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1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目录教材是七年级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课本目录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编的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目录,感谢欣赏。
七年级上册历史目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附录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七年级历史知识整理先进的科学技术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⑴发明: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了启示,发明了纸。
⑵改进: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不仅降低了造纸成本,而且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⑶作用: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⑷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医学⑴张仲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阑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⑵华佗:汉代著名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医术高明,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被人们誉为“神医”。
3.数学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1921年被发现。
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2、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
2.黄帝、炎帝——“人文始祖”3、禅让制(1)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2)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3)禹因治水有功,得以继位,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2、启继承父位,表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武王伐纣:牧野之战4、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①夏桀、商纣残暴统治。
②汤、武王得到民心。
③汤、武王任用贤人。
④联合其他小国。
5、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分封制的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
③诸侯的义务: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6、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奴隶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3.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知识梳理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概况: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者在我国多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2.元谋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发现经过:1921年最先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将它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质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4.社会生活: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5.生活技能: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6.北京人遗址评价: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7.北京人发现意义: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1.生活年代、发现地点: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2. 体质特征: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使用工具: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4.生活状况: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山顶洞人有了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
5.社会组织: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万年,发现于县。
2、北京人,发现于北京龙骨山上,距今约年,他们已学会使用,还长时间保存,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使用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4、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主要的意义。
5、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6、指出下列各是哪个古人类的复原头像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 、填写表格2、在河姆渡遗址发现迄今年代最早的木结构。
3、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是人雕刻的。
5、指出下列图画各是什么第3课远古的传说1、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时期。
2、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与炎帝展开战争。
后来,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大战于。
3、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后人尊崇和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海内外的华人也以自称,每年清明节,炎黄子孙到黄帝陵拜祭。
4、传说炎帝制作乐器,并具有最早的知识。
5、相传黄帝会炼铜,并发明了和。
参考答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元谋人、 170、云南省元谋县2、周口店、 70— 20万、火、火种、学会用火3、打制石器4、北京人5、周口店北京人6、①山顶洞人;②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 、2、水井3、河姆渡人4、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磨制工具5、半地穴式;干栏式;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第3课远古的传说1、部落联盟2、阪泉;涿鹿3、华夏族;炎帝;黄帝;炎黄子孙4、琴瑟;天文和历法5、弓箭;指南针6、文字;音律;算盘;缫丝7 、尧;舜;禹8、禅让制;贤德9、大禹如果觉得不错,以后每两天3课的速度更新。
复习资料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 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过程与方法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重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多媒体展示陕西黄帝陵图片)教师介绍: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祭拜,黄帝陵被视为华夏子孙寻根祭祖之地,平日里到这里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
为什么黄帝会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景仰,传说中四五千年前的中国大地上又发生了哪些大事?给后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熟悉内容。
教师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活跃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他们因为血缘关系而组成一个个的集团,我们称之为“部落”。
你知道都有哪些部落吗?学生回答: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教师讲解:这些部落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为了争夺适宜放牧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战争不断,在战争中不断地合并,形成部落联盟。
炎帝和黄帝部落就因一次战争而结成部落联盟,这场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阪泉之战)教师过渡:阪泉之战中炎帝战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可是黄帝的地位还没有稳固,黄帝地位的确立也经历了一场战争,你知道是哪场战争吗?(涿鹿之战)下面有请我们的评书大家为我们讲述涿鹿之战。
学生讲述:传说距今约4 600余年,神农氏为帝王时,各氏族、部落互相掠夺,为害百姓,其中蚩尤最为暴虐,神农氏、黄帝无力征讨。
阪泉之战后,黄帝势力大增,蚩尤仍继续作乱,不肯听命。
黄帝征集各部落、联盟兵众,与蚩尤在涿鹿之野展开激战。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材分析】《远古的传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的第3课。
这一单元是中国历史的开篇,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主要是通过考古成就来反映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生活的历史。
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是从传说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印证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同时,让学生从传说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较浓。
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传说故事,学生或多或少都听过,有些甚至很熟悉,这有利于教学。
同时,也由于是初一学生,历史素养总体比较欠缺,大多数不具备分析历史的能力。
对于传说故事只限于“知道”而已,对传说中所蕴藏的历史信息、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等问题,他们很少去思考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说出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简述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了解黄帝、炎帝的发明,简述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禅让”的含义,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结合传话游戏,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一、重点:1、炎黄联盟2、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二、难点:禅让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黄帝颂》,出示图片。
首先,看这幅图,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张图讲的是什么?在举行祭祀黄帝盛大的仪式。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的第三课。
这一单元是中国历史的开篇,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
前两课主要是通过考古成就来反映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生活的历史。
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主要是从传说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印证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同时,让学生从创说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内容兴趣较浓,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传说故事,学生或多或少都听过,有些甚至很熟悉,这有利于教学。
同时,也由于初一学生的历史素养总体比较欠缺,大多数不具备分析历史的能力。
对于传说故事只限于知道层面,对传说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等问题,他们很少去思考。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帝、黄帝对华夏族形成所做的贡献和尧舜禹的禅让,也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2、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说说这些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构的,反映了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的巨大贡献。
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禅让制。
2、难点: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部落及部落联盟的构成和实质。
五、新课教学(一)新课导入师:学习了前两课之后,伴随着考古发掘和历史学家的研究推断,我们了解了一些早期文明社会出现前后先民们的生活与生产状况,然而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们还没有创造文字,当时的人们还不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他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于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讲述着他们前辈的故事,就逐渐形成了传说故事。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解析版1 / 4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考试范围: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选择题1.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 中国人善于想象B. 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答案】B【解析】华夏族是有很多部落融合而成的。
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龙集合了很多动物的图腾,是融合后的华夏族的象征。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故选:B 。
本题考查的是华夏族形成的知识点。
本题以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考查的是学生对华夏族形成的有关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文中“轩辕”指的是( )A. 黄帝B. 炎帝C. 秦始皇D. 汉武帝【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可知文中“轩辕”指的是黄帝。
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故选:A 。
本题考查了“人文初祖”黄帝的主要贡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人文初祖”黄帝的主要贡献.3.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黄河流域、半地穴房屋、粟”,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 )原始人群.A. 元谋人B. 河姆渡人C. 半坡人D. 山顶洞人【答案】C【解析】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4.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A. 炎黄战蚩尤B. 皇帝建宫室C. 舜让位于禹D. 启继承父位【答案】C【解析】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笔记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③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原始社会。
6.地位: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①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②会人工取火二、原始农业的发展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使用陶器、使用磨制工具、聚落生活(定居);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贡献(神农氏)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轩辕氏)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②黄帝的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③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我国是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云南、北京、陕西、浙江等地发现了许多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
3、发掘遗迹: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焼骨。
4、发现时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距今约170万年,知道使用火。
5、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6、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7、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距今约70-20万年8、发现遗迹:3枚牙齿、5枚北京人头盖骨,用火遗迹,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
9、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坏境:生存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常有动物出没,也有丰美的水草。
10、使用工具: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会打制石器(我们称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
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11、生活状况: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12、用火情况: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13、用火作用:已经学会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14、用火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5、山顶洞人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他们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距今约三万年,他们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观念(如佩戴贝壳项链),他们用骨针缝制衣服。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坡遗址是在陕西西安半坡村被发现的,距今约6000年,代表区域:黄河流域。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反两讲——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
导入新课
以导入框的文字及插图直接导入新课,大家齐读书中国父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悠悠五千年过去了,黄帝的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
那么黄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对我们民族有过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华夏之祖。
请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新课。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2.为什么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何为“禅让制”?
4.夏朝是谁?在什么时间建立?夏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炎黄战蚩尤
1.指导学生打开地图册“涿鹿之战”和“炎黄战蚩尤”,在图上找到黄帝、炎帝、蚩尤部落的活动区域。
2.阅读书中讲述的“涿鹿之战”是怎么一回事?(对征战的双方、征战的过程、征战的结果作出解答。
)
3.引导学生对炎黄战蚩尤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归纳:经过涿鹿之战以后,黄帝、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我们世代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
二、黄帝—“人文初祖”
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3页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2.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阅读教材找出可以论证此结论的传说依据)
3.动脑筋:你对上述神话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更科学?
4.活动与探究: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有可能是夸大的,对它不可全信;只有对于其中已被实物佐证的部分,才能相信。
历史事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可以完全相信。
三、尧舜禹的“禅让”
1.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那么他们是如何当上领袖的呢?
2.什么是禅让制?
3.什么样的人才会当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
4.学生讨论第14页“动脑筋”: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自由发言)
5.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a
6.教师强调: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增多,阶级分化。
漫长的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约公元前2070年)进入奴隶社会。
五、板书设计
尧舜禹禅让制
炎黄战蚩尤华夏族形成
黄帝的贡献人文初祖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