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隧道工程围岩衬砌参数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5
堰头隧洞衬砌结构计算书(IV类围岩)一、示意图:二、基本资料:1.依据规范及参考书目:《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 5195-2004,以下简称《规范》)《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以下简称《砼规》《隧洞》(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熊启钧编著)《水工隧洞和调压室水工隧洞部分》(水利电力出版社,潘家铮编著)2.几何参数:半跨宽度L1=0.850 m;顶拱半中心角α=90.00°拱顶厚度D1=0.200 m;拱脚厚度D2=0.200 m侧墙厚度D3=0.200 m;侧墙高度H2=1.150 m隧洞衬砌断面形式:圆拱直墙形底板厚度D4=0.200 m3.荷载信息:内水压力水头H i=0.00 m外水压力水头Ho =3.00 m;外水压力折减系数β=1.00顶部山岩压力端部值Q1=5.82kN/m;顶部山岩压力中间值Q2=5.82kN/m侧向山岩压力上侧值Q3=0.77kN/m;侧向山岩压力下侧值Q4=9.08kN/m底部山岩压力端部值Q5=0.00kN/m;底部山岩压力中间值Q6=0.00kN/m顶拱围岩弹抗系数K1=280.0 MN/m3侧墙围岩弹抗系数K2=280.0 MN/m3底板围岩弹抗系数K3=280.0 MN/m3顶拱灌浆压力P d=100.00 kPa;P d作用半中心角αp=60.00°其他部位灌浆压力P e=0.00 kPa4.分项系数:建筑物级别:4级;荷载效应组合:基本组合;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安全系数K =1.15衬砌自重分项系数γQ1=1.10;山岩压力分项系数γQ2=1.00内水压力分项系数γQ4=1.00;外水压力分项系数γQ5=1.00灌浆压力分项系数γQ3=1.005.材料信息:混凝土强度等级:C20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13.40 N/mm2;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1.54 N/mm2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9.60 N/mm2;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 t=1.10 N/mm2混凝土弹性模量E c=2.55×104 N/mm2纵向受力钢筋种类:Ⅲ级钢筋强度设计值f y=360 N/mm2;弹性模量E s=2.00×105 N/mm2钢筋合力点到衬砌内、外边缘的距离a =0.030 m三、内力计算:N --衬砌计算截面的轴向力,kN,以拉为正;Q --衬砌计算截面的剪力,kN,以逆时针转动为正;M --衬砌计算截面的弯矩,kN·m,以内边受拉为正u --衬砌计算截面的切向位移,mm;v --衬砌计算截面的法向位移,mm;ψ--衬砌计算截面的转角位移,度;k --衬砌计算截面的围岩抗力,kPa计算节点编号顺序为:底板或底拱、底圆按照从左到右编号;顶板板或顶拱、顶圆按照从右到左编号;其余部位按照从下到上编号;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内力计算:经过5次迭代运算后,各点设定抗力条件和法向位移一致。
混凝土隧道衬砌标准厚度一、前言混凝土隧道衬砌是隧道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衬砌的厚度是衬砌的重要参数之一,直接关系到衬砌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隧道衬砌标准厚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混凝土隧道衬砌的标准厚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混凝土隧道衬砌标准厚度的相关要求1.国家标准我国对于混凝土隧道衬砌的标准厚度有明确规定。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61-2004)的要求,混凝土隧道衬砌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标准厚度应该如下:(1)软岩地质:衬砌厚度为300mm;(2)中硬岩地质:衬砌厚度为250mm;(3)硬岩地质:衬砌厚度为200mm。
2.实际情况实际情况下,混凝土隧道衬砌的标准厚度还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隧道长度和断面形状:隧道长度和断面形状是影响衬砌厚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隧道长度越长,断面形状越复杂,衬砌厚度就会越大。
(2)地质情况:地质情况对衬砌厚度的影响也非常大。
如果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衬砌的厚度就要相应加厚。
(3)隧道用途:不同用途的隧道对衬砌厚度的要求也不同。
比如,高速公路隧道对衬砌的要求比较高,衬砌厚度一般要比普通隧道的要厚。
三、混凝土隧道衬砌标准厚度的具体分析1.不同地质条件下的衬砌标准厚度(1)软岩地质软岩地质是指地质结构较松散、岩石不稳定、容易发生塌方的地质条件。
在软岩地质条件下,混凝土隧道衬砌的标准厚度应该为300mm。
这是因为软岩地质的岩石稳定性较差,如果衬砌厚度不足,就会导致衬砌受到较大的压力,从而出现破损或者脱落的情况。
(2)中硬岩地质中硬岩地质是指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岩石硬度适中的地质条件。
在中硬岩地质条件下,混凝土隧道衬砌的标准厚度应该为250mm。
中硬岩地质的岩石稳定性较好,如果衬砌厚度过大,就会导致隧道的使用空间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隧道的通行能力。
(3)硬岩地质硬岩地质是指岩石硬度很高、稳定性很好的地质条件。
一、公路隧道围岩的分级1、一级围岩:坚硬岩,岩体完整,巨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大于550兆帕。
2、二级围岩:坚硬岩,岩体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较坚硬岩,岩体完整,块状整体结构。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在550至451兆帕之间。
3、三级围岩:坚硬岩,岩体较破碎,巨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较坚硬岩或较软硬岩石。
岩体较完整,快状体或中厚层结构。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在450至351兆帕之间。
4、四级围岩:坚硬岩,岩体较破碎。
碎裂结构,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镶嵌碎裂结构,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较破碎,中薄层状结构。
土体,压密或成岩作用的黏土及砂性土;黄土。
一般钙质、铁质胶结的碎石土、卵石土、大块石土。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在350至251兆帕之间。
5、五级围岩:较软岩,岩体破碎;软岩,岩体较破碎至破碎;及破碎各类岩体,碎裂状,松散结构。
一般第四系的半干硬至重塑的黏土及稍湿至潮湿的碎石土,卵石土、网砾、角砾及黄土。
非黏土呈松散结构,黏土及黄土呈松软结构。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小于等于250。
6、六级围岩:软塑状黏土及潮湿、饱和粉细砂层、软土等。
其中一级围岩为最好结构,六级围岩为最差结构。
二、围岩的初步判定1、隧道围岩的分级的综合评定方法宜采用两步分级,并按以下顺序进行:围岩分级分为初步分级和和详细分级。
其中初步分级为:定性(坚硬、完整)+定量。
详细分级为考虑修整因素的影响,修整定量。
修正因素为:有无地下水、软弱结构面,且有一组起控制作用。
是否存在高的初应力。
三、隧道的构成1、隧道主要由主体构造物和附属构造物构成。
其中主体构造物有分为:洞门和洞身衬砌。
附属构造物分为:通风、照明、安全措施、供配电、应急系统等。
2、不同的分类形式分为不同的种类:(1)按地层分类,分为岩石隧道、土质隧道。
(2)按所处位置分为,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底隧道。
(3)按埋深长度分为,浅埋隧道和深埋隧道。
(4)按长度分为,短、中、长、特长。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精选6篇)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精选6篇)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过去的工作,倍感充实,收获良多,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分析一下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工作总结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隧道施工工作总结(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隧道施工工作总结1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对这一年多来的施工管理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坐一下简单得总结。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重点包括施工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投资控制、信息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和现场组织协调六个方面。
一、工程进度的要求进度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施工项目按照合同工期顺利完成的有力保证。
因此,首先应严格执行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持进行周会议,并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周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且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安排。
其次,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时间,督促协作队伍现场管理人员,对其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克服困难,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二、工程质量的保证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定要加强过程控制,及时消除隐患。
在质量管理方面,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
其次,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
每一份施工用料,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要过质量关。
对施工过程各个阶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追查责任,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杜绝不合格品材料混入现场。
技术员和质检员都要严格要求,负起责任,对施工中用料的配比进行严格把关,使其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施工。
三、工程投资的控制投资控制,及工程成本管理,现场管理人员应责任明确,将质量、进度、成本四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管理,并根据成本管理的目标与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明确责任与目标。
其次,现场管理人员应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前期会议交底中所制定的工程量,把握现场施工工作量,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施工,对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和设计图纸有出入的地方,应提前分别向建设单位和施工设计单位进行反映,要求其出具施工变更依据。
一、公路隧道围岩的分级1、一级围岩:坚硬岩,岩体完整,巨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大于550兆帕。
2、二级围岩:坚硬岩,岩体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较坚硬岩,岩体完整,块状整体结构。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在550至451兆帕之间。
3、三级围岩:坚硬岩,岩体较破碎,巨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较坚硬岩或较软硬岩石。
岩体较完整,快状体或中厚层结构。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在450至351兆帕之间。
4、四级围岩:坚硬岩,岩体较破碎。
碎裂结构,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镶嵌碎裂结构,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较破碎,中薄层状结构。
土体,压密或成岩作用的黏土及砂性土;黄土。
一般钙质、铁质胶结的碎石土、卵石土、大块石土。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在350至251兆帕之间。
5、五级围岩:较软岩,岩体破碎;软岩,岩体较破碎至破碎;及破碎各类岩体,碎裂状,松散结构。
一般第四系的半干硬至重塑的黏土及稍湿至潮湿的碎石土,卵石土、网砾、角砾及黄土。
非黏土呈松散结构,黏土及黄土呈松软结构。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小于等于250。
6、六级围岩:软塑状黏土及潮湿、饱和粉细砂层、软土等。
其中一级围岩为最好结构,六级围岩为最差结构。
二、围岩的初步判定1、隧道围岩的分级的综合评定方法宜采用两步分级,并按以下顺序进行:围岩分级分为初步分级和和详细分级。
其中初步分级为:定性(坚硬、完整)+定量。
详细分级为考虑修整因素的影响,修整定量。
修正因素为:有无地下水、软弱结构面,且有一组起控制作用。
是否存在高的初应力。
三、隧道的构成1、隧道主要由主体构造物和附属构造物构成。
其中主体构造物有分为:洞门和洞身衬砌。
附属构造物分为:通风、照明、安全措施、供配电、应急系统等。
2、不同的分类形式分为不同的种类:(1)按地层分类,分为岩石隧道、土质隧道。
(2)按所处位置分为,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底隧道。
(3)按埋深长度分为,浅埋隧道和深埋隧道。
(4)按长度分为,短、中、长、特长。
关于隧道围岩的分级最近一段时间学习了关于隧道围岩分级的问题,逐渐的了解了隧道的施工工艺及工序,也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围岩问题的文章,学习了,很深奥,有很多东西还是不能够理解,希望能交到良师益友向您学习,本文章来自于百度文库,我整理了下,其中有些内容是我通过查找规范所得。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50086-200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F60-2009)《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名词解释:围岩:围岩是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的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这里所指的岩体是土体与岩体的总称)在不同的岩体中开挖隧道后岩体所表现出的性态是不同的,可归纳为充分稳定、基本稳定、暂时稳定和不稳定四种。
岩爆: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能在地下工程开挖中突然猛烈释放,使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
轻微的岩爆仅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
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一般持续几天或几个月。
发生岩爆的原因是岩体中有较高的地应力,并且超过了岩石本身的强度,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和弹性。
这时一旦地下工程破坏了岩体的平衡,强大的能量把岩石破坏,并将破碎岩石抛出。
预防岩爆的方法是应力解除法、注水软化法和使用锚栓-钢丝网-混凝土支护。
在JTJ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关于隧道围岩级别划分为六级,级别越大围岩越差,六级为土,但目前实施中不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规定地下铁道围岩分类应按GB50307-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307-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围岩分类方法引自原《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1999)围岩分级是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结合工程经验得来的,勘察是为设计服务的,所以在地铁工程勘察中,如果还利用地铁勘察规范进行围岩分类,易给设计带来不便。
郑宅隔隧道二次衬砌首件工程施工总结郑宅隔隧道左线出口ZK4+211~ZK4+223段,计12m,作为本隧道工程二次衬砌的首件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影响二衬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按施工规范实施,本段作为我标段整个隧道工程二衬的首件工程,更对以后的二衬施工起着样板引路的作用,因此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施工前周密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严加控制,施工后及时总结,最终达到首件工程实体基本完美、资料真实完整、工程成品合格的目标。
一、工程概况郑宅隔隧道全长1918.5m,左右洞呈分离布置,右洞全长1921m (YK2+322-YK4+243),左洞全长1916m(ZK2+315-ZK4+231),为长隧道。
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h,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25米(0.75m检修道+0.75m左侧侧向宽度+3.5m×2行车道+0.75m右侧侧向宽度+1.00m检修道)、净高5m、纵坡2.3%,为人车混合通行隧道。
郑宅隔隧道左线出口ZK4+211~ZK4+223段,设计为Ⅴ级围岩,围岩为碎块状强风化晶屑熔结凝灰岩,岩体破碎。
采用复合衬砌(JZDK-1型),隧道边墙及拱部二次衬砌的浇筑采用移动式液压模板台车和泵送砼整体浇筑。
主要工程量为:C25拱墙防水砼182m3,钢筋19.9吨,防水板288m2,ф5cmHDPE塑料盲沟72m,止水带48m(2道)。
二、施工目的本着“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的原则,对首件工程的各项工艺、技术和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工艺,建立样板工程,以指导后续工程批量生产,预防和纠正后续批量生产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通过首件工程施工达到以下目的:1、施工组织检验:通过首件工程施工,确定人员、机械之间的最佳组合。
2、收集数据:由首件工程确定在此施工工艺下各项技术指标的控制方法。
总结出的技术参数作为指导大批量施工控制的依据。
三、施工时间2016年6月7日16:30开始施工,6月8日03:40施工完成。
贵州遵余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项目遵义至余庆高速公路桃子台隧道出口明洞二次衬砌首件总结编制:复核:审核:中铁港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遵余高速TJ-Ⅷ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8年7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施工时间 (1)三、施工说明 (2)四、劳动力与机械配置 (3)3.1劳动力配置 (3)3.2机械配置 (3)五、材料安排 (4)六、二次衬砌施工 (4)6.1施工顺序 (4)6.2台车拼装验收 (4)6.3台车定位 (5)6.4钢筋制作及安装 (6)6.5预埋件施工 (7)6.6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8)6.7防排水施工 (10)七、首件工程中存在的不足 (10)八、下步施工注意事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0)九、总结 (11)桃子台隧道出口明洞二次衬砌首件总结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优质,质量目标明确,减少盲目施工,施工前确定标准的施工工艺通过首件试验确定,我们把桃子台隧道出口左线明洞(Z15K79+380-Z15K79+390)工程作为本标段的明洞衬砌施工首件工程。
隧道明洞二次衬砌作为隧道施工的最主要的一道工序,要保证内实外美。
我们对其施工过程中每一环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实施,桃子台隧道出口左线明洞作为我标段整个隧道工程衬砌的首件工程,更对以后的明洞施工起着样板引路的作用,因此对各种影响因素都有着详细的考虑,施工前的周密计划,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后及时总结,最终达到首件工程资料齐全、工程实体美观、工程成品优良。
一、工程概况遵义至余庆高速公路TJ-Ⅷ标段桃子台隧道出口地处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团溪镇香山村,隧道穿越一碗井向斜东、西两翼,线路呈大角度与一碗井向斜轴线相交。
隧道设计分左、右线,左线里程:Z15K76+293~Z15K79+400,长3107m;右线里程:K76+278~K79+415,长3137m,隧道呈弧型线展布,轴线方向293-327°,隧道最大埋深为255-256m。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精品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岑溪大隧道穿越岑溪市岑城镇钓石村及岑溪市大隆镇均昌峒之间的崇山峻岭,隧道中部还从岑溪市岑城镇山心村下部穿过。
设计隧型为分离式小净距隧道,两洞车道中心线(路线设计线)间距为30m,两洞净距为17m。
右线起讫桩号为CK6+477-CK10+765,长4288m,设计高程为317.03-303.84m;左线起讫桩号为DK6+755-DK10+725,长4270m,设计高程为316.92-304.48。
最大埋深约450m,左、右线隧道均属特长隧道。
隧道设计净宽×高均为10.75×5m,设计速度100km/h。
岑溪大隧道洞口段五级围岩岩性主要为可塑状沙质粘性土及全~弱风化,中风化混合岩,中风化岩属较风化岩,岩体破碎,呈破裂状结构,涌水方式以淋雨状为主,围岩无自稳能力。
二次衬砌砼等级:C25防水。
二次衬砌第一板的浇筑长度为12m,之后全部为11.75m,板与板之间有25cm的搭接长度。
二、施工工艺控制及参数总结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砂、碎石原料进行严格挑选和水洗,中砂含泥量控制在2%以内,同时加强碎石筛分检查,确保良好级配。
2、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控制(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监理组、中心试验室的具体指导下,由工地试验室按有关技术规范进行计算和试验,完成配合比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
配合比表(2)、拌和站原材料计量的控制施工前,拌和站的电子计量装置经过了计量部门的核准和标定,并进行了计量测试(试拌),确保计量精度。
(3)、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控制在140mm-160mm,在拌和地点和浇注现场均进行坍落度检查,不符合要求时,即时调整配合比。
(4)、随时检查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每盘拌合时间3、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控制砼输送罐车已衬砌段仰拱栈桥开挖工作面洞口方向模板台车防水板铺设铺底作业区砼输送泵待浇注段图3 二次衬砌施工机械布置图(1)、二次衬砌施工时间的确定二次衬砌施工时间应符合以下条件:①.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趋于减缓;②.拱脚附近水平收敛速度<0.2mm/d或拱顶下沉速度<0.15mm/d;③.施作二次衬砌前的累计位移值,已达极限相对位移值80%以上;④.初期支护表面的裂隙不再继续发展。
第四章隧道衬砌设计4.1围岩划分隧道围岩级别划分主要依据岩体弹性波速度、岩样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并结合围岩分化程度、完整性、坚硬程度、节理发育程度、断层及地下水影响程度等进行综合分类。
依据实际资料在确定隧道围岩级别时,制定以下原则:(1)以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提供数据为围岩级别划分标准。
(2)遇断层破碎带,围岩级别较同类岩石降低1~2等级,影响带推至洞底以上40~80米与断层交界处。
(3)为便于隧道施工,按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层和构造情况分段划分评价。
(4)未有钻孔控制段,参照勘测区同类岩石已有资料进行类比分级。
4.2支护形式的选择及参数确定由于本隧道为高速公路隧道,根据规范可知本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即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及中间夹防水层组合而成的衬砌形式,其中初期支护采用锚喷支护二次衬砌采用模铸混凝土衬砌。
同时衬砌设计参数以工程类比法并结合计算分析确定,断面型式采用等截面三心圆,对于Ⅲ级围岩采用无仰拱衬砌,对于Ⅳ、Ⅴ级围岩均采用带仰拱衬砌。
4.2.1初期支护布置如下:Ⅲ级围岩初期支护采用径向系统锚杆,钢拱支撑配合喷射混凝土形成整体。
系统锚杆采用普通水泥砂浆锚杆,直径为22mm,长度为2.0m,采用梅花形布置,环、纵向间距为1.0m。
钢筋网矩形布置,间距25cm,采用直径6.5的钢筋。
Ⅲ级围岩喷射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厚度为10cm。
Ⅳ级围岩初期支护采用径向系统锚杆,钢拱架支撑配合喷射混凝土形成整体。
系统锚杆采用中空注浆锚杆,直径为25mm,长度为2.5m,采用梅花形布置,环、纵向间距为1.0m。
钢拱架型号为I16,间距为1.0m。
钢筋网矩形布置,间距25cm,采用直径6.5的钢筋。
Ⅳ级围岩喷射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厚度为15cm。
Ⅴ级围岩初期支护采用径向系统锚杆,钢拱架支撑配合喷射混凝土形成整体。
系统锚杆采用中空注浆锚杆,直径为25mm,长度为3.0m,采用梅花形布置,环、纵向间距为1.0m。
隧道围岩分级及围岩压力隧道所穿过的地层是千变方化的,可能遇到各种工程性质不同的围岩。
隧道围岩分级是评价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也是隧道支护方案设计和施工工艺确定的主要依据。
分级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因此,正确划分隧道围岩分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围岩分级确定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支护结构上的作用力(即围岩压力)就成为正确、合理设计隧道结构的关键。
4.1 围岩岩性与初始应力4.1.1 围岩岩性隧道工程围岩是指地壳中受开挖活动影响的那一部分岩土体。
这个范围在横断面上约为6~10倍的洞径。
围岩的工程性质,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而对围岩稳定性最有影响的是力学性质,即围岩抵抗变形和破坏的性能。
围岩既可以是岩体,也可以是土体。
本书仅涉及岩体的力学性质。
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地质体,被许许多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层面、层理面、节理面和裂隙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各种块体。
这些地质界面称为结构面或不连续面,这些块体称为结构体,岩体可以看作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而成的具有结构特征的地质体。
所以,岩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岩体的结构特征、结构体岩石的特性及结构面的特性。
环境因素,尤其地下水和地应力对岩体的力学性质影响也很大。
在软弱围岩中,节理和裂隙比较发育,岩体被切割破碎,结构面对岩体的变形和破坏都不起主导作用,所以岩体的特性与结构体岩石的特性并无本质区别。
在完整而连续的岩体中亦是如此。
反之,在坚硬的块状岩体中,由于受软弱结构面切割,块体之间的联系减弱,此时,岩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受结构面的性质及其在空间的组合所控制。
由此可见,岩体的力学性质必然是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岩体与岩石相比,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与工程总体尺度相比,岩石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均质、连续和各向同性的介质;而岩体则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不连续性和各向异性。
岩体抗拉变形能力差,因此,岩体受拉后很容易沿结构面发生断裂。
简述隧道不同等级围岩施工安全步距(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的要求隧道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乎着人民出行的便捷与安全。
而隧道施工中,围岩的安全和稳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对隧道不同等级围岩的施工安全步距(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进行详细的要求和控制。
一、背景介绍隧道的围岩可以分为多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围岩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和强度。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和标准,常见的围岩等级可以分为I~ V 级,其中I级为最好的围岩,V级为最差的围岩。
二、施工安全步距的定义和意义施工安全步距是指施工过程中,掌子面与二次衬砌之间的距离,也是施工中围岩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合理的施工安全步距可以保证施工在不同等级围岩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施工安全步距的要求,是根据不同的围岩等级、施工方法以及隧道类型等因素,结合设计要求和经验总结而得出的。
三、隧道不同等级围岩的施工安全步距要求1. I级围岩I级围岩是指围岩较为坚硬、无裂隙、无变形的围岩。
它拥有较好的自稳性和承载能力。
在施工中,对于I级围岩,施工安全步距较大,一般在2至3米之间,并且可以适当调整,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 II级围岩II级围岩是指围岩比较坚硬,但可能存在少量的裂隙和变形。
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对于II级围岩,施工安全步距一般在1.5至2.5米之间。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围岩的变化,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III级围岩III级围岩是指围岩较软,存在较多的裂隙和变形。
对于III级围岩,施工安全步距一般在1至2米之间,且需要加强对围岩的支护和加固。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围岩的稳定性,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4. IV级及V级围岩IV级及V级围岩是指围岩较差,存在严重的裂隙和变形。
对于这类围岩,施工安全步距一般在0.5至1.5米之间,并且需要采取更加严密的支护和加固措施,以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隧道衬砌计算--------------------------------------------------------------------- [ 计算条件 ]---------------------------------------------------------------------- [ 基本参数 ]规范标准:水工砼规范SL/T191-9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10: 1.0正常使用极限状态10: 1.0设计状况系数: 1.00衬砌断面类型:圆拱直墙形每段计算的分段数:10计算迭代次数:10抗力验证要求:高[ 衬砌参数 ]底板半宽: 3.000(m)底板厚度: 0.600(m)侧墙高度: 6.000(m)侧墙厚度: 0.600(m)顶拱半中心角: 60.000(度)顶拱拱脚厚度: 0.600(m)顶拱拱顶厚度: 0.600(m)底板围岩弹抗系数: 500.000(MN/m3)侧墙围岩弹抗系数: 500.000(MN/m3)顶拱围岩弹抗系数: 500.000(MN/m3)衬砌的弹性模量: 23000.000(MPa)[ 荷载参数 ]底部山岩压力(侧):0.000(kN/m)底部山岩压力(中):0.000(kN/m)侧向山岩压力(上):0.000(kN/m)侧向山岩压力(下):0.000(kN/m)顶部山岩压力(侧):70.000(kN/m) 顶部山岩压力(中):70.000(kN/m) 内水压力水头: 6.000(m)外水压力水头:0.000(m)外水压力折减系数(2):0.400顶拱灌浆压力:20.000(kPa)顶拱灌浆压力作用范围角:60.000(度)其它段灌浆压力:0.000(kPa)衬砌容重:24.000(kN/m3) [ 荷载组合参数 ]编号荷载名称是否计算分项系数1 衬砌自重√ 1.002 顶岩压力√ 1.003 底岩压力√ 1.004 侧岩压力√ 1.005 内水压力√ 1.006 外水压力√ 1.007 顶部灌浆压力√ 1.008 其余灌浆压力√ 1.00[ 配筋参数 ]对称配筋:是混凝土等级:C25纵筋等级:Ⅱ级(fy=310MPa,fyk=335MPa)箍筋计算:计算箍筋等级:Ⅰ级(fy=210MPa,fyk=235MPa)箍筋间距:100(mm)配筋计算as:65(mm)配筋调整系数: 1.00裂缝计算:计算采用的荷载效应组合:短期效应组合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0.40(mm)单侧钢筋:12D20砼保护层厚度:50(mm)----------------------------------------------------------------------[ 计算结果 ]----------------------------------------------------------------------[ 内力配筋计算 ]----------------------------------------------------------------------计算结论:经过3次计算,达到各点设定抗力条件和法向位移一致!轴向力剪力弯矩切向位移法向位移转角围岩抗力单侧纵筋箍筋面积抗剪验算N Q M U V W As Av(kN) (kN) (kN.m) (mm) (mm) (度) (kPa) (mm^2)(mm^2)底板(从中心向左等分10段):0 -83.738 0.000 87.995 0.000 0.102 0.000 0.1 1070.0 173.9 满足1 -83.738 -6.479 89.003 -0.002 0.112 0.004 0.1 1070.0 173.9 满足2 -83.738 -10.071 91.594 -0.004 0.141 0.007 0.1 1070.0 173.9 满足3 -83.738 -7.833 94.464 -0.005 0.190 0.011 0.1 1070.0 173.9 满足4 -83.738 3.271 95.408 -0.007 0.259 0.015 0.1 1070.0 173.9 满足5 -83.738 26.336 91.305 -0.009 0.349 0.019 0.2 1070.0 173.9 满足6 -83.738 64.408 78.105 -0.011 0.459 0.023 0.2 1070.0 173.9 满足7 -83.738 120.249 50.879 -0.013 0.585 0.025 0.3 1070.0 173.9 满足8 -83.738 195.964 3.960 -0.015 0.723 0.027 0.4 1070.0 173.9 满足9 -83.738 292.445 -68.789 -0.016 0.860 0.025 0.4 1070.0 173.9 满足10 -83.738 408.637 -173.498 -0.018 0.982 0.020 0.5 1266.9 173.9 满足侧墙(从底向上等分10段):0 -408.637 -83.738 -173.498 -0.982 -0.018 0.020 0.0 1070.0 173.9 满足1 -399.997 -97.306 -117.028 -1.000 0.129 0.008 0.1 1070.0 173.9 满足2 -391.357 -80.558 -62.750 -1.017 0.174 0.001 0.1 1070.0 173.9 满足3 -382.717 -56.141 -21.665 -1.034 0.163 -0.002 0.1 1070.0 173.9 满足4 -374.077 -35.140 5.480 -1.050 0.132 -0.003 0.1 1070.0 173.9 满足5 -365.437 -19.703 21.737 -1.066 0.105 -0.002 0.1 1070.0 173.9 满足6 -356.797 -6.285 29.600 -1.082 0.096 0.000 0.0 1070.0 173.9 满足7 -348.157 11.821 28.375 -1.097 0.113 0.003 0.1 1070.0 173.9 满足8 -339.517 42.200 12.951 -1.112 0.153 0.005 0.1 1070.0 173.9 满足9 -330.877 90.268 -25.877 -1.127 0.203 0.004 0.1 1070.0 173.9 满足10 -322.237 154.356 -98.751 -1.141 0.228 -0.001 0.1 1070.0 173.9 满足顶拱(从拱脚向拱顶等分10段):0 -356.244 -27.442 -98.751 -1.102 -0.373 -0.001 0.0 1070.0 173.9 满足1 -336.393 -46.091 -85.264 -1.065 -0.506 -0.005 0.0 1070.0 173.9 满足2 -314.360 -59.576 -65.937 -1.013 -0.661 -0.009 0.0 1070.0 173.9 满足3 -291.286 -67.648 -42.696 -0.943 -0.830 -0.012 0.0 1070.0 173.9 满足4 -268.334 -70.299 -17.514 -0.854 -1.004 -0.013 0.0 1070.0 173.9 满足5 -246.640 -67.762 7.678 -0.747 -1.174 -0.014 0.0 1070.0 173.9 满足6 -227.262 -60.497 31.076 -0.622 -1.329 -0.013 0.0 1070.0 173.9 满足7 -211.136 -49.175 51.079 -0.481 -1.460 -0.010 0.0 1070.0 173.9 满足8 -199.036 -34.643 66.364 -0.328 -1.560 -0.008 0.0 1070.0 173.9满足9 -191.537 -17.889 75.944 -0.166 -1.623 -0.004 0.0 1070.0 173.9 满足10 -188.998 0.000 79.206 0.000 -1.644 0.000 0.0 1070.0 173.9 满足----------------------------------------------------------------------[ 配筋结果 ]衬砌内侧纵筋最大面积As = 1266.9mm^2,外侧纵筋最大面积As1 = 1266.9mm^2;纵筋面积总和As = 2533.7mm^2。
隧道衬砌结构作用效应分析中各有关随机变量的概率特性
(1)围岩重度的变异系数忽略不计,视为常量。
(KN/m3)
(2)围岩弹性反力系数K
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K,较为复杂,随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对K值缺乏足够多的统计资料,按知随机变量上、下限条件下求其统计参数的估算方法,如表
(3)侧压力系数
侧压力系数的统计特征,根据现行《隧规》规定的取值范围,参考文献所推荐的在已知随机变量上、下限条件下求其统计参数的估算方法,如表
(4)混凝土弹性模量E
衬砌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地面结构相似,影响衬砌结构可靠性分析的材料性能主要是其抗拉、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
地下结构在其施工和养护方面虽有其自己的特点,但可参照地面结构的有关数据,对混凝土弹性模量E的概率特性,如表所示
(5)衬砌几何尺寸的概率特性
衬砌几何轴线的变异对衬砌可靠度的影响不大,衬砌厚度的变异是衬砌几何尺寸变异的主要因素,在计算中对衬砌厚度的均值取现行标准设计的设计厚度,而变异系数取0.15,分布类型为正态分布。
γ
(6)衬砌材料的容重0
根据地面结构的统计结果,混凝土容重的分布为正态分布,其均值为规范的标准值,变异系数为0.02。
ϕ和内摩擦角
(7)围岩的计算摩擦角0
按隧规选取
(8)按照混凝土新规范(GB50010-2010)
按照混凝土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MPa)
钢筋的强度设计值(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