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407.59 KB
- 文档页数:10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反应速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能量变化与反应速率的相互作用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并阐述能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 引言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转化的过程,它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能量变化可分为外界对系统的能量输入或输出,以及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或吸收的内能变化。
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发生的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速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 能量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1. 温度的影响温度是能够直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
根据“活化能理论”,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物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得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反应速率。
反之,当温度降低时,分子的动能减小,反应速率随之降低。
2.2. 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是一种通过改变反应过渡态能垒来增加反应速率的物质。
催化剂可以提供一个新的反应路径,使得反应物分子更容易达到过渡态,从而促进反应速率的增加。
催化剂本身在反应过程中并不消耗,因此它在反应速率的调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反应速率对能量变化的影响3.1. 爆炸反应的能量释放在强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的快慢对产生的爆炸效应有着重要影响。
当反应速率非常快时,能量的释放将会非常剧烈,导致爆炸现象。
例如,硝酸铵和燃料混合物在短时间内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释放,形成爆炸。
3.2. 放热反应的温度变化某些化学反应会伴随着放热现象,即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
由于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化学键能发生改变,反应过程中的放热可以导致温度的升高。
当反应速率较高时,放热反应可能导致剧烈的升温现象,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
4. 能量变化与反应速率的调节4.1. 温度的调节通过调节反应的温度,可以改变反应物的动能,从而影响反应速率。
在一些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可以调节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过程,其中伴随着焓变和能量变化。
焓变是指化学反应中发生的能量变化,它可以使系统释放或吸收能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能量变化。
1. 焓变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焓变(ΔH)可以理解为热变化,是指在等温条件下,系统在化学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量。
焓变可以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热容和温度变化来计算,计算公式如下:ΔH = ∑(n_i*H_i)其中,ΔH为焓变,n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H为摩尔焓。
2. 焓变的正负及其含义焓变的正负表明了化学反应释放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当焓变为正值时,表示反应吸热,即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当焓变为负值时,表示反应放热,即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
3. 焓变和反应热的关系焓变与反应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反应热是指摩尔焓变,表示单位摩尔反应物完全参与反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与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系数有关,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4. 焓变和能量变化的关系焓变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方式之一,化学反应的焓变可以分为两部分:化学焓变和物理焓变。
化学焓变是指化学反应发生时,分子之间的键能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能量变化。
物理焓变是指由于温度或压力的变化导致的热量变化。
5. 焓变与律动性原理的应用焓变的概念与热力学中的律动性原理密切相关。
律动性原理认为,一个断裂的分子键在合成时需要吸收一定量的能量,而在分解时则放出一定量的能量。
利用焓变和律动性原理,可以推断化学反应的倾向性和方向性。
6. 焓变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受到焓变的影响。
一般来说,焓变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这是因为焓变较大的反应需要较少的能量激活,因此反应速率较快。
7. 焓变与燃烧反应的关系焓变在燃烧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因此焓变为负值。
燃烧反应中的焓变可以用来计算可燃物质的热值,即燃烧单位质量可得到的能量。
综上所述,焓变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系统吸热或放热的能力。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
发生化学反应时,原来的物质被转化为新的物质,这个过程涉及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能量的变化对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针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进行详细探讨。
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涉及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变化通常是由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引起的。
当化学键形成时,化合物会释放能量,而当化学键断裂时,化合物会吸收能量。
因此,元素之间的结合能和化合物分子内部的键能都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能量变化因素。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可以按照两种方式进行分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也称为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化合物分子间的化学键形成而释放热量。
放热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为负数。
例如,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当烷烃在空气的存在下燃烧时,烷烃分子的碳氢键断裂并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碳氧键和水分子中的氢氧键。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放出能量,使得周围的物质温度升高。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指的是化学反应中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被破坏,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量。
因此,吸热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为正数。
例如,蒸发是一种吸热反应。
蒸发时,水分子中的氢键断裂,必须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才能把水变成水蒸气。
二、化学反应的速率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反应物之间的反应能力以及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
其中,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受到分子热运动的影响,而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取决于分子的动能,其大小再次涉及到反应物中化学键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化学反应速率的式子进行理解。
根据撞击理论,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以下式子:r = Z × f × e -Ea/RT其中,r 是指化学反应速率;Z 是指碰撞频率;f 是指反应性因子;Ea 是指反应的激活能;R 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温度。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变的过程,其中涉及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热量的吸收或释放来衡量。
热量是物质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化学反应的重要能量因素。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各类化学反应类型的能量变化。
一、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我们使用ΔH表示反应的焓变,即反应前后系统的能量变化。
例如,当燃烧甲烷(CH4)产生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时,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写为:CH4 + 2O2 → CO2 + 2H2O ΔH = -890.3 kJ/mol这里的ΔH = -890.3 kJ/mol表示每摩尔甲烷燃烧产生的热量为-890.3千焦耳。
负号表示燃烧过程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基于ΔH的正负值,我们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当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时,ΔH为正数。
这意味着反应物吸收了外界的热量,从而使反应产生的产物具有更高的能量。
吸热反应的一个例子是水的蒸发过程:H2O(l) → H2O(g) ΔH = +40.7 kJ/mol这里的ΔH = +40.7 kJ/mol表示每摩尔水蒸发所需的热量为40.7千焦耳。
正号表示蒸发过程是吸热的,即吸收能量。
2. 放热反应:当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时,ΔH为负数。
这意味着反应物释放了能量,从而使反应产生的产物具有较低的能量。
放热反应的一个例子是燃烧反应:C(s) + O2(g) → CO2(g) ΔH = -393.5 kJ/mol这里的ΔH = -393.5 kJ/mol表示每摩尔氧化碳所释放的热量为393.5千焦耳。
负号表示燃烧过程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
三、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类型除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还具有其他几种能量变化类型:1. 吸附反应:当反应物从溶液或气体中吸附到固体表面时,会释放出能量,这些反应通常是放热的。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速率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反应速率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速率,并分析它们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关系。
1. 能量变化1.1 热反应与热效应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根据能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将热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反应物的能量增加,产物的能量较高;放热反应则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反应物的能量减少,产物的能量较低。
1.2 焓变与焓变化焓是物质在常压下的热力学函数,与物质的能量直接相关。
焓变则指的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焓的变化。
焓变可以用来衡量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当焓变为正值时,表示反应为吸热反应;当焓变为负值时,表示反应为放热反应。
2. 反应速率2.1 反应速率的定义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物质的量。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当浓度较高时,反应速率较快;当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较慢。
2.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和反应物的物理状态等。
温度的提高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因为温度的升高会增加反应物的分子运动速率,增加反应碰撞的频率。
浓度的增加也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因为浓度增加会导致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
催化剂可以提供新的反应路径,从而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反应物的物理状态也会影响反应速率,例如固态反应速率较慢,液态反应速率较快。
3. 能量变化与反应速率的关系3.1 活化能与反应速率活化能是指反应物在反应中必须具备的最小能量,是反应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活化能高的反应速率较慢,而活化能低的反应速率较快。
催化剂的作用就是通过提供一个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物达到活化能的能量要求,从而增加反应的速率。
3.2 能量图与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可以用能量图表示,能量图揭示了反应物转变为产物所需的能量变化情况。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一种化学变化,它描述了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在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有很大帮助。
1.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情况。
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产生的热量超过被反应物体系吸收的热量,因而热量被放出来。
例如燃烧反应:C3H8 + 5O2 →3CO2 + 4H2O + 热量。
吸热反应则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产生的热量小于被反应物体系吸收的热量。
例如硬化水泥反应:CaO·SiO2 + CaO·Al2O3 +7H2O → 8( CaO·SiO2·H2O ) + 2CaO·Al2O3 + 9H2O - 热量。
2.化学反应的放热过程在放热过程中,化学反应被释放的热能以光和声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这种放热反应常常导致高温和火灾的发生。
例如,爆炸反应常常需要高温高热能,燃烧反应也需要释放出高温的热能。
3.吸热过程的化学反应在吸热过程中,反应物体系吸收的热量通常以化学反应物的形式存储在反应物体系中,即吸放热反应(放热过程和吸热过程是热量作为化学反应的特征而产生的现象,并不是一定发生的)。
例如,消溶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吸热反应,在反应体系液态部分中,溶液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因此反应的热量也会发生变化。
4.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热力学性质反应物体系中的化学反应热力学性质取决于反应所涉及的物种。
在进化的过程中,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发生变化。
例如,水电解的反应机理会因为反应物体系中所含的元素、温度,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
5.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也可以用热力学方程式来表示出来,这种公式通常用于描述化学反应中所含的能量,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能量是物质存在和运动所具有的属性,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重要体现。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反应物的化学键能和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或吸热等。
一、反应物的化学键能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键能的变化是能量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被打破,新的化学键形成。
这个过程涉及到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在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中,原子间电子的重新排布导致能量的变化。
当化学键形成时,原子间的排斥力减小,从而使体系的能量降低,释放出能量。
反之,当化学键断裂时,原子间的排斥力增加,体系的能量升高,吸收能量。
例如,燃烧反应中,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在这个过程中,燃料分子中的碳氢键和氧气分子中的氧氢键被打破,新的碳氧键和氢氧键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原子间的化学键能发生变化,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二、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或吸热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或吸热。
放热或吸热是指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伴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可以感觉到热量的释放。
放热反应是能量从体系向周围环境传递的过程,常见的放热反应包括燃烧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等。
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外界能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伴随着体系温度的降低,可以感觉到热量的吸收。
吸热反应是能量从周围环境向体系传递的过程,常见的吸热反应包括溶解反应和蒸发反应等。
例如,溶解固体盐类时,需要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来克服晶格能,使固体盐离子分散在溶液中,这是一个吸热反应。
而燃烧反应中,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热量,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反应焓变(ΔH)来描述。
当ΔH为负时,表示反应放热;当ΔH为正时,表示反应吸热。
总结起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化学键能和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或吸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复习重点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了解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理解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及书写热反应方程式2.难点聚焦一、反应热1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Δ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
当ΔH为负值为放热反应;当ΔH为正值为吸热反应。
测量反应热的仪器叫做量热计。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生成物的能量总和-反应物的能量总和2.反应热与键能关系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源于化学反应过程中断裂旧化学键并形成新化学键时的能量。
旧的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的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当破坏旧的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小于新的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时,为放热反应;当破坏旧的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大于新的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时,为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注意,键能大小与物质的稳定性成正相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有热放出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化学键强弱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表示方法△H﹤0△H﹥0实例全部的燃烧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多数分解反应;2NH4Cl(s)+Ba(OH)2·8H2O(s)= Ba Cl2+2NH3↑+10 H2O;C+H2O=CO+H2、CO2+C =2CO例题:【例1】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在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而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uSO4·5H2O(s)=CuSO4(s)+5H2O(l);△H=+Q2kJ/mol,则Q1与Q2的关系是()A.Q1>Q2B.Q1<Q2C.Q1=Q2D.无法确定【答案】B【例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要点归纳:化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变化,常表现为或。
学放热反应:反类型举例:应吸热反应:1、中举例:能1、要有;量燃料充分变燃烧的条件2、燃料与要有足够大的。
化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物和物所具有的总有关。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化学反应时热量;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热量。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的。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能发生反应。
3、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1)通入空气足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空气足量但要,否则过量的空气会带走热量。
(2)增大接触面积。
固体燃料,液体燃料。
(3)将煤或。
可以增大与接触面积,使燃烧充分,又可防止直接燃烧产生的和污染环境。
4、热化学方程式:(1)反应热:当ΔH为“—”或ΔH<0时,为反应;当ΔH为“+”或ΔH>0时,为反应。
(2)热化学方程式:(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下列几点:①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特意注明,则是在℃和 Pa条件下。
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
用、、和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和溶液中。
③ΔH与方程式计量系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对应ΔH不要弄错,计量数可以是数。
ΔH标好单位,用隔开写在方程式后。
5、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一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起反应热总是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和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
6、能量问题。
(1)化石燃料:、和等统称为化石燃料。
(2)能源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属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等属于。
《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化学反应无处不在。
当我们点燃一根蜡烛、加热食物或是进行电池充放电等实验时,都会涉及能量的转化与变化。
本教案旨在通过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
一、能量的基本概念1.1 能量的定义与单位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做功或产生热效应等能力。
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为焦耳(J)。
1.2 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内,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能量转换也必须遵守这一守恒定律。
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其过程中系统向外界释放出能量的反应。
通常,这些反应会伴随着温度升高、光线产生、气体产生等现象。
我们经常会用手感受到放热反应时物体的升温现象,比如在酸和碱反应中产生的热量。
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导致了能量从系统中流出。
2.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其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能量的反应。
这些反应通常会伴随着温度降低、光线吸收、溶液的冷却现象。
学生们可能注意过使用冰块制冷器时,容器外部出现结霜的情况。
这是因为在制冷过程中,容器内部发生了吸热的化学反应,使得容器表面温度降低。
三、焓变与化学方程式3.1 焓变焓变(ΔH)用来描述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
它通过测量放热或吸热来确定,并可用于表示系统在恒定压力下的能量变化。
3.2 化学方程式与焓变当我们编写化学方程时,可以利用焓变来表示放热或吸热反应。
比如,“A + B → C + D + 1200J”表示了一个放热反应,其中1200焦耳的能量从系统中释放出来。
四、焓变的计算与测量4.1 焓变的计算方法为了计算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我们需要明确反应所涉及物质的摩尔数,并根据已知的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在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值来进行计算。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具体的例子如下:1.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放热反应。
当物质燃烧时,其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火焰、光和热。
例如,将木材置于明火中,木材与氧气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
这是因为木材中的碳和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能量。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通常也是放热反应。
当酸与碱反应时,产生盐和水,同时伴随着大量的热量释放。
例如,将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3. 腐蚀反应一些金属与氧气或酸发生反应会产生腐蚀,也是放热反应。
例如,铁的表面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铁(III)氧化物,同时释放热能。
这是我们常见的铁锈现象。
4.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其中一个例子是溶解固体的过程。
当我们将固体物质溶解到溶液中时,通常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将氨气气体溶解到水中,会吸收热量并产生氨水。
5. 蒸发反应蒸发是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也是一种吸热反应。
当液体蒸发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被克服,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
例如,水蒸发时,会带走周围环境的热量,导致温度降低。
6.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可以是吸热反应也可以是放热反应,具体取决于反应的化学品。
例如,两个反应物结合生成一个产物,如果反应放出的能量多于吸收的能量,则为放热反应;反之,则为吸热反应。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一种重要的特征。
通过了解和理解不同反应类型中的能量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应用化学反应,从而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多个领域。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现象,众多化学反应都会涉及能量变化。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反应热、反应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类型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转化。
常见的能量变化类型有以下几种:1. 焓变(ΔH):焓变是指在常压条件下,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当反应吸热时,焓变为正值,表示系统吸收了热量;当反应放热时,焓变为负值,表示系统释放了热量。
2. 动能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速度发生改变,导致动能的变化。
例如,爆炸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速度突然增加,从而导致动能的增加。
3. 电能变化:在某些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也可以导致能量的变化。
例如,电池中的反应就涉及电子的转移,从而产生电能。
二、能量变化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能量变化对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差有关,能量变化越大,反应速率通常越快。
这是因为能量变化可以改变反应物粒子的动能,使它们更容易克服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2. 反应热:焓变(ΔH)反映了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当反应放热时,系统释放了热量,反应是放热反应;当反应吸热时,系统吸收了热量,反应是吸热反应。
反应热的大小决定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 反应平衡: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
能量变化可以影响反应平衡的位置。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系统受到外界能量变化刺激时,系统会试图抵消这种变化,从而使平衡位置发生偏移。
三、实例分析:焙烧反应焙烧反应是指将金属矿石加热至高温,使其发生热分解,转变为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以焙烧铁矿石(Fe2O3)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2Fe2O3(s) → 4Fe(s) + 3O2(g)在这个反应中,可以观察到以下能量变化现象:1. 吸热现象:焙烧反应需要提供大量的热能,因为反应需要克服Fe2O3的化学键强度,使其分解为Fe和O2。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研究化学反应时,我们常常需要了解反应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情况,以此来解释反应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归纳,我们可以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类型。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会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最典型的放热反应是燃烧反应。
例如,当燃料和氧气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和光能,从而产生火焰。
这是因为在这类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释放出的能量大于化学键的断裂吸收的能量,从而导致反应系统的内能减少,也就是释放出了能量。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外界的能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会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吸热反应的例子非常丰富,包括许多常见的化学反应,如溶解反应和融化反应。
当固体溶解于溶液中时,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才能使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弱化,从而使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形成新的相互作用力。
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因此是一个吸热反应。
3. 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热是指在恒压条件下,物质反应时所发生或吸收的热量变化。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该反应所做的功与反应物之间的热量变化之和。
热量变化可以用ΔH来表示,其中H代表焓(能)。
化学反应热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常见的测量方法有常压量热法和恒温恒压热容量法。
常压量热法通过将反应物加入绝热容器中,测量反应前后容器的温度变化,然后根据温度变化计算出反应的热量变化。
恒温恒压热容量法则利用恒温恒压条件下,测量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从而计算出反应的热量变化。
归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探索反应机理以及设计实际应用中的反应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能量转化关系,进而预测反应的趋势和方向。
此外,研究化学反应热还有助于优化化学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节约能源。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而能量变化则是在化学反应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化学键被断裂和形成,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能量的变化。
能量变化可以是放热的,也可以是吸热的。
当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时,称为放热反应;当吸收热量时,称为吸热反应。
这是由于化学反应中的键能的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新的化学键的形成会释放能量。
当新形成的化学键的能量大于原来破坏的化学键的能量时,就会有能量释放,反应放热;反之,当新形成的化学键的能量小于原来破坏的化学键的能量时,就会有能量吸收,反应吸热。
能量变化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能量变化越大,化学反应越容易发生,反应速率越快。
同时,能量变化还会影响反应的平衡位置。
根据热力学原理,当反应的放热量大于吸热量时,反应倾向于向放热方向进行,反之,则倾向于向吸热方向进行。
通过控制能量变化,可以自由调节反应的速率和平衡位置。
在工业生产中,能量变化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的设计和优化。
一方面,工艺设计需要考虑能量变化对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影响。
通过选择能量变化较小的反应路径,可以提高反应的能效和环保性。
另一方面,能量变化还可用于控制反应的副产物生成。
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和催化剂,可以实现所需产物的选择性合成,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也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我们经常会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蜡烛。
在点燃蜡烛的过程中,蜡烛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热量,释放出来的能量使得蜡烛持续燃烧。
同样,我们在煮饭、取暖、发电等过程中都利用了能量变化来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
总的来说,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化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不仅影响着反应的速率和平衡位置,还可以被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能源利用。
因此,深入理解和探索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对于开展化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6篇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1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教案-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常识性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等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化学反应解其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步骤本节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录像、影碟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观的认识,让学生通过阅读、观摩、讨论等学习形式,主动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具体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内容[引言]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现象是什么??(燃烧)早期古人怎么取火?(钻木取火)[讲述]在第一节中就讲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过去我们曾经研究过,现在仍然在研究,将来还会继续研究。
为什么对燃烧这一古老的化学现象我们要一直研究下去呢?因为,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提问]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能源是那种能源?你身边接触到最为常见的能源是什么样的能源?(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
最为常见的能源是热能,比如:燃烧放出的热。
)[边讲述边板书]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提问]写出至少四个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学生板书]H2 + O2 -----H2OCO + O2 ------CO2C + O2 --------CO2CH4 + O2 ------CO2 + H2O[讲述]可燃物的燃烧是最常见的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提问]什么是燃烧?(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第三单元化学中的反应3.1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结构】【考点诠释】1.化学变化(1)概念: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物质)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
(2)实质(微观理解):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结构)发生了改变。
(3)特征(宏观现象):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
(但不能改变原子或者元素的种类,即质子、中子数——原子核不会发生改变)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表现现象发生。
(4)方式:通过碰撞完成。
(5)条件:①具有足够的能量和②正确的取向。
(因为反应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垒(活化能),所以须具有较高的能量才能克服分子能垒。
两个相碰撞的分子须有正确的取向才能发生旧键断裂。
)(6)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牵涉到物质分子(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等均属化学性质。
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
2.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
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氧)、产生沉淀物等,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核变——即产生新元素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3)物理性质: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通过感知获得的: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可利用仪器测知: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也可通过实验获知:如溶解性、密度等。
(4)相互关系: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显出来。
而物理性质通过感知就可以获得。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
3.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当系统发生了化学变化之后,系统的温度回到反应前始态的温度,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原因①化学键角度: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E1),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E2),若E1>E2,则反应吸收能量;若E1<E2,则反应释放能量。
②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角度:反应物的总能量(E反),生成物的总能量(E生)若(E反>E生),则反应释放能量;若(E反<E生),则反应吸收能量。
(2)反应热①反应热表示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符号为Q,单位为J或kJ。
②反应放热时,Q为正值;反应吸热时,Q为负值。
③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对应的图像(3)反应热与反应条件的关系(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②Ca(OH)2与氯化铵固体反应,③Ba(OH)2.8H2O与氯化铵固体反应,④碳与水蒸气的反应,⑤碳与CO2的反应等。
注意事项:①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②Q =生成物的总键能-反应物的总键能;③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有的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反应,有的放热的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5)反应热的类型①燃烧热:1 mol 物质在指定条件下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称为该物质的燃烧热。
所谓完全燃烧是指产物处于稳定的聚集状态,如C 变为CO2 (g),H 变为H2O (l),S变为SO2 (g),N变为N2(g),Cl 变为HCl 水溶液等。
②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一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
二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H2O(l)中和热均为57.3 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 kJ·mol-1;三以生成1 mol水为基准。
(6)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仪器:量热计、烧杯、量筒计算公式:Q=mC(T2-T1)误差分析:①保温措施不佳,会导致结果偏低;②用弱酸和弱碱代替强酸、强碱会导致结果偏低,因为弱酸和弱碱电离要吸热;③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会导致结果偏高,因为浓硫酸稀释放热。
(7)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定义:表示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也可以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书写原则: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要遵守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
因此化学计量系数以“mol”为单位,数值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②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Q也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g___气态,l___液态,S___固态,aq___溶液,由于已经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③对于具有同素异形体的物质,除了要注明聚集状态之外,还要注明物质的名称。
如:C(石墨,s)+O2(g)→CO2(g)+393.51 kJC(金刚石,s)+O2(g)→CO2(g)+395.41 kJ④反应热Q与测定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
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明Q的测定条件。
若不注明,则表示在298K、101.3kPa下测定的。
不需要...写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加热、点燃、催化剂等)。
⑤在所写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写Q的“+”与“-”、数值和单位,若为放热反应,Q为“+”,若为吸热反应,Q“-”⑥Q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化学计量系数必须与Q相对应。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如:2H2(g)+O2(g) →2H2O(l) +571.6 KJ,2H2O(l)→2H2(g)+O2(g)-571.6KJ H2(g)+1/2O2(g)→H2O(l) +285.8 KJ。
⑦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即反应进行到底(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
如:2SO2(g)+O2(g)→2SO3(g)+197 KJ,是指2mol SO2(g) 和1mol O2(g) 完全转化为2mol SO3(g) 时放出的能量。
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时,向某容器中加入2mol SO2(g)和1mol O2(g) 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能量为Q,因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生成2mol SO3(g),故Q<197 KJ。
条件改变平衡移动,真实反应放出的能量Q会改变,但热化学方程式中197 KJ不会改变。
(8)反应热的计算①从键能估计反应热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kJ/mol。
方法:Q=ΣE(生成物)—ΣE(反应物),即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与反应物键能总和之差。
如反应H2(g) + Cl2(g) →2HCl(g);Q=2E(H-Cl) - E(Cl-Cl) - E(H-H)②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的总值都是一样的。
即化学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1840年瑞士的化学家盖斯(Hess)在总结大量实验事实(热化学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定压或定容条件下的任意化学反应,在不做其它功时,不论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几步完成的,其热效应总是相同的(反应热的总值相等)。
”这叫作盖斯定律。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应用:利用这一定律可以从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
本质:方程式按一定系数比加和时,其反应热也按该系数比加和。
【例1】求反应C(s)+ 1/2 O2(g)→CO(g)的反应热Q【分析】已知(I)C(s)+O2 (g)→CO2(g)+393.5 KJ(II)CO(g)+ 1/2 O2 (g)→CO2 (g) +282.8 KJ由(I)-(II)式得C(s)+ 1/2 O2(g)→ CO(g)Q =Q1-Q2=393.5-282.8=110.7(KJ)4、化学反应分类化学反应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分类。
一以反应形式进行的分类,把反应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
这是人们都很熟悉的分类。
二以反应中电子得失(或转移)进行的分类,化学反应实际上只属于两大类,即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参加反应的物质各元素在反应前后都没有电子得失,即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中某些元素在反应前后失去或得到了电子,即其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三以反应中化学粒子特征进行的分类,化学反应可分为分子反应、离子反应和原子反应三大类。
四有机化学反应中则类别更多,有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亲电反应,亲核反应;硝化反应,卤化反应,磺化反应,氨化反应,酰化反应,氰化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
5、化学之“化”(1)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室温和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过程。
注意:自然条件。
(2)催化——能改变反应速度,本身一般参与反应但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歧化——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且为同一价态原子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4)酸化——向某物质中加入稀酸使之呈酸性的过程。
(酸性高锰酸钾用什么酸进行酸化?)(5)钝化——是使金属表面转化为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
(6)水化——炔烃、烯烃与水的加成反应。
(7)氢化(硬化)——液态油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固态脂肪的过程.(8)皂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过程。
(9)老化——橡胶、塑料等制品露置于空气中,因受空气氧化、日光照射而使之变硬发脆的过程。
(10)硫化——向橡胶中加硫,以改变其结构(双键变单键)来改善橡胶的性能,减缓其老化速度的过程。
(11)裂化——在一定条件下,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12)酯化——醇与酸生成酯和水的过程。
(13)硝化(磺化)——苯环上的H被—NO2或—SO3H取代的过程。
本章节主要对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进行归。
【例题精析】【例1】已知H2(g)+1/2O2(g)→H2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问:a、b、c分别代表什么意义?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