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36.72 KB
- 文档页数:2
晚期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摘要】对56例晚期胰腺癌的患者术中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如胰漏,胃痉挛,感染,肺栓塞,出血,白细胞减少或者肝功能异常等,通过及时处理和悉心护理,患者均好转出院。
【关键词】晚期胰腺癌 125I粒子植入并发症护理晚期胰腺癌是目前医学工作者面临的难题之一,其发病隐匿,就诊发现时常多为晚期,丧失了手术切除机会。
然而,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短,而且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据报道[1],125I粒子植入对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具有确定疗效,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胰腺癌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2011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对56例胰腺癌病人术中行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进行内放射治疗,疗效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晚期胰腺癌125I粒子质入术的患者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38~74岁,平均(58.5±10.7)岁。
其中胰头癌36例,胰体尾部癌20例,有腹腔淋巴结转移者8例,肝脏转移6例。
在手术中行肿瘤切除后预防性植入8例,残余肿瘤放射性植入29例,未能切除的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瘤体内19例,所有操作均在书中B超引导下进行,全部患者均已经临床,病理,影像学检查确认。
1.2种植方式:在书中超生引导下根据瘤体的大小和边界,插入18G粒子针,用Mick枪植入粒子,粒子间距1 cm,原则为外密中疏。
粒子质入部位放置引流管[2]。
如有梗阻者,同时行胆肠和(或)胃肠吻合术以解除梗阻。
1.3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住院时间为(24.7±7.5)天。
2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2.1胰瘘胰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监测腹腔引流液的淀粉酶水平。
本组有三例患者术中穿刺入胰管,术后引流液在230~300 ml,引流液淀粉酶均大于9500 U/L,给予皮下注射生长抑素0.1 mg,每天三次,或者生理盐水50 ml+生长抑素0.3 mg静脉泵入,24小时维持。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中国专家共识》要点1.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治疗难度较大。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已经在胰腺癌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
2.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通过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肿瘤内部,释放放射性射线破坏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适用于一部分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包括血管、神经侵犯、局部进展或有其他禁忌症的患者。
4.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禁忌证包括:肝功能失常,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精神障碍,妊娠等。
5.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优势包括: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明确、并发症少。
相比之下,该治疗方法在治疗胰腺癌方面兼具优势和独特的疗效。
6.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肠梗阻、出血、感染、腹腔内脏器损伤等。
因此,在治疗中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7.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需要经过综合评估,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8.尽管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术后疗效评估标准的统一、术后患者的随访、并发症的减少等方面。
9.今后的研究方向包括: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技术改进,包括植入方法、粒子的选择等;治疗方案的个体化设计;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等。
总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中国专家共识》在胰腺癌治疗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该共识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和准确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同时,该共识也对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