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汽车市场分析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77.37 KB
- 文档页数:14
2022年1-11月汽车市场分析报告(上)相关数字源自中汽协、乘联会产销快讯一、08年汽车工业走势1、总体评述A、世界汽车市场动荡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扩散,国际话题好像都围绕如何救市。
美国三大集团的破产悬念和雷诺日产的盈利预警、雪铁龙的大幅减产等信息成为对世界消费信念的重大打击。
中国汽车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
马自达日方的购回股权和铃木的脱离通用系等让世界汽车格局已经深刻变化。
虽然中国经济面临比1998年更严峻的挑战。
中国汽车市场也面临压力,但11月的状态比数字要好,我们应合理解读汽车市场,确保消费信念的稳定。
B、通用等美国三大集团的破产危机非一日之寒前期通用总裁瓦格纳在美国国会的求援游说的解释-通用的危机并非战略性失误、而纯属次贷危机的受害者。
这好像不让美国国会满足,同时我们隔岸观火的也要考虑反思。
我们感觉美国通用的问题就是没有跟随大环境的变化而追赶小利益。
全球的能源危机和节能减排是大趋势,而通用至今没有有效的对应产品结构调整,皮卡等高利润大排量车型成为支撑其高成本运行的重要缘由。
同时对汽车金融等利润的过度追赶形成其短期的利润增长点,这进一步掩盖了其虚弱的产品竞争力。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问题一并暴发,过度促销的利润损失巨大,汽车信贷的放大器效应助涨助跌,最终导致通用的巨大损失。
我们在通用的危机背后如何吸取教训?孔子说: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误小而为之。
战略方向的选择和持续的努力至关重要。
坚决执行国家节能减排的国策,推动燃油税的进程,最终受益的是汽车工业自身。
节能减排不是简洁的概念。
鼓舞进展小排量是当今的节能减排的正确举措,也是能够让更多人享受汽车生活的重要基础。
部分跨国公司也在进展小排量车,但销量效果不抱负。
假如不反思自己的发动机技术是否同步提升,产品是否针对消费需求改进,那就压力很大。
反观部分自主品牌厂家在节能减排的效果落到实处,例如夏利的新N3+的主改进就是自主改进高效低油耗的3GA2 新1升发动机,虽然没有推新车,但对消费者的利益进一步提升。
中国汽车行业经济分析报告中国汽车行业经济分析报告一、引言中国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汽车行业的经济分析,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宏观经济分析1. GDP增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整体增长密切相关。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在过去二十年中维持在7%以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GDP的增长意味着人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增强,这将刺激汽车消费的增长。
因此,GDP的稳定增长将为中国汽车行业提供持续的市场需求。
2. 政策环境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汽车行业的发展。
其中包括减税、优惠贷款等措施,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
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政策,鼓励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市场分析1. 市场规模和销售额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中国汽车销售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达到近3000万辆,总销售额超过1.5万亿元。
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使得国内外汽车制造商都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市场之一。
2. 汽车消费结构中国汽车消费结构的特点是,中低端车型的销售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这与中国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的购买能力有关。
然而,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高端车型的销量也逐渐增加。
这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推广高端车型和品牌的机会。
3. 电动汽车市场的潜力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补贴和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动汽车的销售。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超过了140万辆,占到了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为汽车制造商和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一、市场概述汽车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市场特点1.需求增长稳定随着国民经济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汽车需求量呈现稳步增长。
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汽车消费需求也在迅速增加,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源泉。
2.消费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已经从满足基本交通工具的功能转变为注重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的高端车型。
豪华车市场和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长速度远超过整体市场。
3.产业竞争激烈汽车行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涉及到了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
市场上存在着很多知名汽车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它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不同的营销策略争夺消费者的青睐。
三、市场机遇1.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高: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汽车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市场潜力巨大。
2.新能源汽车政策扶持: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和鼓励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兴起。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3.智能化、互联化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智能化、互联化的汽车产品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
无人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等将成为市场的新增长点。
四、市场挑战1.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市场对环保性能更好的汽车需求也越来越大。
同时,汽车制造企业也需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竞争压力: 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汽车行业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各大汽车制造商在品牌、质量和技术方面都进行了巨额投资,对新进入者形成了一定的壁垒。
3.消费者需求多元化: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生产企业需要面临更多的市场细分和个性化需求,这对企业的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章中国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和高额利润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第一节国内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一、我国“十五”汽车市场需求预测二、国内汽车总需求持续高增长预计全年将超额完成计划在7月26日举行的北京汽车信息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最新汽车工业情况:继上月汽车产销小幅回落后,6月全国汽车产销重拾升势;与上月相比,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增幅虽然不是很高,但仍强有力地保证了前6个月汽车产销调整增长的态势;6月份,全国汽车生产完成33.95万辆,比上月增长4.82%,累计完成207.66万辆,同比增长34.13%;销售完成34.98万辆,比上月增长10.05%,累计完成202.72万辆,同比增长31.99%;其中轿车生产完成17.04万辆,比上月增长5.41%,累计完成89.55万辆,同比增长103.53%;销售完成15.65万辆,比上月增长6.69%,累计完成84.28万辆,同比增长82.44%;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朱一平判断,以上数据基本上可以表明全年汽车产销390万辆,其中轿车160万辆的预期有望突破; 显然,这一数据已远远高于2005年全年汽车需求271-309万辆,轿车110-121万辆的预测数;第二节国内汽车行业的高额利润一、超过平均利润2倍,30%以上汽车业利润居高不下根据最新的统计,今年上半年14户国家重点汽车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2146亿元,增长46.6%,增速同比提高24.3%;实现利润179.9亿元,其中,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三大汽车集团合计盈利167.5亿元,占汽车行业重点企业盈利总额逾93%同比增长近97%;合计增利82.4亿元,占汽车行业重点企业增利额的91.4%;相对而言,没有今年这么火爆的2002年,汽车行业销售收入仍然达到1515亿元,实现利润431亿元,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8.45%;而这个28.45%仅仅是整个行业的数据,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刘世锦博士估计,国内汽车生产业的利润在30%以上甚至高达35%;而目前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最高在10%至15%之间,汽车业的利润已经是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2倍以上;第二章旺盛需求和高额利润诱惑下的产能扩张和新投资者的冲动第一节产能扩张一、三个奠基:一汽规模要翻番一汽把建厂50年的庆典活动具体成了长春一汽红旗轿车10万辆新基地、一汽-大众轿车二厂、解放卡车18万辆新基地的奠基以及长春一汽丰越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在以上四个活动中,一汽-大众轿车二厂无疑是重头戏,这个新厂将由其股东一汽集团和德国大众共同出资13亿欧元,于2007年建成,届时产能将达到33万辆;另外,一汽-大众的旧厂也将投入3亿欧元进行扩建,使其生产能力从目前的20万辆扩充至33万辆,到2007年,一汽-大众年产能达到66万辆,达到国际主流生产厂的规模;据了解,一汽集团2002年产量达58万辆,今年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力保销量90万辆;又根据对一汽新规划的了解,2008年前后,一汽的产能将达到200万辆;二、上海通用:迅速扩张上海通用,将利用股东上汽和通用所留利润投资至少20亿元人民币以上,对原上海金桥工厂进行扩建,扩建后光上海基地的产量就可达20万辆以上,加上上海通用烟台基地10万辆的产能,上海通用的产能将迅速扩张至30万辆以上;三、组装佳美:丰田计划30万辆丰田公司最近在中国的“动向”是与广州汽车工业携手投资300亿日元生产中高档轿车“佳美”,当年计划生产3万辆;丰田汽车公司社长张富士夫还表示,如果得到中国政府认可,合作双方年内即可建立各出资一半的合资公司;届时丰田公司将从日本运来零部件,组装生产“佳美”,并在此后逐渐提升在华生产能力,计划中的长期生产能力为20万至30万辆;四、积极参与:日产目标锁定90万辆东风与日产合资后广州风神日产阳光正式下线,风神产量大幅提高;作为日产的排头兵国产阳光肩负使命,在未来三年中,日产将有六款新车实现中国造,平均每年出两款新车,后来者的日产来势凶猛,他们预计用7年时间,即2010年要在中国形成90万辆的生产能力,加快在中国的扩张速度;五、小厂要翻身:“海马”扩产15万辆近日海南马自达对外宣布,正在进行的总投资约12亿元的三期工程建成后,海马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5万辆,是现在产能8万辆的近一倍;今年,海南马自达销售目标为5万辆;这个数字将彻底扭转海南马自达在业界的“小厂”形象;除了产能扩充外,海南马自达还在积极进行销售服务网络的扩张,年底,海马的4S店将由现在的65家扩充到120家;六、加价持续“广本”明年产量翻一番饱受产能影响的广州本田,成为扩产决心最大的厂家;记者了解到,24万辆产能的扩建工程将在今年底完成,预计投资40多亿元,春节前后便可投入生产,比目前的12万辆增加一倍;此次产能改造离上次时间还不到一年,明年下半年,广州本田还将在现有厂房的基础上,扩大生产面积,达到62万平方米;第二节新投资者的冲动一、投资汽车一窝蜂58家粤企也疯狂广东省目前拥有汽车生产型企业8家,组装企业48家,全省各类汽车厂商共58家,2002年广东省共生产汽车万台,比上一年增长%,其中轿车产量为万台,同比增长%;1、美的难挡诱惑2002年汽车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华南地区亦如火如荼,轿车市场广本、风神项目堪称经典案例,MPV市场除了广本奥德赛、柳汽风行、东南汽车的得利卡、富利卡外,2002年底又增宝龙汽车;现时家电企业美的股份有限公司也走到汽车业门口;美的汽车项目经理李凯说,“现在家电利润空间已缩小到极致,为了寻求长远的发展,美的不得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汽车目前是最佳的选择;”他称,“美的经过多年发展,已积累150亿元资金;而目前大客车的毛利率为20%,纯利为7%-8%”;李凯表示,美的目标主要锁定城际运输用汽车,“目前暂不会将重点集中在城市公交车领域,如果未来发展顺利,则会考虑投资轿车”;广州宝龙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4月,前身为金安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是国家定点生产、改装防弹运钞车的企业之一,固定资产近亿元,拥有年产4000台运钞车的能力,生产包括宝安华夏、龙行九州等几个品牌;2002年7月宝龙进入MPV,投产升7座、11座商用车,10月29日,宝龙举行5万辆商用车产能改造工程奠基仪式;11月宝龙推出TBL5028商用旅行车;宝龙汽车董事长杨龙江表示,以宝龙为主的增城三江汽车城首期规划用地100公顷,建设期12个月,总投资12亿人民币,2003年计划生产1万辆各类轻型客车,产值20亿元,2004年生产25000辆,2005年将达到5万辆,产值达到100亿元;之后,宝龙和浙江吉利一起被称为“民营汽车企业双子星”;6月,宝龙宣布对旗下的MPV车型重新进行品牌整合,形成“菱麒”、“菱骏”、“菱惠”三大系列,分别攻占MPV市场的高、中、低端;整合后的宝龙菱骏多功能商务车调整了价格,其中菱骏标准型价格由原来的万元调整为万元,豪华型由原来的万元调整为万元,产品价格直接挑战同类市场产品;对此,业内资深分析员钟师表示,在奥德赛、柳汽与得利卡的降价声中,宝龙能否胜出现在很难说,因为小型MPV市场并不大,“但随着MPV进入家庭,未来发展空间还是有的”;2、难题凸现投资汽车的不仅宝龙和美的,今年4月20日,广东金星重工业公司与马来西亚宝腾集团合资,在虎门成立金星宝腾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广东金星将生产莲花跑车和嘉华轿车、多功能车及休闲运动等多种车型;目前此项目已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生产车型也已确定;而且,广东不久将迎来另一个汽车业巨头;据称,丰田汽车也将与广州汽车集团联姻,将在“广州南部的新兴工业区”,总投资300亿日元,于2005年开始生产“佳美”轿车,初期计划生产轿车3万辆,未来产能将达到30万辆;对广东此一轮的汽车投资热,汽车业分析员钟师认为,广东轿车之所以能够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主要得益于关税的保护;因为广东汽车业无论国产化率有多高,使用毕竟还是国外厂商的技术,说到底还是组装车;但根据世贸组织的协定,到2006年7月1日进口整车三大车型的关税将降到25%,零部件降到10%,进口配额与进口配额证全部取消,其时汽车企业头顶上的保护伞将基本消失,现在不断新增的汽车投资厂商将面临最为严峻的考验;二、浙江民企借壳造车忙浙江的民营资本有多雄厚举个例子就能让人吃一惊:民营企业盘踞的萧山市工业用电量就相当于整个广西省;浙江有多少民营企业有造车冲动坊间说法是,有40多家欲在汽车产业中流击水;细细数来,这其中有大器已成的鲁冠球、李书福,还有更多像华翔周辞美、杭挂陈永兴、中誉童江亮这样的新贵;没有人敢低估浙江民营企业在新一轮造车热潮中的实力,尤其在浙江民企独霸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半壁江山的情况下,民营资本更成为浙江跻身汽车工业大省的中坚力量;7月14日,本报记者赶赴杭州获知,目前浙江省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四大方针已定——以万向集团为核心,形成浙江零部件产业基地;以吉利为龙头打造浙江省的轿车基地;以东风杭汽为龙头,整合形成客车基地;以中汽商用为核心,打造一个特种车基地;据了解,浙江省有关部门现在还没有就这一思路正式形成文件,但是省政府已批给万向集团80平方公里编者注:此数据可能有误的土地,作为新的生产基地;民营企业四居其三,浙江汽车工业民营挂帅的特质已表露无遗;1、2000万一个壳今年38岁的陈永兴,从“陈总”摇身变为“陈老板”仅仅用了3年时间;1997年,陈永兴接手杭州杭挂机电有限公司;杭挂的主要业务是改装车、农用车和直流电机,由于效益不好,当年杭挂帐面赢利只有2万元;接手杭挂的3年间,陈永兴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为杭挂攒下几百万资产;2000年陈永兴依靠2000万元银行贷款,买下了杭挂,从总经理变为老板;身处中国汽车的流金岁月,自己做老板的陈永兴已经不甘心只在农用车和改装车行业小打小闹;2002年他瞄准了国内特种专用车市场;理由是,目前国内好多车种没有开发出来,“我可以举个例子,中国改装车目录是300多种,国外有3000多种;”陈永兴说;让陈永兴心里有底的是,特种车进入门槛并不高,而且利润可观;“一般企业年产量都在200-300辆的规模,而且技术含量越高产量越少;我去日本参观过一个冷藏车厂,只有200多人,一年产量300—400辆,销售额2亿美元,利税5000万美元;”但是,与当年李书福一样,这时的陈永兴一直为目录伤神;“我和浙江的一些整车生产资格汽车企业谈过,他们兴趣都不大,谈得很累;现在国内有整车牌照的企业100多家,许多整车厂都是原来交通部门的下属企业,这些企业不缺钱;他们不用生产整车,靠吃建造收费站这样的业务,就能活得很好,所以要价都很高;”2001年,中央直属企业改制;陈永兴得知,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下属的中汽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由于没有经营实体,正在寻找合作企业;陈永兴随后赶赴北京竞标;1993年3月,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吸收几家大的专用车厂家和两大研究中心入股,成立了“中汽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主要任务是组织各类专用车的生产、开发和销售;由于自己没有实体,中汽专用一直扮演的是类似行业协会的角色,杭挂是中汽专用的挂靠单位;在多家企业的竞争中,陈永兴不谈收购价格,而承诺人员安置的策略,最终低价竞标成功;2002年4月,双方签定整合重组协议,中汽专用变更为中汽商用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中汽商用;5月,中汽专用通过申请车辆产品公告及目录变更,把所有产品转入更名后的企业,随后,把整个公司的生产基地搬迁到了杭州;经过如此运作,没有专用车生产目录的陈永兴,手里一下拥有了中汽专用的100多个产品目录;手里拽着100多个目录的陈永兴,现在已经确定了三个方向:一是生产厢式冷藏车,另外是道路机械车清障车、垃圾车,还有通讯车辆;他将在这中间选择一个;陈永兴认为,专用车的客户相对比较集中,销售上的投入相对也要会小一些,这有利于小企业更好生存和管理;目前,在紧邻杭州的富阳,陈永兴已经征地520亩,作为中汽商用的生产基地;陈永兴的目标是,三年实现销售产值20亿,利税1亿元;现在,陈永兴正和日本富洛哈夫公司合作生产冷藏保温专用车,与美国阿尔泰克公司合作生产电力作业车、通讯装备特种车;2、买股入市一直以来浙江支撑着整个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半壁江山,一汽、东风、上汽每年有50%的零部件采购来自浙江;有雄厚的零部件制造基础,民营资本活跃的浙江省并不甘心行走于汽车产业的边缘,从1999年起,以李书福为代表的浙江民企纷纷得陇望蜀,开始涉足整车制造;2003年5月名不见经传的宁波华翔悄然进驻中兴汽车,以6000万元受让华晨%的中兴股份,成为新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股东;与4年前和华晨汽车闪电接手中兴汽车一样,华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中兴的重组;华翔过去是上海大众、长春一汽、美国通用等企业的零配件供应商;2002年,华翔实现产值12亿元;因不甘心在汽车业当配角,今年5月正式入主国内皮卡三甲之一的中兴汽车;同样是一个让业界陌生的名字;2003年4月3日,萧山童江亮与武汉经济开发投资公司、武汉轻型汽车公司分别出资8000万元、1500万元和500万元,注册成立武汉中誉汽车有限公司,并接手万通的生产设备和产品目录,继承万通品牌;4月17日,初次涉水的童江亮,在武汉向蜂拥而至的媒体放出毫言:“年底前出产20辆单价在200万元左右的高档客车,预计到2008年,中誉汽车的产值将达到50亿-100亿元;”就在童江亮信誓旦旦之时,3月底,另一家浙江摩托车企业万丰奥特推出了第一款商务车——万丰速威;进入6月,“波导要砸50亿元进入汽车行业”的标题频频见诸报端;半年间,即发生四桩收购案;来自浙江有关部门的统计,从迄今为止惟一一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吉利集团,到最近相继买股份入行的宁波华翔、浙江万丰,萧山中誉,以及正在进行电动车研制的万向集团,浙江进军汽车整车制造的民营企业已接近十家;其中大多数企业是从汽车相关行业杀入;3、走非主流路线和杭挂一样,其他的浙江汽车企业都是选择规模要求不高的商用车市场,中誉、横店、铁牛都是做客车,万丰的皮卡也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现在正开始生产商务车;在新一轮造车热中,浙江民企纷纷选择了非主流车型;陈永兴认为,“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但是资本分布比较分散,造轿车对规模要求太高了;我们这种选择是明智的;”目前,童江亮最想要的轿车目录还是一张画饼;2002年,中誉销售收入为18002万元,净利润万元;杭州中誉特飒客汽车有限公司是童最初准备搭建的理想平台:中美合资、总投资2亿美元、坐落于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但是,童的主业是房地产,其手头最大的项目是地处萧山的中誉现代城;他手头的资金并不宽裕;最近一段时间,童江亮正在四处出击,频繁接触杭州银行界;2003年6月,金信信托“中誉现代城房产集合资金信托项目”募集成功,募集资金额度5000万元,预计收益率%,期限为二年;童江亮希望这笔钱用于中誉在房地产业的发展,而腾出力量再实现中誉在汽车产业的布局;第三章中国汽车产业过热呼----两种观点的碰撞第一节三成车贷坠黑洞汽车业投资过热一、山雨欲来来自发改委的消息称,眼下一项针对汽车产业投资过热的调查正在进行中;此项调查由发改委发起,并委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具体实施;调查的重点是,各地一些濒临破产或效益不佳、规模小的整车企业盲目上汽车项目;据了解,整个调查报告已成文,并上报到发改委;发改委政策产业司有关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我们确实对汽车产业投资热进行调查,但所有内容都保密;”这令汽车业许多人士诚惶诚恐,他们猜测——下一步会否有限制汽车投资的措施出台与此呼应的是,7月3日,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颁发关于举办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网上申报培训会的通知,134家整车企业名列其中;通知称,“为了保证公告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我司将对各车辆生产企业名称、注册地址和生产地址等信息进行登记核实;”今年4月28日,新的汽车产业政策草案修改完成;一周后,征求意见稿出笼;此前,各大汽车企业已通过各种渠道提前拿到文本,而一些中小企业也忐忑不安地研究起来;新政策意见稿提出政策目标——产品法制化管理,扶持骨干企业,强化营销服务体系,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初衷意在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提高汽车产品市场的竞争力;熟知内情的有关人士私下表示,中汽协此次调查汽车投资热,正是汽车产业政策正式出台的前一个步骤;下一步可能会对那些有整车生产资格而没有规模和效益的企业有所措施;7月16日,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告诉记者:“由于目前许多大汽车企业集团纷纷扩产,而民营资本也不断在进入汽车产业,造成了整个汽车产业的投资热;”贾新光在业内一直是不赞成用行政手段干预汽车产业发展的民主派;据贾新光介绍,早在1972年,中国曾出现汽车工业投资过热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家用轿车需求的大量产生,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第二轮汽车投资热正在到来;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汽车产业要防止投资过度”可能不会停留在嘴上了,实质性的动作或许不久就会开始;二、1000万辆的速度发改委开始的整肃行动,无疑与近年来不可遏制的汽车投资热密切相关;自1999年以来,汽车市场正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按照贾新光的预测,2003年的增长幅度即便不会超过去年,也会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将依靠私人购车因素的推动;整个产业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赢利前景,吸引了众多的投资拥向汽车产业;原有生产企业纷纷加大投资,产能产量快速增长;新投产企业也纷纷上马;2002年,汽车业固定资产超过3000亿元,工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汽车总产量超过30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近20家民营企业进军汽车整车生产,范围涉及轿车、皮卡、商务车和客车;在这些造车民企中,吉利造轿车;中誉、横店、铁牛做客车;华翔入主中兴汽车,致力于皮卡和越野车的生产;万丰凭借皮卡已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现在正开始生产商务车;尤其是民间资本雄厚的江浙一带,已然是新一轮汽车投资热的“重灾区”;今年5月,一份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报告称,目前我国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已达100多家,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17个省市生产轿车,23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全国汽车产能已达550万辆以上,轿车产能已达250万辆以上,已大大高于市场容量;这份报告指出,从目前投资势头看,未来几年生产能力还将大幅上涨,到2005年整个中国的汽车产能可能达到1000万辆;一旦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减缓,相当多的产能将被闲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但是,产业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投资分散、研发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诸多业内人士对此感到担忧;今年早些时候,高盛公司的报告认为,尽管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增速居全球之首,且投资回报也异常丰厚,然而最快两年后,将开始出现产能过剩和价格大降的困境;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修改汽车产业政策,还是对汽车过热进行调查,都是看到了各地兴起造车运动的现实,意在控制重复投资;实际上,汽车市场井喷式的增长,不仅导致了整个产业投资过热,而且已波及到汽车产业的其他领域;今年6月底,人民银行发出了整顿汽车信贷的通知;在央行发布给四大银行各地分行的文件通报中,央行点名通报了“山西临汾15亿元汽车贷款无法收回”一事;据悉,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汽车信贷余额已达945亿元,并以两位数的速度激增;汽车消费信贷,已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领域最为红火的业务之一;为争夺客户,许多办理汽车贷款业务的经销商提供了众多的优惠条件;如无需担保人、无需保险费甚至提出零首付等;这其中隐含巨大风险;银行业有关人士说,目前已有30%的私车贷款无法收回,发展下去后果将十分严重;三、强化政策之手汽车产业是收还是放业界一直有完全对立的两种意见;但是政府部门则一直倾向于收;2001年7月7~8日在天津的一次会议上,时任外经贸委工业规划司副司长的苏波表示,“我们是否已经到了足够的富裕程度,可以将过去已经投在了国营企业上的成千上万的国家资产抛弃不顾,以交换充分全面的市场竞争,从而推动产业进步和技术升级”苏波认为,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有责任照管好这些资产;实际上,汽车业投资分散由来已久;政府也一直通过加强投资审批、严格行业准入等措施,提高行业集中度,扶持形成几大集团,但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近年来,汽车投资热不降反升;造成汽车产业这种“多点开花,产能飙升”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在国家的扶持下,大汽车企业集团拼命兼并扩张;另一方面,一些濒临破产的小企业利用现成的壳资源“借尸还魂”;由于目前有整车生产资格的企业超过了100多家,想进入汽车产业的新企业可以借助一个成型的“壳”撬开市场,再以低价格挤占传统巨头的市场空间;而这些壳资源许多都由地方政府审批;为防止新一轮盲目投资,今年4月出台的新汽车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首先拿汽车项目审批权开刀;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八条规定:“鼓励现有汽车企业现地或异地增加产量品种,或兼并、联合其他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原则上不再批准上述范围外新建的汽车生产企业;”并删去了原来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汽车工业重点产品的投资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可按股份制方式筹资”的条款;。
年度產品名稱單位產量比上年增長%汽 車萬輛727.927.6其中:轎車萬輛386.939.7汽 車萬輛888.722.1其中:轎車萬輛479.824汽 車萬輛934.55 5.1其中:轎車萬輛503.75汽 車萬輛#######48.2其中:轎車萬輛748.548.6汽車萬輛#######32.4其中:轎車萬輛957.627.9時間指標累計生產量累計銷售量產銷率(%)產銷率比上年期末庫存比年汽車(萬輛)267.3271102.1-0.9-15.3轎車(萬輛)136.2140.2104.40.7-35汽車(萬輛)622.9633.4101.7 1.8-17轎車(萬輛)322.8332.8103.1 3.7-32.8汽車(萬輛)983.3#######102 1.2-5.5轎車(萬輛)526.3537102.1 2.6-18.9汽車(萬輛)##############98.9-0.837.5轎車(萬輛)749.2745.899.60.4 3.3汽車(萬輛)458.9466.2101.5-1.7-10.5轎車(萬輛)237.1239.6101.1-4-11汽車(萬輛)908.4934.8102.9-0.3-15轎車(萬輛)458.5460.4100.4-1.7-1汽車(萬輛)##############99.9-0.3-1.3轎車(萬輛)680.8682.5100.3-0.7-12汽車(萬輛)##############98.90.529.7轎車(萬984977.599.3-0.321.2车型4月份01-4月环比增同比增同比累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09年第一09年第二09年第三09年第四单位:辆10年第一10年第二10年第三10年第四中型3471961477114851%364%94%紧凑型144270605549-347%129%-222%SUV120169505307-145%806%1101%中大型115749503427-587%-840%-553%小型100665481926-752%297%5%微型4543521380079%915%-45%豪华型29752112770-52%137%81%MPV29324123960-636%-1025%-699%跑车55550%300%-59%新能26167-66%79%319%。
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汽车产销量数据是衡量汽车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二、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报告和数据公开信息。
数据时间范围为2000年至2020年。
三、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分析1. 总体趋势根据数据统计,2000年至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呈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具体数据如下:年份产量(万辆)销量(万辆)2000 200 1802005 500 4802010 1800 17502015 2800 27002020 4000 390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产销量在过去20年间增长了20倍以上。
这表明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2. 汽车类型分析根据数据统计,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销售类型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和新能源车。
具体数据如下:年份乘用车销量(万辆)商用车销量(万辆)新能源车销量(万辆)2010 1500 250 502015 2400 250 502020 3500 350 10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乘用车销量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商用车销量相对较稳定。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车销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3. 汽车品牌分析中国汽车市场涵盖了众多汽车品牌,本文将对其中的几个知名品牌进行分析。
具体数据如下:年份品牌A销量(万辆)品牌B销量(万辆)品牌C销量(万辆)2010 300 200 1502015 600 400 3002020 1000 800 60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品牌A在过去10年间保持了较高的销量增长,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
品牌B和品牌C的销量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四、结论根据对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中国汽车产销量在过去20年间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体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通用6篇汽车市场调查报告分析篇一据有关统计,20某某年1-3月份,全国轿车生产量为531779辆,比20某某年同产量567119辆下降6.23%,全国轿车销售量为560016辆,比20某某年同期销564114辆下降0.72%。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某某年1-3月份,全国型轿车生产量为121976辆,比20某某年同期产量87399辆增长39.56%,全国型轿车销售量为121842辆,比20某某年同期销量87528辆增长39.56%。
20某某年1-3月份,国内微型轿车在国内轿车的市场份额达到21.767%,比20某某年同期的市场份额15.52%提高了6.24个百分点。
国内微型轿车市场的走强,首先得益于政策环境面的根本改善,继去年下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扶植和鼓励节能经济型轿车发展的法律法规后,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再施重拳:今年两会期间,节约能源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形成的共识,4月初,北京市环保局高管在谈到今后北京私人汽车发展方向和规划时,首次明确支持首都小排量微型轿车的发展;其次,3月份国内汽油价格再次上调、4月份中石化汽油批发价格每吨上涨150元、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期货原油价格达到创纪录的每桶60美元,汽油费用支出的不断增加,促使人们在购车时对汽车的使用成本,油耗指标的关心大大提高,节能省油的微型轿车无疑成为首选;另悉,近日财政部发出了《新的汽车消费税征税办法和税率》的征求意见稿,新办法可能把排量在1.0升及以下汽车的消费税税率降至1%或取消,具体调整有望在今年年内完成。
制定新的消费税征收办法是为了配合国家“对小排量汽车鼓励消费和对豪华车一类奢侈消费品加收消费税”的产业政策,以达到鼓励购买小排量车,改善车市消费结构的目的。
20某某年是我国汽车业变革的一年、成长的一年。
奇瑞出口美国、陆风出口欧洲……多家本土汽车制造商不断攻克着国际市场。
20某某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销累计570.77万辆和575.82辆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3.54%。
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1. 汽车市场概况:汽车行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行业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
近年来,全球汽车销量稳步增长,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球汽车行业的
增长。
2. 地区市场分析:汽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发达经济体市场饱和,增长相对
缓慢,而新兴经济体市场增长迅猛。
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发展迅速,成为全
球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3. 汽车类型市场分析:汽车市场按照车型可以分为轿车、SUV、MPV等多种类型。
近
年来,SUV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要增长引擎。
此外,电动
车市场也在逐渐兴起,受到政府政策和环境要求的推动。
4. 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分析:全球汽车市场品牌竞争激烈,一些传统汽车巨头如丰田、
大众等品牌在全球范围内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但是,新兴的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
正在崛起,为新品牌如特斯拉等提供了机会。
5. 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未来汽车行业将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将推动电动车市场的发展。
同时,自动驾驶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将改变汽车行业的
格局。
此外,汽车共享和出行服务等新模式也将对传统汽车市场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汽车行业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汽车厂商需要不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竞争
中获得优势地位。
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从全球汽车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汽车消费大国最终都成为了汽车制造大国,而且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成长期与本国汽车消费的快速成长期高度相关。
产业转移将显著提高中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
基于广阔的国内市场、显著的劳动力要素优势、相对完善的制造业发展基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将得到快速提升。
我们维持汽车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全球产业链的承接者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分析判断,与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认为应该从全球产业分工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汽车行业。
未来五到十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关键时期。
单纯从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导出对行业发展前景和利润水平的预期则显著低估了发展潜力。
产业链的全球配置是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的根本性格局变化,“到中国去”已经成为趋势,使中国有望获取更多的汽车价值链环节。
产业转移将显著提高中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
基于广阔的国内市场、显著的劳动力要素优势、相对完善的制造业发展基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快速提升。
国内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加入WTO和国内经济增速高位运行,汽车需求一直维持相当的热度。
随着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商用车稳健成长且市场竞争结构趋向合理;乘用车价格的大幅下降和人均收入提高的综合作用,导致需求快速增长。
2007年上半年,汽车消费需求量增长23.3%,维持在相对高位,也是入世6年来第四个增速超过20%的年份。
中国汽车特别是轿车普及率处于非常低的位置,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收入的快速提高,轿车普及率将会有良好表现。
从区域来看,由于中国存在显著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轿车消费将逐步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向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梯次推进。
当前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乘用车千人保有量与北京比仍然很低,但这些省份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2000美元,将进入汽车快速发展时期。
汽车市场销量现状分析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汽车市场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其销量情况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汽车市场的销量现状,为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数据来源与方法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行业研究机构、政府统计机构、厂商公开数据以及互联网公开数据。
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等。
汽车市场总体销量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整体增长的态势。
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了2500万辆,同比增长5%。
然而,2020年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响,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出现了下降,同比减少了2%。
这一下降主要是由疫情期间购车需求下降和经济不稳定所导致的。
汽车市场细分领域销量分析乘用车市场乘用车市场是汽车市场中最大的细分领域,其销量占据整个汽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根据统计数据,乘用车销量稳步增长。
2019年,乘用车销量达到了2000万辆,同比增长了8%。
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乘用车销量有所下降,同比减少了4%。
商用车市场商用车市场是汽车市场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商用车销量在过去几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其中,卡车销量占据商用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2019年,商用车销量达到了500万辆,同比增长了3%。
然而,2020年商用车销量减少,同比下降了1%。
销量排名分析品牌排名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别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吉利汽车。
这三个品牌在中国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其销量占据整个市场的相当大份额。
车型排名在车型排名中,SUV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王者。
SUV的销量在过去几年不断攀升,其占据整个乘用车市场的一半以上份额。
其次是轿车和MPV,销量分别占据乘用车市场的约30%和10%份额。
影响销量的因素分析经济因素经济是影响汽车市场销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1. 市场概述:汽车行业是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需求不断增加。
2. 市场规模:目前全球汽车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
中国是最大的汽车市场,每年都有大量的汽车销售。
其他重要市场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等。
3. 市场增长:尽管全球汽车市场在过去几年中遇到了一些挑战,如经济下滑和贸易争端,但未来几年仍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特别是新兴市场,如中国和印度,预计将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4. 竞争态势: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国际汽车制造商和本土企业。
技术创新、品牌声誉和价格等因素都对市场份额产生影响。
5. 消费者趋势: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
他们更加关注燃油效率、环境友好型和智能化技术等方面。
此外,消费者对共享经济和汽车共享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
6. 技术创新:汽车行业正面临着技术革新的浪潮,如自动驾驶技术、电动汽车、互联网车联网等。
这些新技术将改变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优势。
7. 政府政策:各国政府对汽车行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保。
例如,许多国家正在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并提供政府补贴和优惠措施。
总之,汽车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化。
企业需要关注消费者需求和技术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并适应市场变化。
同时,政府的政策和法规也将对市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汽车行业的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
1. 市场规模: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庞大,销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
2. 产销质量: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能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多个国内品牌在设计和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3. 新能源汽车: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
二、问题分析
1. 车辆环保标准:当前,国内汽车排放标准仍然滞后于发达国家,需要加大对车辆环保标准的要求。
2. 品牌竞争:相对于外国品牌,国内汽车品牌在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方面还存在差距。
3. 充电设施建设: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设施建设不足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瓶颈。
三、对策建议
1. 车辆环保标准:应加大对汽车排放标准的要求,鼓励企业研发更环保的汽车技术,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技术创新:汽车制造企业应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汽车的技术水平和品质。
3.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
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充电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
4. 品牌建设:汽车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认可度,增加竞争力。
在当前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需要汽车制造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汽车的技术水平和品质,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市场的需求。
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汽车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和充电设施建设,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市场概述:汽车行业是一个庞大且充满活力的全球产业,涵盖了车辆制造、销售、维修和配件等多个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重要来源。
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汽车行业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万亿美元。
尽管汽车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差异,但平均每年全球汽车销量稳定增长约2%左右。
中国、美国和欧洲是全球汽车市场的三大主要消费国。
市场趋势:1. 新能源车: 在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政府对减少碳排放的要求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在市场份额上的增长明显,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2. 自动驾驶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汽车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这一技术的发展将不仅改变用户的出行方式,也将对整个交通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3. 车辆共享: 车辆共享概念的兴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
共享经济的模式正在改变传统汽车购买和拥有的方式,以及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市场竞争: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品牌包括丰田、大众、福特、通用汽车和本田等。
中国的汽车品牌在销量和市场份额上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例如比亚迪、长城和吉利等。
此外,科技公司如特斯拉也进入了汽车市场,并通过创新的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改变了传统市场格局。
市场挑战:1. 燃油价格和环境规定: 油价的波动和环境规定的制定对汽车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价格上涨可能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力,而环境规定的加强可能会增加汽车制造商的成本。
2. 技术进步: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商需要不断进行研发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需求和应用,对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场前景:尽管面临一些挑战,汽车行业的市场前景仍然乐观。
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辆共享将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
此外,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增长也将对全球汽车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8年汽车市场分析报告【报告名称】: 2008年汽车市场分析报告【关键字】: 汽车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来源】: 中商情报网一、08年汽车工业走势1、总体评述A、08年中国汽车市场创历史新低经济环境压力与消费低迷同步出现,08年中国汽车市场遭遇严峻的低增长压力。
相对于04年的乘用车低增长和05年的商用车负增长,08年乘用车与商用车同步大幅下滑,这是历年少有的严峻局面。
而且从年末走势看,12月的生产收缩明显大于销售的下滑幅度,市场信心仍处于更严峻的危机中。
B、乘用车与商用车殊途同归08年国内商用车受宏观经济下行以及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而处于景气下行周期,同时世界经济的衰退导致国际市场需求同样快速下滑,商用车的低增长仍将延续一段时间。
乘用车的低增长与商用车影响因素不同,但结果相同,这体现出内需出现问题,小排量车市场萎缩,私车普及受阻。
此时出台产业政策的意义重大。
C、 09年乘用车市场不容乐观出口市场快速萎缩。
2009年国际经济的衰退不会到底,指望扩大整车出口来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改善已经不现实。
08年12月份,乘用车出口同比萎缩了50%,因此2009年乘用车出口肯定萎缩到比2007年的水平还低。
要弥补这个损失,国内市场最少要多增长2.5%。
公务用车继续滑坡。
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必然造成今年的财政出现赤字,这必然要大幅度的压缩行政开支,使公车市场萎缩。
而且公车是在去年萎缩的基础上继续萎缩,估计2009年公车市场比2008年下滑10%以上。
这就要求私家车市场增长3%以上才能持平。
商务用车需求减少。
企事业单位用的商务车的市场复苏慢于国民经济的复苏,这也要依赖于私家车市场的提前复苏,使私家车销售要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他也要求私家车市场再多增长3%以上,才能使今年的乘用车市场与去年持平。
进口车市场负增长。
去年9月份前,进口车增幅很高,而且3L以上的大排量轿车和SUV 占了一多半的份额,国家对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大幅增加后,市场已经严重萎缩,2009年进口车市场没有好消息,也需要国产车挑起此重任。
D、消费拉动是中国汽车增长的最大机会12月的乘用车市场受到春节前购车潮的季节规律和成品油降价的刺激而终端大幅走强,厂家销量受零售市场拉动而出现环比11月的大幅拉升。
08年4季度的市场走势规律完全改变。
成品油消费税的改革和价格下降是消费回升的重要支撑,随着国家振兴汽车工业的利好政策出台,消费信心也受到较大鼓舞。
09年的乘用车市场依靠政策调整带来的消费环境改善将改变负增长的局面。
E、消费环境决定中国汽车发展命运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主要依靠内需的拉动,海外市场如果没有内需的有效支撑也难以有效突破。
06年以来的国内乘用车市场主要问题就是内需疲软,这主要体现在小排量车的低增长上。
09年拉动汽车市场复苏主要依靠小排量车的市场回暖,而消费环境是促进小排量市场回暖的重要前提。
此次燃油税改革和免除养路费就是对市场增长的有效促进。
1.6升以下车型购置税的减征又是对购买环节的刺激,这几项措施从购买、保有、使用等核心环节改变了消费环境,对私车普及意义重大。
而私车普及是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最大机会,06-08年的轿车占汽车市场份额始终在53%左右没有突破,其核心问题就是前两年的消费环境恶化。
此次改善消费环境对中国汽车市场尽快走出低谷的促进意义重大。
F、利益平衡导致刺激内需效果打折改善消费环境和有效刺激乘用车普及需要大力改善消费环境,而这些改善牵扯的部门与地方利益重大。
而各地政府的抑制消费的土政策抬高了消费门槛,严重抑制了中等收入群体的购买欲望,因此形成抑制消费的阻碍。
例如部分城市的养路费附加费等政策并未随养路费而取消,这些费用对普通家庭的购车需求抑制很大。
而地方税费政策背后的利益也是目前中央难以控制的。
G、中国汽车企业管理水平仍较低08年中国汽车市场低增长,其中的大集团表现较好,而独立车企表现较差,尤其是部分国家部委和地方的车企竞争表现不佳。
中国乘用车企业并没有经历有效的市场淘汰,经营管理体系和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
即使是相对较强的汽车企业的运作也有较大问题。
目前的海外并购后出现的问题就是中国企业经营和企业文化差距的体现。
H、CKD组装是08年车市唯一高增长市场08年CKD乘用车销量13.6万台,同比增长16%,这是乘用车主流品种中的特色市场。
CKD装车的主力车型是轿车,其中1.6-2.0升的国产化新车型是CKD装车的主力品种。
由于经过多年布局,跨国集团产品倒入基本完成,08年的车用车合资品牌全新车型并不多,改款车型是主力。
CKD装车的高增长体现出跨国集团应对中国市场的新动向。
此轮WTO汽车零部件整车特征的中国败诉为跨国集团的中国市场战略进一步敞开大门。
而目前各方对此的关注度不高,这是很危险的倾向。
09年的世界贸易保护和针对中国的贸易利益争夺会更加激化,中国应该有效提高应对进口零部件的贸易保护措施。
否则损失的是汽车整车企业的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2、08年总体汽车市场增速创近年新低图表1乘用车03-08年表现对比分析单位万台,%08年1-12月汽车产量934.5万台,同比增长5.21%,较1-11月的增速下降2.76个百分点,下滑速度稍有减缓;汽车销量938.05万台,增长6.7%,较1-11月的增速8.52%下降1.82个百分点。
08年汽车市场走势异常,经过8-9两个月的剧烈下滑,10月汽车销量回升,11月继续大幅下降,12月稍有回升。
这主要原因是市场下滑背景下的月度影响因素快速变化,与历年特征反差较大。
汽车1-12月产销率100.4%,其中12月产销率118%。
12月生产调整较剧烈。
12月生产同比下降24%,销售同比下降12%。
08年2季度以来乘用车销量累计增速超越商用车,乘用车相对较好态势越来越明显。
08年1-12月乘用车累计销量675.6万台,增速7.27%,增速较1-11月的8.87%下降1.6个百分点。
而商用车1-12月累计销量262.5万台,增速5.25%,较1-11月的7.65%下降2.4个百分点,这是商用车连续7-12月共6个月出现累计增速的保持近3个百分点的下滑速度,商用车减速压力仍较大。
3、12月汽车销量未创下半年新高图表2中国汽车厂家04-08年销售走势08年的12月的汽车销量74.2万台,环比11月的68.5万台增长5.64万台,环比增长8.2%。
其中乘用车环比增长11.8%,而商用车环比11月下降3.3%。
历年的12月均处于销量拉升期,但08年的12月拉升弱于06年同期表现,以至12月汽车销量低于9月,近年首次未创出新高。
由于08年销售季节性旺销规律变化,因此乘用车压力相对较轻。
从4季度的累计销量看,汽车08年4季度较07年同期下滑8.2%,其中商用车下滑20%,乘用车下滑4%,乘用车与商用车市场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商用车的压力主要是07年以来商用车需求超强和08年上半年的提前消费影响,08年下半年必然是需求真空期,虽然有经济下滑影响,但商用车实际压力稍小。
4、历年汽车大类车型走势对比图表 3汽车各大类车型近年走势对比08年前期拉动汽车市场增长的特点是偏商用的增长较好,主要增长动力是货车,以及货车非完整车辆。
而影响汽车增长的主要车型是MPV 和轿车,MPV 成为年度负增长的车型。
3季度以来商用车全面走弱,速度下滑较快,但仍比05年同期要好一些,而乘用车虽 5、07-08年汽车月度增长分析表 4中国汽车月度总体走势特征08年12月汽车同比下滑8%,这相对于07年12月的10%的较高增长反差巨大。
12月 08年7月以来商用车连续同比负增长,且下滑不断加速。
乘用车则出现8月和11月两 6、07-08年汽车主力车型月度销量走势图表 5汽车各主力车型月度销量走势轿车、微客、货车是汽车市场的3大主力车型,其走势规律各不相同。
微客作为广义乘 08年12月轿车、SUV 、客车表现较好,环比增长均在16%左右,货车、MPV 等车型都 7、汽车主力车型月度产销走势图表 6 汽车主力车型月度产销特征08年12月的汽车产销率达到118%,而10月和11月的产销率均是100%,12月的产然增速回落较慢,但已经超出历年的正常下滑状态,需求疲软是主因。
但08年微客表现依旧较平稳。
图的乘用车和商用车均出现回升走势,但两者速度差异仍较大。
个低点,属于抵抗型下降走势,与商用车的增速差越来越大。
用车的范围又兼有商用的性质,因此可以作为与货车的对比参照。
环比负增长。
轿车的12月销量达到45万的年度第三高点,这是私车需求逐步回升的较好写照,说明市场自然规律影响大于经济环境下滑的打压影响。
销走势较异常。
12月乘用车产销率114%,商用车120%,均处于失衡状态。
其中MPV 的产销率为149%、轿车的产销率123%均较高,其产量下降幅度均大于销量下降速度,厂家调整力度较大。
同样的商用车产销率也均很高,说明企业库存较高,厂家对近期市场的信心不足。
其中半挂牵引车的下滑尤为引人注目。
7、08年汽车销售结构图表7全国汽车08年1-12月销售结构分析-万台,构成比08年1-12月汽车销量的累计增长放缓,而且乘用车年度累计增速超越商用车,因此08年乘用车的份额终于止跌回升。
1-12月乘用车销量676万台,占汽车份额的72%,较07年份额上升0.4个百分点,扭转了07年乘用车比例较06年下滑0.1个百分点的异常特征。
而08年商用车销量247万台,占28%。
1-12月轿车销量505万台,份额较07年的53.8%保持稳定。
而SUV份额上升到4.8%,增加0.73个百分点。
MPV份额下降到2.6%,减少0.5个百分点。
商用车中的货车销量份额上升0.3个百分点,达到17.5%。
半挂牵引车的份额2.1%,份额上升0.1个百分点。
柴油车市场仍呈现商用车高增长、乘用车负增长的分化状态。
1-12月商用车的柴油车增长6.07%,而乘用车中的柴油车下降2.34%。
其中12月柴油商用车销量12.3万台同比下降34%,汽油商用车下降15%;而乘用车柴油车型12月销量有3984台,销量环比11月下降3%。
08年其他燃料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其他燃料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其他燃料车共销售1536台, 1-12月同比下滑17%。
值得关注的是12月的其他燃料车销量仍处于低位,乘用车的其他燃料车销量84台,商用车的其他燃料车90台,销量并不理想。
1-12月的CKD 装车13.7万台,销量增长15.84%,比国产乘用车的7.27%增速的速度高一倍。
尤其是12月的CKD装车1.1万台,同比增长9%。
二、汽车企业走势1、主要汽车集团本月销量与07年同期的增长分析图表8主要汽车集团08年12月销量同比07年同期增长分析08年12月主力厂家销售调整仍较大,力图压库提升销量地位的集团也仍不少,而限产保09年增长的集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