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24-2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教案 苏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拒绝毒品-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毒品的种类和分类;2.认识毒品对身体的危害,意识到拒绝毒品的重要性;3.了解毒品对社会的危害,提高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4.掌握定量表达的方法,巩固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毒品分类和种类;2.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3.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毒品分类和种类让学生自己去网上了解毒品的分类和种类,然后让学生一一列举出来,并写在黑板上。
2.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1.讲解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让学生明白毒品对健康的威胁,同时也会给家庭、朋友和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2.让学生自己探索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资料,也可以让他们组成小组来讨论。
3.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讲解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用化学公式表示一些生物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2.练习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习题,巩固书写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让学生听老师讲解毒品的分类和种类,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自己去网上了解毒品的分类、种类和危害,并且和小组讨论其认识和感悟,积极参与讨论。
五、教学评估与作业1.教学评估:口头测试和小组讨论口头测试:请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毒品分类和种类、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组成小组,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对毒品分类和种类、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想法和认识。
2.作业:设计一份海报或宣传材料,鼓励人们拒绝毒品。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毒品的种类和分类,同时认识到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以及学习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拒绝毒品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明白自己做一个有担当的公民的重要性。
远离烟酒拒绝毒品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情感教育。
②认识目标:分析毒品的危害,得出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结论。
【教学时间】1学时(第1学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讨论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由相关录相引入。
(二)自学
1. 阅读“自学提示”
自学内容(一):
●阅读P67至P68第一段
自学方法:
●说说毒品对健康的危害。
●与同学交流收集的有关毒品的资料
自学内容(二):
●阅读P68第二段至P69页最后一段。
自学方法:
●“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
●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主要是哪三方面?
●讨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到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2. 自学过程(知者加速者出示信息沟通牌、按照自学方法进行)(三)互帮(使用互帮显示板)
1. 以小组为单位。
2. 知者帮助未知者(解答疑问),未知者帮助知者(提出疑问);或讨论有关问题。
3. 将有关重要内容写在互帮显示板上。
4. 提出需要老师解答的重要问题。
(四)释疑(配合课件讲解)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重点进行了引导、分析。
(五)练习生物补充习题1-10
(六)反思小结。
《拒绝毒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常见的毒品及其危害。
2.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是违法行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2.使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自觉拒绝毒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知道毒品的危害,了解拒绝毒品的方法,形成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难点2.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方法教法:视听结合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交流法、点拨式指导,领悟式指导法等。
学法:合作探索法、多感官参与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毒品危害的资料.2.收集、整理并熟悉本课教学内容;学生准备:1.写有“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大白纸一张,学生自备绿丝带、蓝丝带.2.阅读教材;3.完成导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罂粟,原本是一种美丽的植物,但自从人们从这种娇艳的花中提炼出了一种白色的粉末后,它便成了一种罪恶之花.在它的诱惑下,成千上万个灵魂从此坠入了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
它让人感到美丽背后无比恶毒的诱惑。
学生:认真观察罂粟花的外形,并思考如此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的确是恶毒的诱惑。
教师板书课题:拒绝毒品设计意图利用媒体呈现罂粟花图片,美丽的画面立刻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师有关“花语”的提问恰当自然地引入有关毒品的话题,同时也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新课学习一、认识毒品教师:1.毒品的概念: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并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一、认识毒品;毒品的概念。
毒品就是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设计意图该部分让同学理解什么是毒品,让学生自主在教材中寻找毒品的概念,加深学生对其概念的印象和认识。
教师:(1)罂粟和鸦片长期吸食鸦片,会使人的免疫力下降,精神颓废,寿命缩短。
八年级生物(科目)学习提纲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1.吸毒会损害人的(),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A.呼吸系统 B.泌尿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2、《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下列有关吸毒危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吸毒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
B.吸毒只会危害自身,不会妨碍他人
C.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
D.吸毒会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3、下列关于吸烟、喝酒、吸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长期吸烟会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增强
B.饮酒多了,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
C.毒品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D.青少年应该不吸烟.不喝酒,应当绝对禁止吸毒
4、据新华网报道,某社区的吴某,他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这不关我的事,我管他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上中学的儿子成了毒品的俘虏.儿子的身体也从以前的“体健如牛”逐渐变成“骨瘦如柴.”
分析讨论:
(1)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请举例说明?
(2)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3)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
(4)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江苏省宜兴市徐舍中学教案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主备:陈亚教案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毒品问题越来越严重,吸毒人数不断增加,吸毒者年龄出现低龄化倾向,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好奇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
本节内容重点介绍毒品的危害性,呼吁青少年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节主要是两个部分,一是“分析毒品的危害”,介绍有关毒品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毒品,通过大量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的危害;二是“拒绝毒品”,引导学生讨论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得出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结论。
2、了解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途径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利用互联网收集毒品的相关资料,分析资料进而了解有关毒品危害的知识。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毒品的认识,形成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认知。
2、能积极参加禁毒防毒活动,自觉形成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行为。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毒品的危害,拒绝毒品的方法难点: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行为教学方法:合作研究,讨论交流教学准备:课前请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毒品资料和案例等。
教学过程:24.2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一、毒品的危害自身、家庭、社会二、拒绝毒品青少年吸毒的原因:1、上当受骗2、好奇心驱使3、寻求刺激作业布置:尝试画一幅禁毒宣传话,在校园中开展禁毒防毒宣传画展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毒品对自身、家庭、社会的严重危害性。
学生在课堂中反响比较大,以前对毒品的认识只是表面,以为戒毒就可以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远离毒品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吸第一口。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先通过自学课本并完成学案上的“课前热身”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然后教学内容中的几个知识块主要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多媒体课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认识。
而教师只是用一些精心设计的语言把知识块串起来,从而让整个教学环节流畅自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分析毒品的危害,得出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结论。
2.能力目标:能运用分析毒品危害的资料,进而了解有关毒品危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毒品的认识,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积极参加防毒禁毒活动,拒绝毒品。
【教学重点】毒品的危害,拒绝毒品的方法,形成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难点】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与行为。
【教学准备】学案(见附录)、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巩
固
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巩
固练习”。
做学案巩固本节
课所学内
容
板书设计: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一、毒品的概念及种类
二、毒品的危害
三、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四、拒绝毒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县公开课,但整个的教学过程并不花哨,没有为了公开课而故弄玄虚。
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知识点都通过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交流去完成,教师只起到引领作用。
因此得到所有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如果每节课都能如此设计,相信能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对“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知识的介绍。
教师根据课本的描述进行引入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注意,也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毒品的视频加以引入。
课本通过两个探究活动使学生认
识吸食毒品的危害。
而“知识链”则对毒品的成分、危害性加以概括和总结。
在“实际用” 中则对吸毒的原因加以介绍。
本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学生认识吸毒的危害。
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自身的体会认识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概述毒品的种类和对人体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收集信息。
三、情感目标
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
教学媒体
毒品视频资料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四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一、什末是毒品
、毒品对人身心的损害。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对在校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施教于未然,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就能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
教学方法:学生收集资料,议论为主,教师宣讲为辅。
教学步骤:一、教师导入:近几年,我们在报刊、电视上看到,在全国多省市,每年都要召开几次公开宣判毒品犯罪分子的大会,销毁毒品也数以吨计。
但是,毒品仍在中国蔓延,甚至有的地方诱骗小学生吸毒。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懂得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提高我们抵制毒品的能力。
昨天,我布置了大家查找资料,今天我们来共同吧认识毒品的危害。
二、学生交流。
三、老师宣讲。
1、什么是毒品?是吗啡、杜冷丁、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等。
毒品的品种很多,它的来源也很广:既有天然生长的植物,又有从天然植物中加工提炼的化学药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
都能使人成瘾,危害人类。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毒品产地:南美的哥伦比亚东南部、秘鲁东部和玻利维亚东北部的安第斯山脉一带;南亚的“金新月”地区,位于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交界地带;“金三角”地区,位于缅甸、老挝、泰国三国交界处。
毒贩子为了赚大钱,丧心病狂不顾危害人类,制毒、贩毒。
2、吸毒的危害有哪些?害己、毁家、祸国。
吸毒是一种可耻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自杀行为。
吸毒者大多是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
而当毒瘾发作时的狼狈相,更让人目不忍睹。
吸毒者的堕落和自毁是说不尽的,它不仅害己,而且害自己的家庭,害自己的国家。
(插入昆明市一个15岁少年染上毒瘾的控诉。
)3、我们要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
俗话说:“门户关得紧,苍蝇飞不进”我们加强自己的思想和心理防线,就有可能与毒品绝缘,并与犯罪分子作坚决的斗争。
四、师表决心:拒绝毒品,从我做起。
五、总结发言:今天这一课上得很好,我们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正确认识,师生都表了决心,自己不染毒,还要向社会呼吁:千万不要吸毒!一、什么是毒品?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指出:“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4-2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教学目的:
1.目标: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
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能目标:自觉远离毒品;增强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3.目标: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拒绝毒品",培养禁毒意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毒品是全人类的公害,必须牢固树立禁毒法律意识,遵纪守法,抵制毒品,增强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毒品及毒品的危害,了解陷入毒品的心理因素
教学难点
正确引导,培养防毒意识尤为重要。
设计思路:
分析资料,阅读自学
教学资源
相关投影片
教学设计
不听信毒品能给
贩毒行为的人。
最终看到一个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