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房倾倒事故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94.50 KB
- 文档页数:6
上海倒楼事件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事物从无到有都要经历打好基础的阶段,否则就会上演一幕又一幕悲剧。
2009年6月27日凌晨5点30分左右,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以及罗阳路附近的居民突然被一声轰然巨响从睡梦中惊醒,随后就是一阵剧烈的晃动。
“地震了!”这是许多睡眼朦胧的市民脑中第一个想法,有不少楼层低的市民甚至慌慌张张地披上衣服就往出跑,等到清晨的凉风一吹他们才逐渐清醒过来,然而得知的消息却让他们大吃一惊,一时间甚至分不清哪个是现实哪个才是梦境。
倒塌的大楼是莲花河畔景苑中1栋13层的在建住宅楼,这个庞然大物和其他坍塌建筑不同,它像是被人推了一把,完完整整地倒在了地上。
据附近居民所说,这个小区在临河的方向,本来有一排正在建造的13层小高层,然而现在朝小区一眼望去,却明显能看到沿河的楼房中出现一处空档。
坍塌的建筑整体朝南方倾倒而下,13层的楼体在倒塌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任何粉碎的状况。
令人觉得十分惊讶的是,楼房底部原本应该被深深的埋在地下的数十根混凝土管桩整整齐齐的暴露在外面,就像是被人齐齐折断的柴薪一般。
地基桩体上不少混凝土横切面由于楼房倒塌所产生的巨大拉力呈现出蜂窝状空缝,在倒塌大楼的底部还散落着不少地基桩体。
这些桩体有的是实心,有的是空心,被折断的桩体横截面上还呈现出不少细小的孔洞,看着倒像是在铸造过程中内部产生了不少气泡。
事故调查组在进行多次调查之后于7月3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他们认为本次楼房倾倒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短期内堆土过高,同时临近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正在进行挖掘工作,大楼两侧的压力不平衡产生了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楼房倒塌。
调查专家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倒覆事故简单说就是无知导致无畏,施工单位缺乏科学态度上的认知,一力蛮干。
“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事故原因示意图。
33层楼倒塌案例:上海金桥国际广场倒塌案1. 案例背景上海金桥国际广场是一座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高层办公楼,由上海金桥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于2009年竣工。
该建筑共有33层,是当时浦东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案例过程2.1 事故发生2016年6月16日下午,上海金桥国际广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倒塌事故。
当时,该大楼的一部分外墙突然倒塌,导致整个建筑物倾斜并最终倒塌。
事故发生时,大楼内部有许多人正在办公,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 救援行动事故发生后,上海市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派出大量救援人员和装备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消防员、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等组成的救援队伍全力搜救被困人员,并展开救治伤者的工作。
同时,警方和相关部门进行现场疏散和交通管制,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事故原因调查事故发生后,上海市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工作,确定事故的原因。
经过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于建筑结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导致的。
建筑的外墙采用了一种不合格的材料,无法承受建筑自身的重量,加上施工过程中存在疏忽和违规操作,导致外墙突然倒塌,引发整个建筑物的倾斜和倒塌。
2.4 救援和重建工作救援工作持续了数天,救援人员不断搜救被困人员,并处理倒塌建筑物中的危险物品。
同时,相关部门开始筹备重建工作,制定了详细的重建计划和安全措施。
大量的机械设备被调集到现场,进行清理和拆除工作。
3. 案例结果3.1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导致了多人死亡和伤亡,具体的人员伤亡情况需要根据相关部门的公告和报道来确定。
此外,倒塌的建筑物也给周边的道路、车辆和其他建筑物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
3.2 责任追究和法律处理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责任追究和法律处理工作。
开发商和施工单位被认定为主要责任方,他们被依法追究了相应的责任,并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同时,政府也对相关监管部门进行了整改和加强,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3 重建工作重建工作启动后,相关部门组织了专业团队进行设计和施工。
上海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各类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在工程建设的背后,也不时暴露出一些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本文将以上海工程施工事故为例,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期为我国建筑工程安全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事故案例概述1. 上海“楼倒倒”事故2009年6月,上海市梅陇镇26号地块商品住宅项目发生了一起13层楼整体倾倒事故。
事故原因是因为楼房北侧在短期内堆土高达10米,南侧正在开挖4.6米深的地下车库基坑,两侧压力差导致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致使房屋倾倒。
此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暴露出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
2.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事故2003年7月,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董家渡路至浦东南路站附近的隧道发生水和流沙突出事故,导致270米隧道部分结构损害及地面沉降,附近3座建筑物严重倾斜,黄浦江防汛墙局部30米沉陷开裂。
此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导致多名施工人员伤亡。
3. 上海移动工程施工事故在某次上海移动公司工程建设项目中,由于施工安全管理不力,导致一名施工人员在高处作业时坠落身亡。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全面排查,加强安全管理,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二、事故原因分析1. 管理不善在这些事故中,管理不善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排查,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 技术问题在楼倒倒事故中,施工单位没有充分考虑土体稳定性对建筑的影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体位移,导致房屋倾倒。
在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事故中,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水土压力问题,导致水和流沙突出。
3. 人员素质不高事故发生后调查发现,部分施工人员没有接受足够的安全生产培训,对安全生产知识了解不足,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正确应对突发情况。
上海莲花河畔景苑事发后新闻媒体报道:莲花河畔景苑2009年6月27日5时30分,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淀浦河南岸)莲花河畔景苑一在建13层住宅楼发生楼体倒覆(倾覆)事故,事故造成一名工人身亡。
事发时楼里有6名工人,其他5人躲闪及时没有受伤。
由于此楼尚未竣工,所以未造成居民伤亡。
该小区在闵行区淀浦河南岸,小区承建方为上海众欣建筑有限公司。
倒塌的楼房已进入最后工期。
可能于今年9月交房,所以现在小区尚无住户。
均价大概在每平方米1万8千元,目前,小区内其他几栋楼已暂停施工。
除倒塌大楼外,附近其他在建的10栋楼均未发生倾斜、沉降等问题(实际上有1幢楼有开裂现象,基坑回填后控制住了)。
经权威部门检测,事故楼周边地下煤气管道、电缆、水管等,没有任何渗漏、断裂、移位等问题,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极小。
与事故发生地仅一路之隔的罗阳七村居民赵先生告诉记者,当时自己正在洗漱,忽然感觉地面在震动,远处还有打雷般巨响,“我还以为是地震,赶忙跑到楼下,后来才知道是马路对面一幢大楼倒了!”工地一名工人告诉记者,这几天工地在开挖车库,加上下雨,土质松动,楼房可能因此倒塌。
而就在楼房倒塌前一天中午,该楼盘附近的淀浦河河道南侧防汛墙严重损坏。
经测量,约83米的防汛墙严重损毁,河床被抬起至约5米宽。
水务部门认为,其原因与莲花河畔景苑楼盘工地堆积泥土过多有关。
不少居民认为,这也是楼房倒塌的潜在原因之一(该处离倾覆楼盘有一定距离,原因是堆土,但影响不大),“附近的楼盘,就这个离河道最近,又堆了这么多土,应该有影响的。
”目前,莲花河畔景苑内其他在建楼房已暂停施工。
讲述不到半分钟整栋楼倒了昨天5时30分许,一名工人正在距倒塌大楼20-30米处工作,他目睹了大楼倒塌的过程:“一开始看到大楼向南倾倒,不到半分钟,就整个儿倒了下去,工人们拼命往外逃。
”在事发现场,一名中年妇女惊魂未定地说,她亲眼看到那幢楼房倒塌,吓得“到现在还没缓过神儿”。
“我就住在旁边的小区,跟倒塌大楼只隔一道墙。
上海楼房倒塌事故分析已解决问题上海楼房倒塌事故分析?一、工程概况。
二、事故原因。
三、事故类别。
四、参与工程建设各方的责任。
五、监理在此事件中应如何处理。
时间: 27号清晨5时30分左右地点: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近罗阳路“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事件: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全部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
上海楼房倒塌原因分析:1、由于附近的拦水坝坍塌,使得该幢住宅地基受到影响,由于该栋建筑的负荷是有地下土层承载,当一侧承载负荷的地基松动后,导致该栋大楼向这一侧倾斜,并慢慢倒塌;2、该栋大楼的桩基不具有承载该栋大楼的荷载能力,包括桩基深度与直径;3、该栋大楼的桩基深度没有超过周边的土质松动范围;4、该栋大楼的桩基设计为空心,其荷载能力极差,此种桩基的作用只具有象征性功能;5、上海整个地基相对比较松软,是冲击夹带泥土堆积而成;6、地勘有问题;7、桩基设计有问题;8、建筑承包单位施工队偷工减料有问题;9、开发商擅自更改图纸,强令建筑单位按照不合格修改图纸施工;10、监理单位没有履行职责与义务,睁一眼闭一眼;11、质检站没有严格检查,比如在桩基资料,施工、验收等环节纵容包庇;12、法律与道德良心,都败在金钱的脚下。
谁应该来承担上海楼房倒塌责任?“一般说来,就事故本身而言,其责任主体不大可能是开发商。
”袁青表示。
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相对开发商而言,施工方和监理方的责任显然要大一些,作为专业机构与单位,也许存在疏忽与大意的过失。
“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施工流程,首先要由勘察设计方进行勘察,比如地下有暗河没有勘察出来,导致施工中未考虑该因素,导致责任事故,那么勘察方要承担责任,但是从现有披露的事故情况看来,这样的情况应该没有。
”第二步是设计施工图纸,审批后交施工方按图施工。
施工中监理负责监督按图施工和工程质量。
“比如说先做地下工程后做地上工程,再比如果要挖地下车库,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要先做基坑维护,如打桩与做基坑维护墙,之后才能挖坑,以保证旁边楼房的土基不会往坑这边移。
上海楼倒事件分析一、工程概况: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上海众欣建筑有限公司承建,监理方是上海光启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位于淀蒲河以南,莲花路以西,罗阳路以北。
本工程由12幢地上13层商业住宅楼及地下车库等16个分项工程组成,总建筑面积85227m2。
二、事件概况:大楼倾覆简况2009年6月27日早上5:40左右,上海市闵行区罗阳路莲花河畔景苑7号楼发生向南侧基坑开挖方向整体倾倒事故。
倾倒的7号楼基础筏板及其以上建筑整体结构基本完好,未见大的开裂破损现象,大楼窗户玻璃也很少破裂,下部基桩绝大多数在基础筏板底面以下0.40~0.80m处断裂,仅在靠淀蒲河一侧的少数桩在基础筏板底面以下1.20~2.10m处断裂。
三、各工程质量责任方存在的问题:开发商:根据现场土方量和运输价格来推算,土方如果不外运的话,大约能够节省六七百万元成本,为了节约资金,为了绿化要用,没有将土运走。
施工方:只知道施工,只知道按照基坑维护,按照方案去施工。
跟甲方提过事,甲方说没事,就认为没事。
怕拿不到钱。
监理方:只告知过两次要将土运走,没有书面的报告能够证明你们的确向甲方提出过,事后不反思不总结。
四、事故技术分析:由于北侧短时间内堆土达到14米,而南侧同时在开挖地下车库,深度达到6米,两侧的高度差导致地基的侧向移动,由于侧向力过大,剪切力剪断基础桩基,导致楼房倒塌。
从我的知识能力来判断,我觉得这个结论可能只有上半部分是对的。
也就是高度差导致楼房倒塌是对的,但是高度差作用的机理是不对的。
高度差的存在,使得两侧之间存在压力差,在正压力的作用下,会形成作用方向朝向四周的侧压力,侧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侧压系数。
在雨水的作用下,地基是湿滑的,地基与桩基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都很小。
当地基在侧向力作用下产生向低压力侧流动的趋势时,地基的泥土会与桩基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从而造成地基被掏空,由于两侧低级掏空的量不同,从而造成两侧沉降量的不同,楼房发生倾斜。
上海楼房倒塌上海楼房倒塌:探索背后的原因与教训引言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各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2015年在上海发生了一起楼房倒塌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就这起事故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背后的原因,并通过总结教训,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事件概述2015年9月14日,上海市闵行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楼房倒塌事故。
该建筑是一栋25层的公寓楼,其中17层以上为私人住宅。
据事故调查报告,建筑的倒塌是由基础沉降、质量问题和施工不当造成的。
此次事故导致10人死亡、5人重伤,且数十户家庭流离失所。
背后原因分析1.基础沉降问题建筑基础的稳固性是确保楼房安全的关键。
然而,该楼房出现的基础沉降问题被认为是导致倒塌的根本原因之一。
施工前的地质勘探不够详尽,导致未能准确评估地基的稳定性。
此外,施工过程中的土方控制不当,使得地基沉降加剧。
这一问题的暴露提醒我们,基础工程的重要性,需要严格把关。
2.质量问题在楼房倒塌的调查中,质量问题也被指认为重要原因之一。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质量监管不力是导致该事故的主要原因。
有报道指出,施工过程中使用了质量低劣的钢筋和混凝土等建材。
同时,施工监管不到位,使得不合格材料得以进入施工过程。
这意味着在建筑行业中,质量问题存在严重的监管缺失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措施。
3.施工不当施工不当也是导致楼房倒塌的重要原因。
施工中的操作不规范、违反施工规范、无序施工等问题,导致了结构的不稳定。
此外,施工期间的安全措施不到位,也增加了倒塌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和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的执行是十分重要的。
教训与防范措施1.加强地质勘探与基础工程为了避免类似的基础沉降问题,需要加强地质勘探工作,确保对地基稳定性的准确评估。
此外,在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基础的牢固稳定,例如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技术和加固手段。
2.加强材料质量监管为了保证建筑质量,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监管。
2009年6月27日清晨5时35分,上海闵行区梅陇镇“莲花河畔景苑”一栋在建的13层楼倒塌。
倒塌的7号楼整体向南倾倒,倒塌后,其整体结构基本没有遭到破坏,甚至其中的玻璃都完好无损。
大楼底部的桩基则完全断裂。
图1 倒塌的楼房(从北往南看)
图2倒塌的楼房(从南往北看)
楼塌保存完好的玻璃
相关事件
“楼脆脆”事件发生前一天,倒塌的7号楼附近淀浦河防汛墙曾经发生塌方事件,塌方量达1万多立方米。
倒塌的防汛墙
单位:m
楼房倒塌剖面图(不按比例)事故原因分析
1.基坑开挖堆土产生的重压
2.基坑开挖在楼的南面形成临空面
3.上海地区软土地基承载力偏低
老八吨
4.PHC管桩的抗剪强度太差
5.连日暴雨。
2009年6月27H5点35分,上海闵行Ⅸ莲花南路,存建的莲花河畔景苑楼盘中,一幢l3层居民楼从根部断开,商挺挺地整体倾覆在地,楼身却几近完好。
正在调查此事的专家组中一位建筑专家对记者感叹:这一“蹊跷”的倒塌必将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遗憾的是,这一天给中国建筑业带来的不足荣誉,而是耻辱。
“闯所未闻”是接受采访的众多国内顶级土木工程专家的一致感叹。
之所以说之为“耻辱”,专家们认为,造成这一闻所末闻的倒塌的原因,仪仪是一个简单到不能雨简单的常识性错误:施I:方在人楼一侧无防护性开挖地F车库,又在相对一侧堆积9米堆士。
大楼地基土体在合力的作『fI下整体毕移,如剪刀一般势断_『楼房的基桩。
在2008年10月1日南建设部批准施行的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有如先验般提到了这一建筑施丁的常识——基坑开挖对桩基的影响,以及不规范操作可能造成的严唾后果。
一位参与事故调查的专家组成受坦言:近年来的施T事故,往往是在常识性问题上出错,“犯错越来越低级”i致命的三点一线6月27H凌晨5点35分,这通常是市民们熟睡的时刻。
伴随着一声巨大的闷响,莲花河畔景苑的工地上烟尘滚起,在建的7号楼已商商地倒在了地上。
针对事故,上海市成赢了由l3位地质、水利、结构等方面的在沪专家组成的专家组。
组长由国家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现代设计集团总J=程师江欢成担任。
事故调查报告尚在最终的撰写之中,正在北京参加院士犬会的江欢成向本报表示:“最快本周五就将有凋查结果,但现在还不方便透露具体情况。
”本报多方调查得知,对于事故原因,专家组基本达成共识:倒塌是由于施工的工艺问题。
对于之的有舆论“为什么钢筋那么小”的质疑,专家组的意见是:钢筋基本符合规定,即便是有一些小的瑕疵,也不至于引起大楼的整体倒塌,“PHC管桩空心是可以的”。
一位接受采访的专家组成员给}}l了通俗易懂的解释:一头挖空、一头堆积,受力不均匀,最终导致了倒塌。
上海楼房倾倒事故
6月27日电27日早上,上海市一栋13层在建商品房发生倒塌,一名装修工人死亡。
倒塌楼房所在的小区名叫“莲花河畔景苑”,原计划今年12月入住,所以现在小区尚无住户。
倒塌的楼房几乎是连根整体倒下,在事故现场可以看到楼房的楼顶和地基。
背景:
百米防汛墙破裂:受损防汛墙岸边,塔吊矗立,脚手架密布,一排高层商品房——莲花河畔景苑正在建设中。
昨天(25日)晚饭后,堆在河边的土方有一个足球场大小,土堆高达10余米,比旁边的两层简易工棚还高。
倒塌楼房地下在建车库:楼房倒下的南侧地面下方,原本是一个在建地下车库,土建已基本完成,防汛墙边的大量渣土就是从这里挖出的。
“很有可能是地下车库挖得过头了,一旁的楼房地基松垮后,房子就倒了。
”现场多数人如此猜测。
据称昨晚开始倾斜:据附近居民说,昨晚就有人看到倒塌楼房向西南方向倾斜。
现场:
在建楼房今晨坍塌:今晨倒覆的大楼像是被连根拔起,直挺挺向南横在地上。
数十根混凝土管裸露:楼房整体朝南侧倒覆,底部原本深入地下的数十根混凝土管桩折断后裸露在外,楼房在倒覆中并未断裂,而是整体倒下。
目击者称有人死亡:一位目击者告诉东方网记者,他用手机拍下了从现场抬出来的一个人,那人被白布包裹着,很可能已经死亡。
据说,这个人是今天早晨进楼拿工具的工人。
瞬间坍塌像地震一样:在事发现场,有些人眼睁睁看着13层高楼眨眼间坍塌成一片。
人群中有一位中年妇女显得惊魂未定,面色显得有些紧张不安。
东方网记者上前询问得知,她亲眼见到那幢楼房倒塌,吓得到现在还没缓过神儿。
居民以为是打雷声:“当时外面正在下雷暴雨,我们还以为是打雷呢!”与倒塌楼房仅隔一条淀浦河的嘉和花苑小区住户傅小姐告诉记者,清晨5时30分许,一家人几次被窗外的雷声惊醒,其中有一声较为猛烈的轰响让她觉得有些异常。
7月3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莲花河畔景苑”楼房倒覆事故的原因。
专家组认为,楼房北侧过高堆土,同时南侧开挖地下车库基坑,是导致楼房倒覆的主要原因。
根据专家组给出的事故原因调查和技术分析结论意见,房屋倾倒的主要原因是,紧贴7号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最高处达10米左右;与此同时,紧邻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正在开挖,开挖深度4.6米,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
专家组经过勘察、检验、复核认为,倒覆大楼的原勘察报告、原设计结构和大楼所用的PHC管桩都符合规范要求。
针对部分桩基是空心水泥管的疑问,专家组组长江欢成表示,空心桩是很好的桩型,节省材料,垂直承载力很强。
同时,从设计角度来说,建筑物通常不依靠桩基来抵抗水平推力。
“莲花河畔景苑”的整体设计是在2006年完成的,浙江当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了该项目的建筑设计。
当时,该工程设计施工图经过了上海当地一家大型部属审图机构的严格审查并认定合格。
2008年,在建设部全国质量大检查联合行动中,该项目也被抽查到,均审查合格。
此次事故发生后,由14位勘察、设计、地质、水利、结构等相关专业专家参加的专家组再次对该设计图纸进行了严格审查,最终均认定符合规范要求。
堆土同时挖坑是主因地质成因不是主要问题
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顾国荣称,经现场勘测后,专家组认为,地质成因并非主要问题,而造成楼房整体倾覆的主要原因是楼房北侧大量堆土与南侧地下车库基坑开挖同时进行。
顾国荣向媒体介绍,在上海软土地区,堆土达到10米是肯定要做一些专项设计的,如F1赛车场施工时就进行了回填等处理。
“姊妹楼”6号楼抢险基本完成排除倒塌隐患
调查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说:“事故发生当天,14位专家组成员都到达了现场,感到非常震撼。
”他表示,这是他从业46年来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说过的。
据江欢成介绍,专家组当天发现,紧邻的6号楼与倒覆的7号楼可谓“双胞胎”、“姊妹楼”,也存在北面堆土、南面挖坑的问题,并已有所倾斜,因其山墙还有一点未挖,微小差别使6号楼幸免于难。
因此,专家组立即对其展开了“抢救”。
他表示,目前6号楼的抢险已经基本完成,通过填土等一系列措施,6号楼向北回了29毫米,倒塌的隐患已可排除。
关于7号楼的倾覆过程,江欢成介绍说,根据现场目击人员反映,整个倾覆过程只有约10秒钟时间,甚至更短。
不过,他表示,土的变形是缓慢的过程,施工方半年前就在7号楼北面进行了第一次堆土,当时距离较远,第二次堆土是在6月22日,距离该楼很近。
据专家组分析,大楼顷刻间倒覆可能有诱发因素,如事发前几日连续下大雨。
江院士称,专家组经过分析发现,7号楼的原设计、施工基本符合规范,但施工时蛮干、缺乏科学态度是沉痛的教训。
“之所以会出现楼房整体倾覆,是因为无知导致无畏。
”江欢成说。
对于大楼倒覆原因的猜测也众说纷纭。
针对这个问题,在了解事故大楼所处的位置情况后,一位从事结构工程工作近10年的工程师刘先生发表了个人的看法,他认为,相关方面未重视防汛墙的保护可能是造成该事故的关键所在。
虽然并未进行实地考察,但刘先生对网上刊发的大量现场图片进行了分析,他表示目前尚不能排除设计、施工某个环节出现严重问题的可能性,但综合事故前后的信息,他个人认为:由于防汛墙离在建住宅楼较近,设计和施工没有充分注意到这个地方的严重性,在主楼施工过程中对防汛墙荷载过大,造成防汛墙侧移4米,扰动在建住宅的基础,住宅倾斜加速倒覆。
刘先生认为,设计方和施工方都有可能要为此事件负责。
“设计方面,如果注意到防汛墙的存在,就应该考虑加深基础,或在靠防汛墙一侧做基础加固处理;施工方面,施工方案中应该特别注意,对于泥土堆载位置、数量应考虑全面,保护好这道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