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课件- 1 天有不测风云 大自然,请你息怒教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9.00 MB
- 文档页数:14
第五单元大自然发怒的时候
主题一天有不测风云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家乡常见的自然灾害,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
2、知道自然灾害的可怕性。
3、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性。
教学准备:
网络:自然灾害的相关条件。
一. 课前体验
通过对自然灾害资料的搜集和分类整理,你感受如何?
二、课中深悟
1、创设情景引入规则
分小组交流自己对自然灾害的了解。
2、再现生活体验规则
在全班进行“新闻发布会”,资料共享。
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
3、拓展提升内化规则
教师:通过网络,补充展示资料。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自然灾害的感想。
三、课中深悟大自然请息怒
1、创设情景引入规则
通过网络一起设备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2、再现生活体验规则
你为防灾、减灾,家乡的人们做了哪些努力。
3、拓展提升内化规则
怎样防止自然灾害?
四、课后践行
有些自然灾害,是可以预防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分小组将搜集来的资料整理好,设计好,出一期关于自然灾害的剪报。
2、评优秀作品:最佳设计奖最佳内容奖。
自然灾害简介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面环境中。
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灾害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
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中国国土空间上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洪水洪水灾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据历史资料的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过较大的水灾1092次,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较大的水灾发生。
1915年,珠江流域的北江.西江同时发生大洪水,珠江三角洲所有圩堤几乎全部溃决。
死伤10余万人,水淹广州7天之久,受灾农田43.2万公顷,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
1931年,江淮大水,长江中下游的圩垸普遍决口,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太湖区大部分被淹,淹没农田近1000万公顷,死亡人数约22万,武汉三镇受淹达三个月。
1932年的松花江大洪水,哈尔滨市区受淹达一个月,街巷可行船,死亡人数约2万。
1939年海河大洪水,天津市被淹浸长达一个半月,市区70%~80%的街道水深达一两米。
1954年长江洪水,淹没农田317万公顷,受灾人口达1888万人,死亡3.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1963年海河大水,有104个县市遭灾,淹没农田440万公顷。
保定.邢台.邯郸市水深2—3米,倒塌房屋450万间,受灾人口 2200万人,死亡5460人,2254个工矿企业停产,京广铁路27天不能通车,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
1975年淮河特大洪水,受灾面积1.2万平方千米,113万公顷农田被淹,11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以上。
1985年辽河洪水,受灾人口1200余万人,受灾农田233万公顷。
1998年长江洪水是继1954年特大洪水灾害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特大洪水灾害。
1998年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
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大范围的降雨过程。
长江洪水主要发生在中游的江汉平原一带。
这里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又是多路来水汇合的地方,如果各支流同时发生洪水,在这里相遇,必然酿成长江特大洪水灾害。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主题大自然,请你息怒教材分析与设计意图本活动是对课标内容的一个拓展,是在学生了解并认识自然灾害的可怕性、不可抗拒性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知道:为了预防、减少和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人们一直在向自然灾害挑战;明白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勇于战胜自然灾害,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1.知道过去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态度,以及现在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防御。
2.懂得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以及人们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以及人们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古代及现在人们防御自然灾害的图片、资料;收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照片。
教学过程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前了解我们家乡在最近都发生了哪些自然灾害?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代及现在人们防御自然灾害的图片、资料;通过课下调查了解等方法搜集家乡人民为防灾减灾做出的努力,收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照片。
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播放一些自然灾害的图片,让生说说,然后交流学生课前了解到的我们家乡在最近都发生了哪些自然灾害?通过看图片及刚才的交流,你想说些什么?生:自然灾害很可怕;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自然灾害,你不要在这样啦……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大自然,请你息怒》。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一:防灾减灾——回忆故事看远古让学生回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西门豹》一课,然后找学生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老师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要給河伯娶媳妇?生:因为漳河每年都要发大水,河伯是漳河的神,是封建迷信……教师:漳河发过大水吗?生:没有,倒是年年闹旱灾。
教师:不管是洪水,还是闹旱灾,都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给这个地方带来了什么?生: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有女儿的都带着女儿逃走了;年年闹旱灾,庄稼没有好收成……教师:面对自然灾害,他们是怎么做的哪?生:给河伯娶媳妇……教师:因为闹旱灾,使得这里变得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天有不测风云》教案课时1:可怕的自然灾害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家乡常见的自然灾害,了解曾发生在我国的自然灾害,认识自然灾害的可怕性,认识大自然有着不可抗拒的一面。
2、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1、认识自然灾害的可怕性,认识大自然有着不可抗拒的一面。
2、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及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难,家乡自然灾害的剪报。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感受灾害。
1、教师提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印尼海啸的一段视频,我们一起去看看。
2、引导学生看完视频,说出自己感想。
3、小结: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灾难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一瞬间就被毁灭,人的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活动二:自然灾害知多少。
1、把自己了解的一些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一写。
2、资料展示学生说说自然灾害以及它的危害。
3、师:自然灾害的种类有很多,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灾难,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发生很多自然灾害我们一起看看。
4、小结:自然灾害的发生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害,让我们家园被受摧残。
我们国家近几年发生过哪些灾害呢?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资料,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活动三:我国的自然灾害。
1、课件播放发生在我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如《汶川地震》、《南方雪灾》、《舟曲泥石流》还有近来的水灾和旱灾资料。
活动四:了解家乡灾害。
1、我们家乡曾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损失?完成P73作品。
2、小结:我们当地有的地方遭受过龙卷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庄稼、树木被毁了……(沙尘暴、洪水、地震)活动五: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如何向人民播报这些自然灾害呢?老师这里有一些自然灾害的资料,现在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由我们的小记者作特别报道。
资料一:2010年12月20日,临沂风级11级,有大雪。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天有不测风云》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天有不测风云》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天有不测风云》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自然发怒的时候”主题单元的第一主题。
本活动主题由“天有不测风云”、“在这危急的时刻”和“灾害无情人有情”三部分组成。
“天有不测风云”,自然灾害时常可能发生,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有着突发性、不可抗拒性。
为了预测、减少和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人们一直在向自然灾害挑战,努力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但当灾害不可抗拒发生时,“在这危急的时刻”,我们就要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自救的方法,掌握避险求生的本领,在灾害中团结互助万众一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要在灾后克服困难,重建家园,做到“灾害无情人有情”。
三个活动主题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设计理念】本次活动的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的原则,尊重学生的生活现实,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内心体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渗透唯物主义自然观。
2.培养学生的搜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周围会发生什么自然灾害,这些灾害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危害,以及如何抗击自然灾害。
[教学要点]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及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及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教学难点】我们认识到,自然灾害是人类不可避免的挑战。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收集国内外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及相关减灾防灾措施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安排学生调查什么是自然灾害及其危害?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危害?人们是如何阻止自然灾害发生的?3.收集和设计自然灾害符号。
2、体验课堂,深化感知(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几天夜里刮的那场大风吗?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和大家说一说吧。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天有不测风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天有不测风云》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自然发怒的时候”主题单元的第一主题。
本活动主题由“天有不测风云”、“在这危急的时刻”和“灾害无情人有情”三部分组成。
“天有不测风云”,自然灾害时常可能发生,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有着突发性、不可抗拒性。
为了预测、减少和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人们一直在向自然灾害挑战,努力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但当灾害不可抗拒发生时,“在这危急的时刻”,我们就要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自救的方法,掌握避险求生的本领,在灾害中团结互助万众一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要在灾后克服困难,重建家园,做到“灾害无情人有情”。
三个活动主题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设计理念】本活动的设计坚持学生为本、以活动为主的原则,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内心体验,并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和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渗透唯物主义自然观。
2.培养学生的搜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哪些自然灾害,这些灾害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怎样与自然灾害作斗争。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及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及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教学难点】认识到自然灾害是人类难以避免的挑战。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搜集身边及我国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及相关的减灾防灾措施。
【教学流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布置学生调查了解有哪些自然灾害,其危害是什么?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危害?人们是如何阻止自然灾害发生的?3、搜集设计自然灾害的符号。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几天夜里刮的那场大风吗?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和大家说一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