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专题3第一单元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 格式:docx
- 大小:197.11 KB
- 文档页数:6
1.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解析:选D。
化合反应与加成反应两个概念不是从属关系,D项不正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卤代烃都不溶于有机溶剂B.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取代反应C.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D.所有的卤代烃的密度都比水的密度小解析:选B。
所有的卤代烃都不溶于水,而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但不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3Cl、(CH3)3C—CH2Cl就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一氯代烷的密度均小于水的密度,而溴乙烷的密度就比水大,多卤代烃的密度也不一定小于水,如CCl4的密度就比水大。
3.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属于消去反应的是()A.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B.浓硫酸和苯的混合液加热至80 ℃C.煮沸氯乙烷和苛性钾溶液D.煮沸氯乙烷和苛性钾的醇溶液解析:选D。
A项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C两项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D项反应属于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
4.能与KOH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的是()A.(CH3CH2)3CCH2Cl B.CH3Cl解析:选D。
β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才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只有D项符合。
5.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碱的作用是()A.催化剂B.氧化剂C.提高水解反应的转化率D.促进水解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解析:选C。
碱中和生成的HX,提高卤代烃水解的转化率。
6.据调查,许多质量较差的家庭装饰材料会释放出近百种能引发疾病的有害物质,三氯乙烯是其中一种,其化学式为C2HCl3。
下面关于三氯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烯烃B.可由乙炔和氯化氢加成而得C.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D.通入AgNO3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解析:选C。
三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ClCCl2,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
7.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A.加入氯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红棕色出现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C.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解析:选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下列有关石油及石油加工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石油是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B.石油中含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C.由分馏塔分馏出的各馏分均为混合物D.减压分馏的主要产品有汽油、润滑油、煤油和沥青解析:选BC。
石油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还溶有气态烃和固态烃;通过分馏可将其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分馏产物,它们仍为混合物,其中减压分馏的原料是重油,其产品主要是润滑油、石蜡、燃料油、重柴油等。
2.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B.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D.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烯烃的性质,只要掌握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就可推断丙烯的结构与性质,具体过程如下:3.使1 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完全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 )A.3 mol B.4 molC.5 mol D.6 mol解析:选C。
根据CH2CH2+Cl2―→CH2Cl—CH2Cl,1 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消耗1 mol氯气;加成反应的产物1,2二氯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消耗4 mol氯气。
故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5 mol。
4.石油裂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产物为混合物。
例如:(1)上述烷烃和环烷烃的裂解反应中,产物M的化学式为________,N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用溴水区别和B.等质量的和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相同C.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3)工业上裂解反应的产物都是气态小分子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将它们逐一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
解析:(1)根据“原子守恒”判断M为H2、N为C5H8。
1.下列各组物质中,在高温引燃的条件下,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Al 粉和Fe 3O 4粉末混合 B .V 2O 5粉末和Al 粉混合 C .Al 粉和MgO 粉末混合 D .C 粉和CuO 粉末混合解析:选C 。
Al 粉和Fe 3O 4、V 2O 5在高温时均可发生铝热反应,而Al 粉和MgO 粉在高温时不发生化学反应,因为Mg 比Al 活泼。
C 粉和CuO 粉末在高温也发生化学反应 2CuO +C=====高温2Cu +CO 2↑。
2.等质量的同种镁铝合金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 .2 mol·L -1 H 2SO 4溶液B .18 mol·L -1 H 2SO 4溶液C .6 mol·L -1 KOH 溶液D .3 mol·L -1 HNO 3溶液解析:选A 。
镁、铝与稀H 2SO 4均可反应放出H 2;在KOH 溶液中只有铝与KOH 反应放出H 2;镁与浓H 2SO 4反应不生成H 2,Al 在浓H 2SO 4中钝化;Mg 、Al 与HNO 3作用都不生成H 2。
3.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H +4、SO 2-4、CO 2-3、K +B .Na +、Ba 2+、Ca 2+、HCO -3C .Mg 2+、Ag +、K +、Cl -D .K +、Cl -、Na +、SO 2-4解析:选D 。
铝与酸、强碱反应都放出氢气,则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含H +,也可能含OH -。
分别加入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是指各组离子应与H +和OH -都能共存。
A 项中,NH +4与OH -生成NH 3·H 2O ,CO 2-3与H +生成H 2CO 3;B 项中,HCO -3与H +、OH -都能发生反应;C 项,Mg 2+与OH -不能共存,Ag +与Cl -不能共存;D 项中,各离子与H +和OH -都不发生反应,符合要求。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1.下列关于天然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燃烧天然气较环保B.石油中通过常压分馏、减压分馏得到的汽油比催化重整后的汽油品质高C.重油通过裂化可获得大量的轻质油D.轻质油的裂解也可称为深度裂化,目的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气态不饱和烃解析:选B。
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CH4,天然气中含硫元素的量很少,所以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SO2污染物的量也少,A正确;催化重整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轻质油的品质,B不正确;重油的裂化就是为了解决石油分馏轻质油产量不高而采取的补救措施,C正确;D说法正确。
2.将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溴蒸气混合后,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A.CH3CH2Br B.CHBr2CHBr2C.CBr3CBr3D.HBr解析:选D。
根据取代反应原理可知每得到1 mol x溴乙烷,便可得到x mol HBr,显然D项正确。
3.下列关于烷烃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烷烃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B.烷烃都能燃烧C.烷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D.烷烃都能发生取代反应解析:选C。
烷烃的熔、沸点和相对密度都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但是烷烃都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所以C 错误;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但是可以燃烧和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所以A、B、D都是正确的。
4.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哪些试剂的洗气瓶()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B.KMnO4酸性溶液、NaOH溶液、浓硫酸C.溴水、浓硫酸D.浓硫酸、KMnO4酸性溶液解析:选B。
除杂时一定要注意: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因此,虽然乙烯可以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而甲烷不能,但是若选择KMnO4酸性溶液,由于KMnO4酸性溶液可以将乙烯氧化为CO2,虽然除去了旧的杂质乙烯,又引入了新的杂质CO2,若不经过盛有碱液的洗气瓶将CO2除去,会使气体中混有CO2;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时,虽然将乙烯除去,但也会有少量Br2随气流挥发出来,浓硫酸不能吸收Br2;所以只有B项符合题意。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是第ⅣA族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碳原子既可以跟自身,又可以跟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B.碳原子性质活泼,可以跟多数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C.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或叁键D.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直链、支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解析:选B。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失去或得到电子,其性质不活泼,B项不正确。
2.下列各组分子中的各个原子,或者处于同一平面,或者在一条直线上的是( )A.CO2,HCl,HC≡CCH3B.C6H6,C2H4,CH3CHOC.C6H6,HCl,C8H8()D.C2H6,HCl,C2H2解析:选C。
A项,CO2和HCl分子中所有原子在一条直线上,HC≡CCH3中的各个原子既不共面,也不在一条直线上;B项,C6H6、C2H4中所有原子共面,而CH3CHO中的各个原子既不共面,也不在一条直线上;C项,HCl中所有原子在一条直线上,C6H6、C8H8中的各个原子共面;D项,C2H6中的各个原子既不共面,也不在一条直线上,HCl和C2H2中所有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3.关于同分异构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结构不同,性质相同,化学式相同的物质互称同分异构体B.同分异构现象是导致有机物数目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C.同分异构现象只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D.有机化合物都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解析:选B。
物质的性质是由其结构决定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所以同分异构体的性质不同。
不仅有机物中存在同分异构现象,一些无机物也有同分异构体。
例如:NH4CNO(氰酸铵)与CO(NH2)2(尿素)就是同分异构体。
4.下列物质的一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同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C。
根据等效氢判断一氯取代物的种类数:①式中只有5、9两个碳原子空间位置相同,碳上的氢等效,其余均不相同,故有7种H;②式关于3号碳对称,故有4种H;③式呈中心对称,1与6,2与7,3与8,4与9,5与10,11与12号碳分别相同,共有4种H;④式中每个碳原子各不相同,其氢的空间位置也不相同,故有7种H。
2013年高中化学 电子题库 专题3 第一单元 第2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苏教版选修41.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 3COONa 晶体时,都会引起( )A .溶液的pH 增大B .CH 3COOH 电离度变大C .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D .溶液中c (OH -)减少解析:选A 。
CH 3COOH 溶液中存在CH 3COOH CH 3COO -+H +。
当加水稀释时,溶液中CH 3COOH 、CH 3COO -、H +的浓度都减小,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所以CH 3COOH 溶液的pH 增大。
因为溶液变稀,所以CH 3COOH 电离度变大。
当加入CH 3COONa 晶体时,发生CH 3COONa===CH 3COO -+Na +,使得溶液中c (CH 3COO -)变大,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左移;CH 3COOH 电离度变小,c (H +)减小,但溶液导电能力增大。
2.0.10 mol·L -1 HA 溶液中有1%的HA 电离,则HA 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为( )A .1.0×10-5B .1.0×10-7C .1.0×10-8D .1.0×10-9解析:选A 。
电离出的H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HA)=0.10 mol·L -1×1%=1.0×10-3 mol·L-1,根据:HA H ++A -,则平衡时:c (H +)=c (A -)=1.0×10-3 mol·L -1,c (HA)平=0.10mol·L -1-1.0×10-3 mol·L -1≈1.0×10-1 mol·L -1,将有关数据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得:K a =c H +·c A -c HA=1.0×10-5。
1.(对应考点二)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Cl2错误!+HClB.2CH3CH2OH+O2错误!2CH3CHO+2H2OC.ClCH2CH===CH2+NaOH错误!HOCH2CH===CH2+NaClD.+HO—NO2错误!+H2O解析:观察反应前后有机物结构变化,B项为醇的氧化,不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B2.(对应考点一)下列有关烃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乙炔中都存在碳碳双键B.甲烷和乙烯都可与氯气反应C.高锰酸钾可以氧化甲烷和乙炔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与H2O加成解析:A项中乙炔中存在碳碳叁键;B项甲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与Cl2发生加成反应;C项高锰酸钾不能氧化CH4;D项乙烯可以与H2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答案:B3.(对应考点一)下列反应的生成物为纯净物的是( )A.CH4和Cl2光照发生取代反应B.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发生反应C.乙炔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D.乙烯和氯化氢加成解析:CH4和Cl2光照发生取代反应时,能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氯化氢;1,3。
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可发生1,4。
加成和1,2。
加成,是混合物;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烯和氯化氢加成生成氯乙烷,是纯净物.答案:D4.(对应考点二)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HNO3错误!+H2O;取代反应B.CH2===CH2+Br2―→CH2Br-CH2Br;加成反应C.2CH3CH2OH+O2错误!2CH3CHO+2H2O;取代反应D.CH3COOH+CH3CH2OH错误!CH3COOCH2CH3+H2O;酯化反应解析:C项中为氧化反应。
答案:C5.(对应要点三)石油裂解的目的是( )A.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B.主要是提高汽油的产量C.获得短链不饱和气态烃D.主要是提高汽油的质量解析:石油裂解的目的就是获得碳原子数较少的不饱和烃。
2013年苏教版化学选修1电子题库专题三第一单元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据有关报道,目前已能冶炼出纯度高达99.9999%的铁。
以下是有关这种铁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韧性比生铁好B.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C.能与盐酸反应D.可以尽快地大量生产广泛使用解析:选D。
从总体上来说,铁合金比纯铁性能更优越,适合使用的范围更广。
铁的纯度越高,冶炼越困难,生产、使用的成本就越高。
2.下列关于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合金是两种金属或多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B.相同的几种金属不同含量组成的几种合金,其性质也可能有所差别C.合金跟金属一样能导电、导热、具有较好的延展性D.合金的性能在很多方面比纯金属更加优越,所以应用更加广泛解析:选A。
A项中由于合金具有特定的结构,所以其熔点也是固定的,A错;合金具有金属的特性,所以其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也很好,C正确;合金中不同的金属,及相同的金属不同的用量都可以形成性质不同的合金,即其性质可以调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和控制合金的性质,使它的性能更加优越,因此应用也更加广泛,B、D正确。
3.所谓合金,就是不同种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Na Cu Al Fe熔点(℃)97.5 1083 660 1535沸点(℃)883 2595 2200 3000其中不.A.Cu和Al B.Fe和CuC.Fe和Na D.Al和Na解析:选C。
形成合金的两种金属必须在同一温度都能熔化而且不能达到沸点。
只有C 不符合。
4.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不.正确的是( )A.将青铜器放在铁质托盘上B.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解析:选C。
本题考查金属防腐措施。
潮湿的环境中铜的腐蚀速度加快(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快),C错。
5.下列金属的防护方法不.正确的是( )A.对健身器材涂油漆以防止生锈B.对某些工具的“机械转动部位”选用刷油漆的方法来防锈C.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体D.自行车的钢圈上镀上一层Cr防锈解析:选B。
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A.羟基的电子式:·B.石炭酸的结构简式:C6H5OHC.乙醛的分子式:C2H4OD.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解析:选A。
羟基中O原子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A错。
2.一个学生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取1 mol·L-1 CuSO4溶液和0.5 mol·L-1 NaOH溶液各1 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 mL 40%的乙醛,加热至沸,结果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A.未充分加热B.加入乙醛太少C.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足D.加入CuSO4溶液不够解析:选C。
配制Cu(OH)2悬浊液时,NaOH过量才能使实验成功。
3.最新报道,绿色农药——信息素已推广使用,这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有一种信息素的结构简式为CH3(CH2)5CH==CH(CH2)9CHO。
下列检验该信息素中官能团的方法正确的是() A.先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检验碳碳双键,再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B.先用溴水检验碳碳双键,再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C.先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再用氢气/催化剂检验碳碳双键D.先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再用溴水检验碳碳双键解析:选D。
溴水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既能氧化碳碳双键,又能氧化醛基,所以在检验碳碳双键前要先检验醛基,将其转化成羧基,以免干扰对碳碳双键的检验。
C项中,它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能用于检验物质。
4.某饱和一元醛和一元酮的混合物共0.5 mol,质量为26.2 g。
该混合物与足量的银氨溶液作用,最多析出银43.2 g,混合物中的醛可能是()A.乙醛B.丁醛C.戊醛D.己醛解析:选A。
m(Ag)=43.2 g⇒n(Ag)=0.4 mol⇒n(醛)=0.2 mol;因为一元酮为0.3 mol,最简单的丙酮0.3 mol为17.4 g,所以0.2 mol醛的质量最多为8.8 g,即该一元醛分子中最多含有2个碳原子。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机化学是19世纪的新兴学科,其发展与其他学科无关B.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均是有机化学的贡献C.环境保护与有机化学有关D.基因技术的发展会对人类的未来产生更直接、更深远的影响解析:选A。
有机化学自19世纪初由贝采利乌斯提出形成独立学科,其发展与其他学科或多或少都有联系,有的还联系非常密切,如生物学、生命科学等,故A错;B、C、D三项叙述均正确。
2.(2011·高考福建卷)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解析:选C。
在水溶液里,只有乙酸分子中的—COOH才可以电离出H+,电离方程式是CH3COOH H++CH3COO-。
3.关于下列叙述:①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③创造联合制碱法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④首先制得氧气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⑤首先在实验室合成尿素的是维勒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①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③⑤解析:选D。
1965年我国成功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蛋白质,①正确;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汤姆逊,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②错误;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立联合制碱法,③正确;首先制得氧气的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④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首先在实验室中利用NH4CNO合成尿素,⑤正确。
4.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以及宣纸(即白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 )A .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B .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C .蛋白质、石墨、多糖、无机盐D .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解析:选C 。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 )A .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B .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C .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D .金属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解析:选B 。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变为金属阳离子,失去的电子称为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可以在金属晶体中自由移动,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就会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
金属的导热性、延展性等均与自由电子有关。
2.铝的熔、沸点比镁高的原因是( )A .镁比铝活泼B .铝的化合价比镁高C .铝能与酸、碱反应D .铝比镁的价电子多、半径比镁小解析:选D 。
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原子半径成反比,与价电子数成正比,半径:铝原子小于镁原子,价电子数:铝大于镁,铝的金属键比镁强,铝的熔、沸点比镁高。
3.(2011年浙江金华高二质检)下列关于体心立方堆积晶体结构(如图所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是密置层的一种堆积方式B .晶胞是六棱柱C .每个晶胞内含2个原子D .每个晶胞内含6个原子解析:选C 。
体心立方堆积晶体的晶胞为立方体,是非密置层的一种堆积方式,其中具有8个顶点和1个体心,晶胞内含有2(即8×18+1)个原子。
4.在金属晶体中,如果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间的作用力越大,金属的熔、沸点越高。
由此判断下列各组金属熔、沸点的高低顺序,其中正确的是( )A .Mg >Al >CaB .Al >Na >LiC .Al >Mg >CaD .Mg >Ba >Al解析:选C 。
电荷数Al 3+>Mg 2+=Ca 2+=Ba 2+>Li +=Na +,金属阳离子半径:r (Ba 2+)>r (Ca 2+)>r (Na +)>r (Mg 2+)>r (Al 3+)>r (Li +),则C 正确;B 中Li >Na ,D 中Al >Mg >Ba 。
1.下列各组二糖中,互为同分异构体且水解产物相同的是()A.蔗糖和麦芽糖B.蔗糖和乳糖C.麦芽糖和纤维二糖D.乳糖和纤维二糖解析:选C。
蔗糖、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所以任意两者之间均满足同分异构体的要求,但是只有麦芽糖和纤维二糖水解产物完全相同,都是葡萄糖。
2.能说明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糖,其依据是()A.能发生消去反应B.能发生银镜反应C.能发生酯化反应D.能发生加成反应解析:选B。
葡萄糖由于含有醛基,故可以被氧化成羧基,其典型的反应为被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
3.为鉴别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选用一种试剂,可为下列中的()A.钠B.硝酸C.碘D.新制氢氧化铜解析:选D。
只有新制Cu(OH)2与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分别混合时,现象有明显区别。
乙醇不与新制Cu(OH)2反应,乙酸与新制Cu(OH)2发生中和反应,溶液变为蓝色,沉淀消失,葡萄糖溶液与新制Cu(OH)2加热有砖红色沉淀。
4.核酸有两种:含核糖的是核糖核酸(RNA),含脱氧核糖的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人类的基因组通过细胞核里的DNA向蛋白质的合成机制发出生产蛋白质的指令,这些指令通过mRNA 传送。
D-核糖;CH2OH—CHOH—CHOH—CHOH—CHO戊醛糖。
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戊醛糖和D-核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它们都能发生酯化反应C.戊醛糖属于单糖D.由戊醛糖―→脱氧核糖(CH2OH—CHOH—CHOH—CH2—CHO)可看成是一个氧化过程解析:选D。
戊醛糖与D-核糖分子式均为C5H10O5,但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正确;均含有醇羟基,B项正确;戊醛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是多羟基醛,C项正确;由戊醛糖―→脱氧核糖是一还原过程(去氧),D项不正确。
5.油脂的皂化反应是工业生产肥皂的重要反应,下列关于皂化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判断皂化反应是否完成可以取反应后液体加入到水中,不出现分层现象B.皂化反应中加入少量乙醇的作用是作为溶剂C.由于水解生成羧酸和醇,所以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水解是否完全是可以的D.肥皂的成分是硬脂酸钠解析:选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②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距离均相等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一种结构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解析:选C。
若苯分子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则C—C与C==C的键长必然不同;的性质必然不同,应互为同分异构体;CC的特征反应是使溴水和KMnO4酸性溶液褪色,全面考虑应选C。
2.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
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解析:选D。
苯与汽油互溶且密度比水小,显然水层在下且只占1/3,油层在上占2/3,D 项符合题意。
3.已知苯的二氯代物有三种,那么苯的三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的种类数为( )A.1 B.2C.3 D.4解析:选C。
讨论苯的三氯代物时,采用“定二移一”法;先定二氯为邻位:有二种同分异构体,再定二氯为间位:有一种同分异构体。
4.现有三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要制备硝基苯,应选用( )A.装置A B.装置BC.装置C D.都不行解析:选C。
制取硝基苯,由于苯的沸点较低(80.1 ℃),苯跟浓硝酸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发生硝化反应时,温度要控制在50~60 ℃(水浴温度),并需要有一长玻璃管使蒸发的苯回流。
温度计应放在水浴中以便于控制温度。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芳香烃的分子式的通式是C n H2n-6(n≥6,n∈N)B.苯的同系物是分子中仅含有一个苯环的且侧链全部是烷基的烃类物质C.苯和甲苯都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D.甲苯能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而苯不能解析:选B。
芳香烃是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或多个苯环的烃类化合物,而苯的同系物仅指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苯环的侧链全部为烷基的烃类化合物,苯及其同系物符合通式C n H2n-6(n ≥6,n∈N);苯和甲苯都能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但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苯则不能,这是苯环与侧链相互影响的结果。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专题综合测评(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己烷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液溴、硝酸、硫酸作用生成溴苯、硝基苯、苯磺酸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C.油脂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D.聚合物()可由单体CH3CH=CH2和CH2=CH2加聚制得【解析】A项,己烷共有正己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和2,2二甲基丁烷五种同分异构体,A项错;B项,苯与液溴在铁粉做催化剂时生成溴苯,是取代反应,硝酸与苯在浓硫酸的催化下生成硝基苯,是取代反应,浓硫酸与苯在加热时生成苯磺酸,也是取代反应,B项正确;C项,油脂的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的反应,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属于高级脂肪酸盐,C项正确;D项,根据“由高聚物找单体的方法”判断,D项正确。
【答案】 A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解析】A项中前者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而后者属于加成反应,错误;乙烯和环丁烷中的含碳量相等,n(C)=28 g×242812 g·mol-1=2 mol,故混合气体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B项正确;C选项甲烷与氯气的反应、苯与硝酸的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正确;D选项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可说明苯分子中无乙烯中的碳碳双键,正确。
【答案】 A3.下列关于烷烃与烯烃的性质及反应类型的对比中正确的是( )A.烷烃只含有饱和键,烯烃只含有不饱和键B.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烯烃不能发生取代反应C.烷烃的通式一定是C n H2n+2,而烯烃的通式则一定是C n H2nD.烷烃与烯烃相比,发生加成反应的一定是烯烃【解析】烯烃中,也可能含有碳氢饱和键、碳碳饱和键,A错;烯烃中烃基中的H原子很容易发生取代反应,B错;环烷烃的通式是C n H2n只有单烯链烃的通式才是C n H2n,C错。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精心收集**整理制作)1.下列关于天然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燃烧天然气较环保B.石油中通过常压分馏、减压分馏得到的汽油比催化重整后的汽油品质高C.重油通过裂化可获得大量的轻质油D.轻质油的裂解也可称为深度裂化,目的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气态不饱和烃解析:选B。
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CH4,天然气中含硫元素的量很少,所以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SO2污染物的量也少,A正确;催化重整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轻质油的品质,B 不正确;重油的裂化就是为了解决石油分馏轻质油产量不高而采取的补救措施,C正确;D说法正确。
2.将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溴蒸气混合后,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A.CH3CH2Br B.CHBr2CHBr2C.CBr3CBr3D.HBr解析:选D。
根据取代反应原理可知每得到1 mol x溴乙烷,便可得到x mol HBr,显然D项正确。
3.下列关于烷烃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烷烃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B.烷烃都能燃烧C.烷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D.烷烃都能发生取代反应解析:选C。
烷烃的熔、沸点和相对密度都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但是烷烃都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所以C错误;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但是可以燃烧和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所以A、B、D都是正确的。
4.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哪些试剂的洗气瓶()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B.KMnO4酸性溶液、NaOH溶液、浓硫酸C.溴水、浓硫酸D.浓硫酸、KMnO4酸性溶液解析:选B。
除杂时一定要注意: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因此,虽然乙烯可以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而甲烷不能,但是若选择KMnO4酸性溶液,由于KMnO4酸性溶液可以将乙烯氧化为CO2,虽然除去了旧的杂质乙烯,又引入了新的杂质CO2,若不经过盛有碱液的洗气瓶将CO2除去,会使气体中混有CO2;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时,虽然将乙烯除去,但也会有少量Br2随气流挥发出来,浓硫酸不能吸收Br2;所以只有B项符合题意。
5.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
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只有①C.①和②D.只有③解析:选C。
天然气是气体燃料,杂质很少,而在空气中能完全燃烧,故与煤和石油产品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
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CH4的摩尔质量比CO2小,因此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必然是前者大,故①②叙述正确。
燃烧天然气不是产生酸雨的原因,大量燃烧煤和石油产品才是产生酸雨的原因。
因为煤中都含有硫等杂质,燃烧后生成SO2,SO2与H2O化合再被氧化,就成了以H2SO4为主要成分的酸雨。
6.人们在远距离运输果实或花朵时,在装有果实或花朵的密闭容器中,常放有浸泡过KMnO4酸性溶液的硅土,其作用是()A.给容器消毒B.杀死果实周围的细菌,防止霉变C.延长果实或花朵的寿命D.催熟果实或花朵解析:选C。
KMnO4酸性溶液能够及时将挥发出的催熟果实或花朵的乙烯氧化,延长果实或花朵的寿命。
7.含有2~5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沸点和燃烧热的数据见下表:烷烃名称乙烷丙烷丁烷戊烷沸点(℃) -88.6 -42.1 -0.5 36.1*燃烧热(kJ·mol-1) 1560.7 2219.2 2877.6 3535.6*燃烧热: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正庚烷在常温常压下肯定不是气体B.烷烃燃烧热和其所含碳原子数成线性关系C.随碳原子数增加,烷烃沸点逐渐升高D.随碳原子数增加,烷烃沸点和燃烧热都成比例增加解析:选D。
从表中数据知烷烃分子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在升高,但无线性关系,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每增加一个燃烧热增加658 kJ·mol-1左右,呈线性关系。
对于选项A,正庚烷的沸点高于戊烷,因此常温常压下肯定不是气体。
8.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烃,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A.C2H6B.C4H6C .C 5H 10D .C 7H 8解析:选D 。
利用1 mol C x H y 耗氧(x +y 4)来确定:1 mol C 2H 6耗氧2+64=3.5 mol ,1 mol C 4H 6耗氧4+64=5.5 mol ,1 mol C 5H 10耗氧5+104=7.5 mol ,1 mol C 7H 8耗氧7+84=9 mol 。
9.下列各选项能说明分子式为C 4H 6的某烃是HC ≡C —CH 2—CH 3,而不是CH 2===CH —CH ===CH 2的事实是( )A .燃烧时有浓烟B .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C .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D .与足量溴水反应,生成物中只有2个碳原子上有溴原子解析:选D 。
含“C”量相同,燃烧时产生浓烟无差别;含有“C ≡C ”和“C =C ”均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CH 2=CH —CH =CH 2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而HC ≡C —CH 2—CH 3分子中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与足量溴水反应时,生成物中只有2个“C 原子”上有溴原子,可说明是HC ≡C —CH 2—CH 3而不是CH 2=CHCH =CH 2。
10.(Ⅰ)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请将下列反应归类。
①由乙炔制氯乙烯 ②乙烷在空气中燃烧 ③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乙烯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⑤由乙烯制聚乙烯 ⑥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聚合反应的是________。
(Ⅱ)把1体积CH 4和4体积Cl 2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试推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解答本题时要明确各类烃的化学性质,如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是烯烃与炔烃等不饱和烃的性质,不饱和烃与KMnO 4酸性溶液反应以及烃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Ⅱ)CH 4和Cl 2光照生成CH 3Cl 、CH 2Cl 2、CHCl 3、CCl 4和HCl 等物质,随着Cl 2不断消耗,黄绿色逐渐消失,又由于CH 2Cl 2、CHCl 3、CCl 4常温下为无色液体,Cl 2易溶于有机溶剂,试管壁上有黄色油珠。
因生成的HCl 易溶于水,反应后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试管内水位上升。
HCl 溶于水后,饱和食盐水中Cl -浓度增大,使结晶速率>溶解速率,故水槽内有少量晶体析出。
答案:(Ⅰ)⑥ ②④ ①③ ⑤(Ⅱ)①黄绿色逐渐消失 ②试管壁上有黄色油珠 ③试管内水位上升 ④水槽内有少量晶体析出11.(Ⅰ)某有机物含碳85.7%、氢14.3%,向80 g 含溴5%的溴水中通入该有机物,溴水恰好完全褪色,此时液体总重81.4 g 。
(1)该有机物的分子式:________。
(2)经测定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两个—CH 3,写出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烃类化合物A 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 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________(填“是”或“不是”)。
解析:(Ⅰ)(1)因该有机物能使溴水褪色,则该有机物中必含有不饱和键,由题意:n (Br 2)=80 g ×5%160 g ·mol -1=0.025 mol 该有机物中碳、氢物质的量之比n (C)∶n (H)=85.7%12∶14.3%1=1∶2 该有机物为烯烃。
又因为1.4 g(81.4 g -80 g)该有机物可与0.025 mol Br 2反应,所以有:M = 1.4 g 0.025 mol=56 g ·mol -1,分子式为C 4H 8。
(2)结构简式为CH 3—CH =CH —CH 3和。
(Ⅱ)(1)由题意可知,该烃属于烯烃,设其分子式为C n H 2n ,则有12n +2n =84,得n =6,即该烃的分子式为C 6H 12。
由于该烃分子中只有一种H ,因此,该分子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只能分别连接两个甲基,即结构简式为。
(2)根据乙烯分子的结构可知,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连接的4个原子与双键上的2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故A 中的碳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Ⅰ)(1)C 4H 8(2)CH 3CH =CHCH 3和(Ⅱ)(1) (2)是12.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已成为现实。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反应缓慢不发生爆炸),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图:根据要求填空:(1)仪器F 的名称是__________;A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 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________;(3)为了除多余的氯气,D 装置中的石棉均匀附着KI 粉末,你认为能否换成碱石灰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E 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A .收集气体B .吸收氯气C .防止倒吸D .吸收氯化氢(5)E 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 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