心连着我的心头。
岁月如水,而今的你,却只关心美女了,整天想着嫦娥。
对了,我是月饼,不管你变没变心,都要祝你中秋快乐。
13.小时候,你听着嫦娥的故事,心里却惦记着月饼;长大了,你手里捧着月饼,心里却想着嫦娥。
中秋节到了,愿你再拾童年的快乐,点缀幸福的生活,吃穿无忧,爱情不愁,与好运携手,共花好月圆,幸福长有。
14.石榴笑,桂花俏,中秋悄悄到;明月照,玉兔跳,嫦娥舞曼妙;快乐绕,好运抱,幸福溜不掉;烟花爆,灯笼笑,犹有花枝俏;尽情吵,纵情叫,佳节随你闹;朋友情,祝
福意,愿你合家团圆乐逍遥,健康平安日子好。
15.人生如逆旅,一程接一程,山一程,水一程,风一程,雨一程,悲一程,喜一程,穷一程,富一程,聚一程,别一程,幼稚一程,成熟一程,失败一程,成功一程,甜蜜一程,沮丧一程,平淡一程,辉煌一程。
中秋到,花好月圆又一程,愿皎洁明月照亮你每一程,愿甜蜜幸福陪你每一程。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赏月谈月也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
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
”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
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
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
从时令上说,中种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
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
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
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
《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
”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
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
”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
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
《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
如皓月。
” 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
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
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
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
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