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课文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我会写:符f(符号、相符、音符)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何时、何地、何苦)牧m(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单独、独自、独立)异y (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ng(银行)x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书写指导: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
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
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课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分别是《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店铺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课文-原文《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chan)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课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1、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年级语文下册词语解释第一课长城与运河1.连绵起伏:连续不断,起伏不平。
2.曲折蜿蜒:迂回弯曲的意思。
3.不朽:永不磨灭。
4.谱写:创造。
第二课美丽的南沙群岛1.星罗棋布:形容数量多而且分布广。
2.浩瀚:水势广大的样子。
3.繁衍:繁殖衍生,逐渐增多。
4.蕴藏:积存。
(蓄积与深藏未露。
)5.蔚为壮观:形容盛大而壮丽的景象。
6.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7.碧波浩渺:形容大片水域的壮观景象。
8.魅力:吸引人的力量。
9.胜地: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
第三课庐山云雾1.幽谷:幽静、深邃的山谷。
2.变幻无常:指事情经常变化,没有规律。
3.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
4.飘飘欲仙: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
5.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6.流连忘返:留恋得忘记回去。
第四课第五课雪儿1.明媚:明丽妩媚。
2.艰难险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与障碍。
3.千山万水: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4.喃喃:不停地小声说话。
第六课花瓣飘香1.惶恐:指惊恐、害怕的意思。
第七课菩萨兵1.尽心尽力;指费尽心力。
2.平平展展:形容平整舒展。
第八课李广射虎1.拈弓搭箭:一手握弓,一手把箭放在弦上,准备射出。
2.神勇无比:形容人非常勇猛。
3.影影绰绰:迷迷糊糊,不真切。
第九课少年王勃1.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情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2.文思如泉: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
3.笔走如飞:形容写字速度非常快。
4.千古传诵:从古至今传扬称颂。
第十课大作家的小老师1.文豪:杰出的大作家。
2.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感情。
3.意识:觉察;发现。
第十一课赶海1.赶海:在海水退潮时,到海滩上捡取鱼虾、贝壳等。
第十二课荷花1.花骨朵:花蕾,就就是将要开放的花。
第十三课古诗两首(略)第十四课应该感到自豪才对1.养料:泛指有营养的物质。
2.松散:结构或排列不紧密。
第十五课水上飞机1.究竟:A 结果;原委 B 到底第十六课跟踪台风的卫星1.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到高兴而有风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作者:李德国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15期课题:《亡羊补牢》(一课时)备课人:山东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小学李德国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的道理。
学习寓言故事的表达特点6、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7、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什么?生:寓言两则师:大家知道什么叫寓言?生:通过一件事表达一件事。
师:应该说是,通过一件事表达一个道理,寓:寄托,言:道理。
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生:滥竽充数……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寓言是——《亡羊补牢》。
板书:亡羊补牢二.范读,引导(应注意引导的方法,提问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师: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生:亡是死亡的意思。
师:是这样吗?大家拿出字典查“亡”的意思。
(学生查字典)生反馈生:失去的意思。
师:翻开书像周老师一样写在旁边。
(学生在书头批注)板书:失去师:写好翻开字典查“牢”。
生反馈生:养牲畜的圈。
师板书:养牲畜的圈(解说)“牢”的构字意义: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
师:也像老师一样写在旁边。
(学生在书头批注)师:生:有个人的羊被狼吃了,后来那个人把羊圈补好了,羊就再也没有丢过了。
师:你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的,这是一种理解词语意思的很好的方法。
谁还有不同的说法吗?生:失去了羊,再把羊圈补好。
师:你这是——逐字理解得出的。
还有什么方法理解词语意思?生:上网。
生:询问大人。
师:这些都是好办法,看来大家已掌握了不少学习的方法,表扬。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7个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①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②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2、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旧符(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声字结构:符“日+丨=旧”(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课文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
朋友很奇怪,提醒说:“出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呀啊”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的越多,走得越远,九越到不了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