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5章 第2节 人口的迁移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2
第2节 人口的迁移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05页) [识记—基础梳理]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人口迁移的类型⎩⎪⎨⎪⎧永久迁移、季节迁移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劳务输出(外籍工人)增多。
(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3)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4)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1)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3)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4)城乡人口迁移:一种重要的迁移形式。
20世纪初仅局限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图文助记].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理解—要点突破]1.世界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可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1)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2)我国庞大的民工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3.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练习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练习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练习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讲人口的迁移一、选择题1.(2015·高考广东卷)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解析:图中显示,该省人口数量多,且常住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说明该省人口大量迁出,选项中只有四川符合条件.海南省、广东省、浙江省属于人口迁入省份.答案:B(2017·郑州模拟)下表为2015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2~3题。
最大移民接收国美国 4 280俄罗斯 1 230德国 1 080最大移民输出国中国 3 500印度 2 000菲律宾7002.根据上表,A.多为发展中国家B.多为发达国家C.均为东半球国家D.均为西半球国家3.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
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
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
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语言优势B.文化水平高C.经济差异D.政策优势解析:第2题,据表可知,世界人口主要接收国是美国、德国等,多为发达国家。
第2讲人口的迁移考纲考情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考纲展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情分析]常与产业转移、西部开发、城市化发展等相联系,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1.综合思维:通过对人口迁移材料的分析,判断区域人口空间变化并分析原因、影响与措施。
2.人地协调观: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区(地)与迁出区(地)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8页考点一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素养盘点]1. 如何判定某一人口移动现象是否是人口迁移? 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属于人口迁移吗?(综合思维)提示:(1 )人口迁移一般需具备三个条件:(2)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
我国的“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是绝大部分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2.分类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1)新大陆发现前:集中在旧大陆。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人口跨洲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 (1)我国的人口迁移①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的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②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 河北、山东→东北地区 “走西口”河南→新疆、甘肃等地③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2)主要形式: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全面认识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1)产生原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②城乡或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③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2)“民工流”的特点①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③流动不稳定;④文化素质偏低。
第2节 人口的迁移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05页) [识记—基础梳理]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人口迁移的类型⎩⎪⎨⎪⎧永久迁移、季节迁移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劳务输出(外籍工人)增多。
(2)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3)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4)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1)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3)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4)城乡人口迁移:一种重要的迁移形式。
20世纪初仅局限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图文助记]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理解—要点突破]1.世界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可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1)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2)我国庞大的民工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3.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世界人口迁移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1.D 2.A[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示意图,然后由不同的人口年变化率推知该城市的人口变动情况。
第1题,比较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口变化率,可推知该城市总人口增长速度变慢,但总人口增长率仍大于零,故总人口数仍然在增加,因此排除A、B两项;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略有增加,所以C错;与80年代相比,该城市90年代国际、国内净迁移率都在下降,说明迁入该城市的人口减少,故D项正确。
第2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有所增加。
此外,该城市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故选A;俄罗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是负增长,故排除C、D两项;日本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故排除B项。
]考向2我国的人口迁移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3~4题。
3.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4.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3.A 4.D[第3题,我们虽然不能清楚记忆不同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数,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根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较,使用排除法解题。
①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且常住人口大于1亿,说明是人口迁入区,豫为迁出区,所以可以排除B、D;②的户籍人口超过1亿,且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是人口迁出区;③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也是人口迁出区;④的人口大于京、津,且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是人口迁入区,黔是迁出区,可以排除C。
故选A。
第4题,可用直选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
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
故选D。
] 考向3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5~6题。
5.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6.“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5.C 6.A[第5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中。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故C项正确。
城市自然环境不如农村优越,故A项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故B项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故D项错。
第6题,“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的浪费,“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的荒芜,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
因此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城乡协调发展、农村老龄化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关系不大。
]考向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7~8题。
7.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8.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思维流程】7.C8.B[第7题,根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入)比重×人口总数。
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州,A项错误。
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故上海迁入的人口数少于广东,B项错误。
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从图上可以看出,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故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项错误。
第8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迁入相对发达地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从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看,皖、赣、黔三省属于欠发达省份,人口以迁出为主,且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所以当地老龄化进程加快,沪、京、津属于相对发达的直辖市,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延缓了当地老龄化进程,故B项正确。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无论是人口迁出地区,还是人口迁入地区,城市化水平都会有所提高。
]考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识记—基础梳理][易误点拨][理解—要点突破]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3)社会因素①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②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③政治因素:考向1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2018·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下表为2010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9~10题。
9.A.多为发展中国家B.多为发达国家C.均为东半球国家D.均为西半球国家10.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
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
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
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语言优势B.文化水平高C.经济差异D.政策优势9.B10.C[第9题,表中显示出最大移民接收国多为发达国家,而最大移民输出国多为发展中国家。
第10题,菲律宾与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等相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其家政服务人员流向这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考向2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因素(2018·邯郸期末)据2014年1月26日(农历腊月26)上午10点数据:在迁入成都的1 000个人中,来自北京的占了249个;从成都迁出的1 000个人,到北京的就有329个。
专家称之为“逆向春运”。
完成11~12题。
【导学号:29790090】11.造成“逆向春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B.春节期间北京旅游活动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春节在家过年习俗逐渐淡化D.我国成都至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12.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A.传统观念B.经济C.教育D.交通11.A12.A[第11题,题干中“逆向春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及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现在的年轻人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不断升高,春节期间,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
第12题,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家庭聚会、访亲探友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造成人口流动大,所以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传统的家庭观念,A正确。
]。