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思考题
- 格式:ppt
- 大小:257.50 KB
- 文档页数:17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景区产品的概念如何理解?答案要点:旅游景区产品(Product of Tourism Attraction )从狭义讲,景区产品是一种单项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总和。
从广义来讲,景区产品是多种单项旅游产品的组合,旅游产品所包含的4As——旅游资源(Attraction),交通运输设施和服务(Access),住宿、餐饮、娱乐、零售等旅游生活设施和相应服务(Amenities)辅助设施。
2.试阐述景区产品的特点?答案要点:主要从7个方面理解:(1)不可检验性。
(2)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3)不可储存性。
(4)不可移动性。
(5)季节性。
(6)脆弱性。
(7)共享性。
3.为什么说景区产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结合景区经营权和管理权等问题加以阐述。
答案要点:景区产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的特征主要从景区产品的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方面分析(课本第29页)。
排他性问题要从景区日常经营的门票制度来分析,最好能引导学生分析景区门票“涨声一片”与准公共产品经营权和管理权之间的矛盾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4.整体产品有哪3个层次构成?景区产品的构成如何?答案要点:整体产品是指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扩展产品3个层次;景区产品的构成包括:(1)旅游景区吸引物-核心产品(2)旅游景区活动项目-有形产品(3)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扩展产品。
5.试以博物馆为例说明景区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案要点:引导学生分析某一类型博物馆游客流量变化和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课本图2-7博物馆生命周期曲线存在的可能性及原因。
6.景区产品创新的方法有哪几种?结合案例说明。
答案要点:景区产品创新的方法有主题创新、结构创新、功能创新,详细内容参见课本40页。
引导学生列举不同创新方法的景区产品。
思考题
1.设A 点为后视点,B 点为前视点,A 点高程为87.425m 。
当后视读数为1.124m ,前视读数为1.428m 时,问A 、B 两点的高差是多少?B 点比A 点高还是低?B 点高程是多少?并绘图说明。
2.何谓视准轴?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
3.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在水准测量中各起什么作用?
4.何谓水准点?何谓转点?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什么作用?
5.将图2-37中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填人表2-3中,计算出各点的高差及B 点的高程, 并进行计算校核。
图2-37 第5题图
6.调整表2-4中附合水准路线等外水准测量观测成果,并求出各点高程。
7.调整图2-38所示的闭合水准路线的观测成果,并求出各点的高程。
8.DS 3水准仪有哪些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9.设A 、B 两点相距为80m, 水准仪安置在中点C ,测
得A 、B 两点的高差h AB =+0.224m 。
仪器搬至B 点附近处,
B 尺读数b 2=1.446m ,A 尺读数a 2=1.695m 。
试问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如果不平行,应如何校正?
10.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离相等可消除哪些误差?
表2-3 第5题表
图2-38 第7题图
表2-4 第6题表。
卷烟工艺学第2章思考题卷烟工艺学第2章-思考题第2章思考问题一、填空题1.卷烟生产过程包括三个主要工艺阶段,分别为:。
生产能力水平由三个生产因素决定。
2、目前,在制丝连续生产中,工序间的连接一般采用3种输送方式。
3.工厂产能验证可分为两个阶段:和。
二、名词解释卷烟制造工艺流程:三、简答题请简要说明制定卷烟工艺流程的原则。
1、卷烟生产工艺包括三大主要工艺阶段,即。
2、卷烟制造工艺流程:。
()4、试回答出三条车间空间布局的设计原则?5、试回答出三条制定卷烟工艺流程的原则?一、填空题1.卷烟生产过程包括三个主要过程阶段。
2.压接工艺包括、和其他工艺。
3.包装工艺是采用多种和,将合格的烟支包装成符合产产品质量标准,便于成品的储存、运输和销售。
4.卷烟制造过程中工序间的连接方式影响产品属于5.目前卷烟制造朝着、、、相结合的制造方向生产过程采用多级计算机控制和管理6.生产场所的空间布局主要根据和的原则,确定各工顺序生产过程的阶段组成,生产和物流设备的合理选择和配置。
7.生产能力水平是由、和三个因素决定的。
8.制丝工序的生产能力以单位表示,卷取和包装工序的生产能力以单位表示3、制丝线上的连接方式采用皮带输送、振动输送和自动装盘。
表示9.设备的生产能力q=10.工序的工艺制造能力二、简答题1.制定卷烟工艺流程的原则是什么?2、从制丝到卷包的整个工艺流程的周期包括哪些?3、车间空间布局的设计原则是什么?4、卷烟制造过程中工序间的连接方式有哪些?5、简述制丝工艺包括那些工序?选择题1.以下描述不正确()a.制丝生产过程主要实现原料加工,将各种烟叶制成配比均匀、纯净无杂质,宽度、水分、温度等工艺参数均符合各等级卷烟工艺要求的烟丝,以满足后序卷制工艺的要求。
b、压接的工艺任务是将合格的烟丝和符合工艺要求的材料按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卷制成合格的卷烟。
c.包装工艺是采用多种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将合格的烟支包装成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便于贮运和销售的成品。
第二章思考题1、用润湿原理说明为什么纯净棉花容易被水润湿,而原棉较难被润湿?答:原棉表面有许多杂志,如蜡质、农药、虫浆、泥沙等,这些都是疏水物质,使纤维变成低能表面,对润湿不利。
纯净棉花表面已除去油脂,露出极性表面,表面张力比较大。
2、现有三个杯子,杯里分别有纯水、盐水、加表面活性剂的水,杯口水面分别呈如下情况,试推断各杯中相应是什么水?答:a)纯水b)加表面活性剂水c)盐水3、天然水硬度为200ppm,其中主要为Ca2+、Mg2+、HCO3-、Cl-、NO3-、SO42-,煮沸一段时间后,水的硬度会下降否?水中减少的是什么离子?会留下什么离子?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可除什么离子?阴离子交换树脂可除(吸附)什么离子?答:会下降,水中减少的是Ca2+、Mg2+、HCO3- 。
留下Ca2+、Mg2+、Cl-、NO3-、SO42- 、少量HCO3- 。
阳离子交换树脂可除Ca2+、Mg2+,阴离子交换树脂可除HCO3-、Cl-、NO3-、SO42-。
4、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为0.2%,当溶液浓度为0.1%,问该溶液能增溶有机溶剂否?若加入硫酸钠后溶液有增溶能力,推测此时溶液临界胶束浓度可能是多少?答:不能增溶有机溶剂。
只有溶液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时才能增容有机溶剂。
0.1%,加入硫酸钠后产生电离,钠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离子电荷发生相互作用,减弱表面活性剂离子同电荷间的排斥作用,提高表面活性,降低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
加入硫酸钠后溶液有增溶能力,则可知已达临界胶束浓度。
5、下列物质中,哪个是两性表面活性剂:( C )A、C12H25SO4NaB、R2NH2+.Cl-C、RNHCH2CH2COOHD、RO(C2H4O)nH6、表面张力使纯液体表面积有:(B)A、扩张趋势B、收缩趋势C、不变化D、任意变化7、下列表面活性剂中,HLB值最大的是:(D)A、C12H25O(CH2CH2O)8HB、C12H25O(CH2CH2O)12HC、C12H25O(CH2CH2O)16HD、C12H25O(CH2CH2O)20H。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思考题:1. 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单纯PVT 过程是否可能:① 等温下绝热膨胀。
② 等压下绝热压缩。
③ 体积不变,而温度上升,且过程绝热。
④ 吸热而温度不变。
⑤ 温度不变,且压力不变。
2. 在一个带有无摩擦、无质量的绝热活塞的绝热气缸内充入一定量的气体。
气缸内壁绕有电阻丝,活塞上方施以一恒定压力,并与缸内气体成平衡状态,如图所示。
现通入一微小电流,使气体缓慢膨胀。
此过程为一等压过程,故Q p =ΔH ,该系统为一绝热系统,则Q p =0,所以此过程的ΔH=0。
此结论对否?3. 已知下述反应的Θ∆m r H :① C(石墨) + 0.5 O 2(g) == CO(g) )(I H m r Θ∆② CO+ 0.5 O 2(g) == CO 2(g) )(II H m r Θ∆③ H 2(g) + 0.5 O 2(g) == H 2O(g) )(III H m r Θ∆④ 2H 2(g) + O 2(g) == 2H 2O(l) )(IV H m r Θ∆(i) )(I H m r Θ∆,)(II H m r Θ∆,)(III H m r Θ∆,)(IV H m r Θ∆是否分别是CO(g) ,CO 2(g) ,H 2O(g), H 2O(l)的Θ∆m f H ?(ii) )(I H m r Θ∆,)(II H m r Θ∆,)(III H m r Θ∆是否分别是C(石墨),CO 2(g),H 2(g)的Θ∆mC H ? 4. 什么情况下,一个化学反应的Θ∆m r H 不随温度变化?选择题:1. 绝热水箱中装有水,水中绕有电阻丝,由蓄电池供给电流。
假设电池放电过程中无热效应,通电后电阻丝和水的温度皆有升高。
A .Q=0,W<0,ΔU<0 B. Q<0,W>0,ΔU>0 C .Q>0,W=0,ΔU>0D. Q=0,W>0,ΔU>0E. Q<0,W=0,ΔU<0① 以电池为系统,水和电阻丝为环境,上述正确的是② 以电阻丝为系统,水和电池为环境,上述正确的是③ 以水为系统,电阻丝和电池为环境,上述正确的是④ 以水和电阻丝为系统,电池为环境,上述正确的是⑤ 以电池和电阻丝为系统,水为环境,上述正确的是2. 使公式p p Q H =∆成立的条件是A 开放体系,只作膨胀功,P 体=P 外=常数B 封闭体系,可作任何功,P 体=P 外=常数C 封闭体系,只作有用功,P 体=P 外=常数D 封闭体系,只作膨胀功,P 体=P 外=常数E 封闭体系,只作膨胀功,P 始=P 终=P 外=常数3.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关于封闭体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吸热Q 是状态函数B. 对外做功W 是状态函数C. Q-W 是状态函数D. 热力学能U 是状态函数4. 下列说法,哪一种不正确?A. 焓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与系统吸热相等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C. 焓是状态函数D. 焓是体系可以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能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容C不是状态函数B. 热容C与途径无关C. 恒压热容C p不是状态函数D. 恒容热容C v不是状态函数6.某体系经历一不可逆循环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Q=0B. W=0C. ΔU=0D. ΔC p=0E. ΔC v=0F. ΔH=07.公式ΔU=Q+W适用于什么体系A. 开放体系B. 封闭体系C. 孤立体系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理想气体经历绝热自由膨胀后,其热力学能变化为零;B. 非理想气体经历绝热自由膨胀后,其热力学能变化不一定为零;C. 非理想气体经历绝热自由膨胀后,其温度不一定降低。
第二章 思考题1.下列各过程中的运算式,哪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1) 理想气体真空膨胀:12lnV V nR S =Δ (2) 水在298K ,p θ下蒸发:TG H S Δ−Δ=Δ (3) 恒温恒压可逆电池反应:TH S Δ=Δ (4) 实际气体节流膨胀:∫−=Δ21p p dp TV S (5) 恒温恒压条件下可逆相变:p TG S ])([∂Δ−∂=Δ 2.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1) 不可逆过程一定是自发的,而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
(2) 有人用下列事实来否定热力学第二定律,请指出错误所在(3) 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U=0,热全部变成了功,与开氏说法不符。
(a) 冷冻机可以从低温热源吸热放给高温热源,这与克氏说法不符。
(b) 被压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复原,这是个从单一热源吸热对外做功的过程与开氏说法不符。
(4) 凡熵增加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5) 不可逆过程的熵永不减少。
(6) 体系达平衡时熵值最大,自由能最小。
(7) 某体系当内能、体积恒定时,∆S <0的过程则不能发生。
(8) 某体系从始态经一个绝热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为了计算某些热力学函数的变量,可以设计一个绝热可逆过程,从某一始态出发到达同一终态。
(9) 在绝热体系中,发生一个不可逆过程从状态I→II,无论用什么方法,体系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状态了。
(10)绝热循环过程一定是个可逆循环过程。
(11)C p 恒大于C v 。
3. 体系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后( )(a)体系的熵增加 (b)体系吸热大于对外做功(c)环境的熵一定增加 (d)环境内能减少4. 在383K ,p θ下,1mol 过热水蒸气凝结成水,则体系、环境及总的熵变为( ) (a )000<Δ<Δ<Δuniv surr syst S S S ,,(b )000>Δ>Δ<Δuniv surr syst S S S ,,(c )000>Δ>Δ>Δuniv surr syst S S S ,,(d )000<Δ>Δ<Δuniv surr syst S S S ,,。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2.1 简述过程通道的作用、类型和组成。
答:生产过程通道是指在计算机的接口与被控对象(生产过程)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换的连接通道,(不包括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机构)。
“外围”则包括生产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和接口两部分。
过程通道起到了CPU和被控对象之间的信息传送和变换的桥梁作用。
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任务:(1)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量和执行机构的运行状态通过检测器件转换为计算机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信息送入计算机,以便计算机按确定算法进行运算处理。
(2)把计算机根据算术逻辑运算的结果发出的各种控制指令,以数字量或转换成模拟量的形式输出给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所能接受的控制信号),从而对被控对象进行自动控制。
过程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输入通道和数字量输出通道4种。
其组成如图示:2.2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模拟量和数字量输入信息各有哪几种形式?答:模拟量输入输入信号主要有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和变送器输出的信号两类,包括温度、压力、物位、转速、成分等;数字量输入信号包括各种接点的通断状态的开关信号,如开关的闭合与断开、继电器或接触器的吸合与释放、指示灯的亮与灭、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阀门的打开与关闭等,它们都可以用逻辑值“1”和“0”表示。
此外,还包括各类数字传感器、控制器产生的编码数据和脉冲量等(电平高低状态、数字装置的输出数码等)。
2.3 信号调理单元的功能是什么?通常包括哪些电路?答:信号调理电路主要通过非电量的转换、信号的变换、放大、滤波、线性化、共模抑制及隔离等方法,将非电量和非标准的电信号转换成标准的电信号。
信号调理电路是传感器和A/D之间以及D/A和执行机构之间的桥梁。
传感器输出信号不同,其相应的信号调理电路也不同,一般包括标度变换器、滤波电路、线性化处理及电参量间的转换电路等。
其中:标度变换器是信号调理单元的主要部分,作用是将传感器输出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电平的被测模拟电信号变换成统一的电流或电压信号。
第二章 补充复习思考题1. 说明类氢杂质能级以及电离能的物理意义。
为什么受主、施主能级分别位于价带之上或导带之下,而且电离能的数值较小?2. 纯Ge 、Si 中掺入Ⅲ族或Ⅴ族元素后,为什么使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有很大的改变?杂质半导体(p 型或n 型)应用很广,但为什么我们很强调对半导体材料的提纯?3. 杂质能级为什么位于禁带之中?能带图上如何表示中性和电离杂质?杂质电离后在半导体中产生些什么?4. 把不同种类的施主杂质掺入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中,杂质的电离能和轨道半径是否不同?把同一种杂质掺入到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中(例如Ge 或Si ),杂质的电离能和轨道半径又是否都相同?5. 何谓深能级杂质?它们电离以后有什么特点?6. 为什么金元素在Ge 或Si 中电离后可以引入多个施主或受主能级?7. 现有两块外观完全相同的硅单晶,其中一块是高纯度的本征硅,另一块是含有深、浅施主和受主能级完全补偿的半导体。
举出两种能识别它们的实验方法,并说明实验原理。
8. 说明掺杂对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影响。
9. 说明半导体中浅能级杂质和深能级杂质的作用有何不同?10. 什么叫杂质补偿?什么叫高度补偿的半导体?杂质补偿有何实际意义? 11. 试说明等电子杂质效应和杂质的双性行为。
12. 锑化铟(InSb )禁带宽度E g =0.23eV ,相对介电常数18=r ε,电子有效质量0*015.0m m n =,计算:(1)施主电离能;(2)基态轨道半径;(3)施主浓度最小为多大时,就会出现相邻杂质原子轨道间显著的交迭效应?13. 磷化镓(GaP )的eV E g 26.2=,相对介电常数1.11=r ε,若空穴有效质量0*86.0m m p =,试估算受主杂质的电离能和受主束缚的空穴的基态轨道半径。
14. 玻尔原子的允许轨道半径和能级由下式给出:222240202208nh Z q m E Zqm n h r n n επε-==,式中,Z 是原子序数;q 和m 0分别是电子的电量和质量;h 是普朗克常数;n =1,2,3,…为主量子数;0ε是真空中的介电常数。
习题与思考题2-1 什么是应变效应?金属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有何异同?答:应变效应: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阻值发生变化,此种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工作原理异同:相同点:均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得阻值发生变化的。
不同点:金属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为电阻应变效应,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为压阻效应。
2-2如何提高电阻应变片测量电桥的输出电压灵敏度和线性度?答:提高线性度:适当选择各桥臂电阻值,使输出电压只与被测量引起的电阻值变化量有关。
或半桥双臂工作方式时,使相邻两桥臂应变片处于差动工作状态,可以消除非线性误差。
提高灵敏度:采用全桥接法输出电压。
2-3电容式传感器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答: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输出与输入呈线性关系。
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不呈线性关系,为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可采用差动式结构。
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结构形式多样,可用于测量物位或液位,也可测量位移。
2-4 试分析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和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可采取什么措施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如图所示是一直线位移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示意图。
当动极板移动△x 后,覆盖面积就发生变化,电容量也随之改变,其值为:C=εb (a-△x )/d=C0-εb ·△x/d电容因位移而产生的变化量为a x C x d bC C C ∆-=∆-=-=∆00ε 其灵敏度为 : d b x C K ε-=∆∆=可见增加b 或减小d 均可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直线位移型电容式传感器2-5 电感式传感器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电感式传感器分为:自感式传感器、互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待测工件运动使磁路磁阻变化,从而引起传感器线圈的电感变化来检测非电量。
2-6 影响互感式传感器输出线性度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互感式传感器输出线性度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传感器几何尺寸、线圈电气参数的对称性、磁性材料的残余应力、测量电路零点残余电动势等。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1. 电离辐射答: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射线称之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可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大类。
2. 电磁辐射答:以互相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变化而交变振荡,形成向前运动的电磁波。
3. 粒子辐射答:粒子辐射是一些高速运动的粒子,它们通过消耗自己的动能把能量传递给其它物质。
主要的粒子辐射有α粒子、β粒子(或电子)、质子、中子、负π介子和带电重离子等。
4. 电离作用答:生物组织中的分子被粒子或光子流撞击时,其轨道电子被击出,产生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即形成离子对,这一过程称为电离作用。
5. 激发作用答:当电离辐射与组织分子相互作用,其能量不足以将分子的轨道电子击出时,可使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的轨道上,使分子处于激发态,这一过程称为激发作用。
6. 水的原发辐解产物答:在水的电离与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自由基和分子统称为水的原发辐解产物。
总起来可以下式表示电离辐射-•++•eHOOHHOH−→+H++−−O−2水合322e的负电荷平衡。
式中的H3O+(水化氢离子)为H+存在方式之一,与式中-水合7. 传能线密度答:是指直接电离粒子在其单位长度径迹上消耗的平均能量。
其单位为J/m。
一般用keV/µm 表示。
8. 相对生物效能答:X或γ射线引起某一生物效应所需剂量与所观察的电离辐射引起相同生物效应所需剂量的比值,即为该种电离辐射的相对生物效能。
9. 自由基答:能够独立存在的,带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10. 活性氧答:从强调氧对机体不利一面的角度出发,将那些较氧的化学性质更为活跃的氧的代谢产物或由其衍生的含氧物质统称为活性氧。
11. 直接作用答:电离辐射的能量直接沉积于生物大分子上,引起生物大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导致机体的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等分子结构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直接由射线造成的生物大分子损伤效应称为直接作用。
12. 间接作用e、答:电离辐射首先直接作用于水,使水分子产生一系列原初辐射分解产物(·OH、H·、水合H2和H2O2等),然后通过水的辐射分解产物再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引起后者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这种作用方式称为间接作用。
思考题1.为什么说力学性能是机械零件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性能?解:所谓力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力或能的作用下,材料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及疲劳强度等,机械零件在加工过程或使用过程中,都要受到不同形式外力的作用,而力学性能反映了金属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破坏的某些能力,是选用金属材料的重要依据,因此是机械零件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性能。
2.塑性和强度都是金属材料的一种能力。
金属材料的塑性对零件制造有什么特殊意义?金属材料的强度对零件使用有什么特殊意义?解:金属材料的断后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塑性好的金属可以发生大量塑性变形而不破坏,易于通过塑性变形加工成复杂形状的零件。
当零件工作时所受的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或规定残余延伸强度,则不会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
材料的屈服强度或规定残余延伸强度越高,允许的工作应力也越高,则零件的截面尺寸及自身质量就可以减小。
零件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应力,不允许超过抗拉强度,否则会产生断裂。
R m也是机械零件设计和选材的重要依据。
3.通过拉伸试验绘制的力—伸长曲线表达了金属材料在静拉伸力作用下的强度行为、塑性行为等。
请就力-伸长曲线思考下列问题:(1)哪一段曲线表达了材料的弹性变形能力和抗弹性变形能力(刚度)?(2)哪一段曲线表达了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抗塑性变形能力?(3)哪一段曲线表达了材料的塑性变形后强度得到提高的能力(形变强化能力)?解:(1)op——弹性变形阶段(2)p点后的水平或锯齿状线段——屈服阶段(3)屈服后至m点——强化阶段4.强度判据R e L、R m、R r0.2都是机械零件选材和设计的依据,应用场合有何不同?解:R e L——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
R r0.2——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
R m——承受的最大应力,零件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应力,不允许超过R m,否则会产生断裂。
5.抗拉强度与硬度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解:有。
第2章思考题与习题一、思考题1、搅拌釜式反应器主要有哪些装置组成?釜盖上有哪些部件?其结构简图如何?2、从主要材质上考虑,搅拌反应釜可以分成哪几类?3、搪玻璃设备有哪些优点?4、搪玻璃反应釜的主要工作特性?5、反应釜的轴封装置有哪二种密封方式?6、反应釜的夹套加热可分为哪几种加热方式?7、反应釜的搅拌器有哪几种型式?8、提高混和效果有哪些措施?9、在导流筒安装方面,螺旋桨搅拌器和涡轮式搅拌器有什么区别?10、导流筒的直径一般为多少?11、高转速搅拌器主要有哪些?大叶片低转速搅拌器主要有哪些?12、如何选择合适的搅拌器?13、搅拌器放大时有哪些常用准则?14、搅拌器的功率曲线?15、实际设备中,如何对搅拌功率进行校正?16、如何用通气准数来关联通气~搅拌功率的影响?17、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8、温度对选择性的影响?19、搅拌釜的传热装置有哪几种型式?20、蛇管传热的特点?21、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的定义?22、设备之间的平衡,主要有哪几种情况?23、对于一级不可逆的CSTR,稳定操作点如何选择?24、对于CSTR的稳定操作点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二、习题1.六叶直叶因盘涡轮搅拌器,d = 0.1m,n = 16 rps,液体粘度µ = 0.08 Pa·s,密度ρ = 900 kg /m3,有挡板,用查图法求搅拌功率。
答:166 W2.搅拌釜内装六叶弯叶圆盘涡轮搅拌器D = 1.83 m、d = 0.61 m,搅拌器离釜底0.61 m,釜内装深度为1.83 m,浓度为50%的碱液,在65℃下搅拌,粘度为0.012 Pa · s,密度为1498 kg/m:,搅拌转速为90 rpm,釜内装挡板,用查表和查图两种方法计算搅拌功率。
答:2.05 kW3.中试时推进式搅拌器的直径为0.1m,转速为800 rpm,放大后采用的搅拌器直径为0.8 m,求在不同相似情况下放大后的转速。
传热学第二章思考题第二章思考题1、什么是傅里叶导热定律?它的意义是什么?傅里叶定律:在任意时刻,各向同性连续介质内任意位置处的热流密度在数值上与该点的温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
意义:它揭示了导热热流与局部温度梯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试验定律。
2、傅里叶定律中并没有出现时间,能否用来计算非稳态导热过程中的导热量?可以用来计算非稳态导热过程中的导热量3、试举例说明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有哪些?物性参数,与物质的几何形状,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主要取决于物质的种类、结构、密度、温度、压力和含湿量等有些材料,如木材、结构体、胶合板等还与方向有关(各向异性材料)有关4、什么是保温材料?选择和安装保温材料是应注意哪些问题?习惯上吧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又称隔热材料或绝热材料)。
保温材料要注意防潮、防水。
5、推导导热微分方程式时依据的原理和定律是什么?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导热定律6、说明直角坐标系下的导热微分方程的适用条件。
某均质、各向同性物体内发生着导热过程,内部有强度为Φ的均匀内热源。
7.具体导热问题完整的数学描述应包括哪些内容?答:(1)导热微分方程()λφρτ+++=222222ztytxtct【直角坐标系】(2)单值性条件8.何谓导热问题的单值性条件?它包括哪些内容?答:(1)单值性条件:对问题予以描述的说明或限定性条件(2)内容①几何条件:规定了导热物体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②物理条件:说明了导热物体的物理特征,如物体的热物性参数的大小及其随其他参数(如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否有内热源,其大小和分布情况。
③初始条件:时间条件,给出了过程开始时刻物体内的分布状况。
④边界条件:规定了物体在边界上与外界环境之间在换热上的联系或相互作用。
9.试分别用数学语言及传热术语说明导热问题三种类型的边界条件。
答:(1)第一类边界条件。
规定了导热物体在边界上的温度,即()ττ,,,|,0zyxftw=>(2)第二类边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