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第九课问世间情是何物——两情相悦
- 格式:ppt
- 大小:539.00 KB
- 文档页数:18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一、导入:1、复习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2、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
我们着迷他的“我欲乘风归去”我们欣赏他的“扣舷长啸”我们追随他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但是我们能够接受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吗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苏轼简历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
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
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熙宁二年(1069)反对变法卷入党争。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密州、徐州等地任地方官。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入狱后,受尽凌辱,酷刑棒打,几致死地。
历时五个月,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将苏轼贬到黄州。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他没有俸禄、生活困苦、衣食不足,而且受到监督,没有住的地方,只好暂居庙里,后来得了一块荒地,耕种,造屋。
元祐元年(1086)重获启用官至礼部。
旧党执政。
受到皇太后重用保护,苏轼被调回京都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
后自请外任杭州太守。
后被召回京师,担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绍圣元年(1094)又遭贬职惠州儋州。
皇太后驾崩,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元符三年(1100)渡海北返次年病逝。
问世间情是何物——两情相悦一、基础考查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春衫袖岸渚愁绪老骥伏枥B.鬓如霜鲛绡讥诮真知卓见C.幽梦蓦地蓦然一如继往D.轩窗阑姗蹒跚事过景迁解析:选A。
B项,“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C项,“一如继往"应为“一如既往”;D项,“阑姗”应为“阑珊”,“事过景迁”应为“事过境迁”。
错误!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彩袖殷勤捧玉钟..玉钟:指珍贵的酒杯B.小轩.窗,正梳妆轩:有窗槛的小屋C.今宵剩.把银照剩:多余的D.天澹.稀星少澹:指天色微明解析:选C。
剩:尽情地.错误!下面句子修辞手法与“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一致的一项是()A.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C.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D.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解析:选B。
“杨柳”“桃花”一语双关,B项中表面上是晴雨的“晴”,实际上是感情的“情”.错误!下列对有关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的《生查子》一词是节日怀旧之作,通过前后对比,逼出“泪满春衫袖”一语,见其伤感之甚.B.《鹧鸪天》这首词截取了三个场面来烘托感情,从分别以前的快乐、分别以后的怀念和重逢乍见时的惊喜来落笔,用意非常巧妙。
C.《江城子》一词不论是上阕“千里孤坟”的遥不可及,还是下阕“明月夜,短松冈”的清冷的月光,给我们营造的都是一种凄凉的场景。
D.“小令”“中调"“长调”等术语是按照篇幅的长短确定的,如《江城子》《蝶恋花》等则是长调.解析:选D。
D项中《江城子》《蝶恋花》等是中调。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菩萨蛮①韦庄红楼②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③.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④,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注】①这首词创作于韦庄浪迹江南、思乡怀人之时.②红楼:代指富豪家的楼阁.③流苏帐:装饰着彩须花缕的帐子。
④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这里代指歌女。
语教版《生查子》教学设计四川省绵阳中学严小青教学重点:深入了解该词牌的特点,通过不同的《生查子》,体会词“别是一家”之美教学难点:鉴赏炼字,仿写《生查子》教学时长:40分钟教学流程:课前齐读该单元,营造上课氛围。
(一)抑扬顿挫,吟咏之美请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喜欢的词牌名,引入第一次接触的新词牌即今日课题《生查子》。
赏词方式千万种条,深情吟诵第一条。
请摇头晃脑吟诵欧阳修的《生查子》,分清上下片,数清字数,找出韵脚,体会本词在形式上的特点,一定读出你的感情。
自读后,举手表演此词的诵读。
进入举一反三环节,另外选入有代表性有区别度的三首《生查子》,去掉标点后自读并分享,老师纠错并帮助同学认识断句的方法。
1.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2.生查子牛希济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3.生查子张泌相见稀喜相见相见还相远檀画荔枝红金蔓蜻蜓软鱼雁疏,芳信断花落庭阴晚可惜玉肌肤消瘦成慵懒生查子张泌相见稀,喜相见,相见还相远。
檀画荔枝红,金蔓蜻蜓软。
鱼雁疏,芳信断。
花落庭阴晚。
可惜玉肌肤,消瘦成慵懒。
由此总结词牌《生查子》的规律:双调;大多句法整饬,音韵颇为铿锵,朗朗上口。
也有以牛希济为代表的变体二双调,41或42字。
多押仄韵,表达缠绵或哀楚之情。
补充: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楚云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等。
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
(二)细细咂摸,同牌异情虽然是同一词牌,但各有其美。
本班已经长期进行过古典诗词训练,下面进入各美其美的分享阶段。
第九课问世间情是何物--两情相悦课前导语爱情是文学艺术中生生不息的主题之一,词体长于描写爱情。
宋词向来以善写男女情感著称,词致力于表达缠绵悱恻的情感,描摹深微细腻的心绪,把一种精致的审美趣味发挥到了极致。
无论是婉约派的李清照、柳永,还是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他们都为爱情歌唱,留下了许多传世名篇,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词格调是健康的,感情是真挚的,内容是清新的,给后人留下的是忠贞不渝的爱情颂歌。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体会古人健康的爱情观念,培养健康的情操。
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生查子一、词人名片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出身于低级官吏家庭,父早亡,幼时家贫。
1030年考取进士,初仕洛阳,与梅尧臣等人声气相通,提倡文学变革。
景祐初入京后,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庆历年间,再度积极参与范仲淹所主持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复又长期贬外。
至和年间入朝,逐渐升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权要职位。
晚年对王安石新法持反对态度。
为官清正,喜奖掖后进。
卒谥文忠。
二、诗词故事芦荻画地欧阳修4岁丧父,孤儿寡母,生活贫困。
因买不起纸笔,母亲便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
小小的欧阳修知甘识苦、人穷志大,从贤惠的母亲那里接受了诗书传统的熏陶,从小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性格。
参加进士考试,三次名列第一。
24岁中殿试甲科第14名进士。
三、文题背景生查(zhā)子,词牌名。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欧阳修虽被称为“一代儒宗”,但他的词却不乏对爱情的描写,这正反映了作为文坛领袖的欧阳修思想上颇为通达,创作上颇重情致。
宋人元夕词中正面集中地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为数甚微,而像欧阳修的《生查子》就更是吉光片羽了。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诵读该词,感知词的内容。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第九课问世间情是何物——两情相悦[对应学生用书P47][资料助读]◎释标题生查(zhā)子,词牌名。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清代王夫之评价此词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知作者欧阳修(见第五课《画眉鸟》)◎明背景这首《生查子》一说出自朱淑贞手笔,又误作秦观词。
但成书于绍兴十六年(1146)的曾慥编的《乐府雅词》即将此词系于欧公名下。
曾慥把当时流传的欧阳修的某些艳词,看成是“当时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今悉删除”(《自序》),而此作却得以获存,当有所据。
而五十年后的庆元二年(1196),由周必大校刊的《欧阳文忠公集》也收录此作,故欧公对此词的著作权当无疑问。
[精要赏析]◎品语言1.试分析“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一句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提示:从“满”字表现出的内容及情感入手。
参考答案:见不到去年幸福约会、倾诉衷肠的心上人,主人公不禁悲从中来,伤心落泪,把衣衫衣袖都湿透了。
这形只影单、幽情难诉的处境,让我们的主人公怎不触景伤情呢?一个“满”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
◎析技巧2.本词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来表现情感的?提示:从上下阕内容所处的时间及场面思考。
参考答案:对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上阕写去年,下阕写今年,佳节景物依旧,而主人公的感受感想却截然不同。
去年沉浸在恋人约会的甜蜜之中,今年却陷入失恋痛苦之中。
这是今与昔的对比。
其次是身外的热闹欢乐,灯市如昼,与内心的孤独哀伤的强烈对比,反映出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引起读者对主人公的无限同情与共鸣。
[资料助读]◎释标题鹧鸪天,双调,五十五字。
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宋代胡仔评价此词:晏叔原工小词,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不愧六朝宫掖体”。
◎知作者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
北宋临川(今属南昌进贤)人。
北宋词人。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江城子·已卯年二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目标:1、真情出质文,领悟作者的真挚情意,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2、初步体会苏词风格。
教学时数:1课时一、导入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
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
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
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方方《喜欢苏东坡》苏轼的魅力何在?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学过的词句来回答。
(豪放、豁达)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首著名的悼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来体会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二、背景这首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任太守。
序中“乙卯”即熙宁八年。
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传诵千古的悼亡词,题为记梦。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
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
有子迈。
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
其后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
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
”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
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
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
”已而果然。
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
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
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
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亡妻王氏墓士铭》(节选)作者先介绍王氏的名字、籍贯和家庭出身。
接着交代她出嫁时的年龄和所生儿子之名苏迈。
以下着重介绍几桩值得传扬的事情:在娘、婆二家侍奉父母公婆皆以恭谨肃恬闻名;陪伴丈夫在任上,经常告诫远离父母的丈夫,要按老父亲的教导办事;注意来会丈夫的朋友,根据观察所得,分析其人的思想品质,提醒丈夫不要被奸邪谗佞之辈蒙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