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案例】大唐龙泉青瓷工艺师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1
龙泉青瓷⼤师李光亮
李光亮,1970年出⽣于浙江省龙泉市塔⽯乡瞿源村。
专家级国际注册⼯艺美术⼤师。
他的作品在传承和弘扬龙泉青瓷传统的烧制技艺的同时,融⼊现代陶瓷设计理念和艺术元素,充满着神幻斑谰的美学意蕴。
其素雅、恬淡、纯洁之特⾊,凝聚了儒家、道家、禅宗的思想神髓,还⼤⾃然以本质的真实。
多年来,他致⼒于推⼴家乡的青瓷,先后创办了光亮实业(上海)有限公司、龙泉市臻致青瓷⼯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涉重洋,在各国⼈民的仰慕与赞叹中送去了伟⼤的中国⽂明……。
陶瓷界的世界级“珍宝”——大唐龙泉青瓷工艺阐述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从瓷土筛选到烧成包装多达28道工序,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等方面别具一格,所烧青瓷因釉色如玉、古朴瑰丽而誉满全球。
2009年9月30日,在世界人民的仰慕与赞叹中,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受此殊荣的陶瓷类项目。
『工艺流程』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工艺流程有粉碎、淘洗、陈腐、练泥、拉坯、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烧成等20多道工序。
在长达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中,形成了青釉配制、厚釉装饰、青瓷烧成、开片控制4大独特技艺。
1/青釉配制制釉的主要原料为紫金土、瓷土、石英、石灰石、植物灰。
配制过程是将上述原料分别焙烧、粉粹、淘洗后按比例混合制成釉浆。
好的釉配方需要数百次试验才能成功,多以师徒或家族相传,秘而不宣。
2/厚釉装饰采用多次施釉的方法,将坯体晾干、素烧、施釉,然后再晾干、煅烧、施釉,如此反复三至四次,最后烧制成温润如玉的厚釉青瓷。
青瓷装饰技法还有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镂空、捏塑、堆塑、点彩、露胎等。
3/青瓷烧成龙泉青瓷烧成过程分烘干、氧化、恒温、还原、高火氧化、降温六个阶段。
厚釉青瓷烧成难度大,温度偏高或偏低,都达不到如玉的效果。
匠师们借助温度计,结合观察火焰颜色及其它长年积累的经验控制烧成温度、时间与气氛。
4/开片控制釉的膨胀系数大于胎的膨胀系数,釉面就会呈现自然的纹片。
釉层愈厚,开片越大,纹路越疏;釉层愈薄,开片越小,纹路越密。
匠师们通过调节釉中二氧化硅含量等方法,控制釉的膨胀系数,以实现开片或不开片、开大片或开小片的效果。
『工艺特色』·馈赠·一山一水画瓷魂大唐龙泉青瓷烧制过程中所需材料皆来源于自然,匠师们取泥于崇山峻岭,取水于清纯瓯江,取柴于广袤森林,集土之醇厚、水之清纯、火之温热于一体,讲述诗意自然与气韵东方的唯美交融,更以淳朴的乡韵赋予龙泉青瓷静穆、温和、恬静的独特魅力,使观者如饮甘醴般沉醉于杏花春雨的江南韵致。
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与文化传承龙泉青瓷是中国制瓷的一大瑰宝,也是中国陶瓷工业的一个杰出代表。
作为一种古老的制瓷工艺,在历经了千年时间的锤炼和传承中,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经历了它的业余制作者和职业制造商的努力创新和进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传承,以期更好地了解这种古老而神秘的制瓷工艺。
龙泉青瓷的历史渊源龙泉青瓷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它是龙泉窑的一种产品,是由北方的文化和南方的文化融合而产生的。
在当时,龙泉窑是中国与国外贸易的重要窑口之一,它所生产的青瓷因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而被人们所熟知。
在明代末期,龙泉青瓷的制作技术达到了巅峰,世界各地的贵族和王室都对它爱不释手,将其视为宝物。
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龙泉青瓷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首先需要选取适宜的瓷土,瓷土必须具有优良的黏性和塑性,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粘结性。
其次,需要进行淬火,将瓷土中杂质等无用物质淬除,以得到纯净的瓷土。
接着,需要将瓷土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不同的剂料和陶料,经过由淘洗、压制、造型、修整等几个环节来完成。
经过上述工艺,得到了一个粗制的瓷碗或瓷盘,然后就需要进入下一个过程:烤制和上釉。
在烤制过程中,瓷器将被置于窑中,进行不同的烤制过程,获得最终所要达到的硬度和质量。
上釉过程则是瓷器的美容脸,将釉料涂在瓷器表面,运用不同的刷子和流程,表现出不同的花纹和纹路。
经过这些过程,最终得到的龙泉青瓷成品通常具有高贵典雅的色调,优美的艺术品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龙泉青瓷的文化传承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它凝聚了中国陶瓷工艺的精华和智慧,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
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龙泉青瓷的文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龙泉青瓷虽然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但其艺术与文化的价值依然被人们所推崇。
龙泉青瓷的故事您知道龙泉青瓷不?那可真是瓷器里的大明星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龙泉这个地方,有一群心灵手巧的工匠。
那时候啊,他们就像一群追逐梦想的魔法师,整天琢磨着怎么把泥巴变成世界上最漂亮的东西。
有个年轻的小工匠,叫阿青。
阿青可不像其他工匠那样只是按部就班地做活儿,他满脑子都是新奇的想法。
一天,他在山上找制瓷原料的时候,不小心迷了路。
在山林深处,他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小山谷。
谷里的泥土颜色特别奇怪,不是普通的黄泥巴,而是透着一种青幽幽的光,就像被精灵施了魔法一样。
阿青心想,这泥巴肯定不一般,就带了一些回去。
他把这特殊的泥巴做成了坯,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窑里烧制。
这一烧啊,可不得了。
开窑的时候,一道青色的光芒就冒了出来,周围的人都惊呆了。
那烧出来的瓷器,青得像雨后的天空,又像春天刚冒尖儿的湖水,温润得就像少女的肌肤,而且那瓷质啊,细腻得不像话。
这龙泉青瓷啊,就这么诞生了。
消息传开后,大家都跑来向阿青讨教。
阿青也不藏着掖着,把自己的发现和烧制的方法都告诉了大家。
于是,龙泉这个地方就开始到处都烧起了这种漂亮的青瓷。
龙泉青瓷不仅在本地出名,还沿着商路走向了全世界呢。
那些外国商人一看到龙泉青瓷,眼睛都直了。
这瓷器就像带着东方神秘的魔力,被装上大船,漂洋过海。
在外国的皇宫里,龙泉青瓷可是宝贝中的宝贝。
那些贵族们拿着龙泉青瓷,爱不释手,觉得这简直就是来自仙境的东西。
有个欧洲的国王,得到了一件龙泉青瓷的花瓶后,喜欢得不得了。
他把这个花瓶放在自己最华丽的宫殿里,还专门为它打造了一个黄金的架子。
周围的大臣们都羡慕得不行,每次宴会都要在这个花瓶面前夸上好半天。
而且啊,龙泉青瓷还有个很有趣的特点。
它就像个善变的小精灵,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有不一样的美。
在阳光下,它透着明亮的青绿色,像是在欢快地跳舞;在烛光下呢,又变得神秘而深邃,仿佛藏着无数古老的故事。
现在啊,龙泉青瓷依然是咱中国的骄傲。
那些工匠们就像他们的老祖宗一样,精心制作每一件瓷器。
徐朝兴徐朝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会长,是龙泉青瓷行业国宝级人物。
他13岁时因家境贫寒,迫于生计,带着母亲给的棉被、草鞋和七分钱,走了四十多公里路,拜龙泉青瓷老艺人李怀德为师。
凭着超群的悟性和勤奋,他很快从学徒工中脱颖而出。
1958年周恩来批示恢复龙泉青瓷的生产,15岁的徐朝兴破格入选八人青瓷仿古小组。
其作品多次在全国陶瓷评比中荣获大奖,多件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并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他更是作为青瓷界投票公选出的唯一“非遗”传人。
徐朝兴认为青瓷的技艺需要长期的修炼,有的功夫没有十年二十年时间很难做到。
“青瓷就像一潭清水,它不像青花瓷那样以附于白瓷上的绘画取胜,而是完全依靠造型、釉色和工艺来展现其艺术美感。
”毛正聪毛正聪曾任龙泉瓷厂厂长、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
其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收藏,多件作品被选作国礼,多次赴海外展览和参加文化交流。
1955年,毛正聪作为第一批学徒被招进龙泉瓷厂。
经过近几十年的潜心研究,他先后突破了铁胎青瓷、青瓷开光、梅子青釉色、哥窑文武开片等工艺技术。
其作品造型简练大方,粉青和梅子青釉层色泽纯正,施釉浓厚,滋润如玉。
2003年毛正聪的青瓷作品赴日本展览时,曾有日本观众在地上足足跪着看了半小时,连声称赞:“从未见过这么好的宝贝!”夏侯文夏侯文是龙泉四位国家级青瓷工艺大师中唯一的非龙泉本地人,也是唯一的科班出身的大学生。
他是江西省分宜县人,自幼擅长美术,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分配到龙泉瓷厂工作。
他的青瓷作品特别在于既充分利用龙泉青瓷美丽的釉色,又一改青瓷传统的素色,强调局部图案装饰效果,利用不同元素的还原色彩不同,在温润细腻的青色釉面下,增加刻划贴塑工艺,使各种雕刻彩绘与青色釉面浑然天成。
这使龙泉青瓷在继承了前人古朴凝重的风格基础上,又向精巧的现代艺术延伸,受到陶瓷爱好者及收藏家的青睐和珍藏,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等作为国宝珍藏,并多次选送国际展出。
龙泉青瓷简介说明龙泉青瓷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之一,起源于唐朝,盛于宋朝,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青绿色釉面和细腻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陶师需要选择优质的陶土,并将其研磨成细腻的粉末。
然后,在粉末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搅拌均匀,制成泥浆状的陶泥。
接下来,陶师将陶泥放置在特制的轮盘上,利用手工或机械的力量将其塑造成各种形状的器物。
完成塑造后,陶师将器物进行初次烧制。
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将陶器放入高温窑中,使其在高温下逐渐变硬,形成初步的瓷胎。
随后,陶师会将特制的青瓷釉涂抹在瓷胎表面,然后再次进行高温烧制。
这个过程中,青瓷釉会在高温下融化,覆盖在瓷胎上,形成光滑而坚硬的釉面。
龙泉青瓷的青绿色釉面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这种釉面的颜色取决于烧制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窑炉中,由于氧气的供应不足,陶器表面的铁元素会被还原成亚铁,从而呈现出青绿色。
而在釉面上的微小氧化反应则会导致青瓷釉呈现出不同的纹理和色彩变化,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
龙泉青瓷的工艺精细而独特。
陶师们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的处理,力求每一件作品都体现出完美的比例和线条。
他们还善于利用各种工具和技巧,创造出各种精美的纹饰和花纹,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
龙泉青瓷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赞赏。
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卓越的工艺水平,使其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之一。
如今,龙泉青瓷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茶具、餐具、花瓶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中。
龙泉青瓷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之处,不仅仅体现在其美丽的外观上,更体现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工艺精髓上。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欣赏和学习龙泉青瓷,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卓越。
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文化角度来看,龙泉青瓷都是一种值得我们珍视和推崇的民族文化瑰宝。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过程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过程一、背景介绍龙泉青瓷,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瑰宝之一,凭借着其独特的青瓷色彩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其烧制技艺源自中国南宋时期,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化遗产。
二、材料准备龙泉青瓷的烧制过程首先要准备好各种材料。
传统的龙泉青瓷采用的是特殊的青瓷泥,其主要成分是高岭土和石英砂,配合适量的长石和瓷石。
这些材料需要进行精心的配比,才能确保最终作品的质地和色彩。
三、制作工艺1. 成型:龙泉青瓷的成型一般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
工匠们将精心配制好的青瓷泥放在转轮上,用手捏成各种形状的器物。
在成型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器物的外形和比例的协调,力求达到美的平衡。
2. 刷釉:成型后的器物需要进行釉上工序。
龙泉青瓷的釉料主要是由硅酸盐和岩石的粉末经过研磨、混合等工艺制成。
工匠们用刷子将釉料均匀地涂抹在器物表面,确保每个部位都得到充分覆盖。
3. 上彩:龙泉青瓷的装饰一般采用刻花、雕刻等方式进行。
艺人们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技巧,在器物的表面刻划各种图案和纹饰,以增添艺术气息。
常见的装饰元素包括花卉、鸟兽等。
4. 烧制:烧制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龙泉青瓷的烧成温度较高,通常在1300℃左右。
烧炉经过精心设计,以保证炉内温度均匀并且能够充分发挥青瓷材料的特性。
烧制时间通常需要数十个小时,期间需要工匠不断观察温度和火候,以确保最佳的烧制效果。
四、精雕细琢经过烧制,龙泉青瓷已初具样貌,但还需要进行精雕细琢的工序。
艺人们使用细砂纸等工具对器物进行打磨,使其更加光滑细腻。
同时,他们对细节进行修整,修复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瑕疵,以确保每一件作品都完美无瑕。
五、最终呈现经过反复琢磨和修正,龙泉青瓷终于呈现在人们面前。
其色泽深沉莹润,质地坚实而脆薄,给人以一种静谧神秘的美感。
其造型优美,犹如一件件艺术品,令人陶醉其中。
总结:龙泉青瓷的烧制过程凝聚了无数匠人智慧和心血,每个环节都经过反复琢磨和调整,以追求完美的艺术效果。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是我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龙泉青瓷作为我国古代陶瓷的代表之一,自唐宋时期起,就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湛的艺术水平闻名于世。
2021年11月29日,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对于保护和传承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历史和特点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术特点。
龙泉青瓷以翠绿色为主要特征,釉色素净,釉面光泽,造型简洁大方,极具审美价值。
其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泥料选材、成型、修坯、彩绘、施釉、烧制等多道工序,且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二、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技术和工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融合了泥料选材、成型、彩绘、釉料配制、窑炉建造等多种技术和工艺,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烧制工艺。
龙泉青瓷的烧制技艺以窑炉建造和温度控制为核心,采用古法传统技艺,燃料为柴火,烧制过程需要经历多次烧制和精确控温,方能确保青瓷成品的质量和色泽。
三、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现代陶瓷工业的发展,古法传统工艺逐渐式微。
为了保护和传承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龙泉青瓷研究院、设立工艺大师工作室、举办技艺传习班等,以期传承古法传统技艺,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推动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事关我国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是每一个我国人都应该关注和支持的事业。
希望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能够在保护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为后人留下永久的文化遗产。
总结: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其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认可和肯定,也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传统龙泉青瓷的升华者——记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夏侯辉李晖
【期刊名称】《浙江画报》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正>陶瓷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青瓷是其中的一种。
龙泉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哥窑、弟窑两大系统,哥窑以开片见长,弟窑以釉色出众,青釉厚胎,追求玉感,为龙泉艺人历代所尚。
与传统相比,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夏侯辉的作品除了传统的釉色追求,在器型和装饰变化上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体现了现代文明的关注视野。
【总页数】4页(P63-65,62)
【作者】李晖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传统与创新结合尽显金华陶风瓷韵r——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传统烧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r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新华
2.现代龙泉文化青瓷之动植物装饰艺术——以浙江丽水学院龙泉青瓷研究院文化青瓷创新为例
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
4.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两宋龙泉窑青瓷艺术风格浅析
5.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成果展示传承文化瑰宝,打造世界青瓷文化创意产业标杆——记龙泉青瓷文化创意集聚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泉青瓷制作工艺-回复龙泉青瓷制作工艺源自中国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青瓷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瓷器的美丽外观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从原料准备到成品烧制的每个步骤。
第一步:选材龙泉青瓷的主要原料是瓷土和高岭土。
瓷土是一种蓝色矿石,其在地下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长时间的风化和压实,因此质地坚硬,含有较高的铁含量。
高岭土则是一种白色矿石,含有较高的铝含量。
这两种土壤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反应会产生独特的青色。
第二步:制作坯体制作坯体是制作龙泉青瓷的重要步骤。
首先,将瓷土和高岭土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使其成为一个均匀的泥浆。
然后,将泥浆倒入模具中,等待数小时让其自然沉淀。
接下来,将多余的水分倒掉,并将坯体从模具中取出。
坯体的制作需要经过几次反复的压实、成型和干燥过程,以确保其质地坚固。
第三步:雕刻装饰雕刻是龙泉青瓷独特的一部分。
在坯体还未完全干燥之前,艺术家会使用特制的刀具将各种装饰、花纹和图案刻在瓷器上。
雕刻技术需要高度的艺术天赋和经验,以确保装饰的精确度和美观度。
第四步:修整与打磨在坯体完全干燥之后,将对其进行修整和打磨,以去除表面的不平整和杂质。
修整工作需要极高的耐心和仔细,以确保瓷器表面的平滑和光洁。
第五步:上釉上釉是龙泉青瓷的一个重要步骤。
青瓷上釉的主要成分是富含铁元素的蓝釉和普通的透明釉。
瓷器在上釉之前要进行烧制预处理,以提高其抗裂性和保证釉料的良好附着。
上釉后,将瓷器放入窑中进行第一次烧制。
第六步:烧制烧制是制作龙泉青瓷的最后一步。
烧制温度是关键,它会影响到瓷器的质量和颜色。
在烧制时,将龙泉青瓷置于木材或煤炭燃烧的窑中,然后逐渐增加温度。
当窑内达到适当的温度时,青瓷开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独特的青色。
烧制时间需要几十个小时,瓷器通过长时间的高温烧制,获得坚固且容易清洗的质地。
最后,待窑中的瓷器冷却后,即可取出成品。
龙泉青瓷以其独特的青色、精美的雕刻和坚固的质地而闻名于世。
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介绍
龙泉青瓷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瓷器之一,其制作工艺繁琐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下面是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介绍:
1. 选择瓷土:龙泉青瓷的材料是由江南地区的瓷土和高岭土混合而成的。
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瓷土,将其放到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去除其中的杂质。
2. 制作胎体:将瓷土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制成所需形状的胎体。
然后将胎体晾干,使其表面变硬。
3. 雕刻纹饰:在胎体表面雕刻出纹饰或凹凸不平的纹路,以便于上釉后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
4. 釉料涂抹:在胎体表面上涂抹一层釉料,然后放入窑中,将胎体和釉料一同烧制。
5. 烧制瓷器:将釉料涂抹完毕的胎体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烧制分为初烧和终烧两个阶段。
初烧是在1000左右进行,主要是将胎体和釉料进行初步烧结,以便于终烧。
终烧是在1200左右进行,主要是让釉料与胎体完全相融,形成光滑、有光泽的表面。
6. 完成瓷器:烧制完成的青瓷需要进行磨光和检验,剔除不良品,保留合格品,
最后进行装饰和包装。
总的来说,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每一步都需要高度的技术和经验,制作完成后才能得到优质的青瓷作品。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一、简介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
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
二、溯源龙泉窑始于西晋,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传统龙泉窑中的哥窑与官、汝、定、钧等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龙泉窑的青瓷技艺推动了各地瓷窑的发展,从南宋至明代,福建、广东沿海和江西一带的瓷窑纷纷烧造出类似龙泉青瓷的产品。
龙泉窑青瓷在国外也有重大影响,宋元时期就大量出口,陈桥驿在《龙泉县地名志序》中说: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
龙泉青瓷在宋元时达到高峰,明代生产规模不减,但质量下降,至清代逐渐衰落,晚清后曾一度停烧,仅有少数窑口从事仿古生产。
龙泉青瓷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后期到南宋、元明。
1、五代到北宋早期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利用本土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和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
这一时期的青瓷作品制作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
但是,到五代和北宋,吴越国的统治者为了俯首称臣,每年向中原君主供上不计其数的秘色瓷,以示修好。
如此庞大的生产数量致使越州窑场无力承担,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龙泉窑便以担负这样一个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本身发展的契机。
当时,龙泉窑业初具规模,烧制青瓷技术已有相当水平。
加上越窑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得以迅速提高。
这一时期的龙泉窑器皆为淡青色釉瓷,胎骨多为灰白色,少数灰黑色。
胎壁薄而坚硬,质地坚实、细密。
龙泉窑的制瓷作坊大多数建造在河流或溪沟两旁的山麓上。
龙泉青瓷制作社会实践摘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身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的生活我们要注重实践这一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自己,因此本人利用暑假的这一空闲的时间到龙泉青瓷制作瓷厂从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以及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多地了解专业。
关键词:龙泉青瓷;目的;制作;体会活动以“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
活动目的:为了深入了解龙泉青瓷的发展状况,以及学习青瓷的制作过程,保护我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青瓷的非物质文化,促进龙泉青瓷的发展。
开展时间:2011年7月16日——2011年8月2日。
活动地点:龙泉市宝溪先明瓷厂。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带着满腔热情,认真学习青瓷文化,跟着一些青瓷专业人士学习青瓷制作程序。
深入了解青瓷发展历史及发展状况,了解龙泉青瓷的特色和观赏青瓷界著名大师们的艺术作品。
一、龙泉青瓷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龙泉青瓷始于南朝,兴于北宋,盛于南宋,古代龙泉名窑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
龙泉青瓷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著称“弟窑”或“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
“弟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
有梅子青、粉青、月白、豆青、淡兰、灰黄等不同釉色。
“哥窑”青瓷以瑰丽、古仆的纹片为装饰手段,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层饱满、莹洁,素有“紫口铁足”之称,与釉面纹片相映,更显古仆、典雅,湛称瓷中珍品。
现代的龙泉青瓷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未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
工艺美术设计装饰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珑”、“青瓷釉下彩”、“象形开片”、“文武开片”、“青白结合”、“哥弟窑结合”等。
龙泉青瓷制作工艺流程
《龙泉青瓷制作工艺流程》
龙泉青瓷是中国古代名利器之一,制作工艺历史悠久。
其工艺流程繁复,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以下是龙泉青瓷制作的工艺流程:
1. 选料: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制作青瓷的原料,主要包括石英砂、长石、瓷土等,这些原料需要进行精细的筛分、洗涤,确保质地良好。
2. 磨料:将原料研磨成粉末状,这一步非常重要,磨料的细致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制作的质量。
3. 混料:将研磨好的原料按比例混合,再进行浸泡、搅拌等处理,使其均匀一致。
4. 成型: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模具中进行成型,根据所需制作的瓷器形状和大小进行选择。
5. 雕刻:在成型后的瓷器表面进行雕刻,这一步需要匠人的精湛技艺和耐心,雕刻出的图案线条清晰,造型生动。
6. 晒干:将雕刻好的瓷器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晒,等待完全干透。
7. 烧制:将晾干的瓷器放入窑炉中进行高温烧制,这一步是整
个工艺流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需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的控制。
8. 上釉:烧制后的瓷器需进行上釉,给其表面增添光泽,同时也能增加瓷器的韧性和耐磨性。
9. 装饰:根据需要进行装饰,如绘画、镶嵌等,使青瓷更加美观。
10. 精修:最后对制作完成的青瓷进行精细修整,将一切不完
美之处修饰至完美。
龙泉青瓷制作工艺流程繁琐、精细,从选料到成品,需要匠人们耗费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这些古老的工艺流程传承至今,都在诉说着龙泉青瓷的珍贵和博大精深。
龙泉青瓷行业工艺美术大师名录应藏友要求,现将龙泉青瓷大师(国家级、省级)名单整理如下:龙泉青瓷领域,原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5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6人,共计25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人):徐朝兴、毛正聪、夏侯文、张绍斌(排名不分先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5人):卢伟孙、徐定昌、陈爱明、陈显林、陈石玄根(排名不分先后)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6人):叶小春、徐凌、胡兆雄、董炳华、王传斌、金逸林、夏侯辉、竺娜亚、毛伟杰、毛丹阳、徐峻清、梅红玲、张晞、杨建琴、陈先明、李邦强(排名不分先后)浙江青瓷中青年十大名师:张绍斌、卢伟孙、陈爱明、徐定昌、金益荣、叶小春、徐凌、夏侯辉、陈先明、陈新华(排名不分先后)现在是龙泉青瓷(当代艺术瓷)收藏最佳时机一、当代工艺美术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艺术品投资新的增长点。
从嘉德等拍卖公司的“国石国艺”、“现当代陶瓷艺术”、“现当代雕刻艺术”等专场可窥见其端倪。
二、宋元龙泉青瓷近年屡创拍卖高价,势必拉升当代龙泉瓷的价位。
三、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陶瓷类唯一入选项目,势必引起越来越多爱好者的关注。
三、当代龙泉青瓷从业人员日多,已涌现一大批大师级艺术家。
在他们努力下,龙泉青瓷的釉色、器形、文化艺术内涵等都已达到了史上最高峰。
四、龙泉青瓷为单色釉瓷器,深受日本、台湾及欧美藏家的青睐。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美学倾向的改变,一定会有更多收藏家的眼光从艳丽的明清彩瓷,转向清雅莹澈的龙泉单色釉瓷器。
五、龙泉青瓷价位尚低,正处于价格洼地。
目前,龙泉国家级大师作品的价位只有景德镇国家级大师作品价位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其他档次的艺术家作品价位也相当悬殊。
比起宜兴紫砂大师作品的价位也远远不及。
六、当代龙泉青瓷赝品少。
相对于高古青瓷,当代艺术瓷器赝品几乎没有.当代艺术龙泉青瓷一般都附有工艺大师的证明,深圳青瓷博物馆的吴克顺说,投资风险小得多。
龙泉青瓷行业工艺美术大师名录
浙江省龙泉青瓷行业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徐朝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夏侯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毛正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绍斌中国陶艺美术大师
毛松林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陈石玄根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徐定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陈爱明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卢伟孙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陈善林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叶小春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胡兆雄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徐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浙江省龙泉市青瓷行业高级工艺美术师
董炳华高级工艺美术师
王传斌高级工艺美术师
金逸林高级工艺美术师
竺娜亚高级工艺美术师
叶小伟高级工艺美术师
陈华高级工艺美术师
蒋小红高级工艺美术师
王文宾高级工艺美术师
徐晓峰高级工艺美术师
李成汉高级工艺美术师
杨建琴高级工艺美术师
周方武高级工艺美术师
梅红玲高级工艺美术师
吴永江高级工艺美术师廖秀珍高级工艺美术师
夏侯辉、高级工艺美术师毛丹阳高级工艺美术师
毛伟杰高级工艺美术师
毛一珍高级工艺美术师。
龙泉青瓷的麦田守望者作者:暂无来源:《浙江画报》 2015年第12期——记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爱明文李晖龙泉青瓷历史悠久,釉色古朴典雅,温润如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以粉青釉、梅子青釉享誉全球,被称为世界瓷器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2009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全球第一也是唯一入选世界“非遗”的陶瓷类产品,具有划时代意义。
多年来,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爱明如一位沉静的麦田守望者,在陶瓷艺术世界耕耘,以不断的创造来拉近我们与自然和传统的距离。
自强不息的探索者龙泉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生于斯长于斯的陈爱明,从小就时刻感受着青瓷艺术的熏陶。
他的陶艺之路,看起来非常普通。
1979年,17岁的陈爱明高中毕业,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龙泉到处是国营瓷厂,他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怀着满腔的激情和对青瓷的钟爱,进人了龙泉瓷厂工作。
最初,陈爱明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想学一门手艺,做一些日用、酒瓶之类的瓷器。
但是进厂后,当他看到前辈们认真专注的制瓷神情、熟练精到的表现手法时,便产生了无限仰慕之情。
结缘青瓷,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地。
从此,他便与瓷土为伴,与窑火相映,与青瓷为友。
这个开始,定格在他的17岁,却填充了他的整个艺术人生。
他勤学、好问、敢试,努力将自己的艺术风格贴近青瓷的幽远、明澈,或许不够深刻,但在年复一年的探求中一次次升华。
1991年9月,业务突出的陈爱明被厂里选送到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进修,在那里,他的理论体系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和完善;1993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的陈爱明回到瓷厂,结识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峰老师,并拜他为师,学习传统手拉坯和“跳刀”“绞泥”以及自然灰釉的运用等技艺;1994年,他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为师。
两位名师的言传身教,让陈爱明看到了青瓷大师卓然的人生观和美学观,从此,他在提升自己青瓷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感悟生活和心灵带给他的双重启迪。
青瓷美学的当代演绎—毛正聪的工艺成就文/邱春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陈聪(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龙泉青瓷有着较长且持续的发展历程。
龙泉地处瓯江发源地.并具有瓷器制造所需要的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为龙泉人制作与生产青瓷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在1700多年的青瓷烧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龙泉为地理中心,辐射周边多个窑场的龙泉窑体系,出现了“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
毛正聪出生在具有悠久青瓷历史的龙泉县,村里出产瓷土矿,所以他身边不乏做陶瓷的手艺人。
因为家庭贫困,毛正聪进入瓷厂当学徒,跟随师傅学习拉坯、修坯等传统技艺。
1957年周恩来总理发出恢复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指示后,由国家轻工部组织了各方面的专家和龙泉当地的老艺人,组成了恢复小组,利用出土瓷片以及一些现代试验技术对青瓷进行恢复整理工作。
公私合营后,毛正聪被所在的上埒国营龙泉瓷厂总厂送去往景德镇培训,学习新式烧造技术。
回到龙泉后他就投入到新厂的筹建过程,随后被任命为成型车间的副主任,分管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的质量管理。
在半个多世纪的陶瓷生涯中,毛正聪倾力为龙泉青瓷的配釉、窑炉改造、装饰、施釉、烧成等工艺发展做贡献,1窑炉改进1960年初,厂里派毛正聪去参加在杭州举行的万人大会,大会期间他参观了浙江日报的印刷厂,看到一条条自动化的流水线。
那个时候政府舆论正好在宣传如何提高生产力,苦干加巧干。
他设想如果做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会极大地提高陶瓷生产力,一个人一年能做出两三年的工作量出来。
当时的陶瓷厂全部是手工制造,特别是修坯这道工序.是重复性劳动,他024人家1j I":家Everyone and Family大胆设想将自动化的流水线生产运用到修坯上.从杭州回去之后.毛正聪将这一想法向领导们汇报.得到了当时的厂长赵钱同志的支持。
毛正聪在钱喜珍的帮助下,经过将近五年的试制,终于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把半自动修坯机设计成了。
一则民间传说从小在窑场里滚大的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长大了,在父亲兼师傅章村根的悉心调教下,兄弟俩掌握了烧制青瓷的所有本领。
父亲章村根临终时,把弟兄俩叫到面前交代说:“兄弟本是同根生,相聚总有分离时,你们各自都掌握了一门手艺,别人比不及。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你们分开吧,每人主一窑,也好互不相干,免得日后生口角。
记住,你们的手艺就是饭碗,切切不要外传。
”说罢,见兄弟俩都点了头,老人便放心地闭目归西了。
老父过世不久,兄弟俩分了窑,一个主琉田(大窑)窑,一个主金村窑,相距五里,互不相干。
刚开始的时候,兄弟俩是规规矩矩地按老父亲传授的技术来烧制青瓷的,但不久后,情况有了变化。
章生一是个爱动的人,不但爱动手还爱动脑。
他觉得老循规蹈矩,手艺迟早会老化,于是仿效铜、银器上的浅刻花纹,运用篾刀在瓷坯上刻上了团形花朵、重瓣复莲、缠枝牡丹、荷花鲤鱼,青松仙鹤之类的纹饰。
想不到如此以来,烧成后的瓷器上市后,因显得生动活泼令人耳目一新而特别受人青睐。
而弟弟章生二呢,是个较内向的人,比较墨守成规,烧的仍是老形式瓷器。
人的秉性之一就是喜新厌旧,兄弟俩这样一新一旧,弟弟章生二的瓷器在市场上便被冷落了。
这令章生二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他在心里说,同是一个娘胎生,相煎何太急,你老大不是要断我的饭碗嘛!你这是欺负我啊!一向文静内向的章生二开始不文静起来了。
一个大雾弥天的傍晚,章生二心事重重地从金村来到了大窑。
他远远地见哥哥烧完了最后一捆柴,封闭火门下窑回家了,便劈下了一根毛竹,做成了水槽,然后将山上的泉水引入了哥哥的窑内。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他觉得水也引得差不多了,就将竹槽毁掉,然后匆匆离开现场回家。
他心里默默地说,哥哥哎,你别怪我小心眼啊,你独霸了市场,我怎么养家糊口哇!数日后,哥哥章生一上山开窑了,一打开窑门,就发觉不对劲:窑内的木柴没有烧尽,支烟道也被水冲下的泥沙堵塞了,有的坯体半干燥,有的坯体却全干燥,而有的坯体因浸水而开裂了。
大唐龙泉青瓷君子文化「何为君子」自古以来君子便是世人眼中理想的人格标准,满腹诗书,品德高尚,言行儒雅。
现代高雅之士继承传统君子美德,还时刻审视和修补自身人格短板,他们化身为这个时代的理想人格标准——“新君子”。
新君子不再是文绉绉的寒酸文人,而是儒雅深入骨血的气质达人。
他们走下“之乎者也”的高坛,不再守着祖宗的老本,转而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通,将满腹文化底蕴,落地为高雅而别致的生活意趣。
//////////////////////////////////////////////////////////////////////////////////////////////////////「新君子生活意趣」龙泉青瓷以浸润1700年历史的文化深度,反复咀嚼青瓷文化的东方古韵,并结合青瓷“瓷中君子”的气质,探寻君子人格与时代符号的交汇,由此提炼出新君子生活元素。
大唐人将这些元素进行灵妙的组合与排列,渐成清雅、质朴的新君子风尚,带人们探寻闲散淡远的现代生活意趣。
//////////////////////////////////////////////////////////////////////////////////////////////////////「君子怀德」有节“节”对于君子而言,无异于灵魂。
他们宁愿用一世的坚守,换得一身清白。
君子刚正不阿,因了那份气节而活得愈加潇洒。
有度君子大概是对“度”认识最为深刻的人了,他们总是能心平气和地将客观“迁就”化为主观“包容”,从内心里真正地消解一切意见的冲撞和感情的抵触。
有度,造就君子的温文尔雅。
不器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时代早已不是新君子所缅怀的影像,新君子是能文能武的现代精英,他们遍布各行各业,除了高深的文化素养,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各领风骚。
自省君子洁身自好,善于自省与鉴戒,即便是赏月、观石,亦有所触动,全在自己身上审视与之相应的品性。
//////////////////////////////////////////////////////////////////////////////////////////////////////「君子践行」读书,读心书房,是文人雅士满腹思潮的安身之所,亦是君子的养心殿。
工艺美术大师简介
徐朝兴
1943年浙江龙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
龙泉市青瓷研究所所长
国家级“非遗”龙泉青瓷传承人
1979年作品“中美友好玲珑灯”选为外交部国家级礼品,现收藏于美国白宫。
1982年作品《52公分迎宾大挂盘》获第二届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一等奖、获艺术瓷总分第一名,被誉为当代“国宝”,现收藏于北京中南海紫光阁。
1986年作品《33头云凤组合餐具》获第三届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获日用瓷总分第一名。
1990年作品《斗笠碗》获第四届全国设计评比二等奖。
1999年作品《万邦昌盛吉庆瓶》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2000年作品《哥弟混合三环瓶》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国家珍宝馆。
2004年作品《吉祥如意瓶》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2006年作品《群猴挂盘》《灰釉水波碗》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徐朝兴先生13岁拜师学艺,50余年勤耕不缀,是国家级“非遗”龙泉青瓷传承人。
他制瓷严谨,为人朴实,善于钻研,凝结下数以千计的陶艺作品,先后多次获得国内艺术大奖,许多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和国内外权威博物馆收藏,同时还被奉为表达友谊的国礼,赠与外国来访的首脑。
徐朝兴先生制瓷技术炉火纯青,独创的跳刀波纹技艺令人叫绝,作品形态自然,充满了柔韧和手工之美,自成清纯、典雅、洗练的艺术风格,在发扬传统龙泉青瓷菁华的同时,拓宽了青瓷的美学范畴,深化了陶瓷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