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35例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34.64 KB
- 文档页数:2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徐晓春发表时间:2017-02-07T09:06:43.3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作者:徐晓春[导读] 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更好。
(山西省汾阳市人民医院山西汾阳 032200)【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
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35例/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将2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月经期、月经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3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治疗后的月经期为(6.81±1.24)天、月经量为(185.92±39.16)ml,以上三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更占优势,p值小于0.05。
结论: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更好。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133-02 子宫肌瘤为一种良性肿瘤,在育龄妇女中较为常见,雌性激素与孕激素会导致子宫肌瘤不断进行生长发育[1],本文为了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剂量,将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以下是详细报告: 1.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和治疗方法1.1 基线资料研究对象:我院70例子宫肌瘤患者(收治时间:2014年11月—2015年12月)。
将7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35例患者为一组。
对照组:年龄范围(33~48)岁,平均年龄(38.24±3.16)岁;病程在(1~8)年,平均病程(4.53±1.37)年。
观察组:年龄范围(32~49)岁,平均年龄(38.46±3.25)岁;病程在(1~7)年,平均病程(4.38±1.27)年。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吴婷婷发表时间:2018-07-24T14:52:36.15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作者:吴婷婷[导读] 子宫肌瘤发生后,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且此症癌变几率虽不高,但仍不容忽视,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1]。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 410008【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的6月~2017年的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7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选用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分为小剂量组以及大剂量组,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小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大剂量组,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小剂量组在接受治疗后LH、E2、P、FSH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大剂量组相比更低,组间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剂量米司非酮治疗子宫肌瘤能获得显著疗效,且能帮助患者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减少用药不适,是值得应用的用药方案。
【关键词】米非司酮;小剂量;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发生后,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且此症癌变几率虽不高,但仍不容忽视,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1]。
米非司酮是临床治疗此症常用药物,获得了临床人员及患者多方面的认可,本文分析了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本文选取107例子宫肌瘤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前来我院就诊时间是2016年的6月~2017年的12月。
纳入标准:①患者症状表现以及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子宫肌瘤相关的诊断标准。
②患者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和治疗依从性。
③患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最近三个月未系统性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
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将患者分成小剂量组以及大剂量组。
小剂量组纳入患者54例,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33.5±6.2)岁;其中29例肌壁间肌瘤,14例浆膜下肌瘤,11例多发性肌瘤。
大剂量组纳入53例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4.2±6.5)岁;其中28例肌壁间肌瘤,15例浆膜下肌瘤,10例多发性肌瘤。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6-04-19T11:45:24.6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作者:贵仁伍1 赵润1 刘燕1 谢抚琼2 [导读] 四川省绵阳市妇幼保健院子宫肌瘤(myoma of uterus,UM)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良性肿瘤。
贵仁伍1 赵润1 刘燕1 谢抚琼2(四川省绵阳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1 妇产科2 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取符合子宫肌瘤治疗适应证患者15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各78例,3个月后对比临床疗效、肌瘤体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大剂量组显效率61.54%、闭经率80.77%,高于小剂量组的48.72%、70.51%,无效率14.10%低于小剂量组的24.36%,大剂量组1个疗程后、停药后肌瘤体积分别为(3.18±3.26)cm3、(1.74±0.84)cm3低于小剂量组的(5.53±4.72)cm3、(2.14±1.03)cm3,大剂量组转氨酶轻度升高率44.87%、尿素氮轻微升高率28.21%、轻度恶心率7.69%、体重增加率20.51%,高于小剂量组的26.92%、12.82%、1.28%、5.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促肌瘤缩小、疗效虽不如大剂量更显著,但也获得较满意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有助于改善患者长远预后。
【关键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小剂量;疗效观察子宫肌瘤(myoma of uterus,UM)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为20%~30%,高发于育龄期女性,40~50岁女性发病率高达51.2%~60%[1]。
UM患者以月经异常、腰腹坠胀、尿频为主要症状表现,可反复发作,生活、工作受到一定程度影响,UM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输卵管堵塞等疾病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子宫内环境不佳,是致流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子宫肌瘤具有侵袭性,甚至可引发急腹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子宫肌瘤还是高危妊娠指征之一,影响母婴长远预后。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045-01【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前后均行彩色超声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变化,患者月经的变化及服药后不良反应。
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得以纠正。
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副作用轻,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疗效观察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过去对超过妊娠12周大小的子宫肌瘤患者多选用子宫切除术或肌瘤剔除术。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孕激素有关,故采用药物治疗子宫肌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解孕激素拮抗剂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30例,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8年12月~2009年9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30例并经临床、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年龄26~53岁,平均42.3岁。
临床表现:月经正常12例,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18例,子宫肌瘤体积最大6.7cm×5.4cm×4.0cm,最小2.2cm×1.6cm×1.5cm,在此治疗之前3个月未用过激素药物,无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
1.2 服药方法自月经第3~5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每晚睡前服10mg,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用药前后均查肝肾功能,行妇科检查,b超测量最大子宫肌瘤的3条径线,同一患者用药前后及以后观察均由同一医生、同一机器,计算肌瘤体积。
肌瘤治疗前后的变化以b超测量的体积为准。
第1个疗程后随访1次,以后每3个月随访1次。
观察指标:①月经的变化:包括痛经的改善、经量的变化、闭经及月经恢复等情况。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常常导致症状如月经不规律、盆底压迫感以及腹痛等。
米非司酮是一种可以用来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根据不同的剂量使用,可以对子宫肌瘤产生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本篇文章将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
米非司酮是一种选择性孕激素受体调节剂,可以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影响子宫肌瘤的生长。
在低剂量下,米非司酮可以抑制子宫肌瘤的细胞增殖,减小瘤体的大小;而在高剂量下,米非司酮可以诱导子宫肌瘤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更加明显的治疗效果。
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也会带来不同的副作用。
在低剂量下使用,米非司酮的副作用相对较少,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而在高剂量下,米非司酮的副作用如面部和乳房增大、月经紊乱等就相对明显。
在选择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耐受程度。
目前,对于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高剂量疗法和低剂量疗法。
高剂量疗法的研究显示,使用高剂量米非司酮可以明显抑制子宫肌瘤的增长,其疗效在减小瘤体的大小方面优于低剂量疗法。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高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瘤体直径平均减小了30%左右。
高剂量疗法相对来说副作用更明显,有可能导致面部和乳房增大等问题。
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是有差异的。
高剂量疗法的治疗效果要优于低剂量疗法,但其副作用较明显;低剂量疗法虽然治疗效果稍逊一些,但副作用较少。
在选择治疗剂量时,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适当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激素水平和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情况。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李淑贤【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4(000)024【摘要】Objecti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fepristone treatment on uterine fibroids to be investigated. Methods Choose 53 patients with uterine fibroids who a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4 and treat them with Mifepristone oral medication. Then observe uterine volume,uterine fibroids volume, and serum hormone level and side effec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uterine volume and uterine fibroids volume have been reduced to great extent, in addition,FSH,LH,E2,P are decreased greatly,the side-effect rate is up to 9.43%, the comparison differential has its 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s The Mifepristone treatment is effective to cure uterine fibroids, and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which is worthy of being promoted and applied.%目的:观察子宫肌瘤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
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探析文玉梅【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目的:探讨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将这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7例患者。
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的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8%,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7%。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结论: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显著,且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总页数】2页(P136-137)【作者】文玉梅【作者单位】迪庆州医院妇产科云南香格里拉 67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子宫肌瘤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J], 林格荣2.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夏枯草片与单纯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比[J], 贾晓青3.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袁朝晖; 孙涛; 李晓梅4.观察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J], 谢萍5.小剂量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 [J], 陈维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例疗效观察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技术也在逐步升级,治疗疾病的方法也不断丰富和完善。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会对生育和生活带来一些困扰。
因此,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近些年来,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已经日渐流行起来,据相关医院和患者的反馈,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文旨在总结和分析该治疗方法的疗效。
一、小剂量米非司酮的介绍米非司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从而阻断雌性激素的生长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而小剂量的用法也可以避免大剂量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二、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研究表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低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据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得到显著的疗效,手术的需求降低了约70%-80%。
临床疗效主要表现在:①使子宫肌瘤缩小或消失;②减轻或消除疼痛和出血症状;③降低病复发的概率。
三、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需要注意的问题1、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治疗期间应注意日常生活及饮食的调理,避免激素和高脂肪饮食的摄入。
3、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子宫肌瘤的大小和症状,调整治疗方案。
4、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仍属于新兴疗法,需要在严格的医疗指导下进行。
综上所述,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低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子宫肌瘤带来的困扰。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自身身体的调理,定期检测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治疗达到最好的效果。
米非司酮胶囊(Ⅱ)治疗子宫肌瘤35例临床观察
鲍冬梅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0(022)011
【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胶囊(Ⅱ)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5例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且经过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证实的患者.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胶囊(Ⅱ)1次5mg,1日1次,睡前口服,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子宫及瘤体体积、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等激素水平和三大常规检查等.结果用药后30例当月出现闭经.治疗后子宫及最大肌瘤平均体积较前缩小,血清E2和P平均浓度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同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较适合于近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副作用小,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总页数】2页(P181-182)
【作者】鲍冬梅
【作者单位】浙江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淳安,3117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
【相关文献】
1.米非司酮胶囊Ⅱ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J], 张清萍;陈锦红;张雯婷;杨玉敏;廖美光
2.米非司酮胶囊治疗子宫肌瘤51例的疗效观察 [J], 蓝静
3.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35例临床观察 [J], 刘维贞;杨兴爽
4.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280例临床观察 [J], 唐志会
5.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35例临床观察 [J], 王春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36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
结果用药后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贫血大多得以纠正,血红蛋白上升,副作用轻。
部分患者可作为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剔除术的术前用药、减少术中出血。
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少,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孕激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的生育年龄妇女,是导致育龄妇女行子宫全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病因学不明,近年研究表明孕激素在其生成生长方面有重要的作用[1,2]。
米非司酮是炔诺酮的衍生物,为孕酮受体拮抗剂。
为探讨孕激素拮抗剂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笔者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应用于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6例病人为2007年2月-2009年10月在本院确诊为子宫肌瘤愿意采取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患者,年龄30~52岁,平均40.8岁。
所有患者均经妇科检查及彩超检查诊断证实。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痛经、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及盆腔包块、尿频等临床表现。
其中22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均无心、肺、肾等疾患及米非司酮禁忌证,在用药前至少3个月未用过任何激素类药物,并进行诊刮病理证实无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1.2 研究方法于自月经第1天开始,每日晚饭后1~2h口服米非司酮12.5mg/d;不规则出血患者,用药前行分段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后即开始服药,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
服药前及服药3个月后用B超经腹测量子宫及肌瘤三维径线,同一患者用药前后同一医生、同一仪器检查,计算肌瘤体积。
子宫及肌瘤平均体积计算公式(cm3)=4/3πabc(公式中a、b、c分别代表子宫或肌瘤的三维径线半径)。
探讨米非司酮不同剂量对子宫肌瘤治疗的疗效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6-05-17T17:28:24.1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2月第2期作者:刘佳[导读] 分析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
结论: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病人进行治疗,与大剂量相比,无论是在改善激素水平还是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小剂量都更具应用优势,因此,小剂量法可临床推广使用。
刘佳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 671000【摘要】目的:重点剖析在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时,选择不同剂量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我院2015年1月-1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病人中随机选择78例,将其分成对比组和分析组两组,对比组选择大剂量治疗法,分析组选择小剂量治疗法,选择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后,对比两组在激素水平、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H、FSH、P、E2相比,两组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对比两组病人的激素水平,分析组的LH、FSH、P和E2水平明显低于对比组,分析组在激素水平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进行一个疗程治疗后,对比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5.38%(6/39例),分析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56%(1/39例),分析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
结论: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病人进行治疗,与大剂量相比,无论是在改善激素水平还是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小剂量都更具应用优势,因此,小剂量法可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剂量;子宫肌瘤;应用患有子宫肌瘤的病人,一般在临床方面并不会出现十分特异的表现,部分病人会产生腹部压迫或者触及肿块、阴道出血或者疼痛等症状[1]。
如果肿瘤体积太大或者病灶的位置偏低,会对病人的直肠或者膀胱产生压迫感,进而影响到病人的正常大小便[2]。
临床上会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该药物属于抗孕激素类的药物,其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性已经得到临床肯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