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学校经济责任审查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加强学校经济活动的规范管理,确保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审查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对学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包括校长、副校长、财务负责人以及其他负有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
第三条审查内容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二)财务收支情况;(三)资产管理与使用情况;(四)经济合同履行情况;(五)其他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
第四条审查程序(一)审计计划制定:学校审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报学校领导批准后实施。
(二)审计组组建:学校审计部门负责组建审计组,审计组成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三)审计实施:审计组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配合审计工作,提供相关资料。
(四)审计报告:审计组根据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明确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五)审计整改: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报告中指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学校审计部门。
(六)审计反馈:学校审计部门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向学校领导报告审计工作成果。
第五条审计结果运用(一)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的重要依据;(二)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由学校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三)审计结果纳入学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促进学校经济活动规范管理。
第六条法律责任(一)违反本制度,不配合审计工作,拒绝提供相关资料的,由学校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二)审计组成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泄露审计秘密的,由学校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三)被审计领导干部未按审计报告要求进行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学校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第七条附则(一)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二)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学校审计部门;(三)学校可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通过以上七条范本,学校可以更好地规范经济责任审查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合规性,保障学校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大学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学校内部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改善经济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促进校内干部的廉政、勤政建设,现根据和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所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学校内负有经济责任的处级领干,以及学校领导认为应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干部在任职期间、任职届满或因调动、免职、辞职、离退休等原因离开现职岗位前的管理职责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及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
第三条对学校内负有经济责任的处级或相关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有关法规、制度,运用审计手段,客观、公正地评价其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业绩。
审计结论和评价,是考核、任用和评定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归入干部档案。
第四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一)对所主管的财经活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的情况。
包括有关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经费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等情况。
(二)经济决策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效益如何,有无重大失误。
(三)在管理职责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中所做出的业绩。
(四)债权、债务情况和其它遗留与纠纷问题。
(五)本人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情况。
(六)对校办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应包括:企业与学校签订的经济合同是否兑现。
(七)授权或提请审计的部门及审计处认为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经济责任审计由学校组织部、人事处提请,经校领导批准,审计处负责实施;若因内审力量不足或其它原因,审计处可提出建议,经校领导同意,委托社会审计组织进行。
委托社会审计的费用,原则上由被审计人员所在单位按规定支付。
第六条审计处在接到审计委托书后,应于5日内成立审计组,拟定审计实施方案,并下达审计通知书。
审计的时限,自审计之日起,一般不超过30日。
如有特殊情况,审计时间可适当延长。
审计组实施审计中,应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职工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意见及对被审计人员的意见。
学校离任经济审计制度一、引言为了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离任校长经济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审计范围和对象1. 审计范围:离任校长在校任期内学校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经济责任。
2. 审计对象:离任校长及其所在学校。
三、审计内容1. 财务收支审计:包括学校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收支结余、专项资金使用、债权债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等情况。
2. 资产管理审计: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3. 内部控制审计: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监督情况。
四、审计程序1. 离任校长在离任前一个月,向审计部门提交离任审计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
2. 审计部门接到申请后,在5个工作日内确定审计方案,并向离任校长及所在学校送达审计通知书。
3. 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方案,对离任校长及所在学校进行现场审计,包括查阅资料、访谈相关人员、实地考察等。
4. 审计结束后,审计部门向离任校长及所在学校出具审计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
5. 离任校长及所在学校应根据审计报告,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五、审计结果处理1. 审计部门将审计结果报送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作为对离任校长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2. 对离任校长存在经济问题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 审计部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学校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
六、审计要求1. 离任校长应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如实提供相关资料。
2. 审计部门应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和标准进行审计,确保审计质量。
3. 学校应加强对离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审计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实施学校离任经济审计制度,可以有效规范离任校长经济责任,促进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学校长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报告尊敬的各位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我很荣幸地向大家呈交中学校长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报告。
本报告旨在全面评估校长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表现,确保公共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和使用。
1. 引言本节将简要介绍审计目的、范围和方法。
审计的目的是评估中学校长在任职期间对校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并提供改进建议。
本次审计的范围包括校长在财务管理、资产使用和采购合规等方面的表现。
2.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中学校长任职期间最重要的经济责任之一。
校长应确保学校财务的透明度、准确性和合规性。
根据审计结果,校长在财务管理方面表现出色。
他积极采取措施确保经费使用符合预算,并努力寻找额外的资金来源,以改善学校设施和教育资源。
此外,校长还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来预防和检测财务不端行为。
3. 资产使用校长在资产使用方面的责任是确保学校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根据审计结果,校长在这方面的表现值得肯定。
他妥善管理学校的设备、土地和建筑,并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
此外,校长还积极争取购买新设备和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体验。
4. 采购合规校长在采购合规方面的责任是确保学校的采购活动合法、透明和公正。
根据审计结果,校长在这一领域的表现表明他高度重视采购过程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他带领学校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采购程序,确保供应商的选择公平公正,采购合同符合法律法规。
5. 建议和总结根据审计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透明度和准确性。
- 持续关注学校资产的维护和保护,确保其长期有效利用。
- 不断加强采购合规意识,定期审查和更新采购程序。
- 加强内部控制机制,预防和发现财务不端行为。
总之,校长在经济责任履行方面表现良好。
他积极努力地管理学校的财务、资产和采购活动,并不断改进和提高。
审计报告将作为评估的参考依据,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经济管理和资源配置。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祝福学校蓬勃发展,学生取得更大成就!。
学校审计实施方案篇一:书记校长离任审计工作方案关于迎接省审计厅对我校熊正明书记、叶仁荪校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方案江西省审计厅定于20年7月15日委派审计组进驻我校,对熊正明书记、叶仁荪校长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期一个月左右。
为积极配合审计组做好此次审计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组织领导学校决定成立迎审领导小组和迎审工作小组:1、迎审领导小组。
组长:罗嗣海副组长:张建中、肖文群、温和瑞、杨斌、邱廷省、伍自强、姜在东成员:李国金、龚姚腾、吴阔华、刘祖文、王海宁、胡明山、董冰岩、黄万抚、赵永红、曾芳金、欧阳鹏飞、肖桂芳、赵奎、赵国辉、王兴明、彭央华、闫道全、郭小平、肖思萌、肖卫东、朱嵩、刘晓军、罗仙平、彭频、李本亮2、迎审工作小组。
组长:肖文群副组长:李国金、肖思萌、郭小平成员:三校区全体财务人员(含所属校办产业财务人员)、各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各部门须将具体人员名单上报工作小组,具体人员名单应包括经费管理年自查自纠全部工作人员)二、审计主要内容及迎审工作分工根据审计组工作安排要求,本次审计主要内容和涉及部门迎审工作分工主要为:(一)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执行情况根据学校收发文登记资料和文件、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会议记录(纪要)以及熊正明、叶仁荪同志本人的述职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了解熊正明、叶仁荪同志任职期间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情况,检查学校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各项政策制度是否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现行政策,有无相矛盾和抵触的内容。
重点关注:1.招生政策落实情况。
检查是否存在违规招生和联合办学情况,有无超计划、无计划招生,有无将招生与教职工个人奖励挂钩,违规进行招生奖励、盲目扩大招生政策。
(招生就业处)2.国家对学生“奖、贷、减、免、助”等政策落实情况。
检查并揭示政策执行不力或变相损害学生权益的问题。
(学生工作部)3.教育收费政策落实情况。
重点审查收费和代收费项目是否合法,收费依据与标准是否合规,有无擅自增加项目和提高标准的问题,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等。
XX市2023年校长离任审计实施方案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十二条和《XX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第二条的规定,结合《XX省党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和审前调查了解情况,现制定XX市2023年校长离任审计实施方案。
一、审计目标以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为基础,紧扣权力运行,重点检查被审计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揭示履行经济责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切实履职尽责。
二、审计对象和范围本次审计对象和范围是2019年9月至2023年8月(校长离任前三年)XX市校长离任财务收支情况,有关重大事项将追溯至以前年度。
三、审计内容、重点及审计措施(一)贯彻执行市教育局有关经济决策部署,履行本单位有关职责,推动本单位事业科学发展情况审计措施和方法:结合市教育局中心工作和下达任务,关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提出并组织实施的发展思路、发展规划和工作举措;结合资金的使用情况审查重点工作、重要项目所取得的成效,分析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单位科学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二)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审计措施和方法: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
(三)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审计措施和方法:关注市教育局下达的相关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及考核结果。
通过查阅学校近一年的工作总结、会议记录,现场查看或查询等方式审查重点工作、重要项目所取得的成效,审计评价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目标的准确性,思路的可行性,措施的有效性。
(四)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审计措施和方法:审查是否建立健全重大经济决策议事规则;对单位预算编制、重要专项资金的再分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和存放、资产处置(包括重要资产出租、出借、出售、转让、置换等)、政府采购等重大经济事项是否坚持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任期内主要经济决策内容是否合法,如大额资金存放是否执行招投标规定等;关注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重要资金相关决策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是否存在决策失误影响资金使用效益、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情况。
民办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汇报人:日期:•审计背景与目的•审计内容与方法•审计实施与程序目录•审计结果的应用与展望01审计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民办中小学校数量不断增加,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财务管理不规范、经济责任不清等。
为了规范民办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促进学校健康发展,需要对民办中小学校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明确经济责任,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审计背景通过审计,对民办中小学校长的经济责任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确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加强民办中小学校长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保障学校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审计目的02审计内容与方法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校长在任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包括学校的财务收支、资产管理、收费情况等。
校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校长离任时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包括学校的资产状况、债权债务情况、经营绩效等。
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对学校重大经济决策、重大投资项目等特定的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包括决策程序、资金使用、效益评估等。
审查学校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析学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财务报告分析对学校的资产、设施等进行实地查看,了解学校的实际经济状况。
实地调查与学校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学校的经济事项和决策过程。
访谈调查将学校的经济指标与同类学校或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评估学校的经营绩效和竞争力。
比较分析03审计实施与程序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和审计人员等。
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资料的收集审计方案的制定收集与民办中小学校相关的财务、会计、人事等资料。
根据收集的资料,制定详细的审计方案,包括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审计时间安排等。
030201审计准备阶段审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疑点。
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疑点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和确认。
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正文:---------------------------------------------------------------------------------------------------------------------------------------------------- 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1997年12月31日教审〔1997〕2号)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国家教委第24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工作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校长,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中小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工读教育学校、成人中学和成人初等学校的校长,包括幼儿园园长。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教育系统审计机构对中小学校长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调动、离退休、辞职、免职、撤职等原因离开现职岗位前对学校的经济活动履行管理职责的情况依法做出评价。
第四条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小学校长在管理学校经济活动中的业绩和对存在的问题应负的责任,促进加强学校的财经管理,并为其上级主管部门提供考察和使用干部的依据,促进加强干部管理。
第五条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由任免该负责人的主管部门授权本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实施。
第六条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否依法履行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职责,任期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怎样;(二)办学经费的筹集情况如何,是否逐年增加,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是否真实、合法,各项支出的效益如何,有无重大违纪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三)学校种类资产的状况如何,是否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使用效益如何;(四)校办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盈亏状况如何;(五)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六)财经管理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七)经济决策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效益如何,有无重大失误;(八)本人是否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有无违纪违规问题;(九)授权审计的部门和审计机构认为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学院处级领干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完善学校处级领干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校属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处级领干的管理和监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学校委对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处级领干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
第三条经济责任审计以促进领干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干任职期间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绩效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干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干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领干经济责任履行和落实风廉建主体责任及本部门、本单位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常规性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拒绝、阻碍、拖延和干涉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四条处级领干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时,应当依法接受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可以实施任中、届满经济责任审计;对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及关键岗位的领干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对部门正职(含主持工作副职)和二级学院书记、院长(含主持工作副书记、副院长)可以同步组织实施,分别认定责任,分别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
第二章组织协调第五条学校设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在学校委的统领导下组织开展处级领干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分管审计的校领导或X委书记担任。
成员由纪委监察、组织、人事、计财、国资、审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织部门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审计部门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省、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政策和规定,领导和部署学校处级领干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研究和制定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审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听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监督检查、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审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
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国家教委第24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工作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校长,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中小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工读教育学校、成人中学和成人初等学校的校长,包括幼儿园园长。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教育系统审计机构对中小学校长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调动、离退休、辞职、免职、撤职等原因离开现职岗位前对学校的经济活动履行管理职责的情况依法做出评价。
第四条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小学校长在管理学校经济活动中的业绩和对存在的问题应负的责任,促进加强学校的财经管理,并为其上级主管部门提供考察和使用干部的依据,促进加强干部管理。
第五条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由任免该负责人的主管部门授权本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实施。
第六条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否依法履行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职责,任期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怎样;
(二)办学经费的筹集情况如何,是否逐年增加,各项收入和
支出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是否真实、合法,各项支出的效益如何,有无重大违纪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
(三)学校种类资产的状况如何,是否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使用效益如何;
(四)校办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盈亏状况如何;(五)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
(六)财经管理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七)经济决策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效益如何,有无重大失误;
(八)本人是否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有无违纪违规问题;(九)授权审计的部门和审计机构认为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审计机构对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的审计,应当在收到主管部门的授权审计通知后,按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准则》组织实施。
在下达审计通知时,应当要求被审计人根据审计内容限期提交书面述职报告并附有关材料。
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应当听取教职工代表的意见。
实施审计后,只向授权审计的部门提出审计报告,不出具审计意见书和作出审计决定。
第八条审计机构在对中小学校长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充分利用国家审计机关、上级内审机构和自己的有关审计成果,以及经核实后的社会审计组织的有关审计成果。
第九条审计机构对中小学校长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后,应当在审计报告中真实反映审计结果,对他们在管理学校经济活动的
业绩和对学校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负的责任以及本人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表彰、奖励或处理、处罚的建议。
第十条评价中小学校长在管理学校的经济活动的业绩,应当采用对比审查法,将审计结果与国家和主管部门的要求相比,与任期经济责任目标相比,与任职时学校的财经状况相比,与社会公认的原则相比。
第十一条评价中小学校长对学校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负的责任,应当在分析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应负一般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或者直接责任。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