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2
- 格式:docx
- 大小:13.77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散文阅读指导教案(2)中考散文阅读指导教案(2)文章来自:爱师网中考散文阅读指导教案复习重点:1、把握散文概念,散文特点及散文分类2、掌握散文中考考点及能出现的各种题型3、掌握并运用各种答题技巧复习难点掌握散文中考考点及能出现的各种题型复习过程一、散文概念: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三、散文分类: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四、中考考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3、品味语言4、表达方式的作用5、表现手法6、发展性考题五、实例分析:结合考点,进行阅读指导六、归纳答题技巧(一)稻子(张佐香)(1)布谷催播,劳燕护耕,黄阡紫陌之上,农人把古老的土地犁开一条条垅沟,整理成平整如方砖的秧圃,撒下稻谷的种子。
春雨陆陆续续来过几次之后,秧圃上可以见到苗儿破土而出。
(2)季节一抬脚迈进初夏的门槛,田埂上便站满了插秧的人们,男女老少绾起裤腿捋起衣袖。
天空跌进了水田里,打湿了几朵淘气的白云。
父亲挑着码得像宝塔似的秧把走到田边,弓腰放下扁担,用衣袖抹了抹额上的汗滴,提起秧把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秧把们“啪啪”地站到水田里。
母亲顺手抓起秧把,把腰上的稻草扎儿拆开,一分为二,左手握住半把秧苗,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敏捷地捻动,秧苗儿就一株株地分开,右手快速地夹住,再往水田里插去。
母亲的左右手配合得极为默契,她插秧时手指撩起的水花从不间断。
在母亲移动过的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竖了起来,整齐匀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
母亲是一位高明的织工,织着绿锦。
母亲用她的汗水染绿白晃晃的水田。
(3)村庄不动水稻在动,生动的水稻用叶片、用色彩托起了家园。
站在村头河堤上极目远眺,满天的绿像一场大火在田园里燃烧。
故乡秧苗的绿是一种燃烧的色彩。
诚然,除了绿之外还有红、黄、绿、白,或其他颜色,就像世事一般混乱繁杂,没有章法。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类文阅读指导 2.燕子阅读例文:松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总是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互相追逐嬉戏。
它精巧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机警地转动着。
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如同擦过油,摸上去细腻而柔软。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我很喜欢松鼠。
阅读点拨:读了这段话,细心的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发现了,《松鼠》这篇短文是围绕“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写的,这句话就是总述句。
而第二至五句分别叙述了松鼠的美丽,也叫分述句。
第六句告诉我们作者很喜欢松鼠,叫总结句。
方法提示:总分总段式是一种容易学、容易记、容易写的构段方式。
总:点明主题,引出下文,要注意关键词语的作用。
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描写,一般有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等。
总: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掌握了总分总段式的特点,我们在学习短文时就能比较容易地了解一段话的意思了。
自主实践:(一)蜘蛛蜘蛛的容貌虽然不美丽,但它却有一套为人们除害的本领。
蜘蛛的体内有一种天生的黏液。
它把黏液从尾部拉出来,黏液遇到空气就变成了有弹性的黏丝。
利用这种优势,它经常在两棵大树之间来回移动,边拉丝边爬,在高空中架起桥来,一道又一道,一圈又一圈蜘蛛真的好似一个巧手姑娘在绣花,不久便织成了一张像八角风筝似的网。
网织好了,它显然也累了,便躲在一旁,一边休息一边瞪大眼睛瞧着,等待蚊子、苍蝇们自投罗网。
蜘蛛的本领可真大!(1)这段话是围绕哪个重点句写的?在文中用“”画下来。
(2)认真读短文,填空。
蜘蛛的()有一种天生的()。
它把()从()拉出来,()遇到()就变成了有弹性的()。
利用这种优势、它经常在两棵大树之间(),边()边(),在高空中()桥来。
(3)抄写文中一个比喻句。
(4)这段话的段式特点是什么?(二)海蜇大量海蜇的涌来有利也有弊。
捕捞者用长标枪刺破海蜇的伞部,使它失去游泳的能力,然后把它捕捞上岸。
海蜇体内含有高达98%的水分,必须用石灰、明矾浸渍,榨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再用食盐腌渍。
写景类文章阅读指导与训练二一、答题方法点拨写景的文章一般有三类:一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二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三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色。
在答题时,我们要注意抓住以下几个要点:(一)明确描写的顺序阅读写景类文章时,要分析它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一般来说,描写的对象是固定的,作者常常采取这样几种顺序: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移步换景,落笔写景,条理清楚。
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来写。
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依次出现不同的变化。
有的依据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的先后顺序来写,也有的按春、夏、秋、冬季节变换顺序来写。
3.按空间顺序来写。
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
(二)抓住文章的中心部分抓住文章的中心部分是答题的关键所在,把握写景类文章中心的方法有:1.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有关画面,结合作者的内心感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中关键性向子和段落,特别是首尾段,从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抓住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在答题时,常出现找修辞手法、仿写向子、缩写句子等形式的題目,这些都是建立在我们准确理解句子意思和修辞手法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在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另外也要养成勤思考的习惯。
典例分析奇异的黄山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我竟也有机会来到了黄山,观赏黄山的景色。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山奇云奇”的黄山。
黄山可真奇啊!玲珑隽秀,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
黄山可真高啊!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浮。
黄山可真险啊!平生以来我还从没有看见这样陡峭的山峰。
2019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阅读指导习题及答案2Racket, din clamor, noise, whatever you want to call it, unwanted sound is America’s most widespread nuisance. But noise is more than just a nuisance. It constitutes a real and present danger to people’s health. Day and night, at home,at work, and at play, noise can produce seriou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No one is immune to this stress. Though we seem to adjust to noise by ignoring it, the ear, in fact, never closes and the body still responds—sometimes with extreme tension, as to a strange sound in the night.The annoyance we feel when faced with noise is the most common outward symptom of the stress building up inside us. Indeed, because irritability is so apparent, legislators have made public annoyance the basis of many noise abatement programs. The more subtle and more serious health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stress caused by noise traditionally havebeen given much less attention. Nevertheless, when we are annoyed or made irritable by noise, we should consider these symptoms fair warning that other thing may be happening to us, some of which may be damaging to our health.Of many health hazards to noise, hearing loss is the most clearly observable and measurable by health professionals.The other hazards are harder to pin down. For many of us,there may be a risk that exposure to the stress of noise increases susceptibility to disease and infection. The more susceptible among us may experience noise as a complicating factor in heart problems and other diseases. Noise thatcauses annoyance and irritability in health persons may have serious consequences for these already ill in mind or body.Noise affects us throughout our lives. For example, there are indications of effects on the unborn child when mothers are exposed to industrial and environmental noise. During infancy and childhood, youngsters exposed to high noiselevels may have trouble falling asleep and obtaining necessary amounts of rest.Why, then, is there not greater alarm about these dangers? Perhaps it is because the link between noise and many disabilities or diseases has not yet been conclusively demonstrated. Perhaps it is because we tend to dismiss annoyance as a price to pay for living in the modern world. It may also be because we still think of hearing loss as only an occupational hazard.1.In Paragraph 1, the phrase “immune to” are used to mean ___.A.unaffected byB.hurt byC.unlikely to be seen byD.unknown by2.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noise would best be described as ___.A.unrealisticB.traditionalC.concernedD.hysterical3.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tat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A.Noise is a major problem; most people recognize its importance.B.Although noise can be annoying, it is not a major problem.C.Noise is a major problem and has not yet been recognized as such.D.Noise is a major problem about which nothing can be done.4.The author condemns noise essentially because it ___.A.is against the lawB.can make some people irritableC.is a nuisanceD.in a ganger to people’s health5.The author would probably consider research about the effects noise has on people to be ___.A.unimportantB.impossible.C.a waste of moneyD.essential答案:ACCDD。
“词义、句意题”可分为两种题型:理解重要词语含义题和理解重要句子含意题。
从新高考全国卷命题的情况看,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意义的挖掘,考生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能由表及里,进行深层分析,而只浮现于表面。
解答此类题,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意,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命题角度1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掌握必备知识(一)词语的语境义一个词语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本义,即词典上的含义;二是语境义,就是词语在动态使用时所体现出来的含义。
词语的语境义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1)词语的具体言语义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即词语在言语运用中的具体化、个别化。
词语的具体言语义在特定言语环境中都是具体有所指的,虽然有变化,但意义基本相近。
因此它不是高考所考的重点。
(2)词语的转移言语义词语的转移言语义即在具体语境中有意用表示甲义的词转而表示出乙义。
如“我要努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在这个语境中,“北平的春天”显然不是可以囫囵吞下去的,“吞咽”在这里是它的转移义——尽情地享受。
词义发生转移,就可以生出“意外之意”。
(3)词语的补充语义词语的补充语义即词在使用时临时补充添加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情景补充义”,“情”的因素属于主观方面,是主观情景义,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思想感情寓于字里行间,往往给词语添加丰富的含义。
如“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
我们的汽车驶入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这里的“突然”,语表意义是“短时间内发生,出乎意料”,但在这个语境中就隐含了作者心理方面的意义,表示“一种惊喜的感觉”。
从平沙千里的戈壁突然进入了万木争春的林带,给人一种惊喜的感受。
(二)分析命题角度落实关键能力词语含义解答“3联1依”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睡在麦田里的父亲郭光明父亲这一觉儿,一睡就是二十多年。
阅读指导课教案2篇阅读指导课教案(一)第一篇:阅读策略与技巧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无论在学校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阅读各种信息。
而阅读指导课就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一门课程。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阅读策略与技巧,帮助学生更有效地阅读和理解文本。
首先,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因此,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应该先读一下标题,这样可以让我们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段落。
一篇文章通常由引言、主体和结论组成。
而每个段落则是文章中的一个小单元,用来讨论一个具体的观点或论述一个具体的问题。
因此,当我们阅读文章时,可以根据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要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寻找关键词和关键句来找到文章的重点。
关键词是文章中具有重要含义的词语,而关键句则是文章中包含关键信息的句子。
通过找到这些关键词和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除了以上的阅读策略,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提高阅读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扫读和略读的方法来迅速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当我们需要快速获取文章的大意时,可以使用扫读,即迅速地浏览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而当我们需要详细了解文章的细节时,可以使用略读,即仔细阅读每个段落和句子,理解其中的具体信息和推理过程。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做一些阅读理解题来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
做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并帮助我们查漏补缺、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总的来说,阅读指导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成为一位懂得阅读的高手。
第二篇:阅读扩展训练阅读扩展训练是阅读指导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在保持基本阅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知识面。
在阅读扩展训练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课堂教材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补充阅读。
《一年级的小豆豆》之可笑的屁股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阅读图书,学习初步阅读图书的方法,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学习师生共同阅读,独立阅读,分角色读等方法阅读图书,在阅读中体会,在体会中阅读。
3、情感与价值: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明白说句子要符合实际情况。
教学难点:阅读图书及方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我们已经阅读了好几篇小豆豆的故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再读一篇。
二、激趣导入,师生共读(一)出示图书,学会按目录查找相应章节指导学生通过目录寻找要读的章节,翻到对应的页数。
(二)读本篇题目,学生展开联想,激发阅读兴趣。
找生读题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读完这一篇就知道了。
读之前标上自然段。
(三)阅读体验,交流指导方法1、第一段教师范读读第一段,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问:小豆豆的爸爸是干什么的?作家是什么?(写作很好的人)小豆豆写作好不好?从哪知道的?2、一起看王子老师教了大家什么?师范读2,3,4段。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写作,什么是造句了吗?王子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什么题目?找生读相应句子。
3、小豆豆班的同学们都是怎么表现的呢?同学们要自己读5——13段,尽量快一点,读完之后坐端正。
遇见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拼拼音,问同桌或老师)读完交流:(1)谁第一个想出来的?(2)找生读。
王子老师说了什么?(3)师生表演,生生表演。
(4)师:李威威一边举手一边站起来说:(找生读)师继续:王子老师笑了笑,说:(生读)师问:王子老师为什么这么问?找生回答后男生齐读。
(5)师:小豆豆的同桌黄美美也造了个句子:(生读)师: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问:为什么笑?生回答后齐读12段。
师读13段,王子老师的话找生读师:这也是老师特别想告诉你们的“造句就是说句子要联系自己的实际。
(例如:自己在学校和家里见到的,在书上或电视上看到的都可以)再次齐读王子老师的话。
4、听完王子老师的话,小豆豆突然来了灵感。
他有什么表现呢?小组读14段,师生共读。
科学小品文阅读指导与训练二一、阅读方法点拨在做科学小品文的月度题时,我们应该重点抓住以下四个方面:(一)提取科学信息从文章中提取科技信息有两种方法:一是组合重点段落,二是分散摘录信息。
(二)揣摩写作技巧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细心地揣摩其写作技巧。
一是整体揣摩。
科学小品文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漫画试、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
二是局部揣摩。
这类文章的局部安排一般会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
(三)品析语言风格品析科学小品文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要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二是要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这就应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句子,从语言的形象、情感、趣味等方面进行鉴赏。
(四)体会思想感情许多科学小品文蕴含了一定的科学思想,领悟这些科学思想,也是阅读科学小品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而言之,在读科学小品文和答题时,我们要采取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
二、典例分析冰雪的启示在美国,每当大雪融化之后,总会看到许多工人在忙着修补路面。
“下大雪期间,行驶的车子特别少,为什么路面反倒破了这么多大洞呢?”我不解地问一位修路工人。
“这不是被车子破坏的,而是遭冰雪侵蚀造成的。
”工人笑着回答。
“那就奇怪了,你们的工程为什么这样糟糕?连冰雪都能将路面损坏呢?”我接着问。
你一定是初到有冰雪的地方吧工人指着远方的山头说()你有空,()可以到山上去看看,那里有许多比路面结实几十倍的岩石,因为冰雪的侵蚀而崩裂了。
所以你不要以为雪水算不得什么,()有一点被它渗进去,()可能会遭到大麻烦。
它能够在结冰时膨胀体积,然后一分分地移动岩石,再一块块地将碎石推下山头。
渗透、侵蚀、瓦解、崩溃,都是从那些小小裂缝开始的,都是由那些看来不甚稀奇的雪水推动的,我们真是防不胜防啊“谢谢你给我的启示。
”我说,“今天我才知道,许多看起来不怎么严重的缺失和不怎么强大的对手,反倒可能给予我们最严重的打击。
阅读指导2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指导,知道《三国演义》的一些情节,以及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形象
重点:基本了解故事情节
难点:基本了解故事情节
一、激趣导入
猜一猜:
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
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
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
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
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
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⑻“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
二、说一说
1.谁能向同学们说说《三英战吕布》的情节。
2.指名讲《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3.讲《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三、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
2.理解下面一段话的意思。
却说云长所骑赤兔马,日行千里,本是赶不上;因欲护送车仗,不敢纵马,按辔徐行。
忽听背后有人大叫:“云长且慢行!”回头视之,见张辽拍马而至。
关公教车仗从人,只管望大路紧行;自己勒住赤兔马,按定青龙刀,问曰:“文远莫非欲追我回乎?”辽曰:“非也。
丞相知兄远行,欲来相送,特先使我请住台驾,别无他意。
”关公曰:“便是丞相铁骑来,吾愿决一死战!”遂立马于桥上望之。
见曹操引数十骑,飞奔前来,背后乃是许褚、徐
晃、于禁、李典之辈。
操见关公横刀立马于桥上,令诸将勒住马匹,左右排开。
关公见众人手中皆无军器,方始放心。
操曰:“云长行何太速?”关公于马上欠身答曰:“关某前曾禀过丞相。
今故主在河北,不由某不急去。
累次造府,不得参见,故拜书告辞,封金挂印,纳还丞相。
望丞相勿忘昔日之言。
”操曰:“吾欲取信于天下,安肯有负前言。
恐将军途中乏用,特具路资相送。
”一将便从马上托过黄金一盘。
关公曰:“累蒙恩赐,尚有余资。
留此黄金以赏将士。
”操曰:“特以少酬大功于万一,何必推辞?”关公曰:“区区微劳,何足挂齿。
”操笑曰:“云长天下义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
锦袍一领,略表寸心。
”令一将下马,双手捧袍过来。
云长恐有他变,不敢下马,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勒马回头称谢曰:“蒙丞相赐袍,异日
更得相会。
”遂下桥望北而去。
许褚曰:“此人无礼太甚,何不擒之?”操曰:“彼一人一骑,吾数十余人,安得不疑?吾言既出,不可追也。
”曹操自引众将回城,于是叹想云长不已。
《三国演义》
刘备、关羽、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