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语文S版《窃读记y一、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35
1 窃读记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一)复习词语。
1、出示带有课文中生字的组合词语,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听写词语:“窃读、贪婪、唾沫、担忧、知趣、适宜、倾盆大雨、白日梦”(二)以“白日梦”引读第7自然段。
1、理解“白日梦”的含义,提问:作者做着怎样的“白日梦”呢?2、引读第7自然段。
【以“白日梦”和“窃读”的对比读,让学生来感受作者的心情,更容易让学生走进作者“窃读”的情感世界。
】3、师:在“白日梦”里读书的滋味那真是“甜滋滋、美滋滋”的,但白日梦毕竟是白日梦,现实中作者却只能用“窃读”来成全自己喜爱读书的心愿,她发出了“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的感慨。
这种“窃读”的滋味是十分复杂的,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什么滋味呢?二、品味“窃读”,体验情感(一)默读精思,体验“窃读”滋味。
1、请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画一画,特别是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再作上批注。
然后用你自己的方式再来读书,大声读、轻声读、默读都可以,一会儿与大家交流。
2、生自由读,画,批。
(二)交流研讨,朗读感悟“窃读”滋味。
(注意顺学而导,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相机教学。
)1、体验品味“甜中有酸”的滋味:⑴“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好吗?【引导学生感受用贬义的词语和反面的形象来反衬表现作者嗜书如命,如饥似渴地读书。
】③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句子。
⑵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①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一生读句子,其他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此时的滋味。
③创境对比读,感受“滋味”。
当“作者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的时候,实际上,作者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齐读“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以求暂时的休息。
窃读记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一幅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出示课件)你知道它的意思吗?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林海音的《窃读记》(板书课题)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文中的生字和词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以下词语)窃读、贪婪、支撑、唾沫、担忧、知趣、适宜、踮起、腋下、饥肠辘辘、倾盆大雨、白日梦[来源:]3、同学们的词语学得不错,那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过渡:题目中的“窃”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一个解释?作者为什么要偷偷地读书呢?请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写我读书滋味的句子。
(一)课件出示:为什么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默读课文,把文中表现作者窃读感受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对句子的感受。
(二)交流窃读时“我”不好的感受1、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知趣”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什么情况?(介绍作者读书时被老板打这件事)2、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说明作者想方设法能在书店多呆一会儿)3、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4、仿造这句话,用几个连续的动词说一句话。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5课窃读记教案《窃读记》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5课,这篇课文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5课《窃读记》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5课《窃读记》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读书的意义。
评价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体会作者感情及表达方法,可以通过生生评价,找出共鸣,在师生的评价中,找准前进的方向。
教学过程:一、从“窃”中明了文意(5分钟)1、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课件出示名言)2、你们都读过哪些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给大家讲一讲。
(同学交流)3、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仔细观察这个“窃”字,有什么方法记住它?(学生交流)看到“窃”字,我们马上想到“偷窃”。
课题《窃读记》的“窃”字是什么意思?老师在课前查了字典,“窃”的含义有三种: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你认为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第二种)(课件出示)那么本篇课文就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偷偷读书的事情。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第25课《窃读记》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的情感。
3.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1.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2.2对课文主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1.2学生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经历,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课文朗读与理解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3.2学生组内互相练习,确保生字词的掌握。
3.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让学生现场造句。
4.修辞手法理解4.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4.3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5.课文主题探讨5.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看法。
5.2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探讨课文主题。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巩固学习成果。
7.课后作业7.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2学生选择一本课外书籍,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分析修辞手法,探讨课文主题。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