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质隧道围岩抗剪强度参数的概率分布及优化实例
- 格式:pdf
- 大小:217.07 KB
- 文档页数:6
2.黏性⼠的抗剪强度规律
黏性⼟的强度规律是⼀条不通过原点的斜线,见图12-4-4所⽰。
强度规律公式为:
τf=σtgΦ+c (12-4-2 )
式中c⼀⼀⼟的黏聚⼒;
⼟的内摩擦⾓Φ和黏聚⼒C称为抗剪强度参数(指标)。
对于饱和的黏性⼟,因为在竖向和切向应⼒作⽤下,⼟中会产⽣孔隙⽔应⼒以及排⽔固结的过程。
把有效应⼒原理引⼊公式(12-4-2) ,写成:
τf=(σ-u)tgΦ‘+c’=σ‘tgΦ‘+c’ (12-4-3)
式中σ‘⼀⼀(σ-u)剪切⾯上有效法向应⼒;
c’, Φ‘——有效黏聚⼒和有效内摩擦⾓。
因此,饱和黏性⼟的抗剪强度试验有总应⼒法和有效应⼒法之分;相应的强度参数有总应⼒参数和有效应⼒参数之别。
由于直剪试验不能量测⼟样内的孔隙⽔应⼒, 不能从定量上知道⼟样的排⽔固结的程度。
所以只能根据控制试验速度来求得不同的强度参数,规定了以下三种不同的试验⽅法:
快剪:在⼠样上下⾯上加⼀层塑料薄膜防⽌孔隙⽔排出,在竖荷载施加后⽴即(3~5分钟)进⾏剪切直⾄破坏;
固结快剪:先让⼟样在竖荷载下充分排⽔固结 (通常恒压24⼩时) ,然后快速地将⼟样剪坏;
慢剪:⼟样在竖向荷载下充分排⽔固结,然后缓慢(约40分钟或更长时间)地施加剪应⼒直⾄破坏。
以上三种试验,可以得到不同的强度参数,实际应⽤时要根据⼯程和⼟层的具体情况选⽤试验⽅法及其强度参数。
例如在深厚的⾼塑性黏⼟地基上,建筑物施⼯速度很快,预计动⼟层在施⼯期排⽔固结程度很⼩,就应当采⽤快剪的参数来分析地基的稳定性;⼜如施⼯期很长,预计⼟层能够充分排⽔固结,但竣⼯后可能有瞬时荷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固结快剪的参数。
不同固结状态下黏土抗剪强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史卜涛;张云;王哲成;吴吉春;于军;龚绪龙【摘要】利用直剪仪针对不同固结状态下的饱和黏性土,在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探讨了剪切速率与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变化规律,分析了剪切速率对强度参数的影响及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正常固结土,剪切速率越大,峰值剪应力越小,内摩擦角越小.不同的固结状态下,剪切速率对抗剪强度参数影响不同.超固结比为2时,内摩擦角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黏聚力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超固结比为3时,内摩擦角随剪切速率的影响较小,黏聚力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另外,从黏聚力和内摩擦力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最后,从孔隙水压力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剪切速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在相同的法向应力下,对于正常固结土,不同剪切速率引起的剪切带周围孔隙水压力变化量与破坏剪应力变化量成正比关系;对于超固结土,黏聚力变化量减去破坏剪应力变化量的差值与孔隙水压力的增量成正比.【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5(042)006【总页数】6页(P59-64)【关键词】直剪试验;超固结比;强度参数;剪切速率【作者】史卜涛;张云;王哲成;吴吉春;于军;龚绪龙【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11.7抗剪强度是边坡稳定分析、地基承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然而不同的剪切速率,岩土材料的抗剪强度不尽相同[1],有时还会相差很大。
而且在土工施工过程中,土坝、路堤等施工期的长短,不仅影响到土体固结状态,而且影响土体的强度[2-3]。
第36卷 第2期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36 No.22019年6月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Natural Science Edition)Jun.2019饱和软黏土不同固结程度下的抗剪强度特性研究郑泽宇1,2,徐 可1,2(1.河海大学 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210098;2.河海大学 江苏省岩土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210098)摘要:为了研究饱和软黏土在不同固结度下的抗剪强度特性,利用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仪开展饱和软黏土不同固结程度下的三轴剪切试验研究,对不同围压下不同固结度对土体孔压增量和抗剪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部分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中,试样的剪前固结程度越低、剪前孔压越大,则剪切引起的孔压增量越小,但总孔压却是越大,不排水强度低。
通过归一化,得到了孔压增量和固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不同固结度;抗剪强度;体变;孔压中图分类号:TU447 文献标识码:AExperimental Study on Shear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aturatedSoft Clay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ConsolidationZHENG Zeyu 1,2,XU Ke 1,2(1.Key Laboratory of Geomechanics and Embankment Engineering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China ;2. Jiangsu Research Center for GeotechnicalEngineering Technology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shea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aturated soft clay under different degree of consolidation ,the stress-strain controlled triaxial shear permeability tester was used to carry out triaxial shear tests of saturated soft clay under different degree of consolidati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egree of consolidation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on pore pressure increment and shear strength of soil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partial undrained shear tests ,the lower the pre-shear consolidation degree and the larger the pre-shear hole pressure ,the smaller the pore pressure increment caused by shear ,but the larger the total hole pressure and the lower the undrained strength. By normalizat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re pressure increment and consolidation degree is obtained.Key words :different degree of consolidation ;shear strength ;volume change ;pore pressure 收稿日期:2018-11-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8213)作者简介:郑泽宇(1994-),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软基处理。
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土体力学行为分析与优化引言:盾构隧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工程中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对地表影响小等优点。
然而,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力学行为对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土体力学行为进行分析与优化,对工程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体力学行为分析1. 土体承载能力分析: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土体的承载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对土体的强度参数进行测试,可以评估土体的承载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试验室单轴和三轴剪切试验等。
通过对土体样品的试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深度和不同地层土体的承载能力,为施工过程中的土体支撑设计提供依据。
2. 土体变形特性分析: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地层土体会受到应力的作用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土体的变形特性对隧道的稳定性和整体变形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土体的弹性模量、压缩模量和剪切模量等参数进行测试,并结合地层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到土体的变形特性。
这些参数可以用于隧道施工中的土体支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变形控制的优化。
3. 土体渗透特性分析:土体的渗透特性直接影响盾构隧道施工中的排水和固结效果。
通过对土体的渗透系数和渗透压力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评估土体的渗透特性。
根据不同地层土体的渗透特性,可以合理设计盾构隧道的围岩排水系统,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二、土体力学行为优化1. 土压平衡与非土压平衡施工:在盾构隧道施工中,是否采用土压平衡施工方法是一个需要优化的问题。
土压平衡施工方法通过合理控制土压力,减小土体的变形和影响,对隧道施工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特定地层条件下,非土压平衡施工方法可能更为适用。
通过对不同施工参数和地层条件的分析,可以优化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
2. 支护结构优化设计: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土体支护结构设计是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的关键。
通过对不同地层土体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结合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可以优化支护结构的设计。
黏土地层隧道开挖面三维稳定性上限分析黏土地层隧道开挖面三维稳定性上限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交通工程建设已成为一种趋势。
然而,地铁隧道、高速公路隧道等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黏土地层的特殊性质,隧道开挖面的稳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三维稳定性上限分析的角度探究黏土地层隧道开挖面稳定性问题。
一、黏土地层的特性黏土地层由于其吸水性强、膨胀性大、黏聚力强等特殊性质,对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产生了巨大影响。
黏土的物理性质是由其矿物、组成、组织结构和粘土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决定的。
其中,黏提土的黏结力是影响隧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三维稳定性上限分析原理三维稳定性上限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极限坚度理论的数值计算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隧道开挖面内的各种力学参数和材料性质,计算出不同深度处隧道面的最大承载力和破坏模式,从而预测隧道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确定介质在三维空间中的极限坚度参数,计算出极限荷载下以下会引起失稳的破坏机理,从而分析隧道面的稳定性。
三、黏土地层隧道开挖面三维稳定性上限分析方法(一)计算黏土的静强度参数静强度参数是在三维稳定性分析中,计算黏土最大承载力的关键参数。
其计算方法主要是采用三轴测试仪或压缩仪等设备对样品进行试验,测量承载力指标,从而得出黏土的静强度参数。
(二)计算黏土的动弹特性参数动弹特性参数包括黏土弹性模量、泊松比、剪切模量和剪切强度,通过计算黏土的动弹特性参数,可以确定其在挖掘过程中发生延性破坏的可能性。
(三)计算黏土的安定系数安定系数是三维稳定性上限分析的关键指标。
其计算方法包括: 确定安定剖面、确定水平力和垂直力、计算剪力矩及地下水位、确定滑动面平衡状态方程、计算在滑动面上方土体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状态,最后求解土-结构交互作用下的稳定系数。
(四)计算隧道开挖面最大承载力及破坏机制通过计算黏土的静强度参数、动弹特性参数和安定系数,可以得出隧道开挖面在不同深度的最大承载力,并进一步分析破坏机制及其可能引起的工程灾害。
基于Copula函数的岩土体抗剪强度参数二维分布模型研究水利水电工程中涉及一系列的边坡、地基、地下洞室以及坝体等岩土结构物,岩土工程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
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从根本上讲就是考虑是岩土体参数、计算模型、试验误差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岩土体参数不确定性对岩土工程可靠度与风险评价结果影响显著,深入分析岩土体参数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是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与变形计算的重要参数。
大量研究表明二者具有相关性,因而建立抗剪强度参数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型十分必要。
然而,受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岩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试验数据十分有限,基于有限的试验数据仅能获得边缘分布和相关系数等不完备概率信息,难以确定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型。
因此,在有限的试验数据下如何建立抗剪强度参数的二维分布模型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可靠度问题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其次,一般情况下基于不完备概率信息并不能唯一地确定抗剪强度参数二维分布模型,因此如何降低模型选择不确定性是Copula函数在水利水电工程可靠度应用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再次,如何将基于Copula函数抗剪强度参数二维分布模型应用于水利水电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及设计是另外一个实际而富有挑战的问题。
针对以上科学问题,本文致力于将Copula理论引入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可靠度领域,着重探索了具有相关性的岩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联合分布模型的建立问题。
本文从三个层次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第一层次提出了基于Copula函数建立抗剪强度参数二维分布模型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是探索降低抗剪强度参数模型选择不确定性的途径。
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抗剪强度参数二维分布模型识别方法,进而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给出了抗剪强度参数的后验分布模型。
第三个层次是二维分布模型的实际工程应用。
同时阐述了分布模型的选择对可靠度分析和设计结果的影响,论证了研究抗剪强度参数模型选择的重要性。
软岩隧道围岩支护稳定可靠性评价摘要:本文在总结了影响隧道工程结构可靠性的各参数随机性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复杂非线性系统可靠性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根据基于Poyting-Thomoson模型的隧道围岩支护体位移粘弹性解析解,运用Monte-Carlo 法,对典型软岩隧道围岩稳定可靠性状态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该方法简便且易实现,对类似问题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关键词:可靠性软岩隧道粘弹性Monte-Carlo法1引言本文拟结合浅埋软岩隧道围岩支护体位移粘弹性解和在计算机上即可简便实现的Monte-Carlo伪随机抽样方法,实现初期支护体施作前后围岩的稳定可靠性评价,以得到具有广泛意义和指导价值的结论。
Monte-Carlo法在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可靠度研究中的作用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若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为,则系统失效概率为通常上式只对两个变量的情况能够积分得出结果,而复杂非线性问题的变量一般多于两个,这种多重积分的求解是极端麻烦和困难的,甚至不存在解析描述。
此类问题用蒙特卡罗方法却能够得出具有足够精度的解。
2 隧道围岩位移的粘弹性分析图1. Poyting-Thomoson模型软岩隧道围岩在隧道开挖后的流变性是围岩位移的重要因素,支护前围岩瞬时弹性位移已释放完毕,作用在支护上的压力主要是围岩蠕变引起的对支护的形变压力。
确定性有限元分析是当前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手段,但其模型建立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切性,各项参数的输入也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有限元法分析结果失去一般性,且大量数值模拟的工作量太大。
随机有限方法是稳定可靠性分析的理想方法,但本文意在探讨一种简便而又不失一般性的稳定可靠性评价方法,所以在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时选用具有广泛意义的解析方法。
基于在软弱岩体分析中应用广泛的Poyting-Thomoson模型(如图1),本构关系模型为:根据文献[5]和文献[6]的研究,考虑支护时间及空间的滞后,取初始位移为0.5 。
粘土中隧道稳定上限解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隧道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隧道建设中,隧道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隧道稳定一般包括隧道壁面稳定、拱顶稳定和地基稳定。
其中,隧道壁面稳定是隧道工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隧道工程中所涉及的土体类型比较复杂,包括岩石、砂岩、泥岩、粘土等等。
粘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土体类型,在隧道工程中应用广泛。
由于粘土具有较大的可变形性和压缩性,在隧道掘进中,容易引起塌陷等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其稳定上限进行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究粘土中隧道稳定上限的解,对于提高隧道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问题在隧道工程中,粘土中隧道稳定上限的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 粘土隧道稳定上限的计算方法;2. 不同工况下粘土隧道壁面的稳定性分析;3. 粘土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控制。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研究和调研阶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粘土隧道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并针对性地进行调研。
2. 实验室试验阶段:利用相关试验设备对粘土下隧道开挖前、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的土体进行力学性质测试,得到粘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固结性等数据。
3. 数值模拟阶段:根据试验数据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粘土隧道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计算,探讨粘土隧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上限。
4. 现场实验阶段:根据数值模拟结果,选定合适的现场实验场地进行隧道开挖试验,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 结果分析和总结阶段:根据实验和模拟结果,对粘土隧道稳定上限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控制措施。
四、研究预期结果1. 粘土隧道稳定上限的计算方法,为粘土隧道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2. 粘土隧道的稳定性分析,为隧道施工提供可行性分析;3. 粘土隧道施工稳定性控制,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控制措施。
五、研究进度安排1. 阶段一:文献研究和调研,预计时间:2个月;2. 阶段二:实验室试验,预计时间:6个月;3. 阶段三:数值模拟和分析,预计时间:6个月;4. 阶段四:现场实验和数据分析,预计时间:6个月;5. 阶段五:结果总结和撰写论文,预计时间:4个月。
考虑支护—围岩相互作用的隧道开挖可靠度分析与设计优化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新建大量隧道、地下硐室等岩石地下工程。
地下岩体工程因其所处环境的复杂性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
基于概率统计的可靠度方法因其可以定量的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及岩土体力学参数、实际荷载及支护结构等变异性的影响,在隧道等地下工程领域日益得到重视和关注。
为此,本文针对地下工程围岩变形与稳定可靠性分析与评价,建立了考虑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的隧道多重失效模式及其对应的功能函数;提出了基于移动最小二乘法的隧道可靠度分析的一阶可靠度法和二阶可靠度法;发展了基于条件概率和Excel电子表格的隧道系统可靠度分析方法;建立了考虑岩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隧道可靠度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响应面法的隧道开挖概率设计优化模型。
通过以上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利用收敛约束法,阐述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与支护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建立了考虑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的隧道开挖稳定可靠性分析的多种功能函数。
(2)结合均匀设计,提出了基于移动最小二乘法的隧道可靠度分析新算法。
通过均匀设计取样,在U空间(标准正态空间)中构建移动最小二乘响应面,并利用迭代算法不断更新响应面从而获得准确的可靠度结果。
与其他响应面模型相比,新算法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且计算量小、内部参数简单,使得可靠度分析简便容易。
(3)针对具有多个相关失效模式的隧道问题,提出了基于条件概率的系统失效概率计算方法。
通过引入“DS类模型”,实现了“共同来源随机变量”的识别与定义,将相关失效模式事件转换成条件独立失效模式事件。
通过条件概率,将系统可靠度分析转换成单失效模式可靠度分析,并建立了基于Excel电子表格的简单、方便且透明的系统失效概率计算程序。
(4)利用插值自相关和响应面法,提出了考虑岩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可靠度分析新算法。
通过插值自相关,将随机场离散为一系列控制点处的随机变量,并结合响应面,利用一阶可靠度法进行随机可靠度分析,揭示了岩体参数空间变异性对隧道变形失效概率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岩体参数波动范围对隧道变形失效概率的影响,探讨了插值自相关中控制点间距对结果的影响。
岩质隧道围岩应力释放率的确定与结构力学性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岩石隧道在建设过程中,隧道围岩承受着巨大的应力,因此隧道围岩的应力状态和力学性质对隧道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释放,会导致围岩的失稳,甚至产生严重的灾害。
因此,研究岩质隧道围岩应力释放率和力学性状,对隧道的安全施工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探究岩质隧道围岩应力释放率以及力学性状的变化规律,为隧道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在已建成的岩质隧道中,选择一定数量的试验点,进行围岩应力分布调查和样品采集。
2. 实验分析:通过对采集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在不同应力状态下,测试样品的力学特性参数,如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切变强度等。
3. 数值模拟:依据野外调查和实验结果,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岩质隧道围岩的力学模型,对围岩的应力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预测围岩应力释放趋势。
本研究的目标是确定岩质隧道围岩应力释放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力学性状的参数,更好地指导隧道的建设与运营。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选择合适的岩质隧道,选取若干个代表点进行野外调查,对隧道围岩的应力状态和构造特征进行认真记录和分析,并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室内实验。
2. 实验分析:通过样品加压实验,得到不同状态下样品的压缩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质参数,分析应力状态对围岩力学性状的影响规律。
3. 数值模拟:依据野外调查和实验数据建立数值模型,模拟隧道施工中围岩的应力状态及其变化趋势,预测隧道围岩的应力释放和稳定状态。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的实验和数值模拟,将得到岩质隧道围岩应力释放率和力学性状的变化规律,为隧道建设和运营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增强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本研究将为相关岩土力学和围岩稳定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隧洞开挖粘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分析摘要:本文针对隧洞开挖稳定问题,采用粘弹塑性有限元的计算方法,计算模型为西原模型,分别计算围岩在不同流变时间下的应力和变形,比较不同流变时间下应力变形和破坏区的变化情况,然后施加锚杆,与不考虑锚杆的情况比较。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得出,考虑流变情况下围岩应力变形会进一步发展,甚至可能出现破坏,而锚杆能有效的减少围岩的变形。
对于实际工程,则说明流变问题是影响隧洞稳定的不可忽略因素,另外,锚杆的施加对抑制围岩的变形效果明显,因此,加锚支护这一手段在隧洞稳定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围岩;流变;粘弹塑性;有限元;锚杆隧洞开挖稳定问题是公路、铁路、水利水电等工程中常见的工程问题,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工程地质法、现场测试法、模拟实验法、数值分析法等。
其中,数值分析法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分析围岩稳定的重要方法,以弹塑性有限单元法计算隧洞开挖稳定较为常见,但这一方法忽略了围岩的粘性,即流变性,与工程实际存在明显差异。
本文采用粘弹塑性有限单元法,计算了不同流变时间下围岩的应力、变形和屈服情况,最后比较了施加锚杆与无支护措施下围岩应力、变形和屈服区差异,指出了流变问题是隧洞开挖稳定分析中不可忽略因素,有必要对围岩流变性进行深入研究。
1 工程概况某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大渡河中游上段雅安市石棉县,水库正常蓄水位1130.00m,死水位1120.00m。
电站采用首部式开发方式,引水系统单机单管供水,尾水系统按“两机一室一洞”型式布置。
两条尾水洞独立平行布置,尾水洞进口底板高程919.70m,出口底板高程为933.50m,尾水洞为城门洞型,净断面尺寸为15.20m×16.70m,埋深150m~300m,最大可达560m。
岩体以次块状~镶嵌结构为主,主要为Ⅱ、Ⅲ类围岩,但局部洞段可能遇断层破碎带、辉绿岩脉破碎带、裂隙密集带等,为Ⅳ、Ⅴ类围岩。
2 粘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方法2.1 西原模型的组成对于岩石流变的研究比较常用的有Maxwell模型、Kelvin模型、Burgers模型、西原模型等。
岩土体力学强度分析及改善措施摘要: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重则破坏建筑;由于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
本文主要针对岩土进行力学强度分析,从而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岩土体;力学强度;改善措施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ndslide of great harm, light will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heavy then damaged buildings; Due to landslide, often disrupted traffic, the influence of the normal highway transportation; The scale of the landslide, can jam river, destroy highways, factories and destruction, buried village.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mechanical strength analysis of rock,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echanical strength; Improvement measures岩土体在受荷过程中的变形,表现为密度的变化或沿裂隙的位移:岩土体的破坏就是由一种特性状态转变为另一种丧失平衡的特性状态的过程,例如从弹性为主转变为以塑性为主,从密度变化的变形为主转变为以沿裂隙位移的变形为主[1]。
岩土变形的全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变形的发展导致强度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的性质可以定量,有的则只能定性地加以叙述,最明显的例子是岩体的减压膨胀(卸荷扩容)或加荷压密所引起的强度降低或升高.岩土的卸荷试验表明,岩体在卸荷过程中的体积应力应变关系是非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