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格式:pptx
- 大小:332.35 KB
- 文档页数:36
歌谣1、上古歌谣的存在形式是诗、乐、舞、音。
(单选)2、神话的起源有宗教和劳动两种。
3、福州可分为创世、英雄、自然与传奇神话。
创世神话分为自然宇宙神话和人类来源两种。
4、简述神话特征。
5、简述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诗经》311篇,现存完好的305篇。
6、《诗经》收录了从西汉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
7、删诗说(解释)是有《诗经》编订的一种说法,最早由司马迁提出。
他认为,《诗》原有3千多篇。
孔子读后删掉其中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311篇,其中保完好的只305篇。
8、《诗经》分为“风”“雅”“颂”三是根据“音乐的不同”(重要)9、《诗经》中属于“史诗”的五篇作品在《大雅》中,它们是《生民》《》《绵》《皇矣》《大明》。
10、释“楚辞”。
“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诗体。
11、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
12、《九歌》包括13、《九章》包括14、论结合作品论述《离骚》的艺术特色。
先秦文学(历史、诸子)诗歌之外作品16、《尚书》是我国最早一部历史文集(尚=上)17、《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总编年体史书。
18、《左传》有哪些名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古文》《春秋内传》)19、《左氏春秋》属编年体史书。
20、简述《左传》的文学色彩。
2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又称《春秋外传》。
22、先秦诸子散文的三个阶段:A从春秋至战国初[语录体:《老子》《墨子》《论语》。
B战国中期[《孟子》《庄子》]C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23、《战国策》24、《论语》属语录体散文。
25、简述《庄子》一书的文学色彩。
26、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一位大家,也是其集大成者。
27、(单选)秦代唯一值得一提的作家是李斯《谏逐客书》。
汉代诗歌28、乐府(释)2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30、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168)汉散文31、汉代最负盛名的作家是贾谊。
汉史传文*32《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文学1.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出自《吴越春秋》 ;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 春秋》。
2. 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 、《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 《诗经》1 汉代采诗说 (关于诗经编订情况) :班固《汉书 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 王者所以观风俗, 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 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 之太师, 比其音律, 以闻天子。
”;何休《春秋公羊传》 “男年六十, 女年五十, 无子者, 官衣食之, 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
”2《诗经》内容上分 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 《维天之命》 、《武》、《载芟》《閟宫》 2. 颂赞诗 “大雅”中的《生民》 、《公刘》、《帛系》、《皇矣》、《大明》3. 怨刺诗《民劳》 、《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4. 婚恋诗《关雎》 、《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5. 征役诗《载驰》 、《采薇》、《无衣》(看书 P34- 50)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1. 《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以记言为主。
2.《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
上起鲁隐公元年(- 722),下至鲁 哀公十四年(- 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
(《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 思想倾向。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3.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
以记言为主。
记载史实上起周穆 王,下至鲁悼公。
(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
书中既尊礼, 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 来源 :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1. 《论语》:语录体散文。
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 和后学编纂而成。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想象,跟人的劳动宗教有关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百兽率舞。
”出自《尚书·尧典》2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出自《诗大序》。
3 神话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幻想的4 神话产生比较通行的两种解释:劳动说宗教说5试论中国神话主要特征:⑴不管想象多离奇,始终以人生为主题。
⑵集体创作,流传中不断完善成型⑶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
⑷浓烈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形象。
第二章《诗经》:内容,特点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简述《诗经》文学成就。
⑴抒情和写实的统一⑵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⑶形式(四言句式)和语言方面(双声叠韵,词汇丰富)的特点。
2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比其音律,疑问与天子。
”是《汉书·食货志》关于采诗说的论述。
3 汉代“四家诗”指齐鲁韩毛。
4 汉代“四家诗”种属于古文经学的是毛诗。
5 《王风·黍离》是《诗经》中以深沉忧伤的笔调,写家国沦丧的悲哀的诗篇。
6 《诗经》分类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7 周人最著名的史诗,是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8 论述《诗经》中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情爱诗:歌唱爱情婚姻;反映与之相关社会问题的诗。
社会政治诗:下层人抨击政治;官吏对政治不满;生活郁闷忧伤;称颂执政者第三章先秦散文:历史散文:有文采地记事诸子散文:通过刻画讲道理寓意1 经师伏生所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的《尚书》文本是《今文尚文》。
2 经过孔子的修订过的编年史是《春秋》。
3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
4 “《春秋》三传”指《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5 简述《左传》及其作者,论述其的文学特色。
解释春秋的,编年史,作者左丘明。
⑴剪裁、历史事件故事情节化。
目录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1)第二章《诗经》 (1)第三章先秦散文 (2)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3)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4)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4)第七章两汉辞赋 (5)第八章两汉诗歌 (6)第九章建安诗歌 (6)第十章正始诗歌 (7)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7)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7)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8)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8)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9)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9)第十七章盛唐的诗人们 (10)第十八章李白 (10)第十九章杜甫 (10)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11)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11)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11)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12)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12)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13)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神话释义★★(简答题)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神话比传说产生得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古代神话★★★(简答题)简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特征。
(1)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
(2)神话中的英雄都充满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4)神话是集体创作的,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变化并成型。
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绪论《诗经》风、雅、颂含义★★(简答题)《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依据音乐的不同分类。
2、含义:(1)“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2)“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3)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4)“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名词解释)《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个多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类。
0904-全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总分:60.0一、单选题(共27题,27分)1分1. 汉代传授《诗经》的曾有四家,而后来独行于世的只有()。
A.鲁诗B.齐诗C.韩诗D.毛诗主知识点:2.0、《诗经》答案:D解析:汉代首先传授《诗经》的,有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四家,分别称为鲁诗、齐诗、韩诗,毛诗。
齐、鲁、韩三家《诗》于魏晋到北宋期间相继亡佚,只有毛诗流传到今天。
1分2. 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A.《管子叙录》B.《列子叙录》C.《战国策叙录》D.《说苑叙录》主知识点:5.3.1、一、引经据典、以灾异论政: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的主流新趋向答案:C解析:成帝初年始,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国策叙录》。
它简要介绍了该书的编校、名称等情况之后,重点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化以及纵横家应运而生等历史情状。
1分3. 提出著名观点“辞人之赋丽以淫”的是()A.屈原B.扬雄C.董仲舒D.蔡邕主知识点:7.2.2.3、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变化答案:B解析:扬雄提出著名观点“辞人之赋丽以淫,诗人之赋丽以则”,他的大赋在构思、取材上确实是讲究规范的。
1分4. 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A.曹冲B.曹植C.曹操D.曹丕主知识点:9.1、第一节首开风气的曹操答案:C解析: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1分5. 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五言()A.《咏史》诗B.《咏怀》诗C.游仙诗D.宫体诗主知识点:10.2.1、一、阮籍答案:B解析: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82首五言《咏怀》诗。
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又各具特点。
《咏怀》诗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1分6. 《过秦论》分析秦亡原因,归纳为()A.“恣行暴虐”B.“仁义不施”C.“举措太众”D.“刑罚太极”主知识点:5.2、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答案:B解析:《过秦论》深刻分析秦亡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
《中国古代文学史1》一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题为(《弹歌》)。
2. 上古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出自《礼记·郊特牲》,题为(《蜡辞》)。
3. 上古歌谣:“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周易·贲卦》六四)4. 中国古代四大神话都保存在(《淮南子》)这部书里。
5. 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名称(“盘古开天地”)6. 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人类自身起源的神话名称(“女娲补天”)。
7. 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洪水神话名称(“大禹治水”)。
8.保存神话资料最多, 神话学价值最高的古代文献是(《山海经》)。
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或称(诗三百)。
10. 《诗经》的篇数共有( 305 )篇。
十五《国风》计( 160 )篇。
11.《大雅·大明》描写了历史上武王灭商的(“牧野之站”)和(“师尚父”)的活动。
12.《大雅·生民》描写了周人始祖( 后稷 )神异的出生。
13. 诗三百”演变至汉代随着经学的兴起,被尊称为“诗经”。
14.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今天所见《诗经》是(毛诗)。
15. 《诗经》五篇史诗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6、被誉为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的文献是(《春秋》)。
17.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尚书》)。
18.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19. 列举两个以上孟子散文《齐桓晋文之事》中使用的著名比喻(“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
20. 先秦散文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21、“楚辞”是(战国后期)由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22. 名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名词解释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3、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
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4、《春秋》:本是周朝各国史书的通称,我们今天见到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书中按年代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四年的重大事件。
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后来被儒家当作经书。
《春秋》记事简略,不带有文学色彩,在记事的用语和行文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5、《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其思想倾向于儒家。
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6、《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着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1.我国神话的特征答:一。
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二。
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三。
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四。
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2.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答:一。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
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从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诗经》,一直到近现代的文学创作,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古代神话的滋养。
第二章《诗经》 1.《诗经》的流传答:秦以前,除去祭祀、宴享时奏唱之外,还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常常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一是作为教育的课本。
秦火后,只因为它是乐歌,有幸在学者的记诵中得以保全。
汉传授《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汉代经学兴,为五经之一。
东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随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余三家诗亡。
今日所见《诗经》即毛诗。
2.《诗经》中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答: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
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
4.称颂执政者的诗。
3。
《诗经》中情爱诗的内容: 答:1.歌咏美丽的爱情。
12.抒写婚姻生活。
3.反映某些相关社会问题。
4.《诗经》中重要的史诗有哪几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答:《诗经》中重要的史诗有《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周人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其特色表现为: 1. 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倾向的重大转变。
三、其他抒情小赋作家赵壹:《刺世嫉邪赋》激烈抨击时政,直抒愤激情感,毫不掩饰,在汉赋中实属罕见。
《穷鸟赋》祢衡:《鹦鹉赋》正言曲说,嘉宏悲哀浓度,通篇比喻象征,抒情深沉浓郁,艺术水平颇高。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其辞赋代表作是《登楼赋》汉初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汉大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扬雄《蜀都》《甘泉》《长扬》《河东》《校猎》其他司马相如《长门赋》西汉中后期骚体赋汉武帝《李夫人赋》刘歆《遂初赋》班婕妤《自悼赋》其他短赋东方朔《答客难》司马迁《悲士不遇赋》孔臧《杨柳赋》《蓼虫赋》王褒《洞箫赋》东汉骚体赋班彪《悲征赋》蔡邕《述行赋》冯衍《显志赋》大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第四章两汉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陶渊明的文学成就:(选)1、成就:①开拓了新的诗歌领域——田园诗;②创造了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开千古平淡之家”《饮酒》最能代表渊明冲淡之美的诗。
2、作品:①诗:平和冲淡——《饮酒》《归田园居》;金刚怒目——《咏荆轲》《读山海经》②文:《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③赋:《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不可追。
)《感志不遇赋》《闲情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诗风时代风格代表个人风格综述南北朝诗歌元嘉诗坛刘宋情思带玄理山水诗萌发谢灵运清水芙蓉重艺术特质,个性化抒情形式技巧鲍照雕藻淫艳倾炫心魂永明体齐梁初中抒情,重娱乐永明体注重格律谢朓清新明丽宫体诗梁中陈末重声律,重辞采徐庾体雕饰绮艳北朝北地三才温子升,刑邵,魏收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庾信南北诗风集大成民歌南朝鲜丽明快第一节元嘉诗坛自刘裕代晋(420),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
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追求。
与此同时的北方政权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朝直接继承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一、名词解释: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
它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颂多为贵族的作品,国风多为民间的作品。
它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2、三家诗: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3、毛诗:毛诗晚出,出于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在西汉被立为官学,并在民间广泛传播,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属于古文经学,多采用先秦古文篆书书写,独传至今,即今本《诗经》。
4、风、雅、颂:①、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②、雅:即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即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5、赋、比、兴:①、赋: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直述其事,直抒其情。
②、比:托物言志,打比方。
③、兴:托物起兴,是诗歌的开头引起下文,托物兴辞。
6、《尚书》:《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汇编。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
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
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诰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
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7、《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等。
《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今人多以为并非成于一人之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一、先秦文学概览1.1 远古传说与神话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
这些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等,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2 《诗经》——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3 《楚辞》——浪漫主义诗歌的瑰宝《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爱,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1.4 先秦散文先秦散文以诸子百家著作为代表,如《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
这些著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在文学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散文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发展2.1 汉赋的兴起秦汉时期,文学创作逐渐从先秦的哲理散文转向了辞藻华丽、形式自由的赋。
汉赋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为代表,其内容广泛,既有对帝王生活的颂扬,也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汉代的繁荣与昌盛。
2.2 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是汉代民间流行的歌谣,它们大多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作品,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史传文学的辉煌秦汉时期的史传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以司马迁的《史记》最为杰出。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严谨的史实、生动的叙述、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后世史传文学的典范。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变革3.1 魏晋诗歌的新风貌魏晋时期,诗歌创作呈现出新的风貌。
以曹操、曹植、王粲等为代表的建安七子,以及陶渊明等诗人,他们的作品摆脱了汉代赋的华丽辞藻,更加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魏晋风度。
中国古代文学一、“中国文学”之美我们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接受人类文明洗礼的人类之一,作为四大闻名古国(中、印、埃、希)的唯一幸存者,从最初杂乱的民族形态到今天统一的民族实体,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和一种族体心理在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弥漫演进、长期积淀,文学作为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既是我们历史生活的见证,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鲁迅先生把中国的语言字概括为三美——①意美以感心(意境之美可使人在心灵上获得感恬审美愉悦,物境、情境、理境、由景起情,由景生情);②音美以感耳:元音占优势→乐音→节奏美,外国人听上去像唱歌,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贺敬之《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榆林,一想到延消水、宝塔山、小米粥,心情还真的蛮激动,可到跟前一看,水也快干了,灰头垢面)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东方红的故乡佳县→白云山;③形美以感目(汉字是东方魔块,方块字,有中心有外围)a对称合谐美;b.肢体语言美,象形文字c.绘画语言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只要你一看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眼前肯定会浮现出一个阔大、壮美的画面,一句话“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二、文学发展不平衡1、文体的不平衡首先,文体的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诗歌、散文商周就形成了,小说到魏晋才初具规模,戏剧宋金时期形成。
其次,各种文体从萌生→形成→成熟,发展过程的长短也不同,如小说:从远古神话→唐传奇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赋以形成则很短。
2、朝代的不平衡总体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即使在一个朝代之内也不平衡,唐三百年,初唐一百年相对缓慢,经过二三代人的努力才繁荣,而一些小朝廷倒容易异军突起,如梁陈宫体诗,南唐和西蜀词。
3、地域的不平衡建安文学在邺都;梁陈文学在金陵;河南、山西两地在唐朝涌现的诗人较多;江西在宋;江浙在明清作家最多;岭南文学在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