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蔬菜上4种重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7
蔬菜种植中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因为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蔬菜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虫害的侵袭,从而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因此,及时发现虫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保障蔬菜质量和数量的关键。
1. 虫害发生特点1.1 病害多发:蔬菜是病害易发作物之一,它往往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如霜霉病、炭疽病、病毒病等。
1.2 种类繁多:蔬菜受到的虫害种类很多,包括蚜虫、蛞蝓、夜蛾、凤蝶、菜青虫等,它们对不同种类的蔬菜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1.3 严重影响产量:如果虫害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会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导致农民经济损失。
2. 防治虫害技术2.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安全、环保的防治虫害的方法,比较适合在有机蔬菜种植中使用。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利用昆虫天敌、细菌、真菌等。
例如,利用蜘蛛、寄生蜂等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菜青虫等害虫的数量。
2.2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一种传统的防治虫害的技术,但它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误食、过量使用等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化学防治技术要注意正确选择药剂,按照规定的用药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
2.3 构筑隔离网:构筑隔离网是防治虫害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可以避免害虫的入侵,从而防止害虫危害蔬菜。
同时,隔离网还可以降低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
2.4 地面覆盖技术:地面覆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防止蔬菜遭到危害的方法。
将地面铺上黑色棕土膜或者透明的塑料膜,可以有效地防止蔬菜根被害虫侵蚀,同时还可以防止土壤干旱,提高作物产量。
2.5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一种有效地防止虫害侵越的方法。
具体包括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加强种植结构的调整、加强施肥管理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使用,能够预防虫害的发生,保障蔬菜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及时发现虫害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保障蔬菜生长的重要手段。
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引言蔬菜主要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了重要影响。
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保障蔬菜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蔬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
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蔬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气候条件、生长环境、蔬菜品种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1. 季节性发生:许多蔬菜主要病虫害具有季节性发生的特点。
例如,蚜虫在春季多发,而霜霉病在湿度较大的夏季容易发生。
2. 病虫害传播途径:蔬菜主要病虫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包括空气传播、土壤传播、种子传播等。
充分了解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 病虫害的发展周期:不同的病虫害有不同的发展周期。
了解病虫害的发展周期可以帮助我们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
例如,及早防治蔓蚊虫可以避免其对蔬菜的大面积危害。
蔬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针对蔬菜主要病虫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蔬菜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抗病虫害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可以降低防治的工作量和成本。
2. 合理的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蔬菜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定期清除病害植株,保持农田的通风透光条件等。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病虫害天敌来控制蔬菜主要病虫害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式。
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蔬菜害虫的数量。
4. 农药防治: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农药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
但要注意选用对目标病虫害有效、低毒性且环境友好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
结论了解蔬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蔬菜种植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并采用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蔬菜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农民朋友们都知道,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最常见、最具破坏性的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农作物的安全和增加产量,我们必须了解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寄主植物、病虫害本身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病虫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例如,某些病虫害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和传播,而在干燥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则较为抑制。
其次,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也与寄主植物有关。
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理特点,因此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也不同。
有些作物天生抗病虫能力强,而有些则相对较弱。
此外,植物的生长期和生长阶段对病虫害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往往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
除了气候和寄主植物,病虫害本身也有一定的发生规律。
一些病虫害有固定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阶段。
不同阶段的病虫害对害虫的数量和传播能力都有影响。
在特定的阶段,病虫害可能会有爆发性的增长,给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对病虫害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种子等农业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抵御能力。
同时,一些不规范的农业操作,如连作障碍、密植等,也容易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了解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之后,接下来我们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保护农作物的安全。
首先,要进行预防措施,而非事后治疗。
农民朋友们可以采取一些常规的防治方法,如定期巡视、清除杂草、保持作物间距和通风等,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其次,合理使用农业技术手段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策略之一。
例如,农民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作物的抵御能力。
此外,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也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气象等自然因素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蔬菜常见虫害防治技术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虫害的侵袭,给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了解常见的蔬菜虫害,并掌握有效的防治技术,对于保障蔬菜的丰收至关重要。
一、常见蔬菜虫害种类1、蚜虫蚜虫是蔬菜种植中最为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体积小,颜色多样,常群集在蔬菜的嫩梢、嫩叶、花蕾和幼果上吸食汁液,导致蔬菜叶片卷曲、变形,生长不良,严重时会使蔬菜植株枯萎死亡。
同时,蚜虫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进一步加重蔬菜的危害程度。
2、菜青虫菜青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甘蓝、花椰菜等。
幼虫以啃食蔬菜叶片为主,将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剩下叶脉和叶柄。
菜青虫的粪便还会污染蔬菜,影响蔬菜的品质和商品价值。
3、小菜蛾小菜蛾也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
其幼虫行动敏捷,善于钻蛀取食,常常在蔬菜叶片的背面或心叶处危害,形成透明的斑点或孔洞。
小菜蛾的抗药性较强,防治难度较大。
4、白粉虱白粉虱吸食蔬菜汁液,导致叶片褪绿、变黄、萎蔫,同时还会分泌大量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白粉虱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危害。
5、蓟马蓟马主要危害蔬菜的嫩梢、嫩叶、花和幼果。
它们锉吸蔬菜组织的汁液,使被害部位出现灰白色小点或斑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畸形、落花落果。
蓟马体型小,不易被发现,防治起来较为困难。
二、蔬菜虫害的发生规律不同的蔬菜虫害具有不同的发生规律。
一般来说,虫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蔬菜品种、种植环境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蚜虫在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大量繁殖和危害;菜青虫和小菜蛾在春秋两季发生较为严重;白粉虱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容易爆发;蓟马则在干旱少雨的季节发生较多。
此外,蔬菜的品种抗性、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合理、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等因素也会加重虫害的发生程度。
三、蔬菜虫害的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1)合理轮作:通过不同蔬菜品种的轮作,可以减少害虫的寄主植物,降低虫害的发生风险。
蔬菜种植中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1. 引言1.1 蔬菜种植中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蔬菜种植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方式,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到虫害的侵害。
虫害主要包括蛀食叶片、根部和茎部的虫害,吸食植物汁液导致蔬菜生长不良等多种形式。
针对蔬菜种植中虫害的发生特点,我们需要探讨有效的防治技术,以保证蔬菜产量和质量。
虫害的发生主要与气候、土壤、植被覆盖等因素有关。
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容易使虫害滋生,而过度施肥和缺乏植被覆盖也会增加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在种植蔬菜时注意环境的管理,预防虫害的发生。
针对蔬菜种植中虫害的防治技术,可以分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四种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蔬菜种植中虫害的特点以及各种防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希望能够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有效地控制虫害,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
2. 正文2.1 蔬菜种植中虫害的常见特点蔬菜种植中虫害的常见特点包括:虫害种类繁多。
在蔬菜种植中,常见的虫害种类有蚜虫、斑点叶螨、蓟马、甘蔗蚜、蛾类等。
这些虫害以其快速繁殖、侵害面广、繁难降低等特点给蔬菜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
虫害发生规律不固定。
虫害的发生往往受到气候、植被覆盖、土壤肥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发生规律不固定。
有些年份虫害严重,有些年份虫害较轻。
虫害防治难度大。
由于虫害种类繁多、发生规律不固定、抗药性加重等因素,虫害防治难度较大。
一些虫害对药剂具有抗性,使得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效果不佳。
蔬菜种植中虫害的常见特点需要引起种植者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保证蔬菜产量和质量。
2.2 防治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是一种环保、安全的虫害控制手段,主要通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自然敌害对有害昆虫进行有效控制。
生物防治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1. 可降低农药残留:生物防治不使用化学农药,能够有效减少农产品上的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蔬菜种植中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蔬菜是人类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而蔬菜种植过程中虫害的发生是一大问题。
虫害会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影响产品质量,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虫害的防治成为蔬菜种植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1. 高发期:蔬菜的生长周期短,虫害往往在播种后的15-30天内发生。
此外,气温升高、湿度增加也是虫害高发期的重要原因。
2. 病虫害联发:蔬菜病虫害容易交叉感染,形成联合发生。
例如,蚜虫在吸取植物汁液的过程中会将病毒等传染给植物,致使植物发生病害。
3. 动态变化:虫害种类繁多,数量也不稳定。
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虫害及其危害也会有所不同,甚至有时会出现新的虫害。
为了做好蔬菜虫害的防治工作,我们需要掌握以下防治技术:1. 技术防治:技术防治是指在蔬菜种植中采用农艺措施,控制虫害的产生和发展。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1)合理选择品种和种植时间,减少虫害发生和危害;(2)加强管理,保持适宜的灌溉、施肥和通风等;(3)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虫害的滋生源;(4)采用轮作和间作等农业措施,减少虫害的发生。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制剂、天敌、寄生菌等,降低虫害的危害。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环境污染小,安全性高。
(1)利用益生菌等生物制剂,增强植物的自然抗病能力;(2)引入天敌,如蜘蛛、螳螂、蜻蜓等,控制有害昆虫的发生;(3)利用寄生菌和病原菌,对虫害进行防治。
3. 靶向防治:靶向防治是指根据虫害的生物特性,利用化学制剂进行精准的防治。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但防治效果最为显著。
(1)根据虫害的特点选用相应的杀虫剂,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2)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误用或滥用。
总之,综合运用以上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蔬菜种植中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蔬菜常见害虫及其防治一、鳞翅目害虫害虫特征:蛾子、蝶类危害虫态:幼虫(幼虫吃叶子,钻蛀蔬菜茎秆和果实)活动习性:趋光性、趋黄性、趋化性虫类名字: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瓜绢螟、豆荚螟、棉铃虫、烟青虫、粘虫、小地老虎等。
防治方案:1、成虫和幼虫通杀(黑光等、黄板、糖醋液、打杀虫剂)2、幼虫期及时用杀虫药处理3、杀虫剂重点喷洒在害虫喜欢危害的地方4、清除田间杂草、病株残体、清理虫源二、鞘翅目害虫害虫特征:翅膀硬硬的那类虫子、成虫吃叶,幼虫吃根危害虫态:成虫和幼虫活动习性:趋黄性、假死性虫类名字:黄守瓜、跳甲、茄二十八星瓢虫等防治方案:1、成虫和幼虫同时预防治理(黄板、杀虫剂、人工诱集捕杀)2、打药不仅仅是打到蔬菜上,还要喷洒到根部及土壤,才能有效果3、清除田间杂草、病株残体、减少虫源三、双翅目害虫害虫特征:类似苍蝇类的害虫危害虫态:幼虫活动习性:趋黄性、趋化性虫类名字:瓜实蝇、潜叶蝇防治方案:1、成虫和幼虫通杀(黄板、性诱剂、打药)2、打药重点喷洒在喜欢危害的地方3、清理被害叶片和果实、减少虫源四、半翅目害虫危害虫态:成虫、若虫危害特征:成虫和若虫常常在叶子背面刺吸蔬菜汁液,造成危害活动习性:趋黄性虫类名字:粉虱、蚜虫防治方案:1、成虫、若虫、虫卵同时进行处理(黄板、打药)2、打药重点喷洒在叶子背面五、缨翅目害虫危害虫态:成虫、若虫危害特征:成虫和若虫常常在叶子背面或者花器上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危害活动习性:隐蔽性、趋蓝性虫类名字:蓟马防治方案:1、成虫、若虫、虫卵同时进行处理(蓝板、打药)2、建议使用既杀虫又杀卵的药剂3、打药重点喷洒在叶子背面和花器上,以及适量药剂喷洒到土里。
六、螨类害虫危害虫态:成螨、若螨、幼螨危害特征:常常在叶子背面刺吸蔬菜汁液,造成危害活动习性:隐蔽性虫类名字:红蜘蛛防治方案:1、成虫、幼虫、若螨、卵同时防治处理2、推荐选择杀成虫、幼虫、若螨、虫卵的药剂3、打药重点喷洒到叶子背面。
蔬菜栽培中的有害昆虫防治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之一,但在蔬菜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有害昆虫的侵害,导致产量的下降甚至损失。
因此,有害昆虫防治成为了现代蔬菜栽培的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蔬菜有害昆虫及其防治方法,以期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有害昆虫。
在蔬菜栽培中,常见的有害昆虫包括蚜虫、白蚁、蓟马、飞虱等。
这些昆虫以蔬菜植株的嫩叶、嫩茎、果实等为食,它们的活动会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果实畸形等问题。
针对不同的有害昆虫,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对于蔬菜叶片上的蚜虫,可以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例如利用菊花提取物制成的菊蚜净,通过喷洒处理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的繁殖。
此外,选择抗病虫害的蔬菜品种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策略。
其次,白蚁是造成蔬菜根部损害的主要有害昆虫之一。
白蚁会侵蚀蔬菜植株的根部,导致植株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影响蔬菜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保护蔬菜根部不受白蚁侵害,可以在种植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例如,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适时清除园地内的白蚁及其食物来源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白蚁的侵害风险。
此外,蓟马和飞虱也是对蔬菜造成较大危害的有害昆虫。
蓟马主要以蔬菜叶片为食,会造成叶片枯黄、干枯等问题,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植株死亡。
飞虱则以蔬菜汁液为食,喜欢吸食植株的汁液,造成叶片凋落和植株生长受限。
对于这两种有害昆虫,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控制。
例如,引入具有捕食作用的益虫,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来控制蓟马和飞虱的数量。
此外,可以利用黄色粘板等诱捕工具来吸引并捕捉这些有害昆虫。
综上所述,蔬菜栽培中的有害昆虫防治是保证蔬菜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不同有害昆虫的认识和了解,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对蔬菜的危害,提高蔬菜栽培的生产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农药等化学防治方法时,要遵循使用规范,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蔬菜病害蔬菜病害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对蔬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危害。
以下是蔬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1. 病害病害是蔬菜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常见的有黄瓜花叶、西红柿斑点等。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防止媒介昆虫的传播;异源病株采用及时深埋、集中焚烧等处理方式。
2. 真菌病害真菌病害是蔬菜上常见的病害,包括白菜黑斑病、黄瓜霜霉病等。
防治措施包括:搭设大小遮阳棚,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病害发生初期进行喷药防治,注意喷药周期;防治期间注意施肥和灌溉的合理控制,避免菌斑延伸。
3. 细菌病害细菌病害是蔬菜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如番茄斑枯病、辣椒炭疽病等。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整株消毒法,清除病株及其附近土壤;避免大田直接播种,注意病菌传播途径,合理安排作物间距;使用抗性品种或无菌苗进行种植。
蔬菜虫害蔬菜虫害是指各类昆虫对蔬菜幼苗、叶片、茎部或果实的危害。
以下是蔬菜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1. 露地蔬菜常见虫害常见的露地蔬菜虫害包括蚜虫、飞虱、蝨虫等。
防治措施包括:害虫初期采用物理阻隔措施,如覆盖防虫网;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雾,注意选择安全、环保的农药;采用轮作、熏蒸等土壤消毒方式。
2. 温室蔬菜常见虫害温室蔬菜常见虫害包括红蜘蛛、斑点潜叶蝇、白粉虱等。
防治措施包括:增加温室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期清理温室杂草和落叶,减少虫害滋生的地方;使用黄板、黄瓜、大蒜等诱虫剂进行诱捕。
以上是蔬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的简要介绍。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保障农民的经济效益。
合理使用农药,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蔬菜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蔬菜作为人们日常膳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蔬菜害虫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
为了保护蔬菜作物的健康生长,生物防治方法成为了重要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蔬菜害虫生物防治方法,以帮助农民朋友有效应对这一问题。
1. 天敌饲养法天敌饲养法是一种使用天敌昆虫控制蔬菜害虫的方法。
选用适合目标害虫的天敌昆虫,通过人工饲养和定时释放的方式,建立起一个天敌-害虫的平衡生态系统。
比如,对于蔬菜田中的蚜虫问题,利用瓢虫等捕食性昆虫进行饲养和释放,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的繁殖和传播。
2. 昆虫性信息素干扰法昆虫性信息素干扰法是一种利用昆虫信息素干扰害虫活动的方法。
通过模拟害虫性信息素,制造干扰剂,使害虫无法正常寻找到方向和配对,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比如,对于蔬菜中的飞蛾问题,可以使用含有飞蛾性信息素的干扰剂进行喷洒,阻碍其交配和繁殖,从而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3. 生物药剂防治法生物药剂防治法是利用微生物制剂对蔬菜害虫进行防治的方法。
微生物制剂中含有一些对害虫具有致病或拮抗作用的微生物,通过喷洒或施用这些制剂,可以对蔬菜害虫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比如,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作成杀虫剂用于田间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蔬菜的害虫。
4. 植物抗虫种植法植物抗虫种植法是通过种植抗虫蔬菜品种,减少害虫的侵害程度。
通过选择害虫抗性强的品种,或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并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比如,通过选育抗虫的芸苔品种,可以有效减少蔬菜害虫造成的损失。
总结起来,蔬菜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天敌饲养法、昆虫性信息素干扰法、生物药剂防治法和植物抗虫种植法。
利用这些方法,农民朋友们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控制蔬菜作物,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蔬菜种植中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蔬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材,其种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蔬菜的种植生产中,常常遭受到各种虫害的侵扰,给蔬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了解蔬菜种植中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对于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虫害发生的特点、常见的虫害种类和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虫害发生的特点在蔬菜种植中,虫害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虫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季节性发生。
蔬菜虫害的发生通常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虫害的发生也逐渐增多。
在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下,蔬菜虫害特别容易发生,而在寒冷干燥的冬季,则很少见到虫害。
2.种类繁多。
蔬菜虫害的种类非常丰富,常见的有蚜虫、粉虱、甜菜夜蛾、菜青虫、蛾子等。
不同的虫害对蔬菜的危害程度和防治措施也各不相同。
3.危害严重。
蔬菜虫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防治,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蔬菜叶片枯黄、萎缩、果实变形等现象,给蔬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带来不小的损失。
4.难以彻底根除。
由于虫害种类繁多,且虫害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繁殖力,因此很难通过单一的防治手段彻底根除虫害。
二、常见的虫害种类在蔬菜种植中,常见的虫害种类有很多,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蔬菜虫害。
1.蚜虫蚜虫是蔬菜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多数为季节性发生。
蚜虫危害蔬菜植株,吸食汁液,引起叶片变黄、卷曲、生长受阻等现象。
蚜虫还是病毒的传播媒介,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2.粉虱粉虱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害虫,喜欢在蔬菜的背面吸食汁液,造成蔬菜叶片黄化、卷曲、落叶等症状。
粉虱还是病毒的传播者,对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甜菜夜蛾甜菜夜蛾是一种夜间活动的昆虫,主要危害蔬菜的地下部分,如根茎、块茎等,造成蔬菜的生长发育受阻,产量减少。
4.菜青虫菜青虫是一种食叶害虫,喜欢吃嫩叶和嫩芽,造成蔬菜叶片被啃食,留下大片的骨架,严重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导致蔬菜的生长停滞。
蔬菜种植中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蔬菜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非常高。
但蔬菜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蔬菜种植中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一、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特点1.菜青虫菜青虫是蔬菜种植中最常见的虫害之一,会对蔬菜的叶片、嫩芽、茎和花蕾等部位造成严重危害。
它们的幼虫会以食叶片为主要活动,吃食面积很大,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
在栽培葫芦、枸杞、桃子等作物时,叶片较小,一条菜青虫就足以使整叶被吃掉,造成大量损失。
2.粉虱粉虱亦是蔬菜种植中比较常见的虫害,以豆类、蔬菜、水果等植物为主要寄主,其成虫和幼虫都会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株的生长不良、枯萎、叶片变黄及花芽萎缩等症状。
此外,粉虱又容易感染病毒,进而将病毒传播至其他植物上,对蔬菜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
3.蚜虫蚜虫在蔬菜种植中常常引起农民的头疼,因为它们繁殖速度特别快、数量庞大,会给植物带来很大的害虫损失。
蚜虫以吸食能量素汁液长大,随着数量的增长,会阻碍根部的吸收,进而使植株变得萎蔫、瘪在。
二、虫害的防治技术1.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可包括清除虫卵、捕捉成虫、卡插拍打等,但这种方法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适用于规模较小的蔬菜种植户。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蔬菜种植中常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有害虫的物理和生理反应,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杀灭害虫。
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过量使用。
此外,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农民在使用化学防治时应该注意防护措施。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自然性的防治方法,通过利用害虫的天敌或者寄生虫来减少害虫数量,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但是,这种方法的效果不如化学防治明显,需要耐心和坚持长期实施。
综上所述,虫害对蔬菜种植的危害非常大,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常见蔬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常见蔬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引言蔬菜作为人类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这些病虫害会对蔬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蔬菜的死亡。
因此,及时准确地识别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蔬菜病害的防治措施蔬菜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性病害。
下面将针对常见的蔬菜病害进行识别和防治措施的介绍。
1. 白菜黑斑病- 病因:由于高湿度和高温条件下,病菌易于滋生并侵犯白菜。
- 识别特征:叶片出现黑褐色斑点,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并逐渐扩大。
- 防治方法:及时清理病叶,保持通风透气,勤施肥水,喷施病害防治剂。
2. 西红柿黄曲叶病- 病因:引起的西红柿病害,传播主要通过虫媒。
- 识别特征:西红柿叶片出现黄化、弯曲、变小等症状,果实变形或呈不规则形状。
- 防治方法:清除病叶,对昆虫进行草料控制,及时施肥,选用抗病品种。
3. 茄子霉菌性病害- 病因:茄子的霉菌性病害主要由白粉菌或灰霉菌引起。
- 识别特征:茄子叶片和茎部出现白色或灰色霉斑,霉斑逐渐扩散,导致茄子的发育受限。
-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避免叶片湿润,减少病菌传播。
可使用草炭灰、硫磺粉等进行防治。
4. 黄瓜褐斑病- 病因:黄瓜褐斑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水分过多和高温环境是病菌滋生的条件。
- 识别特征:植株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之后扩大为褐色斑点,叶片逐渐枯黄。
- 防治方法: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过湿的环境。
合理施肥,加强植株的养分供应。
蔬菜虫害的防治措施蔬菜虫害是蔬菜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下面将介绍常见的蔬菜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措施。
1. 蚜虫- 识别特征:蚜虫主要寄生在蔬菜的嫩叶和花蕾上,叶片出现黄化和卷曲,花蕾受损导致花期延误。
- 防治方法: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如释放捕食性昆虫控制蚜虫数量。
定期喷洒杀虫剂。
2. 斜纹夜蛾- 识别特征:斜纹夜蛾的幼虫主要以蔬菜叶片为食,使叶片呈现被啃食的迹象,轻微感染会导致叶片凹陷、皱缩。
广东主要叶菜类蔬菜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应对措施作者:赵凤琼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7期赵凤琼(肇庆市高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肇庆 526100)摘要:菜心、生菜、水东芥、空心菜、菠菜等为代表的叶菜类蔬菜是广东市民主要的食用蔬菜,通过对这些叶菜类蔬菜的病虫害介绍,并对在病虫害防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目的在于为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确保蔬菜保收保质,保证餐桌安全。
关键词:叶菜类蔬菜;病虫害;防治;应对措施1 叶菜类蔬菜常见的病虫害1.1 常见的病害叶菜类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植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软腐病,炭祖病,霜霉病等。
病毒病主要为害菜心、水东芥等,主要的病原有芜菁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这些植物病毒也是各大农业院校和涉农科研院所研究的重点。
感染这些植物病毒后,引起植株根系不发达,生长受阻,畸形,叶片颜色不均匀,发黄,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毒病很容易接触传染,所以一旦发病没有得到很好的防治,就会大片面积遭殃,损失大;软腐病主要侵害大白菜,病原主要是欧氏杆菌属细菌和根霉属真菌,主要导致组织腐烂,表现在植株外叶叶柄基部与根茎交界处发生腐烂,或者从菜心基部发病,整个菜心基部累积黄色粘稠液,发生腐烂,有臭味;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炭疽菌属中的微生物引起,也是主要侵犯蔬菜的叶片,特别是叶缘和叶尖,严重可致使叶片枯黑死亡,它的特点是在叶片上形成病斑,后期病斑穿孔;霜霉病在十字花科蔬菜以及莴苣和菠菜中非常常见,主要侵犯叶片,感染初期在叶面上呈现淡绿色水渍斑,而后扩大形成黄褐色大病斑,可以导致整片菜叶干枯,该病多在相对湿度较大的温暖季节多发,同时由于浇水过多或者排水不畅也是该病的引发因素。
1.2 常见的虫害叶菜类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菜青虫、蚜虫、小菜蛾和斜纹夜蛾等。
菜青虫在我国分布很广,对十字花科植物尤其是甘蓝和白菜等危害最大,该虫不光是啃食叶片,还会钻入叶内,其排泄物也会污染菜心,影响蔬菜品质;蚜虫分类较多,主要的危害是吸取蔬菜植株内的营养汁液,使其缺水和营养不良,蚜虫的另外一个危害是可以作为病毒的传播媒介,造成病毒的大量扩散和增值,所以危害极大;小菜蛾主要是幼虫对植株叶片的危害,将叶片蚕食成网状;斜纹夜蛾为害蔬菜的叶片,从初孵幼虫开始就啃食叶肉,严重可以将叶片吃光,该虫主要在30℃左右的环境下生长繁殖,该害虫一年可以繁殖5~6代。
蔬菜种植中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蔬菜作为人们日常所需的重要食品之一,其质量和产量对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环境和气候等因素,蔬菜种植中常常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虫害威胁,给蔬菜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大挑战。
本文将从蔬菜种植中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影响因素影响蔬菜虫害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光照、水分与养分等。
由于不同蔬菜品种对这些因素敏感程度不同,导致虫害的种类和成因也大不相同。
(二)虫害种类和严重程度蔬菜种植中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螟虫、蚜虫、粉虱、白蚜等多种。
这些虫害主要以危害蔬菜的叶、茎、根等各个部位为主,会导致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三)虫害发生季节不同的虫害在不同的季节发生的可能性也不同。
例如,蚜虫和白蚜的季节主要在早春或晚秋,而螟虫则在夏季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一)预防为主在蔬菜种植的过程中,预防虫害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而言,应在选种阶段注意选择抗虫害品种,同时合理浇水和施肥,及时除草等措施,确保蔬菜健康成长。
(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蔬菜虫害防治中比较常见,效果也相对较好的一种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对环境污染较严重,使用前需要了解杀虫剂对人体是否有害,尽量避免滥用。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蔬菜虫害防治中的一种新兴方法。
相较于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对环境污染较小,而且不会对农作物的品质产生影响。
可以使用昆虫、细菌和真菌等物种对虫害进行防治,具有无污染、可持续等优点。
物理防治是用物理性方式防治虫害。
主要方法包括用药剂、粉剂或燃烧剂、喷雾、捕杀等方法。
而这个方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效果通常比化学或生物防治的效果弱。
(五)农业工程技术在蔬菜种植中,使用农业工程技术也是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
采用能减少虫害发生的有效技术,如选择适宜的灯光照射时间和强度、喷灌系统中的滨河和滴漏技术等,可以较好地防治蔬菜虫害。
综上所述,防治蔬菜虫害是蔬菜种植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需要我们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防治。
蔬菜种植中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蔬菜种植中,虫害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下面将介绍蔬菜种植中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蔬菜种植中虫害的发生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季节性:虫害发生具有季节性特点,一般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
这是因为春季和夏季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有利于虫害的繁殖和发生。
2. 地域性:虫害的发生也具有地域性特点。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种植方式等差异会导致不同的虫害类型和危害程度。
防治虫害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
3. 种植方式:种植方式也会影响虫害的发生。
如露天种植的蔬菜容易受到飞虫侵害,而温室种植的蔬菜更容易受到害虫的侵袭。
针对这些特点,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防治技术来预防和控制虫害:1. 合理选择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提高植株的抗性。
2. 轮作休闲:合理安排蔬菜种植顺序,并适当休闲蔬菜种植地,以减少虫害的发生。
3.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残茬和积水等,减少虫害的滋生和繁殖地。
4. 做好田间管理:保持好田园的通风和日照,定期进行病虫害的巡查,及时发现虫害问题并采取措施。
5.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虫等天然的生物控制虫害。
如引进天敌,如瓢虫和蚜虫天敌,对螨虫和蚜虫的控制作用显著。
6. 使用农药:在虫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适量使用农药。
但使用农药时应注意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以避免对蔬菜和环境造成影响。
7. 局部防治:当发现虫害时,可以进行局部防治,采用精确喷药等方法,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蔬菜种植中虫害的发生特点是季节性、地域性和种植方式等的影响。
要防治虫害,需要合理选择品种、轮作休闲、清洁田园、做好田间管理、生物防治、使用农药和局部防治等综合措施。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保证蔬菜的生长和产量。
蔬菜种植中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蔬菜种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虫害是蔬菜种植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虫害对蔬菜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了解虫害的发生特点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技术对于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蔬菜种植中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蔬菜种植中常见的虫害在蔬菜种植中,常见的虫害主要包括蝗虫、蚜虫、螟虫、蚜虫、蚜虫等。
这些虫害危害严重,繁殖力强,且对多种蔬菜都有害,给蔬菜生长发育带来威胁。
2. 虫害的发生规律虫害在蔬菜种植中有着一定的发生规律。
一般来说,春季气温回升时,虫害开始活跃,这对蔬菜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虫害繁殖速度加快,危害程度加剧。
秋季气温下降,虫害活动减弱,但仍需要加以防治。
冬季气温寒冷,虫害基本可以避免,但也需要注意保护蔬菜生长。
3. 虫害的传播方式虫害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传播方式有飞行、爬行和风传等。
蔬菜种植中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阻断虫害的传播途径。
虫害对蔬菜的害处主要包括:食害蔬菜植株,导致蔬菜生长发育不良;传播病害,加重蔬菜病害的危害程度;降低蔬菜产量和质量,对蔬菜种植造成严重影响。
二、蔬菜种植中虫害的防治技术1. 合理选择品种在蔬菜种植中,合理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是防治虫害的重要方法之一。
因为抗病虫害的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对虫害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减少虫害对蔬菜的危害程度。
2. 合理施肥在蔬菜种植中,合理施肥可以增强蔬菜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蔬菜的免疫力,减少虫害的危害程度。
施肥也可以使蔬菜植株生长旺盛,有利于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3. 清理病虫灾害源4. 喷施农药在蔬菜种植中,合理喷施农药是防治虫害的重要方法之一。
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合理掌握农药的喷施时机和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5. 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蔬菜种植的管理水平是防治虫害的重要方法之一。
做好蔬菜生长发育的管理工作,增强蔬菜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对于减轻虫害对蔬菜的危害程度有着重要作用。
广东地区蔬菜上4种重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作者:刘顺字余其峰赖秀桃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07期摘要遵循蔬菜生产无公害化的要求及广东地域特点,综述了广东地区蔬菜上蚜虫、黄曲条跳甲、小菜蛾和菜青虫4种最常见也最严重的害虫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方法(天敌防治、植物及植物源防治、微生物防治)。
关键词蔬菜害虫;发生规律;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4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104-03广东地区气候环境优越,光照和雨水充足,大部分地区冬季无霜期长,最适宜蔬菜生长,是我国蔬菜的主产区。
广东地区蔬菜生产主要特点是品种多、分布广、生产季节性不明显、品种分布区域差异不显著。
蔬菜害虫在丰富的食物条件和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可周年繁殖为害。
经实地调查,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虫害为蚜虫、黄曲条跳甲、小菜蛾和菜青虫。
笔者针对广东地区蔬菜上上述4种重要害虫虫情发生规律和生物农药防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地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1蚜虫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1.1蚜虫发生规律广东地区的蚜虫寄主主要有白菜、油菜、萝卜、芥菜、青菜、菜薹、甘蓝、花椰菜、芜菁等十字花科蔬菜,偏嗜白菜及芥菜型油菜,对有毛的十字花科蔬菜有选择性。
广东地区年发生数十代,在温暖的广东南部地区以无翅胎生雌蚜繁殖,终年为害。
蚜虫在寄主上繁殖几代后产生有翅蚜,向其他蔬菜上转移,扩大为害,无转寄主习性。
到晚秋部分产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蚜虫能够在植物之间传播病毒,所分泌的蜜露覆盖于植物表面有利于真菌的传播,而这些真菌又会对植物造成损害。
而蜜露也能够降低杀真菌剂的效果以及影响蔬菜的呼吸和光合作用[1]。
蚜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密集在蔬菜幼苗、嫩叶、茎和近地面的叶背,刺吸汁液,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引起病毒病发生,造成更大的损失。
1.2蚜虫生物防治1.2.1天敌防治。
蚜虫的天敌有七星瓢星、异色瓢虫、食蚜蝇[2]及蚜霉菌等,草蛉可捕食蚜虫卵和初孵幼虫,它们对蚜虫有不可替代的灭杀作用。
实际防治中,通常采用天敌防治法来防治只直接取食为害但不传播病毒的蚜虫。
由于不传播病毒的蚜虫只有在大规模发生时才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而传播病毒的蚜虫却在密度较低时就能间接地带来较严重的危害。
因为天敌依赖于寄主而生存,很难将蚜虫全部灭尽。
因此,实际过程中,由外传入的蚜虫比本地蚜虫更易进行生物防治,且效果更加明显。
主要是因为从原产地引入的蚜虫天敌,当它们摆脱了控制自己的天敌后,就可对蚜虫产生更好的防控作用。
另有研究表明,天敌在较温暖的环境比在低温环境下对蚜虫数量的影响更加明显。
说明在能人工控制条件的环境中,如温室,通过对温度的控制用天敌防治蚜虫,成功的可能性更大[3] 。
1.2.2植物及植物源防治。
徐建陶等[4]分别采用浸叶法和浸渍法测定了苦参碱和印楝素对瓜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种药剂对瓜蚜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其毒力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苦参碱的毒力又显著高于印楝素。
赵千等[5]用神雨、神麻和百麻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各种蚜虫进行室内杀虫效果试验,发现神雨对槐蚜、菊花蚜、桃大粉蚜、禾蚜和麦蚜等蚜虫的杀虫效果尤其显著。
另有报道厚果鸡血藤种子和根的提取物对桃芽有很高的触杀活性;毛金竹、白纹短穗竹、灰水竹、毛竹、青皮竹、巨县苦竹提取物对萝卜蚜虫96 h的触杀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巴豆、醉鱼草、辣蓼、博落回、冰草等提取物对菜蚜虫也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6]。
1.2.3微生物防治。
广东蚜虫的病原真菌流行病多发生在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4月,田间小气候对真菌病的发生及流行影响很大,通常近地面的叶片或心叶部分的蚜虫感染的比例较高,尤其雨后最显著。
苏德明等[7]报道菜缢管蚜在危害青菜的心叶时,真菌的发生甚为普遍,但在留种萝卜的花蕾和青荚上的蚜虫则未见发病。
李忠等[8]用蝉拟青霉侵染蚜虫处理48 h后3 L菌株发酵产物对蚜虫的致死率最高,可达94.38%,处理7 d后孢子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3.52%,菌丝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2.35%。
2黄曲条跳甲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2.1黄曲条跳甲的发生规律在广东地区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危害每年有春夏和冬季2个高峰期。
第1个高峰期发生在4 月上旬至5月下旬,9月中旬以后种群数量再次升高成为第2个发生高峰期,12月下旬到翌年3 月下旬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黄曲条跳甲为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菜薹、萝卜、芜菁、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为主,但也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
黄曲条跳甲在广东地区为害猖獗:广东省2011年上半年有近40万hm2次菜地发生黄曲条跳甲的危害,约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9]。
成虫啃食叶片,造成叶片孔洞、光合作用降低,最后只剩叶脉,甚至死亡;以成虫和幼虫2个虫态对植株直接造成危害。
成虫食叶,以幼苗期最重;在留种地主要为害花蕾和嫩荚。
幼虫只危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萎蔫枯死。
2.2黄曲跳甲生物防治2.2.1天敌防治。
茧蜂是黄曲条跳甲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如食甲茧蜂(Microctonus vittatae)和两色汤氏茧蜂(Townesilitus bicolor)可以稳定寄生黄曲条跳甲,泡大眼长蝽(Geocoris bullatus)可捕食黄曲条跳甲成虫,步甲、蚂蚁等可捕食黄曲跳甲幼虫和蛹[10]。
2.2.2植物及植物源防治。
有研究表明,品皂苷0.05%浓度叶面喷施对黄曲条跳甲成虫产生很强的拒食作用[11] ,印楝素对黄曲条跳甲种群的控制效果比较明显,其主要机理是对成虫有驱避作用和拒食作用,从而减少了成虫对蔬菜幼苗的危害。
马缨丹、鱼藤根的植物提取液都对黄曲条跳甲有控制效果[9]。
2.2.3微生物防治。
黄运霞等[12]在广西南宁市郊土壤中分离到坚强芽孢杆菌对黄曲条跳甲成虫表现出较好的毒杀作用。
邝灼彬等[13]研究了一株分离自小猿叶甲(Phaedon brassicae)的球孢白僵菌对黄曲条跳甲的致病能力。
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carpocapsae)和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对黄曲条跳甲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10]。
3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3.1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广东地区小菜蛾每年发生的世代为20代左右,发生量大,每个季度都会发生,全年循环危害,抗性上升较快。
成虫产卵期和寿命都比较长,世代重叠较严重。
小菜蛾适合在20~30 ℃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在广东地区,出现3~6和8~11月份2个高峰期,且秋季明显比春季为害严重。
粤北地区越冬蛹一般在5月份天气变暖后开始羽化,其越冬代成虫的寿命较长,可达100 d,其他各代成虫寿命短很多,一般为11~28 d。
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进行交尾,1~2 d后即可产卵。
产卵期一般为10 d左右。
幼虫共4龄,初孵幼虫喜欢潜入叶肉取食,2龄初从“隧道”中退出,取食下表皮和叶肉,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
幼虫通常非常活跃,遇到惊动会即时迅速扭动、倒退、翻滚或即时吐丝下垂逃避。
老熟幼虫一般在被害对象上吐丝做薄茧,在茧内化蛹。
蛹期为5~15 d,平均为9 d。
成虫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常隐藏在植株的荫蔽处,夜间出来进行寻食等活动,其具有趋光性,成虫晚上趋光的高峰时间为19:00~23:00。
3.2小菜蛾生物防治3.2.1天敌防治。
我国对小菜蛾天敌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研究者对菜蛾绒茧蜂、菜蛾啮小蜂、颈双缘姬蜂和拟澳洲赤眼蜂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突破。
同时,在研究中发现有些天敌昆虫被其他寄生蜂重寄生,重寄生限制了天敌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但被认为不会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因此,小菜蛾天敌防治受到一定的限制。
同时,化学杀虫剂的使用亦极大地破坏了天敌作用的有效性,降低了小菜蛾天敌的防效[14]。
3.2.2植物及植物源防治。
郭达伟[15]报道苦皮藤1%乳油及鱼藤酮2.5%乳油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及拒食作用,尤其是苦皮藤1%乳油,3个试验浓度对小菜蛾的室内杀虫效果均在90%以上,非选择性拒食率也在90%以上。
顾鑫[16]报道植物提取液中川楝籽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小菜蛾死亡率接近90%。
3.2.3微生物防治。
Bt是目前使用广泛、用量最多的微生物杀虫剂,但在长期大量使用Bt的区域,小菜蛾的抗性日益严重,小菜蛾对其抗性的研究也是目前生物农药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减缓抗性问题,主要进行了使用不同Bt制剂或毒素、筛选新菌株、转Bt毒素基因抗虫作物等方面的研究[17]。
根虫瘟霉也被认为是防治小菜蛾最有潜力的真菌之一,对小菜蛾的幼虫、蛹和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尤其是对抗Bt种群的效果较佳。
另外蜡螟GmNPV、苜蓿银纹夜蛾AcNPV、广谱型芹菜夜蛾SfNPV等多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小菜蛾幼虫的防效显著,其LD50为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xGV)的10倍以上[14]。
此外,昆虫病原线虫是新型的杀虫剂,以小卷蛾线虫和异小杆线虫的防治效果较好[18]。
4菜青虫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4.1菜青虫的发生规律菜青虫1年发生多代,发生世代由北到南不断增加,广东地区为7~8代,广东地区无越冬,有2个发生高峰期:4~6和9~11月。
成虫白天活动,以晴天中午活动最盛,寿命14~35 d。
产卵对十字花科蔬菜有很强趋性,尤以厚叶类的甘蓝和花椰菜着卵量大,夏季多产于叶片背面,冬季多产在叶片正面。
卵散产,幼虫行动迟缓,不活泼,老熟后多爬至高燥不易浸水处化蛹,非越冬代则常在植株底部叶片背面或叶柄化蛹,并吐丝将蛹体缠结于附着物上。
4.2菜青虫生物防治4.2.1天敌防治。
目前,已知的菜青虫寄生性天敌昆虫有60多种,其中防效较好的是广赤眼蜂微红绒茧蜂和凤蝶金小蜂。
节肢动物类的中华微刺盲蝽和蜘蛛是菜青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常用于菜青虫的防控[19]。
4.2.2植物及植物源防治。
金永玲等报道了印楝素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最高防效均达到90%以上[20]。
戴玉池等采用除虫菊、烟杆、黄藤等5种植物,通过科学方法提取有效粗成分,按一定的比例复配成新型植物性农药,对菜青虫进行药效试验,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21]。
4.2.3微生物防治。
菜青虫的微生物防控研究中,白僵菌防治2~3龄菜青虫效果显著[22],但在实际应用中,宜在菜青虫发生初期喷施,有利于增强菜青虫的防效。
同时,Bt在防治菜青虫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有研究表明,采用Bt 10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药后7 d的虫口减退率可达84.7%[23]。
另外,用菜青虫颗粒体病毒(GV)防治菜青虫也是微生物防治的常见方法,且具有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安全无残毒和专化性强等优势。
此外,有报道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致病杆菌和光杆状菌的一些菌株发酵液对菜青虫也显示出较好的活性,尤其是对菜青虫表现出较强的口服毒性[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